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穿越回明末指挥萨尔浒之战,你会怎样挽回大明的劣势?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说明一点:我分兵。看不惯这点的,不需要看下面。

首先来说,萨尔浒本来可以作为一个必胜之战的,甚至可以重演成化犁庭的经典之作。但是最后却失败了,刨开政策、制度等方面不说,单就论军事。

按我的思路,题主所言“让我来指挥萨尔浒之战”,那我究竟是多大的指挥官?是指挥一路的刘綎、杜松,还是指挥全局的杨镐?若是换成这三个人,我还是集结兵力稳打稳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好。

让我指挥并打赢的前提是,我是万历。

首先来说,明朝这次军事行动的提议者就是万历,然后这件事交给了朝廷诸位大官先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兵科给事中赵兴邦说:“募兵剿守机宜,募兵以辽东为上,蓟门次之;调兵以宣、大、山西为上,山东等次之。盖近辽则易至,边方则知兵也。又奴酋屡胜之后,视中国不啻轻,连结西虏,沿边牵制。而我当屡败之余,新兵未集,旧垒未固,宜亟图自完之策。” 江西道御史李徵仪言:“以必剿之规模,为守则守,自固以固。守之余力为剿,则剿自胜是也。” 而后赵兴邦又说:“即拥十万之兵,费三百万饷,苟且完局,辽左一空,辽将不知所终已。”三个人说的是一件事:辽东现存兵力不敷使用。

也就是说,想打赢,第一,集兵。集兵得按基本法,不能乱来,两个办法,一个的募兵,一个是调兵。鉴于辽东的气候以及各地兵马的战斗力,赵兴邦说的有道理,募兵以辽东为上,蓟门次之;调兵以宣、大、山西为上,山东等次之。从辽东当地招募军队,从宣大山西的边镇调配军队。另外,刘綎曾经“尝镇四川,有手下苗兵甚精猛,尝以御西羌,屡捷。及是,綎言少需即来,镐不许,促进兵,故云。”也就是说,刘綎在出兵的时候说自己的兵马少,希望从四川调集一些自己用的顺的兵,杨镐不允许。而川湖云贵的土司兵,事实证明确实战斗力不低,所以,除了上述两条之外,还可以调集西南土兵,最好的有两个选择:“万历四十七年调保靖兵五千,命宣慰彭象乾亲统援辽……明年,象乾病不能行,遣其子侄率亲兵出关,战于浑河,全军皆殁。”浑河之战什么样,大家清楚,所以,第一个选择就是湖广的保靖宣慰司土兵;第二个,川东的石砫兵。总之,集结在辽东的机动总兵力要达到十五万或是更高。别以为这不可能,二十年前明朝平播州的时候可是八路出师二十万。

第二,遣将。万历末期可用之将还是挺多的。而我想用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军人世家。不是说我看出身,而是这种军户家风,确实比自学成才的可用。首先可用的就是刘綎,毕竟身经百战,而且在东北也不是生人,曾两次入朝作战,所以对辽东也不是俩眼一抹黑,主将人选,非此人莫属。其次可用的,马林。先别骂街,容我说完。马林是军人世家,自己一身的本事都是老爹挣来的,而就这么一个明朝赵括,在第一次领兵作战的萨尔浒中的“结营浚壕,严斥堠自卫”表现也不是完全的白痴,所以此人完全可用,但是不能单带一路,留下看家,可以。第三个,柴国柱。西宁卫人,军户世家,万历二十一年任辽东总兵,后历任陕西总兵、甘肃总兵、延绥总兵、蓟州总兵。历史上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杜松去掌西路,代替杜松镇山海关的就算他,所以我这回换过来,杜松不去,柴国柱去。第四个,官秉忠。榆林人,历官固原参将、宁夏、甘肃副总兵,后加延绥总兵,资历、声望都可以。第五个,贺世贤。此人能不能打,就说一样,万历四十六年清河之战的时候,“世贤驻叆阳,闻变,疾驰出塞,得首功百五十有四级”、“铁岭被围,世贤驰援,城已破,邀获首功百余级。”驰援别人,别人城都破了,他都能获首功百余级,差不多了。第六个,李如柏,这人我有用,先留着。第七个,李光荣。第八个,祁秉忠

第三,遣帅。兵马好找,良将好寻,可这主帅谁去呢?王象乾。王象乾是隆庆的进士,杨镐是万历的,所以资历可以了;他在万历初年的时候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宣府的官,后来总督川贵,屡灭苗变,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万历三十六年出任蓟辽总督,对辽东算是半个领导,不是空降的。

出兵策略:以总兵马林、李如柏分守辽阳、广宁;新添总兵李光荣输送粮草辎重,负责后勤来往。机动兵力十五万兵马,分三路,刘綎主帅东路军七万,及朝鲜军一万三,合计八万三千人,出宽甸;总兵柴国柱帅北路军五万,联合叶赫兵马,出开原;总兵贺世贤帅兵马三万出鸦鹘关,不可深入,以杀人、烧寨为主,徐徐而前。总兵官秉忠帅轻骑巡逻鸦鹘关外,总兵祁秉忠驻沈阳,领辽东防守剩余兵力,二者作为接应人员,来往巡视辽东长城各关,并负责对贺部的支援及后勤问题。

出兵时间:万历四十七年四月、五月。选择这个时间,一是为了给川湖土兵、九边兵马以集结、修整时间,二是这个时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新粮未下,建州那边的日子不好过,三则天气转暖,利于明朝军队作战。

其他方面:1、首辅方从哲不可催促出兵。2、出兵机密不可泄露。3、御史言官不可战前言论参战人员。

如此,我觉得至少有七成把握。

再者说了,人生哪有十成的把握呢?有五成,便可一搏。

ps:纸上谈兵,聊博一哂,信则有,不信则无。



参考资料:《三朝辽事实录》明·王在晋

《明神宗实录》

《明史》清·张廷玉等

《李朝实录》(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光海君日记》,吴晗)

《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

《明清战争史略》

《筹辽硕画》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必须得是皇帝,其余位置都得输。

1,不着急进攻,先巩固防守和辽东人心。派一大员督抚可考虑熊廷弼募兵整顿军备恢复辽镇军事实力。任巡抚袁应泰巡按张铎整顿辽东吏治,力求吏治一新,为期两年。特喻军事指挥全权由经略负责,巡抚巡按负责政务后勤。

2,选将镇辽,刘綎,马林,贺世贤皆可用为总兵,分地画守练兵,分驻辽阳,广宁,宽奠清河等路。敇令不得专恃家丁,镇守总兵仅可配500家丁为亲兵,由朝廷支付饷银。主练正兵,以两千人为一营,建马兵营,车营,步营。马兵全营标配铁甲、双马、腰刀、长矛、弓囊选配骨朵、三眼等。车营以两轮轻车为主,配神飞,大神炮,灭虏,佛郎机,车兵配以棉甲鸟铳腰刀长刀。步营习鸟铳、刀牌、长矛、弓弩。为期两年募兵练兵18万。

3,启用李三才为户部尚书(张学颜死的早,可惜),任毕自严为天津巡抚专责援辽粮饷,任王象乾为蓟辽总督联络蒙古相机攻奴,袁可力为顺天巡抚整顿蓟镇军务。

4,派徐光启出使朝鲜,携5000军将驻朝鲜义州等处,封锁江面,朝鲜不得与建州往来。

5,恢复考成法,全国清丈。

6,各地镇守太监仅专职情报。其余权责收回,不得干预地方政务军务,但负有监察之责,民情官情皆可奏。

7,封锁建州,蒙古朝鲜各路不得通奴。

准备两年。就用杨稿那个分兵方案进军,约期而进,各路不得延误,亦不得急行抢功,功罪一体。

懂的人一看就懂,不懂的我也不想解释。反正是脑洞回答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足食,足兵,民信。《论语》

什么时候这三点能比得赢女真,什么时候再打。

都比不赢的时候,只能积极防御。

萨尔浒之前,女真已经能连续成建制歼灭明军1W至2W的大军团了。

这是空前的大敌。说明女真军团总的战斗力最起码相当于明军10W-15W正面攻击。

明廷还幼稚到以为拼凑十几万人就能搞定。

分兵就是作死。不分兵后勤跟不上。两难的局面。


user avatar   wu-di-de-ji-mo-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法挽回,即使是万历朝名将集体复活也无法野战击败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女真军事集团。

明廷错误地估计了努尔哈赤的能力,努尔哈赤之雄才大略不亚于蒙古铁木真。万历此次面对的不是跨洋远征的日军,也不是地方叛乱吐司,更不是纠缠了百年阴影不散的蒙古老对手,而是一个拥有主场地理优势,刚刚完成女真统合,手下尽是虎狼之师的雄主。

努尔哈赤对女真的军事改革赋予了女真严明的军纪,放大了女真人悍勇的野战能力。资料记载八旗作战时前锋披坚甲,跨双马持长枪长刀冲锋,虽死不准旋踵;轻甲骑重弓为掩护,非二三十步不齐射;重甲巴甲喇作接应发动最后一击。

几路明军一个照面被女真打趴,军力恐怖如斯,岂是一句明军将帅无能可解释的。

明庭最正确的策略是放弃野战,据点固守。统合国内精锐之师,凭靠火器坚城固堡消耗女真军事力量;外联蒙古、朝鲜挤压女真生存空间。以国力碾压,徐徐图之。但是,明庭的财政是否承担的起呢?明朝缺是将领,还是明君名臣?


即兴之答,颇多思量没有交代清楚。以至于不少人提出异议。搬砖人没有精力各个回复。所以我干脆追更一下,说明白我的观点。

我认为,1619年萨尔浒之战时,努尔哈赤羽翼已成,明廷在错误地估计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女真军事实力后,企图一鼓而下一劳永逸解决边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以当时明朝的军事制度,财政制度面对女真这一方兴的军事组织是非常不利的。

历史上野战方面明军面对八旗万人规模以上的合战鲜有胜绩。反而在千人级别,数千级别的小型冲突上屡屡佳绩。这是因为经历了二百年缝缝补补的明朝的现行军事制度不利于明军发动规模战役。

明初实行卫所制,五军都督府统辖卫所。练兵、考核、调兵是分属五军都督府、兵部与皇帝。打仗时统帅由皇帝直接任命。在经历了土木堡之败后,五军都督府要员损失惨重,兵部权力上升。同时为了有效抵御瓦剌军的入侵,明朝开始大量使用募兵。营哨为单位的军事力量的出现,使得兵部进一步侵蚀了卫所制的军事空间。兵部比五军都督府更好的迎合王朝统治。随着战事的愈演愈烈,地方军事总兵官由初期的总兵一步步上升到巡抚、总督、督师。每一次的越迁都是对卫所制度的重创。万历年间的卫所制度可以说早已是千疮百孔。

尽管兵部下辖的以募兵为核心的营哨军事力量替代了卫所制,但从本质上讲这并不是一次军事改革,而是对卫所制度的补充性替代。正是因为募兵的营哨制度没有彻底替代世袭卫所制度,两个制度的并行给明朝带来了两个要命的问题。

第一,沉重的财政负担。

以现在的财政角度来看,明朝是一个没有中央财政的王朝,可募兵是要拿军饷的。自古皇帝不差饿兵,没钱就只能摊派。地方上收的税不仅要维持早已摇摇欲坠的卫所,还要供给连年征战导致军费激增的营哨募兵。仅萨尔浒一战,明朝便摊派二百万两赋税为军费,这极大的消耗了王朝的生命力。

第二,军事力量私有化。

明朝的军事目标主要是农民武装与部落武装。灵活、机动的小规模军事力量更加适合明军的作战需要。尽管明军以文臣为统帅,可上战场杀敌的还是那帮世代为将的武官。随着战事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战争的强度越来越高,家丁制应运而生。武人以家将、家丁为核心形成了军事利益集团。本质上讲辽东铁骑,戚家军都是地方总兵的私人武装。明军在组织规模会战时依然采用明初抽调卫所力量的做法,只不过从五军都督府抽调卫所兵变成了兵部抽调地方总兵私有力量。

私人力量的战斗力取决于利益。一是家丁们自身的利益,二是将领的利益。家丁有饷是精锐,缺饷则沦为兵匪。我们以祖大寿为例,祖大寿在袁崇焕下狱后立刻率领关宁军出关而去。这和叛逃有什么区别?勤王到一半你就走了?职业操守极其低下。这样的军队你如何指望相互配合。何样的统帅这帮骄兵悍将才能服膺。

我们回到萨尔浒之战。已知以下几点:

1.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军事集团必须翦除。努尔哈赤公然造反是对王朝统治的极大挑衅,并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2.明军所抽调的私有力量在辽东基本没有军事利益。消灭努尔哈赤的积极性取决于各个总兵的执行决心与粮饷的供给程度。

3.明廷对于维持数万人远征辽东表示财政压力巨大。兵部希望尽快解决战事。

在不知敌,己方主力分散,粮草供应困难的情况下,如何短时间内客场打败一支长于野战、主力拥有3-4万精锐的敌军。这比登天还难。

努尔哈赤的优势是长于大规模野战,构建了一套适合女真的军事制度。但是劣势也非常明显,在拿下辽东半岛之前,后金的战略空间与发展空间都比较有限。生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等部族的总人口与经济体量与明朝而言存在明显的劣势。

后金之于明而言,是一个必须消灭,但消灭了没有利益增值的买卖。明朝如何在自身军事劣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扼住后金发展势头?还真的只有防守一条。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再去求胜,此谓先胜而后战。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


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破议题我可以连到三更。

如果我们站在万历的角度,发动萨尔浒一战也在情理之中。

前任辽东总兵李成梁在辽东大搞净土行动,四面树敌,杀良冒功。过于积极的军事行动使得明军在辽左两面背敌。不知为何,辽东军默许努尔哈赤坐大,竟使其在明军眼皮子底下混一了女真。

万历敏锐的察觉到了努尔哈赤对于帝国的威胁。此时的后金已非出动辽东边军可解决,辽镇总兵力也只有不到十万人。而女真的军队规模达到了骇人的六万余,可以和辽镇分庭抗礼。

既然辽东军内部和努尔哈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女真人实力又比较强。那么就抽调国内的精兵强将充实辽东吧。

对于明帝国而言:一.要打击后金;二.要避免辽东镇形成割据尾大不掉。只有兵部推选的文臣能落实皇帝的意志,只懂得厮杀的武夫政治敏感度太低。继任的熹宗、思宗皇帝都贯彻了这一思想。但是,即使是文臣,掌握了军事力量后也难免被皇帝猜忌。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明军在不断的进攻、失败、企图防守、被迫再进攻、再失败的恶性螺旋。

明朝想要战胜后金,就需要对自己进行改革。可对于行将就木的帝国而言,改革大概率只是换了另一种死法。无解。王朝兴替,天命使然。


根本就不看内容,只是看到观点就暴跳如雷仿佛受到了什么刺激。我再说一次,明军野战不行,这是事实。不然辽东怎么丢的?都是野战失败丢的。单兵作战优秀,小部队作战强悍不能改变战争走势。浑河一战浙军川军也输了啊。为何无法发挥国力,装备优势,却头铁的一波一波去野战送掉精华,平白的消耗国力?决定战争的不仅仅是将领。都是武将的错,武将贪生怕死无能,把边军全部换成戚家军、白杆军明朝就无敌了。这是什么逻辑?白杆军难道没有全军覆没在农民军手里?戚家军难道不是被北军屠杀?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穿越回明末,怎么指挥倒是次要的,解决下面几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必须要让朝廷明白,当时的后金是一个拥有六万重甲部队的军事强权,而非朝臣们想象中的那个只有两三万部落武装的垃圾政权。解决不了这一点,那你只能在掉脑袋和出战中二选一了。

第二,要让麾下诸将明白,女真战士的单兵战斗力是可以与明朝的将领亲卫匹敌的,女真的军队是以重步重甲为核心的,而非将领们熟悉的蒙古轻骑兵。解决不了这一点,聚集再多的军队也是徒劳,你的将领依旧会为了抢功轻装猛进,会当着女真人的面抛弃重武器渡河。

第三,还要解决明军内部的矛盾,明朝南北兵之间势成水火,西军和南兵也素来不和,北兵中的蓟镇兵和辽东兵也有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了,军队根本没法指挥。

典型的代表就是浑河之战,此战明军分成了三坨,每一坨都给后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明军能合兵一处,互相支援此战未必会败。为什么明军无法合兵呢?

因为这三支军队分别隶属于与南兵,北兵和川军三个系统,真放在一起恐怕自己就打起来了。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user avatar   zhibei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beifengzhi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看了太多的清粉写的文章 明粉的文章你选择飘过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chang-tiao-raplan-qiu-music-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郑成功如果向日本借兵成功,会对抗清起多大作用?? 
  如果你是刚上台的崇祯,你会怎么做? 
  明朝的偷税漏税为什么这么严重? 
  为什么说「明实亡于万历」? 
  明朝当年为什么放弃越南? 
  郭靖为什么不把九阴真经或者降龙十八掌教给襄阳的守军呢? 
  为何1555年,几十个倭寇在明朝的江南能杀伤4000人? 
  为什么莫斯科人能够把蒙古的扩张势头学的那么彻底,而朱明却只坚持了两代? 
  《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出现了哪些武器? 
  1566里,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沈一石如何做才能走出浙江改稻为桑的死局? 

前一个讨论
哪些城市不是你家乡,你却对它有好感?
下一个讨论
你在《欧陆风云》里干过最惊人的事是什么?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