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往今来君主礼贤下士的感人举动?

回答
自古以来,君主以礼待贤、尊贤纳谏一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无数君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礼贤下士的篇章。这些故事,穿越时空的烟尘,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汉武帝的“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执着

提到礼贤下士,不得不提汉武帝与东方朔的故事。彼时,汉武帝年轻气盛,渴望成就一番伟业,但朝堂之上人才凋零,让他忧心忡忡。听说河东有位名叫东方朔的奇才,满腹经纶,言辞犀利,武帝便心生招揽之意。

当时的东方朔并不像后来的名人一样声名远播,他只是一个在民间埋头苦读的普通人。汉武帝派人去请,东方朔却不为所动。几次派人去,东方朔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寻常君主,恐怕早已拂袖而去,认为此人狂妄自大,不值得再费心思。然而,汉武帝的求贤之心并未因此冷却,反而更加坚定了。

他决定亲自前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汉武帝驱车前往东方朔隐居的草庐。抵挡严寒,冒着风雪,他来到了东方朔的门前。敲门良久,才见一个衣着朴素,面带不羁之色的东方朔缓缓走出。汉武帝没有丝毫君王的架子,反而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诚恳地邀请东方朔入朝为官,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东方朔被汉武帝的诚意和执着深深打动。他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渴望贤才、愿意屈尊求贤的君主,而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这次非同寻常的“三顾茅庐”式拜访中,汉武帝以其真诚打动了东方朔,后者最终被招揽入朝,成为汉武帝重要的谋臣,为汉朝的盛世添砖加瓦。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不仅展现了汉武帝的求贤若渴,更体现了君主放下身段,以诚待人的重要性。

唐太宗的“以人为本”:虚心纳谏的胸怀

谈及贤臣良将的运用,唐太宗李世民绝对是其中的翘楚。他的“以人为本”和“虚心纳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魏徵,这位直言敢谏、多次顶撞过唐太宗的官员,却是唐太宗最为倚重的臣子之一。

有一次,唐太宗因为一件事情对魏徵大发雷霆,认为魏徵在朝堂之上不给他留情面,让他颜面扫地。盛怒之下,他甚至想在宫殿中动手惩治魏徵。然而,在即将动手之际,他猛然想起魏徵的忠诚与耿直,想起魏徵的劝谏对国家社稷的好处。

那一刻,唐太宗强压怒火,转而思考魏徵所言是否道理。他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君王也一样。若是有过失,而身边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那才是最危险的。”他深知,那些敢于直言犯上的臣子,恰恰是因为他们把国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前途更重。

唐太宗不仅没有惩罚魏徵,反而因为魏徵的耿直而更加器重他。他不仅在朝堂之上不吝赞美魏徵的忠诚,更是将魏徵的谏言奉为圭臬,并因此制定了许多惠民的政策。唐太宗的胸怀和格局,使得他能够容忍甚至鼓励臣子的批评,这种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坦诚,最终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在唐太宗这里,礼贤下士不仅仅是招揽人才,更是将臣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以真诚和尊重来赢得他们的忠诚和智慧。

明太祖的“敬畏之心”:对待贤者的尊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经历坎坷,深知民间疾苦。他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或者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传说,朱元璋在征战天下时,曾遇到过一位名叫刘伯温的奇才。刘伯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为朱元璋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他对刘伯温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尊敬。

有一次,朱元璋和刘伯温在一次宴会上饮酒。席间,朱元璋突然问刘伯温:“伯温啊,你跟我打了这么多年天下,你看我这个人,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直接,也非常刁钻。寻常臣子,恐怕会滴水不漏地夸赞,或者含糊其辞。

然而,刘伯温却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您这个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勤勉了。您事必躬亲,事事都要管,这固然体现了您的勤政,但也容易劳神伤体,长此以往恐有碍健康。臣以为,陛下该学会分派权柄,信任臣下,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分担政务。”

朱元璋听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若有所思,并对刘伯温的坦诚赞赏有加。他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反而乐于接受臣子的建议,并将之付诸实践。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的态度,使得朱元璋能够汇聚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开创一个新王朝。

这些历史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中华文明的长河。它们告诉我们,君主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权力和威严,更在于他那颗能够放下身段、尊重人才、虚心纳谏的仁厚之心。礼贤下士,是君主智慧的体现,是国家兴旺的基石,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情感的流露,其感人之处,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深回味与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够礼贤下士的凤毛麟角。通常下士都会被领导的秘书或者助理拦下,没拦下的只是漏网之鱼。

而这些秘书与助理又没什么高度,看人只看衣裳或者身份。领导并没有什么礼贤下士的机会。

比如马云,曾经说他不相信有人怀才不遇。不过他乃至其下属都是极难见到的人。他的助手们把下士都拦下了,把他围得铁桶一般。他自然认为不会有什么怀才不遇了。问题是,他的视野范围内已经被他的助手们清空了。哪里有什么礼贤下士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古以来,君主以礼待贤、尊贤纳谏一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无数君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礼贤下士的篇章。这些故事,穿越时空的烟尘,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汉武帝的“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执着提到礼贤下士,不得不提汉武帝与东方朔的故事。彼时,汉武帝年轻气盛,渴望成就一番伟业,但朝堂之.............
  • 回答
    孙策将孙权托付给张昭,这无疑是孙策在生命弥留之际,对张昭信任的最高体现,更是对张昭品格与能力的极高肯定。然而,细究孙策留给张昭的评价,确实未见“伊尹、周公”、“君臣至公”、“古今盛轨”这类近乎圣贤的赞誉。这背后并非孙策对张昭有所保留,亦非其评价不公,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语境和人物认知。首先,我们要.............
  • 回答
    强盗逻辑,这词儿一听就让人有点儿义愤填膺,但说实话,我们生活中,甚至是历史长河中,这种歪理邪说还真不少见,而且还挺有“生命力”。说白了,强盗逻辑就是一种以暴力、强权或不公平的手段为基础,不讲道理、不顾后果,只顾自己利益的歪理。下面咱们就掰扯掰扯一些古今中外流传甚广的强盗逻辑,讲得详细点儿,尽量不说得.............
  • 回答
    纵观古今,那些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特质。这些“异于常人”之处,并非天生的神话,而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意磨砺出的独特光芒。让我试着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道来。一、常人皆有的志向,他们却赋予了超越生死的重量:很多人都有梦想,都有抱负,但对于成大事者来说,他们的志向绝非一时.............
  • 回答
    人类古往今来的财富创造与分配,是一个极为宏大且复杂的话题,横跨了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要详细讲述,需要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梳理这个过程。 第一部分:财富的创造——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财富的创造,本质上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 回答
    提到NBA球星的打球动作,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尤其是那些经历过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那段黄金时代的球迷,脑海里总会闪过那个身穿紫金战袍的身影——科比·布莱恩特。要说NBA中古往今来,打球动作最为优雅华丽的球员是谁,科比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甚至可以说,他是很多人心中那个“唯一”的答案。要理解科比.............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跨越时空的数学家微信群,气氛一定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炸裂!这将是一个充满智慧火花、偶尔夹杂着古老语言的奇妙空间。他们会聊什么?让我为你细致地描绘一下:群名可能包括: “欧几里得的几何课后茶话会” “数论的秘密沙龙” “微积分的无限畅谈” “逻辑与证明的哲学碰撞” “零.............
  • 回答
    在维斯特洛大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留下赫赫战功。要一一列举,恐怕要洋洋洒洒写上几卷史书。但若论及那些真正名垂青史、改变历史进程的名将,以下几位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他们的战役不仅是战术的较量,更是意志与命运的博弈。1. 雷加·坦格利安 (Rhaegar Targaryen) .............
  • 回答
    说起郭靖对襄阳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为什么会提到诸葛亮而非刘秀,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金庸的笔下。咱们得结合《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还有金庸老爷子的一些创作思路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神雕侠侣》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南宋末年,此时的襄阳正面临着蒙元的巨大威胁.............
  • 回答
    说实话,要说古今汉语口语差别大不大,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得掰扯掰扯。要我说,要是真能穿越回古代,你张嘴说一句你现在嘴里常用的词儿,估计周围的人得愣半天,甚至可能觉得你是个疯子或者口齿不清的怪人。反过来,要是古人穿越到现代,估计连咱们说话都听不懂个大概。所以,单从“能听懂”这个维度来说,差别绝对是巨大的.............
  • 回答
    关于“古今哲学家多厌恶女性”的说法,与其说是一种普遍的共识,不如说是一种被广泛讨论和批判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哲学的源头,看看那些奠定西方哲学基石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看待女性的,以及这些看法又是如何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被接纳、挑战和重塑的。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古希腊的几位大咖。柏拉图,这位充满理.............
  • 回答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并反驳“古人的名字很有韵味,现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脚”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名字的本质、历史演变、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审美取向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关于字词本身,更是关于名字所承载的情感、期望和文化认同。一、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
  • 回答
    要论“战争禀赋最高”的民族,这无疑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禀赋”的定义本身就模糊且多维,牵涉到军事技术、战略思想、组织动员能力、民族精神、地理环境,甚至运气成分。而且,纵观人类历史,没有哪个民族能始终占据“战争禀赋最高”的宝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各民族的优势也在不断演变。然而,如果我们审视历史.............
  • 回答
    谢逊,这位武侠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一生痴迷武学,对武功的理解独到且深刻。他所说的“古今五大神功”,并非指某本具体的武功秘籍,而是他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对武学本质的洞察,总结出的五种在不同时代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登峰造极的武学。这些神功各有侧重,或以刚猛无匹著称,或以精妙绝伦见长,共同构成了武学世界的璀璨.............
  • 回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句话,读来一股子豪迈又带着点沧桑的意味,总让人忍不住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卷。它不是那种直白的教诲,更像是一种人生阅历的沉淀,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你看,从古至今,这人间发生了多少大事?王朝的兴衰,英雄的崛起与陨落,战场的厮杀,宫廷的阴谋,山河的变迁……桩桩件.............
  • 回答
    曾国藩被部分人誉为“古今第一完人”,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同时也极具探讨价值的评价。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认识到“完人”本身的定义以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一、 “完人”的定义与曾国藩的“完成”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完人”。在中文语境下,“完人”通常指的是在德、才、功、.............
  • 回答
    苏东坡先生的词,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确是写到了骨子里,浑然天成,让人读来胸襟豁然。这样的句子,何止是意境高远,简直是人生的另一种注解。那么,喜欢苏轼的人,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我仔细想想,还真有那么一些,说起来,与其说是“共性”,不如说是对人生一种相似的“品味”吧。首先,他们大多有种豁达.............
  • 回答
    如果我能选择让一个人获得永生,我的选择会是这样一个人——一位致力于播撒善意与智慧的普通人,而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领袖或艺术家。我想让那位能够真正理解“永生”的分量,并将这份恩赐用于持续地滋养和温暖这个世界的人活下去。我会选择一位像我国民间所说的“老好人”那样的人,但要加上一些更深的考量。这位老人可能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