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四大古文明区的气候不是最宜居的?

回答
四大古文明区(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之所以不是“最宜居”的,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理解。首先,“最宜居”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我们衡量宜居性的标准。如果以现代人类的舒适度、便利性、资源获取的均质性、低灾害性来衡量,那么四大古文明区的气候确实存在显著的不足。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

1. 极端天气事件的普遍性:

干旱与洪涝的交织(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 虽然依赖两大河流,但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和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季节性极强,夏季漫长而酷热,降雨量稀少,极易发生严重干旱。冬季则可能出现强降雨,导致河流泛滥,淹没农田和聚居地。这种“旱涝无常”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巨大威胁。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相较于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的泛滥更为规律且可预测,这使得古埃及文明得以在相对稳定的水资源基础上发展。然而,一旦尼罗河泛滥异常,轻则影响收成,重则可能导致饥荒。此外,埃及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除了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其他地区极其干旱,且夏季酷热,常年面临高温和缺水的挑战。
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文明)主要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恒河流域虽然降水相对充沛,但主要集中在季风季节,且季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每年都有很大变数。当季风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灾难性的洪水或干旱。印度洋季风带来的强大降水,是农业的生命线,但其不确定性是巨大的风险。同时,印度地区也面临着极端的夏季高温。

季节性极端(古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雨同样集中在夏季,且容易受季风强弱影响,出现旱涝灾害。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也容易导致河道淤塞、改道,引发更频繁的洪水。历史上,“三年两不收”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情况。
长江流域: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黄河流域,冬季更温和,夏季更湿热。虽然整体降水更充沛,但季风的不稳定性同样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也面临着洪涝的威胁,尤其是夏季的暴雨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

2. 持续的高温与缺水:

除了古中国北方,其他三大古文明区都位于相对较低的纬度,这意味着它们普遍面临着比温带地区更严酷的夏季高温。这种高温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舒适度。
即便是在河流附近,也需要依赖复杂的灌溉系统来应对干旱期。一旦水源枯竭或管理不善,生存将变得极为困难。

3. 有限的生态适应性:

四大古文明区的确选择了相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集中的区域(大河流域),这为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然而,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的干扰比较敏感。例如,过度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过度砍伐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等。
与一些拥有广阔温带草原、森林或适中降雨带的地区相比,四大古文明区的生存环境的“弹性”相对较小。

4. 农业依赖的脆弱性:

这四大古文明都高度依赖农业,而农业的稳定性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一旦气候出现大的波动,比如长期的干旱、严重的洪水、反常的低温或高温,都会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引发饥荒、社会动荡甚至文明衰落。
虽然古人发展了灌溉、排水、梯田等技术来应对这些问题,但这些技术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

5. 与“最宜居”的对比:

当我们说“最宜居”时,通常会想到:

温和的气候: 温度适中,四季分明但不极端,降水充沛且均匀分布。
稳定的资源: 充足且可预测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低自然灾害: 较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强震、大规模洪水、长期干旱)。
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提供多种食物来源和生存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四大古文明区在当时是人类能够发展出大规模文明的“相对最优”区域,但它们的气候条件在现代人看来,乃至与地球上其他一些气候条件更为温和、稳定的地区(如部分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相比,并非“最宜居”。

总结来说,四大古文明区气候的“不宜居”之处在于: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且常年伴随高温。
资源分布不均: 强依赖于特定河流,一旦河流出现问题,生存即受威胁。
生态脆弱性: 对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度较高。
农业风险高: 对气候的过度依赖使其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脆弱。

尽管如此,正是通过克服这些不利气候条件,四大古文明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社会组织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严酷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强大能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即使在并非“最宜居”的环境下,人类也能通过智慧和努力创造辉煌的文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都出现在较干旱的、但又有大河流经的地区。大河意味着文明的出现必须要有足够的水。

但湿润区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恒河流域有更多的水,为什么没有出现最早的文明古国?

其实在湿润区并非没有文明雏形出现,考古的结果是,在这些地区很早(甚至有可能比相对较干旱地区更早)就有了农业,只是规模始终都不大,没有连绵成片,无法壮大到足以建立国家的程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就是说,那个时代人们的主要工具是石头做的,石刀、石斧等等。

而在人类进入文明之前,所有湿润的地区(例如长江、珠江、恒河流域)是什么样的呢?低洼的地方是沼泽,沼泽以外的地方几乎全是森林。

用石斧砍树?偶尔砍一两棵也许还行,要大规模砍树,再开垦成耕地?还是省省吧。

用火烧森林?不知你有没有见过林火?基本上树叶烧光,而树干还杵在那。

沼泽不用说了,需要兴修水利工程来疏浚,在当时难度就更大了。

而当时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等相对较干旱地区什么样?有相当多的草原,一把火就烧掉,可以耕种了。

于是在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就有条件出现一望无际的连片耕地,这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因此虽然湿润地区的水热条件更适合农作物生长,但能方便开垦成耕地的地方少之又少,总之,在文明萌芽的阶段,无论是较干旱地区还是湿润区,其实都出现了农业,没有证据表明湿润区的农业和文明雏形比相对较干旱地区更晚。但受当时的技术、劳动工具的制约,在湿润区人类难以有效地改造森林和沼泽,导致湿润区的文明雏形难以大规模、成片地发展起来,因而无法诞生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志的文明。

事实上,以中国为例,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是在铁制工具普及之后的事。别说石器,就连青铜时代,江南的开发都是相当困难的(楚国的国土面积一度接近其它六国面积之和,却难以有与面积相当的人口和国力)。

有些回答说,当时湿润地区猛兽横行之类……这个,其实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已经是地球上最凶猛的怪兽了,试问哪种猛兽有能力把人类按在地上摩擦?

还有回答说,湿润地区瘴气遍地……那你怎么解释当时在长江珠江流域其实已经相当普遍地出现了农业?说明当时这里还是有人居住的嘛。疾病的确可能对文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应该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有人说古代气候和现在不一样。不能否认,一万多年前冰河时期气候和现在确实差别很大,但文明出现的年代,已经和现在差不太多了,也许黄河流域比现在湿润一点,但也就是一点点而已。

至于“祝福的诅咒”,其实只有在没有明显季节变化的热带雨林地区才是显著的。只要有季节变化,尤其是存在一个没有任何农作物可以收获的季节,那么人们就不得不储备,而有储备的需求,就意味着在生产季节要超额生产,而正是这超额生产,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贫富分化和阶级的诞生。仅从这一点上看,恒河流域、长江流域诞生文明的条件一点也不比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差。因此,问题的关键,还是前面提到的:石器时代难以开发的森林和沼泽阻碍了文明的大规模发展。

——————————

补充:

评论区里有人提供了几千年前气温比现在高的证据。需要说明的是,气温高并非形成森林的充分条件,西伯利亚和加拿大气温很低,却有大片的森林,而东非大草原气温一点也不低。事实上决定形成森林还是草原的最关键因素是湿润或干燥,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虽然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提示几千年前华北可能比现在湿润一些,但至少从我所见到的资料来看,并没有证据显示当时华北的湿润程度达到足以形成大片森林的标准。

——————————

8月4日补充:

人类起源于非洲,人类更古老的祖先就是热带丛林里的灵长类,几千万年自然选择下进化出的免疫系统完全足以应付江南一带上古时的“瘴气”了。

如果一个物种从寒冷的少病原体的地区进入热带丛林,可能会很难适应,但人类从非洲来到东亚,就是从南方的云南及中南半岛逐步向北方扩散的,因此在文明萌芽前人类不适应南方气候之说与事实不符。南方有“瘴气”不宜人居其实是人类已经文明化之后的结果。

之所以后来的文明人不适应“瘴气”,那是因为医学发展之后,病人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自然选择的作用减小,很多免疫系统不太好的人也存活下来并将基因传播给后代。事实上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后,免疫系统就已经退化了不少。

user avatar

因为宜居的地方,洪荒猛兽也觉得特别的舒服,那时候的人类手里拿着几个石头刀石头锤的,应该还弄不了那些远古猛兽,所以只能去别的地方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四大古文明区(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之所以不是“最宜居”的,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理解。首先,“最宜居”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我们衡量宜居性的标准。如果以现代人类的舒适度、便利性、资源获取的均质性、低灾害性来衡量,那么四大古文明区的气候确实存在显著的不足。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文明发展的宏观视角。确实,从“四大古文明”的定义来看,古中国通常指的是黄河文明,其早期阶段相比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印度,起步时间稍晚一些。然而,“晚”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中国文明的独立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在别的文明蓬勃发展的这段时期,古中国在发生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大规模发展出四轮马车,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与技术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技术可行性、社会需求、文化偏好以及地理环境等。一、 技术可行性并非绝对障碍,但存在制约因素首先要明确的是,四轮马车的技术原理在中国古代并非无法理解或实现.............
  • 回答
    西安古城墙:历史的幸存者,劫后余生的巍峨在“文化大革命”那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中,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破四旧”的口号响彻云霄,古老的寺庙、牌坊、碑刻,甚至一些被认为是“封资修”的旧书籍、旧艺术品,都未能幸免。然而,在西安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巍峨壮观的古城墙却奇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它涉及到古代城市选址的多种考量因素。贵州平坝(特指现代贵阳市平坝区域)确实地形相对平坦,而古代贵阳(主要是指旧城区区域,通常指老城墙范围内的区域)则地势起伏,为何古人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建立城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与战略考量 .............
  • 回答
    听到《古剑奇谭四》正式立项的消息,说实话,作为一名玩过前几代的玩家,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激动和期待是难以言表的。这不仅仅是关于一款游戏的立项,更是关于一个陪伴了我们多年的国风仙侠梦,一个承载了无数玩家情感与回忆的系列的延续。这份期待,首先是源于《古剑奇谭》系列一直以来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的深度。 从一代那.............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战乱人口锐减是常态,而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中国,虽然经历了军阀混战,还有持续了四年多的全面抗日战争,人口总数却依然维持在四亿多,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对比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战争形态以及人口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观察!在韩国娱乐圈,“四大社”——JYP、YG、SM、HYBE(虽然HYBE加入得晚一些,但影响力已经毋庸置疑)——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而在这之中,SM娱乐确实是那个“经常被嘲糊”的 odd one out。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不好”,而是有一系列积累下来的原因,咱们.............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这几个字自带一种厚重感,总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城邦、辉煌的帝国,以及那些我们现在只能从遗迹中窥探的辉煌。然而,当我们说到“延续至今”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我们中国这几位“文明大家族”的元老中,只有中国,带着那份古老又熟悉的面孔,真真切切地活在了当下。这事儿,你想想就.............
  • 回答
    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四大野战军领导体制的设置,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差别,尤其是一野与其他几支野战军在“司令员、政委”的双首长制以及一野“军政一肩挑”的现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解放战争的宏大背景下。当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
  • 回答
    关于“四大顶级说唱赛事”选择QQ音乐作为平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市场选择、平台资源以及用户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偶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维度。首先,我们要明确“四大顶级说唱赛事”这个概念。 在中国说唱音乐的版图上,能够被广泛认为是“顶级”的,通常指的是那些最具影响力、观.............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人常常会有的疑问。我们会发现,像古埃及、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文明,以及玛雅文明,它们文明的早期发展,尤其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能够称得上“文明”的特征,确实在距今 5000 年到 3000 年这个时间段内,或者说其高峰期.............
  • 回答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所谓的“世界四大名茶”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官方、统一、权威的评选机构或标准。它更像是一个在民间流传、逐渐被大家接受的说法,带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色彩。所以,要说“世界四大名茶是如何评选出来的”,其实是没法给出具体“谁评的”、“何时评的”、“依据什么条条框框评的”这样明.............
  • 回答
    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幸存”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带有一定误导性的说法,因为它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而且对“幸存”的定义也有些模糊。我们仔细来看看印度和埃及的情况,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以及为什么说它不完全准确。首先,我们得明白,“四大文明古国”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晚近的概括,它选取的是几个在古.............
  • 回答
    唉,说起物理这四大力学,我最头疼、最没感觉的,还得是热学。别误会,我不是说热学不重要。我知道它解释了为什么茶会凉,为什么发动机能运转,为什么宇宙会膨胀(好像扯远了)。但就是它,总让我觉得有点……捉摸不定,不像其他几门那么“刚”。你想想,牛顿力学,多干净利落!一个物体,一个力,立刻就能算出它下一秒在哪.............
  • 回答
    武术,作为中国悠久的文化瑰宝,素有“国粹”之称,与京剧、中医、国画并驾齐驱。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武术在受重视程度、普及度以及家长们为孩子选择时的倾向性上,与另外“三朵金花”相比,略显逊色。尤其是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背着跆拳道包,而鲜少见到提着传统武术刀剑时,这种对比更加明显。究其原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东海龙王为什么能排在四大龙王之首,这事儿说来话长,可不是随便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要说这东海龙王,在咱们中国神话体系里,那可是地位显赫,不仅仅是“四大龙王”里排头兵,更是掌管一方水域,影响力巨大。地位的由来,得从“四海”说起首先,咱们要明白“四大龙王”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龙在中国文化.............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由中国学者提出,用以概括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个说法受到当时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侧重于那些拥有独立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文明。根据这个标准,通常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视为“四大文明古国”。希腊文明之所以通常.............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它们都曾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星辰,孕育了辉煌的文化、科学和政治体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这些古老的文明,尽管各自拥有璀璨的过去,却无一例外地未能以其原始形态延续至今,并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复杂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