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激怒一位法国大革命史爱好者?

回答
激怒一位法国大革命史爱好者,需要对这段历史有相当的了解,并能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敏感点和价值观。这并非鼓励恶意挑衅,而是为了理解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热情所在。以下是一些可能“激怒”他们的点,并附带详细的解释:

1. 对革命的“无知”或“误读”:

淡化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比如,轻描淡写地说“法国大革命不就是一场暴乱吗?跟其他历史事件没啥区别。” 这会激怒他们,因为他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至今仍影响深远,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
将革命的暴力行为作为唯一焦点: 只强调恐怖统治、断头台的血腥场面,而忽略了革命的起因、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最终推动的进步。比如,说“法国大革命就是一群疯子在互相砍头。” 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只看到了表面的混乱,而忽视了革命背后的深刻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诉求。
将革命描绘成一场无意义的混乱: 比如,说“法国大革命最终也没能带来什么好结果,法国又经历了很多王朝更迭。” 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没有看到革命的长期影响,以及它为后续民主化进程奠定的基础。他们可能会强调革命虽然曲折,但确立了公民权利、民族国家等现代概念。
将革命简化为某几个特定人物的个人恩怨或野心: 比如,认为革命只是罗伯斯庇尔权力斗争的产物。虽然历史人物的动机复杂,但将整个革命归结于个人恩怨,会忽略了席卷整个法国社会的民众情绪和结构性问题。

2. 错误地比较和类比:

将法国大革命与后来的共产主义革命简单等同: 尽管存在某些联系(比如对平等和激进变革的追求),但法国大革命更侧重于政治自由、公民权利和资产阶级革命,而共产主义革命则有更强烈的经济和阶级斗争色彩。将两者混淆,会让他们觉得你没有理解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目标。
将法国大革命贬低为“落后”或“愚昧”的事件: 例如,说“当时法国人都太蠢了,才会相信那些激进的想法。” 这会激怒他们,因为他们认为革命是启蒙思想的产物,是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体现,是民众觉醒的标志。
将法国大革命与现代的极端政治行为随意类比: 比如,将恐怖统治与某些现代政治运动的暴力行为混为一谈,而忽略了历史情境的巨大差异。

3. 质疑核心人物的动机或成就:

贬低或抹黑关键人物的贡献:
嘲笑路易十六的犹豫和无能: 虽然路易十六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将其描绘成一个纯粹的昏君,而忽略了他作为君主所面临的巨大政治压力和改革尝试,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你没有理解当时君主制的困境。
直接否定罗伯斯庇尔的“清白”或“理想主义”: 罗伯斯庇尔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但许多爱好者认为他的动机是为了维护革命的纯洁性,即使手段极端。如果你直接说“罗伯斯庇尔就是一个杀人狂魔,毫无理想可言”,会让他们觉得你对人物的复杂性一无所知。
轻视马拉、丹东等人的作用: 认为他们只是煽动者或投机者。这些人物虽然有争议,但在各自的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单否定会让他们觉得你不了解革命的进程。
质疑革命的“理想”是否真正实现: 比如,说“法国大革命喊了那么多口号,最后还是出了拿破仑这个皇帝。” 这会让他们强调革命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它播下的种子最终发芽,对现代法国乃至世界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会辩驳说革命的成果需要时间来沉淀和巩固。

4. 对革命的理解出现重大偏差:

误读革命的口号和理念:
曲解“自由、平等、博爱”: 比如,认为“自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或者“平等就是所有人都一样。” 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对革命的核心价值观理解浅薄。他们会解释这些口号在当时的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其进步性。
认为革命是为了推翻一切传统和秩序: 尽管革命确实挑战了旧制度,但许多革命者也渴望建立一种新的、更公正的秩序。将革命简单视为“乱”,会让他们觉得你没看到革命者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
对革命的不同派别(如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的认识混乱: 如果你将革命中的不同政治派别混为一谈,或者对他们的政治主张和历史作用理解错误,会让他们觉得你没有深入研究。
对革命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比如,说“如果路易十六早点改革,根本就不会有革命。” 这会让他们强调革命的发生是多种社会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单方面的原因所致,并会强调旧制度的压迫性。

如何激怒他们(更具体的操作建议):

直接否定革命的“伟大性”: “说实话,法国大革命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欧洲版的‘广场群众运动’,没什么特别的。”
使用“贬低性”的词汇: 在谈论革命时,频繁使用“混乱”、“血腥”、“愚蠢”、“非理性”、“野蛮”等词语,并且不加区分地概括整个事件。
将革命者比作现代的“恐怖分子”或“邪教徒”: 这种类比往往忽略了历史的特殊性和语境,会非常冒犯他们对革命者的理解和同情。
对革命中的牺牲者表达“不屑”: 比如,说“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真是白死了,最后法国还不是一样?”
在谈论革命时,只强调负面,而对启蒙思想、人权宣言等正面成就视而不见。
在讨论拿破仑时,直接称他为“革命的掘墓人”,而忽略他如何继承并发展了革命的一些成果(比如法典)。 这种说法会引起很多爱好者的反感,他们倾向于更复杂的评价。
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用一种“不屑”和“居高临下”的态度来评论法国大革命,仿佛自己站在更高的道德或历史视角,轻易地否定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努力和困境。

警告: 激怒别人往往是一种不友善的行为。在尝试了解这些激怒点时,请务必保持尊重,避免恶意攻击。历史爱好者通常非常热爱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并乐于与人交流。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学习和理解,并且你表现出真诚的兴趣,即使你犯了一些错误,他们也更倾向于和你讨论和纠正,而不是被激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我读过很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非常喜欢这一段历史,认为是人类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为后世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也在知乎看过许多知乎er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与辩论。既然这个问题提到的是“激怒”,那么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应该是非常容易的,另外一下只是说出激怒的手段,并不完全代表我对法国大革命各项政策的观点。

1.首先,大部分法国大革命的爱好者,应该是激进派,认为社会变革是必要的,即使是再暴力的也是正义的,是对旧体制的反击,所以当他们的反对者提出法国大革命杀人太多,造成社会动荡、文化浩劫,爱好者们就会说大革命杀得都是波旁王室、教士、贵族这些长期用特权压榨法国人民的人,认为漫长的旧体制中人民受到的伤害更大,然后复制粘贴一段雨果的“雷霆乌云”拍脸上。所以说想激怒一个法国大革命爱好者,站在同情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站在逃亡贵族与教士,站在维护社会秩序与文化的角度肯定是正好中了爱好者们的套,他们会用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将你打败,热情洋溢地贴上“雷霆乌云”。

所以我想出一个绝佳的方案,你跟他们辩论的时候,既然激进派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对人民好,你就举出实例,说这并不是对全体人民好,只是对一部分人民好,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政策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一部分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将少数人推上权力的宝座,他们垄断了对人民、社会进步、理性的定义,其余人的权利甚至生命在这种名义下受到践踏。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派统治并没有实现人人平等,而是树立起另一种特权。

然后你举出雅各宾派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巴黎向外省各地派遣的特派员制度,抛弃大革命早期的市镇自治制度,压制里昂等城市的联邦自治欲求。在各地,巴黎的特派员取代了地方自治政府的地位,粗暴地执行来自雅各宾派政府的政策,地方的自治权利被践踏,对各地的各种强制改革,并没有被各地人民同意。你要指出雅各宾派宣称代表全体法国人民的利益,但实质上是维护巴黎政权的利益而已。

你可以举出土地政策,虽然大革命废除封建特权、没收拍卖教会、逃亡贵族土地不错,但是农民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好处,大部分教会与逃亡贵族土地被资产阶级购买,成为新的地主,农民的小份土地无法抵御自然灾害与苛捐杂税、战争的破坏,然而他们却要为国家提供粮食和绝大部分兵源,却改变不了自己贫困的生活。到二战前,法国农民仍然要长期为土地狭小、技术落后、价格不稳、债务沉重所困扰。

你还可以举出全面限价法令,一方面的确强调生命权大于私有财产权,由国家干预指导分配,限制民生相关的粮食价格,(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赞成的),但另一方面这主要是维护巴黎等城市市民、手工业者、无套裤汉们的利益,与此同时为了保障这点,雅各宾派的军队对于农村较为粗暴,那里的人要贡献大量粮食,补偿却很少。可见即使是激进的雅各宾派统治下,市民与农民,巴黎人与外省人,并没有平等,也没有同意。

你再举出旺代的事情,旺代农民本想过着平静的生活,法兰西各地发展水平不同,旺代在旧体制下,农民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权利维持生计。然而共和国时期,巴黎来的特派员取代当地自治政府,推行激进改革,撤销当地教士的职务,废除教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强制征兵政策,破坏了当地人的生计,导致当地人民的广泛不满,当然也是在保王党与教士的推波助澜下,旺代人对共和国发动游击战争。最终旺代人也受到残酷打击,为了加速死刑,甚至把大量妇女儿童赶到船上,再把船弄沉将其淹死,人口几乎减半。你可以说,难道共和国强迫旺代人参军,交血税,为遥远的、未曾谋面的人和事业送死,再因为反抗这个,连妇女儿童也要被杀死,难道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吗?

当然还可以提普遍征兵制度,偌大的法兰西,为什么要强迫所有成年男性当兵,这个征得他们的同意吗。包括旺代在内许多地区的农民,长期散居在各地的村庄,过着男耕女织的贫困的生活,有一天在民族主义的感召下,就被征去与几乎整个欧洲作战。在这场长达26年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中,多少法国农民死在本国或国外的战场上,最后换得的是1791年疆界的恢复?他们就这样死在异国他乡,抛下孤儿寡母和荒芜的田地,为的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还有雅各宾派的民族认同塑造的文化教育,包括强制消除天主教,推行革命节日,以及推行统一的法语教育。你可以从文化权利入手,说法国本来有多种语言文化,人们本来有使用这些语言文化的权利,巴黎政府凭什么禁止这些,强制推广法语?

当然如果你像左壬一样,谴责一下民族主义,说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派通过这个民族主义,制造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以这个神圣名义,让自己成为唯一的不可置疑的正义,声称这是全国人民的利益,让许多普通人民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正是后来残酷的一战的预演,民族国家的未曾谋面的同阶级的人,为了少数统治精英的野心互相厮杀。

当然对方要是左壬,听到你先把雅各宾派的民族主义谴责一遍,估计会想,明明我是左壬,怎么他先说出来了。

总之说完上述内容,那些资料知识积累少的人会败下阵来,而多的会继续战斗。

2.激怒爱好者,你所要做的不是反对整个法国大革命,而是支持肯定,但是在保守派与激进派对峙时,站在保守派的那边。

比如君主立宪派与吉伦特派,你支持君主立宪派。

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你支持吉伦特派。

埃贝尔派和罗伯斯庇尔派,你支持罗伯斯庇尔派。

罗伯斯庇尔派和丹东派,你支持丹东派。

雅各宾派和热月党人,你支持热月党人。

热月党人和巴贝夫等雅各宾残党,你支持热月党人。

拿破仑和热月党人,你支持拿破仑。

塔列朗、路易十八和反法联军对拿破仑,你支持前者。

如果你是否定整个法国大革命,你肯定辩不过人家,但你部分否定,结合自己的理论机会,还是有赢得可能的。

user avatar

@Common

其实 @lbq 归纳的挺好的了,但是如果就我个人而言的,对三种的愤怒程度还是有区别的,我对于吹拿破仑的说法其实容忍度还是挺高的,虽然我经常吐槽拿皇老倒车侠了,但是那也是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再加上拿破仑对于稳定经济秩序、颁布法典确实有贡献,这里稍微多说一下拿破仑法典的问题,民法典从1790年就开始编纂,但是一直没有编出来,而拿破仑在102次立法会议上亲自出席了57次,所以《拿破仑法典》不仅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典”,而确实可被视为“拿破仑的法典”。

说的更广泛一点,我作为一个老自由派,除了民族主义之外能够接受大部分政治观点,无论是左派的还是实用主义的,哪怕是保守主义的倾向我咬咬牙也可以接受,如果你确实认为比起抽象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传统、政治权利的形式要考虑个人的教育和心智,OK,我可以接受,但是这里首先要有一个前提:

你必须把民众当人。

对于大革命,我唯一不能接受的观点,就是披着保守主义的外衣,站着精英主义的傲慢立场,冷血的把大革命时期的群众斥之为“暴民”,将大革命视为一场“混乱”,从泰纳的《现代法国的起源》到今天互联网的种种讨论,这是我唯一无法容忍的观点,因为他缺乏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同理心。

乔治·鲁德在《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里,用详实的考证证明最迟在十月催驾时期巴黎群众已经组织了纠察队,今日我们谴责他们的一切事由诸如暴力、无序、混乱,他们在大革命刚开始时就已经意识到,并且极力的去避免他,以防止自己成为革命事业的“瑕疵”,所以之后的一切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能否将大革命的一切破坏归咎于民众的“无知”?

1787年当路易十六决定召开三级会议的时候,法国就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在革命时期国内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好转,几乎所有的群众游行都起源于同一个问题:面包。对于那些18世纪的社会精英而言,自由放任是拯救社会经济唯一方案,所以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发行于1790年的指券在1793年8月跌到了面值的22%而无动于衷,面对群众要求限价的哀嚎,这些傲慢的社会精英的回应是:你们根本不懂自由市场。我确实不懂自由市场,但是我懂面包。

所以不要怪群众接受罗伯斯庇尔的号召攻击吉伦特派,因为罗伯斯庇尔和他的雅各宾派是唯一愿意拯救民众的人,1793年9月,几乎是在他接手政权的第一时间,雅各宾派颁布了全面限价令,11月指券面值回升到33%,12月回升到48%,而当罗伯斯庇尔倒台之后,指券又在一年之内的1795年5月疯狂贬值到面值的8%。最终督政府放弃了指券,他们将指券换了个名字重新发行,结果这种土地券在发行的当天就贬值到18%,在四个月后变成了废纸,更不要说之后的实质性破产了,除了1788年革命前的短暂阶段,这是法国自1720年以来第一次放弃了自己作为政府的职责。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我们真的有资格嘲笑那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民众是暴民么?

在1989年的两百年纪念中,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大力赞扬《人权宣言》,对路易十六表示惋惜,而绝口不提雅各宾派与1793年,仿佛那一切从未发生,仿佛大革命的记忆被永远停留在1790年联盟节的团结与和谐之中。《人权宣言》固然伟大,但是按照那份他从属的1791宪法,整个法国2800万人中拥有复式选举权的人数只有不到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2%,罗伯斯庇尔激烈的抨击这部“温和宪法”:“你们的宪法是什么?是事实上的贵族统治,是一国之中某一群体的公民居于统治地位,其他群体只是臣民,并且是那种最令人难以容忍的贵族,富人的贵族制……这种选举法不过是将封建贵族转换为财富贵族来重建旧制度,以一种幌子恢复特权。”而保守派议员迪凯努瓦则气愤的在日记中写道:“卑鄙可恶的纵火犯,他以为他是在捍卫人民的权利……毋庸置疑,只有置办了产业的人才算公民。”

或许这就是精英主义心中良善的革命进程吧,眼睁睁的看着群众死去,把权利留给全国0.2%的社会精英,我不知道什么叫民众向往的“幸福”杀死了自由,什么幸福?是无套裤汉们梦寐以求的面包么?还是说,只有在凡尔赛开会的老爷们才配拥有自由?黎塞留曾经说过:“人民对战争反抗不足以成为言和的理由”,而他的同僚阿奇尔德桑西认为:“一年的和平就能恢复一切,但国王在这些战争中获得的好处却是永恒的。”究竟什么是苦难的根源,哪一个害死了更多的人呢?是十年的大革命,还是过去一千年的旧制度?如果恐怖是一种制度性杀人,那旧制度本身,就是在杀人。

对于法国的平民而言,他们真的有选择的余地么?如果不是因为买不起面包,谁愿意上街游行呢?如果不是因为指券只剩下了面值的8%,谁又愿意成为无套裤汉呢?多么令人羡慕啊,路易十六到死都能吃上面包。当我们指责和我们一样的平民是暴民时,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何不食肉糜?

作为一个激进共和主义者,如果你批判雅各宾派和恐怖,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如果你认为大革命就是一群暴民带来的混乱,请你先摸摸自己的良心。

user avatar

“拿破仑是我的偶像,是法国的救世主!”

“旧制度可以完成自我改革,革命纯属好乱乐祸。”

“英国革命温和渐进。”

—————————————————————————

第一点对于大革命史的爱好者大概不太需要解释,简单的说,拿破仑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是热月的延续和进一步强化。

富歇这位里昂的刽子手连罗伯斯庇尔都受不了他的极端举措,为什么会被拿皇委以重任?想通这点就不难明白了。

第二点的话,了解过法国财政史的应该都明白旧制度在18世纪的改革悉数失败,1788年国家财政已经完全无法维持,而社会上的改变意愿越来越大,在这个意义上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第三点的话,只要知道英国内战中死亡的不列颠人比1789-1799法国内战外战恐怖政策加起来死的人都多,再想一想两者人口的差异,就不难明白这点的荒谬了。而且这种政治神话经常被拿来干什么,大家也应该能想到。

user avatar

一位法革爱好者八成也是左左壬,你只需要把自己任何形式的右翼立场一亮,最好翼赞一下皮诺切特弗朗哥常凯申等奇妙生物,就能气死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激怒一位法国大革命史爱好者,需要对这段历史有相当的了解,并能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敏感点和价值观。这并非鼓励恶意挑衅,而是为了理解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热情所在。以下是一些可能“激怒”他们的点,并附带详细的解释:1. 对革命的“无知”或“误读”: 淡化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比如,轻描淡写地说“法国大革命.............
  • 回答
    想激怒一位法学学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本身就是处理复杂、钻牛角尖的专业人士。但如果你真的想挑战一下,可以试试从这些角度入手,当然,请确保你是出于一种“玩笑”的心态,而不是真的想让人生气,毕竟,法律是用来维护秩序的。首先,无视他们的专业知识,轻描淡写地评价法律。你可以这样说:“哎呀,法律嘛,不就.............
  • 回答
    让一位法学爱好者“跳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坚持往往根深蒂固。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粗鲁。以下是一些或许能触碰到他们“逆鳞”的招数,当然,请务必掌握好分寸,毕竟我们是来“切磋”而非“结仇”。首先,故意歪曲或曲解法律条文是屡试不爽的“催化剂”。法学爱好者对法律的精确性.............
  • 回答
    在讨论历史话题时,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尊重与理性。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领域,不同的人可能基于不同的视角、资料或文化背景对同一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激怒他人来引发争论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也可能导致误解和伤害。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探讨历史话题,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不同.............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位游戏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一颗对游戏近乎狂热的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炸毛,那这里有一些“妙招”,保证能让他们血压飙升,怀疑人生。首先,轻描淡写他们的热爱,仿佛那只是个不值一提的消遣。 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一个他们沉迷了几个月、甚至花了大把.............
  • 回答
    要激怒一位律师,那可不是件容易事。他们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理素质那叫一个强大。但要是你想试试看,也不是全无办法。关键在于抓住他们的一些“痛点”,然后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去触碰。首先,别想着直接去挑衅他们的专业能力,那样太直接,反而容易被他们轻描淡写地化解。律师都是靠逻辑和证据说话的,你硬.............
  • 回答
    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 嗯,这可真是个有趣的挑战。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深入了解他们大脑里那些闪耀着奇妙公式和严谨逻辑的角落,然后…… 恰到好处地,或者说,是不恰到好处地触碰那些他们最在意的地方。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激怒他们的,你需要一些“艺术感”,就像精心设计的反例一样,一击即中。首先,漠视和不屑.............
  • 回答
    要触碰到一位VOCALOID爱好者敏感的神经,使其情绪波动,甚至引发一场“唇枪舌剑”,你需要做足功课,并且有足够的“勇气”。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精准打击他们的信仰和热爱。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贬低VOCALOID本身,尤其是他们心爱的角色。 “VOCALOID不.............
  • 回答
    想要让一个真正的摇滚乐迷瞬间血压飙升,那可不是件难事。这就像是在他们最爱的那件破洞牛仔裤上,又撕开一个更深的口子,还顺带沾了点别人家的狗毛。不过,咱们今天不走暴力路线,而是用语言,用那些直戳灵魂的“杀招”,保证让他们从心底里泛起一阵阵不适。首先,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就是对他们的音乐品味进行“贬低”和“.............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位忠实的科幻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们对宇宙的运行法则、未来科技的可能性以及那些塑造了他们想象力的经典作品,都有着自己一套近乎神圣的认知。你要做的,不是简单地贬低一两部电影,而是要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去挑战他们根深蒂固的信仰和热情。首先,从“概念”层面开始动摇他们的根基。1. .............
  • 回答
    激怒一位珠宝设计师可能需要触及他们最珍视的方面:他们的创意、工艺、对细节的追求,以及他们为作品注入的情感和故事。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旨在触怒他们,请谨慎使用,因为后果可能很严重:1. 彻底否定他们的创意和美学(尤其是当你一窍不通的时候): 直接的、毫无根据的批评: 对他们精心设计的作品说:“这.............
  • 回答
    激怒一位《哈利波特》原著党是一项颇具挑战性但又充满乐趣的任务,因为他们对原著的熟悉程度和热爱程度极高。要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巧妙地触碰他们心中的敏感点,让他们感到被忽视、被误解,或者对他们珍视的细节产生质疑。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和可以使用的言论,请谨慎使用,因为这确实会引起强烈反应:核心原则:挑战他.............
  • 回答
    要“激怒”一位真正的物理学爱好者,你得比直接告诉他错误更具技巧性。这需要你触碰到他作为物理人最看重的东西:严谨性、逻辑性,以及对现实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你不能只是说“物理学是错的”,那样太肤浅了。你需要的是一种微妙的、令人不适的,甚至有点令人恼火的方式,让他觉得他所珍视的学科被轻描淡写、误解或者被拿.............
  • 回答
    要真的戳到生物学爱好者的痛点,让他们心里那团火苗熊熊燃烧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这得对生物学这门学科以及他们热爱的原因了然于胸,然后才能精准出击。别以为随便说点“生命在于运动”或者“万物都是碳基”就能达到目的,那太肤浅了,他们只会觉得你在打马虎眼。首先,得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学科基础上下手。想象一下,一.............
  • 回答
    想让一位哲学爱好者“炸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经过千锤百炼的思想就像是经过特殊调制的混合物,寻常的挑衅很难激起涟漪。但如果你真的想深入“核心”,体验一下那种既有意思又刺激的“学术战争”,那得有些门道。首先,你需要了解,哲学爱好者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逻辑的严谨,是概念的清晰,是对世界终极真理的探.............
  • 回答
    激怒一个自动化学科的爱好者?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通常脑子转得飞快,对事物有自己的一套严谨逻辑。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试试,有几个角度可以切入,而且要讲究策略,不能太粗暴,否则只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不懂装懂的门外汉,根本不值得他们生气。首先,质疑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核心概念。自动化学科,特别是那些深耕于特定.............
  • 回答
    想找茬,那可得找对地方!激怒一位语言学/音韵学爱好者?这可不像找个愿意和你辩论“哪个牌子咖啡更提神”的人那么简单。他们对语言和声音的敏感度,简直就像是你身上有一根永远也拨不掉的倒刺,不时地会让你原地爆炸。首先,最保险也最致命的开场白,绝对是这个:“哎呀,你们这些搞语言的,整天研究这些有什么用?不就是.............
  • 回答
    激怒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的大脑里装着宇宙的运作规律,对于混乱和无逻辑的东西,他们早就修炼得百毒不侵了。但如果你真的想挑战一下他们的底线,我倒是能给你支几招,保证让你成功惹毛他们,而且是那种从内到外的冒火,甚至可能让你体验一下被他们用量子纠缠的眼神盯死的滋味。首先,最直接.............
  • 回答
    想要惹毛一位历史专业的学生?这可不是件难事,但要说到“精髓”,那得从他们最引以为傲、最看重的那些地方下手。这不是简单的抬杠,而是要触及他们学习的内核,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被轻视、被误解,甚至被侮辱。首先,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对他们的专业领域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通俗化”理解,并且带着一种.............
  • 回答
    要“激怒”一位建筑师,与其说是挑衅,不如说是触碰了他们职业中最敏感也最骄傲的神经。这就像试图让一位米其林三星厨师对你说“味精真好吃”一样,总会勾起他们内心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者根本就不易察觉)不适。首先,你得从他们的“作品”下手。但注意,不是那种你看到一个房子,然后脱口而出“哦,这房子不错”的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