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问问题,是个很有意思的事,稍微用用措辞,就可以把一件事描述成另一番意思。
题主的意思是,搞汉服的就是双标,就是民族主义不顾事实。我就纳闷,动动脑子很难吗?
整个汉服运动的缘起就是因为清朝的剃发易服令,以国家暴力机器,严苛政令的形式,几乎(因为留了些残渣碎沫,导致今天还有人拿这些碎末来给清朝洗地否定剃发易服的执行,合着还得感谢你留了些道士和尚衣冠的活口?)灭绝了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留下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是深重的民族伤口,不然汉族服饰体系好端端的动它干什么?
没有理由的事是推不动的。
明太祖说复衣冠如唐宋,其实也只是去掉明显元胡的元素,对以撒还是吸收了,蒙元的服饰文化还是融合进了汉族服饰的体系,他也没有一棒子打死。
用暴力和血腥推动
和随着政治变革逐渐演化
这二者区别动动脑子去想很难区别吗?
还是故意要混淆?
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多了,搞得乌七八糟,杀得血流漂杵的也多了,为什么清朝被针对了?
因为人家鲜卑也好,杀进汴梁的女真人也好,羯族也好,羌族也好,来来来去,争夺的是统治这片土地的权力,没有几个较真地用不从则死去针对汉人的民族文化的,尤其是衣冠服饰这种民族传统。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甚至是要参考和学习汉人的服饰制度的,北魏就是个例子。
所以有人说,正是因为北魏学了汉人衣冠,全面汉化,所以亡了,所以清朝才不学。
可你不学就不学,你干嘛反手一刀逼汉人跟你学?还为了这个杀人?
独独你清朝头比别人大,刀比别人快,杀人比别人狠。
一道剃发易服令,杀得江南江北为了衣冠发制揭竿而起,无数老百姓因为衣服,发型砍了头,这放今天都算恐怖主义了吧?咱不用今天的标准,用当年的标准,那也是天下震动,九州鼎沸!
这锅还甩到汉人头上了?汉人不包容了。
你看看汉代的衣冠,再看看唐宋的衣冠,其实变化是特别大的,但大家为什么没意见?因为这些衣冠都是政治变动下靠时间磨出来的。
满清的易服是杀出来的。
这个锅本是满清该背的,现在直接甩到搞汉服的头上了,是搞汉服的故意分化了。
——
评论区奇人共赏
“局限”?还是那句话,我没发就等于没有?无耻也要有个限度,哥们意思是剃发易服只存在于顺治?所以汉人后来可以留发?可以穿汉服?那TM后来郑经跟康熙和谈几次谈崩是纠结个啥?空气嘛?真想吐了,这种洗地逻辑。
有的人你是叫不醒的
因为清朝之后没有一个强盛的大一统汉家王朝给胡服接盘。
明朝的衣服继承自金元,和宋相差极大,这点是很多人心知肚明又不愿意提的,单就说宋人以圆领和对襟衣为主,明初那么多斜襟直领衣服哪来的? 还不是金人元人那来的,这其中都不说曳撒了,根据《瓠不瓠录》记载:“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则谓之程子衣。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燕居之所常用也。迩年以来,忽谓程子衣道袍,皆过简。而士大夫晏会,必以曳撒,是以戎服为盛,而雅服为轻,吾未之从也”,就连道袍最初也是个断腰褶袍。
直白的说明朝衣冠压根没恢复宋制,跟唐朝一样胡风兴盛,明朝人也不介意穿汉化胡服,反正我大明牛逼,蒙古人又不会找自己要版权,这是一种自信,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而明朝能接纳元朝衣服,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汉家王朝接纳清朝衣服,太平天国就是么,只是天国没推翻清朝统一全国,不然要是成功了,中国在19世纪又恢复成世界大国,诸位又有谁会嫌弃天国的衣冠呢?
说白了,诸位嫌弃清朝衣服不是因为多胡多丑(美丑是主观的,早年汉服复兴运动搞出来的衣服也很丑,照样有人为情怀买账),而是因为清朝造成了中国的衰亡,而后继承了清代衣服的民国就是个渣滓,新中国直到今天也没完全缓过劲来,所以清朝本身就成了对今人民族自信心的一种损害,清朝的衣服不过受此波及罢了,又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所以问题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能接受金国和元朝遗留下来的衣服? 因为金元崩的快,而且当时没有欧美帝国主义势力介入,光复后的大明又十分牛逼,重建了天朝,所以如今也没几个人计较金元对中国造成的不亚于清朝的破坏,也就不会太为难二者衣服。
为什么不接受清朝遗留的衣服? 因为清朝统治期间让中国衰弱太甚了,又赶上欧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扩张,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阻断了王朝模式下中国复兴的道路,而后即便光复,民国又成了一个西化的半殖民地国家,直到今天汉人也没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内洋奴横行,所以就算大清亡了一百多年了,如今还在算旧账。
真要是计较胡汉之分,那就不会因为汉家王朝牛逼就认可胡服了,早个十几年,汉服复兴运动的本质派也照样不认唐明的衣服,也觉得唐明衣服是胡风,丑得很,那时候人想法也简单,胡服就是胡服,不会因为你“自愿接受”了就变成汉服(因为此类自愿往往是奴才为自己屈膝找的说辞)。只不过后来风向变了,明朝衣服被吹捧起来,就算是曳撒这种断腰胡服也可以说大明牛逼然后全盘接受,才有你说的这个问题。
——————————————————————————————————————————
算开了眼了,评论区还真有把元朝说得好像比清朝更仁慈宽厚,汉人在元朝接受胡服是主动平等的文化交流。
国家都亡了,还平等主动? 要不要点脸? 更进一步说,人家没剃发易服,你就主动跪舔接受胡俗胡服胡语,这比被人用刀架着脖子才接受要下贱多了,居然还好意思说得出口。
对着被打败的元人留下的玩意说真香那是明朝作为胜利者的从容,而不是你给胡虏以夷变夏和民族败类软骨头洗地的借口。
———————————————————————————————————————————
真把人逗乐了,又见评论区说清末民国穿西装是“自愿的”,某些人是不是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有什么误解?
———————————————————————————————————————————
当然有本质区别
圆领袍曳撒确实是源自五胡、蒙古,但人家没有强迫汉人穿胡服、剃发,汉服中出现圆领袍和曳撒是日积月累的民族逐渐融合的结果。五胡乱华的初始、元朝的初期,这些“胡服”也并没有纳入汉服体系,是后期逐渐融合产生的。胡服元素是加入汉服体系,却没有改变汉族人服饰的本质,是汉族主动吸纳别族元素。
长袍马褂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是满清入关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的结果,是留发不留头政策的妥协,是外族野蛮统治产生的结果,它直接改变了汉族人服饰的本质,使汉服变成满服,破坏了汉服体系,是汉族被迫接受别族元素。
问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好比改革开放和清末鸦片战争以来的开放,一个被我们称为辉煌,一个被我们称为耻辱。这个问题,就好比问 “ 改革开放和清末对外开放都是开放,然而中国人认为一个是辉煌一个是耻辱,这是不是双标?”一样,请细品。
更新:突然收到这么多赞,小透明有点受宠若惊。这几天也看到了很多说法,我这里更正:圆领并非源自胡服,是内衣外穿演化而来的。这个问题中,我认为答主Rr Z讲得很好,很客观,分析得也很透彻,比我讲的清楚得多,受教了。
二更:最近也收到了一些很不友好的包括人身攻击的评论和私信,甚至有人专门开了一个回答来骂我,也难怪大家都说某乎是反汉服基地了 无奈。另外如果我的表述有什么事实性错误的话,也欢迎指正,不过请友好讨论哦,谢谢。
三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友好讨论本问题以及相关历史信息,反汉服的人免开尊口,浪费你的生命,道不同不相为谋。要反的人可以直接找共青团提议让他们取消中国华服日。不要来找我,我也没有办法阻止汉服复兴啊~
2019年阳历8月28日更新
这评论区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评论区好像出现了头小野猪呢,咱且不说是谁。如果谁发现了,记得移交有关部门哦。
原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涉及到一个“文化侵略”与“文化融合”的区别。我们上一组图:
从唐朝建立,到明朝天崩,总共一千多年,圆领袍从一个肉眼可见的胡服,变成了和中原衣冠相差无几的汉服。这才是长达千年磨合后形成的文化融合。
上图里那个长衫,三个基本特征一个也没满足。
1.右衽要求衣襟必须是直的,厂字襟和曲襟这种玩意,我是不相信有人会刻意发明这个。
2.无扣结缨,不解释了,一堆扣。
3.圆袂收祛,不解释了。
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是为了工业化,那这个也就罢了,毕竟扣扣子倒是要方便点,袖子收小点方便御寒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长衫的出现远早于工业化时代。
所以,文化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强行说某样事物是文化融合,只能让人怀疑有些人用心何为。
首先,说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汉服运动兴起有一个内核,就是驱除鞑辱,恢复中华!
这个鞑虏不止是满清,还包括一切反动组织和侵略组织!!
这是在文化上,软实力上的一次较量!!是在文化领域。重新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什么是适合新的社会!!
凭什么所有的标准都由外国人指定??
然后再说,一色服本身就具有浓浓的汉服味!!蒙元在制造这玩意的时候,就用的汉服形制,而且和蒙古袍子很不同。所以本身就算不上是外来的服饰!!更何况,明朝服饰中就有这玩意!!
然后说圆领袍。
那个大爷告诉你圆领袍是异族的了??那个大爷告诉你的??
综上所述。题主拿着汉服当异族服饰,然后质问汉服血统不纯??怎么??一滴血理论延伸到文化上了??
所以,发出这种问题的,极其自卑!!没有一丁点民族自豪感!!
我甚至觉得,那汉字中的日本译文说事,都比用汉服强!!
汉服具有汉服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是极具特色的中华文明表现形式!
再说个笑话。胡服骑射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当你不骑射的时候还穿胡服,那就太有问题了。
我记得之前你们说现代人穿西装跟满清剃发易服没有区别,现在又换套路了?
扎不多德勒(流汗黄豆)
哒子哒孙们不必把你蜻蝶洗的那么干净,剃发易服不会被忘记,更别妄图洗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