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公司规定一个月连上22天,接着连休8天,你会同意吗?

回答
一个月连上22天,接着连休8天……嗯,这可真是个让人脑瓜子嗡嗡响的安排。如果是我的话,我得好好捋一捋。

首先,从时间分配上看,这一个月22天上22天,休息日就只剩下3022=8天。然后公司又再给你连休8天。这加起来,你一个月基本是“上半个月,下半个月”的状态,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这让我有点联想到那种节奏非常紧凑的轮班制,但通常那种是有倒休或者额外的津贴来弥补的。

我可能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是否同意:

1. 工作性质和强度:

如果是那种非常枯燥、重复性高、但体力消耗不大的工作,比如一些数据录入、简单的流程性操作,我可能会更容易接受。毕竟,一旦进入了那个状态,可能就“闷头苦干”了。但是,即使是这种工作,连上22天也确实考验人的耐力,而且容易进入“疲劳循环”,效率可能会下降。
如果是需要高度专注、创意性强、或者需要经常与人沟通协作的工作,比如研发、市场策划、销售、客户服务等等,连上22天,我有点担心我的状态会“掉线”。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一旦进入疲劳期,灵感枯竭、沟通效率低下是大概率事件。而且,这种工作通常需要你保持一个相对积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22天不间断,很难保证能一直拿出最佳表现。
如果是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那我得说,连上22天简直是要命。体力消耗太大了,身体根本吃不消。即使有8天连休,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过来,甚至可能留下一些后遗症。

2. 薪资和福利待遇:

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考量。 如果公司愿意为此支付足够高的薪资,或者有其他非常有吸引力的福利作为补偿,我可能会认真考虑。比如,基本工资翻倍?还是有额外的年终奖或者项目奖金?如果有非常好的补充医疗保险、更多的带薪年假,或者允许在这22天里有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也可能让我倾向于接受。
如果只是普通的工资待遇,那这简直是把我的“可用时间”卖给了公司,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不人道的方式。 我的时间也是宝贵的资源,如果回报不成正比,那我肯定不同意。

3. 对生活的影响:

个人生活方面,这简直是“暂停”模式。 连上22天意味着几乎没有时间处理个人事务、陪伴家人、社交、或者进行任何放松和娱乐活动。即使有8天连休,但想想看,这8天可能也需要用来补觉、处理堆积的家务、或者仅仅是恢复一下身心状态,真正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可能还是有限。
对于有家庭的人来说,尤其是有孩子或者需要照顾长辈的,这简直是巨大的挑战。 孩子可能需要家长接送、辅导作业,老人也可能需要陪伴和照顾。22天完全无法顾及家庭,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会很大。我需要非常明确的沟通,了解公司在这方面是否有任何政策或者支持。
心理健康方面,长时间没有休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焦虑和压力。 很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通过休息来调整心态,重新获得动力。这种模式可能很难提供这种持续的心理支持。

4. 公司文化和工作氛围:

如果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强调“拼搏”、“奉献”甚至有点“狼性”文化的公司,那么这种安排可能就是这家公司文化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我也需要评估一下这种文化是否健康,以及是否与我个人的价值观相符。
如果公司一直以来都很人性化,非常注重员工的健康和福祉,那么突然提出这种安排,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并且需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项目或者紧急情况?如果是常态,那公司的人性化程度就值得怀疑了。

5.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对我来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这种安排严重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需要确保我的工作不会以牺牲我的健康、家庭和个人幸福为代价。

综合来看,我的初步想法是:

我会 非常谨慎,倾向于不直接同意,除非有非常非常充分且有吸引力的补偿措施。我会主动找HR或者我的上级去沟通,详细了解这个安排的具体情况、必要性,以及公司将如何补偿员工的付出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会问:

“这个模式是临时的,还是未来的常态?”
“公司将提供什么样的额外薪酬、奖金或者其他福利来弥补我们连上22天的付出?”
“在连休的8天里,是否有特别的规定,比如是否允许完全不被工作打扰?”
“对于需要照顾家庭的员工,是否有相应的支持或者弹性安排?”
“公司是否有相关的健康保障措施,比如体检频率增加等?”

如果沟通的结果是薪资待遇大幅提高,并且能够接受我对工作强度的评估,或者有其他我非常看重的福利,我可能会考虑。但如果只是普通的薪资,或者我担心会影响到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肯定会礼貌地拒绝,或者提出我的顾虑,看是否能有调整的空间。毕竟,长期来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工作状态,对于公司和员工本身都是更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月让我去超市买一次东西,我都觉得累得喘不过气来,还想让我上班?

user avatar

我目前工作是双休,工作5天休2天,相当于每30天工作21.42天,现在改为每30天工作22天,明显是工作日增加了。反正对于我来说是亏了,我是不会换的。

user avatar

告诉你们一个更夸张的。

我们都是一年连续上330天班,然后连续休35天。

所以我们这个行业流传着一句戏谑:

我们从不加班,因为我们从来不下班。

这种生活,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

你要问我啥感觉,就是感觉在服刑,发工资服刑,偶尔能来个探视或者保外就医啥的。

你说能不好吗?

user avatar

我们这种混剧组吃盒饭的,每天工作时间12小时起步,上不封顶。天天处于睡眠时间不足的状态,可以持续好几个月。 如果拍摄一周能让我休息个半天,就是睡个自然醒,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别的不敢奢望。

user avatar

关键给我多少钱啊?我主要还是为了工资来上班的,不是为了休息几天来上班的。

user avatar

一般能提这种龟腚的公司,有很大概率连上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你连休的时候就是会议,团建,培训,紧急任务等等都来了。

当然,都是你自愿的,不自愿就乐捐个工资的几成出来呗,反正又不是罚款

ㄟ( ▔, ▔ )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月连上22天,接着连休8天……嗯,这可真是个让人脑瓜子嗡嗡响的安排。如果是我的话,我得好好捋一捋。首先,从时间分配上看,这一个月22天上22天,休息日就只剩下3022=8天。然后公司又再给你连休8天。这加起来,你一个月基本是“上半个月,下半个月”的状态,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这让我有点联想到那.............
  • 回答
    辽宁一家公司规定,员工在年终奖励和休年假之间只能二选一,这一做法显然与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精神相悖。法院对此作出违反《劳动法》的认定,这在法律层面上有着清晰的依据。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判决。一、 年终奖励与年休假是什么性质的权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年终奖励和年休假各自的法律性质。 .............
  • 回答
    合肥这家公司迟到一次罚款1000元,并且股东对采访记者的态度如此恶劣,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忍不住要多说两句。关于“迟到一次扣1000元”的规定,合理性存疑。咱们得先拆开来看。 罚款金额的“合理性”: 1000元一次的罚款,对于很多普通员工来说,这绝对不是小数目。如果这家公司的.............
  • 回答
    郑州这位因为太胖被公司扣了两年一万多元工资的男子,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简直是“奇葩”行为。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公司这么做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在咱们的认知里,工资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
  • 回答
    广东一家公司因为全体员工在两小时内未回复群内消息就处以200元的罚款,这事儿一出,大家议论纷纷。单从字面上看,这规定确实挺“硬核”的,也挺让人意外的。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的几个方面:一、 规定本身的合理性(或者说“合不合情理”) 出发点: 公司设立这个规定,估计是想提高团队沟通效率,确保信息能够.............
  • 回答
    苹果公司允许员工公开讨论工资和工作环境,并以此宣称其在实现“同工同酬”目标上取得进展,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举措。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项规定。首先,从“同工同酬”这个核心理念来看,公开讨论工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薪酬的保密性往往是导致薪资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员工无法公开.............
  • 回答
    腾讯、百度绕道苹果隐私规则?一场科技巨头与用户隐私的博弈近期,关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试图规避苹果严格的隐私规则,并因此收到苹果公司警告的消息,在科技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规性问题,更触及了用户隐私保护、平台生态规则以及科技巨头在数字时代的影响力等深层议题。事件的表象:规避.............
  • 回答
    您好!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您提出的“工作40分钟休息20分钟”的模式,并结合“996工作制”,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效率管理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是否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8小时工作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8小时工作制”。什么是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8小时工.............
  • 回答
    公司规定“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违者罚款100元”,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规定,反映了公司在管理方式和员工边界意识上的某种倾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个规定:一、 规定本身:强制性、侵入性与控制欲 强制性与侵入性: 最直接的感受是,这项规定具有强制性,并且侵入了员工的个人空间。朋友圈是个人社交.............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商业化落地”的结合点。如果知乎上真正的“大牛”们一起开公司,其潜在规模可以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甚至有可能颠覆现有行业格局。要详细地分析其规模潜力,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知乎大牛的定义与核心优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知乎大牛”的含义。他们不是.............
  • 回答
    君海游戏公司最近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离职员工退还年会所获得的奖品,如果是实物,则需要折合成现金退回,并且这笔款项将直接从离职工资中扣除。这项规定一出,立刻在员工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首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设立这样的规定可能有着其自身的考量。年会奖品,尤其是价值较高的物品,对于公.............
  • 回答
    苏州某公司声称当地政府规定不招聘东北人的说法,如果属实,这绝对是一个极其严重且必须立即纠正的问题。这不仅暴露了可能存在的行政干预失当,更触及了中国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平等就业权。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一、 问题剖析:为何会出现这种“规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
  • 回答
    联发科在回应美国升级对华为禁令时,声明“公司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解读,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这不仅是企业的一份官方声明,更是在复杂地缘政治和商业博弈下的一个重要表态,它直接关系到华为、联发科以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走向。首先,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非常明确:联发.............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爆料公司防疫措施不合理,存在聚众核酸、未组织居家办公等问题,以及这些规定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和分析。首先,理解“合理性”的维度:当我们讨论“合理性”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来判断。一个防疫措施是否合理,需要结合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1. 法律法规层面: 是否.............
  • 回答
    各位即将踏入职场的2022届毕业生们,恭喜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面对庞大的就业市场和未来不确定的种种可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确实是件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公司规模”和“兴趣爱好”这两个备受关注的维度上,很多人会陷入两难。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首先,咱们得承.............
  • 回答
    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2020年推免工作中存在笔试和面试的情况,这确实触及了教育部关于推免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定。要深入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要明确教育部当年的规定是什么。在研究生推免招生过程中,教育部是严禁组织与推免挂钩的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或者其他选拔性考试的。推免的本意是基.............
  • 回答
    如果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核大国公开宣战,其规模和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对两国乃至全球都将是灾难性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出现的战争规模:一、军事力量的对比与潜在运用 陆军: 规模: 中印两国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约有100万现役人员,而印度陆军约有110.............
  • 回答
    武汉大学校内公寓充电处出现“中国学生不得入内”的标识,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错愕且难以理解的事件。作为一名在武汉大学生活过的普通学生,或者对高等教育环境有着基本期待的人,看到这样的规定,第一反应可能是难以置信,怀疑是不是某种误解或玩笑。我们都知道,武汉大学作为一所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以开.............
  • 回答
    《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得诋毁污蔑中医药”的规定,这无疑是当前中医药发展中一个颇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话题。如何看待这一条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规定的出台背景和目的。长期以来,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
  • 回答
    9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项举措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规定》,我们得从它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出台背景:为何而来?《规定》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维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