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初步规划获批,包括嫦娥六七八号任务,将建设无人和载人科研站,会带来哪些新突破? 第1页

  

user avatar   b-h-6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暴论警告,我不常放暴论

首先,国务院去年9月不单单批准了探月四期,同时批准的还有行星探测工程,包含火星取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探测,还有远期的太阳系边界探测。

这说明什么呢?可以认为中国航天的下一步同样是像探月前三期和天问一号那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经慎中完成对自我的突破。我们规划任务少,但每次任务都和上一次比有着不小的跨越,这意味着只要有任何失败就可能直接断档。要知道美苏欧日的长期项目没有一个有我们的探月前三期那样稳当的,每一步都完全成功且超额完成预定任务。

从目前的规划上看,探月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依然会遵循当前的路线,即任务次数少,但每一次都相当于一次美苏当年那种所谓“旗舰级”任务:嫦娥七号多器合一,有轨道器,着陆器还有中继卫星模块;火星任务是一次实现绕落(天问一号已经完美实现),二次就要直接取样返回,而不像美国经历过多轮火星旗舰任务才开始考虑取样返回;2025年要一次性实现小行星环绕探测和取样返回;而在对木星的探测和太阳系边际探测,您听上去一定会认为这肯定是两次任务,但目前的规划是一次性发射,中间两器分离,一部分去探测木星和木星的卫星,另外一部分是类似新视野/旅行者/先驱者这类太阳系边界任务。

很明显,有关部门在做规划的时候是希望用最少的发射次数和任务经费来获得最大化的成果,当然这对航天科研部门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一次任务中的经过经过实际飞行得以验证的东西就少了很多。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最大化地 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完成世界领先的创举。

但你也完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就是国家在可以见到的未来中不会将资源倾斜在航天上。批复了探月四期和行星任务恰恰和这些出来采访的航天领导们说的相反,是对载人登月等项目的廉价替代,我不是说载人登月将来一定不会搞,但是短时间内(如很多专家所说的2026年)开始的几率是极其低的。

其实载人登月的方案早就已经成型,而且最核心的拦路虎——动力系统也已经准备完毕(登月火箭完全不涉及YF-135,YF-90,YF-79等高性能发动机,只需YF-100K和YF-75D)。中国使用的是两次发射,月球轨道对接的方案,可以说是载人登月中最经济,对运载能力需求最低的选项,人类的生产力发展也使得今天登月会比阿波罗时代要便宜很多。但即便如此,以人类目前的发展水平,在21世纪30年代前载人登月依然是一个(至少)上百亿美元级别吞金兽。而且钱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它需要成千上万部门的协作,以今天中国航天国家队总体头大,分系统脚轻的现状,不改革就直接砸钱推怕是问题会不小。

但是我们不能只站在航天专业人士或是航天爱好者的角度来看问题,载人登月必然是也长时间是一个国家级巨系统工程,决策者不可能不从整个国计民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专业人士很讨厌听到“你这个项目有什么用?”“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这类令人鄙夷的问题,但不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人家是不可能拍板的。如果在冷战期间,哪怕你的回答是“我们就是需要用登月来证明我们的制度更好”,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答案。但今天无疑情况并不一样,作为一个小学时代就是航天爱好者的人,我当然清楚阿波罗计划是如何全面带动和推进美国的科技发展的,但如果您机械地套用历史,不分析时代背景,机械地认为历史上发生过的就会完全在中国重演,那您可就大错特错了。先不说上世纪前半叶基础科学的蓬勃发展传到到工程应用这一基础条件的不同,就凭借当时美国已经在多项工程领域领先苏联,只是缺乏在航天上整合而形成创举的条件,就和今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现状。我的暴论点就在于此,后发工业化国家是很难依靠举国进行一次爆发性技术革命来完成对先发国家技术壁垒的攻克的,唯一的方法是依靠极为枯燥和漫长的持续投入来逐步蚕食掉别人的市场,最近能看见几个为数不多的成功领域,全是这样的过程。作为一个还存在大量高科技卡脖子领域的国家,我们是不能把资源倾斜在任何不直接有利于攻克技术壁垒的地方的。换句话说,就算你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美国人的芯片该卡你还是卡你,你最多是在别的领域谈判的筹码增加了而已,这本质上其实也是苏联当年的教训之一,我们的领导层对这一点无比清醒。

登月当然不光是技术盛宴,更是新时代的奇观,是国家实力最强的广告。施佬啊,王孟源等人多次提过这个观点,我本人也很认同,国家形象的塑造绝不是我们经常批判的面子工程,它有着极大的正外部性,可以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数不清的隐性成本,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如果能成功登月,必然可以极大地改善国民自信心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不认为今天的登月已经有上世纪60年代登月竞赛时期的那种效果了,请记住returns are always diminishing。 早在美国成功登月之后,格鲁什科在规划苏联航天的发展路径的时候就说,我们如果现在从送俩人上去再带回来,岂不是只会被美国人笑话?我们要做的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基地!所以这也是为啥中俄会对“月球基地”那么执着,根据Anatoly Zak的说法,中国在本世纪前几年就购买了苏联时期巴尔明院士领导的设计局设计的全套月球基地方案,哦,顺便还买了几台RD-0120(我没有打错字,就是能源号上用的,不是RD-120)回来.....

月球基地是奇观,载人登火也是,总之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下还是否应当把“仅仅登月”本身作为奇观也很值得质疑。

当然,不论是月球基地还是载人登火,都至少需要长征九号级别的运载火箭,在921等有可能面临延宕或难产的情况下,长9的命运更是不得而知。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起来,发动机设计院和总体院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立项更是遥遥无期。

当然,以上说的全部有可能被突然打脸,历史上类似情况反复上演。不过如果国家真的做出了上面的选择,我是完全能理解的,我们总是被飞速的发展和神一样的进步冲昏了头脑,忘了我们还没准备好.......



我就猜到评论区里会有这种评论,就展开了说一下吧。我没有说921或者长9会取消或者怎样,我说的难产的意思是2026年载人登月这个时间节点在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别跟我说什么铝锂合金储箱试制,什么长九的箭体环什么的,这才哪到哪啊,技术关深有成果不是很正常么,你去了解下长9关深一共多少经费再回来说话.....

27吨LTI构型的921一次性要用掉23台YF-100K/M,现在产能远远不足,当然我相信要是有决心2026年产能已经不是问题。登月涉及的那么多子系统先不说,我们来看一个公众比较容易接触到的系统——发射场?如果2026年实现载人登月,无人全程试验船起码得在2025年发射吧?请问发射需要发射工位吧?那么发射工位在哪里?得在文昌建设吧?按照发射场的施工周期现在早就应该开工了,否则绝无可能能赶上这个时间节点..... 你看文昌现在有开工的影子么?

到底是谁绷不住了.....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日,我国已正式批复嫦娥探月工程第四期任务,这意味着不仅嫦娥六、七、八号会成为现实,也意味着中俄共建月球科研站、中国载人登月都纳入日程。

关于探月的意义,曾错过人类航海时代、陆权时代、航空时代主导机会的中国最有发言权:如果不能在起步阶段就技术上达到并跑甚至领跑水平,便会迅速在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后被强国甩下,基本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实现民族复兴何其艰难。

即便目光不放长远,领先的航天技术能给当下时代的反馈也是惊人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太空竞赛的时代促进,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芯片等行业很难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毕竟当年硅谷起步阶段一半左右的产出都是航天需求的订单,这直接促使了信息时代早期美国科技和人才的领先。再接地气一点,今天我们常用的各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脱水食品、小型通信设备,甚至拯救爸爸妈妈们的尿不湿,都是经典的航天需求,要不恐怕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所以,嫦娥探月的继续,将是我国冲击新时代乃至更长远领跑地位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过去的嫦娥三期任务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成功软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为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取回月壤样本,而由于推进剂大幅剩余它的轨道器至今仍在太空中执行新的使命。

而未来,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份、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嫦娥八号将集中于科学探测试验和关键技术进一步突破。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火箭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研发,都将持续突破并箭指月球。我国计划在下一个十年建立小型国际月球科研站,支持长时段、较大规模的科学探测。2030-2035年间,将其进行扩展,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最终,于2036年至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保持定期的地月往返航班。

目前的太空时代,应该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大的机遇。毕竟,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玩转的所有资源仅是这个光速0.13秒就能环绕的小破球,而目前太空时代直接把整个宇宙展现在我们面前,抵达任何一个角落都需要光速走465亿年。

整个宇宙的资源,是无穷的。人类发展的上限,也是无穷的。成为行星际生存的物种,是人类奋斗的究极目标。

中国,这次不能落下。

图源:国家航天局。


user avatar   Genius-Cirn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一文里所描述的国企技术人员现状? 
  为什么飞机早就可以自动驾驶了,而汽车却近几年才有发展? 
  美国政府给 NASA 发令,明确美国政府支持国际空间站继续运行到 2030 年,这意味着什么? 
  日本在二战期间有没有在性能和可靠性上比肩ash82fn的量产航空发动机? 
  造汽车发动机和造航空发动机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为什么要从海上发射?有什么优势? 
  如何评价航天爱好者网被要求整改?原因是什么? 
  NASA 声称「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或威胁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实际情况如何? 
  中国的航天技术比美俄落后至少 50 年以上吗? 
  「马赫环」是什么,它的产生原理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索马里欧加登战争中为保障密集的空中交通网苏联还专门发射了一颗宇宙-964军用卫星是今天卫星电话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航天雷达技术为冬奥会提供分钟级气象预报,你还知道哪些来自航天领域的「黑科技」护航北京冬奥?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