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高中生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会被清华北大数学系保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enlamp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回答是个科普回答,不明白理科生回答的可以先看看我的回答,再去回答这个问题.


我并不是说看不起高中生还是怎样,而是,他说的这个问题,真的有点生猛.
我也相信咱们国人肯定未来会有能搞定它的人,但是绝不是高中生,因为知识量太大了...


看一下这个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背景.

可能回答的人里头有很多不是理科生,所以科普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关于欧拉大神: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

这3个都是大学的东西,而且不一定普通大学生就能搞定的.所以它的创造人刚了一辈子刚到死都刚不动的东西...在没看明白这3个东西之前..嗯....概率有点低啊..


那么18岁的少年能有多生猛?

来给不明就里的答者看看人类历史上的天才是个什么水准

爱因斯坦:
1901年3月21日(22岁),爱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5年(26岁)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关于爱因斯坦的数学,你可以搜索一下一个人:格罗斯曼,他帮了爱因斯坦计算数学题方面的忙.

爱因斯坦是一个物理学家中数学最牛B的,但是数学家中数学就那样了.

也就是,爱因斯坦的爆炸年是26岁.


高斯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他的教师们和慈母把他推荐给伯伦瑞克公爵,希望公爵能资助这位聪明的孩子上学。 布伦兹维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
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1796年高斯19岁,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 解决了自欧几里德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同年,发表并证明了二次互反律。这是他的得意杰作,一生曾用八种方法证明,称之为“黄金律” 。
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获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

数学王子,高斯,他的爆发年龄是19岁,就算他的正17边算是人类最高成就好了(其实并不算)


然后我看了看世界上的其他大师..都比不上答主...因为他们的爆发年都超过20岁了..

答主鄙视的哪里是我们,而是下图中的所有人.


我想表达什么?那就是,答主,我期待1月1日.

因为地球上下一个爱因斯坦,就要来了.........哦不,爱因斯坦弱了..那破老头26岁才明白事.

至少是高斯+爱因斯坦..

其他像什么,捣蛋的费曼,牛顿,黎曼什么的,都是渣渣...您秒了整个地球....而不是区区大学生..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些理科生会这么诧异了吧...

不是我们酸,而是,如果他真的可以,他不会想着跟吾等渣渣对话的..智商不在一个水平线..完全蔑视整个地球人...


user avatar   spqr_sq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位同学,你好。

我看不出你的证明可能有什么错误。[A. Yao, 2018]

这件事还是由你自己定夺,你说你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你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你说你能上清华北大,你就能上清华北大。[Y. Zhang, 2018]

❤,大量的❤。[Y. Luo, 2018]


References:

[A. Yao, 2018]


[Y. Zhang, 2018]


[Y. Luo, 2018]


补充一下以照顾智商听不懂的人。

高中生不可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种不可能,不是说你不可能中500万彩票意义上的不可能,是说你抛硬币,硬币不可能自己长出腿来跑掉那种意义的小概率。以此为前提,一切皆有可能。既有可能升仙成功,也有可能明天宇宙毁灭,还有可能清华大学从此变成华大学(误)。

被这种事情骗了,并不能说明你善良,而只能说明……


user avatar   ba-la-la-tuo-x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我有一百亿,能开个早餐店吗?

如果我当上常委,工资能涨1000吗?

如果我百米9秒,能代表学校去省上参加运动会吗?

如果我是钢铁侠,能特招入伍吗?

如果我们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能保送清华吗?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但没必要


user avatar   kou-xiao-z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声明一月一号再发布吊足胃口,营造高中生人设,这个炒作能力去数学系屈才了。

欢迎报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懂,圣诞节要玩一玩,对吧?

一句话,你大概高估了北大清华的门槛,低估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为了保送个北大,何必非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可呢?这就好像为了卖个手机却打算先改变这千疮百孔的世界一样。你是觉得人生太easy了,非要给自己加难度吗?大概是因为对于高考,你的智商已经让你意识到了困难,但是面对哥猜,你的学识不足以让你看到其困难。

这个脑子,不要说北大,上个本科都挺有难度的了。

这个题目论述不是“高中生自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而是“证明”。很多民科搞不懂这两种意思的区别:现代数学和科学一样是有一个「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建立了一套标准和体系去筛选和认证一个结果的「真伪」。当然了,民科的特征之一就是「自说自话」,自以为证明了,就是「证明了」,不承认的人都是「学术欺压」。完全不管学术共同体承认与否。这种狂妄是所有妄人的共同特征。自信和狂妄是有区别的,自信的意思是:我相信我的结果,并且我愿意接受检验和质疑。狂妄的特征是:我相信我的结果,任何质疑我的人都是傻逼。其实要获得学术共同体的承认「也不困难」,直接把文章投稿到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就好。

好,假设数学界承认这个结果,也就是说,起码论文发表在非常具备公信力的杂志上,并且审稿人也是极有学术地位。虽然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中的重要性不如黎曼猜想那么重要,但是它也是一个有名的猜想。这种论文出版起码需要10个月到2年的时间(或者更长),那么这位「高中生」极有可能在「高一」就具备了一流的科研和英语能力,如果这个人「高一」就具备如此的能力,自然是从小开始就是「神童」,估计是小学碾压IMO的程度。这样的人,估计初中就有各种大学对其招手了,对于这样的人,家长还让逼迫他读高中,简直是对他和对这所高中同学的摧残。他从一开始就不太可能是「高中生」,我的意思是,他在别人读高中的年龄大概已经是在读博士了。

人是具备连续性的,为什么小说/电影中超级英雄一般需要奇遇?否则无法打破连续性,达成逻辑的合理性。一个「平凡」到需要去读高中的人怎么可能在高中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呢?所以,在我看了,一个真正的「在读高中」的人自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估计只是严重的中二病犯了而已,或者是没睡醒。如果是前者建议其就医,如果是后者,谁还不能做个美梦不是?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就是给很多人生命中送去了毒药一样的「绿光」,让他们拼了命地要去抓住。实质契合了很多人的投机主义的内心:不甘愿平凡,但是又不情愿脚踏实地。觉得哥猜是个「机会」,老实说,我觉得你去买彩票翻身都未必会比这个机会小。只要你看看贴吧就知道里面多少中学文凭的人在拼了命地弄哥猜。我之所以用「弄」而不是「研究」是因为如果是真的研究,他们最起码能看懂筛法和基本的解析数论而不是拿「哲学」和中学那套东西去鼓捣。


补充:我看了一位「自称」题主的老师在这问题下的回答,后来题主出来否认,并且说「他从没给任何人看过证明」(这个思路本身就够奇怪的,专业的数学家在发论文前都会让人私下检查的,我最近就是在检查我导师的一篇论文)。看起来这个回答的描述有可能是对的。

看完那个回答只能说心情有点复杂了。我最怕的后果就是这个题主在很多连基本数论都不懂的网友「鼓励」下继续「研究」哥猜,结果不好好准备高考,反而一头研究哥猜去了。这个冷水我得泼下不可。 题主 @证明,你如果真的要研究哥猜,那么还是设法进一个大学本科的数学系,从零开始慢慢学习,至少等你能看懂陈景润的证明后再说,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好好准备高考吧,别蹉跎人生了,那些不愿意泼冷水的人只是乡愿(德之贼也)而已。这些人基本都是非数学系出身、没真的做过研究的人。对了,即使题主你能争取到普通人对你的支持也没用,能判断对错的还是专业的数学家。你要获得荣誉,你还是得投稿到国际期刊。所以,不管你如何在中文社区炒作都是没用的。这些人都是不能责任的吃瓜群众而已。

你想一想,你毁在这事情后这些人会为你的人生负责吗?能对你人生负责的人只有你。我得告诉你,这条路真的基本是一条「死路」。 但凡你能看懂晒法、懂一些解析数论,我还能鼓励一下。但是你这种情况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你如果考不上一本就先考个二本呗,有些二本院校的数学系还行。在读期间,可以设法做点组合数学之类的,争取本科发个sci什么的。 不然就好好复读再次准备高考吧,别做梦靠炒作哥猜走捷径了。不管哪条路都比继续搞哥猜靠谱。


user avatar   wang-wei-23-6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以参考一下陈景润的意见:



参考文献:

《初等数论I》,陈景润,序言。


——————————————————

波函数已经坍缩了。2019.1.1

高中生在这里, @证明记得取关,点的赞也要记得取消哦。

证明过程已经被他删除了,我找个其他人存下来的备份贴在这儿。

讨论证明过程为什么错误的问题在这里。

这个答案写的非常通俗易懂。


我也懒得再说什么了,去写作业了。

————————————————

2019.1.1 15.43更新

这场闹剧终于结束了,该账号已被注销。

这场闹剧短短一周内给 @证明 带来了36k关注。36k关注是什么概念呢?知乎官方认证的“数学话题优秀回答者”的大V中,达到36k关注的肯定不超过十个。这种炒作,对知乎那些认真科普的大V的创作热情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最近一周各种“鼓励”这个高中生的言论也不少,但是这种鼓励反而是害了他。

有个道理是很普遍的: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2018年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学科,特别是理工科,都发展得极为复杂了。一个学生,经历12年基础教育,4年本科教育,才能勉强在博士阶段完成“输入”,勉强碰到学科的前沿。如果能“输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理工科领域,高中之前的知识占比不超过1%,没人能跳过本科和硕士/博士阶段的“输入”,直接去“输出”。

所谓少年天才,也只不过是讲这个“输入”的时间长度缩短了,“输出”更多而已,但是人家也经历了完整的“输入”,没有跳出这个规律。(本科生做科研时需要看很多科研文献,有时候还要去上研究生课程,虽然学历是本科,但是也经历了硕士/博士的“输入”这一过程。)


我不会否定一个集当代数学之大成的高中生,但是我肯定不会支持一个连高中数学都没学完的高中生。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认真的肯定的说,不会


首先我们假设他真的证明了,然后他需要发表论文以公布自己的证明,这篇论文需要经过同行审核,发表,可能需要几年,发表之后再经过同行评议,讨论验证,然后在学术交流会上讨论,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会被学术界完全认可,届时他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历史上多个年轻数学家作出的重大证明,都是经过了很多年以后才被学术界认可的。比方说五次方程没有通用解析解公式这个,某个年轻数学家证明了它,却花了一辈子没有等来学术界的承认。直到后来。。。


给大家一个时间参考:陈景润在1965年证明了数论(1+2),1966年发表,1973年才获得学术界轰动,1978年才得奖。从证明到得奖耗费了13年


所以,一个高中生就算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对保送清北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证明要等到学术界广泛承认,他早就已经大学毕业了,在被学术界广泛承认之前,他的证明只能被当做痴人说梦而忽略,不可能被用于保送。


user avatar   jiang-jiang-jiang-nan-wu-y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哥们让我感觉他在做一个社会实验。。。


user avatar   he-yin-67-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路,中南大学数学系,大三时独立解决了西塔潘猜想。


直接聘为教授,直博,留校。


刘路和我一栋宿舍,住在6楼,成名后偶尔还会在学校遇到…基本是明星待遇。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似乎觉得,他和世界前沿的数学研究成果只差了天赋和努力,但他却不知道,他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从题主和题主老师的描述来看,题主应该是在一个不是特别好的学校里。这所学校可能每年只有一两个人,甚至没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更少有人申请出国,所以才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些想法,老师也不是完全能理解,学校里更是没有一个人能和他讨论。所以他才发到了知乎上,还询问各种期刊的投稿方法和各高校数学系的联络方式,以期能有人和他探讨,认可他的努力。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题主是在人大附中或者类似的名校,高中老师自己就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题主如果有任何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想法,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证明里不成熟的地方,并且逐渐引导他由浅入深的学习高等数学,或者借助周边大学的资源让他知道真正的学术研究是怎么回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上清华北大应该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然而现实是,题主只能自己摸索,甚至到最后能不能进入985、211高校都未可知。


刚刚看到另外一个答案下面,一个北大数学系的同学写的回答,说他室友高中的时候学到了大二、大三的数学知识,看了不少专业著作,也拿了银牌,但是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和哥德巴赫猜想离了十万八千里。


我相信,这位成功进入北大数学系的同学所在的高中,一定比题主所在的高中要能提供更多的资源。


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残酷之处吧,把中国的贫富差距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而题主还在试图用自己个人的努力,去对抗自己一出生就面临的鸿沟。


不管怎么样,至少题主由此接触到了他在他的高中永远也接触不到的数学科研从业者,和一大群各高校数学系的学长学姐。希望题主能抓住机会、坚持梦想,加油。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积分能够“磨光”曲线? 
  数学系为什么有那么多编程课程任务? 
  阿贝尔变换强大在哪里? 
  中国数学教育水平在全世界怎样? 
  什么情况下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怎么判断呢? 
  李群的伴随表示如何理解? 
  如果一个人无意捡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应该如何处理? 
  2020全国一卷数学考了135分,想要学数学专业,但是特别害怕自己智商不够,学不好,该怎么办? 
  为何可以用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可不可以解释一下? 
  数学分析中最重要的定理是哪个?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OPPO、vivo 高价低配,销量还这么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其产品对人体是否具有危害?对权健集团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