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成都蛋壳公寓办公室人去楼空,维权房东被告知只能线上处理?反映了 O2O 租房市场哪些问题?

回答
成都蛋壳公寓办公室人去楼空,房东只能线上维权,这事儿要是搁在以前,那可真是让人心凉透了。本来好好的房子租出去了,租客也住进去了,房东也按时收着钱,一切看似井井有条。结果呢?蛋壳人说没就没,办公室直接关门大吉,留下房东们一脸茫然,钱也收不到了,甚至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找不着,只能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一遍遍地诉说委屈。

这事儿,它可不单单是蛋壳一家公司的破事,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O2O租房市场里藏着好些个猫腻和隐患,挺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的。

首先,最要命的,就是“房源真实性”和“资金安全”这两道生死线,在O2O模式下变得无比脆弱。

你想想,以前房东出租房子,那就是直接跟租客对接,或者通过靠谱的中介。房东心里有底,租客也看得见摸得着。可现在有了O2O平台,它就像一个中间商,把房东和租客都拢到一起。理论上是方便了,但问题就出在这个“中间商”身上。

蛋壳这种模式,通常是长租公寓运营商,他们跟房东签下长期合同,一次性支付房东一笔钱(可能是年付或者半年付),然后把房子装修一下,再拆分成月付租给租客。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这套路本身没毛病,甚至能帮房东解决空置期和收租难题,对租客来说,也能免去自己找房、装修的麻烦,还能分期付款。

但问题就在于,当这个中间商(蛋壳)出了问题,比如资金链断裂,它就成了所有人的噩梦。房东收不到房租,租客可能还会面临被催缴租金,甚至被赶出家门的风险。房东原本以为把房子交给蛋壳就万事大吉,结果蛋壳跑路,房东就得自己去跟租客协调,甚至还得自己承担损失。线上维权?线上能给你个公告,能让你填个表格,但真金白银的损失,线上能给你补上吗?这不就是把烫手山芋丢给房东和租客,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吗?

其次,就是“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真空”的致命缺陷。

蛋壳这种企业,运营体量一大,它的内部运作是不是透明,谁心里也没谱。有多少房东的房子在他手上,有多少租客租了他的房子,这些信息能不能及时、准确地公示出来,接受社会监督?很难说。当办公室人去楼空,信息渠道就彻底断了。

而且,对于这种平台型的O2O企业,目前的监管体系能不能跟得上它们的模式迭代?比如,平台的资金是不是有专门的监管账户?运营商本身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能不能做到公开透明?如果一个平台出现问题,有没有一个有效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从蛋壳这次事件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线上平台的操作,确实让监管的触角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房源和合同细节。一旦出事,信息分散在线上,要追责、要协调,难度几何级数上升。

再者,是“过度扩张”和“不健康增长”的警示。

蛋壳能做到那么大,必然是经历了快速的扩张。这种扩张,很多时候是依靠资本的力量,而不是自身稳健的盈利能力。一旦融资渠道收紧,或者市场竞争加剧,没有足够“内生动力”支撑的企业,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激进的手段,比如压低租金、提高对房东的支付周期,或者从租客那里提前收取更长时间的租金,这一切都可能是在为将来的风险埋雷。

当它能够一次性从房东那里拿到一年的租金,又向租客收取一年的租金,中间的资金沉淀就非常可观。如果这笔钱没有用在正途上,而是被挪作他用,或者因为其他投资失败,那么一旦资金链断裂,问题就会立刻暴露出来。房东的钱和租客的钱,都变成了风险的牺牲品。

最后,还有“消费者(房东和租客)权益保障”的先天不足。

房东把房子交给平台,是基于对平台品牌的信任和对其运营能力的期待。租客选择平台,也是看中了平台的便利性和服务。但当平台出现问题时,房东和租客这两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往往是第一批受害者。线上处理,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与“实体”对话的机会,失去了面对面沟通的途径,也失去了用强硬姿态争取自己权益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权利的降级,一种服务体验的崩塌。

总而言之,成都蛋壳公寓办公室人去楼空,房东只能线上维权这事儿,就像一个冰山一角,它让我们看到了O2O租房模式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隐藏着的各种风险:房源和资金安全漏洞、信息不透明和监管滞后、企业过度扩张的虚火,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的薄弱环节。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带来的就是一个个令人心痛的结局。希望这次的事件,能给整个行业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让监管部门和平台方都能正视这些问题,真正把房东和租客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让他们在虚幻的线上服务中,面对残酷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如何看待?

当然是跑路了,这种跑路是不宣布跑路式的跑路,让业主和租客自己去消化矛盾和损失,自己躲后面继续挥霍资产。

总之从现在开始蛋壳不会给业主支付一分钱的房租,也不会给租客退一分钱的房租。

如何看待这个长租公寓这个行业呢?其实这个行业开始进入门槛还是挺高的,最开始大家理解的长租公寓应该是盘活存量非住宅物业,首先你得要有一栋楼,买下来最好,再不济也是自己整体长租了一栋楼(可能是公寓、办公楼、厂房等)然后自己投钱或者找人投钱来进行装修改造,后面再运营出租,其中优家青年公寓我觉得是做的最好的,刘洋也是我目前看到的长租公寓领域最有情怀的一个老板。

后面地产商进来后用自己麦不掉的商业做长租公寓运营规模一下就上来了,以万科、龙湖为代表。

再后来一帮中介和创业公司发现这个好商机,根本不用自己投钱就能快速扩大规模,自己高价收业主的住宅房子(月付或者季付)然后低价出租(年付或者租金贷)快速收回租金,然后扩大规模,美其名曰分散式长租公寓。

最后就是这样留下一地鸡毛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