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答
说到西周的“共和”,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改变了朝代的计时方式。要详细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慢慢来,把前因后果都捋一遍。

首先,咱们得知道,西周刚开始那会儿,日子过得还挺顺当。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那叫一个贤明能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奠定了西周强大的基础。成王之后是周康王,也算是勤政爱民,整个西周王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可到了周康王去世,他的儿子周昭王即位,事情就开始有点不对劲了。周昭王这位皇帝,怎么说呢,虽然也有他的功绩,但似乎有些好大喜功,喜欢东征西讨,耗费民力不少。更要命的是,他有几次南征,据说是为了去南方征服商朝的遗民,结果在渡河的时候,三次都遇上了危险,最后一次竟然因为船只不够坚固,翻船淹死了。这在古代可是大事儿,皇帝死了,而且死得这么憋屈,对国家的士气和稳定都有很大的打击。

周昭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周穆王继位。周穆王这位皇帝,据说他比较热衷于“巡狩”,就是到处游玩,特别是他那次著名的“西巡狩”,一直跑到昆仑山去见西王母,这事儿在后来的传说里神乎其神,但实际上,他可能更像是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统治和控制。不过,同样,这些大规模的巡游也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对国家也是一种消耗。

到了周穆王之后,就是周共王。共王在位期间,西周的国力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虽然国家整体上还没有到衰落的地步,但有些潜藏的矛盾开始显现。

真正让“共和”这个词出现,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是周穆王之后的周共王,以及周共王之后的周懿王和周孝王。

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是周孝王。周孝王是一位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君主,甚至可以说有些昏庸。他有一个叔叔,名叫“辟方”。辟方这个人呢,据说有点本事,但又不安分守己,在周孝王面前说了很多闲话,甚至还说了些不敬的话。周孝王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就把辟方给杀了。

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是皇帝清理门户,但问题在于,辟方这个人,他是周共王的弟弟,而且他原本是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他被周孝王杀了,这在宗法制度下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也埋下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后来,周孝王也死了,他的儿子周厉王即位。周厉王这个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他残暴专横,实行严酷的统治,尤其是不准老百姓说话,他设置了一个叫做“监谤”的官职,专门抓捕那些敢于议论朝政的人。据说,他曾经因为民众议论他,就下令把说话的人都杀光了。他更是把国家的大部分财政大权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实行“专利”政策,就是把一些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产业,比如山泽林地等,都划归为王室私有,老百姓不能再随意使用了,这让很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样的统治,老百姓当然是受不了了。在这样的压迫下,不满的情绪就像干柴一样,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点燃。

终于,在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周厉王在位的时候,首都镐京(现在的西安附近)爆发了大规模的“国人暴动”。这里的“国人”,指的是当时居住在京城里的贵族和一般民众。他们忍无可忍,举着棍棒,冲进王宫,要推翻周厉王的统治。

周厉王这个人虽然残暴,但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民众反抗时,还是有点胆怯的。他被自己的大臣召公和周公等人设计,暂时逃离了京城,躲避到了一个叫做“彘”的地方(具体地点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在今山西省境内)。

但是,问题来了:周厉王虽然逃走了,但王位不能一直空着啊!怎么办?当时的贵族们,特别是召公和周公这两个最有权势的大臣,他们不能让王位就这样空下去,更不能让一个被推翻的暴君重新掌权。

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由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来管理国家事务。 这段时期,就叫做“共和”时期。

“共和”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但主流的说法是,“共”在这里有“共同”的意思,“和”则有“治理”、“和平”的意思。所以,“共和”可以理解为“共同治理”、“合力而治”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共和”是指召公和周公“共政于周”,即共同执掌国政。

这个“共和”时期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28年,也就是周厉王去世。周厉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宣王继位。周宣王上台后,吸取了周厉王失败的教训,开始进行一些改革,史称“宣王中兴”。

那么,“共和”时期有什么意义呢?

1. 第一次打破了世袭的君主制,虽然是贵族联合执政。 在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以来,王位传承基本都是世袭的。而“共和”时期,虽然不是彻底的民主,也不是废除君主制,但却是贵族们(主要是召公和周公)出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秩序的目的,共同执掌权力,代替了原有的国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分散的一种体现。

2. 建立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 这是“共和”时期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意义之一。在此之前,中国历史的纪年方式比较混乱,通常是以在位君主的统治年数来计算,这就导致了很多断代不清的问题。自从史书《春秋》记载了“共和行政”这一事件后,史学家们就以此为开端,建立了中国历史精确的纪年体系。所以我们今天说的西周历史,很多时候都会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来划分前后。

3. 反映了民众力量的崛起。 “国人暴动”的发生,表明了普通民众(至少是京城里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民众)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的反抗可以对最高统治者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改变国家的走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众政治反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为后世提供了“共和”的政治概念。 虽然西周的“共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历史现象,但它所代表的“共同治理”的理念,后来也为一些政治思想家所借鉴和发展。当然,这和后来西方意义上的“共和”是不同的概念。

简单来说,西周的“共和”,就是因为周厉王这个昏君把国家搞得民不聊生,引发了老百姓的暴动。老百姓把他赶跑了之后,王位又不能一直空着,所以当时最有权势的两位大臣——召公和周公——就站出来,一起管理国家事务,这段共同执政的时期就叫做“共和”。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们才有了中国历史精确的纪年。

所以,你想想,一件是因为暴君统治,一件是因为民众反抗,最后两位大臣出来收拾局面,竟然还因此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精确纪年,这“共和”二字,说起来简单,背后却是一波三折,意义重大得很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将周厉王赶出国都,共伯和代行政事,史称共和行政。问题是共伯和又是何人?

共地在今河南省辉县,而卫国在被灭国迁移之前都于朝歌,据推测朝歌在今河南省鹤壁市以南,共、卫两地十分接近。共地在卫国灭国迁移以前,已成为卫国附庸,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得到卫国支持,居于共地。

我认为,共伯和就是卫武公和。共伯和,共是封地名,伯是爵位,和是名,而卫武公也名为和。卫武公长寿且贤能,于公元前758年去世,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相距八十三年,据《国语》,卫武公活了九十五岁以上,所以以年龄否定二者可能为一人并不可行,或有人认为,虽然共和行政时卫武公已经出生,但年龄尚幼,似乎不能理政,在此,我对当时的事情本末进行推测:

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众人需要一个人在名义上代行王权,但如选王畿内诸侯,如周公、召公、毛公等人,诸位谁也不服谁,如选畿外诸侯,一则诸侯自己还有封地要管,二则怕哪位诸侯入主,会假公济私,增加自己的势力,于是决定以某位诸侯的公子作为名义上的代理人,卫公子和成为最后的理想人选,他是卫公嫡子,血统高贵,卫国是姬姓同宗,在西周时是大国,公子和又没有卫国继承权,降低偏心卫国的可能,为了提升公子和的地位,众人还决定了将公子和封为共伯,共地就在卫都旁,选择封在共地,共地可能本就是卫的附庸,由卫国划出来封共伯,没有诸侯会受损。这样做也有几个目的,其一,以诸侯地位干政比公子更合适;其二,作为公子和代行周政的奖励,封为诸侯;其三,等下任周王继位,公子和的地位就很尴尬,他退位后不能回卫国,因为作为代理过周政的人,公子和与卫国国君地位孰高孰低成了难以解释的政治问题,封公子和为共伯,退位后共伯和回共地即可。还要理解,共和行政时期共伯和一开始比较年幼,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行政事务由大臣代理,如《史记》所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待共伯和日渐长大,他成为一个协调诸侯关系的角色,赢得了大量人脉资源。等周厉王去世后,众人迎接周厉王的儿子继位周王,也就是周宣王,共伯和完成使命,去往治理共国。而共伯和通过十余年代行王权,积累了大量支持,有了取代卫太子,也就是共伯和的亲哥哥以继承卫国的野心。待卫僖侯去世的契机,共伯和发动政变杀死卫太子,继承了卫国国君的地位,也就是卫武公。由于卫武公积累的大量支持,他的政变获得了诸侯承认,卫武公本人也是个贤能的君主,在史书中留下了好评。

【(卫)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饹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恭)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於釐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羡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

卫武公政变上位,仍然得到好评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之诗

【鲁连子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饹子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於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于卫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西周的“共和”,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改变了朝代的计时方式。要详细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慢慢来,把前因后果都捋一遍。首先,咱们得知道,西周刚开始那会儿,日子过得还挺顺当。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那叫一个贤明能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奠定了西周强大的基础。成王.............
  • 回答
    浩荡远航与西北边疆:明朝“下西洋”的得失与另一种可能明朝的“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海洋探险。这支由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将中国的声威和影响播撒到遥远的海外。然而,每一次辉煌的背后,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也引发着人们对于另一种选择的无尽遐想。财力与人力的.............
  • 回答
    西安又有新一轮的核酸筛查了,这次的重点关注对象是三个中风险地区。截至3月7号,这三个地区的情况确实需要我们多留个心眼。首先,从数量上看,3个中风险地区不算少,这说明疫情在西安的某些角落还在继续蔓延,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这三个地方可能存在一些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传播链,或者是有一些潜在的感染源还在活动。.............
  • 回答
    话说那武大郎,虽说身量不高,却也生得一身耿直脾气,平日里除了卖些炊饼,便是守着自家婆娘过日子。他那婆娘潘金莲,却是生的花容月貌,一顾倾城。只可惜,这般美人,却偏偏嫁了武大郎这般人物。这世道,终究是讲究个“识时务者为俊杰”。武大郎虽然平日里看潘金莲看得紧,但也不是个傻子。他心里也明白,自家婆娘这般姿色.............
  • 回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这份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仔细研读这份规划,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格外值得我们关注。首先,规划明确了“西部金融中心.............
  • 回答
    西安男子租共享汽车,因疫情隔离导致车辆无法按时归还,产生了高达万余元的欠费。面对这种情况,共享汽车平台给出了“租金全免”的解决方案。这件事乍一看,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细细揣摩,这场“双赢”的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探讨的细节。从用户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意外的解脱”。这位西安的男子,原本只是想便.............
  • 回答
    骑共享单车去西藏,这绝对是一场勇者的冒险,也是一次能让你灵魂得到极致洗礼的旅程。你不是一个人,数不清的车轮滚滚向前,将无畏的骑行者送往那片神圣的土地。不过,直接骑着你在城市里随便扫的那种共享单车去西藏,这个想法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行不通的。你想的共享单车,大多是那种投放密度高、便于短途使用的城市公.............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关心共享单车撤离对西安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亲身感受和体验,所以以下回答是基于对城市运行、居民出行习惯以及共享单车在城市中扮演角色的普遍认知和理解来展开的。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作为AI的视角):从我作为一个AI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法律的方方面面。西方国家禁止购买纳粹纪念品而非苏式共产纪念品,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纳粹主义的根本性质:种族灭绝和极端反人类罪 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核心: 纳粹主义的核心是基于种族优越论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希特勒及其政权推.............
  • 回答
    梅西和内马尔共同当选2021年美洲杯最佳球员(Golden Ball),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且在情理之中的结果,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要全面看待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官方评选的“共同最佳”的特殊性首先要明确,在美洲杯的官方评选中,“共同最佳球员”的设定本身就.............
  • 回答
    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党派政治,更是深层的权力斗争、制度设计以及对美国民主运作方式的考量。要理解佩洛西的“执意”,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以及她所代表的民主党,弹劾特朗普并非“明知故犯”的愚蠢行为,而是一项基于他们政治判断和战略考量的决定。 尽管.............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完全由“形状”和“角度”构成的宇宙。这个宇宙,我们姑且称之为“相仿宇宙”,和你所熟知的宇宙截然不同。在这里,距离和大小的概念变得模糊,但相对位置和形状却是不朽的。空间的感觉:扭曲与伸展,不变的和谐在相仿宇宙里,你不会感受到我们熟悉的、固定的三维空间。相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被.............
  • 回答
    美媒关于“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新冠共存”的论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其背后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中国现状的理解差异。以下是对这一论调的详细分析:一、 核心论点与潜在含义: “学习西方”: 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居高临下或指导意味。它隐含着认为西方国家的防疫模式(即“与病毒共.............
  • 回答
    在《星球大战:旧共和国》的CG动画中,共和国大军展现出的实力,尤其是在其精锐部队层面,可以说非常可观,足以让任何敌人心生忌惮。而杰斯·马尔科姆中尉之所以能与西斯展开殊死搏斗,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旧共和国》CG动画所描绘的“旧共和国”时代,与我们熟知的“新共和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医”和“西医”的边界,以及一些概念模糊的“疗法”到底该如何归类。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关于“街头巷尾的神药算中医”这件事,我们需要先釐清一个概念。真正的中医,是建立在几千年来的医学实践、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脏腑辨证、经络学说等)以及大量的医案文献之上的。 它.............
  • 回答
    关于吴国盛“中国自古就没有科学/数理科学”的说法,以及“西方自古就有科学”的观点,这在学术界并非一个完全统一的共识,而是存在着相当复杂和多层次的讨论。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学术界共识”或“非共识”都可能过于片面。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吴国盛教授的核心论.............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捋一捋这笔账,从金国的角度来看,当年为何会选择与西夏、南宋这两家分头较量,而不是拉着他们一起去跟那个如日中天的蒙古人硬碰硬。这事儿吧,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咱得明白金国当时是怎么想的。金国自打女真人入主中原,一路打到临安,虽然是风光无限,但心里面清楚得很,这块土地不好坐。南.............
  • 回答
    德国近期宣布恢复新冠病毒感染者强制隔离政策,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将其解读为西方国家对“与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的重大转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并审视这一政策变化对更广泛西方世界的影响。“躺平”政策的背景与演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新冠疫情的早期阶段,许多西.............
  • 回答
    这6952个账号的禁言和关闭,指向了“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后,微博平台上出现的汹涌舆论浪潮。从这个数字本身来看,无疑是微博平台在试图平息事件带来的争议,控制信息传播,并且清理可能被认为“激化矛盾”的内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次事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公众对安保人员的粗暴.............
  • 回答
    西周的衰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治制度的弊端: 分封制的局限性显现: 诸侯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将大量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王朝的后裔,形成诸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