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变三国中哪个事件走向,会极大程度影响后续魏蜀吴的鸿图?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无数个关键节点塑造了魏、蜀、吴三国最终的格局。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事件的走向改变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后续魏蜀吴的鸿图,我会选择:

事件:赤壁之战中,黄盖的诈降计谋被周瑜和鲁肃完全信任,火攻成功,曹操大败,但却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

这个看似细微但关键的“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的改变,将会在多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对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对曹魏政权的影响:

曹操个人命运的改变:
逃回北方,但损失惨重: 曹操虽然能够逃回北方,但其赖以横扫南方的精锐水军和部分陆军会遭受重创,尤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伤亡率会大大提高。
士气和威望的重大打击: 赤壁之战的惨败将是曹操一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对他积累的“天下英雄”的威望造成严重打击。虽然他还能回到北方重整旗鼓,但北方士人对其南进的信心会有所动摇,部分观望者可能会转向观望甚至投靠其他势力。
政治格局的微妙变化: 曹操虽然仍是霸主,但国内必然会出现一些异议和挑战。例如,北方的袁绍旧部、马腾韩遂等势力可能会感受到曹操权威的削弱,从而蠢蠢欲动。曹操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安抚和压制内部的不满。

曹操后续战略的调整:
对荆州的策略: 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急于求成,深入荆州腹地。在吃了赤壁的亏后,曹操可能会更加谨慎,不会轻易冒险深入南方。他可能会采取更保守的策略,例如巩固对荆州北部(襄樊一带)的控制,并从北方进行持续的消耗战和经济封锁,而不是全力进军。
对人才的争夺: 曹操可能会更加重视北方人才的培养和争夺,以弥补南方战役造成的损失。他可能会对那些表现不佳的将领进行更严厉的处分,同时给予表现出色的将领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战略重心的转移: 如果南征的道路被阻断,曹操的战略重心可能会部分转移到西北地区,与马腾韩遂等势力进行更激烈的争夺,或者加强与东吴的边界防御。

二、 对孙吴政权的影响:

战略主动性的增强:
荆州成为战略要地: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孙吴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如果曹操主力未能被彻底消灭,江东的压力虽然减轻,但并非消失。孙吴会更加重视对荆州的控制,将其视为抵御曹操南下的战略屏障。
北伐时机的提前和可能性: 曹操主力的削弱使得孙吴拥有了提前进行北伐的可能。虽然周瑜依然会受制于荆州的复杂局势,但至少拥有了主动出击的机会,而不是被动防御。
内部统治的巩固: 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周瑜、鲁肃等人的威望,也巩固了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地位。这次胜利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地推行自己的战略。

对荆州归属的争夺会更加激烈:
刘备与孙吴的矛盾加剧: 如果曹操主力未被全歼,孙刘联盟在名义上会继续存在,但在“胜利果实”的分配上,特别是对荆州的争夺,会迅速暴露其内在矛盾。孙权可能会对刘备在荆州的扩张有所警惕,而刘备也会更加坚定地想要获得稳固的根据地。
周瑜与刘备的潜在冲突: 历史上,周瑜曾有意借荆州给刘备,但其死后诸葛亮逐渐掌握主动。如果曹操主力未灭,周瑜可能会更加积极地运用荆州这张牌,甚至可能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限制刘备的发展,例如在诸葛亮或关羽身上制造麻烦,或者暗中扶持荆州的其他势力来制衡刘备。

三、 对刘备政权的影响:

崛起速度的改变:
“借荆州”的谈判筹码和阻力: 如果曹操主力未灭,孙吴在荆州的战略地位会更加重要,他们也更可能将荆州视为自己的战略纵深,而非无条件借给刘备的“礼物”。刘备想要获得稳定的根据地,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面临更严峻的谈判和制约。
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执行难度: “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出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拥有稳定的荆州作为北伐基地。如果孙吴对荆州的控制更加牢固,或者对刘备有更深的猜忌,刘备就很难真正掌握荆州的主导权,也就很难实施“隆中对”的北伐战略。
战略发展的瓶颈: 没有稳固的荆州作为根据地,刘备的势力将继续漂泊不定, recruitment and consolidate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His army will lack a solid base for operations and development, hindering his ability to grow stronger and compete with Cao Wei and Sun Wu.

与孙吴关系的走向:
联盟的脆弱性暴露: 孙刘联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共同对抗曹操的需要。如果曹操的威胁减弱,这个联盟的维系将面临严峻考验。孙吴可能会因为对刘备实力的担忧而采取更具侵略性的手段,从而加速联盟的破裂。
刘备的生存危机: 如果无法获得荆州,刘备将很难在江汉地区立足,甚至可能面临被孙吴蚕食的危险。他的势力可能会长期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难以发展壮大。

四、 可能出现的几种蝴蝶效应:

1. 孙刘联盟彻底破裂,甚至兵戎相见:
周瑜或者鲁肃(如果周瑜早逝)可能会对刘备在荆州的举动产生疑虑,认为其势力坐大对江东不利。他们可能会利用曹操未灭的机会,以“共同防御曹操”为借口,限制刘备的发展,甚至直接进军荆州,夺回控制权。
刘备为了生存,可能会被迫选择与曹操在某个时期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以对抗孙吴的压力,从而彻底颠覆孙刘联盟。
甚至可能出现孙吴为了牵制刘备,故意放任曹操部分力量在荆州北部活动的情况,以制造刘备的困境。

2. 刘备被迫放弃荆州,转攻益州(甚至更早):
如果孙吴对刘备施加的压力过大,且无法在荆州获得稳固立足点,刘备可能会提前做出战略调整,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根据地。例如,他可能会尝试与益州张鲁或刘璋达成某种协议,或者冒险从外部攻击益州。
然而,缺乏荆州的战略缓冲和人力物力支持,刘备的益州之行将更加艰难,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3. 曹操趁势反扑,三国格局再次动荡:
如果孙吴与刘备因为荆州问题而内耗,曹操可能会抓住机会,重新集结力量,对荆州或汉中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他可能会利用孙刘联盟的破裂,先攻打一个,再逐步蚕食另一个。在曹操这样的战略家面前,这种分裂的时机是极其宝贵的。

4. 周瑜的寿命与孙吴的国运:
历史上周瑜因病去世,这使得孙吴失去了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统帅。如果赤壁之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周瑜的威望,并且他能够凭借此优势更有效地管理荆州,并与刘备进行更精密的合作,那么孙吴的国运或许会因此而改变。但反之,如果孙吴因为荆州归属问题过早与刘备翻脸,而周瑜又无法妥善处理,那么孙吴的统治也会面临挑战。

总结来说,赤壁之战中曹操主力未灭这一改变,将极大地增加荆州归属的复杂性和孙刘联盟的脆弱性。这会直接影响刘备能否获得稳固的根据地,进而深刻改变“隆中对”的实施进程。同时,也会为曹操提供喘息和反扑的机会,并可能导致孙吴在处理与刘备的关系上走向更具攻击性的道路。最终,原本相对稳定的三国鼎立格局,将可能演变成更加动态、更加难以预测的局面,而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改变不仅仅是战役的胜败,更是对三国实力对比、战略主动权、同盟关系以及关键人物命运的重塑,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撼动整个三国的鸿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说中国的文化里,鹿是权力的象征,那么雄鹿华丽高大的角,则犹如帝王的冠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野外,雄鹿高昂的鹿角可能可以使他们在求偶的斗殴中胜出;也可能会成为从猛兽嘴里死里逃生的自卫的武器;也可能,会在奔跑时不幸被低低掠过的树枝卡住,反被自己的禀赋所困。可能那鹿角会在挣扎中越缠越紧,直至完全无法摆脱,他会在极大的恐惧和绝望中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死亡;可能稍微多给点时间,便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脱困,不过通常困鹿不会有这两种结局中的任何一种,在生死搏杀中练就的娴熟的逐鹿者绝不会放过这一瞬间的良机,他们不会放过唾手可得的猎物。天知道不幸的雄鹿在垂死前经历了怎样地狱般的恐惧和绝望,如何亲耳听着自己骨头碎裂而血肉被分食的声音……直第二天的太阳升起,雄鹿的残骸血肉尚新,唯有鹿角依然完美且高举,连着死不瞑目的头颅。

祸福相依的故事,于鹿如此,于逐鹿者,亦然。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要和曹操争夺汉中。汉中者,益州咽喉,存亡门户。近两千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描绘这场战役,以至于新中国传说中的第一部电影仍然描绘了他,定军山。

刘备和夏侯渊在往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的拉锯战,旷日持久,艰险异常。倾国之战,刘备的后勤开始告急。诸葛亮在成都也已经竭尽全力,动员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此时曹操的大军,在夏侯渊坚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腾出手来,缓慢的往汉中进发,九月,已抵长安,距离苦守年余的守军,只剩下五百里褒斜道。

古人常常有一种浪漫而恢宏的想象,以星辰变幻比拟世俗的权力纵横,此刻,尽管夏侯渊的实力处于弱势,可星辰依然在照耀真曹营。只要阳平关还在他的手上,主动权还在曹操一方,只要夏侯渊能再咬牙多坚持一会,曹操的增援就将到达,汉中的大门将对刘备彻底关闭,而汉中在曹操手里,曹军进可攻退可守,刘备手里的巴蜀也不保险。

刘备当然深知这一点,此战他亦押上了全部身家,除了成都的诸葛亮,和荆州的关羽,他带上自己所有心爱的手下。众所周知非常擅长劝人的法正同志为刘备献上一条妙计,使得他决定不在阳平关前死磕了,而是“反客为主”,带领大军,在阳平关前,强渡沔水,横穿米仓山,在定军山下寨。

瞬间宾主易势,或许刘备并不敢真的横渡汉水,无视阳平关的守军直接进入汉中腹地,但性格轻急的夏侯将军反正是不敢无视定军山的。夏侯渊心急火燎地捎上张郃从阳平关撤出,想把刘备赶回去。

汉水相隔的定军山北,守军筑东、南二围,削荆斩木,以鹿角环之。鹿角这种军事防御装置得名于它形似雄鹿的角,当然,更深肖动物界,鹿群休憩时,雄鹿环围,树其角向外,随时防备捕猎者的姿态。

张郃守东围,夏侯渊守南围,各当一面。不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此刻都暴露在临高视下的对手眼中。

刘备开始猛攻张郃的东围。张郃连连告急——于是夏侯渊不得不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

而此时,夏侯渊看见了夜空中冲天的烟火,那是十五里外南围鹿角的浓烟,东边告急,南边起火,夏侯渊忘记了督帅不亲战的古训,亲率四百精兵驰援南围,修补防御工事。

不考虑现实之局,我们很难说这是错的,还是对的,作为一军主帅的夏侯渊亲自补鹿角,身临险境是冒进,换句褒义的话说,也可以叫身先士卒。面对倾国而出,志在必得的强敌,身先士卒,也是能够激励士气,使之能坚守一年多的原因之一。更何况此刻,守军已经是疲敝之师,日日翘首望着曹操的旗帜出现伴着曙光在地平线上出现。

但夏侯渊没有这么幸运,那一点熹微的光明几乎已经来临,又被浓烟障蔽,他轻率地带领了四百精兵奔赴十五里外的鹿角,烟瘴中迎接他的那一点点光明终究是黄泉路上的鬼火。居高临下的法正自从夏侯渊分走了一半的兵力给张郃的那日起,就时刻盯着他的破绽,此刻他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夏侯渊真的亲自出来了,当即下令“可击”!老将黄忠身先士卒,冲下定军山……

迟来的阳光终于照耀在南围的鹿角上,和着烧焦的荆木上火星哔哔剥剥的声音,和着贯穿在鹿角上的焦黑的血肉及微弱的呻吟,和着委地的被人和马交践过的“夏侯”字旗帜,轻抚过夏侯渊的残破的尸身,却未能合上他的双眼。夏侯渊固然轻急无谋,却确有一腔忠勇,他战死在最后一刻,如同历史上很多将军的结局一样,死在与他并肩作战的士卒之间,情实可悯。

这一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夏侯渊身死后,张郃不得带着残兵退回阳平关。老将黄忠凭借斩夏侯渊的功勋名满天下。最大的改变是人间棋局悄然改写,此刻,星辰眷顾着刘备这一方,刘备顾左右开怀大笑,笑言,我必有汉川。

千百年后,我们面对无比匮乏的史料,很难准确地说刘备究竟为何如此笃定,即使曹操再来,也将无能为力。这究竟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壮辞,还是他已笃定了在此后的僵持和坚守里,家中的诸葛亮一定能在崔巍艰险的蜀道维系住足以供消耗战的粮草,笃定了麾下将士有万夫不当之勇,让曹操白白的消耗,无计可施,总之现实是,在此后数月时间里,刘备高沟深垒,像一根钉子,死死钉在了定军山。

当曹操终于赶到他需要支援的战场,惊怒痛惜之下与刘备周旋累日,损兵折将,无计可施。五月,曹操还军。

从“夏侯授首”,到“汉事将成”,也不过差了南围一圈鹿角。当年夏侯渊常胜时,曹操就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至此,刘备据汉中要地,拥荆、益二州,开始了他和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故都的”鸿图,这是另一个功败垂成的故事,然而已经是后话了。

user avatar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要和曹操争夺益州的门户——汉中。

而阳平关,恰恰就是是从蜀中到汉中的重要关口。打进阳平关,就等于进入到了富饶的汉中盆地,不但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和人口,同时也让巴蜀获得了关键的战略缓冲。这一点,刘备任命的蜀郡太守杨洪看的很清楚: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而曹操作为给孙子兵法写注的男人,自然同样知道汉中的重要性,怎么可能让刘备轻易得手。

当年在征服了张鲁之后,尽管曹操没有听从智者之言得陇望蜀,但是也留下了自己最为信任的亲族大将之一,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同时也配备了豪华的武将阵容供夏侯渊调遣——在刘备来攻之际,夏侯渊手下已经有了张郃、徐晃、曹洪、曹休等一干名将。

所以在一开始,夏侯渊尽管实力上弱势,但是稳打稳扎,死守阳平关。和刘备见招拆招,刘备一时也无计可施,损兵折将。在之前的武都之战中折损了大将吴兰;而试图通过马鸣阁道抄曹军后路的尝试,又被徐晃挫败。

随着时间的增加,刘备的后勤开始告急。诸葛亮在成都也已经竭尽全力,动员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此时曹操的大军,在夏侯渊坚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腾出手来,缓慢的往汉中进发,九月份的时候,已经到达长安修整,距离阳平关只有500里褒斜道了。

现在,主动权在曹操一方,只要夏侯渊能继续守住一段时间,曹操的增援就将到达,汉中的大门将对刘备彻底关闭,而汉中在曹操手里,曹军进可攻退可守,刘备手里的巴蜀也不保险。

就在此时,法正给刘备献上了一计「反客为主」。刘备带领大军,在阳平关前南下横穿米仓山,在定军山下寨。

为什么叫做反客为主呢?本来刘备是客军,夏侯渊是主军。随便刘备千般计谋万般变化,夏侯渊只要守住城就好了,反正自己背后就是大后方。但是现在刘备到了定军山,定军山往上北渡汉水,就绕过了阳平关直接进入了汉中盆地。

夏侯渊就不得不做出反应,于是现在就变成了夏侯渊心急火燎的想把刘备赶回去。所以说主客易位了。夏侯渊急忙从阳平关撤出,还不忘捎上好搭档张郃,在定军山下构建了东围和南围的防线,层层鹿角防护,誓要把刘备堵在定军山上。

当然,这对于刘备也是一招险棋,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刘备需要在阳平关下强渡沔水,翻越米仓山,才能到定军山。别的不说,光蜀道的后勤补给已经很艰难了,再加上在敌人眼皮底下这么转运,「反客为主」是真,但是当这个主人的代价其实也不小。

夏侯渊和张郃各自独当一面,夏侯渊守南围,张郃守东围。刘备的优势就是在山上居高临下,可以观察对方的虚实。刘备猛攻张郃的东围。张郃连连告急——于是夏侯渊不得不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而自己率领一队亲兵去趁着这个难得的间隙,去修补南围的鹿角。

作为方面军的大帅的夏侯渊亲自补鹿角。不可谓不是以身作则了。夏侯渊虽然为人急躁,但是确是能够放下架子,和士兵同甘共苦的。这也是其能够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抵挡刘备一年多之久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次夏侯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历史的焦点,汇集到了定军山下。因为他忘记了蜀军中有一位以奇谋见长的军师——法正。

法正居高临下,看到了夏侯渊刚刚分了一半的兵力给张郃,又自己轻率出来,于是果断下令「可击!」老将黄忠身先士卒,冲下定军山,一阵斩杀夏侯渊。

曹军猝失方面军大帅,守在定军山下没有了意义,张郃不得带着残兵退回阳平关。刘备在定军山站稳了脚跟。汉中之战大局已定!后来曹操带着大军亲自前来,刘备也自信的说: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定军山之战是决定性的,最终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奠定了以后刘备称帝的基础。以至于出师表中诸葛亮都说过: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夏侯授首」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汉事将成」的高度。

刘备在汉中的大胜也激励了镇守荆州的关公。不久之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间风声鹤唳,曹操甚至于动了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心思。如果曹操真的迁都,那必然天下震动,蜀汉借势取长安还旧都,都未必没有可能。

然而,曹操这次终于听从了智者之言,没有迁都。而刘备和关羽的大胜,也让东吴感觉到了危机感,而东吴觊觎荆州之心从未停息过。于是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夺取了荆州。让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制定的两路出兵的战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化为泡影,到三国归晋,蜀汉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对荆州的统治。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魏蜀吴三国鸿图,就因为夏侯渊带领亲兵修鹿角的决定,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改变。

三国就是这么有魅力,战机瞬息万变,像夏侯渊这样一个看似很微小而即时的战术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三国鸿图的变迁。

像法正建议的胜负手——兵出定军山,是一定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在大沙盘地图俯瞰全局,才能想出率领大军穿山越岭,反客为主的妙计。

而法正正是看到了夏侯渊作为主帅太过于突前,从而居高临下,以突击的阵型攻击夏侯渊,一战成功。计谋,不一定是非要在关隘上才能施展,只要有奇思妙想,善用天气和地形,处处都能施计。

如果说能有这么一款在三国的鸿图之下,任君驰骋的游戏,那应该是非常的有趣,有代入感了。

巧了,这款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鸿图之下」。

即时制战斗,支持数千战斗单位同时在线,让战斗动画的表现会更加的流畅、真实和震撼。

而无处不在的计策系统,更是让战场不仅斗勇,还要斗智。

不想看到天下无双的吕布在下邳白门楼走上末路?


遗憾于最后时刻夏侯渊需要补鹿角,导致后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不妨多建立几个!

不愿见丞相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要为孔明完成遗愿,多招揽人才?

东吴陆逊数伐中原都浅尝辄止,想要改变东吴划水的印象,得改变孙权才行……

三国有如此多的如果,这些都可以到「鸿图之下」来体验,来改变。


user avatar

曹丕的儿子能活到六十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河中,无数个关键节点塑造了魏、蜀、吴三国最终的格局。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事件的走向改变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后续魏蜀吴的鸿图,我会选择:事件:赤壁之战中,黄盖的诈降计谋被周瑜和鲁肃完全信任,火攻成功,曹操大败,但却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这个看似细微但关键的“未能完全歼灭曹操主力”的改变,.............
  • 回答
    苏27,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极其杰出的设计,足以被誉为“优秀的平台”。这种优秀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它最初问世时的性能参数上,更在于它那惊人的生命力——能够被中俄两国持续地现代化改造,催生出像苏35、歼16这样性能更加强悍的第四代战斗机(俄制标准)甚至准四代半战斗机。那么,苏27最初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以三国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其中一些新版三国剧对经典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力求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赋予角色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贴近现代观众的解读。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改编还是相当有看头的,也颇具匠心:一、 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加立体与独立:旧版三国,尤其是80年代的电视剧,女性角色往往扮.............
  • 回答
    新版电视剧《三国》在尊重历史和原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改编,其中一些改编被认为可能存在不合常理之处。以下是一些比较普遍被提及的,并尽量详细地解释:1. 部分人物性格塑造的过度或扭曲: 曹操的“多情”与“仁厚”: 传统形象中的曹操是乱世枭雄,既有雄才大略,也有奸诈狠辣。新版电视剧在一.............
  • 回答
    在《三体》系列中,“改变数学规律”之所以被描绘成一种极其可怕的力量,这其中蕴含的逻辑和影响,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要深刻得多。这不仅仅是科幻小说中的夸张设定,而是基于对数学本身性质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现实世界的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推演。首先,我们得明白数学在《三体》世界观里,或者说在作者刘慈欣的想象中,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经典力学和天体力学中的著名难题——三体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你提出的几种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三体问题”。什么是三体问题?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框架下,给定三个物体(通常是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知道它们的初始位置、速度以及质量,然后预测它们未来运动轨迹.............
  • 回答
    如果我是三国志中的袁绍,面对官渡之战的败局,我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如果”。我会在战略层面进行深刻的调整,并在执行层面加倍警惕和努力。以下是我会如何改写官渡之战败局的详细构想:核心问题分析: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思考如何改写败局之前,我必须先深刻理解导致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回答
    毕沅《续资治通鉴》对辽、金、元三朝人名进行了改译,这确实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影响阅读的几个主要方面: 生疏感与记忆负担: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读者的生疏感。读者习惯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译名,毕沅的改译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汉字组合或发音方式,这会让读者在初读时感到陌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古代官制那点事儿,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北宋的官制调整以及元朝的行省制。这三者之间,看似是朝代的更迭,实则反映了政治权力、国家治理思路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三省六部制:集权与分权的微妙平衡首先,得说说这个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基础的三省六部制。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央的行政.............
  • 回答
    “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这句霸气侧漏的话想必是不少玩家在《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中所喊出的心声。从最初那个略显青涩的PS2时代横空出世,到如今已经历经二十余载的风雨,《真·三国无双》系列早已不仅仅是一款割草游戏,它承载着无数玩家对三国历史的浪漫想象,而这背后,叙事方式的演变功不可没。回顾系列之初,.............
  • 回答
    三国这个题目,真是让人口舌生津,也让我这凡夫俗子,夜深人静时,总忍不住去揣摩。如果是我,身处那般境遇,汉献帝也好,曹魏后来的傀儡也好,想要扭转乾坤,恢复祖宗的基业,谈何容易?这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的锦囊妙计,而是要步步为营,玩弄人心,甚至要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如果我是汉献帝:当政的是董卓,后来是曹操,.............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共鸣了!三国演义这玩意儿,读起来是痛快淋漓,但有时候细究起来,真的会让人对某些历史人物产生严重的误解。周瑜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看到大家把周瑜说成一个“小心眼”、“嫉妒诸葛亮”的代名词,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毕竟,我们了解的三国,是通过演义来构建的,而演义为了戏剧冲突.............
  • 回答
    倘若历史的洪流稍作转向,关羽与孙权联姻之事得以成全,那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军事力量的深度融合,其影响将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联姻的政治层面。关羽,作为刘备.............
  • 回答
    要是真有这么个机会,让我回到三国这乱世,当个不起眼的“路人甲”,然后还能使点儿劲儿改改这历史的走向,那可真是够刺激的。不过我这人,没啥大本事,也不是那种能横扫千军的猛将,更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所以,我得找个最“接地气”又最能产生涟漪的方式。想来想去,我不会去刺杀谁,也不会去屯粮积草,更不会去给谁出谋.............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如果刘备身边能有两个诸葛亮,那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首先,咱们得想想,诸葛亮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他不仅仅是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更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大才。他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要是刘备有两个诸葛.............
  • 回答
    吕蒙未杀关羽,而是将其释放,这一假设性的转折,无疑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中激起层层涟漪,甚至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深入剖析,如果这一幕真实发生,局势将发生哪些戏剧性的变化。一、 荆州之战后的直接影响:1. 孙权与刘备关系缓和(至少表面上): 吕蒙放了关羽,最直接的后果便.............
  • 回答
    孙刘联盟的“心腹之患”,无非是曹操。如果他们真的能“自始至终一心抗曹”,那么三国演义里那些波澜壮阔的权谋斗争,那些为了争夺地盘和话语权而爆发的内耗,恐怕很多都不会发生,或者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曹操的战略重心会变得异常艰难。曹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赤壁之战.............
  • 回答
    孙权若不袭取荆州,转而攻打合肥,这绝对是三国历史走向的一道岔路口,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天下格局。要详细说来,我们得一步步拆解这其中的逻辑。一、 孙权“不偷袭荆州”的直接后果:刘备集团的喘息与巩固首先,荆州依旧在刘备手中,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变化。 刘备集团战略地位的稳固: 荆州乃四战之地,.............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如果《三国杀》真能做到你说的这样,彻底改头换面,那有没有可能“大火”一次?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核心设想:金币制购买武将 + 全面平衡性调整你说的这个核心设想,其实就是动了游戏最根本的商业模式和玩法底层逻辑。 金币制购买武将: 现在《三国杀》的主要武将获取方式是通过“将魂.............
  • 回答
    三国杀内奸制度,这玩意儿可真是三国杀玩家们的老生常谈了,说它好,那是真能带来策略深度和博弈乐趣;说它不好,那也是真能把人搞得心态爆炸。要说需不需要改,这事儿吧,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内奸制度的魅力在哪儿。 策略的深度和变数: 试想一下,没有内奸的局,基本上就是忠臣抓内奸,反贼打主公,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