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945 年 1 月日本打赢豫湘桂战役之后发生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uo-mei-lu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可能? 侵华日军的精锐,在豫湘桂战役中基本被打光了。

实锤+长文预警:《壮者皆死长平-----豫湘桂:日军大兵团的坟场》(此是本人曾用不同ID发过的旧文,现作了新的增补,日方资料多多)(本人在文中做了版权声明)

一,国军损兵到底多少?(顺便辟个陈年老谣:美帝因为对此役国军失望才找苏联打日本?)

一般而言,人们一提到豫湘桂溃败,经常是一些大路货出版物宣称的国军所谓损兵高达五六十万、六七十万。但目前为止,仅就国民党的所有资料统计,都找不到所谓国军损失五十万或以上的记载。 日本方面,《战史丛书》之广西会战称国军损失75万---这日本人的嘴,大海的水,稍懂战史者都应有数。一场中条山战役,国军伤亡失踪被俘不过3万左右,被日军战史吹成俘虏3.5万,遗尸4万多,还不带负伤的,夸大七八倍。

 根据通行的自情自报的原则,国军实力损害有限。据何应钦战后引用的国军年度伤亡列表(何应钦著《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之《附表四:作战以来历年我陆军官兵伤亡统计表》----何注明”本表系根据军令部统计制成之“),也是我国政府今天仍常引用的数据:全部八年抗战,国军一共伤亡失踪321万人。这一数字中,关于1944年的损失,合计不过21万人,远远低于40年度的67万人,也低于41年度的28万人。

  蒋介石嫡系部队基本完好。当时蒋介石将主要精力放在打通滇缅线,以捞取美援上。因此国军主力本就多聚西南。   44年初,称得上国军主力的,大致有胡宗南的第1军,汤恩伯的第13军、第85军;第三战区勉强可算的第25军,第28军。第六战区的第18军,第94军  第七战区勉强算上黄涛第62军,第64军 八战区的82军。九战区:第10军,第72军,74军,100军;十战区:第7军,第48军。而滇缅地区国军主力有:第2军,第5军,第6军,第8军,第52军,第54军,第71军,新1军新6军

  从分布看,蒋嫡系部队在此期间确实主要集中于滇缅地区,占到近50%的比例。这种力量分布,反应着苦难的中国深受美英盟国的拖累---美英光速失陷东南亚,特别是丢陷缅甸,害得中国不但没沾上多少光,反而为了后院的安全,不得不从内陆先后抽调7、8个军累计40万兵力,甚至把唯一的一个战略重炮团(第10团)也派到滇缅,倒贴美英,严重削弱了内陆战场的中央军,日本的一号作战,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然而,即使在如此不利的绝境下,中央军在湖南的血战,使日本陆军大伤元气,几乎耗尽了元气精华。对于正面战场重中之重的湖南,日军投入10个师团,加2个独立旅团、3个补充旅团、炮兵约合17个联队、1个坦克联队。国军第9战区仅仅9个军,加上从3战区借来的26军、6战区借来的74军、100军,一共12个军(其中5个杂牌),共合32个不满编的师(平均每师仅5000多人)、90余个步兵团,另加2支挺进队、少量技术部队一共20万兵力,等于说,平均每个中国步兵团要对抗日方1.2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中队的强攻。

即使如此,在中国军民的殊死搏斗下,日本人只在豫、桂表面上打得风光,在湖南打得极困苦,几度濒于不支,日军人员代价过高,以致得不偿失。而国府中央军损失有限:豫湘桂战事中,第10军(中央系)全军覆没,第13军和85军(中央汤系)、第15军(豫中武系)、62军(粤系)遭重创。第1军、第64军、第74军、第78、79军,第89军,暂15军颇有一定损失,其余部队损失有限。 而日本付出的则是8个师团被打得各只剩一个联队的代价(后详)。由于中央军在滇缅战场节节胜利,美援开始反哺内地,13军、74军到了45年开始部分换装,战力仍很旺盛,62军亦部分换装,并在随后的广西反攻战中境攻入越南,击溃日军,攻下越南的重庆县。所以,这些部队在豫湘桂的损失谈不上伤筋动骨,相对日军在44年一堆被中国抗残的师团,恢复快得多,所以于抗战趋势无甚影响。 真正成建制受损的主力部队,唯有严重不满员的第10军(1.7万人)这一支军级部队。

这种损失,对于中日决战并无实质性影响,国民党的有生力量还在,日本在豫湘桂虽损失了自己的元气,却远未达到扭转战局的目的。

豫湘桂战役发起时,日本远未达到“日落西山”的境地,相反,仍力量强盛。首先,日本海军基本实力尚存,主力被摧毁,已是1944年10月的事。那时,豫湘桂的主力决战已到尾声阶段。 而截止到1944年夏季衡阳沦陷时,日本陆军全部99个师团, 不过37个师团在太平洋战场,其中仅仅只有7个被美军重创。还不如被中国军队重创的师团多,离败亡依然遥远。

从全局上看1944年,中国才是赢家。因为日军将最后的战略精华大兵团全部投入正面战场,并遭受不可挽回的惨重损失,各师团均打得只剩三分之一的兵力,等于说深具经验的一线日军老兵基本打光,可谓”壮者皆死长平“。

国民党虽丢了三省一半的地方,却在滇缅收复大片地区,重创日军,又在豫西的灵宝击败日军,重创坦克第三师团以及步兵部队。并使八路得以在日军兵力空虚的后方大量收地。甚至围攻日军的一些小型据点。而日本自知无力后顾,在北方开始主动大收缩。大量的县城、据点已没有日军据守,只有伪军。等于北失地盘,南失兵力。两头吃亏。

豫湘桂大溃败,实质是日本史上最得不偿失的面子工程。

日本对于不具备战略进攻性质、战役目标仅对全局起次要作用(即使如此仍未完全达到目标)的一号作战,投入了战略级力量。

  不仅大略失策,而且使日军的战略骨干力量遭受无法挽回的惨重消耗,造成兵员质量严重下降。仅仅换来了一场皮洛士似的战术虚胜。

有意思的是,网上盛传一个陈年老谣:所谓豫湘桂战役,给中国造成不良国际影响,使美帝对国府失望,因此才放弃了以中国转而去找苏联打日本。

实际上,这完全是出于发明者、信之不疑者对历史的彻底无知,彻底的自轻自贱,才能无端炒作出这种丑恶臭秽的东西。

看看美国人自己怎么说的

“美国人战胜日本的军事计划,从1943年制定计划开始就包含着一项准备工作,即在战胜德国之后,从欧洲抽调部队进攻日本本土。计划者们希望说服苏联从中国大陆上打击日本军队,以此减轻美国的负担。当1943年10月和稍后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表示同意这样做的时候,美国计划者们才松了一口气,并且感到欣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美国人的逻辑很简单,要快速结果日本,当然是找苏联这种强国才有可能。中国国力能不能迅速灭日,这是开战前就一目了然的,晚清北洋积贫积弱留下的锅,怎么反倒赖上44年浴血奋战的抗战军民了? 我是没看到美帝对他们失过望,也从未对中国军队失过望,美帝也没那个资格对他们失望!

1944年豫湘桂失利怎么了??1944年的中国国力还远不如1937年,这是哪一代人的意志、能力能改变的?国力如此,跟哪一年失利有什么逻辑关系?? 中国人以有限国力,消耗掉日本主要国力,毁灭了日本明治以来的命运,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农业国身份的主要战胜国,还要求前人做到怎样? 嘲笑者自己在生活中能改变弱者地位吗? 凭哪一点资格要求前代人成为神人?


二,日军在物质方面仍碾压拥有”美援“的国军。

为了筹备这场决战,日本蓄谋已久,帝国大本营甚至下令所有的战场和资源配置,都首先为一号作战让路。优先补足中国战场的日军部队缺额。不惜孤注一掷,进行了号称堪比日俄战争的大动员:出动兵力高达51万,马匹6万7千,运输汽车1万3千辆,补给船艇1万余艘,征用日本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道路、桥梁工程的维修人才与器材,还在日本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一个建制完整的坦克师团。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事经济后勤史》记载,战前仅日本第11军就准备了13万吨弹药,折合65个师团会战分---------而整个八年抗战,国军弹药总消耗也不过15万吨左右。并且,在44年日本本土汽油已极度贫乏的条件下,日方竟为一号作战的日军调拔了9500万公升汽油。

光是湖南一个战场,日军总兵力28万,竟连人数上也超过湖南的中国军队(第9战区在册兵力也不过286026人,实际只有20万出头,一个军平均不到2万人)更不用说日军装备的各型重、中型火炮以及迫击炮多达4000多门。


资料来源:日本防卫厅《一号作战之湖南作战》上册

注:上述火炮中不含迫击炮等小型炮。

而湖南战场的中国军队已是全国(除滇缅)装备最好的部队,在核心要地长沙,守军装备的山、野等各种炮只有50门,而且多是老式,射速射程均不行,更不要说炮弹数量。整个湖南战场,(即第九战区)仅有迫击炮384门,山野炮256门,炮弹更少得可怜。打得最激烈的衡阳保卫战,守军仅有区区3000多发山野炮弹。可以推想,如果这个数字加个零,战局又将产生何等变化?

44年时的国军经过七年抗战,内地长期得不到补充,一半士兵营养不良,仅有的一点美援,大部分是45年滇缅线开通后才运进来的,剩下的,又绝大多数被史迪威扣下,给了滇缅国军,而内地国军,得到的仅有:



看看吧,总共这么点东西,轻武器还占了大半,重火力本就稀缺,还基本都分给滇、缅国军。内地国军的”美援“,只能说听上去很”美“,实质上,不只是骨感,甚至连史迪威都说,这点东西简直是用一只麻雀的屎去肥十英亩的田。

即使到了1945年的湘西会战时,内地国军号称王牌中的王牌、御林军之称的第74军,其装备最好的51师配发的美械也就这个水平:师直属炮兵仅有迫击炮12门,团直属炮兵仅有4门迫击炮,6挺美国高射机枪,营直属2具美国战防枪,2具火箭筒,连直属2门60迫击炮。全师没有一门压制火炮,更没有战车,整个火力还不如美军1个团。整个湘西会战,仍是国军在身管炮弹远远少于日军的情况下打胜的,国军炮弹总发射量仅7千发。而后来的抗美援朝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尚且发射了45万发炮弹!

相对45年的74军,看看44年的日本甲种师团3、13、116师团是什么装备:每师团各装备324挺轻机枪、72挺重机枪、24门步兵炮、12门41式山炮、12门速射炮、36门山炮或野炮、432门掷弹筒。(此数据引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会胡博,以及杨晓鹏,吴京昴的共同考证)

所以,当魏德迈接替史迪威来华后,他十分惊讶:”事实不是中国政府表现得多差,而是多么的好“,中国得到的援助仅仅是”涓涓细流“,却能抗击日本这么久!

《魏德迈报告》中提到了他当时在重庆的个人感受:

“我发现中国政府的刚毅与坚韧的抗战精神是惊人的,这和史迪威与他的记者朋友所描述的中国不愿作战的报道大异其趣。。。。时至一九四四年仍在苦撑,离日本发动战争已经七个年头了。。。。。中国的悲剧是一九四一年以前,在没有外援的状况之下,艰苦阻击日军,而投入了太大的牺牲,但这一点,美国人并不了解。到珍珠港事变,美国人注意到中国的局势时,当时中国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像头几年那样坚强的作战了......”


至于空军,豫中会战时,因中美空军的油料被史迪威扣下,搞得陈纳德无戏可唱,甚至蒋介石亲自紧急请求史迪威向河南战区划拔汽油500吨,也遭到无理拒绝。以至于全会战中,中美空军起飞架次,即使按日方统计也少得可怜:

“此次作战,日机出动约1700架次,中国空军出动约400架次。日机出动总架次为中国空军总架次的4倍”-------此据日本第12军司令内山英太郎向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秦彦三郎中将的汇报内容。 亦可见 王辅《日军侵华战争》1990版 第六章“打通大陆交通线“之第五节 ”敌第一军攻向豫西灵宝地区“之 第三段”战车部队与战局“

而长衡会战的高潮,日军正是在中美空军缺乏燃料,在七月末和八月初无力轰炸日军的十多天里,仗着空中和兵力优势,攻下的衡阳:

“中国战场的油料补给日渐不足,7月7日之后,这种状况更加恶化。。。。到7月13日,汽油短缺更加严重,17日,为避免受到袭击,不少战斗机也不得不飞回昆明。有五天之久,美机不能起飞,惟一能升空作战的是在芷江的中美混合联队第五战斗机大队。这样,中美空军在关键时刻无法支援中国地面部队,而且遭到日本航空兵力的攻击,一度丧失了制空权。。。。。(日机)这一空袭一直持续到中美空军重新获得充足的补充后的8月5日,与此同时,日军地面部队也充分利用中美空军在天空上短暂消失的空隙,在航空兵力协助下加紧了对衡阳的攻势,孤城衡阳经过中国陆军第10军长达47天的浴血奋战。。。。于8月8日陷落”------中国航空工业出版社 《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争史》

当时,不要说内地国军,哪怕是已经到滇西的国军王牌部队,有条件近水楼台得到美援,以王牌第36师为例,44年的装备竟是如此穷迫:


------在滇西的国军精锐都是这种装备水平,留在内地战场的国军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美国记者白修德(就是电影《温故1942》的那个记者)在实地采访中看到的内地国军,是这个样子:

“一群一堆的中国士兵守着生锈的机枪或擦拭陈旧的步枪。日军总是在村庄里200-300人一处,有轻炮支援。任何一处中国兵和日本兵都是5:1。可是日军全有轻重机枪和野炮。任何中国士兵想要通过开阔地一两里的地方接近日军总会被敌人火力击倒。这样的火力此方无法压制。”

  白修德在采访记录中写到受命配合坦克部队的62军:

“中国兵三个人中只有一个扛着步枪。。。每人有2颗手榴弹。师有2门七五山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物。附有炮弹200发,发射起来象守财奴算着金币样的吝啬”。而在坦克出动时这两门炮在前几天的激战中炮弹也已经基本打光。在不利地形下即没有空军和炮兵掩护,也没有步兵有效协同,轻型坦克是无法突破敌人的反坦克阵地的。
“中国士兵背着自己的步枪和口粮步行前进,他们很瘦,汗流浃背,挣扎着每一步,整个部队都没有一辆汽车,骡马也极难看到。攻击开始的时候,1个师的中国军队在1门一次大战时代的法国山炮和9门迫击炮的掩护下开始爬上日军占据的山地。中国迫击炮间歇地在山头上嘘嘘叫着,机枪和步枪在夏日的炎热中,间隔很久才热闹一次。三天后,耗尽给养的中国军队开始后退,不会有再多的东西了。。。。。。。。向桂林开进的中国援军是一支14000人的军队,但只有2千枝步枪。在500英里范围内,其他中国援军也正在分散开来,他们有些已经很疲倦,有的缺乏经验,所有的部队弹药都不够。“

-------所以,看到此,白修德也感慨这支在生存死亡线上挣扎的军队"他们已经做了血和肉所能做的事情”!

反观日军,光湖南战役,日军为8个师团就各准备了4个会战分弹药,合计32个师团份弹药,炮弹近500万发!还没算入各支独立炮兵联队的炮弹量,也没算入迫击炮和掷弹筒。若全部计算,恐怕炮弹数量也不输苏德战场某些著名战役。

而广西战场,仅仅日本第23军从广东派出的策应部队就携带了16万吨物资,相当于每人4吨物资(相比一号作战的天量物资,一场诺门罕战役,日军才消耗弹药在内的各类物2千吨)。连同主攻部队,日军集中了40万吨物资。这是让太平洋战场上的瓜岛、塞班、佩里琉、硫磺、冲绳的日军部队咋舌的奢侈!当然,早已死在诺门罕的那些日军,对之更是羡慕得不要不要了。

所以日军也自称,这是日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亘古大远征”。如此庞大的兵员,每天消耗的物资是惊人的。为减少后勤不继带来的人员损失,日本充分发挥了准备工作周到细致的民族性格特色,在本土百姓已难吃饱饭的情况下进行了搜肠刮肚般的物质准备。尽管太平洋战场的燃料已极度紧张,却为在华的参战航空兵团准备了可用半年的油料。地面部队的弹药储量可支用两年,从野战医院的药品,到军装军靴,都不顾国力条件可能给予取最大限度的保证。

由于一号作战,日本《昭和财政史》卷4《临时军费》里,列出了1944年日本在各战场投入的军费:本土300.28亿日元、朝鲜6.05亿、中国台湾5.5亿、中国东北(满洲)22.9亿、中国关内战场278.28亿、南方(太平洋战场含缅甸印度)121.65亿。

-----日本光投到中国关内的直接军费,就高达278亿日元之巨,可谓鹤立鸡群,被中国各类“理性人士”、“专业人士”吹了几十年的太平洋战场,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美英法澳荷新等盟国一起上,才消耗日本121亿的军费。

当然,这还不等于日本算入“满洲”的军费就与关内无关了,关东军向关内支援兵力、技术器材、物资,并帮着接收伤病员,这些钱是为一号作战擦屁股的,并不全与防苏相关。另外,即使算到“内地”(本土)头上的300亿军费也不等于完全跟中国战场无关,日本当代学者纐缬厚考虑到相关性,所以总体上认为军费方面,“1944年中国战场占64%、南方战场(即太平洋战场)占28%”(纐缬厚引自大藏省财政史室《昭和财政史》)。由此可见,所谓中国战场不是反法西斯主战场的论断,即使在44年仍是彻头彻尾的一派胡言,更不要说37---42年了。


三、豫湘桂战役,是日军用尸山换来的一场”胜利“,次年就被打脸:

应该说,如此规模的日军大兵团在我国如此广阔的地理跨度上作战,其后勤保障的要求已远远超过当时日本国力所能承担的限度。而日本为了这一面子工程,不顾实际条件强行执行。造成了军力的严重透支,带来了大量战斗和非战斗人员死亡。而且损失的多是构成战斗力最精华的中坚部分,从损失结构上讲,比太平洋战场严重得多。

  但日军上下却将一号作战作当成为自己的民族打出一条出路的决战,疯狂到将什么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等等一切皆置之度外。据薛岳晚年回忆,战役期间“敌高级指挥官亦多亲临前线指挥,为前所无”。在湖南战场则尤其丧心病狂,甚至“白昼の敵前渡河”,从战役一开始就造成日军基层“工兵、歩兵の戦死、負傷者が圧倒的な多数”。

薛岳也不无感慨:

“此次作战,敌行广正面进犯,多通崇山峻岭,人迹罕到之蹊径,其高级指挥官,亦多临前线指挥………攻长沙、衡阳时,(日军)尤多践战死者尸体而厉行猛扑;独立防御时,不屈不挠,拼死抵御,虽全部战死不惜,有时多数阵亡,仅残余一二士兵犹不肯降。其勇往迈进之精神,固值赞许,然实懔于危局,不能不倾国力,以图苟延一线也”(薛岳《湘北湘南阻击战》)


  据衡阳第10军电台兵卢庆贻回忆,当时他们军部机关人员在中央银行三楼观战,在望眼镜中看到城外日军“用梯式进攻,一排一排的,一百把人一排,前排100多个,后面又是100多个,打着赤膊,全身只兜一条白布。端着刺刀弯起腰,对着我们猛冲”(见《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这种急功近利、穷凶极恶的蛮干,使日本在华的一线师团无不遭受惨重损失,幸存日军在战后也痛斥日本军国主义者“無策無謀の作戦は日本軍では後々までも続く蛮行で、この損害が非常に大”。从全局上看,反而大幅度弱化了自己左右中日战局的能力。据日方资料,豫中会战是整个豫湘桂三大会战中最轻松的,但即使如此,洛阳战役普遍被日军老兵多回忆为恶战、苦战,“大变苦”,蒋军“顽强守备”。

有的幸存者回忆(岗山县籍的士兵河源导夫):所在110师团110联队在洛阳攻击中,他的第6中队和他一起入队的五六十名战友,最后仅剩五六人,其余皆战死。攻下洛阳后驻于街市,因粮食不足每日空腹生活。次年三月,河南伊水岸边柳树长出青芽,日官兵争先抢食,因贪食竟发生死亡。(可见日本大本营战史吹嘘在洛阳城市缴获大量粮食,是何等可笑)。顺道提一句,据河源导夫说,他后来跟随110师团参加的老河口战役,竟付出4000人的伤亡。

  豫中会战,是日本在豫湘桂结束最早,代价最轻的一战,但仍可见其代价不小,以62师团(就是后来在冲绳把美军打得鬼哭狼嚎的这个二流师团)之独立步兵第14大队为例,其下属5个步兵中队共603人,而伤亡却达325人。   据日本《步兵第160联队史》《姬路步兵119联队史》《岗山步兵110联队史》记载,三个步兵联队当年阵亡和病死达1050人。


像河源导夫那样的日本老兵回忆,河南会战有的所在中队的中队长在洛阳巷战中被子弹“贯通”大脑。有的所在大队长阵亡,不一而足。其中的37师团,据其老兵战后搜集的有姓名的战殁者数字,总数7900人,而死于44年的占2800人以上,可是比起一号作战的大多数师团,37师团算是很幸运的了。湘桂战役,据日方公布的正式资料是“大陸打通作戦の場合 戦死11,742名 戦傷22,764名 戦病66,543名”伤亡病合计10万多人------被日本其它的战史资料证明大大缩水!据参战的日方独立炮兵“トセ部队”资料证实,这还仅是截止到攻陷桂林时的损失数字,不包括后面艰苦而悲惨的由桂向黔的长途追击与回撤的战斗。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数字,却依然是漏洞百出,缩水严重。

据本世纪初,日本主流媒体读卖新闻推出的《中国战场慰灵祭》一书,仅44年在湘、桂战场死掉的日军就达10万!



然而,从日本方面其它资料看,这一数字仍然偏低!! 据战后的日本独立第十五炮兵联队的纪念网站上的回忆,44年仅仅湖南一地,日军就死掉十万:

“犠牲となった…十万余の将兵が湖南の戦野を血で染め尽くした惨劇が…結果として残ったのである…”

与之相佐证的是,日本人佐佐木春秋在历史著作《大陆纵贯:一号作战》中更说,一号作战进行到衡阳战役结束的阶段,中国派遣军便向大本营提出,要继续作战需补充兵力20万!

也就是说,截止此时,日军便已有大约20万的减员,至于其中的死亡数量占比,下面会进一步研究。

由于湖南阶段的长衡会战从一开始就让日军蒙受重大伤亡,就如长沙,才打了几天就被日军攻陷,守军败得非常狼狈,甚至突围时有2000多人被日军俘虏,千余人掉入湘江淹死,怎么看都是日军轻取。但日军不顾代价的打法,依然导致“兵员非常减少”。比如58师团在进攻长沙市区时非常顺利,却被西岸岳麓山的重炮隔江狠锤,吃了大亏,所以还没打到衡阳,就不得不动用大量补充兵(此据58师团熊本县士兵高木义辉回忆)。这种势头,使日本高层不得不预计日军到8月下旬为止,湖南战场的日军仅战伤就将达6万多人,其中1万余人死于转运途中。这样的损兵预期,是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

------见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湖南作战》一书

  然而,事实还是证明日本高层过于乐观了。迎接日军的将是一场“犠牲となった…十万余の将兵が湖南の戦野を血で染め尽くした惨劇が…結果として残ったのである…”的地狱之旅

无数日军各师团官兵的战后回忆,都在佐证着这一惨烈的事实。40师团的德岛县籍卫生兵内田善一在湘北的野战医院看到的是令他战栗的地狱场景:无数被中国炮弹打伤的日本伤兵,有只剩半张脸的,有“片手片足”的,有腹部藏弹片的,他们卫生兵“手足并用”“不眠不休”的抢救,仍有许多伤兵得不到救治而伤口长出虫子。许多日本兵受尽伤口折磨后,在临死前喊着“卫生兵快来”或呼唤着亲人的名字凄惨死去。

  随着部队向南突进,他看到的惨状愈演愈烈:无数日兵在匍匐进攻时被地雷炸得肢体四散,或前进中被子弹“贯通”大脑,甚至出现过有的中队一场战斗就有100多人战死的事情。就算在没有恶战的日子里,其部队也饱尝山野夜行,风餐露宿之苦,整夜握枪而眠。爱知县籍的老兵渡边久喜也回忆,在湖南的行军中,常有日兵被土民杀死或失踪的,有时夜半做饭,早上就看到炊事兵尸体,整个部队精神长期高度紧张。13师团的山炮联队,在湘桂战争中的山地行军屡逢梅雨,疲劳之至,有时连人带马一齐滑下“千仞の谷底”,部队“全员泥人形”,伤患众多,靴破皮烂。即使后来日军在广西和贵州打得极为顺利,但并没少受多少惩罚。像44年12月底的“独山突战”,日本战史吹嘘是“无血占领”。却隐瞒了当时天寒刺骨,入城日军仅穿着半袖夏衣,靴底剥落,后方补给中断,加上当地人民的袭击,以至有很多中队死了一半人才返回,还有的中队甚至还没进独山城,便在行军途中处理了一百多官兵的遗体。

  这诸如此类的情况因数不胜数。

即使日本《一号作战之广西会战》这种极力讳败扬胜的书,也透露出所谓“无血占领”独山县的惨状真相


  第三师团

  “。。。前方三面的石山都被重庆军占领,并一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掷弹筒等雨点般射来。12月3日担任攻击的第2大队全部兵力只有一个中队。17时10分在第一小队的速射跑旁边落下一发迫击炮弹,小队长横山少尉等全部战死。12月2日34连队。第一大队以第三中队为尖兵中队于6时出发。本日第6中队武智少尉,第10中队石川少尉战死,第5中队代理中队长吉川中尉负伤。12月3日第五中队能行动的官兵一共只有14名(日军中队满员约 180人左右)。”


1985年有几个当年侵入独山的日本兵组织访问团到独山来访问,来谢罪。原日本13师团104联队的二等兵管原源六、福龟清吾说:

“……我们104联队进入独山县城的250人中有11人在洞口爆炸中死了,离开独山后,沿途受到中国军民的十多次追击,撤退到广西全州停下来。后来,只剩21人活着回到日本。”


在搜寻日本方面各种损兵记载中,我们发现大量的,惊人的日军高级战史刻意隐瞒伤亡的证据。

比如衡阳战役。日军的死亡、减员人数之真相,远远超过今天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想像!

幸存者长田荣太郎在其《湘桂作战:第二期》一文中写到:仅衡阳之役,第68、116这两个师团就各自减员70%。

这已是很惊人的数字了。但事实是,日军这两师团事实上的伤亡比这还要大!

据森金千秋所著《湘桂作战:大陆纵贯2000公里》一书承认,这两个师团在对衡阳城的第三次总攻前,全部剩余兵力已只剩原编制人数的十分之一,其中还包括许多轻伤兵!那么经过第三次总攻后,剩下的只会更少,等于说,按日本人记载,68、116师团全部在编人员遭受的是全灭级损失!

其中68师团的师团长佐久间为人被迫击炮炸成残废(炸阉),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重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参谋松浦觉因被一同炸伤,引出了一件更大快人心的事:日军命令谷隼夫前往接替松浦觉,这个谷隼夫,正是南京大屠杀另一大元凶:当年的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儿子!它在奉调途中,被中国空军发现,当场击毙!对谷寿夫这种反人类兽夫来说,可谓天道昭昭报应不爽!68师团除了官员集体伤亡,士兵也炮灰多多,下属115步兵大队战后仅存100余人。
那个在南京杀害10多万中国同胞,残害女性无数的第16师团退役兽兵和家乡人组成的116师团则更惨,一个旅团长、一个联队长、九个大队长战死。据第120继任联队长儿玉忠雄回忆,战役结束时,这支3000多日军的联队,只剩下300--400人,第一线的中队已没有一个军官,全部打光。而第133联队则是整个日本第11军中最为悍战的联队,去年攻陷常德,就是以这支生力军率先达成关键突破的。而今,这支双手沾满常德守城将士鲜血的罪恶联队,在战役结束时,包括新补充的兵员在内,仅存331人,全联队三个大队长全部毙命,下属第1大队仅存不到100人,大、中、小队长全部毙命,只好以士官老兵充任。众所周知,日寇的报复心是最强的,像野兽一样,但联队长黑濑平一,经历这场浩劫地狱般的恶战后,眼见手下死亡殆尽,却反而心情平静了,对衡阳守军心生敬意。它后来公正的评价道“不能说衡阳守军被打败了,他们在45天中善战耐斗,以中国军队从未有过的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抗击,打出了一场民族意志的勇战!“
日方战史也不得不承认:“衡阳的第十军具有作为真正军人的,就如中国的战史里说的‘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可笑的是,日军的各类部队史,只将在阵死掉的日军算入死亡统计。按这个说法,如此整建制损兵的可怕规模下,《第68师团史》仅记载战死841人,战伤死136人,战病死239人,仅区区1216头死鬼。而据116师团幸存者浦田幸一战后修成的《步兵133联队衡阳的死斗》一文中,记载全师团死亡情况:战死1588人,战伤死461人,病死1420人,合计也不过3469人。而且,这还是统计的两个师团在整个湘桂战役期间的死亡数,实际死于衡阳的还会再少。
可实际情况呢??被日军残留的一手资料给揭穿个底掉!据衡战期间日军野战医院病院长谷野谦等人记录的资料,那个在史书上自称只死了1200多的68师团,仅仅在黄茶岭开设的一个野战医院,就收容了4000多68师团的伤病员,而且最终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另一个保留下文献记录的衡阳郊外的杨家坳野战医院,日寇伤病员就在该院死去四到五千多人。也就是说,光这两座野战病院,合计就死了8000多日军。为何死亡如此之多呢? 因为在衡阳打得太苦,短期内日军伤亡数量爆棚,完全淹没了这两个师团极为有限的医疗条件:“卫生人员不够,又加营养不良生病,都顾不上确认死者姓名,制作死亡报告书。尸体就那么放在那里烂。”



上面这些图片中显示,第68师团在黄茶岭开设的一所野战医院就收容了四千名伤病员,在这个医院里,这些伤病员最终有90%的死亡,至少3千以上。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谷野谦它们还在文献记录中留下一个更惊人的荒唐事:即使是有幸痊愈的日军,依然大量在离开医院后死在了追赶部队的路上,有太多战死的日军被遗漏了姓名,这在过去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这些日军死鬼已不可能纳入医院的统计范围内,因为这上万的炮灰,其死亡记录连医疗部门都没存档,自然更不会被列入日军部队所修战史的伤亡统计中。

何况,日寇野战医院是移动的,要随伴各师团机动,所以还有专门的转运收容机关,有很多伤员就是死在这种医院里的,这样,师团和师团医院也不知道这些人的下落,至少在写报告时候是如此,当时衡阳方向补给困难,伤员也同样后送困难。同样也不可能纳入部队的伤亡统计内--------也就不会被计入级别较高的官修战史的伤亡数字之中,也进不了联队史、大队史等部队史战史的伤亡统计。更有趣的是,医院很多病历资料都被就地烧毁,也有毁于空袭中的,甚至因为没有纸张,索性就不记录了,总之,有太多战死的日本军人被遗漏了姓名,这在过去是根本想象不到的,长衡会战之后,军队一直处于运动当中,然后就是总投降,所以长衡会战的损失数字已经不可能查清楚了,这些数不清的死鬼日军,也进不了靖国社统计的日军死亡总数之中!

据中国学者蒋鸿熙、王选所著《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一书也在综合日本史料后写道,杨家坳野战医院的日军伤病兵,前后“死了四五千,未确认姓名,也未制作死亡报告书”。这还只是杨家坳一家日军野战医院,若再加上116师团各野战医院,以及日军固定的医院,如第128陆军医院的死亡量,整个衡阳战役期间,光在医院里死的日军累计就过一万,还不要说战场上战死的成千上万的日军。

所以,光看日军68、116师团的正式战史,你根本无法查觉它们被衡阳守军打得有多惨!还真会傻乎乎的以为它们一共只死了三、四千人呢! 这大概就是日本伤亡记载惯有的特色吧!(衡阳战役相关内容,均取自”龟兹乐“相关考证)


隐瞒伤亡的可不止衡阳战役,再以58师团为例。该 师团前身只是一支负责治安的独立混成旅团,后来扩编为师团。为了一号作战,日军对该师团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攻城和巷战训练,以作为第11军的攻城和巷战主力部队。据师团战史《大陆殿兵团战史》的记载,一号作战开战到45年终战,共死7300多人:

但这一数字仍被多处日本资料证明故意缩水、瞒报损失。表格中的7368名死亡者详表中,独立第92大队开列的死亡数是674人。而该大队幸存者高木义辉却明确指出本大队死亡数实际高达1500人!另有同样数量的人负伤。


无独有偶,该师团独立步兵106大队开列的死亡数是463人,但大队官兵所在家乡熊本县“护国神社”所立106大队战没者慰灵碑上,却记载了811人的死者数字!

  熊本県護国神社|熊本県|熊本市|宮内|七五三|御守|祈願|戦   kumamoto-gokoku.jp/inde

  「独立歩兵第百六大隊戦没者慰霊之碑」 昭和51年2月 建   独立歩兵第百六大隊は昭和17年2月、熊本で編成され、中支派遣軍の第58師団(広部隊)に所属。湖北省沙湖附近の警備、次いで大陸打通作戦に参加。長沙衝陽、全県、桂林と転戦。この間811余柱の尊い犠牲者を出し、昭和21年6月復員した。今度復員30周年を迎えるに当り、この碑を建て記念樹を植えて亡き戦友の霊を弔うものである。    昭和51年2月 独立歩兵第百六会

 58师团在湘桂战役打响前仅担任警备任务,没有参战纪录,可见,该大队811名死者绝大多数是死于湘桂战役及以后的。仅58师团两个大队就查出漏记1100多名死者,可见整个师团漏记的会有多少,扣除其中湘桂战役结束后的死亡数,其师团在湘桂作战期间死亡数就不会低于7368人。


可资佐证的是,58师团战记《华中战线:最后的败走》一书也说,该师团原本兵力14000人,经一号作战历次苦战后,虽多次大量补充兵力,比如在衡阳战役结束后,兵力经补充一度回升到11000多人(见采用日方资料的王辅《日军侵华战争]》),但到战争结束时仍仅存7千人。说明一年半期间,累计死掉的当在一万以上。

而在一号作战遭受大半伤亡的,是几乎所有日军参战师团的一致境况。

第13师团是一支素以精锐著称的老牌师团。在战役期间死亡人数即使是缩水的统计,也有4000多人(参见长田荣太郎:《湘桂作战第二期》),而伤病更多。但从其下属联队的数字看,4000的数字似乎很保守。比如第65联队在战役初期自湖南平江出发时为3800人,11月打到广西河池,即已战死和重伤、重病总数超过2300余人,占联队总兵力三分之二,轻伤轻病人数尚在其外。这其中战死902人。在随后的广西防守与败退过程中联队又死亡600人。可以说,湘桂一役下来,超员满编的第65联队基本打光,就剩个空架子。


第3师团更是明治维新时就建立的老牌甲种师团,也是唯一全程参加八年侵华的师团,残害中国生灵不计其数,可谓罪恶滔天。但在长衡会战中,被阻滞于湘东山区的3师团先后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创。后在第27师团、第34师团和第13师团一部支援下,战至月底,始突破围阻。

  经此一役,3师团下属各联队的一线战斗中队损失过半,像6联队第1大队第3中队自河南淅河出发时160人,到日本投降时已死亡87人,其中大半死于湖南。同师团的第34联队死亡多达1700余人(仅6--8月期间就死亡737人)。


冈村宁次也声称,侵华日军精锐的第3、第13师团,1944年时“再无钢筋铁骨之威”,而“其它兵团的装备、战斗力等均较前明显降低。全军建制已感力不从心”

第40师团的伤亡总数虽无明确记载,但同样有大量片断证据可供参考。比如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幸存者高桥幸回忆,所在中队自湘北华阳出发时有近200人,到桂林战役打响前只剩98人,光是他本人在进军途中参与埋葬的死亡中队战友就达30人。这些幸存者随后又在强攻桂林七星岩的战斗中再遭沉重打击。这98人连同配属的30人的工兵“肉迫队”遭受“全灭”打击,中队长柴田也把性命搭上,高桥幸自认九死一生活了下来。同联队第三大队的命运也和他所在的一大队半斤八两,光是衡阳外围阻击国军第62军一部的战斗,该大队就打得只剩54人。

而40师团相对前几个师团而言,担任的多是配属作战任务,可这并未让它逃脱沉重的惩罚。比如其下属的235联队每个中队都蒙受了100人以上的累计死亡,联队光死亡一项就在1000余人以上。再算上伤病人数,以及死在医院的大量伤病员,联队实际处于全队骨干覆没的状态。


还有第27师团,这是特地为一号作战而从关东军序列中调来的2万多人的满编甲种师团。据日军高层对师团基层部队的表扬“感状”显示,不算河南作战的损失,只从44年7月开始计算,27师团各大队在湖南会战期间的减员就突破70%!其它日文资料也证实,师团各步兵中队仅剩60人,经过大力补充新兵仍仅120人。27师团下属屯驻第3步兵联队的老兵藤原彰后来在著作中记载,联队从湘桂开战到终战,死亡高达1647人(《中国屯驻步兵第三联队日志》)。另一个联队,屯驻第1步兵联队则死亡更达2021人。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至于许多因各种原因死在路上,未纳入登记的还不知多少。

而且,27师团在44年夏的湘北、湘东辗转作战,一线战斗部队竟损失达70%

独立炮兵第15联队在自己战史中,曾引用资料转述过27师团的惨状:

”第二十七師団の各大隊でも…「湖南の会戦」に突入し、七月初旬以降連続した激戦で、戦死傷病兵は部隊の七割を超える決定的とも云える甚大な犠牲を強いられた…悲壮な過程の出来事だった。“

著名学者藤原彰当时做为该师团下属中队长,也参战,也承认所部及相邻友军均伤亡惨重。自己不负伤都不好意思,因为所在大队光阵亡中队长就四个,他所指挥的中队也减员一百多人。

这还仅是步兵部队,27师团还辖有辎重、炮兵、工兵等配属部队,同步兵相比,他们虽处在二线,挥霍的性命却同样惊人。其独立山炮第二联队第一大队,在湖南被打得仅“残生”奄奄一息的80名官兵。还有些归属师团不明的,像“中部第六部队”,从其下属骑兵第2大队第3中队的爱知县士兵和田敏雄供认其战友近半数战死来看,其伤亡也不会小。


当然,也有人为日军狡辩,说什么日军减员主要是非战斗减员,比如因病死。其实,这种想当然并不成立,日军因病减员的严重与否,历来与战斗烈度高度相关。比如日军病死上万的衡阳战役,正与衡阳战斗本身极为残酷,日军长期疲惫紧张,大量伤病,且得不到及时救治,加上后勤补给不继,健康的士兵久战而食劣,药品运不上来,所以成批死亡。

再说,大量日军病倒和病死,直接因中方措施造成----在湖南搞大规模毁路为田,使日军本就紧张的物资运输遇到极大困难,运输速度慢,遭受空袭与地面袭击的概率也就大增,损失自然大增。后勤慢、损,自然更使前线日军大批伤病不治。或轻伤轻病转重伤重病。

日方有不少中国破坏道路,导致日军交通运输受严重影响的记载:

行するほどに「ぬかるみ」状態が悪化し、車両部隊の前進は難航した。重車両が通過するには…なんとか堪えられる程度の「簡易補修」をするのだが、各分隊合同の使役兵は全身泥まみれになって、暫定施工をするにしても補修材料等が貧弱だから…工事は遅々として一向に捗らない。仮設道路なのだが…半日費やしても、目標工程に達しないのである…。本道路が完全に破壊されている場所は大きく迂回して村道等を通るのだが、其処が今迄に車両の通行が少ない所だと地表が軟弱だから、全重量十トンに近い車両が続けば忽ち車輪がめりこんでしまい…これも簡単には通れないのである。

最有“发言权”的是日军补给部队。

比如“独立辎重兵第54部队”服役的奈良县士兵川本义德,据它描述,44年5月28日从崇阳出发,携带车辆、弹药经通城、梅仙、平江南下,一路走的是“水田畦道”,又多“侧沟”,且逢雨期,道路本就泥泞难以下足,再被前边的大兵团这么一走,道路完全“崩坏”,一片泥海,日军派的“道路修理班”简直苦不欲生。而辎重部队将兵劳苦亦非语言所能形容,且驮马多不驯,人员疲于奔命日夜赶路,以至足伤多发,步行困难。进入湖南后,一路都有小股国军、便衣队袭击(疑似常章濡的“湘北破坏队”),屡遭苦战,被迫击炮打死多人,在平江附近的梅仙乡遇袭时,被打得无法脱身,幸赖附近工兵队赶来,方才活下来。

到7月中,前方(新市)战斗吃紧,上级又不顾死活催运军火,它们中队组成一支75人的水路运输组,从平江出发,途中遇“两岸敌兵急袭”,多人战死和失踪。眼看就会全军覆没,只好发挥民族特有的“工匠精神”:前线日军朝思夜盼、望眼欲穿的枪炮弹药,被它们辎重兵全部沉没到水中,这样才有借口,使小小的残余人员回到平江。上级不死心,又筹集新的军火,于7月21日再逼它们由平江向新市输送,在山间不利地形道路中,屡受中国军队迫击炮、重机枪攻击,又兼便衣队袭击,有时一边扫雷一边前进,极为困难危险,又兼恶路难行,空中扫射,倒下不断,特别是病马极多,总算送到前方,全队直到8月11日进了长沙才得休息,中队兵力减员达70余人。川本觉得自己能活下来不可思议,它感觉士兵在战场上的每一天都堪称“生死一纸”,这还仅仅才到个长沙啊!

大家想想看,2个半月间,日军辎重队仅受袭扰,不缺吃不缺喝,一个中队就减员70多人,叫苦如此,前方大兵团减员又该多大?运输途中如此地狱一般,前方衣食药品缺乏导致的兽军病员将多到何等地步?

川本义德其实很幸运了,国军对它们这类“穷小锉”的驮畜补给队没太大兴趣,有限的弹药,先得留给那些“高大上”的日军汽车队---同胞们,“昭和物流”难道不香吗?

第3师团高射炮部队服役的石井康一,就在随队转战湘桂的过程中,亲眼目睹过“大场面”:

一路上,受地、空火力袭击,友军的坦克和货车等的残骸随处可见。在一个山巅狭路间,几十辆日军汽车受到攻击,中国军队先瞄准前方车辆和最后一辆尾车射击,将之击毁起火,让中间车队无处可逃,然后全部被中国军队扫射毁灭。

石井原文:ある峠道では幾十もの自動車が攻撃を受け、先头车辆と最後尾車が火災を起こし、中间车辆は全部中国軍に攻撃され壊滅したとのことでした

所以,日军漫长且脆弱的补给线备受中国军民打击,才是日军大量“病死”的真因。


  当然,也有人指出,51万日军并不仅限于在豫湘桂的作战,它们之中有相当一部份在广东等次要战场配合作战。广东战场的战斗烈度无疑低得多,因而伤亡不会大,从表面上看,好像战争烈度确实不高。但查一查他们的损失,却也相当惊人。比如第161联队,光死就死掉729人,未遭伤亡的骨干战斗人员亦是所剩无几。这说明,没有大战,但不断的小战,累计下来日军减员规模也是吓下人的。

由于中国军队过份杀伤了日军有生力量,挫伤了整个侵华日军的士气,仅仅衡阳战役期间,日本就深感难以继续,力主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日本第11军参谋岛贯武治引咎下台。当日寇终于用尸体堆下衡阳时,如此意外的巨大兵员损失,侵华日军一时根本无力填这么大的坑,好容易补充来的新兵,也是体质极差,“多是骨瘦如柴的少年,走路摇摇晃晃”。所以,连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报记者井益康一也黯然写道“没有比这更空洞的胜利了!”。狂热的日本陆军省全体高官,除去作战部之外,都认为再这样放血打下去已没有意义,建议放弃继续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陆军大臣秘书官井本熊男也在战后的著作中承认:“经过衡阳攻击战后,我方对于支那军士气之旺盛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不仅是实施了攻击的11军,包括支那派遣军司令部以及大本营都改变了看法”。
据大本营参谋、战争指导班班长种村佐孝著作《大本营机密日志》记载:1944年8月19日御前会议,根据世界局势,决定了今后的战争指导大纲,对“重庆”已经开始改变“一号作战”的以军事手段粉碎其抵抗的战略,“尽快采取有统制的政治工作,力争解决支那问题。”到了9月5日,决定“大让步的对重庆和平条件”。

后来的豫湘桂战役中的”桂“省作战,之所以日军打得顺利,纯粹是白崇禧出于军阀本性,为了保兵而不惜置乡土不顾,向侵华日军做的放水!

但即使如此,在重新用补充兵几乎换了一轮血之后,到广西作战结束时,日军兵力再一次损失到这个地步:

连日本官修战史《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也承认 “此时第11军的战力表,它说明已不能与去年以前的师团相比。现在师团的战斗力,第一线的师团,只相当于1个联队的战斗力。与此相反,重庆军目前却正以美式装备不断地充实战斗力,在此基础上准备大的作战。对方面军来说,现在应该是可伸可缩的时刻了。不要说整个中国战局,仅就第6方面军正面而言,我战力已到最大限度,要应付预料中的激烈变化的形势是危险的。如果实施芷江作战,就必须放弃桂柳地区,而在湖南、湖北、广州固守,求得保存手下兵力“

-------要知道,日本战史有一个铁打的特点:级别越高的战史,对伤亡瞒报越严重。


综合上述对日军各部挂一漏万的伤亡考察,可见日本大本营为这场号称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远征而集结的空前力量,遭到了何等毁灭性的损耗。经此一役,日本在华的、深具经验的一线老兵基本殆尽,侵华日军的军人素质严重下降。尽管攻占了三个省约一半的领土,但与战略力量严重透支的代价相比,不过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泡沫,在战略全局上却大败亏输了。


  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正面战场之外,从整体上看待1944年的中日战争,则显而易见的发现,日本是无可争议的输家!

  因为一号作战,日军将华北华中的一半主力南调,数百座县城处于无设防或半设防的空虚状态,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大显身手。

比如,在山东:日军大量兵力打豫湘桂,导致在山东主动收缩,放弃大量地盘:

对敌斗争的意见①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五日)


  (一)自去冬起,华北敌即开始收缩兵力,放弃某些次要据点。据已证 实者,第三二(鲁南)、第三六(晋)、第三七(晋)师团主力各一部确已 南调,并有继续抽调说。苏中自丑月[1]下旬收缩,淮海区亦开始收缩,敌驻 华舰队转道南洋,长江仅留小汽艇百余艘。

  (二)正面敌调动频繁,丑月中旬,平汉线南运敌七千余,津浦线停止 客运,大批敌军南开。另传信阳增敌七千余,飞机十三架;徐州集敌万余, 飞机四十架;鄂豫皖边敌机侦察活跃;同时积极抢修郑州黄河铁桥,新乡亦 集汽艇二百余支,传为攻郑用。

  (三)伪满敌正积极构筑由山海关沿长城线之“国防”工事,华北各主 要点线亦加强防御及兵营、飞机场的建设,并征居留民[2]九万人入伍,以扩 充新师团。

  (四)去年亥月[3]至今年丑月仅山东津浦路东不完全统计,日伪放弃与 我逼走据点二百六十四个、碉堡三百五十三个,现敌独立第七旅团防区正继 续收缩,青沂路、沂临路沿线据点亦撤走一部,断绝通车。

晋察冀:

据晋察冀根据地统计,1943年最后几个月里,该根据地范围内的日伪军机动兵力大大减少,光是撤碉就达到778个,撤退了将近百分之五十的据点,这就非同小可了,等于又将冀中放弃了。


太行山根据地从1943年7月到 1944年6月间,日军因收缩兵力而放弃的据点达6650个。进入到1944年上半年,晋察冀仅北岳、冀中两区,日伪撤碉就达到2000座左右。同样,据 山东根据地统计,日军从1943年12月开始收缩兵力,到1944年2月,仅津浦路以东地区就被迫放弃264处据点,353个碉堡,原有的5万多日军至少 调走了2万多人。


各个根据地附近用伪军来代守据点的情况就更多了(参见《晋察冀关于敌伪撤碉与我之发展的部署》,1944年5月12日;《晋察冀关于继续 向敌后之敌后开展工作给各分区的训令》,1944年5月23日;《山东军区关于敌人收缩兵力和我们的军事斗争方针给各军区的指示》,1944年3月15 日;《滕杨关于太行区一年来敌兵力据点缩减及我区人口扩大情况向中央军委的报告》,1944年8月6日)。


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日军在华北有8个师团的兵力,为26,27,32,35,36,37,59,69,110师团,虽然没有什么主力部队,但这些师团中除了110师团属于丁级师团,其余部队大体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但到了1945年初,日军在华北锐减到5个师团,47,110,114,115,118师团。其中除了47师团以外,余下的4个师团完全是丁级师团,是日军中战斗力最差最差的部队了,丁级师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仅44年一年,我党领导下的不断壮大的敌后武装就前后收复国土约二十万平方公里,完全抵消了日军在正面战场攻占的地域面积。一号作战结束后,残存在正面战场的日军又不得不将所剩的有限兵力进一步分散在漫长的交通线上,陷入更深的战略被动。


由于大量日军精英力量在一号作战中被国民党消耗,留在华北的日军处境孤危,面对八路的凌厉攻势几无还手之力。日本学者纐缬厚在《何谓中日战争?》一书中作了生动还原:“熊泽京次郎在《天皇的军队》(现代评论社1974年版)中,曾记述了派往中国山东莱芜县旧寒镇第59师团(通称‘衣’师团)第45大队第1中队的铃木丑之助伍长的证言,讲述的是1944(昭和19年)月12月,距日本战败前8个月前的事情:‘进入秋季后到年末这段短暂的时间内,周边的莱芜、鲁西镇、吐系口镇、范家镇等警备队接连被中国军队击败,这个旧寒镇的分屯队并不安全。距离皇军据点约300米的对面是中国驻军,近在咫尺。挎着步枪的中国士兵,简直就像是守卫这边安全的警备兵,从昼间开始一直在那儿走来走去。。。。。若是想从中国阵营朝这边攻击的话,大概10分钟我们可全部被歼灭,只是对方不会随意发起攻击罢了’。”(第128--129页)。而研究者纐缬厚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更断言“像这样的证言至今留存下来很多”。

曾嚣张不可一世的日军何曾落到如此境地?然而,到45年,华北日军进一步沦于全面被动挨打的境地。仍是这个59师团,到45年更被八路军一轮高过一轮的猛攻打得“前线的分遣队全灭”,“治安次第恶化”,下属旅团甚至被围,旅团长吉川资被杀,“部队作全灭觉悟”,幸好邻近部队救援放逃过一劫。正面战场的日军则更为不妙。因超负荷透支力量,元气大伤,当年就受挫于豫西,并在随后的1945年连续打输了湘西、滇缅两场会战,又在投降前于广西惨遭国军反攻的追杀,有的日军部队,像独立第520步兵大队,原编1000多人,加上历次又补充519人,经过反攻,到投降时只剩300余人。

而一号作战之前,国军主力就已多部署在滇缅,发动打通国际交通线的战略攻势,一路艰难推进,节节胜利,解放土地十多万平方公里,于次年完全打通了滇缅线。国军牺牲共计3.1万人(远征军与驻印军总和)。而歼灭日军更多,即使据一惯倾向于贬低国民党作用的解放军战史学者徐焰的考证,扣除美英战果,死于同中国交战的滇缅日军达4万余人。日寇在缅甸战场最精锐的第18、56师团遭到建制性歼灭,第2、49、53师团也被我军重创。随着滇缅线的开通,中国与盟国联为一体,援助源源而入,国军从44年年底开始陆续装备美械,硬件水平的提升,使中日军事力量的对比将发生关键转折,即使没有美国扔原子弹和苏联出兵远东,硬件改善的中国也将夺回大陆战场主动权,战略反攻的胜利已是迟早。只是这一显著反转到来之前,日本就急急投降了。

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比对,豫湘桂战役,国民政府是输家,但就整个中国来看却是赢家。虽然国府打得不好看,但毕竟只是皮毛之伤,损害最大的是三省精华区迅速沦陷与导致的难民潮的人道主义灾难,给国民党政府在国际上的形像造成了负面形像。而日军孤注一掷,虽取得表面胜利,但输掉战略大局,有生力量的毁灭性损失使之进一步跨向末日。


声明:此文确系本人原创,最早是本人在天涯论坛首发:

文章名字:《资料贴:豫湘桂大溃败,日军人员损失竟超过中国!!!》于2014年12月6日发于天涯论坛 煮酒论史。资料贴:豫湘桂大溃败,日军人员损失竟超过中国!!!_煮酒论史_论坛_天涯社区

去年,本人以”鲁米采夫“ID名发于知乎:

《“壮者皆死长平”---论豫湘桂会战日本陆军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因此文莫名其妙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故在做了大量增补校地后,于今天发布

本人可证明版权清白。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4年日本一号战役不能只着眼于中国战场,要站在日本大本营的角度来看。

一号战役的决策是在1943年中,在1943年初日本刚刚完成南洋开发计划的部署,准备以东南亚的资源来支持对美战争,因此建立一条可靠的运输线就成了很关键的问题——此时日本已经认识到潜艇威胁,海军成立了海上护卫总队,但实力极为薄弱,无力保护全部海运线,这是在陆地上贯通一条可靠的交通线就很有吸引力了。

日军自1月在河南开始前锋战役起,到11月在广西结束。战役在战略上失败的原因不是中国军队的抵抗,而是美军于10月在莱特岛登陆,一旦美军控制菲律宾后,其航空兵可以威胁从新加坡-台湾的所有港口和海上航线,根据1943年3月的俾斯麦海战役的经验,这意味着即使日本打通了大陆线,海运力量也无法将资源从南洋运到华南港口。大陆交通线的存在丧失了意义。

同时美军登陆菲律宾也意味着对日本本土的登陆只是时间问题,日军必须将兵力用于更加重要的本土防御。因此也彻底中止了对在华日军的补充和增援,要求当地日军自行解决后勤和补充问题。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看得出来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你是一个中华民国的公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历了从918开始的一系列破事,而且侥幸地没有被抓壮丁死在路上、没有因为营养不良被饿死、没有在河南被淹死、没有在长沙被烧死、幸运地逃到了大后方,那么到1944年12月你的感受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日本人在39年之前几乎是指哪打哪,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华北A到江南,北京南京广州相继失守,然后汪精卫还叛国了。

而当时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国际社会是这样的:美国人疯狂的向日本人卖钢铁和石油,1937-1938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军需品占其军需品总进口额的55%、1939年日本所需石油的85%都是美国卖给他们的;而英国人由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干脆跟日本人共建“东亚新秩序”,在1939年签了“有田——克莱琪协定”,承认了日本在中国有“特殊需要”,40年更是为了讨好日本人竟然连滇缅公路都封了。

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总值为2.89亿美元,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这四项战略物资就达1,42亿美元,约占二分之一。以石油一项而论,日本所需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1937年占80%,1939年占85%。[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先总统 蒋公最靠谱的援助竟然来自苏联人,斯大林从1937年开始跟中国签了三期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实际划拨173175810. 36美元,还派了300多名军事顾问、以及苏联空军志愿队。危急时刻老蒋甚至捏着鼻子请斯大林出兵中国,然而被斯大林无情地拒绝了。

我希望友好的苏联将给予中国重大的援助。如果此时此刻为挽救东亚的危险局势,您决定派出您的军队,那么这一决定将加强中苏之间永远合作的精神[2]

结果41年苏德开战在即,苏联跟日本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航空队撤了,贷款停了。老蒋心态彻底崩了,日本人提出要加速解决中国问题,软硬兼施逼老蒋和谈,重庆方面跟日本人在香港前后接触了好几轮,1940年8月31日蒋介石正儿八经地让陈布雷他们制定了一堆诸如《中国恢复和平基本办法》、《处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中日和平协定》、《中日恢复和平协定要点说明》,然后让张季鸾带去香港跟日本人讲数,甚至在日记里都表完态了……

敌倭时时以日满支名词为对象,如何而可望其彻悟?我国损害伤亡如此重大,如何而可轻易议和?今姑妄试之。 惟坚持勿稍迁就 ,保我人格国格[3]

所以TG为什么在40年下半年的时候要搞百团大战?因为再不打不行了,大家就要彻底绝望了。正常人在40年底的感觉就是外援全部断绝,日本人步步紧逼,亡国灭种就在眼前。

结果日本人对张季鸾的身份表示了怀疑!张季鸾想方设法跟日本人表示太君我真是来谈判的,然而日本人死活不信,这事最后被引为笑谈,张季鸾铩羽而归,老蒋差点被气死。阴差阳错下双方的和谈就这么崩了。

(张季鸾)夸大宣传其身份 ,以冀引起和知之重视云[4]

转过来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一下子英美态度大逆转,老蒋一下子就硬了起来!紧跟着美国人的各种援助哗啦啦地就过来了。而且再也不是41年之前“桐油借款”、“华锡借款合约”、“钨砂借款合同”、“中美金属借款合约”那种几千万美元、拿资源换美刀的形式了,直接租借法案发援助,这个援助有多少呢?

1941年,2600万美元。

1942年,1亿美元。

1943年,4900万美元。

1944年,5300万美元。

美械师,有了;航空队,有了;美国顾问,有了。远征军甚至打出了国门,战线也逐渐稳定了,而且日本人从中国战场上抽调精锐去南洋使得中国局势一下子就好转了不少。大家都觉得这事很稳,咱们应该可以反杀,这期间43年7月意大利人投降了、11月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开罗宣言,蒋公表示罗斯福、丘吉尔你们晓得不晓得?我跟他们谈笑风生啊!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开辟,同时美国的B29轰炸机开始从中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全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是个人都觉得咱们这前途一片光明。

结果豫湘桂从4月16号开打、打到12月10号结束,日本人直接把你的战线打穿了,直接干掉你五十万军队、吞了你20万平方公里土地、146座城市,最远甚至捅到了贵州,那可是大后方啊……

你觉得自己会是个什么心情?政府天天宣传美援盟军多厉害多厉害,战斗力有多少多少提高,又是美械又是洋枪的,结果日本人不打则已,一打就把你打得溃不成军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根本没认真跟你打啊!所以豫湘桂一下子唤醒了很多人以往的回忆,38年之前那个“三个月解决支那事件”的日军似乎又回来了,所以这让很多人觉得马上就要亡国了。前线溃败的速度连蒋介石都惊了,庐山开会的时候撕下脸来把这些人大骂了一顿:

军风纪败坏不堪,招致民怨,为中原会战(即豫中会战)失败的主因。这一次中原会战的情形是怎么样呢?有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军官和我们军队一同退下来的,据他们所见,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种情形,简直和帝俄时代的白俄军队一样,这样的军队当然只有失败!我们军队里面所有的车辆马匹,不载武器,不载弹药,而专载走私的货物。到了危急的时候,货物不是被民众抢掉,就是来不及运走,抛弃道旁,然后把车辆来运家眷,到后来人马疲乏了,终于不及退出,就被民众杀死!部队里面军风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这样的军队,还存在于今日的中国,叫我们怎样作人?尤其叫我个人怎样对人;我统帅受到这样的耻辱,也就是大家的耻辱。[5]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实际情况是1938年中国战场上的战线稳定下来不是因为日本人大发慈悲了,而是因为扩张太快已经开始出现后遗症了。中国是个农业国,农业国就意味着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你拼了命的搜刮也就能刮上来那点资源——最要命的是当时中国还是个所谓的“贫油国”,这意味着重要的战争资源——石油还得依赖进口,所以日本人迫切地需要休养生息,把自己吃下去的地盘转化成生产力和战斗力,而TG表示你想顺顺当当的种田?不存在的老铁,游击队了解一下。

所以等到了1940年,实际上不只是重庆这边心态要崩,日本的心态也要崩了——我打下来这么大个地盘没收益啊!那我为什么要打??到了1940年,日本国家总动员法的条款几乎已经全都实施了,同年日本西部和朝鲜还遭遇了旱灾,粮食收成不好,好多人连吃大米都成了问题,日本外汇储备也接近枯竭——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死活非要向东南亚动手,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南下之后一定会触怒美国人,然而在等死和找死之间你总得选一个不是?

所以41年珍珠港事件的背后是日本人已经走投无路了,要么眼睁睁看着美国掐断自己的石油和铁,战争机器彻底停摆;要么跟美国人妥协,出让昭和男儿拿命换来的中国利益(美国人在1941年8月提出的条件是日本从中国撤军、各国在中国机会均等以及日本改变三国同盟);要么赌一把大的,抽冷子给美国一下,然后趁机吃顿饱饭。

你觉得那群昭和男儿会怎么选?

遇事不决就选C啊!

于是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然后日本人在东南亚高歌猛进,可算是搞到足够的石油了,甚至还见识到了菲律宾人的奢靡生活——日本人当时十分崩溃,这特么的米国鬼畜的殖民地就这么奢侈浪费!?

而回过神的美国人开始痛打小盆友,太平洋上的战事大家都熟,我就不多废话了。反正到了43年之后日本在太平洋上是节节败退,美国人的潜艇来去如风,中国的美军空军基地也建起来了,日本人就这么多的牌,越打越捉襟见肘。

那为什么日本人还非要搞“一号作战”(日本那边对豫湘桂的叫法)呢?

因为1943年9月日本人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总结,表示咱们看样子是干不过美国人了,那就应该在太平洋上收缩防线,建立一个A.T.FIELD(所谓绝对国防圈),然后加紧收拾中国。

1.在海空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在太平津上避免与盟军决战,大力发展空军,待有利时机再行决战。
2.收缩战线,确保绝对国防圈。规定“在太平洋及印度详方面所应绝对确保之要域为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等在内之区域。在战争之始终期内、确保圈内之海上交通。”
3.“对于苏俄、极力防止惹起日苏战争。”
4.“对于中国,继续实施压迫,尤须压制自中国大陆对我本土(指日本)之空袭及海上交通之妨害,相机迅谋中国问题之解决。”[6]

而43年11月,台湾新竹的日军最大的轰炸机改装基地被美军飞机炸了,40多架飞机被报销了,参与轰炸的飞机正是从江西的空军基地起飞的。大家一看这还得了,照这个航程来算下一步轰炸本土妥妥的啊!行了,赶紧拔钉子吧!

未果。

日本人的首选是用空军对付空军,问题是现在已经是1943年了,第十四航空队在夏季攻势里就把日本空军打得跟孙子一样。你日本又没有靠谱的重型轰炸机,所以效果可想而知有多烂。结果美国人蹬鼻子上脸,开始满世界宣传自己即将部署威力巨大之重型轰炸机,就部署到中国,专门炸你!

同盟社报道:(美国)新型的超级重轰炸机B29,较之现有的各种轰炸机远为巨大,性能也极为优越,1944年将用于第一线,在攻击日本本土时首先是选择中国基地。[7]

所以这时候“1号作战”就已经呼之欲出了——要是把中国捅穿,就可以同时达成压制中国、解决中国的盟军空军基地、打通南洋运输线解决美军潜艇肆虐的问题这三个目标,而国军的战斗力怎么样日本人认为他们是心中有数的,所以你干不干?

当然干了!

结果还成了!

从结果上看,豫湘桂战役中日军来势汹汹,基本达成了自己表面上的战略目标——打通大陆交通线。然而问题在于……

你缺钢啊!美国人不卖你钢了!占领区的铁门铁锅都被收缴了,你要怎么去修补铁路呢?

老蒋不投降啊!老蒋已经笃定抱住美国大腿不放了,你别说打到贵州,你就算打穿西藏,他流亡到印度也不会投降啊!

你抽调后方兵力,给了TG可乘之机啊!你前面高歌猛进,后方被人家全面开花了,到了44年底有的地方鬼子都不敢出炮楼了。

1944年,敌后战场我军作战共2万余次,毙伤日军22万余人,歼灭伪军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近3万人,收复国土8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余万。到年底,敌后根据地人口达9150万,部队发展到78万人,民兵发展到170万人。[8]

南洋兵力跟不上啊,美国人直接突破了所谓的绝对国防圈,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之后从那轰炸你本土也是一样的啊。

更关键的是,虽然国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然而老蒋用美援建起来的精锐嫡系美械师可没事啊!在前线当炮灰的大多是杂牌军,老蒋反而趁此机会清洗了一波杂牌军。

所以豫湘桂的胜利完全没法转化成日本战略上的胜利,反而加速了局势的恶化。可问题在于,假如老蒋肯把自己手上的精锐部队顶上去的话,有大概率能直接阻止日本人的攻势(蒋嫡系部队第十军在衡阳死守了47天,是战役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按照这个战斗力来算的话,老蒋手上的牌足够顶住日本人了)。这样不仅能加速日本的灭亡,还能给老蒋挣到不少的面子。

可由于国军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的实在是过于无能,以至于中国战场在整个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声誉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罗斯福不得不在竭尽全力维系重庆政府稳定之余跟斯大林眉来眼去,用出卖中国利益的方式来换去苏联对日出兵的承诺。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其使命包括“防止国民政府的崩溃”[9]

所以说一个人的命运啊,不能只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有时候也要看个人的奋斗。开罗宣言之后先总统 蒋公俨然已经是国际巨头之一了,而原本对其寄予厚望的罗斯福很可能出于牵制苏联的目的再狠狠地卖肾援华一番。可惜豫湘桂大败之后国际社会对蒋介石已经是彻底失望了,而苏联出兵东北夹击日本这事变得愈发紧迫了,苏联人显然也很清楚(拜 蒋公所赐)自己在东亚的重要性提高了,于是在1944年10月,美国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少将开始跟斯大林商讨苏联出兵的具体时间和兵力部署,斯大林表示出兵那都不是事,但是你们美国人的物资必须跟上,先给我来一百万吨物资,45年6月之前必须到位,而且

俄国人必须知道,他们是在为着什么而战斗[10]

罗斯福捏着鼻子表示不就是给你搞一百万吨物资运到西伯利亚么?行!反正你出兵就行!

没有俄国的帮助,战败日本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代价高昂,因此,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支持斯大林的计划。[11]

至于中国的利益,呵呵,Who cares?

于是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愉快地达成了协议,通过了一个《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协定表示苏联人会在德国投降后对日宣战,而美国人会帮助苏联人搞定中国,让老蒋答应下列条件中被我加黑的部分:

(一)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二)恢复 1904 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利,即:
(甲)将萨哈林岛南部及其毗连岛屿归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
港为苏联海军基地;
(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进行共管,并
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12]

由于这事实在太不体面,所以协议达成之后罗斯福就把文件给塞到了私人保险柜里,明面上的说法是为了迷惑日本人、防止泄密而导致日本人先下手为强(45年了,关东军还有这个能力么?)。最后在美苏两国的共同施压下,民国政府最终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了字,一起出炉的还有《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关于大连之协议》﹑《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及《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议》。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那一幕似乎再现了。



后记: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克里姆林宫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定》。同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2年10月13日先总统 蒋公在中国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

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由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是我个人仍愿负其全责……这在现在看起来,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决非谋国之道。……而我们对外交的方针,始终一贯,信赖美国,我认为并没有错误。可是信赖友人,而缺乏自力更生的决心,那就是我们铸成今日悲剧的一个大错。所以我以为我们的失败,并不能怨人,亦是这个道理。[13]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5年5月25日至27日,苏联驻旅顺口指挥机关及陆、海、空三军约12万人分批撤离。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拓展阅读:

参考

  1. ^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
  2. ^ 斯大林和杨杰谈话纪要·1937年11月11日
  3. ^ 省克记初稿,卷十六 , 1940年8月31日条
  4. ^ 《情报》 , 1940年9月16日,特交档案— 中日战争 031卷-45626件
  5. ^ 《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0卷,445,446页
  6. ^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
  7.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1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上)[M].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6页
  8. ^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399页
  9. ^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406页
  10. ^ 哈里曼. 哈里曼回忆录: 与丘吉尔, 斯大林周旋记[M]. 东方出版社, 2007.
  11. ^ 张振江.雅尔塔秘密协定背后的中、美、苏关系透析[J].东南亚研究,2003(4):23.
  12. ^ [苏]萨纳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78年版,第258页。
  13. ^ 《总裁对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政治报告》,《革命文献》第77辑,第81页

user avatar   zuo-xin-93-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严重的后果不是在战场上的,而是在外交上的,豫湘桂之前,中国军民已经抵抗日军10余年之久,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军队的开局速败,更是衬托出中国军民的坚韧,因此,当时的世界舆论是认为中国是抵抗日本的中坚力量的,而随着二战结束的曙光初现,美苏分歧渐大,罗斯福是希望蒋府能在战后成为钳制苏联的重要力量的,因此,开罗会议时,罗斯福才会拉上蒋介石一起去谈判,如果这时候豫湘桂能够抗住,甚至打几场漂亮的战斗,就更能坚定罗斯福依托蒋府钳制苏联的决心,给予中国的利益也会更多,国府能够保住东北、蒙古主权,甚至是香港的主权也可以谈一谈,可以说,在豫湘桂之前,蒋介石是拥有着自晚晴以来前所未有的外交优势的。

然而豫湘桂惨败了,45年连中共都开始反攻了,国军却一溃千里,丢尽了脸面,自此以后,美英不再奢望于蒋府独立解决中国战场的日军,《开罗宣言》几乎成了一张废纸,而美国转而寻求苏联的介入,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身为战胜国之一、独立抵抗日本侵略最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竟然如同战败国一样出卖自己在蒙古和东北的主权,以换取苏联介入中国战场!

所以,豫湘桂惨败的影响非常恶劣,相当于让中国军民14年的鲜血几乎白流了,如果不是之后日军迅速战败投降,中国的利益和主权将会更多的被英美苏联拿去做筹码,与亡国,又有什么区别呢?


user avatar   xiao-zhong-sha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战地5》《使命召唤》等游戏二战题材的故事里,为啥没有出中国战场吗?

因为TM打输了呀!让人家怎么做?玩家扮演日军暴捶国军?还是扮演国军转进如风?

包括现在中国的二战题材游戏,也只有敌后战场。因为敌后战场牛逼,玩家带入不憋屈。

做个正面战场的游戏呗,咋做?只能架空历史了。

狗日的常凯申,你还我《战地5:中国DLC》,还我《使命召唤:血战上海滩》!!!


user avatar   wo-jiao-xiao-xiao-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罗没锣 说不过就开始屏蔽我佛辣

我逐条反驳

第一中日工业

我佛辣,论伪满占的比例?

生铁产量:1893年,日本2.1万吨,中国无数据。1912年,日本增长到24.1万吨,中国仅为3千吨。1913年,中国9.8万吨(这一年印度为20.7万吨),日本24.3万吨;1914年,中国13万吨,日本30.2万吨;1919年,中国23.7万吨,日本61.3万吨;1925年,中国19.3万吨,日本69.7万吨,印度90.2万吨。1928年,日本生铁产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11万吨,中国接近30万吨为29.8万吨,印度为107.2万吨。1934年,中国突破50万吨至52.1万吨,日本为177.2万吨,印度为135.3万吨。1939年,中国突破100万吨至107.1万吨,日本为330.9万吨,印度为178.7万吨。1942年,中国171.3万吨,日本442.0万吨,印度188.0万吨;1945年,中国降为21.3万吨,日本98.4万吨,印度142.8万吨。1946至1949年,中国生铁产量分别为2.9、3.4、4.0、24.6万吨,日本则分别为21.2、36.7、83.6、160.2万吨,印度则分别为146.1、145.8、148.7、163.6万吨。

粗钢产量:日本钢产量从1901年的1千吨增长到1912年的1.5万吨,同年中国为3千吨。1913年,中国4.3万吨,日本1.7万吨,印度6.3万吨。1917年,中国依然为4.3万吨,日本已经增长到77.3万吨,印度也增加到16.7万吨。1921年,中国7.7万吨,为北洋政府时期最高年产量,日本为86.5万吨,印度18.6万吨。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黄金十年”里最高年产量为1934年的5万吨,当年日本384.4万吨,印度也有81万吨。1935年开始,随着日据东北钢铁厂的建设,中国名义上的钢产量开始迅速上升,1935年为25.7万吨,日本本土则为470.4万吨,印度为87.6万吨。1936年,中国(含日占东北)41.4万吨,日本522.3万吨,印度88万吨;1937年,中国55.6万吨,日本580.1万吨,印度91万吨;1938年,中国87.5万吨,日本647.2万吨,印度95.2万吨;1939年,中国52.2万吨,日本669.6万吨,印度106.7万吨。1943年,中国达到新中国建立前最高历史年产量92.3万吨,当然绝大部分是日占东北的产量,而日本则为782万吨,印度为136.4万吨(印度独立前最高年产量为1941年的143万吨)。1945年,中国26万吨,日本208.2万吨,印度138.8万吨;1946年,中国1.6万吨,日本56.4万吨,印度131.4万吨;1947年,中国6.3万吨,日本94.1万吨,印度127.7万吨;1948年,中国4.4万吨,日本171.5万吨,印度127.7万吨;1949年,中国15.8万吨,日本311.1万吨,印度137.4万吨。

1931年,汉冶萍公司倒闭跌到了1.5万吨,到1934年靠几个地方军阀恢复到5万吨,上上下下的波动

地方军阀都知道发展实业!

咱们起码要点脸,敌占区和非老蒋治下就不要算了

1938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1000吨,钢产量900吨

1939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1466吨,钢产量1944吨

1940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55182吨,钢产量1500吨

1941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66836吨,钢产量2011吨

1942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77499吨,钢产量5793吨,东三省敌占区高达170万余吨。

1943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70000吨,钢产量7707吨

1944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40130吨,钢产量13361吨

1945年国统区生铁产量为20867吨,钢产量12048吨

1943年国统区又出了个怪事情:大后方战时工业危机。1943年重庆18家铁厂14家倒闭,4家钢厂也倒了1家。而按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的报道,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机器加工业可谓面临崩盘。据1944年7月9日《新华日报》《贵州企业公司四川参观团的报告》,四川工业50%到70%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请问 我谈你果 你拿你日本野爹来说事,双方开局是一个等级的吗?

谈产量不谈增长,谈你果则事必多夸,我请你要一些面皮

同时代东北 对比江浙?

凭你果那点成绩说锤子

满清末年大清国还能自行生产军舰,重型火炮,马克沁机枪,到了凯申公30年代兵工厂退化就只能生产步枪和一点迫击炮

第二人口

根据梁方仲编辑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推算民国十六年(1927年),45778万人

1947年7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的数字,全国共有86262337户,合计461006285人,其中男241485555人,女219520730人,平均每户5.34人,性比例为110.01

你这是又把解放区的贡献强加到国统区辣?

第三人数

这个我疏忽了 只记得三个师都是三万多人,就合计成了三万

我的问题立正挨打,多谢指出

问题是之后,美差?是在大后方等援助装备美,还是去前线拼死拼活游击美?

是扫荡反扫荡老清闲了么

是敌军都是任人宰割的傻子?

自己一边在说,敌军强大把共军追着打

一边说,真是个美差,双标厉害了叹为观止

从1939年到1940年的两年中,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万余次,粉碎日军1000人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仅1939年6月至1940年5月,八路军即歼敌11万余人

1941年和1942年,日军为将中国占领区变成其准备和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更加强调打击敌后抗日武装。 两年中,日军使用千人以上、万人以下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扫荡”达132次之多,使用万人以上至7万人兵力进行的“扫荡”达27次

请给我找出美差两个字

假装分割线。。。。。。。。。

因为战争不只是打仗

军事生产、后勤运输、组织动员、思想统合等等一系列事情

现在说战争,会说xxx打xxx,然后云云

问题是,战争不止短兵相接

小日本哪怕能把果军打的大溃败,他能把补给运输到哪里呢?

现代战争对后勤补给的需求量又是极为庞大的,难道小日本要拿刺刀突刺刺?

822再次更新属实刷新认知下限

1950年中国60万多吨钢铁产量对比日本483万吨,然后能叫嚣来啊超越啊

且不说双方工业化差距,每年工业人才产出差距,工程师产出这些软实力,就说工业产量,也得不出10年超越10倍差距,且在对面也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或者我们换个对比量词,双方钢铁比重,1950年中日钢铁比重793.3%1961年324.9%

另外你说


我就举几个数据

1950-1960,财政支出3091亿人民币左右,另有大量义务性劳动无法估计,一共还了55亿新卢布,20%左右为工业建设,卢布人民币汇率1.5浮度,15亿对比3091亿+大量义务性劳动,谁是主要推动力?数据都不看章口就来?

至于不需要,更是无稽之谈,截止62年,供应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21亿新卢布,五金以及稀有矿物14亿新卢布

也甭说什么技术无价,156计划主要建设部分都是钢铁煤炭电力之类的基础工业,都是有价可循的,基础技术资料书籍,你肯买难道买不到嘛?难道新中国之后几次进口是假的?

无价的是什么?是技术人员专家,是来华的几千名技术指导,是工业模式的体系,是经验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起眼的

什么是大工业时代啊,什么是工业化啊?这是认知问题,我真没法几句话教你

最后的最后(希望不要他再来秀了),我在列几个数据 供大家参考 不作主观评价了

煤炭(25项) 总计采煤2165万吨 洗煤950万吨 多出来增加的2亿吨煤产量怎么来的

电力(25项) 装机288.65万千瓦 多出来的800万千瓦怎么来的

钢铁(7项) 生铁670万吨636.6万吨钢材 多出来的2000万吨生铁270万钢怎么来的

剩下的太杂了 就不继续统计了 但是一并贴出 不作分析

有色金属(11项)

抚顺铝厂1-2期 改建 抚顺 52-57 铝锭3.9万吨铝0.12万吨
哈尔滨铝加工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2-58 铝材3万吨
吉林电缆厂 新建 吉林 53-55 石墨制品2.23万吨
株洲硬质合金厂 新建 株洲 55-57 硬质合金500吨
杨家杖子钼矿 新建 杨家杖子 56-58 钼矿4700吨
云南锡业公司 新建 个旧 54-58 锡3万吨
江西大吉山钨矿 新建 赣南 55-59 采选1600吨/日
江西西华山钨矿 新建 大余 56-59 1856
江西岿美山钨矿 新建 定南 56-59 1570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新建白银 56-62 电铜3万吨硫酸2.5万吨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 新建 洛阳 57-62 铜材6万吨

化工(7项) 合成氨15.4万吨硝酸铵18.8万吨

吉林染料厂 新建 吉林 55-58 合成染料及中间体7385吨
吉林氮肥厂 新建 吉林 54-57 合成氨5万吨硝酸铵9万吨
吉林电石厂 新建 吉林 55-57 电石6万吨
太原化工厂 新建 太原 54-58 硫酸4万吨
兰州合成橡胶厂 新建 兰州 56-60 合成橡胶1.5万吨
太原氮肥厂 新建 太原 57-60 合成氨5.2万吨硝酸铵9.8万吨

机械(24个)

哈尔滨锅炉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4-60 高中压锅炉4080吨/年
长春第一汽车厂 新建 长春 53-56 解放牌汽车3万辆
沈阳第一机床厂 新建 沈阳 53-55 车床4000台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新建 哈尔滨 53-54 量刃具512万付/1032吨
沈阳风动工具厂 改建 沈阳 52-54 各种风动工具2万台/554吨
沈阳电缆厂 改建 沈阳 52-54 各种电缆3万吨
哈尔滨仪表厂 新建 哈尔滨 53-56 电气仪表10万只汽车仪表5万套电度表60万只
哈尔滨汽轮机厂(1-2期) 新建 哈尔滨 54-60 汽轮机60万千瓦
沈阳第二机床厂 改建 沈阳 55-58 各种机床4497台/1.6万吨
武汉重型机床厂 新建 武汉 55-59 机床380台
洛阳拖拉机厂 新建 洛阳 56-59 拖拉机1.5万台
洛阳滚珠轴承厂 新建 洛阳 54-58 滚珠轴承1000万套
兰州石油机械厂 新建 兰州 56-59 石油设备1.5万吨
西安高压电瓷厂 新建 西安 58-61 各种电瓷1.5万吨
西安开关整流器厂 新建 西安 58-61 高压开关1.3万套
西安绝缘材料厂 新建 西安 56-60 各种绝缘材料6000吨
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 新建西安 56-58 电力电容器100千伏安6.1万只
洛阳矿山机械厂 新建 洛阳 56-58 矿山机械设备2万吨
哈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车间 新建 哈尔滨 54-60 汽轮发电机60万千瓦
富拉尔机重机厂 新建 富拉尔基 54-60 轧机炼钢炼铁设备6万吨
哈尔滨炭刷厂 新建 哈尔滨 56-58 电刷及炭素制品100吨
哈尔滨滚珠轴承厂 改建 哈尔滨 57-59 滚珠轴承655万套
湘潭船用电机厂 新建 湘潭 57-59 电机11万千瓦
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 新建兰州 56-59 化工设备2.5万吨

轻工(1项)
佳木斯造纸厂 新建 佳木斯 53-57 水泥纸袋5万吨
医药(2项)
华北制药厂 新建 石家庄 54-58 青霉素链霉素等115吨淀粉1.5万吨
太原制药厂 新建 太原 54-58 磺铵1200吨

军工项目(43项)
航空部12项
112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 改建 53~57
113厂: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新建 55~57
114厂:西安庆安集团 新建 55~57
115厂:陕西兴平秦岭航空电气公司 新建 55~57
120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 改建 53~55
122厂: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 改建 53~55
212厂:宝鸡宝成通用电子公司 新建 55~62
320厂:南昌航空工业集团 改建 53~57
331厂:株洲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改建 55~56
410厂: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 改建 53~57
422厂:陕西422厂统计了两次,造成两项重复计算
514厂:陕西兴平华兴航空机轮公司 新建 55~62
电子部10项
715厂:四川成都宏明无线电器材厂 新建 55~57
719厂:四川成都新兴仪器厂 新建 55~57
738厂:北京有线电厂 新建 55~57
774厂:北京电子管厂 改建 54~56
782厂:陕西宝鸡长岭机器厂 新建 56~57
784厂:四川成都锦江电机厂 新建 57~60
785厂:山西太原无线电厂 新建 56~59
786厂:陕西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 新建 55~58
788厂:四川 ? 新建 57~60
853厂:陕西华达无线电器材厂 新建 55~58
兵器部16项
245厂:太原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新建 53~59
248厂: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 新建 55~57
447厂:内蒙古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 新建 55~59
617厂:包头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56~58
616厂: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 56~58
748厂:山西? 新建 53~58
768厂:北京大华无线电器材厂 新建 55~58
803厂:西安北方华山机电有限公司 新建 56~57
804厂: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55~59
806厂:甘肃天水? 新建 56~60
843厂: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55~59
844厂:西安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55~59
845厂: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新建 55~58
847厂:西安昆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 55~57
884厂:山西太原汾西机器厂 新建 55~59
908厂:山西太原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 55~58
航天部2项
111厂:沈阳航天新光集团 改建 53~56
211厂:首都航空机械公司(属航天一院) 新建 54~57
船舶公司3项
407厂:河南洛阳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 56~60
408厂:陕西兴平柴油机厂 新建 56~60
431厂:渤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葫芦岛)新建 56~60 生产核潜艇

“二五”时期施工3项

有色金属2项

云南昆明东川矿务局 新建 58~61 采选2万吨/日

云南曲靖会泽铅锌矿 新建 58~62 铅1.5万吨、锌3万吨

军工1项

874厂:山西侯马平阳机械厂 新建 58~66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桂元 最新的快乐源泉

这个日常吹国军的用户居然要引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这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真的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里面很靠前的地方有强行乳蒋的内容,对蒋粉来说可谓真开幕雷击。

慈父表示:我觉得国军很菜啊。瘸子:真巧啊,俺也一样。

当然,某用户也不用急着玩悲情牌,因为慈父随后就指出:国军虽然菜,但主要不是士兵的问题,而是当家的问题。

另外就是该用户引用的那段内容,也就是三巨头中午吃饭聊天的那段,慈父又表示 蒋公的军队根本没怎么出力,瘸子和胖子再次打出一个“+1”

但凡真的是读过这本书的蒋粉,几乎都会捏着鼻子远离这种三巨头一致乳蒋的史料,也只有半瓶水响叮当的人,才会听到别人说里面有可以为我所用的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抄过来。真可谓练了七伤拳,伤人先伤己,更何况实际上还没伤到人。

再看看他末尾的那段话,真是莫名喜感。

最后再来说说我为什么说他的这篇答案根本没伤到人。因为他照抄别人的那部分史料实际上不足以否定我说的话。

第一、这段话并不是在正式场合提到的谈判内容

该用户声称是瘸子先找了慈父询问“苏联出兵远东”的事,然后慈父敲了竹杠。这正是该用户一贯不读原文抄袭别人的铁证。真正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慈父询问这件事之前,瘸子和胖子正在提德国港口自由化的问题,和苏联出兵远东根本不沾边。

先不谈他这个低级错误。事实上他引用的这段话发生在1943年11月30日的三巨头午餐会谈中,也就是一次饭局。这次谈话主要意义是瘸子向慈父通报霸王计划的大概日期,然后由胖子一步步把话题引向不冻港。可见这次谈话的随意性很大,并不是正式谈判,也未形成正式谈判文本。胖子和瘸子原意也只是在战后苏联扩张的问题上划出一些底线(前面还谈了很多问题,不单是针对远东),至于是否真要出卖中国还未确定,有待于之后视情况而定的讨价还价。

第二、这次饭局的内容其实有很大弹性

在谈到德国港口自由化的问题时,慈父顺便提了一下远东港口的问题,然后胖子和瘸子也是随口附和。由此可见这只是饭局上一次你来我往的试探,三方暂时都没有真正将其纳入谈判的意图。事实上这次饭局上提到的德国港口自由化的问题最后就无疾而终了,而慈父还在这次饭局上提到了“达达尼尔海峡”(也就是土耳其控制的黑海出海口)国际化的问题,该问题最后同样也偃旗息鼓了。可见德黑兰会议上这次试探实际上并不是瘸子真正要出卖中国,而只是还一个价,如果没有豫湘桂惨败,这次饭局提到的价码并不一定非要兑现不可。事实上,这次谈话结束后,美国也并没有将相关条件通报给中国并要求中国让步,实际操作上还有一定弹性。但豫湘桂惨败后美国是直接由军队方面给中国下通牒,要求中国在旅顺问题上让步,这已经是板上钉钉无可更改的了。这也正是我说在豫湘桂战役前美国尚未有(对中国做出的)出卖中国的姿态的缘由。

第三、即便是这次饭局,比起雅尔塔会议来说还是“宽松”不少的

首先,这次饭局上只谈了大连港成为自由港的方案,也就是说大连实现自由化,苏联有优先权利。比照雅尔塔会议把旅顺作为苏军军港的方案,这显然是宽松不少的。豫湘桂惨败后,美国直接让中国把旅顺“让”给苏联,雅尔塔直接规定苏联可以租用旅顺为军港,此外还增加了蒙古相关的问题。比起德黑兰的饭局,1944年下半年以后美苏讨价还价的结果显然对中国不利了很多,这些变化只能用豫湘桂战役惨败让美国更加有求于苏联来解释。不管怎么玩悲情牌,事实就是事实,无可更改。

最后还是说说这个用户在回答中的拙劣表现:他不提德黑兰,那么美国和苏联的交易就只是豫湘桂战役的问题。他一提德黑兰会议美国就有对中国不利的动向,而前面已经说过德黑兰会议上三巨头都公认国军很菜。那么说明这就不只是豫湘桂的问题了,至少从1943年起,国军的表现就在拖累中国的外交了。对这个人而言,由他的理论推导出的这个结果真是双倍的“快乐”。这真是:给你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今天点进某人的动态一看,好家伙,直接自我宣布胜利了,我竟然生出了几分怜悯之心,毕竟人家的人生也就这一点幻想得来的乐趣了

当然,同情归同情,简单再说几点他的狡辩,以后他的修改答案我是看都懒得看了。

精XXX自己拿根本没看过的书出来装,被我不留情面地揭露了他与原书的区别,相关截图都被我保存下来发布在答案里了,现在气急败坏之下,居然企图用截了我的图来搞威胁?Excuse me?我手里的截图更多,你要不要?

至于他截的那点图,在答案里我都解释清楚了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的表态为什么不算出卖中国,他无力反驳,只能反复打圈,我也懒得理他。

贡献归贡献,表现归表现。瘸子根本不用“顺从”慈父,因为1943年的国军是个什么德行,除了果粉以外,包括史迪威在内的全世界都知道了,驻华美军报上来的黑材料比慈父一句话还要厉害的多,瘸子不可能心里没数。

照精XXX这么说,饭局上说的话没有弹性,只要国力不够就必须得兑现。那么土耳其的国力还不如中国,为什么战后人家就逃脱了达达尼尔海峡国际化的命运?还是说精XXX认为国军不如土军?中国不如土耳其? 这乳蒋乳得我都看不下去了。与之相关的分析原答案都有,某人视而不见装瞎子我也是没办法。

笑死了。说的好像德黑兰会议的时候欧战胜局没定一样,德三连输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已经死定了。慈父当时知道国军弱,但还不知道国军弱到什么地步,所以试探一下远东能拿到什么利益。瘸子乘着国军还没彻底丢人现眼的情况下还了一个价,说大连国际化就行了,要等到国军彻底丢人就迟了。果不其然,后面豫湘桂打完,慈父家马上就翻了价码,瘸子也懒得再还价了。你国军不弱的话,直接反推到山海关,瘸子请都不用请慈父出兵,请问慈父怎么“开出更高价码”?这道理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某些人非要闪烁其词,再三找理由,就是不敢痛快承认。

至于编私货,德黑兰会议上白字黑字地记载三巨头都认为国军弱,并且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决定,只有某人认为这是瘸子和胖子在“违背事实”,请问到底是谁在编造私货呢?


豫湘桂之后,从当时抗战相关的各方力量来说,发生的事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的盟国单独列为一方叙述。

一、 蒋公:心态全崩,调适中

有的朋友站在超然立场上,说豫湘桂日本不可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反而遭到很大的损失。言下之意无外乎是说豫湘桂打得不好看也没关系,根本目的还是为 蒋公讳。然而我们看历史一定要从当时的环境出发,在1944年,无论有什么理由, 蒋公毕竟失去了三个省,这三个省还都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部分掌握在中国手里的地盘,也是当时中国重要的资源产出地。即便是久经战火蹂躏元气未复的河南,抗战时也出丁190万,缴纳的粮食在河南遭到大灾荒的1943年也位于全国第五位。所以豫湘桂战役对中国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其实 蒋公对豫湘桂战役已有定评

我们神圣抗战到今天已进入了第九年度,回溯这八年以来,要以去年这一年为危险最大而忧患最深的一年。敌人侵豫犯湘,窜扰桂柳,猖狂冒进,在最深入的时候,侵犯到了贵州境内的独山。我们在这八个月以来,国土丧失之广,抗战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在是第二期抗战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页。我们在这样饱受艰难痛苦,挫败耻辱之中,度过了旧年,迎接着新岁,我们同胞对于抗战的意义与国家的前途,以至全国上下已往的错误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有一种彻底的反省和一致的觉悟。《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元旦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很多企图淡化豫湘桂战役失败的后果的人,麻烦解释一下 蒋公“危险最大”、“忧患最深”、“丧失之广”、“痛苦之深”、“耻辱之重”、“最堪悲痛”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蒋公在这种打击之下,当时心态已经全崩,这从他在当时写的日记中都可以清楚看出来。洛阳保卫战的时候,前方国军正在浴血奋战, 蒋公的想法是

如果此次洛阳会战获得成功,则又为上帝保佑中华显著奇迹,必使经儿(蒋经国)敬受洗礼,终身贡献于上帝服役。《蒋介石日记》

作为中国的军事最高负责人,蒋公在洛阳危急的时候居然幻想靠上帝保佑来打胜仗,还要让儿子受洗,这是啥神仙操作?古人有言曰:不问苍生问鬼神,此之谓也。后来日军打到衡阳, 蒋公又写道

愿主赐我衡阳战事顺利,当在南岳峰顶建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也。《蒋介石日记》

衡阳一度坚守成功, 蒋公最初很喜欢,但后来衡阳战事转为恶化, 蒋公又来传统艺能,对神许愿了:

又以余祈祷之虔诚,与上帝之指示,亦深信其能转败为胜也。甚愿衡阳解围获得胜利以后,使第十军全体官兵皆能受洗礼,得归荣耀于上帝与基督救主也。《蒋介石日记》

不难看出,这个时候的 蒋公早已方寸大乱,一而再,再而三全是这一套求神拜佛的操作,也真是够了。

不过 蒋公总算是否极泰来,当日军打到独山, 蒋公一度准备弃守贵阳死守重庆的时候,鬼子终于因为后勤不济而撤退,美国也决定继续支持 蒋公,缅甸战事也基本结束,这三个利好消息终于振奋了 蒋公的精神,让他得以喘一口气。不过,他也基本失去了在1945年组织大规模反攻的锐气了。后来他只在日军主动撤退的情况下在广西和江西进行了“追击战”,至于日军没有主动撤退的河南省,那是连追击战都没有了。

二、敌后根据地,反攻中

日军为了筹备一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南下,这为敌后根据地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敌后根据地在豫湘桂战役期间开始对敌伪大规模出击,扩大解放区,增强部队实力,准备最后反攻的条件。

1944年,山东八路军攻克利津、沂水、乐陵、临邑、南坡、文登、荣城、莒县、栖霞等9座县城,。晋察冀军区攻克肃宁、武强两座县城。晋冀鲁豫边各军区攻克朝城、榆社、沁水、林县、内黄、丘县、清丰、濮阳、莘县、寿张、清河等11座县城。敌后根据地共计攻克县城22座,使解放区面积扩大到61.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200万,主力部队发展到65万,连同地方武装共77.9万余人,民兵达到168.5万余人。

敌后根据地的大规模反攻,使鬼子芒刺在背。河南会战结束后,日军的反应是

部分兵力的回调实际也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同时鬼子还必须准备应对1945年华北更大规模的反攻。

三、日本,油尽灯枯,等死中。

豫湘桂战役日军虽然侵占了三个省,但也使自己实力严重受损,至少战死10万余人。况且在豫湘桂之后,日军的防守范围反而扩大,原本在华中主力11军被钉在了广西,原本部署在中国的22、37师团两个师团被调去了东南亚,62师团被调去了冲绳。这就让日军兵力严重不足,陷入了进攻乏力,守也未必守得住的窘境。

到了1945年,随着德国败局已定,美军逼近日本本土。侵华日军开始大规模收缩。重点是在华东抗击美军登陆,其次是在东北准备迎击苏军。广西的11军全部撤退,撤往华东地区。华北日军将第59、第63、第117师团三个师团调往东北,另外将湖南的47师团和第20军及所属的第68师团,独立混成第22、第88旅团调入华北补充。日本在广东抗登陆计划被称为“光1号作战”,在华东主要是南京上海地区抗登陆计划被称为“光2号作战”,在山东抗登陆计划被称为“光3号计划”。

不难看出,1945年日军已将将作战重心和主力部队转向远离国统区的东部地区,准备迎击美军和苏军,之前占领的许多地区都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根本不可能亡。因此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固然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在整体战局上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窘境。

四、盟国,动小心思中

很多人都已经指出了,豫湘桂战役的后果更多地是体现在外交中。这个结论也不能完全说是正确的,毕竟豫湘桂战役中国老百姓的损失和灾难要远远大于国际外交上的不利态势。然而有的人试图把中国在1945年的外交失败完全和豫湘桂撇清就显得更站不住脚了。他的理由是:

这位朋友认为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为争取苏联是一贯的立场,因此美国后来接受对中国不利的条件与豫湘桂无关。这里他显然混淆了概念。美国争取苏联是一回事,为争取苏联而损害中国的利益又是一回事。美国完全可以在不损害中国利益的前提下争取苏联对日作战。事实上在豫湘桂之前,美国尚未有出卖中国的姿态,到了1944年10月,局势就变了

1944年10月17日,正是豫湘桂战役进入尾声,国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马歇尔联系顾维钧“询问”中国可不可以把旅顺让给苏联。只要不是ZZ的话,估计都能懂这意味着什么。不难看出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接受对中国不利的条件这件事,早在1944年10月马歇尔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美苏双方基本上就谈的差不多了,雅尔塔只是最后走个过场拍个板,而美苏双方谈判的大背景又是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所以很不幸,豫湘桂战役导致美国为了争取苏联而出卖中国的利益,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谣传,反而是历史真相。

客观地说,美苏双方都在1945年牵制了侵华日军大量的兵力,对抗战是有贡献的,然而他们有自己的心思,不惜损害中国利益,那也是明摆着的。那有人就要问了,豫湘桂战役如果打赢了,美苏是不是就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了?那也难,只要 蒋公偏向其中一方,就会遭到另一方的算计,当然打了胜仗也可能不至于损失像历史上那么多利益。只有完全独立自主,采取中立的外交路线才可能不受损害,然而 蒋公没这个本事。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战的结果谁也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最终战略层面的地图开疆对日本是意外之喜,对中国是意外之悲。

日本提高了自己的军力印象等级,美国大大提高了对战胜日本的困难程度估计,从而转向引苏入华。

中国从此丧失巨头级别国际地位,沦为二流。直到朝鲜战争成功硬刚美帝,才重回巨头系列。


user avatar   xun-zi-yu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各位“军事专家”审题。题主问的问题不是回答豫湘桂战役相关,也没问日本人为什么要打,用不着拿出来《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这些爱好者必备入门书籍出来混字数。

1945年1月之后,发生了什么?是远征军的功劳吗?

中国就要亡国了,发生了什么?是远征军的功劳吗?

把两段话看完之后哪段比较符合原意?

有人以自我实例力求证明中国汉语是非常难以断句和缩写,成分很难分析的语言。或者证明自己在语文课上做缩写的时候不怎么认真。或者说习惯性看到自己可以表演的地方就开始了。都不出奇,见得多了。

题主提出的疑问是

1.豫湘桂战役后,有人说中国此时要亡国了,之后发生了什么?

答:虽然豫湘桂确实是一场严重的失败,但是至少当时各界并没有中国要亡国的说法,只是国民政府被国内外严重的不信任。国统区民主运动空前高涨。

国际上的情况有答案已经说明,概括起来就是是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军事能力产生疑虑,因此随后在雅尔塔会议上邀请苏联出兵,将史迪威彻底改编中国军队并且由美国人指挥的想法又拎出来跟蒋介石谈。最终在政治因素影响下未能实施,史迪威被召回,驻华大使高思换成赫尔利,美国在援蒋物资上稍作倾斜。

但美国政界对于中国政治的看法从此时开始就倾向于组建联合政府。这一点一直影响到解放战争开始最终确定全力援蒋为止。

可以总结认为,国外也并没有因为豫湘桂战役的失败,认为中国会亡国,但是基本上国民政府在抗日最后阶段不会起什么作用已经基本形成定论。

而国内方面,反国民政府的民主运动也因此高涨。1944年9月衡阳坚守失守,日军酝酿向桂林进攻的时候。大公报提出“抗战已进入最后五分钟,参政会的存在也到了最后五分钟。……国民参政会应该有所表现。”当然,这个最后五分钟的意思不是说中国要亡,其言下之意是在世界局势这样搞出如此大败,国民政府再这么混下去不如滚蛋。

民主势力借机提出参政诉求,当然也不断绝是军阀势力借机踩蒋政府一脚,不过可以认为,各方并没有认为要亡国,都是借此机会提出了联合政府的要求。

简而言之,这时候国内外最多觉得,是国府药丸,还没到中国药丸的程度。既然中国药丸这个问题没存在,也就不存在什么后来力挽狂澜让中国从药丸走向不会药丸的事件。

2.是因为中国远征军的功劳吗?

答:缅北的第二次反攻实际上是以1943年10月驻印军新38和新22师的缅北反攻战开始。到1945年3月攻克乔梅结束。中国境内的反击以1944年5月20集团军强渡怒江攻腾冲开始。其战役准备阶段和具体计划制定时期远早于豫湘桂战役的开始。

整个反攻战作为一个局部战区的边缘区域战役,无论成败,并无撼动作为二战中国战区整体局面的巨大意义。

即使是缅北反攻战过程中,受到日军进攻独山的影响,也无非是将新六军军部及下辖两个师调回保护重庆。(此时新六军虽然在国府序列中属于上等,但还没到后来解放战争五大主力的地位。缅北反攻战役仍然倚重新一军。)

历史上远征军的整个战役规划与豫湘桂不发生关联,其战果也达不到影响中国存亡的程度。没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关话题

  五一大扫荡给敌后抗日根据地带来的那么大的损失,日寇为何没有继续推广这种“经验”呢? 
  昭和日本为人类做过什么贡献吗? 
  江阴海战对于航空母舰(特别是日本航母)发展意义有多大?为何航母发展史鲜有提及? 
  二战时期的铁路现在还在使用吗? 
  地中海的纳粹空军有何作为? 
  为什么没有人因为南京大屠杀而指责唐生智? 
  二战时各国飞机产量都是多少?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外籍武装?结局如何? 
  与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相比较,太平天国在哪些方面带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如果二战时法国有血性一点,或者战术水平高一点,挡住德国的第一波进攻,能否避免二战的全面爆发? 

前一个讨论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下一个讨论
必胜客贵吗?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