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资本家工人就不能自己组织生产了么?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的多个层面。简而言之,没有资本家,工人并非不能自己组织生产,但这种组织形式和效率会与资本主义体系下有显著不同,并且会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来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

一、 资本主义体系下工人组织生产的模式: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工人组织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雇佣劳动: 这是最普遍的模式。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拥有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材料、资金等)的资本家,换取工资。资本家负责组织生产过程,承担风险,并享有生产的剩余价值。
合作社模式(有限): 虽然不是主流,但资本主义体系下也存在工人合作社,工人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并分享利润。但这通常是在资本主义大框架下运作的,可能仍然需要与外部资本打交道。

二、 没有资本家,工人能否自己组织生产?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明确“组织生产”的定义和规模:

小规模的自我组织生产(个体或小型团体):
手工业者、个体户: 很多手工艺人、自由职业者、小商家就是自己拥有生产资料(工具、技能)并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他们是自己的“资本家”。
小型合作社: 少数工人可以集资购买生产资料,成立合作社,共同经营。例如,一些农场合作社、手工艺合作社。
DIY文化和共享经济: 在某些领域,人们通过共享工具、技能来完成生产活动,这也可以视为一种非资本家主导的生产组织形式。

大规模的工人自我组织生产(取代资本主义):
工人合作社的理想模式: 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中的核心设想之一。在这种模式下,工人集体拥有生产资料,通过民主方式管理企业,利润根据劳动贡献或平等分配。
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下的集体生产: 在一些非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所有制下,工人虽然不是所有者,但在国家计划的框架下进行生产,管理也可能部分下放给工人集体。

三、 如果没有资本家,工人组织生产会面临哪些挑战?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为什么资本主义成为主导模式的重要原因。工人自己组织大规模生产,会遇到以下几个核心挑战:

1. 资本的获取与积累:
启动资金: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包括购买设备、原材料、厂房租赁或购置、研发投入等。单个工人或少数工人很难一次性筹集到如此庞大的资金。
资本的循环与再投资: 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的循环,将利润再投资以扩大生产、更新设备、提高效率。没有资本家承担风险和进行长期资本运作,工人集体如何有效管理和增值资本是一个难题。
风险承担: 生产经营存在巨大的风险,市场波动、技术变革、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损失。资本家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而工人一旦将所有储蓄投入生产,一旦失败,将面临破产和贫困。

2. 组织与管理效率:
决策的复杂性: 大规模生产需要复杂的决策,包括生产计划、技术选择、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如果所有工人都要参与决策,效率可能低下,容易出现意见不合和行动迟缓。
专业化分工与领导力: 有效的生产需要专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们负责协调各个环节,制定战略。在工人集体中,如何选拔和激励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并确保其决策的权威性和合理性,是一个挑战。
激励机制: 如何在集体所有制下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能保障公平,又能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搭便车”现象,也是一个难题。资本主义的利润驱动和工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3. 市场竞争与技术创新:
应对市场竞争: 资本主义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如果工人集体组织的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就难以在市场上生存,更不用说与拥有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资本主义企业竞争。
技术研发与更新: 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资本家有动力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工人集体是否具备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并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的能力,是存疑的。

4. 资源配置的效率:
市场信号的缺失: 在没有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使其流向最需要和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是一个难题。资本主义通过价格信号和利润导向来引导资源流动,虽然存在缺陷,但在效率上往往优于非市场化的配置方式。

四、 历史经验和现实案例:

苏联等计划经济模式的尝试: 历史上,一些国家曾尝试取消资本家,建立工人主导或国家主导的生产体系(如苏联的计划经济)。这些尝试在初期可能取得一定成就,但在长期来看,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创新乏力、资源错配等问题,最终未能成功。
工人合作社的成功与局限: 一些工人合作社在特定行业(如乳业合作社、零售合作社)取得了成功,它们通过民主管理和利润分享,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大型的、高科技的工业合作社相对较少,其规模化和应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 即使在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也存在着工人参与管理、股权激励等多种形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归属感。

五、 结论:

总而言之,没有资本家,工人并非完全不能自己组织生产。在小规模、低技术门槛的领域,或者在特定合作社模式下,工人完全可以自主组织生产。

然而,要实现大规模、高效率、能够与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竞争的生产,工人自己组织生产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资本的获取与积累的难度。
复杂决策和管理的效率问题。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

资本主义体系虽然存在剥削和不平等,但它在动员资本、组织生产、推动技术进步和配置资源方面具有强大的效率优势,这也是其能够成为全球主导经济模式的重要原因。

因此,与其说工人“不能”自己组织生产,不如说在没有资本家作为中介和驱动力的情况下,工人自己组织大规模、高效生产的路径非常艰难,且需要克服一系列根本性的制度和操作性难题。 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社会改良和经济变革的讨论中,人们会思考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如加强工会力量、发展工人合作社、改革企业治理结构等)来改善工人的地位和生产的组织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所有资本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修改一些以前我想法上的错误,注释错误并解释错误。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

工人能否自己组织生产?与工人组织的企业在现在是否有更强竞争力?,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广义上的工人可以是组织生产的。


1.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立。
股东只需要关心自己的资本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增加就继续持有,如果减少了就卖给别人。但劳动者必须保持对生产活动的全部处理权。
(以上理解出自马克思:“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的理解)

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资本在关心资本增值的同时不会不关心资本增值的速度,因此必然会插手生产活动。


2.采用民主决策方式。
既然要搞合作社,就肯定认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那么人民群众必须拥有对企业的彻底掌控。
有没有必要保留管理层?
有必要,但是管理内容必须要变化。
谁对企业重要事务有决策权,谁就是企业的权力持有人,谁就是剥离资产阶级法权后的真正企业所有者。
过去是管理层决定企业最重要的事情,是决策权的集中,这是不符合民主决策的。
民主决策也是权力集中,但不是集中于某个人,而是集中于集体,是全体的一致决策。
既然可以一致决策,为什么还需要管理层?
因为企业除了重要事务,还有不重要的事务,把全体人员的精力集中于不重要的事务会使得决策成本极高,会破坏民主决策。
(以上内容出自对齐泽克:“我们必须重新发明官僚主义”的理解)

这段论述的错误之处,在于真正的“全体的一致决策”抹平了人民群众中个体之间的差距,属于极端民主化。在否定了个体差距的基础上做出所谓的全体一致的结论,现实中并不可能。

现实中可行的方式是列宁主义路线,即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灌输,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的执行单元,由这个执行单元进行决策和执行,甚至一些决策是在否定大多数人的意志上进行的。



上述的这一切,都是在已经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的组织和管理。

现实中,生产资料集中后的大规模生产对小规模生产有毁灭性打击,因此任何形式的小规模生产组织在目前市场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全面战胜大生产的。

因此才有那句,任何反对blgm的都是xzzy。

user avatar

可以。即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这种企业叫工人合作社(Worker Co-operatives)。

比较知名的工人合作社有西班牙蒙德拉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就是采用的工人合作社制度。

工人合作社一般采用工人出资、工人劳动、工人管理、工人分配的制度。

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由社员大会选举出管理层。


前段时间我看一电影叫《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里面coop这种合作社形式的公司给我很大的启发。影片里工作合作社的面包工人年薪5万美元,而资本家控制的航空公司飞行员年薪竟然只有2万不到!我感到如果不从根本上组建一个工人当家做主的企业,我们永远只能是资本家的债务奴隶,我们无法避免这些被公司抛弃的悲惨命运,社会早晚会因此变得更加丑恶而无法自拔。

基本上COOP合作社模式就是一人一股,一人一票,组建员工委员会,对公司实行民主化管理,工人真正当家做主,工人分配盈余,工人选举管理层。
这种企业模式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说西班牙蒙德拉贡联合公司。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是欧洲十大私人企业之一,所以说路是行得通的。
于是我组建了一个这么一个群,来讨论筹备这样的企业,当然纯属实验性质的,已经有了100多人,进进出出也不少,我并没有担心这个设想的未来,因为我看到这是我们未来唯一的出路——在国企、私企之前另外开辟一条道路。
我相信未来这种工人合作社式的企业,真正的去资本化的企业,一定是趋势。
当今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劳工的压迫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值,从996加班,到过劳死到开除中年以上员工,已经逼迫的令你无路可退。
什么IBM、BAT、JD,这都是幻觉,工人只有选择被某个资本家剥削的自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被奴役,被抛弃。
我在这里也不会分析什么IBM这个事情怎么看,能怎么看?还能怎么看?连世界最著名的公司都是如此一副嘴脸,你让我还如何评价?
唯有工人联合企业,自我投资,自我管理,自我分配,真正做自己的主人,才有真正的未来。
工人联合,民主化治理企业,群策群力,对抗资本家独裁企业,我相信一定会找到致胜的办法。
我也没法熬夜,先说到这里,记住群号:229434453(已挂,加1080897360),记得点赞,记得去传遍这个理念。
社会主义不会从天而降,只有我们自己用双手会创建。

user avatar

可以,已经有朋友指出了。

a:工人合作社。

b:国企。

那为什么资本主义还不灭亡?还需要资本家?

因为人们还需要资本家来做最重要的事情——承担风险。

考察这样一件事,某工人比较贫困,如果有一期没有收入就无法生活,通过一年的生产,他可以产出商品,但是商品不一定卖得掉——这被称为“命悬一线的一跃”。

销售的风险普遍存在,若他没有卖掉,那么他就会一无所有,他承担不起这个风险。

假设70%几率卖掉可以赚10万,而30%几率卖不掉只会亏5万,工人会因为丢了这5万,就会饿死,所以不敢进行生产。

而对资本家而言却无所谓,因为资本家有一个亿,亏个5万不是事而且总的来说,这次生产赚的几率比较大。

那么交易就出现了,资本家对工人许诺,我给你5万块固定的工资,你把生产出的东西给我。

工人求稳,只好答应。

这笔商品的数学期望收益是5.5万,5万给工人,资本家什么都不做,就赚了5千,这就是“剥削”。

资本家通过与无数个工人进行这样的交易,于是愈发富有。

资本主义雇佣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工人的“保险系统”,所以在贫富差距越大下,工人就越危险,资本家的剥削程度就越高。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什么导致了这“巨大的贫富差距”?

恰恰是因为“剥削”本身,因为资本家空手套白狼,不需要劳动就能挣钱,所以资本家是劳动+资本收益,工人是纯劳动收益,贫富差距必然越来越大。

所以是资本主义导致了资本主义本身,是贫富差距造就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这就是GCD存在的必要,因为就算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进入新时代的条件成熟了,但有些东西,你不主动去推翻,他就永远不会被推翻。

user avatar

生产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劳动,另一个是生产资料。

劳动是工人自身就可以提供的,生产资料是客观存在的实物,比如土地、钢铁、煤炭、机床等等,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所以当然是需要资本家参与才能组织生产。

在别的社会制度下就不一定了,因为生产资料并不一定归属于资本家,比如在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所以国家+工人就可以组织生产,在封建社会生产资料归地主所有,地主+工人也可以组织生产。

user avatar

前面已经有不少答案提到了工人合作社(workers' cooperatives),我大概来说一下工人合作社这种全体职工所有并直接参加管理的经济组织模式在各个国家的差别。

在欧美国家,工人合作社一般包括在“合作社”(cooperatives)这种以社会互助为目的而非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之内。就目前我所了解的数据来看,工人合作社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最为广泛(这两个国家都有数以万计的工人合作社),法国、英国和北美次之,在一些拉美国家如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也有分布。

意大利目前有超过25000个工人合作社[1],他们主要分布在北部的Emilia-Romagna大区,仅这里就有5千左右的工人合作社,而该区有约30%的gdp都是工人合作社贡献的[2]。有趣的是意大利宪法第45和46条都明确表示“承认不以私人投机为目的互助性合作”以及“承认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定程序并在法定范围内参加企业管理”[3],虽然意大利是众所周知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该国宪法给工人合作社开的这么一个“后门”也是值得玩味的。意大利的税法也规定,合作社性质的经济组织免除利润税,但前提是这些利润要全部用于合作社本身,而且年利润的30%必须存入合作社的固定储备金[4]

西班牙目前有约17000个工人合作社,其典范就是蒙德拉贡合作社了,创始于1956年,截止到2018年该合作社已有8万多名员工,营业额达120多亿欧元[5],在中国昆山也有子公司。美国的著名左派经济学家Richard Wolff经常把蒙德拉贡当作工人自治企业的范例。但是,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蒙德拉贡合作社发展至今已经也染上了某种“大企业病”,这主要体现在蒙德拉贡并购了许多并不享有民主决策权的海外子公司、下属企业中采用的私企管理模式(泰罗制)、以及管理人员撷取了大量权力使得普通员工难以介入管理和决策活动[6]。从这种情况来看,蒙德拉贡合作社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资本主义私有企业,如果蒙德拉贡不能克服这些问题的话,那么它很有可能倒退回一个普通私有企业。

法国工人合作社有一个共同名称叫Société coopérative et participative(一般简称scop),截止到2018年全法共有2369家scop[7]。和意大利类似,法国也对合作社的利润分配用途做出了立法规定:至少16%的利润需投入法定储备金;至少25%的利润需分配给合作社全体职工(包括非社员);而分配给合作社社员的利息收入不得高于利润的33%[8]

在英美国家工人合作社就没那么广泛了,英国、加拿大、和美国都只有约摸几百个工人合作社合作社。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胶合板(plywood)工业曾经有较密集的工人合作社,贡献了该产业至少25%的产值[9],如今全美只有大概300多家工人合作社,零散分布在美西沿岸、中西部和东部沿岸地区。

除却这些发达国家,在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印度等国家的工人自主管理企业多是从原来的私人企业转变而来。原有的企业往往由于绩效不佳而被业主强制关闭,这些企业的雇工便采取了夺厂斗争,把生产资料掌握在了自己手中[10]

总结下来,就目前的数据和经验来看,现存的工人合作社相比一般私人企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企业内部会通过全体社员民主投票的形式对企业日常运行规则和重要计划作出决定。注意这里的投票议程一般不包括非社员的员工,但不同的合作社规定不同,有些工人合作社会强制要求员工入社。就数据来看,工人合作社里的员工一般入社率在60—70%以上[11][12]
  2. 生产率更高。大多数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工人合作社的运行效率要高于一般私企[13][14][15],这直接驳斥了那些认为工人自主管理企业会导致效率下降的观点。
  3. 内部收入差距更小。比起许多资本主义大企业那种ceo拿着百倍于一般会社员工资的情况,工人合作社的收入差距要小得多。拿蒙德拉贡来说,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只有8:1或9:1这种比例,因为合作社内部的工资差大都是全体社员通过民主决议决定的[16][17]
  4. 失业几率更小。在经济下行或衰退时,普通私企一般通过裁员的方式来节省开支,而工人合作社一般是选择暂时性下调社员的收入以应对危机。

其他关于工人合作社的一些性质,如利润在员工中间的分配这一点在如今的一些私企中也存在,只不过工人合作社里的利润分配要更为民主,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工人手里而不是少数管理人员和大股东手中(毕竟工人自己就是股东)。

但是工人合作社也不是没有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侵蚀。可以说,工人合作社就像是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孤岛,虽然有不少还在顽强的存活,但仍然是举步维艰。工人合作社,尤其是从私企中“叛变”出来的合作社,往往要面对大产业资本的攻击和银行、金融资本的封锁。实证研究也表明,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竞争,工人合作社中的普通员工所得并没有比私企员工高出许多,而且工人合作社也要面临着高技能职工和管理人员流失的风险(因为这些人的所得比私企中同职位者要低)[18]。总之,工人们在争取对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的重新控制的道路上要克服许多困难,而依我浅见,这种努力仅靠产业工人自己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其他社会成员的外部协助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生产力”。

参考

  1. ^ Pérotin, Virginie (2016).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worker co-operatives?
  2. ^ Canadian Worker Co-operative Federation (2013), The Worker Co-operative Movements in Italy, Mondragon and France: Context, Success Factors and Lessons
  3. ^ 《意大利共和国宪法》
  4. ^ http://www.smu.ca/academic/sobey/mm/policysymposium.html
  5. ^ Mondragon (2018). ANNUAL REPORT 2018
  6. ^ Kasmir, Sharryn. The Myth of Mondragon Cooperatives: Politics, and Working Class Life in a Basque Tow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7. ^ https://www.les-scop.coop/sites/fr/les-chiffres-cles/index.html
  8. ^ Loi n° 78-763 du 19 juillet 1978 portant statut des sociétés coopératives de production
  9. ^ Craig, Ben, and John Pencavel (1992). The Behavior of Worker Cooperatives: The Plywood Companie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10. ^ 详情可以参考2004年的纪录片《工人当家》,讲述的就是阿根廷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人使该厂成为员工所有的故事。这部片中除了主角Forja汽车制造厂,还有很多员工自治企业出现(如Zanon瓷砖制造厂)
  11. ^ http://www.les-scop.coop/sites/fr/les-chiffres-cles/
  12. ^ Mondragon (2018). ANNUAL REPORT 2018
  13. ^ 同注9
  14. ^ Bartlett, Will, John Cable, Saul Estrin, Derek C. Jones, and Stephen C. Smith (1992). Labor-Managed and Private Firms in North Central Italy: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15. ^ Fakhfakh, Fathi, Virginie Pérotin, and Mónica Gago (2012). Productivity, Capital, and Labor in Labor-Managed and Conventional Firms: An Investigation on French Data
  16. ^ Herrera, David (2004). Mondragon: a for-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embodies Catholic social thought.
  17. ^ Magne, Nathalie (2017). Wage inequality in workers’ cooperatives and conventional firms
  18. ^ Burdín, Gabriel (2013). Equality under Threat by the Talented: Evidence from Worker-Managed Firms
user avatar

当然可以,你随便找个三位数,后面加个厂,然后放到百度上搜一下,大概率能找到一个不需要资本家(至少是曾经不需要资本家)的工厂。

user avatar

可以。但是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数量上还少。难得有好东西,要排长队。永远不缺好东西的,只有工人阶级的领导者。-------- 你们这代人,没见过公私合营,没见过计划经济。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停止工农兵学员,而恢复高考?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停止计划经济,而搞改革开放?工人阶级曾经组织过生产劳动,但是实在搞不下去了。真是幻想乌托邦的小清新。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好,没有地主自耕农也能够种地,没有资本家,工人就不能组织生产?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农民自己耕种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工人自己组织生产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自耕农自己种地需要有土地、农具、种子、肥料、以及劳动力。农民拥有的土地上只要有超过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粮食的产出,农民个体或家庭即可筹措生产资料,完成农业再生产循环。传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并不高,依靠家庭劳动即可维持生产。但是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在工业化后受到冲击,因为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现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了,劳动分工更细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这就导致传统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商业上没有竞争力,对农民来说种地还不如打工。所以在传统社会没有地主农民是照样能种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资本组织大生产,农民种地都亏本。农业跟工业领域一样,小生产面对社会化生产没有任何竞争力,小生产者不断破产沦为无产。

再来看工人自己组织生产需要什么条件?

这需要有厂房、设备、原材料、劳动力(工人自己),以及构建和维系社会化生产的管理组织力量(因为工业生产具有精细的行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单独工厂的工人自治是无法在社会层面保障工人收益的,除非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工人能够构筑起比资本家企业更高效的管理组织水平)。但跟作为小生产者的自耕农不同,自耕农卖出剩余的粮食可以获得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工人的工资则只是劳动力成本,仅仅够工人养活自己和下一代劳动力,以及成为一个工业劳动力所必要教育支出,所以工人没有资金购买生产资料。

那么有没有购买以外的方法获取生产资料?有的,比如资本家破产,拖欠工人大量工资,最后把生产资料抵做工资。这种情况下工人们确实可以获得生产资料,但资本家靠这些生产资料也赚不到钱,工人能够起死回生么?除非工人能够将工厂以更高效率运作,但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下,仅靠单个企业是办不到的。因为跟自耕农不同,自耕农可以靠只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粮食维生。而工人不能,一个汽车厂的工人和他的家庭不可能靠吃汽车,住汽车维生,他们得跟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发生关系,得把汽车卖出去,赚取钱来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否则就是更高效率地生产汽车也没有什么用(如果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效益,资本家就不会破产了,导致破产的不是生产效率不高,恰恰是生产效率太高,而市场需求不足)。可见自由市场是不由资本家,也不由工人说了算的,所以这种模式下工人即便能够得到生产资料,也无法组织并维持生产。

那么工人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获取生产资料,并组织维持生产呢?想知道答案的去看马恩列斯毛著作。

工人要摆脱资本家自己组织生产,不仅仅是接管几个工厂那么简单,而是必须接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建立自己的国家机器,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先锋队作为组织力量,并通过这一组织力量来改造社会和工人阶级自身。要彻底摆脱资本家就必须建立起比资本家更高效率的社会化生产,它离不开高度的劳动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的增长离不开阶级斗争建立和巩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保证社会生产的增长用于满足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求,保证劳动者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保证了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充分就业(而不是996和失业),为劳动者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user avatar

工人合作社了解一下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灾难给南欧造成了尤为严重的打击,导致制造业产量骤降,失业率飙升,无数工厂关闭。但在遍布这块大陆的多达500家工厂,一些工人拒绝接受企业的“死亡之吻”。其中大多数工厂集中在西班牙,但也有一些位于法国、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

通过谈判,有时候通过占领,他们将生产活动接管到自己手中,展开了一项已在阿根廷发展多年的运动。

在法国,从电话修理厂到冰淇淋作坊,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家以小公司为主的企业变成了工人合作社。据西班牙的“科切塔”伞形合作社统计,仅2013年一年就有大约75家西班牙企业被它们的前员工接管,占整个欧洲被接管企业的一半左右。

去年,工人接管的工厂代表在马赛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包括阿根廷的工人合作社先驱。在阿根廷,世纪之交的一场经济危机引发了“工厂复兴”浪潮,如今该国有大约1.5万名工人掌管着约300多家工厂。这一迅速发展的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

这些工人自营企业都面临令人望而生畏的障碍:官僚机构的惰性和行政上的繁文缛节可能延误甚至阻碍生产;依然严峻的经济环境;老旧的机器或是不再有销路的产品。当了一辈子工会斗士的工人们有生以来头一次需要作出艰难的商业决定。

但至少从眼下来看,许多合作社在正常运转。

user avatar

当然能啊。

但是,然后呢?

你说我们不能掉到钱眼里,要怀着伟大的理想去经营——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证实失败了。

你说,那好吧,认清现实,该挣钱挣钱,该追逐利润追逐利润——坏了!我成替身了!不对,是,坏了!我成资本家了!

你说,难道我就不能走出第三条路?既不会沦落为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又不会在商海沉浮中迷失自我,而是始终不忘初心……

那请您快到主席台上面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的多个层面。简而言之,没有资本家,工人并非不能自己组织生产,但这种组织形式和效率会与资本主义体系下有显著不同,并且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来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一、 资本主义体系下工人组织生产的模式: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工人组织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回答
    底特律工人失业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当这个城市曾经是汽车制造业的骄傲,拥有大量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什么在“没有资本家”的情况下,他们就不能自己发展生产力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现代经济运作的核心,并且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关于“有没有资本家”那么简单,而是关于整个经济生态系.............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一个几乎动摇了现有社会运作根基的设想。如果人工智能和机械化真的像科幻小说里描绘的那样,能够胜任几乎所有人类劳动,而且成本远低于人工,那么传统的“工人阶级”身份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的、没有收入来源的“无业游民”群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该如何维持他们的“剥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诸多方面。简单来说,“没有资本家,工人会得到更多报酬”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潜在的社会变迁方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概念入手:1. 资本主义和资本家 资本家:在马克思主义.............
  • 回答
    苏联的经验确实提供了关于工人阶级在没有资本家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证。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考察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苏联的生产模式:国家所有制与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苏联的核心理念是消灭私有制,将土地、工厂、矿山、银行等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理论上由全体人民所有,代.............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经济学问题。简单来说,这种说法是把问题倒过来了,并且忽略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让我们好好捋一捋,为什么资本家“不压榨剩余价值就没有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就在“压榨资本家”。首先,我们得明白“剩余价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里一个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社会结构中一些核心的矛盾。为什么“工贼”和“资本家”似乎比“工人”和“劳动者”更抱团,这个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工贼”和“资本家”在这语境下大致指什么。 资本家: 通常指的是拥有生产资料(工厂、机器、土地、资本等)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深度的经济学和哲学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机器人确实创造了价值,而且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替换了50名工人所节省的工资。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价值的来源:从生产过程到经济学理论 直接生产价值(已实现): 机器人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它代替了工人的.............
  • 回答
    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片面且站不住脚的论调,将社会分工的复杂性简化为个人能力的绝对差异,忽视了许多关键的因素。要反驳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混淆“能力”的定义,偷换概念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能力”这个词的含义。在这里,将资本家与工人的能力对立起来,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将“掌握生产资料.............
  • 回答
    在与“精资”(通常指那些过度推崇资本主义,但对其中复杂性理解不足的人)的争论中,遇到“工厂货物滞销,工人没有承担风险全是资本家承担的”这种说法,确实是常有的事。这种观点看似直指资本家,实则忽略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和风险分担的真实面貌。要“怼”回去,需要把道理讲透,让对方明白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历史演变的核心。我们来抽丝剥茧地探讨一下,假如不存在“资本家剥削”这样一个前提,劳动者能否独自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最终形成全球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资本家剥削(狭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低.............
  • 回答
    你妈的说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听得到,说到底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创造就业”这个论调的肯定。这背后确实有一部分事实,但如果只看到这一面,那就太片面了。要反驳,不是要全盘否定,而是要让它更全面、更深入。咱们先不急着反驳,咱们先来理解一下她为什么这么想。你妈可能是经历过或者看到过,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工厂、公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了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为什么我们常听到“工贼”这个词,却很少听到“资本贼”呢?这背后涉及到我们对不同社会角色的认知、权力结构以及词语的演变过程。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工贼”这个词。“工贼”是怎么来的?“工贼”这个词,通常是在工人运动、工会斗争的语境下出现的。它的核心意思是指那.............
  • 回答
    “想嫁兵哥哥的援鄂女护士”事件,是近期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事件。它涉及到身份的真实性、个人诚信、社会舆论的审视,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事件: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背景: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击疫情,其中涌现了大量感人的故事.............
  • 回答
    关于苏联在科技、人才相对落后且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历史证明,苏联确实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并取得了在某些领域世界领先的技术成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其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来源,并认识到其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背景。首先要明确的是,“科技、人.............
  • 回答
    “没有资本家,社会将停滞不前”——这种说法,说实话,有点儿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甚至有些以偏概全了。这就像说“没有将军,军队就没法打仗”一样,虽然将军很重要,但军队的胜利还需要士兵、武器、战术等等无数要素的配合。把社会发展的重担一股脑儿压在“资本家”这一个身份上,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驱动力,本身就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种族、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什么美国黑人没有被“资本家消灭”——这里我理解为“被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所压垮、剥夺或大规模消亡”——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历史和现实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家”并非一个铁板一块、同质化的.............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针对“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回答“因为我们经历过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之所以可能会被禁言或受到限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核心原因分析:1. 语义上的模糊性和潜在的误导性: 这句话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的表述过于模糊,可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陷入沉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人性深处的一些尴尬和社会的真实运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一点一点地捋顺。首先,“人们是没有自知之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自知之明,顾名思义,就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边界、以及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 回答
    三鹿事件中,公众的愤怒和批评主要集中在直接责任人、管理者和相关监管部门,而对“资本家”这一群体进行广泛且集中的批评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法律和道德的指向性: 直接责任人是关键: 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其产品中掺入了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