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生育者是否占了生育者的便宜?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照你这么说,杀人犯是最占便宜的,把别人都杀光了岂不是就剩他自己享受了?

账不是像你这么算的。


user avatar   lu-zheng-to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育或者不生育并不是影响经济的直接因素,就算单纯把一个人当成劳动力来看,需要十几年的成长期,十几年的养老期,合起来大概三十年左右,这三十年作为一个人很难说的上提供多少劳动力,剩下的四十年才算是一个人真正提供劳动力的时代,所以这句话放在古代是正确的,但放在现代社会不正确,因为现代社会更多还是技术提供的生产力,人不是唯一的生产力,受过教育的人才算真正的好生产力,以其纠结于生不生育的问题,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基础教育上


user avatar   ken-57-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恰恰相反,是生育者占便宜了

简单来讲,我们把社会全部人归分为2类:丁克小李和生育小张。

同一时代的丁克小李和生育小张养老时用得都是自己年青时代的价值剩余,小张的儿子也属于小张的价值剩余啊,并没用谁占便宜。

然而不说百年之后,只要小李停止工作了,不再从社会汲取资源,丁克小李的资产从老年开始就会不断流到社会上,进而到了张家手里。


比如老年小李买了一个名牌包包,钱从小李手里流入社会,然而由于丁克小李们没有后代,小李们也不工作了,也就是包包工厂、包包店面的员工都是张家的人了,那小李的资源就开始源源不断输入到张家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生育小张们占便宜了。


当然了,这只是经济学的角度,它不过是一个数字的流动而已,它无法代表一个人的经历、品格,更不能定义一个精彩纷呈的人生。


从个人人生的角度讲,不论小李还是小张,他们都得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他们都是成功的。


在现在生产力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我还是觉得喜欢小孩就多生优养,不喜欢小孩就少生不生都是可以的。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占了。

我虽然知道怼大v是自寻死路的,但是还是得这么说。

我认为人口维持在相当的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的外部性。

@司马懿 大v的答案没有做考量。

我以知乎大V为例:

在这个问题下现在有250个回答,它的基础是知乎一亿用户。

如果知乎只有一千万用户,显然这个问题下不会有250个回答,假设就只有25个好了。

一般而言集思广益的答案往往比一个人给出的答案更全面,信息量更丰富,所以我们认为比起25个答案而言,题主可以从250个答案中获得更多有利信息。

所以对于题主而言,知乎因为有一亿用户,而题主就会得到一个更加完整的,更有现实意义的答案。

这一切,都建立在知乎有一亿用户所带来的“外部性”上面。


丁克者和生育者,显然都可以上知乎享受这个答案。

然而既然人越多,答案就越好,因此生育得越多,知乎的答案质量就越高。

丁克者没有为人口增加做出任何贡献,而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知乎答案,应该被视为“搭便车”。


那么这一外部性是否能得到补偿呢?能否再给生育者补助以报答他们对知乎答案水平提升所带来的贡献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除非已经有250个答案出现在题主面前,否则题主不可能知道250个答案和25个答案的效用区别,不说题主,任何人都无法在生育决策前得知“由于知乎答案数量增加而给全社会带来的正面效用”会有多大,显然如果这个问题下有什么答案都能被政府估计出来,那还要上知乎问干什么?大家直接去政府网站上问不就可以得知了?

假设“由于知乎答案数量变化而带来的正面效用”为ZH,重新调整 @司马懿 大V的模型如下:

有十对夫妇,与子女交流的获得效用分别计为U1到U10,U1到U10单调递减。

政府每人征收T的税收,并且将T全部用于养育下一代。

养育子女的成本计为C,所有养育子女的家庭平分全部的税收补贴。

养老金的每人投入基金数量为P,经济增长率为r。

政府征收税收T和养老金P,T全部用于子女教育,(1+r)P作为年金立刻平均发放给所有夫妇,在下一期征收(1+r)P的年金作为补偿达到均衡。

此时有,不生孩子的夫妇效用为:

(1+r)P-P-T=rP-T

生孩子的夫妇效用为,

(10/n)T-T+Ui+rP-C

其中n为每生育孩子的数目,r正比于n。

只有当生孩子的效用大于不生孩子的效用的时候,一对夫妇才会生育。

用2式减去1式,有:

(10/n)T+Ui-C

这个式子大于零的时候,一对夫妇就会生孩子。

显然,税收和补贴越多,一对夫妇越有可能生育孩子,生育孩子的夫妇就会越多。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T来控制人口。


现在引入不确定的外部效用,前面说过,是由于人口增加而导致知乎答案水平提升的效用。所以正比于n,计为nZ。

某一时刻,假设有第n0对夫妇,算了,简单起见还是直接数字吧,假设从孩子那里得到的效用是递减的,不考虑知乎的时候,第七对和第八对夫妇刚好处于想要生还差一点点生的状态。

即对这两对夫妇而言,有,

(10/7)T+U7-C=-0.001

(10/7)T+U8-C=-0.001

第七对夫妇本来是不想生的,但考虑到知乎答案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阅读到知乎的答案,再考上自己本来也不亏很多,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即:

(10/7)T+U7-C+7Z>0

也就是说,尽管知乎的答案水平提升带给自己的效用Z是不可测的,但估计会比0.001大,所以为了看到更好的知乎答案,第七对夫妇选择了生孩子。

那么此时第八对夫妇呢?

尽管第八对夫妇和第七对夫妇从孩子处获得的效用是完全一样的,但他们不会生,因为,如果生下第八个孩子,就意味着税收和补贴被分成了八份,每一份就降低了。

看知乎答案带来的效用虽然会比0.001大,但与补贴的减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那么此时有,第八对夫妇的效用就是

rP-T+7z

而第七对夫妇的效用则是

rP-T+7z-0.001。

不生孩子的第八对夫妇效用反而比第七对高了0.001。

所以说明显是占便宜了。

当然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特殊例子,我们常说的占便宜,就是指利用外部性来获利,而不一定非要比生孩子的夫妇效用高。

第8对夫妇比第七对高只是个特例而已,实际上不生孩子第九对第十对夫妇,什么都没有做,就因为第七对夫妇生了孩子,从而让自己从知乎上得到的收益从6z变到了7z。

那么如果政府调整税收,能不能达到一个新的均衡,从不生孩子的夫妇处获取收益来补贴生孩子的夫妇,从而鼓励人生孩子呢?

基于一下两点,答案是不可能的。

1:很多外部性是政府难以估计的,我已经说了,知乎答案水平的上升,是无法估计的,政府不可能根据这个来收税。

2:其次,外部性和税收的作用范围未见得是一致的,一对夫妇而生下了孩子,可能给村庄带来了生气,但这个外部性只能造福这一个村庄。

但是政府难道要专门对这一个村庄来调整税率补贴那一位夫妇吗?

所以类似“知乎答案质量上升的”的占便宜,永远无法被税收调节。


那么市场机制能调节这种外部性吗?

答案显然还是否定的,因为除非已经有250个答案出现在题主面前,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比较250个答案和25个答案所带来的效用差别。

如果我们讲的是序数效用的话,显然在生育决策被执行之前,无论是市场参与的那一方都完全不能对知乎答案质量水平的提升做出一个估计,所以市场机制也完全失灵。


当然,现实生活中因为人口增加带来的外部性的例子有很多。

你在打lol的时候,匹配的时间会缩短。

国家盖公路到更偏远的地方,让你旅游更方便。

共享单车。

你更有机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盆友。

科技和文化产业创作者互相交流,水平全面增加。

都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增加。


所以严格来说不生孩子的的确是占了生孩子的便宜,即利用人口规模的外部性来获利。

但是不要误解,这个影响是不大的,因为对于打算生孩子的夫妇而言,他们生孩子的效用必然是正的,所以还是会生孩子,丁克者虽然占了便宜,但不会影响生育总量。

就像你去旅游的时候,可能景点的小吃比较贵,你被占了便宜,但真正决定旅游人数的,恐怕并不是风景区小吃的些许价格变化,而是风景本身优美不优美吧。


真正导致生育率下跌的,不是不生孩子的占没占便宜,而是效用函数的凹性,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当你老了,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年金的时候,你的第三个儿子孝敬你的500万,也许还不如你年轻时候省下的50万付的首付重要。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养一个孩子需要付出成本C,而这个孩子长大了孝顺你,回报为R。

R一般大于C,我们至少得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生产力不断发展。

所以咋的一看,养一个孩子的收益怎么看都该是正数,所以怎么会有人不去养孩子呢?

根本就在于账面收益增加,未见得效用会等比增加。

常见的一个效用函数是,U=lnP,其中p是收益。

把人生简单简化为青年和中老年两个时代,每个时代的收入分别假设为S1,S2(这里的C,R,S都指Pv,即,现值)

那么有:

不生孩子时候,两个时代的总效用,即人生总效用为:

LnS+lnS=lnS1S2

如果养孩子,那人生总效用就变成了:

ln(S1-C)+ln(S2+R)=ln(S1-C)·(S2+R)

你告诉我即使R>C,你能说,

(S1-C)(S2+R)一定大于S1S2吗?

我们中有很多人,并不是特别在意老后的资产,而是更在意年轻时候的怎么苟活。


那么要如何解决少子化这个问题?显然,把老年时候的收益移动到年轻时候就可以了。

如果让S1足够大,即S1>(CS2+RC)/R

才能鼓励青年人多生孩子。

如何要满足上式?R和C显然是外生变量,政府也不好操控物价和GDP增长啊,但把S2抽走,补贴到S1,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是坚决要求废除目前这种养老金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今生育率这样下滑,不说收中老年人税补贴年轻人,哪有用年轻人缴税补贴老年的道理?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从什么角度,这个占便宜的说法都是不恰当的。


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养老金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平滑消费,这个平滑的过程是通过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来实现的。世代交叠的方式有两种:

  1. 人们在有劳动力的时候把一部分钱拿出来供养上一代的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而作为交换,在自己老的时候也能得到下一代年轻的供养。
  2. 人们在有劳动力的时候把一部分钱或者物品存起来,然后自己老的时候消费。

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较高,选择第一种社会总福利更高,反之则第二种更好。但是无论怎么变换,养老金只是一个自我平滑消费的手段。社会中的每一对夫妇都可以被分配一个生育的概率,并不要求每一对夫妇必须生或者必须不生。


有人可能会说,世代交叠的过程并没有模型化养育孩子的过程,人们在养育过程中的额外开销怎么算?这个我们就需要从微观的层面来看了。


首先,养育后代不是“职能”,而是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如果一对夫妇选择了养孩子,那么说明他们认为,养育孩子给他们带来的效用——这个效用可能是孩子带来的快乐,也可能是养儿防老的踏实感,也可能是传宗接代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总之这个效用一定要能够战胜养孩子所带来的成本开销,所以他们才会生,不然的话,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越国,人们不会因为不生养后代而受到惩罚,所以人们作出这个选择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即便是存在“占便宜”的现象,养孩子的家庭也完全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因为人们的选择说明了,即便是被占了便宜,人们依然会养。就像你不会因为邻居看了一眼你家的花,得到了愉悦,所以你就愤怒的把家里的花全部铲掉一样。


那么现在问题就是,是不是存在占便宜的现象。这个在经济学里面叫做“外部性”。这一点其实依然是非常可疑的。


大部分国家和政府,即便是福利制度还不是很优厚的中国,对于下一代都是会提供很多隐性和显性的福利的,比如公立教育,发达国家更还有各种给父母和小孩的补贴,有很多贫困家庭甚至就是靠孩子的补贴来活着。这些钱可都是从税收中来的,也就是说无论是丁克的,还是有子女的家庭,他们都共同参与了抚养下一代劳动力的过程。


从无后代的人的观点来看,他们付出的税,供养了下一代劳动力的成长,而在下一代劳动力成长之后,又从年轻人的劳动成果中取一部分自己养老;年轻人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投资品,自己年轻的时候投资了,老了得到回报。


从有后代的人观点来看,他们在付出的税进行投资的同时,确实还要花很多私人成本来养育下一代,但是因为这是自由选择,所以他们从孩子那里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效用的总和必然是大于等于其私人成本的。所以从这个意义讲,占便宜还可能是一部分有后代的人们,尤其是特别喜欢自己小孩的那部分家庭。因为他们利用了一部分国家的公共资源来养育了自己的后代,而他们从被养育的后代身上得到的极高的愉悦感。


只要生孩子还是自由的选择,就不存在这种系统性的“占便宜”的行为。人们通过衡量成本,决定“生”还是“不生”来进行投票,来决定代际之间劳动力的比率,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需要调节的是生育比例,而不是强制某个人或者某个家庭来改变生活态度和观念。比如如果培养小孩的私人成本特别高,那么很多家庭会自发的选择少生或者不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通过税收或者其他的转移支付的手段来补贴养育孩子的成本,吸引更多的家庭来选择生育。


所以如果真的出现了下一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更应该讨论的是政策引导上的原因,而非谁占便宜,谁吃亏了。因为具体每一个微观的家庭,一直是只有觉得“生孩子值得”的家庭会生育,不存在系统性的某个类型的家庭吃亏了的情形。


用一点简单的模型化思维来解释一下。假定现在有10对夫妻,第一对最讨厌孩子,然后喜欢养后代的偏好依次增加,到第十对是特别喜欢养孩子的。


假如根据目前的养育孩子的成本情况,有六对夫妻生孩子,总共生了十个孩子。假定养孩子的成本是C,而从孩子身上得到了愉悦感是U。

那么对于这六对夫妻而言,显然都是U > C 的,因为U<C 的那四对,根本就不生了。


而这十对夫妻,不管是不是有育,都会对这六个孩子进行投资,他们交的税支持着这些孩子的教育,并且在老了之后,其养老金的价值事实上也是由这些孩子生产的产品在支撑。


因为养老金和税收是每个人都一样的,所以假定税收是T,养老金的收入是P。如果孩子太少,税收投资的回报率就很低,那么显然T > P;而如果孩子数量还不错,那么T < P。


对于有育的六对夫妻来说,他们的总收益是和孩子互动产生的收益加上养老金收益,也就是 U + P,成本是C+T, 对于无育人群来说,他们的收益就是单纯的养老金收益P,成本就是单纯的T。


根据国家对生育的鼓励程度,如果生育比率很好,养老金价值得到了支撑,那么无育者得到的是 P-T,但是有育者也得到了P-T,额外还有U-C这个养孩子的净效用,所以有育者的最终效用比无育者高.


如果后代数量不足,那么显然养老金的价值得不到支撑,那么就是 T >P, 无育者亏了;而有育者因为有U的存在,而U一定是大于C的,所以 U+P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C+T,所以因为孩子这个效用源的存在,有育者还多了一层效用保险。


两种情况下,都没有看出有育者怎么占无育者便宜,请问到底是谁亏了呢?


user avatar   chi-fei-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狡辩的,还有倒打一耙的。真有意思,只有一个答主诚实回应:

襟怀坦荡,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值得称赞。

————————————

这是显而易见的。

所有人都不生育了,你缴养老金谁养你啊!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还不理解的话,一半人生育,一半人不生育。都缴养老金。那么这一半生育的人的孩子就得把另一半不生育的人养起来,同时还得把自己的父母养起来。那一半生育的人欠了那一半不生育的人什么?得无偿养活他们?

收入一样多,生育的家庭把收入花在了子女身上,耗费巨大。不生育的家庭却全攒了起来。攒起来干什么呢?等着他们老了就去下山摘桃子,抢生育者家庭的资源。比生育者家庭有钱啊,就把他们的子女买来劳动力给自己服务。这是便宜占大发了。

不知道存粮食的鸟儿,想要活过严冬,就得去抢存粮的鸟儿的粮食。这当然就是掠夺。

怎样解决问题?养老待遇与生育子女的数量挂钩。生育两个以上子女,奖励,免缴养老金。生育两个子女,免缴养老金,生育一个子女,缴一份养老金,不生育子女,缴两份养老金。

当然开始工作是不可能生育几个孩子的。这可以根据“意向”来缴。即签订个合同么,意向两个免缴养老金。但十年内未完成“指标”,处罚以违约金。追缴养老金。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孤独的斗士,一个悲怆的结局。

让FBI头疼、绝杀希拉里、搅乱美国大选的阿桑奇,今日被逮捕了。

当地时间11日,厄瓜多尔总统宣布撤销对47岁的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政治庇护。

阿桑奇被捕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白色胡须了

随后,英国警方立即逮捕了他。







2010年,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大量涉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文件引起了争议;





同年,阿桑奇被瑞典检方指控涉嫌强奸。





4月10日,维基解密现任主编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阿桑奇在厄瓜多尔使馆被监视。





自从2012年6月,得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庇护后,阿桑奇已经在这里呆了整整七年。




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它的避风港。





Julian Assange,这位天才黑客,执着于公布“真相”的“记者”,是一位令美国政坛震颤的鬼魅传奇人物。


在瑞典背负了性侵嫌疑的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多年不见天日的政治避难生活。


2017年,CNN电视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美国司法部自2010年起,就对阿桑奇和维基解密进行了调查;


同时,美国政府已准备正式起诉,以逮捕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指控方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在追究阿桑奇责任方面进一步推进的办法,比如,证明维基解密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公布秘密文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证据。




(图片来自中新网)


美国政府为他兴师动众,他把美国搅和起风浪一片。


双方斗智斗勇,也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


这戏,可得从头说起。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一座城市。


16岁,他就成为一名黑客,并成立“万国倾覆”组织。


后来,这位迷人的反叛角色,利用超级黑客的身份,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被符号化的机密,阿桑奇案的一个首席检察官曾这样形容他:“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阿桑奇曾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一幅美国国旗图案的胶带封住了阿桑奇的嘴。美国政府一直对阿桑奇充满忌惮。(图片来自网络)



35岁的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是2006年。


这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组织。据 iAsk Media 报道,维基解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阿桑奇本人也周游多国,居无定所。维基解密甚至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获取信息所需的计算机也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


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称自己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来源的网站”,而它的主要兴趣在于“揭露暴政”,“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


并称:“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阿桑奇自我定位是一名“记者”,而维基解密作为一个“媒体组织”,能最大程度保护揭秘者和记者的安全。


据国际在线报道,这个网站每天贴出数十份机密文件,并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


一时间,“互联网时代的罗宾汉”与“破坏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人物”两种评价让阿桑奇站在风口浪尖。





据报道,“维基解密”的创立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定时炸弹,至今已曝光1千万份文件,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敢想象的问题。其中,跟美国政府结下的梁子尤其大。


网站运营初期,就公布了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于如何审判俘虏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0年。


4月,“维基解密”在Collateral Murder 网站上公开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空袭时杀死无辜平民和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


5月,《纽约每日新闻报》已经将维基解密排为“彻底改变新闻界的网站”第一名。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明目张胆地挑衅奥巴马政府。


顶着美国官方发出的追捕令与政府的多番警告,3个月后,它发布了7700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绝密资料,涉及平民伤亡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塔利班分子之间存在联系。美国就此事展开了大范围的刑事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业媒体公司合作,公开了超过40万份,由美军士兵2004年-2009年间提交的报告,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而当时,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近9年,战场上已留下千余名阵亡士兵的尸体,“撤军”的呼声渐高。


“被透明”的白宫跟五角大楼怒了,他们强烈谴责维基解密,称这些信息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让美军及盟友人员面临危险;并要求维基解密立即向美国政府归还机密文件,并删除网站上所有记录。同时威胁,如果维基解密不这么做,军方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迫使他们“做正确的事”。


然而,早在6月,涉嫌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给维基解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已经在伊拉克被捕。




阿桑奇2010年Ted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有消息称,因涉嫌“性侵门”被美国官方追捕的阿桑奇,同时面临美国情报部门的追杀(有爆料称,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想除掉阿桑奇,甚至表示:“难道我们就不能对这个家伙使用无人机吗?”);网站也将遭遇美国军方的黑客攻击。


可阿桑奇却说,网站还将继续公布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年底,又发布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与对美国安全影响重大的官方机密设施清单。





此后,维基解密网站历经短暂的低迷期,回到大众视野是2012年。


据报道,标志性的事件是:它爆料了从黑客组织Anonymous 处获取的,美国全球情报分析公司Stratfor的一系列机密邮件,内容涉及该公司不可告人的运作方式和收集、出卖情报的内幕本质。


被人们称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的Stratfor公司,是一个全球情报分析公司,表面声称主营业务是为政府和商业机构提供全球政治局势分析服务,但实际上从事的是收集和出卖各类机密情报给美国各大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


维基解密的合作伙伴解释曝光这些资料的原因:“我们认为,在美国社会资本主义框架下,执法者和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本家选择与富有的统治阶级站在了一起,从而背叛了人民。”


而这家公司应对的态度是坦荡荡:事业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畏惧。


阿桑奇这边却动作不断。


第二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组织,帮“棱镜门”主角,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疑似争取避难冰岛。


而前一年,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的阿桑奇,已经获得厄瓜多尔无条件提供庇护所。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大使馆(图片来自网络)


据报道,藏身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阿桑奇说:“我们一直在和斯诺登接触,也一直在帮助他。我个人非常同情斯诺登先生。” 同时,暗示“接棒”公布斯诺登的揭秘文件。


当时,英国《独立报》称,阿桑奇与厄瓜多尔一名外交官合作帮斯诺登获取了安全通行证。


而斯诺登成功出逃后,阿桑奇也成了为数不多知道他下落的人:“考虑到来自美国政府的威胁,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知道斯诺登先生身处何处,他目前处境安全,情绪高昂。”





以往种种已经让美国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接下来,2015年的“监听门”更让美国政府陷入众人讨伐的境地。


6月,阿桑奇称:“法国人民有权知道,他们选出的政府遭到本应是盟友的国家敌意监视。”


“维基揭秘”网站和法国媒体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连续监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三任法国总统的通信,时间跨度至少6年。


据法国《解放报》网站等援引“维基揭秘”网站的有关材料报道,“维基揭秘”网站获得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经常监听三位总统后撰写的5份结论性文件。


监听内容包括:法国领导层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联盟前途、法德关系乃至美方对法方的情报监控行动。


这些文件描述了上述三位法国总统施政和决策行为的一些特点,被列为高级机密。最晚一份监听资料的标注时间为2012年5月22日,即奥朗德就职数天后。




(图片来自网络)


报道称,法国一些部长和议员也是美国的监控对象。曝光材料包括了美方获取的奥朗德和许多总统府官员的手机号码。


奥朗德召集议会主要领导人,抗议美国监听这一行径。执政党社会党议员雅克·于尔沃阿用英语和法语写道:“我们又一次看见,美国眼中没有盟友,只有靶标和仆从。”这件事上,美国起初表示无可置评。稍后称,“现在”没有监听。


法国媒体认为,“斯诺登事件”对法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还没消除,又披露出总统遭美国监听的丑闻,法美关系,甚至是欧美关系将因此受到冲击。


同样被阿桑奇警告的,还有日本。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甚至奥巴马访日时形容日本是”美国在世界上最亲密的一位伙伴”——可是,被阿桑奇啪啪打脸。


8月1日,据德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公布了名为“目标东京”的文件,称美国政府也对日本的政府和企业界进行了监控活动,其中一份报告的注释显示,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也获得了这份报告。


监控的广度和深度然人心惊,他干脆警告:“不要期待一个全球监控大国会有所顾忌或敬畏。


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当时间走到2016年,已经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足不出户四年的阿桑奇,在美国大选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又一个高潮。


这个身为天才黑客的记者,发誓要终结希拉里的总统之路。


当2016美国大选的喧嚣渐渐平息,人们讨论着特朗普为何击败呼声极高的希拉里·克林顿。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有人提出:是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成功地将那位曾被当做笑话的特朗普送上美国政坛巅峰宝座。


每一次维基解密的亮相都是对希拉里的重创,也将特朗普一点点推向总统宝座。


开向希拉里的第一炮,是7月。


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早上10:30,维基解密公开了美国民主党国家委员会内部绝密的19252封邮件和8034个附件,此次泄露的账户来自公关主任、国家财务总监、人事财务总监等7个民主党高层。


而此次曝光的内容主要是:民主党内部对桑德斯的打压、抹黑对手特朗普、屏蔽不利信息和报答捐款人等。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称,这可能是自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情节最恶劣卑鄙的一次总统大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邮件信息直接导致DNC主席舒尔茨下台,部分桑德斯支持者反目希拉里。




美国民主党主席舒尔茨辞职(图片来自网络)




桑德斯支持者反对希拉里(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好戏不止于此。


2016年8月,“维基解密”悬赏2万美金抓获杀害民主党工作人员Seth Rich的凶手。值得一说的是,这位被离奇枪杀的受害人在党内负责技术方面工作。


阿桑奇更发表讲话暗指其为邮件爆料人,继续炒热邮件门。




(图片来自网络)


当希拉里阵营疑似要甩锅俄罗斯时,阿桑奇说,希拉里的“天性”就是通过渲染外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而俄罗斯坚决不接锅,并称“俄罗斯企图利用邮件影响美国大选”等类似指责是美国大选中的“常见伎俩”。


到了美国大选高潮迭起、抓马横出的十月,这一“黄金时期”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十月惊奇”。


原来,希拉里、川普两方阵营都卯着劲儿展开了最后的殊(si)死(bi)大战。


此前阿桑奇就通过多个渠道扬言要彻底摧毁希拉里的“总统梦”,计划每周放一波关于希拉里的猛料、在11月8日投票选举日前瓦解希拉里的获胜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说到做到的阿桑奇,利用“维基解密”曝光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经理Podesta邮件,指责希拉里曾“支援”IS。


Political Insider的原文表示: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授权将美国产武器运送至卡塔尔。她这一做法旨在颠覆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之后,这些武器又被送至叙利亚去资助基地组织,用于颠覆叙利亚的阿桑德政权。


希拉里在组织“叙利亚之友”(Political Insider说这也叫基地组织或ISIS)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领导人的角色。这是在支持由CIA领导的叙利亚政权更替暴动。




(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班加西恐怖袭击后,希拉里曾公开否认她对武器运输这件事情知情。


在之前Democracy Now对朱利安·阿桑奇的采访中,希拉里“邮件门”中包含的1700封邮件中指出希拉里与利比亚、叙利亚、基地组织、ISIS有直接联系。


每个大料,虽然真实性受到部分媒体的质疑,可照旧令希拉里招架不住。


维基解密,这个因为对政府不信任而建立的“编外成员”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美国大选。




如今,这位人们眼中的“互联网的罗宾汉”,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经历了政治避难生活后,宣告被正式逮捕。


面前是与他纠缠许久、恩怨深远的美国政府,他又将去哪里呢?




  

相关话题

  专家称「要达到 2030 年控烟目标,卷烟价格要达到每包 59 元」,2030 年控烟目标如何实现? 
  立陶宛靠什么维持近2万美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亲子关系的经济学意义在当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资本主义需要本国的自由劳动力而不用殖民地的奴隶? 
  现在看来,应该如何完整客观评价计划生育政策?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改了很多遍也改不好,老师又让重新写,请问怎么改? 
  如果一国的央行公开或秘密地印另一国的货币会怎样? 
  有没发现今年的比特币发展越来越往庞氏骗局方向走了? 
  如果女性都行使了不生育的权利,男性想要生育的权利怎么办? 
  为什么有一些捆绑销售会便宜?这其中有没有更多的利润?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万科低俗广告「春风十里醉,不如树下学生妹」?
下一个讨论
规则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