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剑术上的事实,没有一定武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gu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同归于尽的问题是所有剑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电影里那些面对利刃一打十的都是假的,在副武器级别的对决中,哪怕是一对一也很难全身而退。

面对不要命的对手,再高的高手也很容易翻车。

我们来明确一下同归于尽的概念——同等武器装备,对方不做防御在你进攻的同一拍来换你的命。

什么是双杀?举个例子,我刺对方喉,对方根本不做防御,同一时间劈我腹部,双方之间攻击线路没有任何干扰且速度差不多,两个一起死,同归于尽。

没错,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也是你在剑术对决中会遇到的最棘手的情况之一。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会有人不要命,但真的有这样的案例。

记得《大英帝国剑士》中记载了一位海军中校,剑术无双,和人决斗好几次毫发无损那种,去了趟印度服役回来丢了只手。旁人问他你这样的剑术怎么可能受伤,他说他遇到一个锡兰人,他用军刀向对面头砍去,正常人反应应该是回刀防守,这样他就可以做假动作砍对方空档,但这个锡兰人根本不管他的刀,也向中校劈过来,于是他只能用手去挡。

面对不要命的对手的时候,除非你的实力高了对面几个层次,不然你很难全身而退,而且这还得限定交手的回合数,再多打几个回合还是会翻车

哪怕是剑术大师来,他分数上可能能打你个十比零,甚至可能打你二十比零,但只要你存心换他,回合数多了他一定会被换掉几次双杀。

对付这种对手,丢一只手已经是相当好的结果了。但剑术所追求的,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解决对方。什么手换头不亏,不亏个鬼啊,丢手的是你自己啊。再说了,你手没了那下次拿什么挡呢?

在刀剑的领域中不像拳脚一样可以挨几下,再大的量级也不行,被刀砍了该死还是得死,尤其是古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被随便捅一下就内出血感染救不会来,所以古时候真剑决斗活下来个三四次就可以出去说自己是大师了。

这一点在现代的剑术竞技比赛中凸显了出来,反正竞技比赛双方都死不了,大家都是穿好护具拿着安全武器,那还怕什么死,大胆双杀!于是现在所有主流的比赛规则核心都在于解决双杀与先后击的判决。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视频,哪怕是世界最顶级的选手都会有不少双方同归于尽的情况。


2.武器越长,双杀的可能性也越小

先说武器长度对双杀可能性的影响。

这里需要引入中线和外线的概念。中线顾名思义就是中心线,而外线就是除了中心线以外的所有攻击路线。

简单的说,中线就是在武器交缠的时候,你将剑尖指向对方的权利。

中线只有一条,而外线有无数条,在武器相对较短的时候,劈砍(走外线)与刺击(走中线)的速度相差无几,没有明显优劣之分,于是双方的选择就非常之多,双杀的可能性便随之而来。

最容易双杀的是什么?匕首。有朋友说他接受匕首训练时教官对他明确的说过,当你进入匕首的搏斗以后,最好的结局是以伤换死,因为在匕首的距离你伤害对方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怎么都能让对面挂点彩的。

而当武器长度提升时,从中线发动的攻击将远快与从外线发动的攻击。与此同时,中线只有一条。这意味着拿到中线基本上就安全了。

到了大枪的长度这一特点会变得十分显著,绕过中线发动攻击会使你要走的距离远长于从中线发动的攻击,长到足以让发动攻击方多出一个节拍来先弄死你再处理你的攻击。

可以参考以下视频,在大枪长度的对决中,占住中线发动攻击的一方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对方对自己的威胁。


3.哪怕你副手只是多了个直径十五厘米的盾,双杀的可能性都会小很多

装备分为两种,武器和盔甲。盔甲就不说了,可以显著减少对方的攻击路线选择以减少同归于尽出现的可能。

全副盔甲的作战情况下,当你只能戳眼缝裤裆腋下肘窝后膝的时候,想双杀实在有点难。

武器方面来说,单一的武器总是很难避免双杀的,除非你长到超出便携武器的范畴(大枪走开!)。当你选择进攻时,你一定会只能占住一条线路,而在便携刀剑的领域,占住中线并不比占住其他线在攻击到对面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各个流派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解法。举两个例子吧。笔者修习的英式军刀讲究一个怂字,护手完善不怕被点手,用距离来保护自己,进攻用弓步以图迅速后撤,也不鼓励在对方会反击的情况下连续进攻,我觉得用“站远一点白嫖对面”来形容其理念是比较恰当的(笑)

另一个例子则是德国中世纪剑圣理查德纳尔的理念,讲究同时攻防,对面从哪条线来,我就从哪条线抵着对面打回去。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理念的时候惊为天人,然而发现人家之所以是大师是有原因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orz

以下为怒击刺的示范,是同时攻防理念最典型的示范。

然而这些都是单个武器的情况。当你多出一个副手武器的时候,战斗完全就改变了。

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例子便是单手剑与剑盾的对比。在单手剑中,对腿部的攻击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需要走更长的距离,且攻击对方腿部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上半身的防护,很容易头换腿,得不偿失。

但到了剑与小盾的比赛里,对腿部攻击则成为了常规选择之一。为什么?一是因为多出一个小盾以后上半身的防护会非常强,难以打进去,二则是因为你在攻击的时候也能够多出一条线的防御,也就是你同时拥有了两条线,这样的情况下攻击腿部时你可以举盾防御头部,攻击腿部也就成了可行的选项之一了。

同理,剑盾比赛中刺击要远多于单手剑比赛。为什么呢?因为劈砍本身也是一种防御,劈砍会在你的身前布下一条线的防御,而刺击只有一个点。在较短的武器(武器交缠概率更低)对决中,劈砍的风险是低于突刺的。而副手武器弥补了刺击在防守端的劣势,这使得剑盾比赛中刺击的使用大幅的上升。

各位可以比较一下两个视频中刺击出现的频率。当然也需要考虑武器劈砍刺击性能的差别,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4.装备越完善,身体素质所带来的差距就越小

这一点应当很好理解,身体素质中对战斗影响最大的是臂展,而随着武器长度的提升,或者副手武器的加入,臂展的优势会渐渐被削弱。

在单手剑里,一米八的人打一米五的人基本是吊着打,但到大枪里,一米五的人就有了通过技术来战胜大个头的机会。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Keith Farrell,德剑大佬,尽管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防守反击大师之一,但因为身高的原因在竞技比赛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劣势。顺便一提,我觉着他成为防反大师是被逼的,因为臂展劣势没法主动出击所以只能防反233333

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目前各个武器种类比赛的综合排名中,军刀,长剑等项目基本看不见女生的身影,而到了剑盾,迅捷剑加匕首这类项目中则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剑客。

在我个人看来,单一武器的攻防转换说白了就是肌肉活,像军刀,砍出去以后拉回来防守的速度就是实打实的基本功,长剑也是同理。女性在这一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哪怕技战术在同一水平,我出刀回防就是比女生快,女性剑客也没得打。

但副手武器弥补了这一点,这给予了身体素质较弱的剑客通过技战术弥补缺陷的可能。哪怕仅仅是多一个副手的小盾都能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可想而知,越完善的武器装备,越能抹平身体素质的差异。

从匕首到单手刀剑到双手刀剑再到剑盾,迅捷剑匕首,再到大枪,身体素质的作用是渐渐降低的。到了手枪这个级别,身体素质已经无足轻重。


我在想要不要详细说明一下中线在长短兵器之中地位不同的原因,如果大家都知道那就不说了,如果评论反应没看懂我再补充吧。

最后照例给俱乐部打个广告

SHMA(Shanghai Historical Martial Art)上海虎贲历史武术俱乐部欢迎你!

在这里,太极剑与博洛尼亚佩剑同场竞技,苗刀与欧式长剑各领风骚



我个人主修英式军刀与博洛尼亚佩剑,对剑盾,迅捷剑和长剑略有涉猎

俱乐部联系方式在上面俱乐部宣传的视频简介里,欢迎来找我玩哟~



关于问题下答主 李杰 的讨论


实名点赞
@超高校级维京猛男
的入门级科普文章,实是好物
但有数地方不太认同
面对不要命的对手,再高的高手也很容易翻车。哪怕是剑术大师来,他分数上可能能打你个十比零,甚至可能打你二十比零,但他一定会被换掉几次双杀。
个人认为首先真正的“高手”是会对对方任何可能的路线进行封锁再出击,所以这个“一定”很不严谨呐。
在单手剑中,对腿部的攻击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需要走更长的距离,且攻击对方腿部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上半身的防护,很容易头换腿,得不偿失。
按照这个逻辑:攻击对方的头部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下半身的防御,容易脚换头。
最终总结一下,并不是diss
@超高校级维京猛男

朋友,只是希望写科普类文章时,向大众传达更严谨,而不是以自身经验为标准的概念。


来回应一下

1.个人认为首先真正的“高手”是会对对方任何可能的路线进行封锁再出击,所以这个“一定”很不严谨呐。


确实不严谨。但AXEL Pettersen 这次来上海和水平一般的练习者打也被双杀了不少,不知道AXEL算不算您所说的“真正的高手”呢?

十个回合不被双杀拿到十比零基本上就是十次真剑决斗毫发无损击杀对手的概念了,历史上又有几个这样的剑圣呢?

高手也只是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训练与反应做到更好,但不会能够“对对方任何可能的路线进行封锁再出击”,这未免有点太过神话了。


2.按照这个逻辑:攻击对方的头部就相当于放弃了对自己下半身的防御,容易脚换头。


攻击上半身确实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腿部的防御,是很容易腿换头,只不过太亏了没人这么做而已。我不觉得我的叙述有什么问题,毫无铺垫的打腿风险确实很大。

我没太搞懂哪里有问题,就算是低架偷腿也是有着相当大的风险的,腿作为攻击目标,离对面远的同时价值也不算高。



感谢你的讨论,也感谢你指出不严谨的地方。


以及精选评论中的论点

关于双杀的部分写的太悲观了,各个系统里都有防止双杀的策略,只看执行程度而已。
最简单的三个方向:1)我的攻击过程中通过擒拿控制住你,你无法双杀 2)我比你早一拍攻击完了在你反击前撤出交战距离,你双杀不到 3)我攻击在你攻击的同时击杀你,之后的双杀动作我也有同样一拍时间来防御。

回到最初的例子:我刺喉,对面不防御来斩我肚子。这时候我还要完成我的刺喉么?我应当要做的是要么停下我的刺喉,转为防御住对方已经打出的斩之后再继续攻击,或者强力一点的话调整我的刺击角度做到架住对方的斩同时刺喉。至于如何给自己留出反应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这一步攻击之前的一系列其他计划和动作打下的基础。如果到了“我没有足够时间或者空间来应对对方的双杀动作”这地步,那意味着我前期的准备出了问题,我在不应当发动进攻的情况下发动了进攻。

“做不到就是我太菜。"‘

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去讨论具体层面的解决办法,因为解决办法一定会有的。

我在说的只有一个事情,只要对面不要命,你就很难打。

这与具体实施层面存在解法没有矛盾。评论中给出的解决方法也确实证明了你需要付出更多才能在解决对方的同时保护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在讨论同一个事情(笑)


—————————————————————————————————————

不好意思我这人其实不是很喜欢攻击别人,但同问题下一位大V的观点实在是让我叹为观止

一对多比一对一简单?!?!

不好意思我被吓尿裤子了。我反正不行,大概剑圣都是这样的吧

大v发了这么一个视频来佐证他的观点

我耐心的找了找,一对二部分大概在十九分钟处

首先吧,对面这两人已经不是没有配合了,而是菜的抠脚,打败一个连刺都刺不出去的人真的值得骄傲吗?

其次吧,您还真是找了个好场地,狭小的行道把对手完全挤在了一起,完全不用理会其他方向来的攻击。

最后吧,都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了,您以一敌二被击中的次数也不少啊?

我来提供一个以一敌二例子吧。

视频中的红衣胖哥哥是来自英国AHF的Nick Thomas,大名鼎鼎的军刀高手,成功的多次以一敌二。

靠的是什么?1.碾压对面的水平 2.不对称的武器装备 3.灵活的走位及对方配合不娴熟。

但这能说明一对多比一对一简单吗?换做一对一,Nick可以轻松解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AHF在油管上的视频有很多,可以为证。


不客气的说一句,您这个水平的视频也好意思往外发?我对竞技水平高低没有偏见,我只是讨厌菜又装逼还不愿意承认自己说错了的人。

阁下的行为我素有耳闻,什么都要强答一下,装逼被打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遇到有质疑的就约线下,结果人在哪?乌鲁木齐。别人懒得去新疆,便耀武扬威精神胜利着说别人怕了。

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承认自己说错了几句话,真的那么难吗?

十一假期期间SHMA上海虎贲将会举办全国大赛,按照国际大赛标准配置裁判场地与装备,全程录像,欢迎阁下来上海作客。

如果阁下不来,我也只能按照您的做法耀武扬威精神胜利一番了。

找理由请找的漂亮一点,别让人看了就笑。


user avatar   shi-zhan-jian-zhu-ba-zha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里就逐一阐述一下很多朋友未必会理解的的剑术上的事实,或者说冷兵器格斗方面的技术事实好了。回答内容会进行不定期更新。

冷兵器格斗中的基本功训练:

在冷兵器格斗基本功训练方面,外行人要么崇尚肌肉男,认为只要是身体素质好就可以碾压一切,看到体格看着不壮实的剑手就认为他一定只会花架子,不能打,一定就是神棍;要么就认为肌肉男中看不中用,完全属于外表吓人,实则华而不实,更崇尚套路武术中的灵活自如。

事实上这两种偏激的观点都不正确。

兵器格斗所依赖的力量与徒手搏击所依赖的力量并不完全一样,其一,操持兵器较为依赖一些小肌肉群的作用;其二,操持兵器更加着重全身协调一体的发力模式,即所说的“整劲”,尤其是一个人在操持具有一定分量的冷兵器的情况下,全身协调一体的发力模式就显得更加重要;其三,操持兵器所需要的力量要求的是一个人可以有效地将自身力量驾驭到兵器上,而不是憋在身体里,用科学的术语进行解释,那就是通过相对应的练习提高人体操控冷兵器时的肌肉记忆能力,进而使人的身体可以以较大的力量、较快的速度、较高的协调性、较好的连贯性操持兵器进行实战。

反之,在没有系统的冷兵器训练的情况下,即便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再好,再如何身强力壮,也并不代表一个人可以更熟练地操控一件兵器,尤其是达到一定分量的史实兵器更是如此,即便是最为基本的挥拨、戳刺、劈打动作也一样包括在内。

上图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是处于劣势的一方的身份是综合搏击运动员,同时也接触过竞技兵器对抗,但是在史实兵器对抗中,却也表现得十分不堪入目。

想要用好一把真刀,用史实兵器进行系统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越是势大力沉的兵器就越需要更长的训练周期方可合格的掌握。如果只是找个小孩子都能灵活使用的木棍和剑片练来练去,那即使是训练量再大,一辈子也都无法将真刀真枪运用的得心应手。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他的武艺练兵著作《练兵实纪》卷四练手足·练手力的章节中已经作出明确说明:

“凡平时各兵所用器械。轻重分两,当重于交锋时所用之器。盖重者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为器所欺矣。是谓练手之力也。”

意思就是说,想要熟练掌握自己的兵器杀敌甚至要运用比实战兵器更难操控的器械进行训练。这一环节属于系统的史实兵器训练最为基础且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与之相类似的理论也为全世界各个冷兵器格斗流派所通用。

此外,刺击,或者说需要寄出整个身体向前冲的咸鱼突刺类技术对史实兵器功底考验相对小很多,正因如此,单纯地练习刺击,尤其是那些需要寄出整个身体向前冲刺的咸鱼突刺类技术,并不足以锻炼一个人使用史实兵器的功底。

而挥击类的动作及格挡反击类的动作相比刺击类的动作而言,更为考验驾驭冷兵器时的力量,起到的训练效果也自然更为明显。当然,所付出的训练成本也同样更高。

所以说,系统的史实兵器练习不但是在练习驾驭兵器时的力量,更是在练习用正确的发力技巧来驾驭兵器,最终使得发力动作快速而又高效,更好的驾驭兵器。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受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剑手的冷兵器格斗水平往往要好于竞技兵器对抗运动项目(如击剑、剑道、铳剑道等竞技兵器对抗运动)的运动员,更是要强于18世纪之后,直至当下的普通军人。

当然,片面强调身体素质这一要素在冷兵器实战中的地位的论断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心机。因为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一直不如西方人,在抗日战争这一时期甚至明显不如日本军队,网络上很多有所用心的人士便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极端夸大身体素质地位的方式贬低中国人或中国军队的冷兵器格斗水平与白刃肉搏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将贬低的范围进行扩大。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既不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也是在贬低与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关系紧密的事物。

需要指出的是,练习用的兵器适当的加重没错,但手感不能与真实兵器相差太多,过重同样不可取,因为这样很可能会练出不规范的攻防动作,不规范的动作比起规范的动作自然要花费更大的幅度,花费多于的动作,比起规范的动作自然是慢速而又低效的,造成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攻防动作幅度变大,拖泥带水,攻击与方守反击的速度也自然就会变慢,越是这样就越容易让对手判断自己的出招,越有利于让对手来抓住自己的空挡和有利于对手自身的时机。不标准的攻防动作如果比喻为徒手搏击的话,那就好比徒手搏击中的 大力王八拳。


对抗训练环节的重要性:

对抗环节往往是是缺乏冷兵器格斗常识的朋友难以相信,从而很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性环节,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

不论兵器还是徒手格斗,光练习基本功还不够,全接触对抗训练更加重要,全接触对抗不同于讲手拆招和随便比划几下的切磋,更不同于套路演武,而是像综合格斗那样,全速全力击打,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随意地出招,随意使用任何一个技巧。

基本功再好,实战对抗经历为0的武者,水平甚至还不如打过架的小混混,因为与只练基本功的武者相比小混混是具备对抗经验的人。但如果基本功好的武者打过两到三次对抗,那么干掉一个靠欺负手无寸铁的常人而身经百战的小混混显然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全接触对抗训练第一是练习实战中的距离感,这是最最重要的根本,第二是在此基础之上,练习对随机距离,随机方向的随机技巧的出招进行攻防应对,以练习在基本功练习环节学得的技巧如何正确运用于实战,第三是练习虚实出招,以及如何判断和应对对手的虚实出招,以上这些都是在讲手喂招训练中所练习不到的。

此外,冷兵器实战格斗的全接触对抗训练环节,采用的规则必须开放,对抗兵器的手感要尽可能贴近历史上与之对应的真实兵器,记点方式必须符合实战情况,既要反对为了抢先得点而不计发生互中之后中招后果的技巧,也要反对丧失作战能力部位为击中却仍然坚持攻击对方的技巧。这样才能起到完全模拟实战的作用。

总之,冷兵器实战格斗在训练方面,一定的实战对抗经验是根基,而基本功则意味着一位武者最大的提高空间,频繁的实战对抗和对战后的思考是加上对新技术的学习是挖掘和提高一位武者实战水平的唯一手段。

闪避动作在真实冷兵器格斗中的实用程度:

冷兵器格斗中,单纯的靠闪避类技巧来躲开对手兵器的攻击往往很不现实。

第一是兵器攻击时的速度永远高于一个人走位的速度,第二是除了单纯的直刺之外,几乎所有技巧的攻击的路线都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头到脚或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截面,人身体的面积和体积都摆在那里,采用任何姿势都是难以避开兵器攻击路线产生的截面的,也就是说难以躲开对方的兵器的。

除非是一方的冷兵器使用基础不过关,或者一方事先已经确定对方的出招,已经做好准备,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具有在不同程度上的编排成分在里面。

比如央视做过一期节目,让央视主持人(显然不是受过冷兵器训练的人)去体验国家击剑冠军的躲闪能力,事先将他们在什么距离出什么招(击剑规则之内的直刺)都告诉击剑冠军,让击剑冠军做好心理准备。在清楚对手的出招之后,击剑冠军自然可以完美的躲闪。

但如果你的架势恰到好处,保证你手中的兵器可以封住对方兵器的进攻路线,确定对手必然碰上你的兵器而保证你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这时再配合躲闪类的技巧就可以为你争取防守反击对手的机会,不过这已经不属于单纯的利用闪躲动类动作来破解对手攻击的范畴了。还有一种技巧就是掉头逃脱以寻找机会。

很多动作电影中,靠华丽的躲闪动作躲过对方的刀剑,更多是为了观赏性。

兵器强弱对冷兵器格斗胜负的影响:

对冷兵器知识了解较少的朋友往往会产生"苦练可以胜过一切,通过苦练可以使短刀胜于长缨,徒手胜过长剑“的错觉。

而事实上,在双方都能较为合格地掌握各自所使用的兵器(通俗的说就是操控一件兵器进行发力和攻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速度和反应力,因此可以说基本功过关)的前提下,或者说一件兵器的重量和配重都在合理范围内,并且使用者在经过或多或少的训练之后可以灵活操控此件兵器的前提下,攻击范围大的兵器对付攻击范围小的兵器永远占便宜;势大力沉的兵器对付势窄力薄的兵器永远占便宜;灵活的武器对付不灵活的武器也占便宜,除非是环境狭小,导致优势兵器施展不开的情况下才可另当别论。

在无甲无具装也无双持情况下的兵击中,一方的兵器在攻击范围劣势明显的前提下,后两条再具备任何一个劣势都会使得短兵器破击长兵器变的十分困难,可以说是处于绝对劣势。这个劣势甚至是连更高的训练量都无法进行反转的。这也是为什么唯武器论在冷兵器格斗领域中同样存在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

以冷兵器格斗之王长枪为例,长枪的优势不仅仅在长,更在于收发自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无甲兵击的情况下,刀剑如果要破击收发自如的长枪是很困难的。

在一般的功夫片中用刀剑对抗长枪,用竹条木棍去对抗刃具,用短小的武器去对抗尺寸优势的兵器,甚至徒手对抗兵器,都只是为了增添观赏效果,而不符合现实。当然,单纯的具有长度优势但操控极不灵活的兵器,例如方阵作战中的重头长枪以及上刺刀步枪这种一旦刺出基本上有来无回的兵器则另当别论。

值得一提的是长枪以及其他长杆武器应对刀剑武器近身的正确战术,应该是立刻抽回兵器,采用后退步控制距离,中间应配合指准对方中线或者封住对方武器的来路或拨打对方兵器的技巧,而后再次边招还击,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明显的优势碾压对手。

但在手持一般的长枪的时候,绝不应该用枪杆与对方的刃具对拼,枪杆作为钝器,如果要造成重击伤害,那就必须留有一定的发力距离,而一般的长枪枪杆相比破甲用的重头钝器而言,本来杀伤力就差了太多,这也就需要更大幅度的动作给予弥补了,而刀剑为金属刃具,在近身攻击持枪者时,显然不需要这样,一个小小的贴入切割动作或者在刃具打击枪杆,吃掉枪杆一部分力的情况下下配合手抓枪杆的技巧,都可以快速近身,即使是动作略微明显的劈砍动作都要比枪杆挥击用的动作幅度要小,速度也自然要快于枪杆打来的速度。

显然,对于枪杆而言,这种技巧在被近身时是毫无施展的机会的,就算造成互中,结果也是一死一轻伤,用刀砍中对方远比被枪杆打中占便宜。

因此电影里枪手应对刀手采用枪杆击打的技巧,在现实格斗中往往是不可取的。

有关评判一件冷兵器的格斗性能的问题:

很多朋友总是以单一要素作为衡量一件冷兵器实战能力的标准,但是以单一要素评判冷兵器的实战能力是过于草率的。

评判一件兵器的格斗性能的标准往往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这几个要素分别是攻击范围、出击及回防的速度(即灵活性)、打击力及偏移对方兵器的能力、防御范围(或者说攻防区域的大小)、应急能力(例如快速切换的能力)、便携性,这几大属性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某几项能力的突出,势必意味着某几项能力的不足。

确切的说就是在同等体积;重量或者说材料用量的前提下,一把剑的剑身部分如果越长;越宽;越重或重量分布越靠前,固然可以增加攻击距离;斩击力以及打偏对手兵器能力的优势,但也同样会增加有碍于操控灵活性的负面作用。

而一把剑的手柄和配重球所占据的比例越大,固然可以增加操控的灵活性,但又会意味着剑身所占据的比例越小,剑身部分或者因为越短而越加牺牲攻击距离优势,或者因为重量越轻而越加牺牲斩击力和打偏对方兵器的能力的优势,而就护手本身的影响要素而言,较宽的护手固然可以提高兵器的防御范围,也更加有利于使用运用护手进行防守反击和打击敌人之类的技术,但同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操控兵器的灵活性,并且也不利于运用转剑类的技术对敌。

当然,由于护手部分紧挨手柄部分,力矩要小上很多,因此护手部分的变化对灵活性所造成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剑身部分的变化对灵活性所造成的影响。

在诸多影响刀剑格斗性能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如何依照自身使用武器的技术习惯在兵器上做出适合于自身技术习惯的权衡就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刀剑的技术习惯的不同决定了东西方各自的刀剑发展方向的不同,进而也决定了东西方主流的刀剑形制的不同。

中国剑与西方剑的硬件数据已经表明二者同属于可以灵活驾驭的范围之内,相对来看,汉代以后的中国剑大多在剑身部分重量分布较大,其余部分重量分布较小,故与之相互对应的中国剑术即偏向于大力斩击及利用剑身部分打偏对手兵器破防,以及利用自身的惯性力发挥攻防动作顺势连贯的转剑类技术的优势。

中世纪以后的西方剑大多在剑身部分重量分布相对较低,重心相对靠后,护手部分和配重球部分的重量分布相对较高,故与之相互对应的西方剑术则偏向于灵活多变的攻防招式转换,同时还衍生出诸多利用护手进行攻防与牵制对方兵器的独到技巧,当然,面对大力劈斩类的技巧,护手的格挡能力则会大大降低。因此,单从技术体系而言双方并无优劣之分。

很多朋友认为中国剑术一定是遵循“剑走轻灵”的技术风格,实际上这种观点大多是受到武术套路表演项目的影响。如果接受正规的传统武术兵器训练,并参加国内兵器格斗组织的对抗活动,那就会对真实的中国刀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武艺产生正确的了解。

刺击与劈砍技巧孰优孰劣的问题:

刺和砍这两种技巧在冷兵器格斗中相互伴随,相辅相成,两种技法甚至衍生出了很多亦刺亦砍的技巧。然而很多朋友对刺和砍哪种技巧更优秀却总是争论不断,尤其网络中刺杀优于砍杀的论调较为泛滥,这里就说说刺和砍两种技巧的优劣吧。

“刺死砍伤”的论调在网络上的非冷兵器格斗专业人士的口中十分流行,然而这种说法是十分敷衍的,作为适合单兵格斗的兵器,我们知道历史上除了灵活自如的长枪,以及刺剑,这种达到了较长的攻击距离,并且突刺时极为快速灵活的兵器之外,只要是没有兼具一定长度和一定灵活性的兵器,无不具备砍杀功能,由此可见砍劈类的技术在冷兵器格斗中的重要地位。

砍杀的优点在于攻击截面大,双方在一定距离之内的前提下,面对砍杀除了格挡反击几乎没有它法。同时,砍杀的攻击路径是形成截面的,对四肢和头颈的命中率也要更大。但是砍杀的攻击轨迹比刺击略长,因此在同种武器的前提下,砍杀预兆动作也过大,速度也要略慢,容易被刺击动作占取先手。在与对手的交手试探中,如果对手如果出现破绽,而且在确定对手在极短时间内无法还击的前提下,用刺击比起劈砍显然可以更快速度的还击。在攻击对方躯干的情况下,刺也比砍更适合作为终结对方的技术使用。

刺击类技术的优势在于预兆动作小,攻击速度更快,对人体的软组织创口更深。缺点就是因为攻击线路只局限为一个点,双方在快节奏的走位和攻防中,命中手臂等小目标的成功率较砍杀低上不少。

就应对方式而言,除了格挡反击应对突刺之外,在持兵器的架势刚好可以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闪避加直接突进也可以应对突刺。

此外,在双方的攻防动作都在进行时的时候,由于突刺类的技巧不易于在攻击路径中打偏对方的兵器,因此突刺的一方在没有在极短时间内使得对方毙命(击中对方头颈)或者没有在极短时间内使得对方丧失攻击能力(对方持武器的手臂)的前提下,极有可能造成互中,甚至被对方反杀,即使是刺中要害部位,哪怕是对方在极短时间内还有进攻你的机会,只要是你的身位还处于对方兵器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么你同样处于对方兵器的威胁之中,在极短时间内往往是难以控制兵器进行回防的。

而相对于刺杀而言,砍杀就攻击路线来看,在攻击过程中打偏对方的兵器较刺杀要容易,在砍杀攻击上半身的前提下,被反杀的几率要小于刺杀。而匕首则属于一种可以灵活突刺和补刀的武器,但即使是匕首致死率高,也仍然有很多被刺中几刀仍然可以反抗的例子,也仍然有刺中对方没有立刻毙命而被反杀的例子,因此,只要是在一种兵器的形制可以保证此种兵器进行劈砍时的速度并没有与突刺时速度形成明显的差距,并且杀伤力足够停止对方的前提下,劈砍技巧仍然具有不低于突刺技巧的地位。

我们再进行退一步的假设,假设刺杀真的完全优于砍杀,那么在这种前提下,历史上除了大枪及刺剑之外,所有适用于单兵格斗的兵器也完全可以全部制成锥形,仅保留刺杀功能,但是事实情况也很好的驳斥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一部分网友们经常无视兵器尺寸和灵活性的前提极力主张刺优于砍,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悖论,实际上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别有用心的匕首吹及刺刀吹等等网络公知团队及营销号在冷兵器格斗实践知识上误导他人的论断,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发现的规律就是,全世界各民族,尤其是亚洲民族,历史上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冷兵器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劈砍威力,所以为了贬低最具本民族特色的兵器,尤其是在鼓吹匕首和刺刀这些兵器的冷兵器格斗性能比本民族的冷兵器实用性强的情况下,自然要通过无限夸大刺杀作用的手段给予支持,即便是漏洞百出。因此十分需要大家认清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不过刀剑以及长柄刀剑类兵器的格斗技巧中,也不乏亦刺亦砍的技巧。以手臂作为力量的传递器,用恰当的发力方式将刀剑向前推出或者甩出即是这类技巧动作要领,之所以把这类技巧称之为亦刺亦砍的技巧,是因为将刀剑推出的运动轨迹中,刀剑的尖部不断向前刺,而刀剑的刃部又不断向前劈,这样在运动轨迹中尖部与刃部都可以击敌,既可被称作刺也可以称作砍。

速度快,幅度小,预兆动作又小,这些就是此类技巧最明显的优点,是刺与砍两种技术优点相折中的技巧。这类技巧可以说是比较高阶的技巧,是只有系统训练才能体会的技巧了。

最后,如果大家对冷兵器格斗领域常用的术语感兴趣的话,可以翻阅这个回答。链接如下:



user avatar   tang-lang-zai-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什么家出什么家,国家就是看在人道主义的份上想让这些封建残余慢性死亡,谁跟他们平起平坐讲道理了?不准出家那就对了!


user avatar   sacshadow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什么家出什么家,国家就是看在人道主义的份上想让这些封建残余慢性死亡,谁跟他们平起平坐讲道理了?不准出家那就对了!




  

相关话题

  南宋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勇王米哈伊的事迹对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有没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东亚文化在西方被日韩代言了的情况? 
  物理学界上有什么凄美的故事? 
  光显寺(额尔德尼昭)之战中清军是否均为喀尔喀蒙古兵? 
  历史上最大的奇迹是什么事件? 
  苏联如果不派军队来中国对日本作战,中国能不能消灭日本关东军? 
  近代的历史学家是否更倾向于不以个人情感来解释历史? 
  为什么知乎有些人一边反民主一边抱怨知乎言论不自由? 
  为何中国抗战剧中经常出现狙击枪?符合史实么? 

前一个讨论
你如何评价演员袁立?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西班牙被伊斯兰政权统治的几百年间是什么样子的?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