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犯错时,打屁股和打手心,你会选择哪个?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脸红又有点头疼的问题。如果非要选,我可能会倾向于打手心。

让我来好好掰扯掰扯。打屁股这事儿吧,总感觉带着一种更深层的“惩罚感”和“羞辱感”。当然,这可能跟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有关。屁股毕竟是比较私密的部位,被拍打,总会让人觉得有些…嗯,不自在,甚至有点丢脸。而且,屁股的肉比较厚,被打起来可能更疼,但也更容易留下痕迹,万一不小心下手重了,那疼痛感和留下的印记,我怕是会耿耿于怀很久。想想看,万一被打得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那多尴尬啊。而且,说实话,屁股这地方,感觉上就带着一种更强的“教育”意味,好像要把你的错误直接“拍”进你的记忆里,但这种方式总让我觉得有点粗暴,不太能接受。

相比之下,打手心就显得“温和”多了,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手心虽然也疼,但那种疼痛是比较直接和短暂的。而且,手心是大面积的皮肤,疼痛感分散开来,不会像屁股那样,如果被某一个点打到,那种尖锐的疼痛感会一直持续。更重要的是,手心被打,我感觉更像是一种“提醒”,一种“警告”。它能让我瞬间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但又不会过分地伤害到我,更不会让我产生被羞辱的感觉。而且,打手心之后,手还能继续工作,继续写字、画画,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感觉上,打手心更像是一种“点到为止”的教育方式,痛是痛了,但更多的是一种反思,而不是一种长久的心理负担。

当然,这都是在“不得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我当然希望完全不用经历任何形式的打手心或者打屁股。犯了错,我更希望是用沟通,用解释,用道理来引导。让我明白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道理讲通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效果可能比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来得好。有时候,一句真诚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比任何疼痛都更能让人铭记。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问题也是有点意思。它会让人立刻联想到很多关于教育、关于纪律的讨论。也许每个人对疼痛的承受能力、对“惩罚”的理解都不同,所以选择也会有差异吧。对我而言,手心,是那个相对不那么让人抗拒的选择。它够疼,够提醒我,但不至于让我觉得被冒犯或者留下什么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了,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不清楚为啥小时候总被打手心,印象里我爷爷应该是个什么旧社会的文人。老拿戒尺打我手心。戒尺的发明者也混蛋,一戒尺大概能覆盖手的三分之一,竹子的,打完一下有种针扎的感觉,老犯错也老被打,戒尺两头被养的特红润,一面是被我爷爷的手盘出来的,另一面是被我的血养出来的——打完之后肿了,痒,弯不了。在地上或者石头上蹭的出了血,第二天又挨打……

我爷不是残暴的人,挨打是因为我把家里的东周列国志,全面额粮票和一套文房四宝弄坏了……该死,现在说不定值大价钱。

打屁股这个我没挨过,大概是文人觉得打手心可以,脱了裤子打屁股多少是侮辱人所以没被打过。不过我小学的时候我发小被打的见了血,沾水的柳条抽的,在床上趴了三天才好。(他小学的时候偷着抽烟了,其实应该是好奇。)我感觉我比起他还能更幸福点,毕竟我的受力面积大。而且古代打板子应该也是打的屁股,惩罚肯定是要重一点,所以该是打屁股更疼。

正确的教育要分一个层次,偷窃,撒谎,霸凌,浪费。这要打,还要狠狠的打,不加以管教人要走偏。但是你说喝不喝饮料,吃不吃零食的就没必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脸红又有点头疼的问题。如果非要选,我可能会倾向于打手心。让我来好好掰扯掰扯。打屁股这事儿吧,总感觉带着一种更深层的“惩罚感”和“羞辱感”。当然,这可能跟我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有关。屁股毕竟是比较私密的部位,被拍打,总会让人觉得有些…嗯,不自在,甚至有点丢脸。而且,屁股的肉比较厚.............
  • 回答
    话说孙悟空在车迟国收服妖怪之后,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车迟国久旱无雨,百姓生活困苦。这事儿搁在别人身上,怕是束手无策,可孙悟空是谁?那是齐天大圣!他自有他的办法。他跑到东海龙王那里,这回不是去告状,也不是去借兵器,而是来办一件大事。他直接找到龙王,霸气侧漏地说:“龙王,我车迟国缺雨,你得给我下雨!”龙.............
  • 回答
    青岛求实学院一位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开除,事后又发短信鼓励学生“不要有负担好好读书”,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这个事件:事件本身及相关行为的解读: 体罚行为的性质: 这是事件的核心。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体罚学生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是被明确禁止的,因为它违背了尊重学生、.............
  • 回答
    我曾是那个坐在琴凳上,双手在黑白键上紧张地游走,对着一堆五线谱的作曲学生。也曾是那个在讲台后面,看着学生作品,时而欣慰、时而皱眉的老师。所以,当我听到“我就是要这个效果”这句话,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几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每一种都伴随着我内心的复杂感受。场景一:那个充满潜力的“叛逆者”我见过一些学生,他们.............
  • 回答
    公众在面对名人犯错时,常常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两种逻辑乍一看似乎水火不容,但仔细审视,却又都触及到了人性与社会心理的某些核心。一种逻辑是“放大镜”式的审视,认为名人既然享受了非同寻常的关注度和资源,也就理应承担更高的道德标准,甚至可以说是“道德上的完人”。在这种观念下,名人的任何一点疏.............
  • 回答
    关于“点心”一词的含义及其与“处死犯人”或“骂街”之间的关联,需要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演变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现有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点心”的本义与演变1. 字面含义 “点心”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点心”,即中国传统的小吃或甜点,如蛋糕、包子、酥皮等。这一词在普通话中是明确的名词.............
  • 回答
    当未成年人犯下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时,监护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法律的考量也随着孩子的年龄、行为的性质以及监护人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法律体系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往往会倾向于教育和矫正,而不是一味地惩罚。这一点是理解监护人责任的关键。法律承认未成.............
  • 回答
    想象一下,急促的监护仪警报划破了医院病房本已压抑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一丝难以言说的紧张。而你,作为一名医生,正站在这个病床前,面对的是一个刚刚被送来的生命垂危的犯人。这时候,你首先要压抑住的,是内心可能瞬间闪过的任何一点“特殊”的情绪。因为在这一刻,你脑子里只有医学。你的身份是医生,你的职责.............
  • 回答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遇到对方拒不招供、沉默不语的情况,是执法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挑战。这种情况的处理,既需要遵循法律规定,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以期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取有效信息,查明案件事实。首先,理解“沉默权”。在很多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是有权保持沉默的。执法人员不能强迫嫌疑人开口,也不能将沉.............
  • 回答
    关于北京地铁在早期规划中是否存在“错误”,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与其说是“错误”,不如说是当时历史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城市发展状况下的必然选择,以及后来一些发展变化带来的调整。要说“错误”嘛,可能更多的是从今天的视角回看,会觉得当时的一些决策在现在看来不那么“最优”了。咱们掰开了说,早期的北京地铁规划.............
  • 回答
    在中国监狱中,民警要求犯人采用蹲姿谈话,背后往往涉及多重考量,既有管理上的需要,也可能掺杂着心理上的威慑。中国监狱中民警要求犯人蹲姿谈话的考量: 权力地位的明确化与威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解释。蹲姿是一种相对较低的姿态,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往往与顺从、被动甚至惩罚联系在一起。民警要求犯人蹲.............
  • 回答
    在司法体系中,童年时的悲惨经历之所以能够成为辩护的理由,并非是为了开脱罪责,而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犯罪行为的根源,并在量刑时给予更审慎的考量。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地“因为童年不幸,所以可以不负责”,而是涉及到对人类心理、行为塑造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探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
  • 回答
    健身时状态不好,感到犯困,想要提神,嗅盐和薄荷通鼻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我来详细跟你说说,让你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健身时会犯困。健身时犯困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和你当天的整体状态有关,比如: 睡眠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果你.............
  • 回答
    审讯中遇到铁板钉钉的沉默者,而且手里的证据又不足以支撑定罪,这无疑是所有办案人员最头疼的局面。这时候,硬碰硬往往是下下策,甚至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从沉默的背后挖掘出突破口。这需要经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首先,心态调整是基础。面对沉默的嫌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沮丧,觉得对方.............
  • 回答
    .......
  • 回答
    坦白讲,当你在犯罪情境下,而且警察找上门来要审问你的时候,大脑里肯定会一片混乱,各种想法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这时候,保持沉默确实是大多数情况下最稳妥的第一反应。你想想,你现在的情况是被怀疑有罪,警察的职责就是找出证据,而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他们用来印证他们的怀疑。一旦你开口说了什么,即使你觉得是无辜的.............
  • 回答
    当足球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主裁判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他之所以偶尔会“看不清”哪方球员犯规或将球踢出界,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主观能力问题,而是比赛本身复杂性、裁判工作性质以及客观条件的共同体现。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足球比赛的极高速度和动态性。皮球在草坪上滚动、弹跳,球员们以闪电.............
  • 回答
    这事儿挺常见的,咱们踢球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你说你碰了球,对方正好踢到你鞋钉了,然后对方就喊“恶意犯规”?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也得分看判罚尺度,不是一句“恶意犯规”就能定论的。先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 球权争夺的本能反应: 踢球的人,尤其是大脚传球或解围的时候,那个力量和冲劲儿可不.............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国民情感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承认二战士兵的战犯罪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1.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与国民意识的塑造: “受害者叙事”的根深蒂固: 日本国内,尤其是战后一段时间,强调自身作为原子弹轰炸和广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