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的。
像我这种劝退专业(材料),博士毕业在深圳也能找到不少四十万起薪的工作。不过根据一位差点成为我顶头上司的大佬的朋友圈来看,他们已经不是996,而是9127了。
那为啥996工作制只提互联网公司呢?
私以为,主要是我们这些行业的人潜意识觉得这么高工资就是得拿命去换,接受不了的话一开始就会用脚投票,选择其它的工作机会。所以真的加班了,也不会去抱怨。
说得不好听就是认命,没有反抗精神。当然客观上平均收入更低,选择面更窄,话语权更缺失也是事实。
因此,这次的996.icu活动能搞得这么星火燎原,我是支持的。
同是无产阶级,我衷心希望更先进的生产力们能够带带我们这些落后生产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对工作制时长的讨论,共同实现中特社。
但是呢,我希望诸位还是能坚持955的诉求,而不是996.钱给够就行。否则就完全南辕北辙了。
我之前就发过一个想法,问如果996.icu的活动以所有公司执行955,工资降为1/2.25收场,那么算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如果你觉得是成功,那么我们是无产阶级战友。哪怕你工资是我十倍,我也不会酸,更不会去指责你只会动嘴皮不敢罢工不敢辞职,而会努力为你发声。
而如果你觉得工作时长降不降不是重点,工资一定不能降,甚至还要涨?
那就别问什么其它行业有没有996,拉大旗作虎皮了。能力强的从业人员联合起来议价,没什么好围观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真的要割肉流血的。
其他行业结婚早吧,跟生孩子带孩子比起来,996太毛毛雨了。
中石油物探
住帐篷,8个人住,没信号,没插座,只有一个灯,太阳能供电。
帐篷外要么零下30度,要么零上40度。
没有洗澡的地儿,打饭排队20分钟,当时零下25度,屋里没有桌子,端着碗吃。
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吃饭就是最大的乐趣。
白天工作是沙漠里走起码15公里,不管是冬天的沙漠还是夏天的沙漠,都是15公里。
天微亮就得起来
居住环境是这样的
看到后箱上的门了吗?我就坐那里面
里面是这样的,没有灯,只有一个炉子,冻得打哆嗦。
干活的地方是无人区,一多半的时候是没有手机信号的。
下雪也得干活,芦苇地里也得干活。
辛苦吗?
北京时间7:35就已经吃完饭集合了,你要知道这是在新疆,等于北京的人5点吃完饭准备集合。
晚上暴雪
零下25度排队打饭
夏天干活的时候是这样的
有时候才草原或者林地干活,就在这里搭个帐篷,吃住都在这里。
夏天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
上面这种沙漠环境,每天走20公里,感受一下
吃饭是这样的
住宿环境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干活是这样的,零下25度甚至更冷。不过现在气温回升了,-10度左右
工作环境是这样的,芦苇里面每天走个15公里。下面是冰,很多人掉水里了。
穿着打扮是这样的。其实那天没下雪,身上的雪是穿过芦苇的时候粘上的。
中午是无法回营地的,早上买好馒头咸菜之类的,中午在卡车的后箱上吃,都是冷的。所以早上要带保温瓶打好开水。
我15年12月22号上一个工区干完活,16年1月6号又上队了,预计要到三月初才能干完,也就是说我过年都不能回家。
最苦逼的是出去干活,几个月都见不到女的..........
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搞物探的。
冬天零下三十度,住帐篷,七八个人住一间,没法洗澡,手机没信号,打不了电话。帐篷里没有插座没法充电,能充电的只有一个帐篷,人多手杂,丢过手机。床是铁丝床,上下铺,地点位于戈壁,方圆三十公里应该没什么人烟。打饭的窗口只有两个,两三百人打饭,意味着你要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等二十分钟才能吃上饭。最苦的是没什么娱乐,帐篷外面冻死,帐篷里有人要晚上起来去干活,打牌的都很少,除了工作就是睡觉。
一般来说,出去干活,中午是回不来的,所以一般都是保温瓶出门,然后带上馒头咸菜火腿肠什么的当午饭。
住帐篷
帐篷里大概这样,这是队部,有插座,我的帐篷是没有插座的
排列
测量,每天估计要走十多公里
仪器
井炮
收入的话,税后10W多一点?
差不多吧
哦,这里面有的是合同工,肯定不到十万。
因为工作环境离不开互联网,码农们还有反抗的余力。
因为发展红利有更高的工资,码农们还有反抗的资本。
其他很多行业根本没有余力发出声音,或者已经被习惯压榨了。
希望码农能做一波先锋队,带领劳动人民打烂一切不公平。
因为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大部分都是私企性质,所以大家的怨气都对准资本家,而资本家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中基本是万能的屎盆子,什么样的恶行都可以追根溯源归咎到资本主义头上。
然而在建筑行业,设计行业,或者地产行业中,那么多中字头,铁字头,交字头的总包,那么多市院,省院,区域院,以及作为甲方的华润,保利,中海。身处我们这个行业中,你就很难把斗争的矛头仅指向于资本家。
所以程序员们也很聪明,知道在中国所谓资本家也只是被推到前台的代理人,近似于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的关系,抗议996运动的深度就到“清君侧”为止。当然你要说那啥只是披着红色外衣的资本家,那么所有逻辑也能说得通,但是没人敢在台面上这么说。大家也只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声讨资本家压榨大家996,这本来就是一件魔幻的事情。
包括某些满嘴布尔斯维克的大V,鄙视这个的软弱性又批判那个的局限性,而给建筑行业安“基建狂魔”名头的时候,没见过他们呼吁一下“狂魔,请善待你的施工员”,“狂魔,请按时支付进度款”,“狂魔,请提高你的设计费”。
PS 我还真在中建X局待过,觉得国企稳定的,问一下中建系统的人员流失情况如何。
1、在互联网上面,互联网从业者的“声音”比较大。
2、不少互联网从业者是典型的享受了市场化的高工资,又想要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
为了让回答更有意义,我会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互联网从业人员抱怨996没有任何的意义。当然了,强调一下,在法律框架内主张和采取任何行动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权利。
1、为了便于理解,我需要先做一些基础说明,大家请把眼光提升到全社会的尺度。
我们每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资源,都不是通过向“系统”、“大自然”支付“金币”而得来的对吗?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是有时候你买别人的东西(生活资料或者服务资源),有时候别人买你的东西(把人力资源看做一种商品),对吧。
GDP的公式,大概是这样,GDP=C+I+G+NX,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投资并不意味着购买股票和债券的支出,而是企业为了经营下去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比如公务员的工资,基础建设、国防、针对各方面的财政补贴等等。),nx代表贸易净额。贸易净额我们国家是正数,也就是卖出去的比买进来的多。而C、I和G,在这里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是向别人买东西和服务。在社会尺度下,你的收入是别人支付的成本,而你支付的成本是别人的收入。在GDP一定的前提下,C、I和G无论怎么调整,加在一起都不可能突破GDP的限制。
因此,如果看到一种说法,什么全行业的人和互联网一起联合起来去要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少的工作时间岂不美哉?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原来你买别人东西支付100块,别人买你的东西支付100块,现在改一下规则,你买别人东西支付1万块,别人买你的东西支付1万块,大家的薪酬就增加100倍了?GDP就增加100倍了?
2、深刻的理解,GDP是全社会利益分配的上限。中国人均gdp大概1万美元左右,是美国的6-7分之一,这是我们国家目前的基本情况。蛋糕是固定的,你多拿一点,别人就少拿一点,反之亦然。
举个例子,假如国家要提高各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工资,只能加大财政补贴,进而意味着增加税收或者减少其他地方的公共支出,最终都是全民买单。
再比如,假如国家要提高医生护士的工资,要么增加财政补贴,要么提高医疗价格(咱们国家医疗大部分项目都是国家定死的价格),无论哪一种,最后都是全民买单。
这两个例子,让大家明白,不存在说有某一种方案,可以在全社会尺度下大家一起提高工资的,永远记住,你的收入是别人的成本,你的成本是别人的收入。
3、这个图可以清楚看到,在全社会尺度下,互联网行业已经是最高的收入了,远高于其他行业,比如是制造业的2倍,是农业的接近4倍。
互联网行业工资各行业第一,主要有两个核心原因,第一是因为行业处于上升期,赶上了好时候;第二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属于比较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医疗行业完全放开市场定价,我相信医生护士的待遇将会比现在有大幅的提升,参看私立医院,但对社会的代价太大,于是政府用非市场化手段压低了医生护士的待遇。
再比如,如果教育行业完全放开市场定价,我相信教师的收入待遇将会比现在有大幅的提升,参看私立学校和培训班,但不能这么做的道理和医疗行业一模一样。
因此,很多行业的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并不是对社会的贡献不如互联网行业,相反的,就是因为太重要,所以政府用非市场化的手段压低了这些行业的待遇。
警察、军人、科研人员、公务员等等,无不是这样。
那为啥政府不大幅提高这些关键行业的从业待遇呢?记住前面说的,在GDP一定前提下,无论你怎么调整,都无法突破这个天花板,只不过是此消彼长而已。
4、我们国家大部分行业,大部分经济体,都是国有经济为主,这个大家不难理解。唯独在互联网行业,比如看看互联网100强中的top20,除了新华网以外,没有一家是国企。
这也是为什么你在知乎上经常看到说资本家这,资本家那的,因为确实在互联网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民营企业的老板你要说是资本家也行。但千万不要推此即彼,以为互联网代表了社会全貌,在上面所列的社会全行业中,绝大部分地方,是国有经济为主,是政府主导为主。你在互联网行业说是“资本家剥削”,那么在其他行业你说是谁剥削?医生护士、教师、警察、军人、科研人员、公务员等等,以及广大的国企员工,被谁剥削了?要去斗谁?
正因为互联网行业是非国有经济为主,市场化程度很高,于是才有了程序员们全行业第一的工资水平。但是,你既然享受了市场化的好处,你就要承担市场化的弊端。
企业既可以不需要按照政府的指导价给你开工资,也可以不需要像国企那般开除一个人难如登天。
当然了,对企业主也是一样的,市场化下面企业主可以不用像国企那样把利润上缴国家可以踹自己兜里面,但反过来也要面临银行等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的困境(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说破天去就几种:广告、电商、游戏、增值服务、打赏……
任何一项,产业链往根上导,都是全社会每一个普通人在买单,上面列的top20,有一说一,海外收入占比有超过20%的有几个?要不,10%也行?
说到底,都是赚自己人的钱,还是那句话,互联网从业者的收入,对应的是其他普通人的成本。比如说流量的价格越高,就意味着其他行业的企业支付流量的支出越大,生存压力越大,利润越薄,可以支付的薪酬越少。
6、全社会尺度下,如果有一个行业,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并且工作时间很少,结果会怎样?
必然是很多人要涌入这个行业,时间长了,该行业的优势逐步被拉平,要么收入相对领先幅度降低,要么工作的强度领先其他行业。
当然了,可能有的程序员觉得高人一等,认为程序员是高智商的岗位。首先,有这种想法,你还想做着“团结各行各业群众”的美梦?第二,中国最不缺少聪明人,最不缺少拼搏的人,top100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一共就20万,就算全部换一遍,光北京一个地方的程序员供给都够了。
程序员,有的是。
只要互联网行业还处于比较市场化的状态,只要互联网行业薪酬还是领先于大部分其他行业,那么就不会缺乏劳动力供给,这种状态下,甲方永远是企业。
我早就说过:
996不是新鲜玩意,甚至不是一种工作制。
它是中国经济的本质。
什么叫发展中国家。什么叫劳动力优势。说穿了,就是996。
美国也好,亚洲四小龙也好,一切经济体的腾飞路上,都有着996的存在。
而在中国,如果某个行业, 在某个时间段,普遍不存在996的情况——
那只是因为它从别的行业吸了血。用无数其他行业无产者的007,换来了风口行业资本大鳄们的财务自由,漏下来的残羹冷炙让这些行业里的无产者也暂时免遭996之厄。
然而,风会停的。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18年初提出的问题,答案里充满着对未来的乐观。
“高估是不存在的,市场中存在即为合理”
结果一转眼,市场规律就不可靠了,资本运作也不合理了,一切还得靠达瓦里希团结起来组织工会……
面对这样的反差,程序员们没有时间和心情笑。其他行业……也一样。
“风停了。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Hello, REAL world.
有的。
——————————————————
但是这种问题拿出来不就是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内战????
大家都累有什么好比的,不应该一致向外???
真是钩直饵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