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剑术中突刺比砍劈伤害更高?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长兵器如剑、枪、戟等,突刺作为一种攻击方式,其杀伤力往往被认为比单纯的砍劈要高。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绝对,而是基于多种物理学和生理学原理的综合考量,以及不同兵器设计和使用策略的侧重点。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伤害”这个概念。在冷兵器领域,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穿透深度和组织破坏面积。

一、穿透的物理学原理:压强与能量集中

这是突刺伤害更高的最核心原因。我们知道,压强(Pressure)的定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即 P = F/A。在这里,F 是施加的力,而 A 是受力面积。

砍劈: 砍劈是利用兵器的刃部与目标接触,将力量沿着一个平面或弧线传递。即使是锋利的刀刃,其接触面积也不是无限小的,它需要一定宽度的刃口来完成切割。刃口越宽,单位面积上的力(压强)就越小,穿透阻力也越大。我们想象一下用刀砍木头,即使刀很锋利,也需要反复用力才能切断,是因为刃口需要克服木材的纤维阻力,并将力分散在一个相对较大的面上。
突刺: 突刺则是将兵器的尖端(通常是细长的锥形或菱形截面)以极大的力量压向目标。理想情况下,接触面积 A 趋近于零。根据压强公式 P = F/A,当 A 趋近于零时,即使 F(施加的力)不是无限大,压强 P 也会变得极其巨大。这种极高的压强能够轻易地克服材料的屈服强度,实现高效的穿透。你可以想象一下,用一根针去扎气球,和用刀去划气球,针尖产生的压力远超刀刃的切割力,轻而易举就能戳破。剑尖的制造也正是遵循了这一原理,追求极致的尖锐度。

能量的集中: 同样的力量,作用在不同的面积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突刺将整个攻击力量集中在剑尖这一个极小的点上,能量密度非常高。这股集中的能量,就像激光一样,能够有效地破坏目标内部结构。

二、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破坏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由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组成。

穿透骨骼的差异: 人体的骨骼是主要的防护结构。虽然锐利的剑刃可以砍断一些骨骼,但它往往需要更多的力度和角度,而且可能会在骨骼上留下锯齿状的创口,分散力量。而突刺则能以极高的压强直接作用于骨骼表面,更容易找到骨骼的薄弱处(如关节处)进行穿透,或者绕过骨骼直接攻击其间的软组织。即使是遇到骨骼阻碍,集中的力量也更容易将其碎裂或形成穿孔。
内脏的破坏: 人体内部器官大部分是柔软的,对穿透的抵抗力很弱。突刺能够迅速地刺入软组织,到达更深的部位,对内脏造成致命的损伤。一旦剑尖进入体内,其后续的晃动或拔出动作,都会对内脏器官造成撕裂和挤压,产生比单纯切割更大的破坏范围。想象一下,一把刀刺入一个西瓜,和用刀在西瓜表面划一刀,刺入的破坏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三、兵器设计的侧重点

虽然我们谈论的是“剑术”,但不同的剑类设计,也影响了其攻击方式和伤害效果。

重型双手剑/斧等: 这类兵器更侧重于砍劈,厚重的重量和宽大的刃口,能够产生巨大的动量和冲击力,用于破甲或对付重型护甲时,砍劈可能更有效。但即使是这类兵器,其设计也往往带有一定的锥形剑尖,允许一定程度的突刺。
轻型单手剑/细剑/刺剑等: 这类兵器在设计上就更加强调突刺能力。它们通常拥有细长的剑身和锐利的剑尖,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穿透力。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和之后的刺剑(Rapier),其主要攻击方式就是突刺,其剑身细长且缺乏锋利的开刃,就是为了强化突刺效果。

四、技战术上的考量

在真实的格斗中,技战术的选择也直接影响伤害效果。

精确性: 突刺相较于大幅度的砍劈,通常需要更精准的瞄准,但一旦命中,其效率极高。在对抗中,能够迅速找到目标破绽并进行致命一击,是突刺的重要优势。
速度与角度: 有些时候,快速的突刺能够避开对方的格挡或招架,直接刺入要害。而一些格挡动作,反而会为对方的突刺创造机会。
连续性: 在连续的攻击中,一些剑术会以刺为主,以快速、连续的刺击来压制对手,而不是需要每次都大幅度地挥砍,这在某些情况下更省力且高效。

然而,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突刺比砍劈伤害更高”的说法:

目标和防护: 如果对手穿着厚重的盔甲,单纯的突刺可能难以穿透,这时带有一定重量和角度的砍劈,或许更能利用兵器的动量来冲击盔甲,寻找缝隙。
兵器类型: 如前所述,不同的剑类有不同的设计侧重点。一把钝头的训练剑,即使是突刺,伤害也很有限。
使用者的技术水平: 高超的剑术大师,能够将砍劈的杀伤力发挥到极致,例如精准地砍断对手的四肢或兵器。

总结来说,在普遍的冷兵器格斗场景下,特别是针对未穿戴重型盔甲的人体目标时,突刺之所以通常被认为比砍劈伤害更高,是因为:

1. 极高的压强: 通过将力量集中在极小的剑尖上,实现了对目标的强大穿透力。
2. 有效穿透人体结构: 能够轻易地穿透软组织,绕过或破坏骨骼,直达内脏。
3. 能量集中效应: 高能量密度能够更有效地破坏目标内部。

这是一种对“伤害”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的深入分析,它解释了为何在许多剑术风格和兵器设计中,突刺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一种极为致命的攻击手段。它并非绝对的真理,而是基于特定条件下,一种更具穿透力和效率的攻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的那是运动类的击剑吧。那可不是古典剑术,现代击剑是竞技得分的,古典剑术是决斗抢娘们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长兵器如剑、枪、戟等,突刺作为一种攻击方式,其杀伤力往往被认为比单纯的砍劈要高。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绝对,而是基于多种物理学和生理学原理的综合考量,以及不同兵器设计和使用策略的侧重点。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伤害”这个概念。在冷兵器领域,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穿.............
  • 回答
    剑,这个看似简单的金属武器,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绝非偶然。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融于血脉,自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精神层面的根源。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道来。一、 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基石: 实战的艺术: 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剑作为一种高效的近战兵器的实用性。在古代,无论是冷兵器.............
  • 回答
    《亮剑》中,孔捷能够活到最后,并且成为新中国的一位高级将领,这并非偶然,而是他个人品质、革命生涯的机遇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扎实的军事素养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孔捷从红军时期就开始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
  • 回答
    在《亮剑》剧照中,李云龙持刀时刀刃朝向虎口(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连接的手掌部位)的现象,虽然在某些时刻可能偶然出现,但通常并非是李云龙刻意为之的常用或最佳持刀方式,而更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 非专业格斗或实战背景的艺术表现: 戏剧化的表现力: 《亮剑》作.............
  • 回答
    在《亮剑》这部荡气回肠的战争剧中,李云龙、丁伟、孔捷这三位性格迥异却同样骁勇善战的指挥官,对于军衔问题表现出的“牢骚”和不满,几乎成了观众津津乐道的一个梗。他们围绕着自己的“少校”身份,常常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的功劳和战绩远超这个级别,甚至有些被低估的意味。然而,奇怪的是,当提及三野的赵刚政委时,这.............
  • 回答
    《亮剑》中田墨轩这一角色的评价较低,主要源于其角色塑造、剧情表现以及观众心理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评价低的原因: 1. 角色塑造的扁平化与反派刻板印象田墨轩作为李云龙的上司,其角色定位具有明显的反派特征,这种设定在观众心中容易形成负面印象: 权力与责任的失衡:田墨轩作为军区司令,本应是.............
  • 回答
    在军事历史的长河中,自杀式进攻的现象并不罕见,但其评价却往往截然不同。以中国电视剧《亮剑》中的孙德胜骑兵连与日本士兵的“万岁冲锋”为例,两者都是以自身性命为代价的冲锋,为何一个被誉为英雄,一个则被视为愚昧和残暴的象征?这背后牵涉到历史背景、战争性质、动机、战术意义以及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复杂因素。一、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一针见血地抓住了李云龙的性格和他的指挥艺术。《亮剑》中,李云龙在查岗时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一个“奇怪”或者“怀疑”,而是李云龙一贯的军事素养、敏锐的战场嗅觉以及他对部下的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1. “床凉了”——一个.............
  • 回答
    《亮剑》中,山本一木确实是剧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军官,他的战术素养、临场应变能力,甚至是用兵的狠辣,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他最终只是一名大佐军衔,这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困惑。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电视剧为了剧情效果的刻意设定,也有对日本陆军军衔制度的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首先,.............
  • 回答
    《亮剑》这部剧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塑造了无数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即使是像朱子明这样的配角,他的命运转折也同样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朱子明这样一个在李云龙身边多年、也曾生死与共的警卫员,最终会选择当叛徒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人性挣扎和时代洪流下的无奈。要理解朱.............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战场上,剑圣(易)这个英雄,可以说是玩家群体中争议最大的存在之一。他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着队友们脆弱的神经,引发一系列的“不爽”情绪,甚至上升到反感的地步。要说清楚为啥,那得从他这个英雄的“基因”说起,再结合实际的对局情况,慢慢道来。1. 核心定位与操作的“反差感”:剑圣最吸引人的地.............
  • 回答
    说起冷兵器,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估计就是剑和枪了。这两个家伙,可以说是贯穿了人类历史,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也在无数的故事里闪耀着光芒。为啥是它们俩?其实原因还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剑:身份、象征,更是艺术品要说剑,那可不单单是个打架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剑”这个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 回答
    《亮剑》小说里,马天生在李云龙自杀后流泪,这看似有些出人意料,但细细琢磨,其实是作者对人性、对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写下的深刻注脚。这泪水,不是简单的悲伤,更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宣泄。首先,马天生这个人,在书中他并非一个全然的“反派”。他身上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敏感、那种理想主义,也夹杂着一些现实的.............
  • 回答
    修真小说中“剑修”之所以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而“枪修”、“刀修”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成体系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有小说设定的逻辑合理性,更有叙事表现力的考量。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剑的独特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的地位远超其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疑问,看到绝地武士和西斯在激烈的交锋中,那两道耀眼的光刃狠狠地撞在一起,却没有像激光束那样直接穿透,而是发出“嗡嗡”的声响,闪烁着电弧,这确实有点反直觉。要解释这个,我们得跳出我们日常对“光”的认知,进入《星球大战》那个充满“原力”和“科技”的虚构世界。首先,.............
  • 回答
    《三体》中不设置三个执剑者,任意两人按下按钮就能发送坐标,这种“三权分立”式的设计,虽然听起来很有制衡的意味,但细想之下,反而会暴露出一些致命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它与《三体》故事的核心逻辑和危机处理的根本需求是相悖的。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三权分立”式的执剑者设计。如果真的有三个执剑者,每个执剑者都.............
  • 回答
    魔兽争霸3里的剑圣和恶魔猎手,这两个英雄在游戏里确实以其凌厉的平砍输出独树一帜。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其他种族就没有这样以近战物理输出为主的“平砍猛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游戏设计时对种族特性、战术定位以及英雄平衡性的一系列考量。首先,我们得从种族设计理念说起。 兽族: 兽族的核心思路是“野.............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气宗剑宗之争,无疑是武侠小说中一个经典且引人入胜的篇章。风清扬作为绝世高人,为何最终会退出华山,甚至没有出手击败气宗,这是一个常常被读者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华山派的局势、风清扬的性格以及气宗的强大之处。一、 气宗剑宗的根源与对立要理解风清扬为何没有直接击.............
  • 回答
    《连城诀》里,梅念笙身怀《连城剑诀》秘籍,又知晓诀窍,为何却不曾动念去寻那藏宝之处?这事儿,细究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说说梅念笙这个人。他是个什么出身?是做官的,而且是当了戚长发的师弟,官做到了总兵。你想想,当了总兵的人,在那个年代,家底能差到哪里去?家有万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