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你反驳,那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
三体 2 谈到的“宇宙文明公理”是: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作者刘慈欣并没有拘泥于“这些就是真理”。在黑暗森林法则方面,三体 3 更是直白地告知读者:黑暗森林只是浅层的、局部的。
现实本身不支持“宇宙文明公理”,而且这两条公理有内部矛盾:
一、生存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生物活着的目的是永远活着,而文明不是生物,是生物的运动模式。文明可以有这之外的第一需要,也可以没有需要。
实际上,上述“公理”的第二条是要么和生存背道而驰、要么自相矛盾的:
在我们周围存在一个宇宙,抑或至少“我”存在,而不是绝对的虚无,意味着宇宙要么可以从无之中创生,要么已经存在了永久的时间、永远不会毁灭。这两者都意味着多重宇宙中时空、物质、能量、信息的总量可以是任意多。
如果文明在宇宙或多重宇宙中可到达的领域是有限的(可以是真空光速限制、时空的构造限制等),不断增长和扩张的结果就是速死,就像培养皿里的细菌那样;
如果文明在宇宙或多重宇宙中可到达的领域是无限的(没有真空光速限制,时空的构造也不阻止你),就不存在“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于是无论如何这两条“公理”都不能并存。
如果生存真的是第一需要,不具备从无之中创生能量或到达无限领域之能力的文明应该尽可能停止总量上的增长和扩张,找出在总能耗不增长的情况下改进科技或身体能力的办法。“消灭其余所有文明”是一个可选项,但你将其消灭之后自己扩张过去增加资源消耗的必要性是需要权衡的。
二、文明未必会不断增长和扩张,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也不是不变的。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在地球上就有许多反例。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现在发展到什么时代了?蚂蚁和白蚁的总功率在过去 1.2 亿年里增加了多少?
而观测事实已经证明暗能量在增长,无止境地。宇宙在加速膨胀。如果这个增长趋势进一步加速,而没有将暗能量转换成能量或创造质量来对抗的手段,那么时空会粉碎一切重子物质。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三体系列里,生命之所以会以为资源是有限的,是受到自身利用资源的能力的限制。例如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如何利用暗能量、如何有效利用零点能。地球生物圈的非技术部分更加明显:太阳目前输入到地球的光能,是地球生物圈光合总功率的 4325 倍。由于太阳的输出在逐渐上升,今后十亿年里光能的增长不但超过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消耗的,还会超过地球碳基生命所能忍受的。“资源增长速度大于生命所能消耗的速度”的长期结果是,生命将会暂时灭绝,等待着下一次出现[1]。
“黑暗森林法则”在现实中也是站不住脚的。
在天上,我们已经观测到许多明显异常的宇宙结构,看起来就是文明的产物[2]。
在地上,行军蚁的不同群体很少互相攻击。许多种类的行军蚁和红火蚁已经掌握了互相绕过。首次遇到红火蚁的行军蚁很快就会懂得和它们互相绕过。“消灭对方”这个选项,即使对思考能力极其原始以至于不能发现这两条“公理”的自相矛盾、攻击能力又十分发达的、张牙舞爪的小虫子来说,也不是必选的。
同样地,蔑视这些昆虫的行为是从根本上反对三体系列的精神内核的。
公理是不需要反驳的。
所谓公理就是:我没法证明它,只是「先假设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然后看这个理论能推导出什么结果。
所以三体系列小说的本质是「先假设这两条公理是正确的」,然后根据推论就会导致三体世界这样的宇宙图景。
如果公理能推导出可以被证伪的结论,公理则直接可以推翻,不需要证伪。
另外:如果你那么较真公理是否成立,那么科幻小说几乎就没法存在。
现实中资源再生的速度其实是大于文明能利用资源的速度的,也就是说资源是无限的,换句话说,向其他星球掠夺资源或者扩张都会成为一件得不偿失的事。航行所消耗的代价远远远远远远大于目标星球能获得的资源,如果你拥有星际航行的实力,就有能力能在本星系获得取之不尽的资源,使得星际殖民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没有任何星球值得掠夺资源,没有任何星球值得殖民,那也就意味着星际宇宙星际文明现实中有很大概率根本不会存在。也就意味着目光向着星辰大海的科幻小说有可能全都是虚幻。
所以我的看法是反驳这两条公理没有意义,因为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大类就依赖这两条公理。而人家说到底也只是小说,不是论文。
换句话说:人家以小说而非论文发表,就等于宣称他的理论是虚构的,小说的作者本来就没觉得自己的理论是真的,你反驳个什么劲?
小说而已。宇宙太大了。资源太丰富了。别说多的,光地球的资源,都够人类研究几万年的。
而像地球这样的星球,宇宙有无数个,绝大部分都是无人问津的。
总算有人说到黑暗森林的真正弱点所在。
其实这两条公理,只是两个假设而已。
黑暗森林理论,美就美在她的逻辑推理是完美的。那,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黑暗森林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黑森理论是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就是现实里也可以学习研究,而不仅仅是科幻设定。
其实也正因为这两条公理无法确认,所以罗辑才需要发射咒语来试验,在得知黑暗战役的时候才会那么激动。在小说里,其实是通过完备的逻辑和已经发生的结果来倒推预设的,这种证明其实并不可靠。但在小说里,还有两个条件,使这种证明即使不完美,但也足够有效。一是确实存在一个外星文明,另一个就是大数定理,只要基数足够大,并存在概率,就一定会发生。
其实前提并不仅仅是两条。
1、多数参与者想生存
2、多数参与者相信资源缺乏
3、猜疑链,参与者无法沟通,或无法互信
4、多数参与者认为攻击比侦察或沟通的成本更低,并且攻击无法防御,攻击不会暴露给第三方。
5、等等大家可以自行补充。
从这些角度看,黑暗森林并不是三体首创,比如大逃杀就比三体早。黑暗森林,更像是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宇宙这个尺度里,提出了一种解决费米悖论的假说。还有,黑暗森林这个比喻太准确了。
说到费米悖论,其实我还有一个悖论。就是我们在科幻领域,总是认为我们是后发文明,就是宇宙中已经存在很多文明,宇宙的初始规则已经存在了。这种理论的前提是宇宙的尺度是如此之大,数量是如此之多,地球也很年轻,我们不可能是最初的宇宙人。但问题来了,宇宙的数量一直是如此之多,那每个文明在来到宇宙的时候,都不应该是初始的宇宙文明,但必定存在初始的几个文明,那这几个初始文明走进宇宙的时候会是如何认为的呢?这就是我的悖论。
继续想下去,他们会不会还没有领悟黑暗森林,就已经有了交流?他们会不会合作?他们合作了,会不会比后期黑暗森林的那些文明发展得更快?那些黑暗森林的文明会不会被这些早期合作的文明给消灭了?那黑暗森林会不会并不会成为主流?最后,我们会不会是最初始的那几个?就像地球上一样,一开始的部落都是黑暗森林的状态,但就是有几个不正常的,结了盟,然后成为区域的霸主,之后区域和区域之间是黑暗森林,但就有不正常的结了盟,成为整个地区的霸主。
所以我对黑森理论的现实中应用,是认同的。但对宇宙图景,反而是乐观的。谨慎是必须的,但目标是星辰大海的话,死守黑森反而是死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