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根据印度的古代神话来推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不是走旁遮普-信德区域入印,而是走克什米尔山区入印的。
印度神话里,经常提到雪山、北方等等,但从来不会提到西方印度河。
下面这张印欧人迁徙图,就有意略微地规避了旁遮普-信德地区:
哈拉帕文化年代太早(公元前2350~前1750年),在稍微文明一点的印度-雅利安人路过克什米尔时,哈拉帕文化已经消失得影儿都没了。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如果一个没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发现了一处西夏古墓,里头有西夏文,然后这个现代中国人肯定懵逼。
雅利安人如果也发现了哈拉帕文化的遗址,其懵逼程度类似上面的例子,因为年代隔得太久了。
印度的雅利安人来印度前,在哪儿活跃呢?
伊朗西部和伊拉克北部,在上古时代曾经就存在一个米坦尼王国(前1500~前1380,亡于亚述帝国),该国给赫梯帝国的国书里,曾经多次提到“伐楼那”“因陀罗”这些印度味儿的神。所以有很多人认为,米坦尼王国跟印度的渊源更大。
从前六世纪开始,印度-雅利安人才开始在如今的印度北部形成王国,然后互相兼并进入十六雄国时代。
而同时代,印度河流域,大致和阿富汗一带,都属于另一波雅利安人(犍陀罗坟墓文化及其后裔,活跃于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注意这是个史前文化的现代命名,跟十六雄国里的犍陀罗国关系不大)。这一波雅利安人在十六雄国时代,完全不是“印度圈儿”里的,而是“波斯圈儿”里的。换句话说,跟印度属于两个世界。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公元前两千年的时候,印度语和伊朗语怕还没有分离呢。
印度河这一块由波斯完全转入印度,则是贵霜之后的事儿了。而波斯其实才是血亏,文化辐射地全被别人用强大的佛教力量收走了嘛。
不过从祖宗来看,印度雅利安人和波斯人也算亲戚,不亏。
读书读得这么细,真是令人佩服!我看着这个图努力地回忆了许久,希望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关毛 老师的答案也很有趣的,我如果有疏漏之处,还请老师指教。
哈拉帕和摩亨佐的罗肯定是早没了,但这片土地上也不是荒无人烟啦。只是,十六国时期的印度河流域或者广义的信德地区肯定不属于印度文化的范畴。因为彼时,印度河流域是古波斯帝国的地盘呀。居鲁士一世时应该就已经占据了那里,后来居鲁士二世(居鲁士大帝)的统治巅峰时,疆域或许延伸到了后来的旁遮普地区西侧。
信德完全收归于印度的统治,至早也是孔雀王朝的事了,亚历山大的旧将塞琉古把喀布尔山口以东的土地输给了旃陀罗笈多。这应该是吠陀文明以降,印度文明第一次真正控制印度河流域。
当然,后来那里又反复转手。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好些年前写的那篇好不严肃的文章,那片谁来都能抢走的土地就是图中一片绿绿的地方呀。
另外,旁遮普(Punjab)本来意思是五河流域,所以确实将 Taxila 塞进去有些远。题主问的“传统旁遮普”地区很有趣,当时这里应该类似于古波斯文明与印度文明的边界,我刚认真地回忆了一下,还真想不起来有什么同时代的历史存在。但是旁遮普地区在当时应该还是印度文化圈的,因为两百年后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时,旁遮普地区的一些部落向东南方向迁徙进入了拉贾斯坦和卡提阿瓦尔(Kathiawar)半岛。在印度的记载里,这些部族就包括 Shivi、Malwa 这类梵语文明的传承者。不过呢,因果关系可能是反的,即他们进入了印度文化圈后才被梵化。
最后,这其中的许多地理概念来源于晚期吠陀文献和早期史诗中,可以算作印度的历史系统(Itihas)。具体到十六国的体系,最早见于佛教文献中,我没有去印证过,但是出处是《增一阿含经》——其梵语原本已佚。
所以,如果你仔细看,这十六国即是前佛教时期的印度文明图景——又是佛教初兴时,传法的区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