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感觉很多人都对儒家有偏见? 第2页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好礼尚德、勿要嗜利忘义,勿要有辱圣门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裔


远不负祖训,上不负国恩,下不负所学


既受千年供奉

当负千年责任

常公尚且抗日

你家何故早降?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lks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秦帝国》,张仪怒斥孟子的话

“孟老夫子,尔何其厚颜也?!”张仪站在当殿,手中那支细亮的铁杖竟是直指孟子:“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惟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儒家大伪,更有其甚: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观其行,却是孜孜不倦的谋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便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终。究其实,利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食而不语、寝而不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是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了一具具活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弟子数千,有几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阴有所求,却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作美德,公然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大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终使民人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做无知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的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张仪一阵嬉笑怒骂,大殿中竟是鸦雀无声,惟闻张仪那激越的声音在绕梁游走:“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 --------------------- 本文来自 zhiweiarm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请点击:blog.csdn.net/zhiweiarm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题干里的儒家相关术语,替换成女权相关术语,也没什么违和感

所以儒家的问题和女权是相似的,派系林立,谁都说自己是正统,田园儒家/田园女权数目庞大且冲在前面,让人不得不把绝大多数时间精力都用于批判田园儒家/女权上,而无视了所谓的真儒家/真女权

就在前几年,网上儒家的名声还不错,很多人同情传统文化在文革时的遭遇,再加上中国崛起时伴随的民族自尊复兴,儒家隐隐有了重当帝王师的迹象

结果裹脚布的酸臭味先冒出来了:各种国学班、女德班、弟子规学习、儒家戒网瘾中心纷纷出现,学生被迫跪拜父母跪拜孔子,商人打着这些旗号赚得盆满钵满,儒家大师却无力制止或者不愿制止,于是儒家的名声就这样了

当年儒家甫一独尊,就要辅佐一个开拓性的帝国东西南北打一圈,这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今日没多少儒家大师拿来说事,却拘泥于礼法细节,特别是“六艺未动,跪拜先行”,该学的没得学,跪拜大礼却搞得到处都是


user avatar   li-yin-q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于基督教进行了如下评价:

基督教之所以引起这样强烈的仇恨,并非因为它是一种宗教教义,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政治制度;并非因为教士们自命要治理来世的事物,而是因为他们是尘世的地主、领主、十一税征收者、行政官吏;并非因为教会不能在行将建立的新社会占有位置,而是因为在正在被粉碎的旧社会中,它占据了最享有特权、最有权势的地位。

这个评价对于儒家同样适用:

儒家之所以引起这样强烈的仇恨,并非因为它是一种宗教教义,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政治制度因为他们是尘世的地主、缙绅、特权者、行政官吏;因为它占据了最享有特权、最有权势的地位。

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事实,作为“最享有特权、最有权势的地位”的儒家在人民强烈的仇恨中已经实际死亡,如今的中国也没有了其生长的土壤,任何学说都是需要社会土壤的。如今我们谈论的儒家,只是作为历史和思想史研究对象的儒家,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儒家。就像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所说“儒教已死,儒教万岁,我现在也可以是儒教徒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作为意识形态、现实实在的儒家已经死亡,客观的研究作为历史实在的儒家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今我们人人可以做儒家徒,这种儒教徒并不是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是为了知古今之变,因为谈中国历史,却对儒家没有深刻了解,注定是盲人摸象。

现在“儒家”这个词,只是一种历史概念。如果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对任何一种历史概念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将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看待历史的深度。例如,就像红茶魔术猫所说的

知乎有个“儒家大师学派”,代表人物就是荒木彦吕飞,动不动就把各种历史屎盆子往“儒家大师”身上扣——仗打输了是因为儒家大师,科技不发展是因为儒家大师,政治腐败是因为儒家大师,经济不发展肯定也是因为儒家大师……

这种论调,除了哗众取宠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是垃圾。

至于说如何看待作为历史概念中的儒家呢?

一言以蔽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明儒中的阳明心学,动不动就非常轻蔑的一句“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坦白来说,除了满足自己的阿Q精神和逞一时嘴舌之快以外,没有任何用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

阳明心学为何能够在明中后期风靡天下,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没有社会基础的学说,注定只是空中楼阁,即使阳明先生再立功立言立德,也注定是无源之水。此时的我们,应该仔细了解张居正一条鞭法实施对于社会消费力的释放,马尼拉大帆船运来的美洲银元对于明朝白银准货币化的巨大推进,以及一条鞭法和马尼拉大帆船两者结合所产生化学反应让明朝“士、农、工、商”四个“阶级”产生的“纵乐的困惑”。此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提倡“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人皆可以学圣”的阳明心学会在明季成为风靡天下的显学。

儒家是一种思想史。

PS:怕大家对我说的现在没有儒家有误解,说一下我对如今所谓的打着“通三统”口号的中国新儒家的看法:挑梁小丑,不值一提,打着为天地立心的幌子,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的“国师情节”;说的是圣学,玩弄的只是“魂兮归来”的那一套会道门假把式。

钱穆、牟宗三、余英时这一脉非大陆的新儒家人物才是真的胡适口中的“我现在也可以是儒教徒了”,蒋庆一类的人只是站在儒家尸体前装神弄鬼的尸祝。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思想无对错,但都有局限性。

所以,儒学本身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无所谓偏见。

黑儒学其实是黑儒学大师,我们只是单纯的瞧不起某些(大部分)儒学大师而已。


真像文天祥那样留取丹心照汗青,

或者方孝孺那样全家身家性命都搭进去也不投降,

或者像海瑞那样清贫的过一辈子,

即使大家观点不同,

我们至少尊敬这个人。


但是你平时高谈阔论忠孝仁义,享尽荣华,

到最后却说水太凉,

就有点尴尬了。


user avatar   yl87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说得好,官员贪污腐败,国家落后挨打,都不是儒家的问题。

那儒家凭什么要垄断普世价值制定权呢?

好处自己全占了,黑锅一推六二五,这吃相是不是有点难看了?

射雕里黄药师说得好:忠孝仁义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我们要传承核心价值观(守大节),不代表一定要接受礼法,更不代表儒家可以借礼法垄断普世价值制定权,更更不代表要给儒家捧臭脚。

有答主提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请问在舌战群儒那个屋子里,有多少君子多少小人?

衍圣公都快成舔狗代名词了,还指望别人对儒家没偏见?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权责对等 (๑^o^๑)


它权力辣么大,可干的不好,自然要承担责任了。


题主觉得儒家这么好,要不要把二十四孝先挨个来一遍?

王小波提到过,某大师天天讲二十四孝,结果文革时候学生要他来个卧冰求鱼,他直接以后再也不讲了……

这叫知识分子之殇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儒家让别人去干什么事都没有,自己去干就殇了呢?


儒家很多要求简直就是变态,为什么呢?因为儒家大师不用自己去做啊!

是让别人去做啊!


以上




注:我很多东西都是记得大概的名字或者事儿,有时候电脑答题还会查一下,手机答题的时候就顺着感觉直接往后写了

所以很多朋友都是对我的论点很支持,对我的论据那是深恶痛觉啊···


比如我说王莽篡汉就投降的几个匈奴贵族反对,独尊了多年的儒家大师们都当看不见的时候

一个哥们怒斥,还是有两个的啊!并列出了名字

然后我查阅了一下,又加了上去,然后加上去之后,瞬间感觉对儒家的讽刺性更浓了·········

宋朝灭亡的时候被殉国的十万士兵宫女太监,金兵破汴梁,就一个李若水殉国,然后有哥们也是怒斥我的论据,列出了几个殉国的大师,结果我一看,我勒个去········不说都是金兵撤离之后自杀的吧,······里边还混进去俩武将····元朝破临安,无一殉国···

朱元璋北伐,一群大师要殉大元了····


更不用说后世明代儒生可以怒斥皇帝玩儿,可以不交税,结果明末大师们都作壁上观

清代又是杀儒家大师当杀狗,要交税,只能跪着喊陛下圣明,结果到了清末,一群儒家大师冒出来毁家纾难的给清朝挣寿·····



你说这一正一反的,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对儒家就要当狗,不然他不会帮你的啊····



那题主为什么还要问,我们对儒家有这么大偏见呢?


清朝三百年,那么多人中精英,想学的别的也学不到,只能学儒家,那么他们学到身体发肤的时候,摸摸头上的辫子,作何感想?


就没人想过,孔夫子画像和塑像上,有没有辫子?



经常有人说你们批判儒家的不去读论语,看看论语也知道儒家多好多好了啊


问题是,元清加起来四百年,读论语的读的比我们都厉害的人多得多了,有用吗?





user avatar   mo-yun-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制史上有一桩公案


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秧铸了一个鼎,把法律条文写在了鼎上,史称“铸刑鼎”。


孔子知道后,说了一段话: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菟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大意是这样不好,贵贱失序,晋国要亡了。


现代学者批评孔子,认为孔子是反对将法律公布于众,认为会乱了贵贱秩序。


一听到“贵贱”,现代人第一反应是等级制,立即认为孔子是在为等级制辩护,当然要抨击。


但其实这个事儿完全不是这样。


孔子提到的“唐叔”、“文公”都是君主,君主订立法律,全国遵守,这个国家才有政治秩序。


而赵秧的身份是臣子,不是国君,他却订立了全国性的法律,说明什么?


类比一下,今天哪个地方政府敢出台一部全国性法律?都不敢。如果敢,只说明一件事儿——中央政府已经彻底失势了。


孔子其实没有形而上的要为后世定什么法则,他就是简单的看到了一个事实:地方政府干了中央政府的事儿,中央政府控制不了,这就叫“贵贱失序”,自然是要亡国的。


后来晋国不就被赵秧他们三家大夫给分掉了吗?史称三家分晋。


以致于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一开篇就先写这个事儿: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礼”是什么?是规范天子-诸侯-大夫之间权力分配的法律。


在这个法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秩序,叫“纲纪”。


儒家为什么能够成为几千年来专属的意识形态,因为它要解决的,是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法律合法性问题,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


而不是女人要不要裹小脚,露了胳膊要不要嫁人,小叔子勾引二嫂谁要浸猪笼。


现代人没有这些知识,怎么可能理解孔子?


卢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当风俗一旦确立,偏见一旦生根,再想加以改造就是一件危险而徒劳的事情了


黑儒家的风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文革中对儒家的全盘否定,影响了几代人。


现在很多人依然不过是在“固守传统”而已。


当你不再受制于教科书,而是走入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去发现不同时代知识分子关注问题的变化,中华文化的壮丽画卷会展开在你眼前。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不朽之处,自会显现。


user avatar   he-yun-she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在100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是儒家的天下。有一个女子诞生了,她没有像题主那样的童年,连学校都没上过,只能待在闺房。而她的父亲,在她17岁那一年就许配给了别人做妻。

题主17岁的时候,想必正在接受义务教育,正在高二刚刚感觉到有高考的压力,感受夏天的蝉鸣,懵懂的憧憬未来。也许老师还会在班上问你们,你们以后的梦想是什么?

可是她不可能有梦想,因为儒家道德体制下的女子,只有生育和养育下一代的功能。但是,终究那个女子,还是冲破了儒家思想的禁锢,发出了在题主看来是儒家黑的言论。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 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 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

她不仅自己黑儒家,还教会其他女子学习,组织女子学校。没有钱,就去想办法找钱,没有人,还需要去找人,自己没有知识,就得只身一人去日本学习。而这一切,题主只用待在wif和空调舒适的环境里,轻飘飘的问了一句,为什么要黑儒家呢?

是呀,我也很想问她。为什么,你就不能看到儒家几千年来的积极作用,像题主一样认识到儒家道德体系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说:“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

那个时候,要冲破儒家思想道德的禁锢。不只是需要敲一下键盘,解放思想灿烂的火花,历来燃烧的都是布道者生命和灵魂。

革命失败了,她拒绝逃跑。那个时候我想,快跑吧,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呀。

她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同键盘侠的圣母不同,她遣散了别人,只留下了自己。

秋风秋雨秋煞人,换衣换鞋换刀枪。

(手里是刀)

她就是题主口里儒家良好的道德体系下的妇女,秋瑾。

我想,不论儒家在某些人看来多么的好,能找出一万种好。可活在那个天空下的人,为什么连命都不要也要变了那个天?

我之所以“黑”儒家,只是因为太多的秋瑾流下的鲜血,温度刚好温暖了我的心。

------------------

从某些儒家粉就知道儒家到底是什么货色了,什么孔子之后都不是儒家呀。后面的儒家变味了呀,总之一句话。

儒家的好,那才是儒家的。儒家的坏,都是封建统治者的坏,怪不得我们。

嗯,真香系列。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只知道我对儒家没有偏见,只有正见。

儒家要命的地方是,非常唯心,不顾社会上的不公和剥削压迫,而一味地给每个人都套上道德枷锁,让每个人都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不反抗,不偷盗,贫穷并快乐着,以保持等级社会和谐稳定。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到儒家那里就变成了知礼节而仓廪实,老百姓饿得半死,儒家也硬让老百姓学礼守礼,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国泰民安,国富民足。

儒家很鄙视生产劳动,喜欢的是剥削,不劳而获。孔子的学生樊迟想向孔子学种田,孔子就十分生气,当场嚷他:“你想学种田找老农民学去,我不会!”背后又议论他说:“樊迟就是个没有见识的小人。你把礼学会了,四方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你,交给你的赋税你都吃不了,整天享受荣华富贵,你还要种田?”

鄙视生产劳动,妄图靠虚无的道德,缥缈的礼来治理国家,国家能富强,人民能富足?就好比一个人有病了,儒家不给他治,而是把他的嘴堵起来,不许他呻吟呼号,这就表明他很健康快乐。所以统治阶级很喜欢儒家。

颜回家很穷,但是颜回每天都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就很喜欢他,把他树为贫而乐的楷模,经常夸他。

但是儒家这样要求别人,自己能做到吗?

孔子称非礼勿动,不要偷盗,还标榜自己不吃嗟来之食,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当他真饿极了的时候,子路偷农民的羊给他吃,他吃得喷香。他要求穷人贫而乐,把颜回树成贫而乐的楷模,但是让他过穷日子他愿意吗?不好意思,他不愿意。他出入必须有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害怕贫穷。因为少正卯的名气比他大,他招学生没招过少正卯,明明怪自己没有本事却恨少正卯恨得咬牙切齿,当官之后就立即公报私仇捏造罪名把少正卯杀了,暴尸大街,这叫不迁怒,叫温良恭俭让?儒家整天喊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是到清朝要剃头的时候,儒家都把脖子伸多长,争着受剃,他们清楚,失节事小,掉脑袋事大。站着说话的人历来都是不腰疼的,不顾别人的处境而要求别人要怎么怎么好,而一旦自己处在别人的那个境地,比别人表现得还糟糕。孔子的为人连他的许多学生都看不下去。

人有病得治,社会有病也得治,而不能老是拿道德枷锁绑架人民,堵人民的嘴。有人偷盗了,有人反抗了,罪不在偷盗反抗的人,而在统治者,不能不罪天子而只罪刁民。

孟子固然劝说君主要少剥削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孟子不赞同吃人,他反而是为了让吃人制度能维持更长久,涸泽而渔不如细水长流。

儒家内部固然也有争论,但是这是儒家内部斗争,他们无论哪派都脱不掉儒家的窠臼。




        

相关话题

  假如奥斯曼土耳其跟万历时期的明朝杠上会发生什么? 
  天地会为什么没能完成反清复明大业? 
  苏俄内战时,白军如何才能取胜?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赵宋和清朝有什么区别? 
  「旧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 
  印度犯我边境到底打还是不打? 
  有谁能给我介绍一下这张画?感觉是罗马故事? 
  历史上的少数群体,都遭受过哪些迫害? 
  开上帝视角,巨鹿之战后,秦国还有没有可能翻盘?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学里有些困难生感觉明明很富裕?
下一个讨论
以后中国人会不会忘记日本侵略的仇恨,复仇的可能性有多大?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