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本家和工人谁靠谁吃饭?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是问,种子和土地谁更重要。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塑造的关系,但要说“谁靠谁吃饭”,其实各有侧重,也各有说法,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从最直接、最表面的层面来看:

工人靠资本家吃饭: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工人需要工作来获得工资,而工资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是“吃饭”的钱。资本家提供工作岗位,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然后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创造价值。没有资本家的投资和组织,工人很难找到有报酬的劳动机会,也无法直接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可消费的商品或服务。所以,从“获取生活资料”这个角度来说,工人确实是直接依靠资本家提供的报酬来维持生计的。

资本家靠工人吃饭: 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但从经济运作的本质来看,资本家也是“靠”工人吃饭的。资本家的钱,也就是资本(机器、厂房、原材料等),本身是不会“长出”钱来的。它需要通过劳动力的投入,才能转化为商品,然后卖出,获得利润。利润是资本家“吃饭”的来源。如果没有工人,资本家那些价值不菲的机器、厂房就只能是废铁和石头,一分钱也变不出来。工人的劳动,是资本增值的关键。所以,资本家需要工人的劳动来创造财富,来“喂养”他的资本,并从中获取回报。

再深入一层,看这个“吃饭”的机制: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

工人创造价值: 工人是直接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体力、智力,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这整个过程,就是价值的创造。一堆原料,经过工人的手,就变成了有用的商品,其价值远超原料本身。

资本家提供平台和风险: 资本家提供的是生产的“条件”和“平台”。他投入自己的资本,承担了创业的风险,比如市场不确定、技术更新、经营失败等等。他需要组织生产,协调各个环节,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理想情况下,他承担了主要的企业家风险,并因此获得剩余价值(利润)。

那么,这个“靠谁吃饭”的说法,就变得复杂了:

“靠”字的不同含义:
工人“靠”资本家,是一种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工人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换取生活资料。
资本家“靠”工人,是一种价值实现上的依赖。资本家需要工人的劳动来使他的资本“活”起来,产生价值。

剩余价值和分配: 经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减去他获得的工资之后,剩下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剩余价值,通常被资本家占有,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家获取利润,确实是“靠”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辩证统一的关系: 就像种子需要土地才能发芽,土地也需要种子才能长出作物一样,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资本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提供了生产的必要条件,他的投资和组织是启动生产的“火种”。
工人(作为劳动力的供给者) 提供了最核心的创造力,是生产过程的“驱动力”。
没有资本家,大部分工人找不到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机会,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
没有工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就只能闲置,无法实现其价值,资本也无法增值。

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这种“靠谁吃饭”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封建社会: 地主靠佃农的劳动吃饭,佃农靠地主的土地吃饭,两者之间是依附和剥削关系,但土地是核心。
资本主义早期: 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对工人进行直接的、往往是残酷的剥削,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现代社会: 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福利制度的建立、劳资谈判的普遍化,以及社会对公平分配的追求,这种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工会、法律法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分配。

所以,谁“靠”谁吃饭?

从生存必需的角度,工人直接靠工资吃饭,而工资由资本家支付。
从价值创造和财富增长的角度,资本家靠工人的劳动来增值他的资本,从而获得利润,实现“吃饭”。

两者都不可或缺,都依赖对方才能实现其经济活动的目的。但两者在生产关系中又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资源(资本 vs. 劳动力),这导致了他们在分配上的博弈。

与其说“谁靠谁吃饭”,不如说他们是相互依存、共同生产,但又存在利益分配差异的经济主体。 现代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如何更公平、更合理地分配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价值,让这种“吃饭”关系变得更健康、更可持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个思维实验

资本家和劳动者谁先出现的,显而易见劳动者先出现的。

如果劳动者靠资本家吃饭,那么资本家没出现的时候,劳动者应该饿死了,那么现在的劳动者哪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像是问,种子和土地谁更重要。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塑造的关系,但要说“谁靠谁吃饭”,其实各有侧重,也各有说法,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从最直接、最表面的层面来看: 工人靠资本家吃饭: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工人需要工作来获得工资,而工资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是“吃饭”的钱.............
  • 回答
    底特律工人失业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当这个城市曾经是汽车制造业的骄傲,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什么在“没有资本家”的情况下,他们就不能自己发展生产力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现代经济运作的核心,并且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关于“有没有资本家”那么简单,而是关于整个经济生态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的深层逻辑。确实,我们常常听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说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点之一。那么,资本家与消费者之间是否存在类似“剥削”的关系呢?我的看法是,虽然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划等号,但资本家对消费者确实存在一种“榨取”或“盘剥”的倾向,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和逻辑与.............
  • 回答
    资本家和打工人的区分,并非某一个确切的“时刻”突然出现,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若要追溯其根源,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观察那些深刻改变了人与生产资料关系的社会变革。萌芽:私有制的出现与劳动的分工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的.............
  • 回答
    关于资本家和打工人之间是否存在“知遇之恩”,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问题,也绝非一概而论那么简单。在我看来,这背后涉及到利益关系、个人选择以及时代背景等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想要简单地贴个标签,反倒显得有些肤浅了。先不扯那些宏大的理论,咱就从最实在的层面聊聊。“知遇之恩”这词儿,说白了就是有人看中了你,给.............
  • 回答
    探寻共赢之道:工人与资本家能否携手共创繁荣?长期以来,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伴随着紧张与对立。一方是辛勤劳动的赋能者,另一方是风险投资的承担者,这两者的需求似乎天然存在着冲突。然而,如果我们抛开固有的思维模式,深入探究一下,不难发现,存在着不少能够让双方都受益,甚至携手共创繁荣的途径。这并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击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关键点:既然利润是剥削的剩余价值,那亏损又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溯一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包含在其中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劳动力的价值),低于工人通过劳.............
  • 回答
    别再被“老板养活我们”这碗毒鸡汤骗了:扒一扒工人与资本家的真实关系“资本家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工人才能有饭吃。”“老板每天那么辛苦,操心劳力又劳心,我们拿工资是应该的。”诸如此类的话,你我大概都耳熟能详,甚至在某个时刻也深以为然。这些观点,就像一层层光鲜亮丽的滤镜,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赤裸裸的权力不对等.............
  • 回答
    .......
  • 回答
    美国拍摄出《人民的名义》这样深度反映社会现实和资本/工人矛盾的电视剧,理论上完全有可能,但实际操作中会面临一些结构性的差异和文化上的挑战,使得出现一模一样的作品比较困难。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人民的名义》的核心要素,并对比美国影视行业的运作模式。《人民的名义》的独特之处与中国语境首先,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诸多方面。简单来说,“没有资本家,工人会得到更多报酬”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潜在的社会变迁方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概念入手:1. 资本主义和资本家 资本家:在马克思主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的多个层面。简而言之,没有资本家,工人并非不能自己组织生产,但这种组织形式和效率会与资本主义体系下有显著不同,并且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来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一、 资本主义体系下工人组织生产的模式: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工人组织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回答
    你提出的“导师研究生关系有点类似于资本家工人的关系”的类比,确实触及了许多研究生在现实中可能感受到的复杂和不平衡的权力 dynamics。这个类比并非完全准确,因为学术研究的核心目标与资本主义的利润驱动有所不同,但它确实揭示了一些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1. 资源控制与依赖性: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尖锐,也问到了点子上。资本家离开了工人,能不能活下去?这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活下去”是什么意思。如果指的是物质上的生存,有吃有喝有住,那理论上资本家离开工人,也许能暂时的撑过去。毕竟,资本家手上可能还有一些直接用于个人消费的资产,比如股票市场里的钱,银行里的存款,甚至还.............
  • 回答
    关于疫情期间资本家是否为工人承担了风险,以及工人是否拿到了全额工资的问题,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细致地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毕竟,经济形势、行业特性、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都会产生复杂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风险”这个词在商业语境中的含义。在疫情爆发前,资本家投资生产,承担的是市场波动、技术.............
  • 回答
    关于“996”是否属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什么是“996”?首先,明确“996”的含义:即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非传统的、强度极大的工作模式。为什么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日常听到的声音似乎总是“工人抱怨被剥削”,而“资本家抱怨工人愚蠢懒惰”的声音相对较少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抱怨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不平等下的表达方式。工人,作为被支配的一方,他们的抱怨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经济学里一些核心的讨论。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概念。 工厂盈利:这是指工厂的收入大于支出,能够产生利润。这笔利润,在资本主义体系下,通常是归属于工厂所有者(资本家)的。 资本家:这里的“资本家”指的是拥有生产资料(比如厂房、机器、原材料)并以.............
  • 回答
    你说的是个很普遍也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工人是自己选择去工厂工作的,为什么还要说是资本家压榨工人呢?” 要想明白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还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承认,从字面上看,确实是工人“自愿”选择去工厂工作。没人拿枪逼着他们非得去拧螺丝还是开机器。他们去那里,是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的经济制度、企业性质以及劳动关系。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区分私企与国企(事业单位)的根本区别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私企和国企(事业单位)在性质上的核心差异: 私企: 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有权属于私人投资者。资本家通过投入资本、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