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叶利钦在1993年“炮打白宫”?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zhong-de-du-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搞到兵戎相见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可笑的民主程序问题。这其实是公投法的程序性问题搞出来的破事。

因为当时使用的是苏联还没解体之前通过的1990俄联邦公投法。

它规定了,信任投票以实际投票者做分母的赞成/反对比例论结果;

而如果涉及修改法定程序的,需要以全部登记选民做分母,如果未投票或投弃权白票,或无效票,均视为默认不改变。

于是1993年4月举行的俄罗斯全民公投,两项公投:是否继续信任叶利钦为俄罗斯领导人;是否赞成叶利钦及其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实际投票者做分母的赞成/反对比例论结果;

而另两项公投:是否提前举行总统选举;是否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被认定涉及修改法定程序的,需要以全部登记选民做分母。

是否继续信任叶利钦为俄罗斯领导人,获得了全部投票者中58.7%赞成票;

是否赞成叶利钦及其政府的经济政策,获得了全部投票者中53%赞成票;

是否提前举行总统选举,获得了全部登记选民中31.7%的赞成票,32.8%的反对票,35.5%的弃权。未通过。

是否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获得了全部登记选民中43.1%的赞成票,21.4%的反对票,35.5%的弃权。未通过。

由于实际上相当多的选民是在随大流,于是计算方法不同就得出了相反的结果。结果就是叶利钦和议会两方都获得了部分有利于自己部分不利于自己的结果,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

关键时刻,民主,需要选民自己负责的时候,犹豫不决而随大流的人太多,就直接失灵了。

(法国最严重的时候创下过全民公投投票率只有28%,72%的人直接弃权的情况。而今年6月法国地方选举弃权率也高达68%。俄国93年这次都不能算弃权率高)

议会想要罢免总统叶利钦,和叶利钦想要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都无法实现。

那么最后只能,也必然变成兵戎相见了。反而是最后竟然以区区炮击白宫大厦收场,而没有演变成1918年全面内战那样的情况,已经算运气不错了。





但假如说 是否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公决以 以实际投票者做分母的赞成/反对比例论结果,实际上赞成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比例是66.8%。如果1993年4月得以实行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在1993年发生炮击白宫是有可能避免的。

而等之后虽然矛盾还会继续激化,但支持者更加减少的情况下,叶利钦也没有胆色炮击白宫了。

但是,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更加松散的议会制国家,而非走向总统集权制。1996年以后,俄罗斯将在新纳粹和分散主义之间决一胜负,运气不好俄国就分成一百块了。以至于现在俄国人一想到自己可能被分成一百块,然后沦为欧美殖民地永世不得翻身,就一阵后怕,反而把炮击白宫算作叶利钦的重要功绩而非污点。


user avatar   gen-aleksand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忠君爱国洪承畴 的回答已经讲得很好了,我再做点补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答另一个问题——占据了白宫与叶利钦进行对抗的“救国阵线”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组织呢?

……作为对叶利钦的反击的一部分,前“帕姆亚特”(Pamyat,一个反犹主义组织,将俄罗斯革命和俄罗斯的所有弊端归咎于 "犹太复国主义共济会的阴谋")成员和新纳粹组织"俄罗斯民族团结"(Russian National Unity)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Alexander Barkashov)与前KGB官员亚历山大-斯特吉洛夫(Aleksandr Stergilov,他本人就是一个公开的反犹主义者)结盟。以组建俄罗斯国民议会(Russian National Assembly—RONS),希望通过宪法手段罢免叶利钦,主张统一前苏联所有斯拉夫人,其中许多成员是现役情报人员,斯特吉洛夫解释说,安全机关 "总是由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组成"。
这个反对叶利钦的统一过程最终形成了 "救国阵线"。"救国阵线 "是叶利钦最强硬的反对者组成的联盟,由法西斯主义者、俄国极端民族主义者、沙皇君主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者组成,它是因不满俄国从一个世界大国沦落为一个饱受不稳定和危机困扰的弱国而凝聚起来的……

对叶利钦的不满将一大批从左到右的反对派聚集在“救国阵线(FNS)”[1]之中,他们包括:

RSFSR共产党(CP RSFSR)[2]:1990-1993年的旧俄共,也是1993年后的新俄共的前身,彼得堡官僚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潮流的混合产物,也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反对派的重镇。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3]:原苏共最强硬的一派建立的党,该党持斯大林主义和“反修正主义”立场,并公开指责久加诺夫及俄共是“改良主义者”。

俄罗斯共产党人党:规模较小的左翼小党,2001年被共工党吞并。

俄罗斯立宪民主党-人民自由党[4]:该党自视为1917年前帝俄同名政党的继承者,于是在继承其社会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也继承了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情绪。1991年该党在叫嚷“摧毁共X主义极权政权”,然而1992年之后它就开始呼吁“叶利钦-盖达尔政权的垮台”、“阻止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崩溃”和“对领土让步投反对票”,并加入反叶利钦阵营。

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具体情况不明,应该是一个类似欧洲人民党(EPP)成员的小党。

俄罗斯全民联盟[5](ROS):该党由苏共俄罗斯部分之中的民族主义者组建,尽管其在经济上倾向某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但其也推崇东正教,并与右翼传统主义的民族主义者和君主主义者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支持泛斯拉夫主义——该党在南斯拉夫内战之中支持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

俄罗斯民族共和党(NRPR)[6]:强硬的“反共、反国际主义、反全球主义”政党,该党渴望一个“中国式的经济模式”、一个单一制的单一民族国家,而不是多民族的联邦。该党发表了一些包含对北高加索少数民族极为恶毒的仇视言论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最终导致NRPR在1993年7月退出救国阵线,并指责阵线内的其他党派“过于共X主义和国际主义”[1]

民族布尔什维克党(NBP)[7]:这个党我想不用多介绍了,当然那个时候NBP还只有三个人,利莫诺夫、杜金和一个乌克兰大学生拉勃科[8]……

民族革命行动阵线(FNRD)[9]:施特拉塞主义新纳粹政党,新纳粹国际性组织“国社党-发展和国外组织(NSDAP/AO)”[10]的俄国支部,该党的意识形态带有极端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俄罗斯帝国主义、反犹主义和东正教原教旨主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同时批判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因为他们推行反复无常的民族政策)和希特拉一派的纳粹主义(因为他们没有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并宣称自己的意识形态基于“全面的激进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斯特拉塞主义形式的民族社会主义”。该党与NBP有相当不错的关系,两党经常一起组织活动。

在上述党派之外,议会方还有一些不隶属救国阵线的党派[11],除了上面提到的退出了阵线的民族共和党,还有鲁茨科伊自己的小党“自由俄罗斯”、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的新纳粹政党,全球国社主义者联盟(WUNS)的成员“俄罗斯民族统一”[12],等等。这些党派在他们联合建立的街垒里挂上了苏联旗、苏俄旗、圣安德烈旗和帝俄的黑黄白三色旗等旗帜,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只出现在议会大楼顶上,这种奇特的现象也成为了这次冲突所留下的影像中一个特别的缩影。


毫无疑问,气势汹汹的反对派们完全有他们的发难理由。苏共的后继者谴责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等措施是对苏联遗产的践踏;民族主义者和东正教保守主义者认为叶利钦抛弃了俄罗斯民族的法理领土、把“斯拉夫兄弟”和“东正教教友”出卖给了西方,而且不尊重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沙皇主义者认为叶利钦没有恢复君主制;民族布尔什维克分子和施特拉塞分子则更是从“民族和阶级”两个维度上都对叶利钦占据了制高点;就连那些“反叶利钦的民主派”们也理直气壮——经济失败、科技倒退和领土沦丧对一个“自民国家”的元首而言也算不上什么合格的行为,更何况自诩1917年临时政府继承人的叶利钦自己就在破坏他宣称自己继承的所谓“自民”——“自民不绝对就是绝对不自民”,叶利钦成为他们的攻击靶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叶利钦庞大的反对派联盟也是脆弱而极易破裂的。如果叶利钦真的垮台了,聚集在议会大楼里的这些反对者们很快就会四分五裂并开始残酷的较量以决出胜负——甚至即使不论这些人,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二人恐怕都免不了一场恶斗。俄罗斯可能因此陷入一场内战,而内战的胜出者会比普京更优秀,还是更差?没人知道,我也不是预言家。

最后回到原来的问题,如何评价叶利钦炮击议会大楼的这个行为本身呢?我只能说无论如何,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他自我标榜的“自民斗士”人设最深的嘲讽

参考

  1. ^ a b https://en.jinzhao.wiki/wiki/National_Salvation_Front_(Russia)
  2. ^ https://en.jinzhao.wiki/wiki/Communist_Party_of_the_Russian_Soviet_Federative_Socialist_Republic
  3. ^ https://en.jinzhao.wiki/wiki/Russian_Communist_Workers_Party
  4. ^ https://en.jinzhao.wiki/wiki/Constitutional_Democratic_Party_%E2%80%93_Party_of_Popular_Freedom
  5. ^ https://en.jinzhao.wiki/wiki/Russian_All-People%27s_Union
  6. ^ https://en.jinzhao.wiki/wiki/National_Republican_Party_of_Russia
  7. ^ https://en.jinzhao.wiki/wiki/National_Bolshevik_Party
  8.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8372020/answer/2229965356
  9. ^ https://en.jinzhao.wiki/wiki/Front_of_National_Revolutionary_Action
  10. ^ https://en.jinzhao.wiki/wiki/NSDAP/AO_(1972)
  11. ^ https://en.jinzhao.wiki/wiki/1993_Russian_constitutional_crisis
  12. ^ https://en.jinzhao.wiki/wiki/Russian_National_Unity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叶对俄罗斯的四大历史贡献排行第二,要是没有这事,俄罗斯恐怕在九十年代和之后就要进一步解体乃至内战了。

具体可以参照隔壁乌克兰,几个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而且如果不是俄联邦维持了稳定,这些地区的情况应该更糟……


user avatar   a-hui-1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俄国民众对这件事贬大于褒
纯粹就是把以前封建时代的流血政变再演了一遍
真的,看了白宫事件真的是三观尽毁,我终于明白民主派在俄国不得人心的原因了
而且叶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一个极其不好的先例,是俄罗斯进入宪政以来最差的恶例之一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 @Bint Shanghai 的回答。


“叶利钦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并没有什么过错。当时占据白宫,发动暴动的主要是一群共产分子和法西斯分子,和这些人相比,普京可以说是相当自由化的了。”


你回答中竟然说暴动者皆为共产分子法西斯分子。


请问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巴兰尼科夫、杜纳耶夫、阿恰耶夫和马卡绍夫哪个是共产分子,哪个又是法西斯分子?


上述几人可是819事件中的‘民主护宪派……’





1992年新年伊始,独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乱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向叶利钦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抗议。这些人中有前共产党人,前苏联军人,还有新兴的民族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


从1992年年底开始,议会试图用更换总理、收回总统的部分权力等办法削弱总统的职权,使更多的权力集中到议会手中。1993年3月11日,第八次人代会以叶利钦的失败告终,从而使他以全民公决方式解决他与议会斗争的企图付诸东流。3月20日,叶利钦宣布他享有总统特别治理权;议会强迫他收回这一法令,但未能形成弹劾他所需的多数。4月25日,在全民公决中,叶利钦再次赢得俄罗斯人民对他的信任,获58.7%的支 持票。但是,同议会的冲突依然存在:他未能获得举行一次临时大选所需的大多数登记选民的支持。


为了消除异己,叶利钦在公决后首先拿对他威胁最大的鲁茨科伊开刀,削弱其副总统的权力,解除政府中亲议会的官员职务,甚至用取消某些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办法限制和羞辱对手。与此同时,叶利钦抛开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在6月5日召开了主要有联邦主体参加的制宪会议,欲借助地方的力量强行通过新宪法草案,进而达到建立总统制的目的。但叶利钦进行的并不顺利。会议从第一天起就出现了对抗,哈斯布拉托夫因要求发言而未获准,一气之下退出会场,并带走了上百名人民代表,致使会议中断。复会后一些地方领导人又提出扩大自主权的要求,会议进程再度受阻。制宪会议断断续续地共开了37天,新宪法草案终于在 7月12日初步制订完成并送 交各联邦主体审议。然而各地方主体对新宪法草案意见不一,未能按期完成对草案讨论,致使制宪会议复会的时间一推再推,变得遥遥无期。


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之后,叶利钦于8月12日通过电视向议会发出进攻的信号,宣布今秋将改选议会,8月进行“炮火准备”,9月开始政治决战,战斗将持续到10月至11月的一段时间。他声称,俄罗斯双重政权危机已发展到相当阶段,威胁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所以必须尽快解决。叶利钦为在最后一搏中击败议会,紧锣密鼓地进行战前准备工作。


8月下旬,解除了杜纳耶夫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和巴兰尼科夫安全部长的职务;9月1日,下令限制鲁茨科伊的副总统权力;9月16日,叶利钦还亲自视察内卫部队捷尔任斯基师和塔曼师, 以争取军方的支持。重新启用1992年12月被人代会解职的盖达尔,并任命他为第一副总理。此举表明叶利钦已全然不把议会放在眼里,决心一意孤行。9 月18日,叶利钦召集86个联邦主体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联邦委员会成立大会。指出联邦委员会将是组成新议会两院中的上院。同日,戈卢什科接替巴兰尼科夫,被任命为安全部长;由原第一副总理洛博夫接任至关重要的安全委员会秘书一职。


这些人事安排大大巩固了叶利钦的政治地位。为防不测,叶利钦针对鲁茨科伊于9月18日还专门签署了《关于副总统代理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规定总统缺席期间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必须由总统以命令的形式公布,否则将被视为非法和无效。

9 月20日晚,叶利钦借口“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把内卫部队调到莫斯科市内,进行了一场战前的预演。议会方面并没有坐以待毙。9 月18日俄人代会发表告公民书,指责总统叶利钦企图用非法手段控制社会和摆脱危机,警告叶利钦近日可能宣布实行“总统治理”,而直接的“总统治理”就是解散人代会。议会还建议代表们在议会大厦白宫聚会,以防叶利钦禁止议员们开会。到了20日,哈斯布拉托夫通报说,“夜里有军队调动”,“局势很不平静”,呼吁“保持警惕”。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最后决战。


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最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拒绝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两者的调停方案。


两个星期后,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军人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度周末的叶利钦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布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10月4日晨7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10月5日,叶利钦解除支持议会的总检察长斯捷潘科夫的职务。同时任命自己的心腹、西伯利亚律师卡扎尼克为总检察长。


俄司法部在叶利钦的授意下,宣布停止俄罗斯救国阵线、俄罗斯工人共产党、军官联盟、俄罗斯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劳动莫斯科等16个支持议会的左翼组织的活动,理由是他们超出“章程规定的法律和权力范围,参与了10月3~4日莫斯科的骚乱和其他违法活动”。新任俄总检察长卡扎尼克下令,逮捕救国阵线领导人康斯坦丁诺夫和俄共产主义工人党领导人安皮洛夫等人。政府还下令关闭《真理报》、《白昼》、《 苏维埃俄罗斯》、《公开性》、《工人论坛》等报刊。同一天,叶利钦还解除了支持议会的西伯利亚和阿穆尔州等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职务。

10月6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称莫斯科发生了由前议会领导人、前副总统和一些政党与社会组织领导人策划和准备的“武装叛乱”。他不得不作出武装改打议会大厦的困难决定,是因为那里已成为恐怖分子的大本营,成了引发国内战争的策源地。

叶宣布,凡持枪参加叛乱的人都要受到严惩,指责宪法法院在这次流血事件中成了执行权力机构的被告,变成立法机构的“帮凶”,要求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辞职。佐尔金随即向当天召开的宪法法院会议递交了辞呈,称目前情况下已无法履行宪法法院院长的职责,然后便住进了医院。 佐尔金曾要求立即停止执行叶利钦9月21日的总统令及总理随后作出的决定;立即停止执行俄第十次非常人代会及以后通过的有关法令,其中包括鲁茨科伊为代总统等任命。并提出提前改选议会和总统的“零点方案”。在立法和行政的斗争中,他被认为 是亲议会的。

叶利钦还严厉抨击了大多数地方苏维埃,对莫斯科极其尖锐的形势负有 直接的责任。认为它们应当作出自行解散的决定,和平地退出政治舞台。叶利钦重申,将于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的选举,凡没有直接参与“叛乱”的政党和组织都有平等参加竞选的资格。他呼吁公众积极参加这次选举。10月7日,叶利钦签署命令,在未通过新宪法之前,暂时中止俄宪法法院的活动。在新议会产生之前,由总统代行其职责。当晚,总检察长卡扎尼克签署逮捕令,指控前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前副总统鲁茨科伊等人组织领导“暴乱”而将其正式逮捕,同时继续搜捕参加十月“暴乱”的积极分子。10月9日,政府宣布将原定至10日的紧急状态延长至18日。同日,叶利钦决定更换地方代表机构。10月15日,叶利钦又发布命令,要求选举和对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同时进行。这项新宪法通过后,就会替代1978年制订的苏联宪法并在俄罗斯确立总统制政体。 1994年2月26日,根据国家杜马(下院)2月23日通过的大赦令,鲁茨科伊、哈斯布 拉托夫等人获释,安全离开了列福尔托沃监狱。大赦令证明了俄议会中保守倾向正在加强。与俄罗斯联邦的所有法律不同的是,总统对议会通过的大赦令没有否决权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老百姓还是有脑子的。

愿意在叶利钦时代生活的只有3%,而愿意生活在沙皇时代和斯大林时代的都分别有4%和5%。

别的不说,在摧毁所谓“民主价值观”上面,叶利钦至少也得有个几百斤的大勋章,现在俄罗斯人一想起向西方俯首称臣之后换来的休克疗法还浑身抽抽呢。


user avatar   tai-lun-cheng-jie-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0年的维尔纽斯事件中,事实脱离苏联的立陶宛,因为经济上断绝了苏联的援助,导致物价飞涨,民众又开始怀念苏联。

当时并未撤出立陶宛的苏联空降兵进入维持秩序,支持立陶宛独立的“萨尤季斯”故意伪装成苏联军队,从楼顶向民众开枪,杀害了14人,打伤了500多人,最后栽赃给苏军士兵。

关于这点,我举几个例子做对比就知道了。

第比利斯事件中,从4月4日到4月9日,群众死了21人,军队死了19人;

维尔纽斯事件,一天之内,群众死了14人,军队无伤亡。

但是,因为在第比利斯事件中苏军弹压且被甩锅,导致苏军离心离德,怎么会在维尔纽斯事件中如此“卖命且高效”?

另外,于第比利斯事件不同,维尔纽斯事件起因是立陶宛脱离苏联,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完蛋,这次的群众是支持回到苏联的,苏军是他们的“盟友”,苏军为什么要对盟友开枪?

第三,这次的子弹射击是从房顶来的,而第比利斯的死亡是因为棍棒和催泪弹,风格完全不同,且当时立陶宛已经事实独立,苏军没有权力去占领房顶——特别是事发地,电视台的房顶。

第四,立陶宛事后的审判非常“高效”,一瞬间就逮捕了全部的支持苏联的立共领导人,并且马上判刑,就连之前的格鲁吉亚,在发生了第比利斯事件后,都没这么迅速。

种种痕迹都表明,维尔纽斯事件,更像是“萨尤季斯”灵机一动,利用事件的突发性,马上制造了一个陷阱,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既然维尔纽斯事件最初是为了支持回到苏联的群众举行的,那苏军为何要开火?为什么不用传统的棍棒和催泪弹,而是使用枪?


819事变中,国防部长亚佐夫迟迟不忍心出动军队攻打“白宫”,因为那里有5万民众,尽管他们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

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副总统亚纳耶夫,这些保卫苏联的人,因为实在不忍心对同胞下手,最终遭到了失败。

负责攻占“白宫”准备工作的是卡尔普欣领导的“阿尔法”小组,他们很清楚,可以攻占“白宫”,但以后怎么办,于是他们决定不执行这个命令。


两年后的1993年,俄罗斯总统、曾经的民主派领袖叶利钦,先是违宪解散了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等叶利钦的反对派行动的时候,叶利钦用坦克火炮炮击“白宫”,至少187人死亡,437人受伤。


什么是民主?民主就是,我杀人栽赃给你,你反对我我就炮平你。

倒是被万年扣上黑历史的苏共,在需要“残忍”的时候犹豫不决,不好意思下手。


user avatar   er-zhu-ro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相关话题

  这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只是大国的傀儡吗? 
  如何反驳“武器的战绩/战果就是实力的证明,纸面数据就是纸上谈兵”的唯战绩论? 
  中越战争,中国为什么撤退? 
  现代战争几乎全是城市作战吗?如果是,为什么部分中国军队在电视上演练的主要是野战? 
  台湾人对政府不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起借鉴对岸大陆的政府呢(或者声音很小)? 
  如果现在中国有12个航母战斗群会怎样? 
  《炉石传说》中哪一个职业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为什么? 
  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为什么是先夺取上层建筑然后再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何应钦为什么地位那么高? 
  莫迪车队被堵在桥上近 20 分钟,印人民党称「可能存在政治动机甚至谋杀意图」,这意味着什么? 

前一个讨论
可否推荐一些关于波立联邦和莫斯科大公国的书籍?
下一个讨论
「人人影视字幕组」案宣判,创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150 万元,如何看待这一判罚?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