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广州城市规划有哪些败笔? 第1页

  

user avatar   jackyzhou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应该直接就说败笔,或曰学费吧。

广州的中山路在1995年扩建,现在的中山路仍然不够宽敞,每天仍然都是一排,一排,一排排,只有25年哦,那个做规划的还在么;

广州的中大真的适合做布匹市场么,但那是没钱啊,能上就上啊,现在赚够了,一声令下,说拆就拆,那些档主,你们不冤,比你们冤多了去,找谁哭去。

广州的解放路和沿江路都是广州原居民生活中心,谁说要做专业城的,结果黑胶袋和小推车到处乱跑,现在好了,全部倒闭了,未死的也在倒闭的路上,市民一片欢呼,但领导如何继续创收呢。

整个东区,只有中山,黄埔,两个主干,广园是半封闭的,谁设计的,谁敢这么设计城市的,全世界都找不到啊。

天河口所谓的CBD真的是CBD么,有没有正经去陆家嘴,张江,曼哈顿等好好看看,认真看看,脑袋一拍,然后呢,道路,交通,物流均全面落伍于需求,广州大道还是广州南北的主要命脉之一,都是大货柜在跑,小灯塔开个小晚会,人流就出问题了,那到底去看还是不去看,不去看,几百亿的小灯塔要来干嘛。

小灯塔真的是广州的最好代表么,一天都没几个人上去,非节假日,连游客都没几个,除了高,我真没法用漂亮或广州代表去称呼这个东东,问题是外地人把这个已经看成地标了。

先打住吧,可以说上几百条的,就几句,你找一个大阪的或京都的专家,够厉害了吧,问题他没在江户长大啊,如何能管理二千万人口级别的国际城市,而且还是个特别专业的活,你三观再好,对天照再忠心,仍然不是一个专业的都知事啊,缘何广州就可以呢。


user avatar   albeniz-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正常讨论城市规划建设的回答,居然被人恶意举报了,真是开了眼。那位举报我的同学,您以为我的回答没了,对广州城市规划不满的声音就会消失么?别这么幼稚成么?另外这件事也让我再次认识到某些执拗自大的本地市民,对于外界客观声音的抗拒,我这个广州户口的新广州人,以这些人为耻。

广州城建最大的败笔有两个:

1)对城市人口发展的严重预估不足

2)长期未能真正面对(已经无从谈解决)的城中村问题

PS:新加一条低水平城建规划的影响,所有一线城市里,行人的路权和步行体验最低最差劲的

看看这位B站UP主的观察(可以忽略堵这个事毕竟全国都堵),了解下现在广州的城市格局为何这般模样:享受了爆炸式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红利的同时,也错过了城市有序科学规划生长的最佳窗口期。任何城市发展都没有完美答案,无论对于人口还是城市本身,一定时期的收获,必然对应着一定时期的代价。甚至现在,这些状况应该被定义为收获还是代价都存在极大的争议。

这位知乎答主则从更深层的历史上珠三角地区人口迁徙及经济组织方式的角度,来分析了为何广东及华南的村落文化会对乡村以及城市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以上两点引发了广州快速增长的经济、人口,与广州低水平的城市设计规划管理能力之间的严重矛盾,也使【对城市生活要求较高的市民和外来人口】对广州印象比较差,落差极大。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城市管理规划者水平,没说爱广市民,某些生活等于肠粉论群体请勿对号入座。

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是90年代开始进入城建规划加速期,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大抵也能看出各个城市规划的水平了。感觉没有能比这幅图更贴切地描绘近三十年广州城市发展规划风格了。不理解的同学建议去搜一下北方民间谚语:黑瞎子(熊)掰苞米。

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成为早期的北上广经济三极之一,也使部分人因经济成就而产生了广州的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真的挺不错的错觉。然而随着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普遍快速发展,以及广州经济排名光环的褪去,当你抛开经济成就滤镜,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时,会发现广州原本的城建规划起点并不高,而这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无论是历史建筑保育、新老城区融合、外来劳动人口安置、城市整体功能结构布局、城市市政交通配套等,都没能达到匹配其经济地位和关注度的程度,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典型表现就是当你深入了解广州后(走马观花旅游不算),会发现在四线城市棚户区和贫困人口居住都解决的差不多的今日,在各大一二线城市都已经转向城市下一阶段发展以及发扬城市美学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时代,广州居然还困在【城市里的村集体土地如何处置】【外来劳动人口需不需要住得更好】这种范畴的讨论阶段,简直匪夷所思。

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以及缺乏前瞻性,又导致广州的人口和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典型如与其他区对比,资源与人口集中度极高,过于拥挤的越秀天河。这种效应与极其庞大的本地+外来人口数量叠加,整个城市就会让人有那种【已经比较挤的地铁,里面明明还有空位,偏偏一群人在门口挤着不往里走,使上车的乘客特别恼火】的感觉(广州三号线现状)。

一、对城市人口发展的严重预估不足

规划不足导致核心城区严重缺乏发展用地,地铁的诸多败笔规划也是由于这个根源,很多道路交通和市政配套的不足也源自于此——广州的城市规划针对目前的人口,太过于[袖珍]和[拥挤]。打个比方以地铁为例,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可能一号线后的地铁,车厢载客数都应该等于或者超过一号线,才能应对目前的交通,然而。。。

如果这一败笔的深层原因,也是因市区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与原本城郊村落土地交融,出现大面积城中村。而政府又没及早对城中村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将其转为城市发展储备用地。那广州城市发展的败笔也简洁多了,其实只有一个——没有及早重视正视城中村状况(状况至今没解决就变成了问题难题)。

晚上七点半你以为过了下班高峰期的3号线镇楼,下了班想搭地铁去机场坐晚班机?想的美,去个P!连结机场的全国客流强度最高的地铁线,但是高峰期能临停两分钟,短短十站最高能四五次听到“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是临时停车”,高峰期广州东站去机场要等七趟车才能上车!非高峰期发车间隔最大能到五分钟,别的一线谁敢这么玩?

咱也不知道广州这个经济体量和地位的城市,怎么就会在储备用地充足的前提下预估不足,以为原本的规划尺度与规模“够用”,导致规划上常常做出天生残疾的决策。是不是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人员,已经习惯了老广州拥挤的环境,突然给了一大片地就不知道怎么玩了,从而难以做出更科学更有预见的决策,如果是还挺麻烦的,因为这是理念和思想的事,不是钱能解决的。

以核心CBD办公区为例,商业地皮紧张的深圳,尚且留足了储备用地,在福田CBD和南山高新区不断扩建的同时,在深圳湾沿线又开发了同等规模的办公区,满足区域内人口工作需求。北京就更不用说了,1980年代就开始规划的国贸CBD核心区,三期工程到现在仍在建设并进行收尾工作,规划早就做足。

至于广州?珠江新城有分期分批规划和利用储备土地这回事么?不是一股脑把地卖完办公楼与商品房混杂,挤占城内道路空间,中间立一个华而不实的大公园就完事了么?

即便以目前在建的最新办公区—琶洲西区为例,虽然这个区域理应拥有广州最科学现代的规划,但受限于周边环境,整个片区的未来也并不让人乐观。虽然与过多住宅混杂的珠江新城相比,琶洲西区总部基地的规划更纯粹,颇有点深圳湾沿线总部基地的样子,但制约其发展和体验的两点因素,也同样体现出广州的城市规划眼光问题。如果有了解该区规划的人士,欢迎指点迷津。

其实我还蛮希望这个区域发展好了打脸的,但广州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规划风格见的太多了之后,我觉得我的预测会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区域的规划隐患有两点:

1)肉眼可见的交通制约【补充:有同学说19号线(远期十四五)和28号线(佛穗莞深城际)都配套了,会与18号线琶洲西区站相交,希望到时候能多建个地铁站多开几个口吧,最好能辐射全区,另外天河也即将拥有自己的第一条过江隧道】

这是非周末工作日周边道路上午十一点非高峰期的交通状况,可以看到琶洲西区地块,是一面临江,三面环路,与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的区块,主要道路交通疏导就要靠周边这三条路。然而其中两条南北走向的是桥,可以看到已经是紫红状态。而南边的那条路是新港东路,早高峰走过的都知道从滑快或新光下来进入新港东路,是怎样的一派堵景。

而地铁支持方面,除了目前看到18号线有琶洲西区站这个设置,再无看到其他地铁规划,难道要重现一个3号线珠江新城站苦撑整个珠江新城办公通勤的奇景???据说APM有延长规划,但对其辐射能力存疑。

所以在目前就已经非常拥堵的周边交通来看,几乎看不到任何道路系统和地铁系统优化改造的空间,而且作为办公区,海珠琶洲西片区的配套服务和消费支持,也是严重不足,不可能完全自成体系,免不了要和对岸的珠江新城联通,那么请问过江隧道在哪里呢?需要过江都走两座桥么?

更新:说是已经落实了车陂到万胜围的隧道,不过位置比预测的更加偏东,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东部吧。


2)周围片区匮乏的配套规划

目前琶洲西区办公区周边地块,基本已经建设完毕,大都是豪宅民居和城中村,也没什么购物消费的配套,配套的公共空间公园绿地和城市景观带也不足(因为琶洲西区还挺小的),可以预见届时该区办公群体,工作之余的生活与休闲消费不会太美好。

这个区域东侧是琶洲展馆,走展会经济路线,对日常办公消费没什么促进作用。西边是沿江豪宅区如珠江帝景或者紫龙府等,除了一个四季天地以外,再无大型点的购物中心。至于南面和西南,就是面积巨大的城中村和老住宅区了,我之前住在广州塔下的泊雅湾,经常在周边消费,从CBD配套的角度看,这个区域的消费品质和水准是完全不足的。而且我住那时候,还经常出现观览广州塔后的游客,因为没什么消费配套,只能跑到泊雅湾楼下的士多店吃烧鸭饭,在一堆临时破桌椅和快餐盒饭中,凝望广州塔的匪夷所思景观。让我对广州的城市景观配套消费建设有了新的认知。不过大片城中村倒是又能够完美解决CBD人口的居住问题了,这里我为城中村经济的拥护者们提前道个喜。

综上,琶洲西区北面临江无法与珠江新城联通,分享其消费,东南西三个方向,也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为琶洲西区提供足够的消费支持。可以预见该区域无法购买市区豪宅和租住小区的劳动人口,未来将会享受到在全新CBD办公,但吃饭靠外卖(大厂有食堂还好),居住在附近城中村的幸福生活。再次声明这不是对居住城中村群体的讽刺哦,是拜政府规划而形成的现实。

加一个最近让人无语的砍树风波,真的是被震惊到,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人,到底每天在想什么呀???该动的不动,不该动的穷折腾什么呢?


二、制约广州城市发展的特色问题,就是堪称村里建城的遗留城中村。

广州是国内各大一线城市中,肉眼可见城市化进程最差的。因为在城市蔓延生长的过程中,一直没有真正重视和应对城市与农村的混杂。最后导致的问题就如目前,号称一线城市,但透着一股子野蛮生长的野味。以及因为核心区城村深度融合导致的一系列城建及社会影响。作为一线都市,作为城市,就应该起码从感官上有个城市化的样子,这样才能将城市提供的服务与效益最大化。现在这种不村不城的城村融合,城中村爱好者和支持者说叫包容,但我只看到怪异、尴尬与混乱,像一摊不知要变成什么的融合怪四不像。

贴一位城中村原住同学的发言吧,少有的来自本地居民的声音:

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对广州城中村的改造进程充满担忧,这一轮不能利落处理城中村,恐怕2050年也解决不了广州的城市发展问题:

文中提到广州的城中村旧改工程,存在着过快和过慢的问题。为什么过快或者过慢?过快是因为以前完全没有治理规划,任由城中村泛滥发展,现在又开始突击任务式拆迁,尤其是黄埔区这种准备打造成广州新名片的区域,更是搞出了先拆后批的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举措,使原址人员安置,传统文化建筑景观保留等都不尽人意。过慢则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因个别拆迁业主谈判问题,导致整个拆迁工程进度延误,消耗整个项目拆迁和新建的效益窗口期。

另外很多人以为谈及城中村就是把炮火对准了低收入群体,一来这样过于敏感了,二来也说明现在城中村群众基础(利益)有多深。其实很多人对城中村不满的源头是政府差劲的规划能力(早先不规划,违建不阻拦),这里也更多在指出现状,至于解决方案,我等丝毫影响不到政府规划的人,还要替政府去出谋划策么?

那些以为对城中村非议只是针对天河越秀跟海珠的同学,不妨也来番禺走走,感受一下城中村的庞大以及城市规划的绝望。番禺坐拥高铁枢纽南站,连通制造企业密集的南海顺德,甚至到所谓的新中心南沙都比广州城区便利,更别说积累了将近20年的在广州定居安家的所谓社会中坚力量。然而呢?整个番禺跟20年前刚开发的时候比,有什么区别么?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区域,有建立第二经济中心么?当年土地便宜的时候一股脑的卖给了各大地产商和长隆,有考虑过建立高新产业区么?20年来除了南站和万博,有对村属土地进行过科学规划么?现在的番禺除了安置市区人口,有一丁点让人感觉振奋新鲜和朝气的发展题材么?针对那些喷城市发展经济不应该太过聚集的,20年毫无建树活生生的规划失败案例摆在这,我们这些反对城中村的,还真是不敢对城市规划发展有什么指望,无非是无能狂怒罢了。

我之所以旗帜鲜明地反对反感 广州城中村 ,并不是对居住于城中村内的原住民以及劳动者有成见,而是不满意广州把外来人口安置甩给缺乏管理规划的城中村的懒政行为:不提早积极进行旧区改造(财政收入好的时候根本没见动),不尝试在尽可能低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有需的规划,提升原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居住质量,而是一股脑地把外来人口都扔进了这些城市核心区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大量的人口驱动着城中村向更加无序混乱的方向发展,且导致整个城市被城中村聚集区分割得支离破碎。虽然这其中有着众多社会和经济因素,但某些三四线城市的市区棚户旧改和廉租房工程,都比广州的城中村力度大效率高。这还只是规划层面的而已,还没提城中村为大家提供住所的三层以上面积,自诞生就带着“违建”这种严重影响社会财富公平与分配的原罪呢。

另外声明,回答无关居住在城中村的打工人,而是针对为核心城区严重违建城中村(三层以上)洗白,以及在那宣扬私权产权不可侵犯,政府天价补偿天经地义的。讲真,这不是坏就是傻,或者本身就是房东。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多少不公违法违规,你说你一点不知道?这种论调跟那些为原始积累阶段不择手段赚取第一桶金家的资本家,宣扬财产合规合法,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的,有什么区别?听了是真让受着累交着税通勤远在城里讨生活的普通打工一族生气。占了那么多便宜低调点得了,还在那恨不得把城中村做成广州优越性广告牌?行,让你们看看得了便宜还卖乖会招来多少炮火。

另外各位别真把广州城中村当成所谓宽容先进的象征,其实城中村人口政策代表了抛弃与自生自灭——这部分人口并没有纳入政府的规划与考虑之中,政府部门在意的并非城中村的劳动者打工人,关注的只是城中村下面的地皮。当旧改执行到眼前时,除了原住民能得到回迁房作为补偿,原本居住在城中村的群体,有什么可值得欣慰夸耀的呢?如果这座城市除了城中村以外,有更多高性价比的居住选择,完全可以减轻避免城中村人口不得不离开时的失落与迷茫。

以下白云机场降落时的情景,可以看到令人震撼的机场周边村落景象,虽然这里确实也就是村。尤其是第一次来广州的朋友都为这景象惊叹,飞机上睡了一觉的还以为降落到别的什么机场了。坐地铁3号线往返机场时,高增站那莫名其妙的巨大上下客流,就是来自这些村落的。画黄框的都是村,房屋平均高度五层楼以上。可以预想到随着以后城市扩张发展,需要面临的征地和拆迁难度。市区的城中村从形态上来看跟这些市郊的村落差不多,但跟包邮地区机场周边整齐的黑瓦白墙村落不同,感觉广州的村落建筑似乎都是没什么顺畅纹理,就各式各样的房子完全随机生长开的感觉。





这几张是不是有点原来香港启德机场降落前九龙城寨的感觉了。初次来广州的乘客都会被这景象震撼到,也许这就是广州城市那“原始旺盛生命力”的本色吧。



看看现在广州的核心区-天河区(相当于北京朝阳区),区政府眼皮底下(1000米),天河核心区目前最大的城中村-员村,呈现的房屋破败民房高耸,就知道广州的城中村问题有多严重,以及往届政府在城市规划改造前升级上欠债多深了。

那些一味强调所谓广州市包容的,能不能稍微清醒一些?那些废品收购站、洗车行、装修力工交易广场,怎么就非得放在城市功能核心区?整个广州的城市第三产业消费结构和质量上不来,这些以此为生的劳动群众群众,生活跟收入能有什么改善?


这些房屋所谓的容积率高过小区,是以牺牲安全、舒适、健康、公共空间为代价的,全部都是住建部明令禁止的问题,就问如果两栋楼可以握手的房间发生火灾,怎么救吧,我拍照这个地方也是断然进不来消防车的。




同比参照下深圳的向西村,向西村的位置在罗湖,属于类似广州越秀荔湾的【传统市区】,但即便这样向西城中村的布置和规划,也比石牌员村敦和这种核心区城中村强太多了,尤其是石牌村,内部没有任何发生火灾后的急救消防空间。当然这里并不是推崇深圳这种“商业小区式”城中村(盖那么高可以想象背后房东势力的强大和稳固),只是指出广州城中村迷之逼仄狭窄脏乱差。

这种非主干道区域自带消防通道的城中村在广州确实没见过

城中村主干道商业街



城中村楼距最窄的地方,还是可以容下两辆电动车并行通过的,而且楼的布局与过道都比较规整。


你没看错,这都是村里的自建房,结构上已经打破了大家对城中村的认知,基本与老一点的商品房无异了。当然也不排除是早期有村外人入资的小产权房。

列举深圳的目的是帮大家拓展下视野,理解城中村不是必须“广州式”这种存在,也可以低成本居住与整洁宽敞并存(再次强调不是赞同城中村,只是探讨下城中村内部的居住环境与建筑规划,而且建这么高违规严重多了)。民众在自建房这种事上,说实话规范意识能高到哪里去呢?主要还是看政府和监管部门管不管事,尽量在卫生和居住环境上使城中村“尽量别那么差”。我想如果在广州的城中村问题上能看到多一点政府和监管的身影,大家也不至于对广州城中村这么大意见。

在城市【科学规划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太过于在意“利益群体”(sorry,城中村那一小撮人我个人觉得不能称之为民意),行动没法大刀阔斧被束缚畏首畏尾的,最后为此恶果买单的必然是这个城市本身和本市常驻居民。

看看有关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新闻,就知道广大 【城中村文化爱好者】,是有多么爱自我麻醉,以及拿 【包容】给广州差劲的城市规划管理贴金了。一种城市缺乏管理规划的落后现象,一个严重阻碍城市发展并无限拉高城市改造成本的存在,居然能被这个群体捧为先进开明的象征和图腾,非常令人迷惑了。如果政府那么心水城中村,给城中村配套修了多少地铁道路学校医院?

其中,最最核心的是界定了合法宅基地3.5倍的补偿上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层半”。不过,黄埔的补偿一般到了四层,其中白云陈田村最高可以补到五层,而天河吉山村亦是提出了4层半的补偿。

——广州城中村存在的原因,是政府管理规划能力差,村落宗族势力强大,村民绑架政府。然而一旦利益上达成一致,并没有什么人乐于包容和怜悯所谓的 [外来城中村居住群体],一起都是建立在利益博弈基础上的 [包容假象]。

此外,各大城市更新项目亦是明确规定可以将集体宅基地,转为国有证,未来可入市交易。这也意味着,村民不仅有租金收益,未来随着城市发展,还可以享受资产升值的财富。

——由 [博弈谈判] 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未来还可以进入土地交易市场,让城中村土地持有者们除了早期的租金收益,还可以享受土地交易带来的额外利润。就想问问那些在城市中打拼的996群体们,对这种极端社会财富分配模式怎么看,是不是会为了房东美好的未来而欢呼?

不合理的,无论怎样粉饰吹捧,都无法洗白。

另外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感觉很多力挺城中村的人士,似乎只能看到所谓城中村为外来人口节省生活成本,全然看不到地块经济转型升级后,外来人口可以通过第三产业获得收入的提升,乃至因周边消费业态改变而带来的新工作机会。

在他们看来,改造城中村就像断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口的生计一样,非常让人费解了。举个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全国连锁高档SPA馆,我遇到了按摩师TINA(阿莲),碰巧她话比较多,闲聊之际了解到她居然是8年前在深圳罗湖区湖贝村城中村水疗馆工作的按摩师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虽然从湖南湘潭周边农村到深圳打工已经不错了,但原来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市中心的SPA馆,跟鬼佬们边按摩边聊天,以及成为公司老板夫妇的指定按摩师。收入也从深圳时期一个月的5K左右,变成现在2.5W保底,甚至有可能成为入股员工。

虽然静安寺并非城中村改造区域,但可以类比这些占据市中心核心地段城中村,改造后的消费环境与业态。深圳罗湖区的湖贝村、向西村,商业繁华程度已经等同或超过广州的石牌杨箕,按摩师傅肯吃苦收入已不低,而阿莲仍能在上海更高级的SPA馆使自己的收入获得质的飞跃。这不已经说明,即便城中村改造升级,原本在此务工的群体,仍能获得类似的工作机会岗位,而收入则可因消费环境和群体的升级,也获得提升,这时候,阿莲们还会在意租房多花几个钱或者住的稍微远一点么?有能力的劳动者,是可以适应城市任何变化的。

所以那些力挺城中村,声称保护外来务工人口的人,不知他们是否缺乏想象力,无法想象城中村改造后区域经济迸发的新活力,以及他们心中的广州核心城区城中村,就应该是无下限无门槛,吸收庇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慈善机构? 城市生活,谁都不易,市民与外来人口无异,凭什么你从外地来务工,就应该多受照顾?凭什么你想又赚钱又省钱住市中心交通方便?这合理么?

针对那些盛赞城中村的人士,我有个问题搞不清楚:

请问为何深圳城中村少,但是的士起步价10元,广州这么多城中村给的士司机住,的士起步价12 ?

按理说不应该因为很多出租车司机居住在东圃等城中村,出租车公司因为司机生活居住成本低,降低车费惠及消费者吗?

另外广州的快递、送餐员、洗浴沐足、餐饮业服务人员,理论上也都享受了城中村低廉的房租,是不是这些行业的收费也会因此而比深圳便宜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并没有,我作为城市的一员和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广州城中村享受到任何的便利和实惠。相反我只感受到城中心地区城中村的逼仄,对交通等公共资源的占用阻碍,以及因为城中村人口导致的区域经济一直处于低端服务业,没有动力和能力升级,使该地区的经济潜力迟迟开发不出来。

所以实际情况是:

1)广州城中村主要惠及人群,大都是从村镇到城市谋生的小劳动者,并没有惠及到真正大多数的城市居民。

2)即便这些居住在城中村的劳动者享受了较低的居住成本,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并未因此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商品或服务,打个比方市中心石牌村的网红酸菜鱼,并不比隔壁大Mall里和深圳的酸菜鱼便宜。另外像出租车起步费怎么解释?

所以,那些既非城中村地主,又非进城务工劳动者,为城中村摇旗呐喊的本地居民,对他们来说,城中村就真的只是广州(混乱无下限)式包容的一张名片,与其生活毫无关联,他们也不在乎城中村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利益,以及为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困扰。由这样的一批人宣称城中村有百利无一害,你说可信么????

这么激动应该是惹到城中村房东了,追着骂到私信了,挂一个吧。

以新兴市区为例,虽然我知道广州有花城广场(不跟周边城区开放式联通的体验以及树多草少的设计,不敢恭维),以及二沙岛(个人认为是广州市区最舒服的开放式绿地,但面积有限,前往并不方便,在广州认知度并不算高),但像深圳湾CBD沿海一带的人才公园绿地,难道不是城市空间利用的另一种选择么?难道取代市区城中村的就只能是高楼大厦?试问广州有魄力和能力,在城市核心区预留这么大地皮,做市民的休闲空间么?深圳湾公园面积128万平米,绵延13公里,其中包括毗邻深圳湾CND的深圳人才公园(面积77万平米,湖体面积30万平米),这些基本都是市民可进入的公共绿地,天气好的节假日可以作为市民休闲空间。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城市规划。


我个人认为在不搞形象工程、不搞不切实际设计和不大肆浪费空间的前提下,城市拿出核心区的空间做市民休闲,是良好的规划性以及对市民友好度的体现,不论你收入几何什么群体,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市政。就像有的豪华酒店为什么肯留三十多平的卫生间,因为客人你对我很重要啊。当然你要非得在这里杠,说广州城市建设和空间也就七天汉庭水平,离全季桔子还有差距,更别提我说的【豪华酒店厕所】了。那也成,毕竟躺在舒适的草坪上在夕阳下吹着海风小憩,跟爬上城中村楼房天台晒太阳,晒得不都是太阳么,有什么不一样呢?






最新的中央文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防范家族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

虽然相对来说,该文件更偏重于真正的村镇地区,但是当联想到猎德百亿村长等事件后,其实也算有一定指导意义。

另外居然看到还有同学认为东京的一户建也适合我国,以及城中村有一户建的神韵,是城市生态的最佳范例。我很无语了,感觉这样的同学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考虑所谓一户建的低容积率对于城市布局和生活交通的影响。一张图就足以说明。

左边是小区房,右边是一户建,大红块是医院,小红块是你家。我们就暂且脱离一些实际情况,以纯模型和数字的角度讨论下。

假设你所在小区10栋楼,每栋20层,每层100平,你跟别人合租,每人五十平,小区布局如左侧,你或者家人有急症需要去医院,电梯下楼打车或者开车或者步行,就去到医院了 。

按照一户建朋友的想法,大家都是独门独栋,既然照顾到低收入者,那就面积别太大了,取一半50平,这样原本一栋20层住宅的住户面积,就需要40间一户建才能分担,当然如果面积摊这么大,这些一户建就只能按照城中村的标准建设了,没有任何周边道路和住宅之间的缓冲和绿化,窗外就马路。另外道路你总得按照消防规定,能进个消防车吧,好家伙这路面就得多少面积?整个城市得多大面积?你要说要求不用那么高,能走电瓶车就行,那OK,道路面积缩减一下也OK,反正就是模仿城中村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或者家人急症需要就医,你住在右侧图红色房屋位置,你去医院需要多长时间?注意由于道路窄到只能走电瓶车,救护车进不来的哦。所以你或者家人,先用电动车运送到外面的主干道,再叫救护车?还是你背出去抬出去?另外这城市不是只有一个小区,你家和医院如果隔十个小区呢?这十个小区的住房面积,平摊到一户建再加上道路面积,得多大?你确定还能及时到达医院么?????


三、说一下后加的一条,拥有一线城市里最差的行人路权,和城市步行体验。

之所以加这一条,是因为前些天经历了很让人气愤的事。和朋友约了在珠江新城吃饭,吃完饭想着去花城广场溜达溜达,在华明路这种CBD核心区的街道,朋友的孩子差点被背后行驶过来的送餐电动车撞到。第一明明是人行道,电动车上来做什么?第二送餐员只顾着看手机,根本没发现前面的孩子,以至于连鸣笛都省了。在广州核心区街道上步行,这种被电动车抢道冲撞的情况不要太多,体验太差了。究其原因,就是广州的城市规划对步行非常不友好的同时,差劲的管理又过于纵容非机动车使他们肆无忌惮地挤压侵犯行人路权。

可以看到化明路距离CBD核心东塔西塔的距离有多近。

作为一个喜欢用脚步丈量城市,步行感受城市风貌的人,我可以说广州传统城区(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番禺,黄埔新区步行也没什么意义)极少有让人舒适的步行体验区域(不是完全没有别乱杠)。

用一组城市主干道环市东路的交通规划对比图,足矣说明近10年来广州对人行道的规划,以及行人路权不断被削弱的现状,以及官方的解决思路——欺负行人。

像越秀这种老区,本身早期城市规划就拥挤不堪,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车辆暴增,直接把原来的非机动车道全部划为机动车,然后把非机动车挤到原本就不宽敞的人行道去开,这思路也是没谁了。

至于天河区这种相对较新的区也是迷之操作,明明规划时有大把空间,结果也是走拥挤逼仄路线,仍然在重复老区汽车挤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上人行道的操作。

行人路权这一点北上广深放在一起对比,北上属于第一阵营,城市规划发展的同时,由于早期格局开阔,预留空间大,且都曾经有过自行车通勤大军,因此并没有在为汽车让路时,过于削弱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大家都算能各行其道。

深圳这座新兴城市没有经历过自行车交通大潮,在城市规划初期,将大量道路资源分配给汽车,给非机动车空间预留较少,导致现在非机动车道也挤占了人行道。但好在规划建设时城市格局较开阔,老区的人行道也足够宽,即便有一部分被划定为机动车道,行人也还算能有个独立安全的步行空间,行人的路权有保障。至于新区,就非常重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路权的平衡了,都挺科学舒适的。

至于广州的行人路权?妥妥的第三集团垫底,基础差,规划烂,摩托野,非机动车人行道上翻飞,完全无视行人的安全与权益。广州应该会对上海这一幕很惊讶:你们的骑手居然会等红灯,居然不随时逆行?(上海不是完全没有非机动车不守规矩,但确实很少)


至于广州,看看不到一百米的路段上,有多少电动车在人行道上飞驰?










—————————插一段

今晚到老城区越秀珠光路这边吃个煲仔饭,愈发感觉广州城市在原基础上发展不充分、不均匀,大量资源和人口被输送到广州大道以东的天河跟海珠,导致老城区迅速衰败化空心化的恶果了。

给不了解的同学普及下,这个地段毗邻广州传统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北京路的地位,以及在核心城区的位置,大家就当成类似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深圳华强北,成都春熙路的地位吧。然而,在距离北京路不到一千米,广州引以为傲的老式骑楼街区,就是我下面随手一拍的场景。在越秀老街区稍微走一走,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上,就能有如此多堆放在街边的废物和厨余垃圾,很多都是吃过的盒饭包装,是没垃圾桶么?有垃圾桶也不分类,垃圾桶直接摆在街上,垃圾桶脚下一堆什么意思?




随便不知哪里装修的建材垃圾直接扔街上,也不遮盖围挡。这一片还很多围绕贸易市场打转的发货公司,外发的货品就随意堆在街上。别的一线城市,垃圾就这么大剌剌地堆在主要街道或者传统文化街区上,你好意思?


传统城区的无着庵,姑且就当静安寺一样的佛教历史建筑吧,门口的地铺的跟狗啃的似的,佛门不都讲究清净整洁的么?


护广一族引以为傲的,也是广州为数不多的,面积还没汕头或者海口老城区大的,传统建筑文化街区骑楼,除了古城墙和光孝寺等古迹,为数不多能代表广州近代历史文化的建筑,很多都已是这般模样。围上不知是要修缮还是怕危楼倒塌危险。估计又是私产不能碰吧,修了或者粉刷了,都是改变人家的原貌,就没内味儿了,侵犯私产警告。

也不是光拍难看的,而是这种修缮一新,重新投入商业经营的骑楼你知道多难找么?

同样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商业步行街周边不到一公里范围内,哪个城市的街道景观、卫生条件、传统建筑会这么不堪???广州最令我无法理解的就是老城区陈旧以外,又破又乱又脏。尤其是脏真让人受不了!脏到让人气愤!再这么下去广州在我心中就得沦为印度一样的存在了,光鲜亮丽和污浊不堪同处一个场景内。对此场景,我的感受是城市的割裂与混乱,难怪这城市会孕育出如此多的城中村——因为大家对居住环境没什么要求(因此导致外地人入乡随俗,如同你去了印度不随手扔个垃圾你好意思么)。当然护广一族又会管这叫有人情味,唉。

历史建筑城区如此,传统核心商业办公及高档消费城区也没好到哪里去,只能说广州下跳棋一样东扩的虹吸效应太明显了,把老区的资金消费和高素质的人都吸走了,留下给某些并不是很在意广州形象的外地朋友。


离建设六马路不到五十米,遍地的污水渍和各种垃圾碎屑,还有凯宾斯基后门的巨大垃圾存放点

建设六马路(繁华现代程度相当于上海静安寺)凯宾斯基后门的华乐路路口。不到五百米是花园酒店(国内第一家超五星酒店)、友谊商场、丽柏广场(相当于燕莎),宜安广场(早期广州顶级写字楼),街面就常年这副模样,那个垃圾桶围挡还是刚建的,原来就大剌剌一排垃圾桶堆在那,然后隔壁就是凯宾斯基酒店停车场入口。我能说什么呢,毕竟这是一座以烟火气为重的城市,唉。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拆的太慢,不敢下狠手。

现在跑得太慢,不敢下狠心。

说到底就是优柔寡断,搞得历史包袱太重。

像海珠创新湾这种大饼,与其说是饼不如说是找个由头搞旧改,讲来讲去都是南向江景豪宅,海珠作为一个岛,不多加点定语,大家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还需要“南向”“江景”“一手”“地标”豪宅。

要我说,狠下心来把市政府迁到明珠湾去,把旧城区全搞成文物保护单位,反正那些“老广州人”又不需要地铁站,他们吃点文化底蕴也饿不着,有旧改那个钱不如在明珠湾建上2万套廉租房,去万顷沙再造一个科学城,三方共赢,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newnew-25-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广州城市规划最大的败笔,就是没考虑到广州人的思维的与众不同,每次政府想推进有助于广州发展的政策他们就出来聒噪说破坏了他们的岁月静好、破坏他们的童年情怀。巴不得广州降到十八线不要毁掉情怀喔。

案例1、广外白云山隧道

原本一个便民利民工程,隧道建成后将极大地解决白云山两侧穿梭绕路问题,市政府和广外谈判处于拉锯状态中。结果老广们跑出来说不能建,这是给广州市的市肺挖个洞,破坏环境影响风水,在老广的一致声讨下,市府怂了,广外赢了。

案例2、东山口地铁换乘工程

这个案例可以说是中国基建史上最为奇葩的案例,不是钱不够,也不是地质问题,更不是当地居民不乐意,而是被一群云东山人给否了,更搞笑的是第一个带头人是政协韩志鹏,说里都是满满的童年回忆,生怕拆了这里的牛杂店会像10年前的北京路汤店一样吃不到了,每当睡觉梦到都会落泪。好吧换成通道没了。

这些都是老广们的经典杰作,市府就是太放纵他们的胡作非为以至于广州城市规划屡屡失败。广州的领导里唯独黎子流一个是言出必行毫不退缩的,宁愿被老广们怼着脸骂黎拆屋也要在市中心拆出第一条广州地铁。时至今日,总有一群老广每天坐着地铁一号线,一边大声骂老黎破坏广州历史。要是多几个他这样的铁腕领导那还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


user avatar   a-r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广州的民意在决策上的占比可以说是国内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了,至少是我去过的城市里边没有之一吧。

说是败笔倒也谈不上,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先说不好的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珠钉子户:

“海珠之眼”

好好的桥,因为一户人家征收补偿问题谈不拢,相关部门放弃谈判,选择了更改桥梁设计,把路面做高,绕过那户人家的房子,甚至为房主保留了进出的入口,听起来很离谱,但这就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我估摸着全国也就广州独一份了…

从上面也能看得出广州的执政风格,政f不够强势,民间声音影响很大,两股势力博弈起来,使得了广州在行使权力的时候更克制,也导致了广州在城市的规划上过于束手束脚。因此也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拆不掉的”城中村。

当然我也不否认官方过于强势也是一个问题,那也会导致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强拆事件。只能说各有弊端。

还有就是东山口那边的规划,其实早些年zf就对那边有规划,包括农林下路的商场到署前路那一块。那会老广们说什么呢:“那是我逛的第一家百货公司”“我xxx就是在那买的,是童年的回忆”等等之类的,行吧,那就先留着,然后这些人都去了哪里了?对,他们去天河购物了…

至于东山口的王府井也因为经营不行,去年闭店了。

然后还是东山口署前路艰难的10号线,感受一下官方这种克制的充满求生欲的发言:

以及广州地铁官微下面的发言:

并不是是说征求民众意见不好,而是这种事情需要专人做专事,大部分民众的眼光真的没有这么长远的,很多人就是跟着人云亦云…

还有就是感觉老广们对旧物的有点过于执着,仿佛无论是什么,旧的就是好的。

我本身也是喜欢老街老巷的人,喜欢偏向于人文的东西,现在住在越秀老城区,我觉得高楼大厦的CBD,都不如我出门在骑楼的商铺里吃个肠粉,然后在周围公园散个步回来听楼下老人家吹水舒服。但是不代表旧的事物就是好的或者说不好的也必须得接纳。不好的地方需要整治的问题需要整治,就比如“落雨大,水浸街”是比较耳熟能详的民谣了,要不做治理,一味“保留历史风貌”,那随便下场大点的雨,我可能得考虑往家里添条船。

下面是我跟一个老广朋友就之前轰轰烈烈的“保护榕树”活动的讨论:

我:榕树根系发达容易破坏路面,又破坏土壤环境,不适合在路边种的吧?而且把榕树移走了也不是说就没了,移走换个公园来种也是可以的啊?

朋友:城市要发展,但是我们也想要保留一点旧城风貌可以怀念

我:这个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不是所有旧的都值得保留啊,辫子裹小脚不是更旧?

然后我们就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当然这个行动,最后算是各有退步,最后沿江路那一代的榕树得以保留。今年春天黄花风铃木开的正盛的时候,有不少人去洲头咀公园凑了热闹,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当初“保护榕树”的人。

再来说好的方面。

广州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面感觉民生做的非常不错的城市了。

应该是17年那会吧,同年我去了北上深,上海不太清楚,因为蹭的朋友的地铁卡,但是当我为北京地铁购票需要现金焦头烂额,甚至深圳那个sb只收5块钱纸币的地铁购票机恼羞成怒的时候,那会广州地铁已经能够使用支付宝购票或者刷银联卡等非现金形式进闸了。另外广州地铁15次之后6折的优惠不能更香。广州的硬件条件可能不如其他的一线,但是在惠民便民措施上是真正做到了实处,这也是民众敢于发声的优势

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就是我那个街道的垃圾投放点,离我住处要走大几百米,而且跟地铁站不在同一个方向,我每次出门上班需要扔垃圾都非常麻烦。后来有次我需要去街道填表,顺手下楼扔了垃圾,去到街道办的时候忍不住跟工作人员吐槽了几句扔垃圾麻烦,社区工作人员问我住哪里的,我当时回答了,也没有多想。过了一周还是一周多一点的时间,我发现多了一个新的投放点,离我非常近,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哇,原来我意见这么重要的吗?”说实话,真的有爽到……

当然这个事情肯定不能是因为我一个人这么做,肯定有做过调查和走访,但是作为既得利益者,让我有意见可提,有地方可诉求,且我知道我的意见是有人在听的,我感觉我受到了尊重。广州所谓的包容,在我理解就是更包容民众的意见。

所以在这样民意更高的地方,认可他的人会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年5月份广州疫情,当首例病人郭阿婆确诊之后,广州警方主动对接疾控部门开展流调,划重点主动,并不是由上头调配。还因此出动数百名刑警进行流调,这个当时在国内算是首创了。在公安系统大数据的配合之下,流调进行非常顺利,可以说是为控制疫情传播争取到了非常多宝贵的时间。而民众对核酸也很配合,甚至在场核酸的热心市民主动出来维持秩序。

而从疫情开始到结束,市领导都没有出来发声做什么号召。当然不是他们不做事,疫情开始市领导还有相关部门就连夜开会并指定了700页的防控方针,包括不限于产科感染防控指引、儿科感染防控方针、肿瘤等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指引(之后别的地方因为疫情爆出来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比较全面了)。他们不是不做事,只是不需要公众面前亮相,在幕后统筹就可以了,这也是基于民众自主性高的情况下建立的,遇到事情,上头做实事制定政策,民众自发推行。

从尊重民意上来说,广州是值得肯定的,我反而不认为是所谓“小政府”思想,但是过于“温柔”同样也会带来问题。我觉得广州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民意和执政力度上求一个平衡。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广州次数很多,但是广州的路有一个最凶狠的地方,就是经常导航失效。

大量的高架桥桥上和桥下导航分不出来,可能你已经走错路半天了,都不知道,最后南辕北辙。

我试过最惨的是和另外一个老哥晚上11点想开车上广深高速回家,结果生生被带上了107国道,最后从国道开回来的……到家都4点了……实在顶不住~在车上睡到中午


user avatar   aspern-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抛几个场景给你吧,你觉得要是能处理好,可以尝试,要是觉得一头乱麻,建议考虑其他岗位。

场景一:工地上的建造部的小伙子们个个年轻力壮,每天要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干活,但食堂最近新换了一个厨师,做的菜不和小伙子们的胃口,和你反映想换个厨师,可这新招的厨师是项目经理的亲戚,你怎么解决?

场景二:公司不给项目配劳务专员,于是项目经理把劳务管理工作交给你了,劳务的三本台账都要你来做,项目大型项目,分包众多,再加上很多分包管理并不专业,交上来的台账根本不合公司要求,你要一遍又一遍地和各路分包交待台账怎么做,这样的工作压力能否承受?

场景三:中秋快到了,要给业主、监理送卡,送东西了,可项目经理说你先花钱自己垫上,后面再想办法报销。于是你忙前忙后的买超市卡,买烟,花了有两、三万。可过了好几个月,报销迟迟下不来,有些发票公司还不让报,这样的资金压力能否承担的起?

场景四:这个月是安全生产月,经常有业主、公司领导来项目检查,少不了在项目部食堂就餐,你得提前和食堂打好招呼,多做些领导喜欢吃的菜,有时候,忙起来,你还得负责端茶倒酒,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否应对这样的场合?

场景五:业主没有拨付进度款,公司又不同意垫钱,农民工们活干完了,来项目部讨工资,项目经理为了避免纠纷,跑公司开会去了,他们就堵在你的办公室,说不要到钱就不回去,如何安抚好农民工的情绪?

场景六:最近项目一直在抢工,为了团结项目部,项目经理让你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会,一方面让大家过个集体生日热闹热闹,另一方面让大家聚聚餐、喝喝酒放松放松,你怎么挑选场地,活跃气氛,完成项目经理交待的工作?

。。。。。。

可能,我以上描述的场景,对于刚毕业的你不太会碰的到,领导们鉴于你是女生,也会比较照顾你,但干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就太常见了。

项目综合办,有点吃力不讨好的部门,类似于项目部的奶妈,管人事,管后勤,管生活,管组织活动,这就导致你的工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有时候还会听到一些负面声音。

虽说不用去工地,但处理的都是人情世故,这就会导致你工作时心理压力和负担会比较重。

发展的话,是党员的可以做到项目书记,做的好的,也有油水,但前提是你得能混得开。

想想看,自己适不适合呢?




  

相关话题

  设计调查乡村社会变迁的问卷,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广州增城朱村能不能买? 
  怎么看待上海大量违建街边店被拆? 
  有哪些让人无语的中国大型公共设施设计? 
  广州南沙大家谈谈为什么会买广州南沙的房子呢?不买又是什么原因? 
  如何看待郑州二七塔旁友谊大厦6层以上即7至20层将拆除? 
  两百万如何在广州买房? 
  香港民众是如何看待广州民众的? 
  广东警方通报「街头扎针」:排除故意针扎路人情况,一人编造「被针扎」信息被刑拘,其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如何看待广州南沙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系一家六口?是否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佛山这座城市?
下一个讨论
什么叫做追女生呢?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