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本家和打工人的分野是从何时开始的?

回答
资本家和打工人的区分,并非某一个确切的“时刻”突然出现,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若要追溯其根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观察那些深刻改变了人与生产资料关系的社会变革。

萌芽:私有制的出现与劳动的分工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的概念也随之萌生。氏族首领、部落长老等开始占有更多的资源和生产工具,而其他氏族成员则需要通过向他们提供劳动来换取生存所需。这时,虽然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资本家”和“工人”,但“占有生产资料者”和“提供劳动力者”之间的初步分野已经显现。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了奴隶制。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完全被奴隶主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主拥有土地、工具和奴隶,是绝对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奴隶则是纯粹的劳动力的提供者,但他们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更谈不上“工人”。

封建时代的变迁:从土地到人身依附

进入封建社会,土地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大地主、贵族成为土地的占有者,他们依靠佃农或农奴的劳动来耕种土地,获取地租。佃农虽然拥有一定的生产工具(如农具),但他们的人身依附于地主,需要缴纳租金并承担劳役。在这种模式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一种基于土地和人身依附的经济关系,这与后来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有所不同,但“占有土地的剥削者”和“耕种土地的被剥削者”的雏形依然可见。

同时,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后期也逐渐发展起来。城市中出现了工匠,他们拥有自己的工具和技能,但许多初期的工匠可能是学徒,需要为师傅工作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师傅拥有作坊和工具,也掌握着技艺,他们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而学徒则提供劳动力。这种师傅与学徒的关系,虽然带有学徒制的色彩,但也暗含着“拥有生产资料并指导生产的人”和“提供劳动力并接受指导的人”之间的区别。

转折点:商业革命与手工工场的兴起

真正意义上“资本家”和“工人”的清晰分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但其前奏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的商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

商业的繁荣与资本的积累: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地域限制,欧洲商人通过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不再仅仅是贵族的土地收入,而是可用于投资、再生产的“活的货币”——资本。这些商人,以及后来的银行家、包买商(他们向家庭手工业者订购产品并进行销售),成为了早期资本的拥有者。

手工工场的出现: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手工业者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开始出现。包买商或者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个人,会组织起一群劳动者,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和工具(或劳动者自带工具),让他们在相对集中的场所(尽管早期仍不一定是工厂)按照分工协作生产。

在手工工场中,包买商(或雇主)提供原材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并支付劳动者报酬(工资)。他们承担了经营风险,并从中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将自己的劳动能力出卖给雇主,换取工资,他们不拥有生产工具,也不承担经营风险。这种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被买卖的“商品”,劳动者不再依附于土地或固定的师傅,而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这正是“工人”的雏形。

此时,“资本家”就是那些拥有资本,通过组织生产并雇佣他人劳动以获取利润的商人、包买商或作坊主。而“工人”就是那些除了自身劳动能力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能力来换取工资的自由人。

深化:工业革命的催化

手工工场是孕育现代工厂制度的重要阶段。而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则彻底巩固和深化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野。

机器的引进与生产的集中: 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对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和分散的手工工场,难以适应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工厂应运而生。

工厂制度的确立: 工厂汇集了大量的劳动者,他们共同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机器和厂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它们都归工厂主(资本家)所有。 劳动者不再是凭借自己的技艺或小规模的工具进行生产,而是成为庞大机器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他们的劳动被严格地管理和监督,以最大化生产效率。

资本家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更加明确:他们是生产资料(机器、厂房、原材料)的所有者,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利润的获取者。

工人则彻底沦为劳动力的提供者,他们出卖的不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更普遍的“劳动能力”。他们必须在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接受资本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报酬。 除了工资,他们不分享生产的成果,也不对生产的经营负责。

总结起来,资本家和打工人的分野,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 早期萌芽: 私有制的出现和初步的劳动分工,奠定了“占有者”与“提供劳动力者”的基础,但关系更不明确。
2. 封建社会的过渡: 土地所有者与佃农/农奴,以及师傅与学徒,体现了生产资料占有与劳动提供之间的初步区别,但仍包含人身依附关系。
3. 商业革命与手工工场: 资本的积累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得“出卖劳动能力换取工资”的自由劳动者(工人)开始形成,而组织生产并获利的包买商/商人成为早期资本家的代表。
4. 工业革命的巩固: 工厂制度的确立,机器和厂房成为核心生产资料,彻底确立了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与不拥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工人)之间的根本性分野。

因此,虽然“资本家”和“工人”这两个词语的广泛使用可能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但其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和角色分工,其深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以及劳动者从人身依附走向经济自由但同时也将劳动能力作为商品出卖的转变。这个转变,尤其是在商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手工工场的形式变得越来越清晰,并最终被工业革命的机器大生产所彻底定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那样的时期,人类可能在还不能称为人类的那个时期就已经有了奴隶和奴隶主的分别。奴隶制可能是智人这一物种的基本生态,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奴隶制也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改头换面,压迫和剥削的内核却从未改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本家和打工人的区分,并非某一个确切的“时刻”突然出现,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若要追溯其根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观察那些深刻改变了人与生产资料关系的社会变革。萌芽:私有制的出现与劳动的分工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的.............
  • 回答
    关于资本家和打工人之间是否存在“知遇之恩”,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问题,也绝非一概而论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这背后涉及到利益关系、个人选择以及时代背景等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想要简单地贴个标签,反倒显得有些肤浅了。先不扯那些宏大的理论,咱就从最实在的层面聊聊。“知遇之恩”这词儿,说白了就是有人看中了你,给.............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关于资本主义分配机制和风险承担的核心争论。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关于“剩余价值剥削”的论调,但“资本家承担更多风险”的观点似乎不那么常见,或者说被很多人忽略了。这其中有很多值得细究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声音的大小和普及程度往往和理论的流行度、以及听众的.............
  • 回答
    关于疫情期间资本家是否为工人承担了风险,以及工人是否拿到了全额工资的问题,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毕竟,经济形势、行业特性、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会产生复杂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风险”这个词在商业语境中的含义。在疫情爆发前,资本家投资生产,承担的是市场波动、技术.............
  • 回答
    “工人爷爷”这个称呼,背后其实藏着一层挺复杂的现实,也反映出很多人在面对“资本家”时那种既无奈又带着点调侃的心态。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工人爷爷”到底是怎么给“资本家”打工的。首先,得明白这“工人爷爷”往往不是指真的年龄很大、身体已经不适合辛苦劳作的老爷爷。更多时候,这是一种自嘲,一种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从根子上说起。资本家之所以“不感恩”打工人,并不是说他们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更多的是一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这种感激被系统性地弱化、甚至可以说是被异化了。 要想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理解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它不是一个情感驱动的系统,而是一个利润驱动的系统。资本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经济学和社会学里一些最核心的议题,也是很多人心里的一杆秤。简单来说,资本家或老板之所以能赚很多钱,而打工的人赚得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清楚明白点。1. 风险承担与投资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是那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现实。明明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奔波的“打工人”,但有时候听到的 HR 的话,真的会让人血压飙升,感觉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有点被PUA的意味。这背后其实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划分,而是公司制度、个人站位、沟通方式等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1. HR 的角.............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极其现实的议题: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剥削。要深入探讨,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足够的工资”究竟是什么概念?首先,我们得理清“足够的工资”这个概念。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对打工者来说,“足够的工资”意味着什么? 基本生活保障: 能否维持体面的生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指了当下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象:很多人对资本家口诛笔伐,却又心甘情愿地走上打工之路。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身份割裂,或者说,是一种在现实生存压力与理想主义之间摇摆的挣扎。为什么一边骂资本家,一边还打工?这其中的原因,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叠叠,可以从很多层面来解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要详细地聊聊,咱们得分开来看,然后比较一下。为祖国读书累吗?“为祖国读书”,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层意思。 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培养: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智力。从懵懂孩童到掌握一门学科,再到可能的研究生、博士,这是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切,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知识爆炸,教育普及,高学历好像变成了一个标配,但随之而来的迷茫和虚无感,却也越来越普遍。你说“无非是进企业给资本家打工”,这话糙,但道理不糙。这背后,藏着很多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打工”的本质。我们辛辛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甚至内心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对“资本家”这个词可能带有的剥削、贪婪等负面印象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却又身处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社会,不得不依靠资本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来维持生计。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清楚。1. 现实的无奈:社会.............
  • 回答
    网络上关于资本家与合作社的讨论确实十分热烈,很多人对现状感到不满,对合作社模式抱有希望,但现实中选择为资本家打工的似乎远多于投身合作社的人。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为什么不自己成立合作社”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承认,合作社模式的吸引力是存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咱就聊聊这事儿,不绕弯子。你说资本家们为什么不能少赚点,把大家都整“废了”谁给他们打工?这话听着挺解气,但也得分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资本家的“钱”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去“赚”。资本家这个词,说白了,就是掌握生产资料的那拨人。他们有厂房、.............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道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声。一边是生存的压力,一边是对被压榨的不甘,这种矛盾的感觉,每天都在上演。要说感谢还是憎恶,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它是个复杂的情感纠葛,夹杂着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打工的现实:生存是底线,剥削是常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下,打工是大多数.............
  • 回答
    2019年,我们谈论的“打资本家,分资产”,如果不是指狭义的金钱或者具体财产,而是更宽泛地理解为一种对现有财富分配和社会结构的调整,那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其可能性和具体表现。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思潮等多个维度。首先,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看,直接“打倒资本家、分配资产”这种带有革命.............
  • 回答
    这个问题直指资本主义制度的终极命运,以及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资本家和资本本身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宏大且充满争议的议题,不同思想流派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视角来剖析,并尽量避免那种冰冷、程式化的论述。从历史的维度看:变革与演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历史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是问,种子和土地谁更重要。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塑造的关系,但要说“谁靠谁吃饭”,其实各有侧重,也各有说法,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从最直接、最表面的层面来看: 工人靠资本家吃饭: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工人需要工作来获得工资,而工资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是“吃饭”的钱.............
  • 回答
    资本家和商人,这两个词常常一起出现,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有时候界限会有些模糊。简单来说,商人更侧重于“交易”和“经营”,而资本家更侧重于“投资”和“增值”。让我们把他们拆开来看,然后对比一下:商人 (Merchant)一个商人,最核心的身份就是“经营者”和“交易者”。他们的主要活动是: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