问题

既然学而思这么好,为啥正规学校不采用学而思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呢?

回答
学而思作为一家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教学体系和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而思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核心优势:

精细化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点分解: 学而思的课程通常会把学科知识分解得非常细致,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层层递进。每个知识点都会有明确的讲解、例题、练习和巩固环节。这种“知识切片”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细节。
高度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与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 他们的课程设计往往非常系统化,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难度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知识的厚度和深度。
强调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 学而思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他们会教授各种解题思路、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大量的练习题和精选题目: 学而思的题库非常庞大且有针对性。他们会为每个知识点提供大量的练习,并且会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考察学生思维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专业的培训体系: 学而思非常重视教师的招聘和培训,他们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能够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反馈和激励机制: 在课后,学而思通常会提供作业批改、答疑等服务,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一些排名、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灵活的班级规模和个性化关注(相对而言): 相比于大型的公立学校班级,学而思的班级规模通常更小,老师能够相对更多地关注到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然而,正是这些优势,也成为了学而思难以被正规学校完全照搬的主要原因。正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面临着与培训机构截然不同的环境、目标和约束:

1. 教育目标和使命的根本差异:
公立学校: 其首要目标是为全体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公立学校需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无论其学习能力、家庭背景、兴趣特长如何。学校需要培养的是具备基本素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他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包括品德教育、艺术体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而思: 其目标更侧重于在特定学科(如数学、英语)上,帮助有一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科成绩、培养应试技巧、甚至冲击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如重点中学、大学)。它是一种市场驱动的、以学科成绩为导向的补充教育。

2. 师资队伍的性质和规模:
公立学校: 教师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和招聘流程,具备教师资格证,并且受到编制、职业道德等多种规范的约束。教师队伍庞大,地域分布广泛,教学水平和风格必然存在差异。要实现所有教师都达到学而思那种高度标准化的、精细化的教学水平,在体制内难度非常大。
学而思: 教师招聘更看重其学科能力、教学技巧和表达能力,并且可以进行高度集中的、系统化的培训,使其教学风格和服务标准相对统一和优化。他们可以筛选出更符合其教学模式的老师,并且在薪酬和激励上也有更大的灵活性。

3. 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公立学校: 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差异巨大,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基础知识的讲解,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个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很牢固。公立学校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但要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学而思式的深度“个性化”关注,在人数众多的班级里几乎不可能实现。
学而思: 学生通常是主动选择学习,并且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动力。这种选择性本身就筛选了一部分学生。即使是学而思,虽然强调个性化,但实际上也是基于对学生学习水平和需求的预判来分班和教学的,其“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层级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课程和练习。

4. 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约束:
公立学校: 其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虽然中高考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学校的整体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体育等综合素质。同时,公立学校也需要为国家统一的升学考试服务,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固定的。
学而思: 主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学科成绩的提升,以及在考试中的表现。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会围绕考试大纲和热点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提分效果。

5. 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的限制:
公立学校: 通常班级人数较多(例如4060人甚至更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像学而思那样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答疑、个性化的练习反馈和详细的讲解。
学而思: 通过小班教学,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互动和反馈。

6. 教学内容和深度的权衡:
公立学校: 需要教授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涵盖知识广度。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教学深度可能会相对保守。
学而思: 可以更专注于在特定学科的深度挖掘,甚至会超纲学习一些知识,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势。

7. “育人”与“教书”的重心:
公立学校: 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培养等。这需要老师在课堂内外付出大量精力,而这些投入在学而思的“教学体系”中可能不会被直接体现。
学而思: 其核心价值在于学科能力的提升,对于“育人”的范畴相对较窄,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应试能力。

8. 体制和行政的限制:
公立学校的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试评估等都有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定和指导。即使教师有好的教学想法,也需要在框架内进行调整和实施。而培训机构则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体系。

总结来说,学而思的成功是建立在其高度聚焦、市场化运作、对特定群体需求精准响应的基础上的。而正规学校作为公益性、系统性的教育机构,其目标是普惠大众、全面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

如果正规学校想借鉴学而思的优点,可以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优化课程设计,加强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注重思维训练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技巧和对学生需求的洞察力。
尝试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多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机会。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互动性。

但要完全照搬学而思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环境下,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两者在教育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运行模式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邦鑫开了全员会,一个时代落幕了。

之前的回答是离职前写的,倾向于贬。一年多过去,客观回首看,老东家在培优体系内绝对是最优秀的,而后期我反感的就是“培优”延伸到了所有学生身上。课外教育作为校内补充,点拨一些优秀聪明的孩子,是我当年的就业愿望,但后来的全民补课是我不忍心看到,学生越来越带不动,无效补课,也是我离职的原因。

实际上15年左右的学而思,是我心目中他最好的样子,后来我的厌恶大多来源于扩张。做公司当然要扩张,但教育又要另谈,尤其是针对竞争型考试的学科教育。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培训扩张到了几乎孩子的假期都在补课,而全员补课就等价于全员不补,因为最后还是选拔出同样多的人,这就造成了内卷,也是双减的根本原因。

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说,培优一直在无端扩张。15年城市里最优秀的一波老师、孩子基本都在学而思。而之后,为了扩大规模,商业地租猛增,招来的老师素质下降,985的同事越来越少。报班门槛越来越低,导致讲课内容和学生程度脱节。说白了就是抢了学校基础教育的事(尤其是寒暑假),但还做不好(因为老师善于培优而不善于补差),尤其是全民奥数,真的是没有必要,老师也累、家长也累、学生也累。


我在学而思呆了很多年,这个问题要分两步看。当然,不同年级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只谈初中理科。

第一步,学而思真的好吗?

刚进学而思一两年的老师,或是大部分学生,会普遍觉得学而思好,但是真正搞教育的,懂教育的,未必。

1.教学上过度重视“幽默”,舍本逐末

学而思的老师吸引学生的是什么?无非是幽默和年轻,这些都是非常浮于表面的,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评委一眼能看出来你是机构的老师还是师范或学校的老师,风格差异很大。

很多教学的人会以一节课有没有段子,引入好不好笑来评价一节课的趣味性。而一节课真正的趣味性应该在于解题上思维的逐层递进,在于有没有给学生把台阶铺好。真正能力强的学生,你给他讲段子就是浪费时间,他都想翻白眼。

但是,因为学而思的老师普遍学历还不错,有时候压根想不到需要给学生铺台阶,以及怎么铺台阶,会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么?还要我讲?”,甚至老师聊天的时候话题重心也是围绕在“学生这个怎么都不懂”上,很难有同理心,备课的时候也会忽略到各种基础性的问题,只是想着怎么搞笑。

有些大分校是和学校有交流项目的,其实很多学校老师很厉害的,他们对教参很重视,对于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教科书上的逻辑层次很重视,反而是学而思的老师在学校学到了很多。

而学而思的备课,就是主备分享一下,没责任心的老师就机械化地照抄,再加点段子完事。呆得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每一年主备的内容都差不多,没有对外的交流沟通,不学习、不研讨。

2. 课外辅导的大弊端,进度不统一

假如是在一、二线城市,你班上的学生可能来自十几二十个学校,这就造成了他们校内进度差异会相差一个月。

这就导致,春秋季班的课压根都没法上。

我很想保证课程逻辑和充实度,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半的水平都难呈现。讲得深了,进度慢的学生听不懂,讲得浅了,进度快的学生学校老师都讲过,而且失去了补课的意义。那就只能折中,不深不浅很尴尬,这就导致你的课很难出彩,还一边要安抚进度慢的,一边要打压进度快的。


第二步,抛开缺点不谈,单论学而思的优点,学校有无可能模仿

  1. 教研团队

学而思的教研和学校不一样,大分校初中部会把每次大考小考全市各个学校的试卷都收录到手,再排版整合。而学校是不可能、没有精力、没有动力、也不屑于去收集每次考试试卷的,况且也没必要,你说一个A区的老师跑去研究B区的卷子干嘛呢。

2. 学而思的老师吸引家长的是什么?——负责

为什么负责?因为你付费了啊。学校是义务教育,你又不可能额外付费,也不可能不交学费,再说你交不交学费也不影响老师拿工资。那学校老师凭什么做到时时刻刻甚至凌晨都要回答学生的问题?

3. 师资

学而思老师学历普遍不错,尤其是四五年前。这有弊端,我之前说过了,就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擅长铺台阶。

同时这也有优势。对于极聪明、极优秀的学生,他是可以在学而思找到能思维碰撞的老师的,因为说实话,这类人就是智商高,智商高和智商高的人才能有共鸣,这和教学经验没关系,这就是考虑问题的活跃度和深度。上一届班上有俩考了大市前两百的学生,给他们上课真的爽,你也爽他也爽,你讲一道题,他在底下出一道题,你讲五种方法,他能想出第六种。

在学校,你不可能嫌老师水平低去换老师,但在机构,聪明点的学生会逐渐换到水平高的老师班上。

4. 分班型教学

水平高的学生在高端班型能遇到全市的高手,一起较量,竞争力更强,老师讲得也可以更高效。在学校没有条件,全校第一也只能享受到平均水平的讲授。假如初中明目张胆地按成绩分班型,这学校领导也是不想玩了。


结论,不要狂吹学而思好,学而思和学校各有利弊,课外培训永远只是,也只能是校内的补充。课外培训变成学校就生存不下去了,学校变成课外培训更是天方夜谭。

即使,假设,学校变成课外培训了,那课外培训会继续创新变得不像学校。

否则,人家干嘛掏钱来上,教育资源本来就是拼钱的,搞成人人都一样的,那课外培训这个行业也就死了。

user avatar

因为穷,就这么简单,你知道学而思的老师压力有多大么,一天备课答疑追踪学习进度,半夜12点学生问问题我还要时刻准备回答。你知道学校有多轻松么?我每天上完课就走,还有课在办公室和别人唠唠嗑,没学生打打游戏,每天的工作就是批作业,上面要查备课的时候补一下,至于你说的备课?这课堂进度还需要专门备课么?如果你要实行学而思的教育体系,老师教的这么累,工资还没外面机构老师的三分之一,傻子干啊。同样成功的是衡水高中,他们的老师都是花高薪从别的地方挖来的,衡水的实力不用多说叭

同样的,学而思是自己做的教材,在研发课程上投入了多少精力,你指望一个学校有这精力么?如果各个学校组队研发,你不知道不同学校之间是竞争对手关系么?

Tip:不会真有人觉得我在胡说吧,本科毕业在苏州吴中考的编制,上了一年课转了学而思做了一年,去年传出来风声考了研现在上海cs研究生在读,可以说正式学校和机构都呆过,动不动评价我外行的话,是学校对新老师有保留老教师们一个个回了家拼搏到12点?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学而思的体系不适合大多数人。而教育,是要面向所有人。

网上看似有很多人为学而思叫好,其实只是少数。

在学而思工作近5年,我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适合这个体系的孩子,不到30%。放一张家长和我的聊天截图:

相当多的家长都是这个心态,并不认同这个体系,而是害怕在这个人人补课的大环境下,自己的孩子掉队。我带过一个男生,上课从来不听讲,作业也不写,但他期期不落地报课。我问他为啥还要学呢,他说害怕在学校里跟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多搞笑啊,我想象不出来,补课班已经成为孩子社交的必选话题了。

我刚入职那会儿,西安还有小升初的528考试(西安民办初中的选拔考试)。那也是学而思发展最迅猛的几年,放眼整个市场,学而思的师资和教研在K12领域里也算数一数二的。因为家长都想把孩子塞进好的民办初中,有硬性需求摆在那儿,学而思不火都不行。大街上拉10个小学生问一问,至少5个都上学而思。

我刚一入职,就被安排上六年级的集训班。然而讲义上的内容,让我一个985毕业的大学生一头雾水。你们知道小学的“五大模型”吗?就是这种:

"五大模型”是针对五类几何题,总结出的五套结论。只要判断清楚套用哪个模型,记住对应的结论即可。让我震惊的是,我上课的班级,学生都会做,后排听课的家长也会做,不但会做,还能举一反三出不同的解法。我觉得那堂课我就是个笑话。

直到接触了更多的学生,我慢慢明白,能学好”五大模型“的人是少数,那节课的学生是尖子中的尖子。对于”五大模型“,学而思的老师上课也会讲算理,但只是第一次学的时候讲,只讲一遍,因为算理太过复杂,能听懂算理的寥寥无几。重点还是让学生记住结论,学会套用即可。学而思主打培养学生的”七大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探索热爱之情。我不明白这”五大模型“究竟培养了学生何种能力,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对数学热爱,反正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

除了”五大模型“,还有行程问题、经济利润、各种数论......就拿等差数列来说,学校是高一才讲,而学而思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都要讲一遍,每次孩子一听就会,下课就忘,因为无法理解。我也一度怀疑自己讲的东西,是否真的能帮助孩子学好数学。对这份职业的不认同,让我苦恼了好久,整个人也很分裂。每到续报期间,更是焦虑的睡不着,掉很多头发甚至斑秃。直到我发现,学而思讲的很多内容,学校要考。当学生拿着学校卷子上的附加题、课后的练习来问我,我就能宽慰自己,看,学校考这个,我讲的不是狗屎。

不可否认,学而思有的课程很好,因为新颖,因为用心雕琢。学而思对于课程的打磨,是任何培训机构甚至学校都不能比肩的。有些抽象的应用题,我们设计的讲法更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也真的能打开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有很多家长跟我说,报了学而思以后,孩子的校内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在授课质量上,学而思的把关近乎严苛。尤其是对新老师,每周练课、抽签赛课,由老教师做出点评,大到思路,小到某句话怎么说,都会提出建议,甚至进行打分排名。毫不夸张,当新老师的那段时间,如果有人把我从睡梦中拽起来,我闭着眼睛能给他把整堂课讲一遍。

除过课堂的打磨,课后服务也可以说是教培行业的海底捞。节假日也好,深夜也好,都得去答疑解惑,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休息日。我有一个同事,因为晚上十一点拒绝了给学生讲题,被家长投诉,最后还是老师向家长道歉。

所以学而思严苛的制度能不能运用到学校呢,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学而思的老师,在家长心里,也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花大量精力磨课,牺牲节假日的时间做课后服务,那也是因为有同等的工资作为回报。对大部分人来说,付出的劳动总要和回报成正比,才能够坚持做下去。钱和时间,总得占一样吧。

学而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像批量生产。每个老师都是精加工,但美的很雷同。假如有两个同年级的老师上课教室挨在一块儿,那你会发现他俩的课堂,从引入到例题讲解,几乎一致,就连段子也很相似。可能对家长来说这也无所谓,批量生产没有错。可对老师来说,一味的复制粘贴,就会缺失基本的自主备课能力,对整体的教学大纲把握不清。学而思的很多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课本上的例题一道也不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现学现卖。

以上这些,并不是批评某个机构的错。机构只是这种畸形体系的背锅侠。课程体系也好、授课方式也好,都是迎合了市场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应。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了个假的童年,教育的内卷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吗?

从业的这几年,行业的巨变也让我看到了国家整改的决心。从取消528考试,到教育问政,到小升初面谈再到摇号入学,直至今年的双减政策落地。虽然每个变革都会引发巨大的舆论,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从长远来看,这些变革都在将教育引入健康的方向,使之不被资本和人心裹挟,偏离初衷。

而我,也正式离职,准备跳出这个圈子了。这几年的经历,或好或坏,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更~今天分校正式通知所有老师,好未来将退出k9业务。留下的老师将随公司一起转型做素养类课程,课时费保持不变。

离开的老师可以选择签约新的K9非盈利性机构,重新制定课时费标准,但会给予n的补偿。虽然也是K9业务,但会砍掉超纲的内容,在不降低难度的基础上。K9也将关闭线下所有教学点,全面转线上。

不得不说,好未来这波操作在同类当中,做的相当好了,相对妥善的安置了老师和学员,并给予老师人性化的选择~

从此刻开始,到年底,无论对好未来人,还是学员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

看了知乎上很多回答,许多言论都是一边倒,把目前的教育问题甩给培训机构。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反对将培训机构妖魔化的说法。

培训机构成立的最初,是为了拓展和补差,初衷是好的,也确实能帮助到在校内两极分化严重的学生。但为啥会被资本利用而偏离初衷?如果大部分学校都能做到教啥考啥,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就够用足以匹配应试教育的需求,如果没有名校效应,如果没有分流之后的天壤之别,资本还有机可乘吗?《小欢喜》里的南俪,最初是那么一个开明的一个妈妈,是什么导致了她最后的疯狂?是培训机构吗?不是。是学区房吗?也不是。是重点中学的掐尖录取,是学历在职场上的绝对优势!

教育的畸形不是一个人的错,也不是某个机构的错,而是时代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轨道偏离。但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探索,试错,矫正,然后继续前进~

user avatar

学而思只是比没有教研,直接人手一册参考书的学校好。跟自己能出练习册的学校比,还有距离。跟能出教材的学校比,差距就更远了。---- 那么前面一种没教研的学校,为啥不跟学而思的路子呢?因为教委不允许。教委现在的目标,就是干死有一丁点不听话的学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