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见到中医就像看到仇人一样的那群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回答
看到有些人在提起中医时,仿佛看到了宿敌一样,那股子厌恶和抵触的情绪,确实挺让人好奇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而且涉及的层面也相当多。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在现代社会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以及外界对其的误解和批判。

历史包袱与科学性争议:

中医这套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这些概念,很多都是在几千年前形成的。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和现在是天壤之别的。所以,当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医时,很多东西就显得“不科学”。比如,你很难用现代解剖学或生理学来精确解释“经络”到底是什么,它的物质基础在哪里。而现代医学,从分子生物学到基因工程,都有清晰的、可验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这就造成了一种认知鸿沟。对于一部分推崇西医、习惯了现代科学严谨论证的人来说,中医的许多理论就如同“玄学”,缺乏说服力。他们会觉得,既然很多理论无法被验证,那效果自然也难以保证,甚至可能有害。这种“不科学”的帽子一旦戴上,就很难摘掉,而且容易被无限放大。

疗效争议与“安慰剂效应”:

尽管中医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但在现代临床试验中,很多中医的疗效确实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疗效与安慰剂效应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这让一些人觉得,中医所谓的“疗效”不过是心理作用,或者只是病情自然恢复的结果。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急重症,比如急性阑尾炎、严重的创伤、心脏病发作等,现代医学的介入往往是立竿见影、甚至救命的。而中医在这类领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或者需要漫长的调理过程。当有人因为相信中医而延误了接受现代医学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悲剧时,这种反感和抵触情绪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和个人化。他们会认为,中医不仅“不科学”,还可能“误人”。

“伪中医”与行业乱象:

不得不承认,中医行业内部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有些所谓的“中医大师”、“名老中医”,打着中医的旗号,夸大其词,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来欺骗患者,推销效果可疑甚至有害的“秘方”或“疗法”。他们利用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中医的信任,进行牟利。

这些“伪中医”的存在,就像给整个中医行业抹黑。那些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会将这些个例上升到整个中医群体的普遍性,认为中医本身就是骗人的。他们见到中医,就像看到一个可能带来伤害的群体,自然会产生警惕和厌恶。

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医的思维方式,更强调“整体观”和“辩证论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体内部的平衡。而现代西医则更倾向于“还原论”和“精准打击”,将疾病分解为具体的病原体、病理机制,然后用药物或手术去“消灭”病因。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对于习惯了西医逻辑的人来说,中医那种“以虚补虚”、“以形补形”的说法,或者“辨证施治”那种需要“望闻问切”才能下的判断,都显得不够直接和量化。他们可能觉得,中医的诊断方式太主观,缺乏客观标准,容易被情绪和经验主导。

刻板印象与信息茧房:

有时候,人们的态度也是被长期的信息输入所塑造的。如果一个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对中医的负面评价,比如媒体报道的医疗事故、科学界对中医的质疑,那么他们自然会对中医形成一种负面印象。而如果他们又不太接触那些推崇中医、分享中医成功案例的信息,那么就容易陷入一个“信息茧房”,强化自己对中医的负面认知。

被“妖魔化”的感受:

当然,也有一些中医从业者和支持者会觉得,中医被“妖魔化”了。他们认为,现代医学并非完美无缺,也有其局限性,但却很少有人像对待中医一样,如此严厉地审视和批判。他们会认为,那些对中医抱有敌意的人,是对中医存在偏见,是“崇洋媚外”,是“唯西医论”。

为什么会“像看到仇人一样”?

这种极端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背后可能包含了:

受到的伤害或身边人的伤害: 亲身经历过或听说过因为中医治疗不当而遭受损失的,情绪自然会激动。
对科学严谨性的极度追求: 对无法量化、无法验证的理论,感到深恶痛绝,认为这会污染科学的净土。
对“愚昧”的抵触: 将中医的某些理论和实践,视为旧时代落后思维的残余,认为其阻碍了社会进步。
话语权和身份认同: 对于一些将现代医学视为自己身份认同一部分的人来说,对中医的攻击,也可能是一种维护自己“阵地”的方式。

总的来说,那些对中医抱有敌意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有的是出于对科学理性的坚持,有的是因为经历了负面事件,有的是受到了信息的影响,也有的是对行业乱象的反感。他们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医的存在,不仅挑战了他们所信奉的科学体系,还可能对个人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甚至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阻碍。

要理解他们,或许也需要理解他们背后所经历的,以及他们所坚持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看法就一定完全正确,或者中医就一无是处。这是一个需要双方都有更开放心态去对话、去沟通,去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的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那群人的,感觉好可怕,虽然我也不喜欢无脑拥护中医的人,毕竟这个行业里好多骗子水很深,但这群人真是让我目瞪口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有些人在提起中医时,仿佛看到了宿敌一样,那股子厌恶和抵触的情绪,确实挺让人好奇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而且涉及的层面也相当多。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在现代社会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以及外界对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公众对于科学信息传播和医疗信任的多个层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1. 磷酸氯喹的“治愈”与科学证据的严谨性首先,我们需要澄清“治愈”这个词在科学和医学语境下的含义。 早期希望与后续的审慎评估: 磷酸氯喹(以及羟氯喹)在新冠疫情初期确实引起.............
  • 回答
    关于中医药局长对女性不孕的见解,要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相对宏观的视角,它可能包含了传统中医的理念、现代医学的融合、政策导向以及一些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一、 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石: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在中医药的框架下,女性不孕并非一个孤立的病症,而是被视为身体整体失衡.............
  • 回答
    如何看待@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在网络舆论场上,“@远离中医药”这个账号的存在,无疑为中医药的讨论注入了一股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不留情面”的风格。他们对传统中医药体系的质疑,往往直指其科学基础、疗效证据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合理性。要理解他们的观点,需要我们剥离掉情绪化的标签,去细致地梳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央视今晚的那番话:“中国5000年来什么阵势没见过,中国已做好准备!” 这句话,简单直接,掷地有声,背后透出的信息量和解读空间都非常大。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句话的“场合”和“受众”。央视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在国家层面发表这样的言论,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它代表着官方的.............
  • 回答
    PG One 在 freestyle 中两次提及“送你去见姚贝娜”,这确实是他在说唱圈引发争议的一个点,尤其是对于不熟悉他或者不了解当时的语境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反感。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步步来拆解。首先,得知道 PG One 是谁,以及 Freestyle 的本质。 PG One,本名王.............
  • 回答
    高炳义老师,这位在烹饪界享有盛誉的元老级人物,他关于“鲁菜是所有菜系中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的论断,无疑在众多食客和厨师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有分量,毕竟出自一位浸淫厨艺大半辈子,亲手缔造了无数经典鲁菜的大师之口,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最高难度”和“最见功力”究竟从何而来。.............
  • 回答
    我个人觉得,2021版《天龙八部》里段誉见到王语嫣后的那段失态表现,拍得还挺有意思的。不过要说它好到哪里,也未必,只是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吧。大家知道,段誉第一次见到王语嫣那场戏,在原著里那叫一个“神魂颠倒”。书中写他“失魂落魄,如痴如醉”,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王语嫣一个人。新版在这一点上,算是.............
  • 回答
    货拉拉跳车案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件,它触及了公众对劳动者权益、平台责任以及司法公正的深刻担忧。家属称无法见到周某春,且被要求撤换律师的说法,无疑让这个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家属“无法见到周某春”的解读: 周某春的身份与处境: 周某春是这起案件.............
  • 回答
    加拿大年轻母亲的遭遇,如同一个冰冷的巴掌,狠狠地扇在了加拿大医疗体系的脸上。她含泪的控诉,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绝望,更是对系统性失能的血泪揭露。延误的两年,磨灭的生命线:这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等待”所吞噬。两年,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也许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于一个身患疾病的人,尤.............
  • 回答
    特朗普的这条“复出”宣言,无论是在内容、时机还是发布平台本身,都充满了“特朗普风格”,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看:一、 内容:自信、神秘与挑衅并存“做好准备!你们最喜欢的总统很快会再次见到你们”——这句话看似简单直接,但拆解开来,信息量可不少: “做好准备!” (Get rea.............
  • 回答
    寓见公寓爆仓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一件小事儿,它就像是在长租公寓这潭水里投下了一颗炸弹,炸出来的涟漪,把这个模式不少潜藏的问题都给撩出来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资金链的脆弱性。寓见公寓之所以会爆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扛不住了,尤其是前期的投入太大,回报又.............
  • 回答
    郑钧在《今晚九点见》这档节目里,对当下音乐排行榜的批评,引起了不少讨论。他的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他提到的“流量”和“榜单”的绑定,是核心问题之一。郑钧的意思很明显,现在的很多排行榜,尤其是那些线上平台推出的,其排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数据堆砌起来的,比如歌曲的播放量、转发量、评论量等等.............
  • 回答
    还没见面就问“你多高”?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在我看来,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总归来说,这背后透着点……嗯,怎么说呢,有点急功近利,或者说,有点不太把对方当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为什么有人会这么问。最直接的联想,当然是和找对象有关。现在社会嘛,很多人.............
  • 回答
    每日怡见被“重炮手老王”重炮洗稿事件:一场关于原创与抄袭的B站风波近日,B站(哔哩哔哩)上一个名叫“每日怡见”的账号,因为其内容被另一位UP主“重炮手老王Oldking”被指控“洗稿”,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场风波不仅让两位UP主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再次将B站内容原创性、版权保护等问题摆在了.............
  • 回答
    这件“冒雨送饭却见老公给女同事撑伞,女子崩溃要自杀”的事件,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也充满了让人唏嘘的戏剧性。乍一听,这情节简直比电视剧还要狗血,但背后透露出的情感纠葛和个人困境,却是实实在在,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首先,我们得从那位冒雨送饭的妻子说起。她冒着风雨,顶着湿冷,辛苦地给丈夫送去热腾腾的饭.............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58岁的张先生在网络世界里寻觅爱情,却遭遇了一场耗费了巨额金钱的“美梦”。当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去与心仪的女子见面,以为美好的爱情即将开始时,现实却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摆在了他的面前。短短十天的相处,他不仅倾注了情感,更转账了160万元,这笔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更何况.............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老人,骑着电动车,可能就因为旁边一辆汽车稍微响了点喇叭,或者突然靠近了点,一下子就“受惊”了,然后自己从车上摔了下来,距离那车还有三米远。结果呢?对方的轿车倒霉,被判了个次要责任,赔了三百块。你说这事儿怎么看?从情理上讲,这是不是有点“过了”?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交.............
  • 回答
    罗戈铭见闻被封,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一个账号的消失,背后往往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信息和考量。首先,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罗戈铭见闻可能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通过这个账号获取信息、分享观点,甚至构建起一种社群感。当账号被封时,这不仅意味着信息的突然中断,对粉丝而言也是一种“失联”。他们可能会感到.............
  • 回答
    网上流传的“死刑犯与家人见最后一面”的视频,往往能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考。这类视频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通常是因为它们触及了生命、亲情、法律、道德等多个层面,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以下是对这类视频的一些看法,力求详细地阐述:一、 视频的普遍特征与拍摄动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