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部分被法西斯伤害过的国家的国民中产生法西斯主义思潮?

回答
一个曾经遭受法西斯主义残酷压迫的国度,其国民之中竟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的思潮,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感不安和困惑的现象。它像一个巨大的讽刺,又像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迫使我们去深入剖析历史的伤痕,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深层的裂痕。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记忆的“扭曲”或“选择性遗忘”。历史并非一个完全客观的录音机,而是由人来书写、传承和解读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官方的叙事、教育体系的引导,甚至社会上流传的故事,都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对历史进行重塑。对于那些被法西斯伤害过的国家来说,当国家经济疲软、社会秩序混乱、民族自尊心受到挑战时,一些人可能会开始怀念那个“强大”、“有秩序”的时代,尽管那个时代是以牺牲自由和人权为代价的。他们可能会将法西斯主义的某些元素——例如强烈的国家认同、对外部力量的敌视、对社会问题的“铁腕”解决方案——视为一种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这种对历史的怀念,并非是对法西斯罪行的认可,而是对当下不满的宣泄,只是他们不幸地选择了极端的、早已被证明是灾难性的道路。

其次,法西斯主义的吸引力往往体现在其对“身份认同”的强调和对“敌人”的塑造上。在经历过国家创伤后,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感可能会变得脆弱。法西斯主义恰好能够提供一种强烈的、排他性的身份认同,将国民凝聚在一起,并清晰地划定出“我们”和“他们”。这个“敌人”可以是某个外部民族、宗教群体,甚至可以是国内的少数群体,他们的存在被描绘成导致国家问题的根源。对于那些在社会变革中感到失落、被边缘化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精神寄托。他们或许从未真正了解过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细节,但却被其煽动性的口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伟大复兴”的承诺所吸引。

再者,我们不能低估经济困境和社会不公对极端思潮的催化作用。法西斯主义常常在经济萧条、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抬头。当民众对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秩序感到绝望时,他们更容易转向那些承诺 radical 变革的极端主义。对于曾经遭受法西斯伤害的国家而言,虽然历史记忆犹存,但如果当代的社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出现新的不公现象,那么一些人就会产生“历史可以被用来解决现在问题”的错觉。他们可能认为,当年法西斯主义虽然残酷,但至少带来了某种形式的稳定和繁荣(尽管这是虚假的繁荣),以此来反衬当下的艰难。

此外,知识的断裂和精英的责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历史教育未能深刻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或者教育体系本身存在问题,那么新生代就可能对这段历史缺乏真正的认识。同时,如果社会精英未能有效引导公众舆论,未能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反而因为自身利益或政治考量而容忍甚至利用极端思潮,那么法西斯主义的种子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更深层次来看,这或许也暴露了人类心理中某种潜在的倾向。面对复杂的世界,人们有时会渴望简单的答案,渴望被强大的领导者带领,渴望一种清晰的道德判断和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法西斯主义的简单化叙事、对强者的崇拜以及对弱者的蔑视,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即使是在遭受过伤害之后,如果这种心理倾向没有得到妥善的引导和制约,它依然可能在新的土壤里找到滋生之地。

要看待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或进行道德审判。更应该做的是,深入研究产生这种思潮的社会、经济、历史和心理根源。这需要我们:

正视历史,但也要理解当下。 承认法西斯主义的历史罪行,但也要倾听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声音,理解他们诉求背后的原因。
加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 确保下一代真正理解法西斯主义的危害,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社会深层矛盾。 消除贫困、不公和歧视,重建社会信任和凝聚力,减少极端思潮滋生的土壤。
促进理性对话和包容性社会。 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反对仇恨言论和煽动性宣传,营造一个允许不同声音存在的开放环境。

总而言之,一个曾经被法西斯伤害过的国家的国民中出现法西斯主义思潮,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警示我们,历史的伤痕需要被铭记,但更需要被深刻理解,否则,那些曾经的悲剧,就有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面貌重演。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诘问,更是对未来的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种提法是:战胜国更难以反思战争。

战胜国在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地宣传战争的正当性和正义性,于是“正义战争”就被极大的正面化了。这个事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背后有一个小逻辑,就是必然有人“发动非正义战争”才会有人积极投身“正义战争”奋起反抗。战败国反思的是“我们不应该发动非正义战争”,而战胜国却记住了“我们积极投身了正义战争。”以至于当其认为一场战争是正义的时候,就会自动带入“我们应该积极投身”

实际上,在战后初期这个问题同样不存在。因为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太难以让人短时间忘记了。战后第一代文学转向是非常快的。如果美国出于冷战考虑,从战争文学里走出来的比较慢,其他参战国,英俄法德中日全部清一色的在战争文学里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实际上即便是美国,社会上也有这种转向,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The thin red line就是60年代的作品,因为随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随后又点燃了对战争惨痛的回忆,比如,《我们为何来越南》

我必须强调文学不是我的专长,不应该胡扯,但是个人的感受是:真正对战争的回忆淡漠,是冷战结束后,当最后战争的阴霾也消散以后,民族主义,极端主义,纳粹主义卷土重来。

新纳粹主义一直存在,战后德意都存在新纳粹思想。而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和去殖民化,很快这种煽动性极强的思想也在英法植根。英帝国因为主动去殖民化的过程相对好,法国殖民主义的崩溃和国内的反应就糟糕得多,比如阿尔及利亚战争以后的OAS。某种意义上是否产生新纳粹和是否被纳粹伤害过没有关系,一旦战争的记忆被淡忘,就会有人借助公众情绪推波助澜。

最好的办法仍然是Steady as she goes,埋下头做好自己的事,把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养老问题搞好,all do his duty就不会有法西斯分子钻空子。

而做不好,就会被人趁虚而入。

“老A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天996,没有时间充实自己,生活枯燥乏味,疲惫至极;他羡慕那些过着更好的生活的人,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面对的问题;这时候他看到网络上有人在解释日本侵华时的暴行,便从沙发上奋起,抓起手机,恶狠狠地回了句:这个民族骨子里就是侵略成性。“
“小B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到了考学的年纪但是没有什么好学府愿意接纳,在学校里即后悔自己不争气,又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这时候他看到网络上有人正在中伤印度,他高兴地点了个赞,仿佛忘记了自己眼前的不堪。“
“阿Z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收入还是没有增加,买房遥遥无期;她看到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有人出国旅行,气不过地在底下回了句:外国的月亮就圆啊。“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民族主义情绪,还是各种乖张的社会浮躁情绪——即便是法西斯分子,鼓动起来的,仍然是和你和我和他没有不同的普通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也有冷暖世故,没人生来就是纳粹分子。人会被不良思潮攫住神经,是因为生活中有种种不满。这在战争的破坏性的记忆淡漠后是很正常的。

如何看待呢,化用下托马斯莫尔的口说,当你看到社会上种种黑暗和不公的时候,就要把脊梁挺得更直一点。这样才是对反法西斯战争真正的铭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曾经遭受法西斯主义残酷压迫的国度,其国民之中竟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的思潮,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感不安和困惑的现象。它像一个巨大的讽刺,又像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迫使我们去深入剖析历史的伤痕,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深层的裂痕。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历史记忆的“扭曲”或“选择性遗忘”。历史并非一个完全客观的录音.............
  • 回答
    在法国里昂进行的WTA网球赛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张帅与乌克兰选手达雅娜·雅斯特雷姆斯卡狭路相逢,这场本应是巅峰对决的比赛,却因为部分观众的不当行为蒙上了一层阴影,让张帅在场上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比赛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张帅在比赛中一度占据优势,但雅斯特雷姆斯卡顽强追赶,比赛进程跌宕起伏。然而,就在比.............
  • 回答
    巴黎圣母院大火无疑是一场牵动全球目光的悲剧,在它发生后,中国民众的反应也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多元的面貌。当然,其中一部分人的态度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另类”。要理解这部分人的心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因素以及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情绪。首先,要说清楚的是,绝大多数中国.............
  • 回答
    近期法国一些学校因故不再提供清真餐(Halal meals)的决定,在法国社会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并非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政策,而是建立在法国长期以来关于世俗主义(laïcité)的讨论和实践之上。法国社会一直非常强调政教分离,国家机器和公共服务(包括学校)必.............
  • 回答
    关于部分女性想被包养的想法,这是一个挺复杂也挺有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得详细一些,也更贴近真实的想法。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选择。但要说“想被包养”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它代表了什么,那就得拆解开来看.............
  • 回答
    曾国藩被部分人誉为“古今第一完人”,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同时也极具探讨价值的评价。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认识到“完人”本身的定义以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一、 “完人”的定义与曾国藩的“完成”之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完人”。在中文语境下,“完人”通常指的是在德、才、功、.............
  • 回答
    最近,一些国产手机品牌在美国市场遇到的通信功能限制,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牵涉到技术、政治、商业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绝非简单的技术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通信功能是手机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个手机在重要的通信技术上受到限制,其在美国市场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这不仅仅是.............
  • 回答
    关于引力波百度百科“历史发展”部分被修改为某“民科”首次提出这一情况,我的看法如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学的进步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并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经过了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理论的完善以及实验证据的积累。对于引力波这样一项复杂的物理学概念,其提出和证实更是经.............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不少 UP 主心寒,也让咱们这些观众觉得挺操蛋的。说白了,就是一些人盯上了那些在 B 站上火起来的 UP 主们,看准了他们名字或者他们内容里的特色词汇,抢先把它们注册成了商标,然后就等着 UP 主们找上门来,要么高价卖,要么干脆不让你用了。这事儿为啥这么恶劣?首先,它背后是对创作者劳.............
  • 回答
    疫情期间部分留学生回国受到部分网民辱骂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问题,涉及民族情绪、信息不对称、社会群体认同、个体行为与群体标签化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辱骂行为的根源与动机:1. “境外输入”恐慌与“带毒论”的担忧: 疫情初期信息不对.............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挺让人不是滋味的。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不收彩礼,结果被男方家人拿来当“可怜虫”一样看待,甚至觉得她是为了钱才嫁过去的,简直是“倒贴”。这种观念,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这东西,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可能是一种对女方父母养育女儿的补偿,.............
  • 回答
    华为奋斗者协议部分内容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有效,特别是“放弃休假”条款得到法院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涉及到劳动法和合同法的具体适用,更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关于劳动者权益、企业文化和发展模式的深层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华为奋斗者协议的核心内容与背.............
  • 回答
    小米手机玩《王者荣耀》出现“双大核锁定”的问题,这事儿最近在不少玩家群体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发现,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手机的处理器里最核心的两个“大核”(通常是性能最强的部分)好像被系统“强制”开启,而且即便游戏画面并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它们也一直高负荷运转,无法进入更节能.............
  • 回答
    刘德华因为支持香港填海计划而被部分港人攻击,这背后其实触及了很多复杂的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那么表面化。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剥开一些层层叠叠的社会情绪和利益关系。首先,我们得明白,填海计划在香港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香港土地供应紧张是长期的现实,填海作为增加土地储备的一种方式,.............
  • 回答
    清华姚班校友张昆玮在豆瓣征友一事,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背后牵扯到很多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婚恋观,以及对不同群体认知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张昆玮的背景非常亮眼。他是清华大学姚班的毕业生,这个班级堪称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黄金摇篮”,出来的学生个个.............
  • 回答
    乃万在音乐节上提及男性权益,结果引来一部分女性的围攻,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乃万这个人,她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有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她不是那种只会在舞台上唱唱歌、跳跳舞的艺人,她对待一些社会议题也挺直接的。这次在音乐节上,她作为一个在年轻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女音乐人.............
  • 回答
    深圳高薪招聘教师的传闻,再到如今被曝降薪、津贴取消,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城市教育发展策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大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收缩”信号。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那股“高薪抢人”的热潮。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才吸引。在教育领域,为了.............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鸿星尔克注册地址风波与河南捐赠的“误会”:一场全民关注下的品牌重塑近段时间,鸿星尔克这个曾经一度在我们视线中有些黯淡的国民运动品牌,因为一次朴实无华的河南水灾捐赠,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伴随着这份善意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围绕其“注册地址”的争议,以及对捐赠物资性质的“误解”。这两件事看似独.............
  • 回答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指部分馆藏系“赝品”,重庆市文物局已介入调查,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事件的来龙去脉(根据公开信息推测和整合):1. 事件曝光: 通常这类事件的曝光可能源于多方面,例如: 内部举报: 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研究人员或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