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的文化里,鹿是权力的象征,那么雄鹿华丽高大的角,则犹如帝王的冠冕。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野外,雄鹿高昂的鹿角可能可以使他们在求偶的斗殴中胜出;也可能会成为从猛兽嘴里死里逃生的自卫的武器;也可能,会在奔跑时不幸被低低掠过的树枝卡住,反被自己的禀赋所困。可能那鹿角会在挣扎中越缠越紧,直至完全无法摆脱,他会在极大的恐惧和绝望中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死亡;可能稍微多给点时间,便可以借助自己的力量脱困,不过通常困鹿不会有这两种结局中的任何一种,在生死搏杀中练就的娴熟的逐鹿者绝不会放过这一瞬间的良机,他们不会放过唾手可得的猎物。天知道不幸的雄鹿在垂死前经历了怎样地狱般的恐惧和绝望,如何亲耳听着自己骨头碎裂而血肉被分食的声音……直第二天的太阳升起,雄鹿的残骸血肉尚新,唯有鹿角依然完美且高举,连着死不瞑目的头颅。
祸福相依的故事,于鹿如此,于逐鹿者,亦然。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要和曹操争夺汉中。汉中者,益州咽喉,存亡门户。近两千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描绘这场战役,以至于新中国传说中的第一部电影仍然描绘了他,定军山。
刘备和夏侯渊在往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的拉锯战,旷日持久,艰险异常。倾国之战,刘备的后勤开始告急。诸葛亮在成都也已经竭尽全力,动员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此时曹操的大军,在夏侯渊坚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腾出手来,缓慢的往汉中进发,九月,已抵长安,距离苦守年余的守军,只剩下五百里褒斜道。
古人常常有一种浪漫而恢宏的想象,以星辰变幻比拟世俗的权力纵横,此刻,尽管夏侯渊的实力处于弱势,可星辰依然在照耀真曹营。只要阳平关还在他的手上,主动权还在曹操一方,只要夏侯渊能再咬牙多坚持一会,曹操的增援就将到达,汉中的大门将对刘备彻底关闭,而汉中在曹操手里,曹军进可攻退可守,刘备手里的巴蜀也不保险。
刘备当然深知这一点,此战他亦押上了全部身家,除了成都的诸葛亮,和荆州的关羽,他带上自己所有心爱的手下。众所周知非常擅长劝人的法正同志为刘备献上一条妙计,使得他决定不在阳平关前死磕了,而是“反客为主”,带领大军,在阳平关前,强渡沔水,横穿米仓山,在定军山下寨。
瞬间宾主易势,或许刘备并不敢真的横渡汉水,无视阳平关的守军直接进入汉中腹地,但性格轻急的夏侯将军反正是不敢无视定军山的。夏侯渊心急火燎地捎上张郃从阳平关撤出,想把刘备赶回去。
汉水相隔的定军山北,守军筑东、南二围,削荆斩木,以鹿角环之。鹿角这种军事防御装置得名于它形似雄鹿的角,当然,更深肖动物界,鹿群休憩时,雄鹿环围,树其角向外,随时防备捕猎者的姿态。
张郃守东围,夏侯渊守南围,各当一面。不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此刻都暴露在临高视下的对手眼中。
刘备开始猛攻张郃的东围。张郃连连告急——于是夏侯渊不得不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
而此时,夏侯渊看见了夜空中冲天的烟火,那是十五里外南围鹿角的浓烟,东边告急,南边起火,夏侯渊忘记了督帅不亲战的古训,亲率四百精兵驰援南围,修补防御工事。
不考虑现实之局,我们很难说这是错的,还是对的,作为一军主帅的夏侯渊亲自补鹿角,身临险境是冒进,换句褒义的话说,也可以叫身先士卒。面对倾国而出,志在必得的强敌,身先士卒,也是能够激励士气,使之能坚守一年多的原因之一。更何况此刻,守军已经是疲敝之师,日日翘首望着曹操的旗帜出现伴着曙光在地平线上出现。
但夏侯渊没有这么幸运,那一点熹微的光明几乎已经来临,又被浓烟障蔽,他轻率地带领了四百精兵奔赴十五里外的鹿角,烟瘴中迎接他的那一点点光明终究是黄泉路上的鬼火。居高临下的法正自从夏侯渊分走了一半的兵力给张郃的那日起,就时刻盯着他的破绽,此刻他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夏侯渊真的亲自出来了,当即下令“可击”!老将黄忠身先士卒,冲下定军山……
迟来的阳光终于照耀在南围的鹿角上,和着烧焦的荆木上火星哔哔剥剥的声音,和着贯穿在鹿角上的焦黑的血肉及微弱的呻吟,和着委地的被人和马交践过的“夏侯”字旗帜,轻抚过夏侯渊的残破的尸身,却未能合上他的双眼。夏侯渊固然轻急无谋,却确有一腔忠勇,他战死在最后一刻,如同历史上很多将军的结局一样,死在与他并肩作战的士卒之间,情实可悯。
这一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夏侯渊身死后,张郃不得带着残兵退回阳平关。老将黄忠凭借斩夏侯渊的功勋名满天下。最大的改变是人间棋局悄然改写,此刻,星辰眷顾着刘备这一方,刘备顾左右开怀大笑,笑言,我必有汉川。
千百年后,我们面对无比匮乏的史料,很难准确地说刘备究竟为何如此笃定,即使曹操再来,也将无能为力。这究竟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壮辞,还是他已笃定了在此后的僵持和坚守里,家中的诸葛亮一定能在崔巍艰险的蜀道维系住足以供消耗战的粮草,笃定了麾下将士有万夫不当之勇,让曹操白白的消耗,无计可施,总之现实是,在此后数月时间里,刘备高沟深垒,像一根钉子,死死钉在了定军山。
当曹操终于赶到他需要支援的战场,惊怒痛惜之下与刘备周旋累日,损兵折将,无计可施。五月,曹操还军。
从“夏侯授首”,到“汉事将成”,也不过差了南围一圈鹿角。当年夏侯渊常胜时,曹操就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至此,刘备据汉中要地,拥荆、益二州,开始了他和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故都的”鸿图,这是另一个功败垂成的故事,然而已经是后话了。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要和曹操争夺益州的门户——汉中。
而阳平关,恰恰就是是从蜀中到汉中的重要关口。打进阳平关,就等于进入到了富饶的汉中盆地,不但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和人口,同时也让巴蜀获得了关键的战略缓冲。这一点,刘备任命的蜀郡太守杨洪看的很清楚: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而曹操作为给孙子兵法写注的男人,自然同样知道汉中的重要性,怎么可能让刘备轻易得手。
当年在征服了张鲁之后,尽管曹操没有听从智者之言得陇望蜀,但是也留下了自己最为信任的亲族大将之一,号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同时也配备了豪华的武将阵容供夏侯渊调遣——在刘备来攻之际,夏侯渊手下已经有了张郃、徐晃、曹洪、曹休等一干名将。
所以在一开始,夏侯渊尽管实力上弱势,但是稳打稳扎,死守阳平关。和刘备见招拆招,刘备一时也无计可施,损兵折将。在之前的武都之战中折损了大将吴兰;而试图通过马鸣阁道抄曹军后路的尝试,又被徐晃挫败。
随着时间的增加,刘备的后勤开始告急。诸葛亮在成都也已经竭尽全力,动员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此时曹操的大军,在夏侯渊坚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腾出手来,缓慢的往汉中进发,九月份的时候,已经到达长安修整,距离阳平关只有500里褒斜道了。
现在,主动权在曹操一方,只要夏侯渊能继续守住一段时间,曹操的增援就将到达,汉中的大门将对刘备彻底关闭,而汉中在曹操手里,曹军进可攻退可守,刘备手里的巴蜀也不保险。
就在此时,法正给刘备献上了一计「反客为主」。刘备带领大军,在阳平关前南下横穿米仓山,在定军山下寨。
为什么叫做反客为主呢?本来刘备是客军,夏侯渊是主军。随便刘备千般计谋万般变化,夏侯渊只要守住城就好了,反正自己背后就是大后方。但是现在刘备到了定军山,定军山往上北渡汉水,就绕过了阳平关直接进入了汉中盆地。
夏侯渊就不得不做出反应,于是现在就变成了夏侯渊心急火燎的想把刘备赶回去。所以说主客易位了。夏侯渊急忙从阳平关撤出,还不忘捎上好搭档张郃,在定军山下构建了东围和南围的防线,层层鹿角防护,誓要把刘备堵在定军山上。
当然,这对于刘备也是一招险棋,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刘备需要在阳平关下强渡沔水,翻越米仓山,才能到定军山。别的不说,光蜀道的后勤补给已经很艰难了,再加上在敌人眼皮底下这么转运,「反客为主」是真,但是当这个主人的代价其实也不小。
夏侯渊和张郃各自独当一面,夏侯渊守南围,张郃守东围。刘备的优势就是在山上居高临下,可以观察对方的虚实。刘备猛攻张郃的东围。张郃连连告急——于是夏侯渊不得不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而自己率领一队亲兵去趁着这个难得的间隙,去修补南围的鹿角。
作为方面军的大帅的夏侯渊亲自补鹿角。不可谓不是以身作则了。夏侯渊虽然为人急躁,但是确是能够放下架子,和士兵同甘共苦的。这也是其能够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抵挡刘备一年多之久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次夏侯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历史的焦点,汇集到了定军山下。因为他忘记了蜀军中有一位以奇谋见长的军师——法正。
法正居高临下,看到了夏侯渊刚刚分了一半的兵力给张郃,又自己轻率出来,于是果断下令「可击!」老将黄忠身先士卒,冲下定军山,一阵斩杀夏侯渊。
曹军猝失方面军大帅,守在定军山下没有了意义,张郃不得带着残兵退回阳平关。刘备在定军山站稳了脚跟。汉中之战大局已定!后来曹操带着大军亲自前来,刘备也自信的说: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定军山之战是决定性的,最终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奠定了以后刘备称帝的基础。以至于出师表中诸葛亮都说过: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夏侯授首」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汉事将成」的高度。
刘备在汉中的大胜也激励了镇守荆州的关公。不久之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间风声鹤唳,曹操甚至于动了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心思。如果曹操真的迁都,那必然天下震动,蜀汉借势取长安还旧都,都未必没有可能。
然而,曹操这次终于听从了智者之言,没有迁都。而刘备和关羽的大胜,也让东吴感觉到了危机感,而东吴觊觎荆州之心从未停息过。于是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夺取了荆州。让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制定的两路出兵的战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化为泡影,到三国归晋,蜀汉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对荆州的统治。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魏蜀吴三国鸿图,就因为夏侯渊带领亲兵修鹿角的决定,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改变。
三国就是这么有魅力,战机瞬息万变,像夏侯渊这样一个看似很微小而即时的战术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三国鸿图的变迁。
像法正建议的胜负手——兵出定军山,是一定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在大沙盘地图俯瞰全局,才能想出率领大军穿山越岭,反客为主的妙计。
而法正正是看到了夏侯渊作为主帅太过于突前,从而居高临下,以突击的阵型攻击夏侯渊,一战成功。计谋,不一定是非要在关隘上才能施展,只要有奇思妙想,善用天气和地形,处处都能施计。
如果说能有这么一款在三国的鸿图之下,任君驰骋的游戏,那应该是非常的有趣,有代入感了。
巧了,这款游戏的名字,就叫做「鸿图之下」。
即时制战斗,支持数千战斗单位同时在线,让战斗动画的表现会更加的流畅、真实和震撼。
而无处不在的计策系统,更是让战场不仅斗勇,还要斗智。
不想看到天下无双的吕布在下邳白门楼走上末路?
遗憾于最后时刻夏侯渊需要补鹿角,导致后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不妨多建立几个!
不愿见丞相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要为孔明完成遗愿,多招揽人才?
东吴陆逊数伐中原都浅尝辄止,想要改变东吴划水的印象,得改变孙权才行……
三国有如此多的如果,这些都可以到「鸿图之下」来体验,来改变。
曹丕的儿子能活到六十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