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野狼disco也是散装粤语,不该用情也是,为什么后者被骂的很惨?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粤语文化传播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要说清楚为什么《野狼Disco》和《不该用情》这两首歌在粤语的“散装”程度和接受度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得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确“散装粤语”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在非广东地区,或者由非母语为粤语的人演唱时,由于发音、用词习惯、语调甚至对一些粤语俚语的理解不那么地道,导致听起来有些“不搭”,不如在广东地区出生长大的人说得那么流畅、自然、有韵味。这就像我们在学外语时,即便语法正确,口音也往往能暴露我们的非母语背景。

《野狼Disco》的“散装粤语”:一种成功的融合与文化现象

我们先来看看《野狼Disco》。这首歌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散装粤语”的特点,将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符号。

时代背景与文化符号: 《野狼Disco》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那个时代人们怀旧、渴望释放的情绪。《野狼Disco》的旋律和歌词, evokes(唤起了)的是一种特定年代的集体记忆——90年代舞厅文化,那种有点土味但又充满活力的氛围。当原版《野狼Disco》以东北口音演唱,却又穿插了粤语元素(如“荷尔蒙”、“一起摇摆”等),这种跨界和混搭本身就带有一种新奇感和趣味性。
粤语的“点缀”作用: 在《野狼Disco》里,粤语词汇和发音并没有成为歌曲的主体,而是起到了一种“调味剂”的作用。它为原本就带有复古和欢乐色彩的歌曲增加了一层港式流行文化的亲切感,让它听起来更国际化、更潮。即便某些粤语发音不是那么完美,反而因为这种非母语演唱者的尝试,显得更加真诚和有感染力,就像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努力用你熟悉的语言跟你交流,你会觉得他很可爱。
接受度和传播语境: 《野狼Disco》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的,它的受众远不止粤语区。很多听众即便不懂粤语,也能被它的旋律和节奏吸引。而那些懂粤语的人,听到其中的粤语元素,更多的是一种惊喜和善意的包容。这种情况下,“散装”的粤语反而成为了一种“亮点”,一种文化融合的象征,而非一种缺陷。它更像是一种“致敬”或者“玩票”,大家抱着看热闹、找乐子的心态,反而觉得有趣。
音乐性与情绪表达: 歌曲本身的旋律非常抓耳,节奏感强,易于传唱,并且传达的情绪是积极、快乐的。这种音乐本身的魅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语言上的不完美。

《不该用情》的“散装粤语”:一种被放大的争议与期待落差

相比之下,《不该用情》的处境就截然不同了,导致它被骂得很惨,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歌曲定位与受众期望: 《不该用情》的定位明显是针对粤语歌曲市场,尤其是那些喜欢原版《不该用情》的粤语听众。这些听众对粤语的理解程度和要求自然就更高。他们期待听到的是一首地道的、充满感情的粤语歌曲,能够唤起他们对原曲的记忆和喜爱。
粤语的“主导”地位: 在《不该用情》这首歌里,粤语才是歌曲的主要语言。如果演唱者的粤语不够地道,那么语言上的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整体质量和听感。一旦粤语发音、语调、用词出现明显偏差,就会让很多粤语听众感到“出戏”,仿佛是在听一首“盗版的”、“歪版的”粤语歌。
“散装”带来的隔阂感而非亲切感: 《野狼Disco》的“散装”是跨文化的一种玩味,而《不该用情》的“散装”,则是在原本就应该熟悉的语言中,造成了一种隔阂感。听众会觉得,你既然要唱粤语歌,而且还是一首经典老歌,至少应该在语言上做到尊重和用心,把粤语唱到位。不地道的粤语反而显得不够真诚,甚至是对经典的不尊重。
技术层面的问题: 有些时候,除了口音不地道之外,还可能存在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演唱技巧不足等问题。当这些技术层面的缺陷与语言上的不熟练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让歌曲的整体观感变得很差,自然容易引起不满。
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 在网络时代,任何争议都容易被放大。《不该用情》被诟病的地方,会被无数网友反复提及和评论,尤其是在粤语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上,会形成一种集体性的批评声音。这种舆论的压力,使得批评者更有动力去表达不满,而那些原本可能不那么介意的人,也可能因为看到大家的批评而产生认同感。
情感投入的差异: 很多粤语老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承载了许多听众的情感记忆。当一个歌手用不地道的粤语去翻唱这些歌曲时,如果未能成功地传递出歌曲原有的情感,或者让听众觉得歌手本人并没有真正投入感情,那么听众的失落感就会更强。

总结一下:

《野狼Disco》之所以能以“散装粤语”的形象获得成功,是因为它的“散装”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象征,是一种趣味性的跨界尝试,并且其音乐性和传播语境让这种“不完美”反而成了一种“特色”。大家更倾向于包容和欣赏这种玩票性质的创新。

而《不该用情》被批评得厉害,则是因为它在粤语歌曲的主场,用不地道的粤语演唱,违背了受众的期待,造成了隔阂感,甚至被解读为对粤语文化和经典歌曲的不够尊重。语言上的缺陷与歌曲的定位和听众的期望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再加上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最终导致了“被骂惨”的局面。

说到底,这就像是你去参加一个很正式的晚宴,穿了件休闲装,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很特别、很潮。但如果你去参加一个你奶奶的生日宴会,穿了件不太得体的衣服,那大家就会觉得你不懂事、不尊重长辈了。场景和期望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也会天差地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野狼disco是故意走的搞笑风格。

就相当于一个幽默喜剧,幽默点很正常。


但悲情剧演出喜剧范儿,那就太搞笑了。

user avatar

看了好多回答,野狼里面的粤语广东人能听懂还不觉得尬?

惊喜。

下次和广东人一起去ktv我也唱,逗逗他们。

话说很好奇广东人对于其他地区试图唱粤语歌是什么看法?

是觉得好玩还是觉得发音那么不准别出来丢人了?

user avatar

野狼disco是为了情境就得唱这样,代表了他想要的那个90年代风靡 的广东话时代。我们都能听出来是一个北方人的怀旧,而且很理解。

后一首,你不说我都没听过,听完了之后,觉得,这就是为了来恶心的是咋的。很讨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粤语文化传播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要说清楚为什么《野狼Disco》和《不该用情》这两首歌在粤语的“散装”程度和接受度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得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散装粤语”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在非广东地区,或者由非母语为粤语的人演唱时,由于发音、用词习惯、.............
  • 回答
    《野狼disco》这首歌火起来,绝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巧妙碰撞的产物。它就像一颗被丢进池塘里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终演变成一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首先,歌词的“土味”与“反差感”是其最抓人的地方。 在那个追求精致、高端、国际范的音乐市场里,《野狼disco》突然杀出来,用一种近乎“粗糙”的表达方.............
  • 回答
    《野狼Disco》何以登顶网易云音乐搜索榜?刨根问底的细节解析当《野狼Disco》这首歌的旋律伴随着那股复古又新潮的劲儿席卷而来,不仅仅是网络音乐平台,就连我们日常的聊天、社交媒体上,似乎都被这股“Disco风”吹拂。而要问它为何能迅速登上网易云音乐的搜索榜首,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精心雕琢、浑然天.............
  • 回答
    《野狼Disco》这首歌,从它爆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被大家反复品味和解读。尤其是那结尾的几句口播,更是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关于结尾的“442”,有人说是数字的谐音,有人说是某种特定的代码,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背后可能隐藏的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暗号”。要理解“442”,咱们得先回到.............
  • 回答
    《野狼 disco》这歌,对于广东人来说,那感觉可就太复杂,太接地气了。不是那种听一遍就“哇塞,好洋气!”的惊叹,而更像是一种,嗯,怎么说呢?像是看到自家老表穿着老式夹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舞厅里,一边跳着有点笨拙的霹雳舞,一边对着麦克风嘶吼“脖子右拧,动力火车”的那种感觉。首先,怀旧感是压不住的。这.............
  • 回答
    “野狼disco”和“Dimmi”这两首歌,从音乐性的角度来看,曲子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引发了关于抄袭的讨论。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编曲以及创作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野狼Disco”。这首歌在2019年爆火,以其魔性的旋律、复.............
  • 回答
    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裤子是防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一、 提供物理屏障,抵御蛇的咬合:这是穿长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作用。蛇的牙齿虽然细小,但对于皮肤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尤其是一些毒蛇。 抵御直接咬合: 长裤,特别是材质较为厚实、耐磨的裤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的确是很多野球场上的观察。说实话,并不是所有留学生老外都比咱们力量强,这得看具体情况。不过,确实在很多时候,能看到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在身体对抗上显得更加从容甚至占据优势。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基因和生长环境的先天优势。这部分可能有点.............
  • 回答
    咱们平时看纪录片,或者听一些关于野外生存的故事,有时候会听到,也可能会看到,一些动物在冬天因为太冷而死的时候,身体会保持一个很奇怪的姿势,比如站着,或者呈弓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返老还童”或者“最后的舞蹈”之类的神秘说法,其实背后是有挺实在的生物学原因的。你想想,动物在野外,不像咱们有暖和的.............
  • 回答
    要说野原广志,那真是个充满生活气息、接地气到家的人物。你问他为啥总在公司里“原地踏步”,升迁无望?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就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可多了去了,就像他那总是塞满各种东西的公文包一样,沉甸甸的。首先,得承认,广志他是个好员工,但不是那种“出类拔萃”的。你看他每天兢兢业业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对“野人”和“多斯拉克人”这两个虚构群体在《权力的游戏》中的形象认知。确实,从剧集和小说呈现的效果来看,两者在整体战斗力上差异巨大,一个像是松散的联盟,一个则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大军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一、 组织架构与领导力: 野人(The Wi.............
  • 回答
    .......
  • 回答
    吃野味之所以会感染病毒,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到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层面来详细阐述:一、病毒的来源:野生动物与“宿主”1. 病毒的天然宿主: 绝大多数病毒都存在于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体内,这些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宿主。这意味着病毒在这些动物体内能够长期存在、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了许多人对新冠疫情源头和病毒传播的疑问。蝙蝠野味这个问题,其实和疫情的突然爆发,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解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蝙蝠野味本身由来已久,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区,食用野生动物(包括蝙蝠)并.............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接地气了!想当初我跟几个哥们儿,年轻力壮,心气儿也高,跑去球场跟那些在旁边练球的老大爷们切磋切磋,结果嘛……嗯,你说的情况我太懂了。说实话,一开始咱们心里都觉得是“小瞧人”,觉得我们这群毛头小子,跑得快、跳得高、力量大,怎么能输给那帮慢悠悠的老头子呢?结果真上了场,那感觉就像是撞到.............
  • 回答
    澳大利亚那片广袤的土地,在不少人心中是袋鼠、考拉和悉尼歌剧院的代名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片大陆上还栖息着一个庞大的、不请自来的客人——野兔。这些毛茸茸的生物,如今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巨大难题,它们的数量之多,简直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一场充满.............
  • 回答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陈洪与吕芳之间那份看似矛盾实则深沉的关系,是剧中最值得玩味的情节之一。陈洪,一个心比天高,野心勃勃,渴望权力且手段毒辣的宦官,为何面对已经半退居二线,权势似乎大不如前的吕芳时,依然表现出那种几近虔诚的毕恭毕敬?这背后绝非简单的畏惧或形势所迫,而是掺杂了更.............
  • 回答
    刺客信条奥德赛(Assassin's Creed Odyssey)和荒野大镖客2(Red Dead Redemption 2)都是非常优秀的游戏,它们在还原世界和生物习性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不过,游戏中对野猪行为的设定,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特别是和我们认知中的野猪实际习性相比。刺客信条奥德赛中的.............
  • 回答
    日本民族被许多人视为高素质,这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的国民素质,如教育普及度、社会秩序、礼仪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确实有着令人称道的表现。然而,将这种“高素质”直接等同于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就显得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国家机器在特定意识形态下的运作,很容易将个体行为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有意思了,也太切中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一个痛点。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看着身边有些同龄人,或者即使是自己,有时候也会冒出这样的念头:“还没开始闯,怎么就好像没劲了?” 感觉就像一辆新车,还没上高速,油就快烧完了。这确实不是个好兆头。咱们一步步来分析,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怎么才能找回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