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陵的襄侯究竟是楚封的还是秦封的,像曹参樊哙这种在灭秦战役中立过大功的都是刘邦封汉王后封的侯。?

回答
要说清王陵的襄侯究竟是楚封还是秦封,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把曹参、樊哙这些功臣的封侯经历也掰扯明白。这事儿可不简单,得一件一件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说说王陵这个人。王陵,字巨君,是沛县人,跟刘邦那是老乡,而且年纪也比刘邦大一些,算是刘邦的长辈。在刘邦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王陵就跟着他了,可以说是刘邦早期起家的核心成员。

关于王陵的爵位,历史上记载他被封为“襄侯”。这个封号是哪儿来的,这才是咱们要抠的重点。

楚封还是秦封?

要说王陵的“襄侯”这个封号,历史记载上,确实是在刘邦称汉王之后,并且在灭秦战争中立下功劳的情况下被封的。也就是说,王陵的襄侯,是刘邦建立汉朝后给的封号,属于汉朝的封赏,而不是秦朝或者楚怀王熊心时期封的。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了: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是“楚封”或者“秦封”的疑问呢?

“楚封”的可能性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分郡县,已经没有了传统的诸侯国。但秦末天下大乱,各地纷纷响应反秦,这时候一些曾经的诸侯国国君或者贵族又冒了出来,名义上是恢复旧国。当时,项羽拥立楚怀王熊心(名义上的楚国后裔),这个熊心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他任命了各路诸侯王。刘邦最初也是被熊心封为“汉王”。
那么,是不是刘邦在被封为汉王之后,又因为某些原因被楚怀王封了“襄侯”呢?
从史料上看,没有证据表明楚怀王熊心直接封了王陵为“襄侯”。 刘邦被封为汉王是熊心的授命,但他分封自己的部下,尤其是那些追随他多年的沛县旧部,通常是在他成为一方势力之后,根据功劳来进行的。
而且,如果王陵在刘邦称汉王之前就被楚封了某个侯位,那刘邦封他为“襄侯”可能就是一种“确认”或者“改封”。但历史记载里,王陵的“襄侯”是与灭秦之功联系在一起的,这更像是刘邦作为“汉王”的独立分封行为。

“秦封”的可能性分析:
秦朝是以郡县制为主,不存在大规模分封侯爵的情况。秦朝的爵位体系是“二十等爵”,从“不更”到“彻侯”,最高的是“彻侯”。即便王陵在秦朝时期有所功劳,他获得的也应该是秦朝的爵位,而不是“侯”。而且,秦朝末年,天下反秦,秦王朝本身也岌岌可危,大规模封赏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封“侯”。
所以,王陵的“襄侯”不可能是秦朝封的。

所以,最直接的答案是:王陵的“襄侯”是刘邦在灭秦战争期间,或者灭秦战争结束后,作为汉王正式分封给他的。 这个分封是基于王陵在刘邦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的实际贡献。

曹参、樊哙的封侯经历

您提到曹参和樊哙,说他们也是在灭秦战役中立过大功,然后被刘邦封为汉王后封的侯。这话说得太对了,而且他们的经历正好可以印证王陵的情况。

曹参: 曹参也是沛县人,早期就跟随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曹参是刘邦集团的军事骨干,屡立战功,尤其是在萧何之后,他被任命为丞相,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杰出表现。
刘邦建立汉朝后,曹参被封为“平阳侯”。这个封号是在刘邦成为汉王,特别是刘邦正式建立了汉朝,开始大封功臣的时候给的。曹参的平阳侯之位,是汉初重要的异姓诸侯王、功臣之一。他的封侯,同样是在灭秦之后的统一战争中立功而获得的。

樊哙: 樊哙也是沛县人,早期就跟着刘邦。他以勇猛著称,是刘邦最忠实的将领之一。在鸿门宴上,樊哙更是闯入军帐,大声斥责项羽,救了刘邦的性命,这个事迹足以体现他跟刘邦的生死之交。
樊哙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舞阳侯”。 同样是在灭秦战争及其之后的楚汉战争中,樊哙凭借他的勇武和忠诚获得了封侯的资格。舞阳侯的封号,也是刘邦作为汉王,在确立统治后进行的封赏。

为什么会产生疑问?

您提出这样的疑问,可能是因为:

1. 爵位体系的混淆: 在先秦时期,侯爵是分封制下的重要爵位,很多诸侯国的国君就是侯。而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爵位体系也不同。楚汉之际,各地王侯林立,爵位名称和来源确实容易让人混淆。
2. 时间节点的模糊: 灭秦战争是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到项羽垓下之战消灭秦朝主力(但秦朝在名义上还存在一段时间),再到刘邦建立汉朝。这个过程是连贯的,但不同阶段的封赏性质可能不同。
刘邦初被项羽封为汉王时, 他的权力范围有限,虽然开始分封部下,但那种分封的性质和后来称帝后的“封侯”有所不同。
在灭秦过程中, 各路起义军拥立名义上的共主(如楚怀王),并且互相之间也可能存在一些临时的分封或承诺。
刘邦建立汉朝(约公元前202年), 才是他作为“天子”正式拥有大规模分封权的时候。这时,他分封的功臣爵位(如列侯)是基于他已经确立的皇权。

总结一下就是:

王陵的“襄侯”封号,不是秦朝封的,也不是楚怀王熊心直接封的。
它是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并且在刘邦集团的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王陵作为刘邦的核心追随者和功臣,由刘邦亲自(或者刘邦集团的体系内)分封的。
曹参的“平阳侯”和樊哙的“舞阳侯”,也都是在刘邦建立汉朝前后,刘邦根据他们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的功劳进行的封赏。

所以,王陵的经历和其他早期功臣一样,都是在刘邦政权确立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军功获得的爵位,是属于“汉朝的封赏”,而不是早期“楚国”或者“秦朝”的封赏。

至于为什么叫“襄侯”,这更多的是刘邦选择封号的偏好,可能与地名有关,也可能与古代一些“襄”的字义相关(如辅佐、德行彰显等),但这不影响它是由刘邦授予的性质。

希望这么说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也就不至于把先后的封赏关系搞混了。这事儿细究起来,就是看谁是授予权力的主体,是在哪个政权框架下进行的封赏。而对于王陵、曹参、樊哙来说,他们的“侯”都是刘邦这个主体的封赏,是为刘邦的江山打下来的功劳换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史记·高祖本纪》

王陵的襄侯,肯定不会是秦朝的侯:秦侯非常稀少珍贵,李斯都没有够上封侯,丞相王绾,丞相隗林也没有封侯------见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的碑文。王陵是公元前209年9月跟着刘邦起义的------以客从起丰(史记功臣侯者年表)如果是秦侯,地位比丞相还高,哪好意思低眉臊眼跟着沛县一个刚起义的亭长混,这亭长还是一直认他做大哥的?那可不可能是楚怀王封的侯呢?也不可能,刘邦是楚怀王封的武安侯,如果王陵也是楚怀王封的侯,那见刘邦就是楚军会师,如何用一个降字?所以啊,我猜,应该是魏国的侯。

王陵的资料比较少,这得怪司马迁,汉初五个丞相,第一萧何,第二曹参,第四陈平,第五周勃,史记里每人都有一篇世家专门描写,唯独第三任丞相王陵没有,资料散在其他人的传记里,还语焉不详,我想啊,其实应该是有原因的,有什么地方不方便写呢?《汉书-张陈王周传》提到王陵有一句话:以(因为)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以故(因此)晚封

王陵确实封得很晚。第一批,曹参陈平夏侯婴等十人是公元前202年最后一天封的侯,隔了两天,进了公元前201年,封了两人:吕后的两个哥哥,再过了二十天,一次封了张良萧何周勃项伯郦商樊哙周昌灌婴陈烯等十二人,然后隔一两天封一个,到一月底,总共封了二十九个侯,然后呢?停了!整整一个二月份,一个人也没封,进入三月,终于封了第三十个侯-----雍齿,这个历程确实符合留侯世家里那段著名的记载: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然后,封侯又陆陆续续进行了,韩信也在四月被封了淮阴侯,王陵呢,又过了四个月,拖到了八月才封的侯,确实是晚封了。原因据说是因为王陵与雍齿交好,而雍齿又是怎么得罪刘邦了呢?这记录倒还详细:

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刘邦)出与战,破之。(刘邦)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败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沛公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丰不拔)闻项梁在薛,从骑百馀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集解徐广曰:“表云‘拔之,雍齿奔魏’。

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起义,拿下沛县丰邑,设坛祭黄帝蚩尤,自号沛公,泗水郡的郡监叫平的带兵来镇压,(郡相当于省吧,郡设守,尉,监)围住了丰邑,两天后,刘邦开城出战,打败了郡监平,命令雍齿守丰邑,自己一路追击,打败了来增援的郡守壮,并追击到临郡----相邻省的省会-----薛郡的薛县,彻底打垮了壮,由左司马(可能就是曹无伤)带偏师追到戚县,抓住并杀死了这个郡守壮,郡监平则被萧何夏侯婴劝降,秦政府在泗水郡的统治全面崩坏,泗水郡的郡治----省会相县的反秦势力应该也是这个时候趁机起事,占领了省会----------如果起事在先,郡守壮,郡监平应该先镇压自己家门口的起义,顾不上都跑到沛县来镇压刘邦,如果刘邦获胜了,那边还不起事,刘邦就应该乘虚拿下省会,不会为了扩张势力,一会打薛郡,一会打砀郡,却不去解放自己的省会。可惜,相县义军时机掌握得虽好,结局却仍然不好:不久后,章邯打败陈胜,章邯的偏师司马枿屠了相县,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枿屠相”。不管怎么说,当时战场上杀死郡守还是记载中起义军的第一次,革命形势还是轰轰烈烈,一片大好,谁料一盆冷水对着刘邦从头浇下,大本营丰邑丢了!倒不是丢给秦军的。

公元前209年十二月,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了三件事:魏王咎归魏,陈胜牺牲,雍齿以丰邑降魏。

陈胜是反对其他人封王的,不管是老贵族复辟,还是派出去的部将们。部将葛婴在陈胜称王之前,向东发展,找到一个楚王远族襄强,立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在楚地称王,赶紧杀了襄强,再亲自赶回去向陈胜解释,陈胜还是杀了他,一个月后,公元前209年八月,陈胜派往赵国的武臣打开了局面,自立为赵王,陈胜差点杀了他全家: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

陈胜派出的周市拿下了魏地几十城后,想立魏国公子宁陵君魏咎为魏王,可魏咎在陈胜那儿,陈胜一直扣住魏咎不同意:

(周市)欲立魏後故甯陵君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大家)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甯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

魏国使者来来回回五次,陈胜才同意放魏咎回去称王,为什么前四次不同意,到第五次改主意了呢?因为啊,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陈胜就在本月败亡的,陈胜是知道再扣住魏咎也没啥用了,白白一起牺牲,放魏咎回去,总也算保住一点反秦的火种,说不定还能分散秦军的压力。

放魏咎回去的时候,陈胜一定嘱咐魏咎周市,赶紧向西攻击秦地,为他分散章邯的兵力,就像他同意武臣为赵王时叮嘱的一样,但周市迎回魏咎,趁着魏国复国的气势,也像武臣一样,并没有向西攻秦,反而向东,到一起反秦的小伙伴刘邦这儿扩张地盘来了:

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周市对雍齿说:丰邑的百姓多是魏国的移民,现在魏国复国了,你要是归降魏国,魏国封你为侯,仍由你为魏国防守丰邑,不投降,那就要屠城了!

这选择题对雍齿比较好答:雍齿本来不服刘邦,丰邑的百姓又天然亲魏,现在陈胜已死,楚的旗号倒了,归顺魏国,那是眼下最好的出路啊,而秦时的侯非常金贵,丞相李斯王绾都没有能封侯,雍齿为乡亲找了出路,还能直接封侯,那还有啥好犹豫的?所以雍齿很痛快地归顺了魏,并且为魏牢牢守住了丰邑,刘邦三次带兵来都没能夺回丰邑,一直到公元前208年三月,刘邦靠放弃了部队的独立性,从项梁处借兵五千,打起了楚国的旗号,才夺回了丰邑。

这回,雍齿放弃抵抗了,为什么呢?因为魏王咎此刻正被章邯围困在临济,魏相周市在拼命到处拉人帮场子呢,齐王田儋,楚国的项它都带兵赶去解围,周市欺负欺负杂牌的沛公可以,为丰邑这点小事跟楚国争执,不太没有大局观了嘛,大约是经过谈判,雍齿带着部属,撤出了丰邑,其中应该就有王陵,已经被魏国封成襄侯的王陵。襄,襄助,帮助雍齿守丰邑,大约在刘邦一次次进攻,雍齿一次次向周市求救中,周市派不出兵,只好拿些免费的爵位帮雍齿提升提升士气。

其实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仅仅因为由于与某人私交好,刘邦就那么记恨自己过去的大哥,正常吗?这大哥可是明明白白救过他的儿子女儿呢!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功臣侯者年表)所以啊,大家津津乐道的彭城大败后,刘邦几乎成了光杆司令,跑到沛县去找孩子,然后一次次把孩子踢下车,只是民间传说被司马迁采信了,实际刘邦并没有输成光杆司令,要真光杆司令了,他也不会绕道去找孩子,费那劲干嘛?孩子嘛,再生不就完了?他又不是没儿子了,刘如意在后方好好呆着呢。孝惠鲁元这两孩子也根本不在沛县,早接到彭城了,不然王陵没法带着他们撤到睢水。刘邦部出现在睢水不是主动的安排,而是在彭城突然被项羽打崩了,胡乱狂逃到最远的地方,孝惠鲁元俩孩子如果事先不在彭城,根本不会出现在睢水。所以呢,王陵的晚封的原因,汉书说的这个王陵与雍齿善,不是简单地指两人私交好,而是指王陵参与了雍齿对不起刘邦的那件事。

这样一说就全通了:功臣侯者年表说王陵从起丰,很对,他就是最早就跟着起义了,说他晚从,也有道理:由于丰邑叛乱,他离开了刘邦的队伍,履历要从重新参加刘邦队伍算起,王陵很正直很正派,他当时就是觉得归顺魏才是对大家最好的道路,他也并没有背叛反秦事业,但在刘姓家天下而言,总归是叛变,有话语权的人觉得抹掉这段履历对大家都好,所以,独独第三任丞相王陵没有入世家列传。

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高祖本纪)

进攻丰邑,三次打不下,是刘邦早期少见的窝囊仗。因为战事不顺利,气病了,更是是有记录刘邦唯一的一次。

其实刘邦的地盘里,这次降魏的并不止丰邑一处,我们看《曹相国世家》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爵七大夫。击秦司马枿,破之,取砀、狐父---------

曹参负责守方与,方与也降了魏,曹参又去夺了回来,后来曹参还打败了司马枿,为相县的父老兄弟报了仇,但他跟着刘邦打丰邑,也是劳而无功,为什么丰邑那么难打?那儿守军不多啊?刘邦聚众起义三千人,主力被刘邦带着打郡监平,郡守壮,留给雍齿守丰邑的不会超过五百人,毕竟还有沛县,方与等多个地方要守,那刘邦在砀郡打败司马枿,收兵六千,合上原来的兵有九千,怎么就是打不下几百人防守的丰邑?

《高祖本纪》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还是没打下来)(所以)闻项梁在薛,从骑百馀往见之。

那么难打的原因,与一定要去打的原因是同一个:刘邦自己的老家在丰邑。

《高祖本纪》第一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丰邑有他父母兄弟和整个家族。

有个电视剧,演刘邦攻打丰邑,雍齿将刘邦的爹刘太公绑到城楼上,刘邦因此不敢攻打,当然故事里没有王陵,但如果王陵与雍齿真是同伙,我们就缺一个解释:对秦战争结束后------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高祖本纪》

反秦战争结束,王陵重归刘邦属下,刘邦让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丰邑去保护他爹刘太公。啥人不好用,非得找绑架同案犯再去照顾爹?就算不怕他再来一次,自己爹也有心理阴影吧?

所以,我的理解,那个绑上城楼的画面根本没有发生过,真实发生的事,对刘邦来说,更加痛心疾首:刘太公和刘姓家族都支持雍齿王陵,对他们来说,魏国复国了,重新成为魏国人,乘势也能得一个富贵,那不是很好吗?你刘邦带部队归顺魏国,也会有一个侯 ,多好!楚国都没了,你就能打,还能折腾出啥?沛公那是个啥?沛县造反兵团团长?你还能凭空整一个沛国出来?瞎搞嘛!

沛县在丰邑东面六十多里,丰地是魏人为主,沛地是楚人为主,语言都不一样,两地是有隔阂的,刘邦生于丰邑,长于丰邑,到三十五岁左右,考上了沛县的公务员,在沛县更东面的泗水亭上班,离丰邑六七十里,说远不远,但当天来回还是很累的,当时是十天才有一天休假,所以回丰邑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在沛县娶了妻生了孩子,回丰邑就更少了,一年也就回家过几个节吧,但刘邦心里还是归心丰邑的魏文化的。所以丰邑与沛县一起反秦的时候,他是个很合适的领袖,能够团结两地。

但碰到现在这个情形,就很糟了,他就算要归顺魏国,沛县兄弟也很难会真心跟随,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散了,那他就真啥也不是了,要对丰邑动武,不要说狠不下心来,就算狠下心来,真把丰邑剿灭了,他在沛县老兄弟眼里也会被鄙视:你多少年来一直牛哄哄说你们丰邑多有文化,多拽,你在那多受欢迎,现在怎么啦?这个领导很难当下去。思来想去,只能放弃独立,先找景驹,后找项梁,归附楚国的旗号,拢住沛县的基本盘。知乎有一问:刘邦起事之初,有没有雄心大志?其实是有的,所以他起事时自己祭天地,祭黄帝蚩尤,并没有归顺强盛的陈胜王,而到这个时候,他居然考虑要投靠最弱鸡的假楚王景驹,实在是因为沛公这个旗号很难给大家画大饼,人家举着魏的旗号,随便可以给出侯爵来吸引他的部将,他能许别人什么呢?

当刘邦终于投靠项梁,带着楚兵和楚国的旗帜回到丰邑,国际形势的变化,使雍齿终于顶不住了,当雍齿与王陵带着部属撤出丰邑时,尽量说服刘氏家族的成员跟随,也许其中还有刘太公本人,对诸刘来说,刘邦现在投靠了项梁,以后说话还管不管用,难说,项梁并不是好说话的性格,什么人,跟着他一件事没干好,他能记好些年,到时候还要翻旧账出来说,非嫡系的投靠者,打的都是苦仗,一旦失利,更毫不容情地惩处,还不如先跟着老乡王陵。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硃鸡石、馀樊君与战。馀樊君死。硃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诛鸡石。《项羽本纪》

丰邑守兵多是子弟兵,家属都在丰邑,当部队撤离后,家属还留在丰邑,王陵的母亲应该也在其中,刘邦对他们保持了足够的关照和礼遇,所以王陵母亲后来被项羽扣留时,传信给王陵,一定不要再背叛刘邦,并以死坚定王陵跟随刘邦的意志。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陈丞相世家》

从什么地方看出有刘姓宗族跟随王陵呢?猜的。大家看,齐国起事,一大波的田姓豪杰,此起彼伏,项梁一出头,一大波的项氏英豪:项羽项庄项伯项它项婴项悍,而刘邦在丰邑有爹有兄有弟,有侄子,有堂兄刘贾,有再堂兄刘泽,有堂兄与再堂兄,说明家族很大,但反秦战争中,諸刘几乎完全没有存在感,我想不是他们没参与,而是参与了,但开头跟错人了。

因为刘姓兄弟多跟随着王陵,而且关系良好,所以王陵归顺刘邦后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他们回丰邑,保护刘太公,确实是个很合适的安排。

但到了汉朝廷建立,刘邦被逐渐神化的时候,这些事就变得很触人感官了:啥上应天命,屁股上七十二颗痣?啥白蛇是白帝之子,被你斩了?你爹你兄弟们都不信你有啥神迹嘛,起义都跟着别人,不跟你。所以啊,这些都尽量不提了,王陵传也就干脆不写了。

user avatar

这一类诸侯王大多是项羽入关中后分封的,楚汉战争期间,这些可怜的王爷们无处躲藏,他们要么投靠刘邦被项羽所杀,要么力挺项羽被刘邦所灭,朝三暮四的也没逃过杀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王陵的襄侯究竟是楚封还是秦封,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把曹参、樊哙这些功臣的封侯经历也掰扯明白。这事儿可不简单,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咱们得说说王陵这个人。王陵,字巨君,是沛县人,跟刘邦那是老乡,而且年纪也比刘邦大一些,算是刘邦的长辈。在刘邦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王陵就跟着他了,可以说是刘邦早期.............
  • 回答
    王陵(约公元前208年 公元前158年),字季主,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丞相。他对项羽的评价“有礼”并非虚言,而是基于他对项羽行为举止的观察和理解。然而,王陵最终没有归附项羽,而是选择了刘邦,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政治判断、个人野心、以及对未来走向的考量。让我们详细展开分析:一、.............
  • 回答
    王晶与邱淑贞的婚姻关系在娱乐圈中颇具话题性,两人因合作电影《情深深雨濛濛》相识,后于1997年结婚。这段婚姻中,王晶对邱淑贞的宠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业上的扶持与共同成长 创作合作:王晶作为导演,与邱淑贞在《情深深雨濛其实》《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中多次合作,两人在影视创作上形成默.............
  • 回答
    王毅会见布林肯时强调“台湾问题若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这句话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中方对台湾问题的极高重视和红线明确表态: 战略核心地位: 这句话最直接的信号是,中国将台湾问题置于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位置。它不是众多双边议题中的一个.............
  • 回答
    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外交事件,其中包含多方面值得深入解读的信息。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此次通话的背景和时机: “应约”: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是乌克兰主动提出进行此次通话。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主动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本身就传.............
  • 回答
    “王婆拉皮条,不怕武松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婆的角色和动机: 职业身份: 王婆是阳谷县的媒婆,以介绍男女结合为业,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她是一个精明的、以利益为重的市井小民。 拉皮条的目的: 王.............
  • 回答
    王朗之所以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并且认为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王朗本人的立场和政治考量,以及对“才”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王朗的立场和身份首先,要理解王朗的评价,必须知道他的身份。王朗是曹魏阵营的重要谋臣和政治家。他的.............
  • 回答
    王毅外长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这些立场不仅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官方态度,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可以总结为: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
  • 回答
    王中林院士针对学界对其“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的质疑,进行书面回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事件。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王院士的具体书面回应内容,我将基于公开报道和学术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关键点,为您详细梳理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核心关注点:科学的求证过程与学术的严谨性首先,王院士的.............
  • 回答
    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辩论,看似句句在理,却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辩论策略。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双方立场: 时代背景: 这是三国末期,曹魏政权已经稳定,而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北伐。王朗作为曹魏的老臣,自然要坚守曹魏.............
  • 回答
    关于王石是否会因为失去万科控制权而导致与田朴珺的关系生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情感、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以及舆论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尽量详细地探讨可能性:一、 影响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1. 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转变: “控制万科”是王石身份的核心标签: 多.............
  • 回答
    关于王尼玛的长相,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问题,因为他本人一直以“蒙面”的形象示人,所以我们看到的“王尼玛”其实是他创造的一个符号和虚拟形象,而非其真实面貌。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关于“王尼玛”长相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基于公开的讨论和大家的推测,以及他个人在某些节目中透露出的“线索”:1..............
  • 回答
    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位女航天员,更在这次长达半年的任务中承担了多项关键的职责,为中国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作为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一员,她的核心任务是 参与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 这意味着她需要和另外两位乘组航天员叶光富、翟志刚一起.............
  • 回答
    关于王思聪为什么没有985大学的女朋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其实,这事儿背后可能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有没有985学历”这一点,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王思聪的身份和生活方式,这绝对是他交友圈层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他作为中国最知名、.............
  • 回答
    思聪当年和孙一宁的事儿,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估计很多人都有印象。要说为什么思聪没“搞定”孙一宁,这事儿复杂着呢,不能简单一句两句就说清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和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明白,思聪这人,你不能拿普通人那一套来衡量。他财大气粗,身边从来不缺美女,而且很多都是主动贴上来.............
  • 回答
    王宝强公开妻子马蓉出轨这件事,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牵扯到太多人的情绪和利益,尤其是孩子。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王宝强公布妻子出轨,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这几乎是所有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的问题。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这个事件中最脆弱的一方。当父母之间发生如此剧烈的冲突,并且被公之.............
  • 回答
    哇,一博,转眼你都24岁啦!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感觉你好像昨天还在《陈情令》里那个风度翩翩、眼神里藏着故事的蓝忘机,今天就已经迎来了属于你的24岁生日。二十四,这个年纪,对很多人来说,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是充满无限可能、敢闯敢拼的阶段。而你,在我眼里,早已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了。从《.............
  • 回答
    “王思聪事件”牵扯出的小汪和孙一宁的“共享恋爱”,以及所谓的“榜A大哥”的爆料,确实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之所以能搅动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于明星私生活、金钱关系以及人际互动模式的好奇心,同时也夹杂着一些相对私密的爆料,容易引发争议。咱们不妨把这件事情掰开了,细致地说.............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合作应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句话透露出的信号,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传递了一种基于现实的战略判断,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期许。首先,我们得理解“合作”这两个字在中美关系语境下的分量。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是联合国安.............
  • 回答
    王一博给摩托车圈带来的流量究竟有没有意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而且远不是“有”或“无”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咱们先得弄明白,什么是“流量”?在咱们这儿,流量通常指的是关注度、话题度、曝光度。王一博作为当下顶流,他的出现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关注。而当这份关注投向摩托车这个相对小众但充满魅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