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的中华,唐朝的全体华夏国民皆被称为唐人,宋朝的全体华夏国民皆被称为宋人,明朝的全体华夏国民皆被称为明人,“汉人”仅仅是一个别称。反而只有在胡族政权治下,才会特意称这些自周秦汉晋隋唐一直延绵下来的华夏文明继承者是“汉人”,以此来与本统治民族区别。
因此对这个伟大民族聚合群体,当最后一个帝制王朝、满洲人统治清朝时代对他们称呼“汉人”,便延续到了近现代为正式称呼,其实是并不符合中华传统的误区。
在现代中国,我们原当有更伟大的称呼:中华民族,或者华夏民族,就如同历史上的唐人、宋人、明人,从来也并非都是古代汉朝人的后裔一样;并可以此将本国内其他已经华夏化的族裔全都包容进来,一如各朝各代之传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华夏”、“中华”,在历史上原本是可以互相替换的同义词。
历史上的华夏文明之所以为华夏,就在于共同的文化认同;她兼容并蓄,宽厚博爱;哪怕是蛮夷虏狄后裔,如果认同华夏的历史,履行华夏的礼仪,祭拜华夏的先民,崇敬华夏的英雄,全身心自觉成为华夏的一员,自然就无论其血统、祖先,皆能加入到华夏大家庭中,成为血肉相融之同胞。这才是千百年来,从氐羌到鲜卑、从契丹到女真终于融合入华夏的本质。
因此哪怕是曾经气运游丝于缕,哪怕是曾经窘迫到了绝境,但比之那些此起彼落、消散湮灭的夷狄族群,经历三千年时光一直延续到现今的,还是伟大的中华文明。
从孝文帝汉化到杨坚建隋,再到李渊建唐不过百年时间,曾拥众数百万的作为整体民族的鲜卑人便彻底消亡了,它在边域的几支后裔如契丹、党项人,在一度辉煌后也走下了历史舞台。但它血脉却永远融入了华夏族群,与伟大的华夏文明一起,水乳交融,再也不可分开。
虽然个中有反复有动乱,可到继承大唐的大宋朝时,中原大地终究已经再找不到任何一个鲜卑人、匈奴人、沙陀人。
而像《天龙八部》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那种疯子,到五百年后的北宋末年还坚持以鲜卑人自居,妄想恢复什么鲜卑人的大燕国,也就只是荒谬的小说家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