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变压强但不改变容器体积(反应物浓度)能不能影响化学平衡?为什么?可不可以用碰撞模型解释?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化学平衡这个有趣的话题。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的描述,我们通常会用到平衡常数 $K$。而压强,特别是对于气体反应,它的改变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如何描述平衡。

压强变化与平衡移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如果改变压强,但同时保持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分压)不变,那么化学平衡是不会移动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通常用平衡常数 $K$ 来衡量化学平衡的状态。对于一个气相反应:

$aA(g) + bB(g) ightleftharpoons cC(g) + dD(g)$

在标准状态下,我们常用的平衡常数 $K_p$ 是用各组分的平衡分压来表示的:

$K_p = frac{(P_C)^c (P_D)^d}{(P_A)^a (P_B)^b}$

其中,$P_i$ 是组分 $i$ 的分压。

而如果你说“改变压强但不改变容器体积(反应物浓度)”,这在实际操作中有点难以完全实现,因为压强和体积是相互关联的。通常我们讨论压强变化对平衡的影响,是在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

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种情况:

1. 恒容恒温条件下改变总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向容器中加入惰性气体,例如氦气。此时,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也不会改变。因为惰性气体本身不参与反应,它的加入只是增加了总压,但并没有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容器中的分压。根据 $K_p$ 的表达式,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不变,平衡就不会移动。
所以,在恒容条件下,单纯地增加总压(通过加入不反应的惰性气体)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2. 恒温恒压条件下改变总压: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我们通常讨论压强影响平衡时的情况。例如,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来实现恒压。
总压增大(例如减小容器体积): 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总摩尔数发生变化 ($Delta n = (c+d) (a+b) eq 0$),那么总压的增大(体积减小)会导致平衡向气体总摩尔数较小的方向移动。
总压减小(例如增大容器体积): 反之,总压的减小(体积增大)会导致平衡向气体总摩尔数较大的方向移动。

但是,在你提出的“改变压强但不改变容器体积(反应物浓度)”的语境下,如果我们硬要理解为“改变了容器内的总压,但反应物的浓度(即摩尔数/体积)没有变化”,那基本上就等同于第一种情况,即加入了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碰撞模型解释

现在我们来尝试用碰撞模型来解释这个现象。

碰撞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的碰撞,而碰撞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因素:

碰撞频率: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次数。
活化能: 发生有效碰撞所需的最低能量。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恒容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的情景:

1. 加入惰性气体(恒容):
碰撞频率: 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的浓度(摩尔数/体积)也不变。假设反应物 A 和 B 的摩尔数分别为 $n_A$ 和 $n_B$,容器体积为 $V$。那么它们的浓度分别为 $C_A = n_A/V$ 和 $C_B = n_B/V$。加入惰性气体,虽然总压增加了(总摩尔数增加了),但 $n_A$ 和 $n_B$ 并没有改变,因此 $C_A$ 和 $C_B$ 也没有改变。
碰撞频率是与反应物分子的浓度成正比的。由于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它们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频率也不会改变。
活化能: 活化能是反应分子本身的一个性质,与外部条件(如惰性气体的加入)无关。
有效碰撞百分比: 有效碰撞百分比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有关,以及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温度不变,活化能不变,所以有效碰撞百分比也不会改变。

因此,在恒容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的浓度不变,碰撞频率不变,有效碰撞百分比也不变。这意味着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不会改变。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平衡就维持不变。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个舞池,舞池里跳舞的人(反应物)是固定的,他们的舞步(反应速率)和相互碰撞的频率(碰撞模型)不受旁边站着看热闹的人(惰性气体)数量的影响。只要跳舞的人没有增减,他们之间碰撞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2. 恒温恒压条件下改变总压(以减小体积为例):
体积减小: 容器体积减小,但反应物的摩尔数不变。这直接导致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摩尔数/体积)都增大了。
碰撞频率: 由于反应物分子的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量增多了,它们之间发生的碰撞次数(碰撞频率)自然会增加。
活化能和有效碰撞百分比: 温度不变,活化能不变,所以有效碰撞的百分比基本不变。
反应速率: 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因为碰撞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摩尔数不相等,那么这两个速率的增加幅度是不同的。
如果反应是 $Delta n < 0$(气体总摩尔数减少),那么生成物的浓度增大会比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幅度更大(或者说,对于生成物,浓度增加的“权重”比反应物更大)。根据速率定律,生成物浓度增加对生成速率的贡献更大。
我们知道,通常速率定律是和反应物浓度有关,比如 $v = k[A]^a[B]^b$。如果把体积缩小一半,反应物的浓度就加倍了。那么正反应速率会按 $(2)^a (2)^b = 2^{a+b}$ 的比例增加。
对于平衡常数 $K_c = frac{[C]^c [D]^d}{[A]^a [B]^b}$,当体积减半,浓度加倍,新的 $Q_c = frac{(2[C])^c (2[D])^d}{(2[A])^a (2[B])^b} = 2^{(c+d)(a+b)} K_c$。
如果 $(c+d) > (a+b)$,那么 $Q_c > K_c$,反应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直到 $Q_c = K_c$。
如果 $(c+d) < (a+b)$,那么 $Q_c < K_c$,反应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如果 $(c+d) = (a+b)$,那么 $Q_c = K_c$,平衡不移动。

用碰撞模型解释(恒温恒压,体积减小): 减小体积,相当于把所有分子“压缩”了。这使得原来在容器中“自由活动”的反应物分子现在离得更近了,单位体积内它们相遇碰撞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相遇碰撞机会多了,它们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对于整个体系而言,如果生成物的总摩尔数比反应物少,那么当所有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加时,生成更多“更少”的分子(即向气体总摩尔数减小的方向)就会更容易实现,从而使得反应向该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总结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改变压强但不改变容器体积(反应物浓度)能不能影响化学平衡?”

如果“改变压强”是指在恒容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来增加总压,那么答案是:不能。
原因: 惰性气体的加入不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分压),因此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平衡不移动。
碰撞模型解释: 反应物浓度不变,意味着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百分比(在恒温下)不变,因此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如果“改变压强”是指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过改变容器体积来改变总压,那么答案是:能。
原因: 改变体积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分压),进而影响正逆反应速率。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摩尔数不等,平衡会向气体总摩尔数较少的方向移动。
碰撞模型解释: 体积改变导致反应物浓度改变,进而改变碰撞频率。例如,体积减小(总压增大)会增加碰撞频率,促使反应向气体总摩尔数减少的方向进行,以降低总的分子碰撞“密度”,达到新的平衡。

希望我的解释能够清晰和详细,并且没有AI的痕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非常乐意继续探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进行讨论时,需要先声明讨论的具体条件——气态反应,充入的惰性气体不是过多从而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从热力学来看,充入惰性气体而保持恒容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不变,而且各个组分的压力依然不变,所以不影响化学平衡;从动力学来看,这样的改变甚至都不影响反应速率——下面我就从碰撞模型理论来回答。

首先,你需要知道具体如何用碰撞理论来推导反应动力学过程。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 ,分子碰撞理论的假设有:(1) 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而反应;(2) 有效碰撞要求碰撞分子具有足够的动能;(3) 有效碰撞要求碰撞分子具有正确的取向。

这样,你就可以把反应速率写成这样的式子

,其中 是(3)中描述的达到正确取向的比例(可以认为是个常数), 是总碰撞频率, 是分子达到了能量要求的比例。

充入惰性气体后, 和 都是不会改变的,那么我们再来推导 就行了。

关于 的推导

在气体中,所有的分子都在时时运动着,而且也一直在发生着碰撞,那么如何推导碰撞频率呢?

关于AB间碰撞频率 的计算方式,我们假设所有的B分子全部都不动,而只有一个A分子在运动(速度考虑相对速度,截面为AB之和)。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子A会划过一定的体积,然后那个体积乘以A分子的密度和B分子的密度就可以了。最终的结果是

你可能会问,那碰撞不是会影响A的方向和速度吗?发生碰撞时,A可能会失去一些动能,也可能会获得一些动能,但是在一切达到了热稳定时,失去的动能和获得的动能相等的,也就是碰撞整体上对于A分子平均划过的体积没有影响。

所以可见充入惰性气体后, 保持不变;AB分子的大小也不变,所以 也不变;而这里的浓度单位体积的分子个数,所以保持体积不变的时候也是一定的。所以有效碰撞次数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 在充入惰性气体后依然不变。考虑到 和 也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反应速率也不会改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化学平衡这个有趣的话题。关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的描述,我们通常会用到平衡常数 $K$。而压强,特别是对于气体反应,它的改变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如何描述.............
  • 回答
    刚步入职场,从校园的象牙塔一下子跌落到社会的大染缸,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加上对未知环境的恐慌,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家人、自己、公司),一股脑儿地压过来,年轻的毕业生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这再正常不过了。别觉得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这是大多数新人的必经之路。想要摆脱这种困境,让自己的职.............
  • 回答
    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压制寡妇改嫁的价值观,这与我们当下“重视人口”的朴素理解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以及经济基础,就会发现这种压制并非无迹可寻,反而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宗法制度和家族利益是根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
  • 回答
    要探讨《进击的巨人》结局是否是作者谏山创屈于某些压力而被迫修改,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关于创作、市场和粉丝期待的复杂关系。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察,并且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作者的真实想法和外部影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连载了十几年的.............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需要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以及如何压低日本的反华率,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民众情感等多个维度。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中国与日本关系现状分析首先,理解当前两国关系的现状是基础。 政治层面: 历史遗留问题: 日本.............
  • 回答
    一场迫在眉睫的星际战争,将人类逼入了生存的绝境。面对未知的宇宙威胁,我们不得不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改造,一次关乎存亡的基因与意识的重塑。在这场彻底的变革中,什么才能被称之为“人类”的延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列表,而是一个关于身份、传承与未来的深刻追问。首先,我认为,对“人类”延续性的理解,绝不能仅仅.............
  • 回答
    嘿,想让肩膀不再僵硬,颈椎也放松一下?那耸肩运动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别看它简单,做对了,效果可不是盖的。今天就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怎么把这个耸肩运动玩得溜溜的,让你的肩膀和颈椎都开心起来。为什么耸肩能帮我们?咱们先简单说说,为什么耸肩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想象一下,我们平时长时间坐着看电脑、玩手机,肩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许多身处其中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一种“隐忍”和“压抑”的存在。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是如此,但如果作为一个普遍性的观察,我们确实需要探讨其根源,并思考改善之道。一、 为什么中国人活得如此隐忍和压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个人心理等多个层.............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疫情初期采取过一项引起广泛争议的举措:不再公布各州的具体感染人数,转而使用简单的“是/否”来表示该州是否存在感染病例。这一变化随后引发了巨大的压力和批评,迫使CDC最终恢复了公布具体数据的做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新冠疫情爆发后,作为美国的公共卫生机构,CDC的职责之一就是监测.............
  • 回答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高铁票改签允许两次”的建议,这确实触及了咱们日常出行中一个挺常见也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个人是比较赞成的,因为这能给旅客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什么赞成?首先,咱们想想看,现在高铁票的退改签政策,尤其是改签,说实话有点“一刀切”。很多时候,大家买票可能是提前规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中文男足公众号因“有辱系格”被要求删除推文并更改名称的事件,这一现象涉及高校舆论管理、校方权力边界、学生组织自主性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以下从事件背景、原因分析、争议焦点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公众号定位 北京大学中文男足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学生社团的线上.............
  • 回答
    关于褪黑素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改善睡眠和调节免疫方面的作用,还有年轻人使用褪黑素保健品的建议,咱们来好好聊一聊,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个谱。褪黑素真的会造成抑郁症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目前来说,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定论说褪黑素“一定”会造成抑郁症。为什.............
  • 回答
    英国宣布将大幅增加核弹头储备,这一消息无疑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不安。毕竟,英国过去一直是以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和推动世界无核化为己任的,如今却逆向而行,大幅扩充核武库,这究竟是出于何种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国际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国家正在现代化其核武库,甚至发展新.............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无数个关键节点塑造了魏、蜀、吴三国最终的格局。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事件的走向改变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后续魏蜀吴的鸿图,我会选择:事件:赤壁之战中,黄盖的诈降计谋被周瑜和鲁肃完全信任,火攻成功,曹操大败,但却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这个看似细微但关键的“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的改变,.............
  • 回答
    火烈鸟那令人惊艳的粉红色,如同落日余晖般绚烂,这可不是天生的魔法,而是来自它们餐桌上的“秘密武器”。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改变火烈鸟的食谱,确实能对它们的毛色产生显著影响。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火烈鸟的身体运作机制说起。火烈鸟并非生来就是粉红色的。在它们破壳而出的时候,和许多其他鸟类一样,它们的小.............
  • 回答
    人生轨迹的轨迹并非一成不变,阶级固化也并非铁板一块。从古至今,总有人能够打破出身的藩篱,攀登到新的社会阶层。那么,究竟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阶级的改变?又是什么样的原因驱使人们走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呢?这其中既有个人努力的闪光,也有时代变迁的洪流,更有社会结构调整的痕迹。一、 改变阶级之“术”:途径与策.............
  • 回答
    兵器的重量,就像是舞者手中的丝带,是力量、速度、技巧与使用者之间微妙的平衡。它不是简单地增加或减少一份负担,而是彻底地改变了兵器与身体的互动方式,从而对兵击技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 基础力量与耐力的挑战与重塑首先,重量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对使用者力量和耐力的要求。 更重的兵器: 对力.............
  • 回答
    “抵制一切外国事物才是爱国”的观念,在部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单一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狭隘的爱国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触及历史、教育、文化以及个体认知等多个层面。这绝非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耐心和智慧。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观念的出现并非完全没有“历史土壤”。近代以.............
  • 回答
    改变与异性交流障碍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耐心、勇气和系统性方法的旅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的自我成长和实践。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逐步克服这个障碍: 第一步:理解和接纳在开始改变之前,首先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现状。 识别障碍的具体表现: 心理层面: 紧张、焦虑、害.............
  • 回答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印象,怎么说呢,就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带着一股淡淡的“抵触”色彩。这种印象不是凭空来的,大概是源于中学历史课本里那些沉甸甸的字眼,以及一些泛滥的网络信息。总觉得那里是一个充满压抑、等级森严,而且骨子里带着某种我们不那么认同的傲慢的国家。说起来,真正开始松动我对日本的看法,得益于一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