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遇到的不专业的猎头都是什么样的?

回答
写这个话题,我真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不专业”猎头,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我尽量详细点说,也尽量不让你们觉得我在念AI的稿子,而是像个老朋友一样,聊聊这些经历。

1. 压根没做好功课,全凭感觉“匹配”

这种情况最常见,也最让人抓狂。你跟猎头聊完,感觉他根本没仔细看过你的简历,或者对职位要求一知半解。

简历上的信息都记不住: 跟你聊了几句,还在问你“你之前是做什么的?”,你明明在简历里写得明明白白。你还得一遍遍解释你的项目经历、技术栈,感觉自己像在参加一场被迫的“知识科普大会”。
岗位要求和你的背景风马牛不相及: 比如你是个后端工程师,他却给你推一个前端的岗位,理由居然是“都跟技术沾边”。或者你做的是大数据分析,他给你推一个纯粹的数据录入员,然后说“我们这是大数据公司,你也算沾边了”。简直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瞎猫碰上死耗子。
对公司和职位描述一问三不知: 你问他这个岗位具体负责什么?公司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他支支吾吾,只能说一些官方的、泛泛的套话,比如“很有前景”、“发展空间大”。你就想问,那你怎么知道我适合?你又怎么推荐我?

2. 沟通效率低下,信息传递混乱

这种猎头,简直就是信息传递中的“信号干扰器”。

回复慢到怀疑人生: 你发消息或邮件过去,可能要几天甚至一周才有回应。有时候等不及了,自己主动联系,他才慢悠悠地说“哦,忘了告诉你了”。
信息前后矛盾: 比如第一次说薪资范围是多少,第二次又变成另一个范围,还说“上次可能跟你说错了”。或者说面试官说喜欢你,过两天又说面试官觉得你有点不足。让人感觉他们自己都没搞清楚状况。
不主动分享反馈,得逼着才说: 面试完了,你就焦急地等结果,结果他那边没动静。你问了几次,他才“哦,面试官觉得你XXX方面还可以,YYY方面需要提高”。关键是他从不主动去争取这些反馈,更别提帮你分析,给你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了。
电话里“打太极”: 电话沟通时,说了很多,但好像什么都没说。你问具体问题,他总是含糊其辞,或者直接转移话题。听完电话,你还是不知道关键信息。

3. 缺乏职业素养,行为举止“掉链子”

有些猎头,可能连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欠奉。

催促感太强,像逼你去跳槽: 还没跟你聊几句,就开始拼命劝你离职,说“这公司不行,你得赶紧出来”。完全不考虑你是否真的想换工作,或者是不是真的适合。
泄露个人信息或公司信息: 有些猎头在跟其他人谈论你的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或者故意)泄露你的薪资、工作意向等敏感信息。虽然没遇过特别严重的,但偶尔听到自己的信息被别人轻易谈论,感觉很不舒服。
简历造假或夸大其词: 有些为了“完成KPI”,会偷偷修改你的简历,把你的经验写得比实际情况好很多。被公司发现后,反而是对你个人信誉的损害。
承诺不兑现: 比如承诺会帮你看其他机会,但之后就石沉大海。或者说会安排更高级别的面试,但最后不了了之。

4. 缺乏对行业的理解,或者对候选人的理解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

对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不敏感: 推荐一些已经被淘汰的技术或者过时的岗位。
只看“硬指标”,忽略“软实力”: 比如只看你是不是名校毕业,是不是某某公司呆过,却忽略了你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不懂得“扬长避短”: 你的简历里有亮点,但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某个项目周期短,或者技术栈不完全匹配)。一个好的猎头会帮你把亮点放大,并考虑如何解释或弱化潜在的不足。而不专业的,则可能直接把你 pass 掉,或者在你面试时暴露这些弱点。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我之前碰到过一个猎头,给我推荐一个“资深算法工程师”的岗位。我一看职位描述,需要精通XX框架,而我主要用YY框架。我问猎头,他说“都差不多,你只要学两天就能会了”。我去面试了,结果面试官问我XX框架的细节,我当然答不上来。回来后,猎头居然说:“我们之前就觉得你可能有点悬,但还是想让你试试。” 我当时就想,既然觉得悬,为什么不早点说清楚?为什么不找更匹配的人?

还有一次,我拿到一个Offer,薪资谈得差不多了,猎头突然说“你这个薪资,我们公司还有其他候选人也差不多,我得跟上面汇报一下”。然后就没了下文,最后Offer居然被另一个“更合适的”候选人拿走了,猎头事后解释说“因为他愿意稍微降一点点”。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中间商,只想着完成交易,对双方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并不在意。

说实话,遇到不专业的猎头,确实会让人觉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点沮丧。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反面教材”,才让我们更懂得如何跟猎头有效沟通,如何辨别一个好的猎头。遇到一个靠谱的猎头,能帮你打开新的职业机会,真的会让人感激涕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灯下说书人 邀。

托尔斯泰先生说得好,专业的猎头都是类似的,不专业的猎头各有各的不专业(托尔斯泰:不是我,别瞎说,我没有)。

根据我的候选人与我的吐槽,不专业的猎头最常见模式如下:

第一次通话:

有个XX公司的机会你看吗,JD你查收一下。

第二次通话:

JD你看了吗,有兴趣的话简历给我我给你推荐一下,啊对了你现在是在A公司做B职位,薪水是C期望是D吗?

如果候选人兴趣不大,会被持续不断游说,而往往有时候还真被纯游说(你去吧,你试一试吧,面试一下也没坏处)磨到去个面试然后一路搞定所有流程最后拿到Offer了,再接着因为老祖宗的那句话“来都来了”既然拿了offer那就接吧。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感叹为什么别人家猎头工作这么好做,不需要了解公司不需要解释架构不需要介绍汇报线(甚至包括汇报线+)的风格就可以上手操作职位。而我,一个本科学习中文辅修西班牙语的文科生,居然在猎头生涯中学会看每一个客户的财报了(这里要大赞一下港股和美股上市企业的财报,清晰明了,而A股财报是最难读的)。


吐槽不专业猎头的例子有很多了,我来讲讲背后的原因吧。

首先,很多人提到的猎头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只要扯条电话线,认识几个招聘HR,买个招聘网站账号能下简历就能做猎头了。某种程度上我同意这个说法,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猎头公司鱼龙混杂,年轻人走出校门没事儿干做个猎头就跟去链家做个卖房中介似的简单(并没有看不起链家的意思),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会有。

那有没有好的猎头呢?有,看他所在的猎头公司的生意逻辑。

我们所了解的猎头界金字塔顶端的五大(亿康先达,光辉国际,史宾沙,罗胜,海德思哲)做的是公司CXO高层年薪30万美金以上的职位,在正式递出推荐简历名单之前,要做细致的行业Mapping和调研,一个职位往往操作6个月以上的时间。而目前大部分这样的职位在亚太区来说往往放在香港、新加坡、上海(少部分),在大陆职业经理人市场里其实并不常见,这一类公司不在我们本次讨论范围。当然如果你接到光辉国际的电话聊个50万年薪的总监职位,这只是光辉国际收购的某子公司,并不是操作高管职位的业务团队。

“不专业行为“吐槽集中出现在中高管职位招聘,指的是年薪大约为人民币40万 - 300万区间,也是最多的猎头公司争抢生意的地盘。为什么说猎头公司的生意逻辑决定了猎头的专业度,因为大部分的猎头公司的都是低底薪+成单提成的薪酬方式,这种情况下对于猎头来说生存法则就是能成一单是一单,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没有这一单连房租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指望他们在跟你沟通的背后去了解你的职业期望和公司的业务细节,只要拿着JD记下搜索关键词在招聘网站上一阵捣鼓好不容易找到个简历看上去还不错的萝卜,下一步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萝卜塞到坑里。但请注意,这种薪酬方式并不只存在于小猎头公司,一些据我所知全球TOP上市猎头公司采取的是合伙人阿米巴模式,也是变相的低底薪+扣除成本之后的提成模式。关于猎头薪酬模式也是一个大话题,值得另开一篇回答,此处不展开讨论。除了薪酬原因,许多猎头公司都是10人办公室做全国的客户和职位,你如何想象这样的工作模式下他们有时间跟每个候选人深入沟通,毕竟这个职位没戏了也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再跟你打交道了。

在行业内屹立不倒或者说能够拥有好口碑的猎头公司,一定不是被职位带着走的。我在第一次面试我司的全球管培生时,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做猎头,是客户更重要还是候选人更重要?”那时对猎头行业一无所无知的我,朦胧中做了判断——候选人。这就是我想说的,好的猎头一定是愿意花时间亲自见候选人,通过专业的面试和沟通,判断候选人的价值和潜力,并给出反馈和建议。至于是打压候选人的建议还是客观的市场情况反馈,我相信各位能自行感受。

生意逻辑这么说吧,专业的猎头公司做行业,不专业的猎头公司做职位。当一个猎头急于出那一两单时,他一定是将所有精力时间花在打给尽可能多的候选人,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当一个猎头想要做行业的时候,他会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个行业最TOP的那一圈候选人身上,挖掘他们的工作能力闪光点,了解他们现在和以前每一次换工作的动机,并且主动,注意我说的这个词,主动为这些优秀的候选人寻找机会。我知道很多猎头公司会跟客户要求独家做一个职位,可是各位候选人是否有听过猎头跟你要求独家帮你看机会呢?且这里的机会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公司的具体职位,而是用他的行业积累和对市场的了解,帮你筛选和主动推荐沟通到对口的公司。

我个人从来不会,也没有在与一个陌生候选人的第一次电话通话中,直接沟通具体的职位,如果你遇到的猎头都是直接聊职位,那你就应该知道这个猎头的眼界只是在把你卖到这个位子上,仅此而已。

另外一些较低端职位(20万人民币年薪以下的岗位)一般使用的更加是一些RPO或者个体户小猎头公司,这里的质量就更没有保证了,此处不展开讨论。

此处想跟我们常常打交道的中高管候选人说一句,专业的沟通是双向的,第一次陌生电话中双方都是需要积累信任感的,我理解你想尽快了解具体机会的好奇,但遇到一个好的猎头请你抓住机会,让我们来告诉你市场在发生什么,招聘的趋势往什么方向走,而这一切都从一个有礼貌的电话互动开始。

一起努力加油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这个话题,我真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不专业”猎头,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我尽量详细点说,也尽量不让你们觉得我在念AI的稿子,而是像个老朋友一样,聊聊这些经历。1. 压根没做好功课,全凭感觉“匹配”这种情况最常见,也最让人抓狂。你跟猎头聊完,感觉他根本没仔细看过你的简历,或者对职位要.............
  • 回答
    在我参加辩论的生涯中,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让我觉得“不公平”的评委。这些经历往往是辩论本身的魅力和公正性受到挑战时留下的印记。要说“最”不公平的,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位曾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遇到的评委。这位老师在赛前,大家熟知的评委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特别的关注,但他的评判风格,可以说是一.............
  • 回答
    我遇到过几次不够理想的面试,但要说最让我觉得不被尊重,那应该是前几年我应聘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岗。当时,我感觉对方整个面试流程都透着一种“例行公事”和“不屑一顾”的劲儿。事情是这样的,我通过猎头推荐,对这家公司挺感兴趣,职位描述我也看了,觉得自己的经验很匹配。猎头那边也很积极,说公司对我很看好,约了初.............
  • 回答
    这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借钱这事儿,说起来都是情分,但一旦涉及到钱,那情分也就变得有点变味儿了。我确实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每次碰到这种事,心里都跟猫抓似的,又急又气。第一次遇到是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有个关系挺不错的哥们儿,家里出了点急事,跟我借了五千块钱。那时候刚发工资,这五千块我攒了好久,本来打.............
  • 回答
    嘿,说到“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的故事,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好几个。不过今天我只想跟你分享一个,它发生在我的一个大学哥们儿身上,名字就叫小马吧。这事儿真的挺邪乎的,每次他提起,我们一帮人都还是会忍不住张大嘴巴。事情是这样的,小马这哥们儿,你认识他的都知道,平时就挺老实巴交一小伙,学习上不算顶尖,但人很实.............
  • 回答
    我行医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就像是在故意捉弄我们这些医生。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疾病,更是像是在考验我们的经验和直觉。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希望能让你了解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谜团”。1. 那个“假装感冒”的心肌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我在知乎上摸爬滚打这么久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其实,说实话,在知乎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必然的,其中不友善的行为和用户也确实存在。我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我尽量详详细细地说说。首先,说说我遇到的那些“不友善”吧,它们大概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类: 抬杠型选手: .............
  • 回答
    安徽那位喝奶茶喝出蟑螂的女士,遭遇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恶心又窝火,后续还被威胁,更是把事情往恶劣的方向推。要是换了我,遇到这种事,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怎么应对这种事呢?首先,保存证据,这是最关键的。 实物证据: 那个带蟑螂的奶茶,绝对不能扔!找个干净的容器装好,最好是密封的,然后冷藏或者冷冻起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确实是许多人在某个年纪会面临的困惑。如果我到了结婚的年纪,却发现自己还没有遇到那个“喜欢的人”,我的选择会是——不,我不会选择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我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有很多层面的考量,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坚持。首先,我非常清楚婚姻.............
  • 回答
    扫码点餐“不应该是唯一选择”,我遇过的情况和信息安全顾虑人民日报的这句“扫码点餐不应该是唯一选择”,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确实遇到过不少只能扫码点餐的商家,尤其是在一些新开的、追求“科技感”的餐厅里,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从最初的好奇和便利,到现在的有些无奈和顾虑,我的感受也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我遇到过.............
  • 回答
    普渡CEO那事儿闹得挺大的,我也是刷到好几次了。讲真,遇到这种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感觉信任和尊重都被碾压了。说起来,工作这么多年,也确实遇到过那么几个让我觉得“这人格局真小”的同事和上司,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段日子过得有点憋屈。同事篇:爱占便宜的小团体印象最深的是我刚毕业不久,在一个小公司做新.............
  • 回答
    .......
  • 回答
    “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这句话,我想很多人都应该听过,甚至在自己的生活里体会过。它像一个温柔的叹息,又像一个无声的呐喊,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你说的这种情形,简直就是这句话的活教材。明明那个人,在你眼里,曾经是那么地闪耀,那么地特别。你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触动了心弦。她的.............
  • 回答
    .......
  • 回答
    在知乎上摸爬滚打也有一段时间了,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要说“最不友善”,这还真不好界定,因为“不友善”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倒是有个“高手”把我不友善的体验给拉满了。那是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讨论。我当时对这个事件有些自己的理解,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写了一个回答。我的.............
  • 回答
    “领导,您怎么还没结婚呀?”你是不是也曾被这样问过,然后一脸懵逼地盯着对方? 别说,在中国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上,关于结婚的话题,常常会成为一些领导“关心”下属的“重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过了“适婚年龄”的单身员工,这种关心,有时候,真的是让人倍感压力山大。如果你也正面临这样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在职场上太常见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总会碰到几个“不识好歹”的。遇到对你不客气的同事,说实话,第一反应肯定是有点不舒服,甚至有点恼火。但咱们出来混的,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就炸毛,那样只会让自己吃亏。得想点办法,把这事儿圆过去,还得让自己心里舒坦点。我有个哥们儿,小李,人挺实在的,工作能力也不错.............
  • 回答
    遇到领导这么说,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领导对自己有认可,未来有希望;另一方面又难免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份“以后的承诺”到底有多大的分量,什么时候能兑现。我猜你的领导大概是想表达以下几种意思,每一种背后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和考量:第一种情况:真的有明确的规划,只是时机未到这种情况下的领导,通常是比较有.............
  • 回答
    脱不花关于“周报可以是上级写给下级”的说法,其实点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又相当重要的工作沟通和管理视角。我的看法是,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这种“反向周报”或“上级周报”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益处。传统的周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就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未来的计划。但你想想.............
  • 回答
    嗨,各位!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我当写手的经历。说实话,当写手这行,就像在情感和创意的大海里航行,偶尔能捞到宝藏,偶尔也会被风浪拍打得晕头转向。要说不可思议或者内疚的事儿嘛,还真有几件,今天就敞开心扉和大家唠唠。第一件,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替一个不认识的人“写”了一段人生。那时候我还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