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古人平均年龄只有 30 岁?真实性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shi-shui-16-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成年男性身高171公分左右

一百七一般,一七五很好,一百八真帅

一百九巨人,二百整妈呀,两百多卧槽

足以证明中国成年男性的身高至少有两米,否则他们怎么会说妈呀,卧槽?

反证法,如果平均身高真的只有一百七,那么一百七往上的呢?多一点就截掉?

那么一七五很好,一百八真帅,一百九巨人,两米整妈呀,两百多卧槽,说的都是没有头,没有脖子和头,没有肩膀和脖子和头的人么?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我说一百九一般,两米很好,两百一真帅,两百二巨人,两百三妈呀,两百四卧槽,这是规律,说出来有人不笑吗?

再者,看看篮球赛,那些打篮球的,人家一百九,两百多,更高的两百二+的都有,能说他们都是幸存者呢,人家年纪轻轻就很高,怎么老了就成幸存者了?

吕晓明就是典型的例子,只有176,该成为全明星还是成为全明星,哪来那么多幸存者偏差?

所以很好奇,为啥会有人相信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71这种无稽的说法,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安的什么心?信的人都是什么知识水平呢?


user avatar   gulang_lsj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平均寿命是所有人寿命的平均数,不是说人一般能活多少岁。举个例子,三个人,两个活了九十岁,一个活了三十岁,这三个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

在古代,由于卫生和营养条件的原因,婴幼儿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一般家庭生八个孩子,能养大一半已经不低于平均水准,这么高的夭折率大大拉低了人的平均寿命。更何况古代战乱和灾荒一直不少,也会导致大量青壮年早逝拉低平均寿命。

再有古代人普遍寿命确实也是不如现代人的,虽然也有八九十乃至百岁的寿星,但能活过七十的其实不是太多,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不是没根据的。你随便找几个历史名人看看,活到七十以上的有多少?

最后你对孔子的话理解错误,孔子说的那个是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不是说的普遍规律。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帝儿子寿命列表:

承瑞:1667—1670,4岁

承祜:1670—1672,3岁

承庆:1670—1671,2岁

赛音察浑:1672—1674,3岁

胤禔:1672—1735,64岁

长华:1674—1674,1岁

胤礽:1674—1725,52岁

长生:1675—1677,3岁

万黼:1675—1679,5岁

胤祉:1677—1732,56岁

胤禛:1678—1735,58岁

胤禶:1679—1680,2岁

胤祺:1680—1732,53岁

胤祚:1680—1685,6岁

胤祐:1680—1730,51岁

胤禩:1681—1726,46岁

胤禟:1683—1726,44岁

胤䄉:1683—1741,59岁

胤䄔:1683—1684,2岁

胤禌:1685—1696,12岁

胤祹:1686—1763,78岁

胤祥:1686—1730,45岁

胤禵:1688—1755,68岁

胤禨:1691—1691,1岁

胤禑:1693—1731,39岁

胤禄:1695—1767,73岁

胤礼:1697—1738,42岁

胤祄:1701—1709,9岁

胤禝:1702—1704,3岁

胤祎:1706—1755,50岁

胤禧:1711—1758,48岁

胤祜:1712—1744,33岁

胤祁:1714—1785,72岁

胤祕:1716—1774,59岁

胤禐:1718—1718,1岁

平均寿命32.77岁

享受全国最高生活水平的家族,平均寿命也就这么个模样。

现在真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种看看百度百科就能明白的幼儿园问题都有人问?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不说因为没有疫苗夭折的情况。只要是现在需要输液治疗的病,在古代都很有可能会造成死亡。


user avatar   zhu-quan-92-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统计过古代帝王的平均年龄也不过39.6岁,都没过40。

即便把因为政变被杀或自杀的那些没能活到自然死亡的倒霉蛋去掉,平均年龄也就47.6。

可以看出 300 位皇帝的总平均寿命为 39.6 岁,接近 40 岁;即便是不计入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被毒死、溺死、扼死、缢死等他杀)的 92 人,其余 208 人的平均年龄47.6 岁,将近 48 岁。若按朝代顺序来看,呈现两个高峰:秦汉时期皇帝平均寿命最低,仅为 34 岁;魏晋南北朝时皇帝们的平均寿命为 38 岁;隋唐时期上升为 44 岁;北宋、南宋、辽金的皇帝平均寿命为 48 岁,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元代皇帝们的平均寿命则下降到 39 岁;明朝又缓慢上升到 42 岁;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皇帝们的平均寿命为 53 岁,达到了第二个高峰,也是历代皇帝平均寿命的最高值。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

封建时代的帝王可以说是生活条件最优越,且能够享受最高医疗条件的一个群体了,这群人的平均年龄都没超过40,你还指望老百姓的平均年龄能有多高。

古代的底层贫民,甚至地位再低一些的奴婢,这些人的生命都是很脆弱的,战乱、灾荒、瘟疫……基本摊上了就是家破人亡。对于小老百姓来说,能活到自然死亡就算有福的了。再加上婴幼儿死亡率极高,一平均当然数值就拉下来了。


就我多年观察,总有些人陷入一个误区里——把平均年龄当做个体年龄上限值。

平均年龄30岁就是每个人都只能活30岁,持这种想法的人我见过不少。

就比如……


user avatar   a-kob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9月7日更新:欢迎围观评论区。


不懂“预期寿命”概念还回答问题的,建议重新阅读文献。

说的就是评论区的 @知无不言

简单来说,预期寿命指的是,如果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的死亡率在未来保持不变的话,这个新生儿平均来说有可能存活的年数。换言之,它考察的是不同年龄的人在那一年的死亡数量,并提供了那一年人口的总体死亡特征概况。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每年都是在变的:南非2009年新生儿预期寿命是56岁,但是2019年的便到了64。

那么,如果儿童死亡率高,该人群的预期寿命就一定很低。鄙校Rising Life Expectancy: A Global History一书序言就提到:

Prior to the health transition more than half of all people died before reaching adulthood. In some countries and regions more than half died before they reached age ten.

结果是什么?180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世界平均下来约是30岁——但是仍有将近5%的人口是由65岁及以上的人组成;对比之下,2000年预期寿命高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5%。

结论就是很少有人会恰好死在预期寿命的年龄——大多数人都是死在一个远远小于、或者远远大于预期寿命的年龄。

“知乎贴论文,英文的就算了。至少给点结论、观点吧。”

噢(“英文的就算了”是我今年看的最神奇的一句话),那就给您来点中文的。维基百科“预期寿命”中文词条第一段就写着:

古代平均寿命低,和婴幼儿夭折率高有关,所谓的“古代人平均寿命都不超过50岁,因为很多人在30-40岁的青壮年期间因为战乱或疾病而离世”之类的说法,是全然错误的。古代活到二十岁的人,因为已经避免了许多会在幼年时期导致死亡的因素之故,一般至少能活到六十至六十五岁左右。

少扯犊子多看书。


以下是原回答:

这是一个多看看古人口学文献就能很快解决的问题。


1, 根据骨骼判断出的死亡年龄(以及从其得出的群体平均死亡年龄)并不能与此人群的出生预期寿命划等号。根据Sattenspiel 与 Harpending(1983)的计算,平均死亡年龄与人群出生率的倒数基本相等,而与死亡率没有关联。

这是一个数学上的事实,请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献。

2, 形成题目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我们估计成人骨骼死亡年龄,依据的是骨骼的成熟与磨损(未成年骨骼是依据恒乳齿冒出情况、腿骨长度等)。大致检查的有:颅缝闭合程度,牙齿磨损程度,耻骨联合面的形态特征,胸下肋骨的凸凹程度等。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骨骼在磨损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便不会再继续磨损。举例来说,一个55岁的颅缝闭合程度,很有可能与70岁的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在考古的语境中,一具55岁死亡的骨骼,便无法与70岁的区分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考古报告中人口死亡年龄统计,最高只到50+。这种现象在生物考古中被称为“看不见的老年人”(Invisible elderly)。

这么做的问题,当然便是计算得出的平均死亡年龄偏小。

这么做的副作用是,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会向中间部分靠拢:一般会在35岁左右形成一个高峰。

我硕导前几年提出了一个解决方式(Cave and Oxenham, 2014),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一看。

3, 儿童高死亡率会导致人群平均死亡年龄变小。儿童高死亡率时至今日仍然困扰着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4, Gurven 与 Kaplan (2007)统计了所有有良好人口统计数据的现代狩猎采集者群体死亡年龄分布。这些狩猎采集者与现代医疗手段绝缘。他们的结论是“人类自然寿命大约为70岁”(p. 322)。

5, 如果以寿命长短来看,古代帝王是典型的高危职业之一:除去暴力致死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保持血统“纯度”而广泛进行的近亲繁殖。不要想当然。


参考文献

Cave C., and Oxenham M., 2014, Identification of the Archaeological‘Invisible Elderly’: An Approach Illustrated with an Anglo-Saxon Ex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 26: 163-175.

Gurven M., and Kaplan H., 2007, Longevity among hunter- gatherers: 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3: 321-365.

Sattenspiel L., and Harpending H., 1983, Stable population and skeletal age, American Antiquity, Vol. 48 (3): 489-498.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了康熙的子女,乾隆的子女更惨

皇子

  • 皇长子,永璜(1728-1750),22岁
  • 皇次子,永琏(1730-1738)8岁
  • 皇三子,永璋(1735-1760),25岁
  • 皇四子,永珹(1739-1777),38岁
  • 皇五子,永琪(1741-1766),25岁
  • 皇六子,永瑢(1743-1790),47岁
  • 皇七子,永琮(1746-1747),1岁
  • 皇八子,永璇(1746-1832),86岁
  •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1岁
  •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2岁
  •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71岁
  •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24岁
  • 皇十三子,永璟(1755-1757年),2岁
  •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3岁
  •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60岁
  •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3岁
  •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54岁

公主

乾隆子女的平均寿命为24.5岁


user avatar   zhangfei1991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死亡率太高,特别是生育给妇女带来的高死亡率,和较大比例的儿童早夭率,拉低了整个族群的平均死亡年龄。

在古埃及,学者根据税收文献进行统计,发现1/3的女婴在出生的第一年内死亡,能活过十岁的低于1/2,能活到30岁的只有1/3;男婴的情况稍好,但也有略低于1/3的男婴会在出生的第一年死亡,大约只有1/2能活到14岁,低于1/3能活到40岁。即使是尊贵如法老图坦卡蒙,也只活到18岁。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复原图

有疑问,@我 @见血封喉

参考文献,Shaw I. and Elizabeth B.,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gypt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user avatar   zhi-wu-bu-yan-3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看建国时数据就行了。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从1949年的35岁,1957年的57岁,1981年的68岁,2018年的77岁。

据世界银行数据,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35岁1970年为58.68岁,1980年为66.52岁,1990年为69.03岁,2000年为71.73岁,2010年为75.01岁,至2015年为75.99岁。

导致人均寿命差的因素主要三条。

1、医疗卫生条件差,婴儿出生成活率低。

2、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很多人饿死。

3、战争让敌对双方伤亡惨重。

你不会认为中国古代有中国1949年的医疗卫生好吧?

你不会以为中国古代的天灾人祸,饿死的人比1949年还少吧?

你不会以为中国古代的战争比1949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少吧?

中国在改善了医疗卫生以后,才达到57岁!

为尽快改善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从1950年起,全国相继开展春季防疫运动、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增加到10.7万多个,卫生防疫站1464个,妇幼保健所站4564个。到1957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57岁。

即使是这样,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京沪超80岁,西藏68.17,云南69.54岁。最高差12岁啊!


历史留名的就是幸存者偏差了。因为死的没干大事,留不了名,众多皇后都没有几个留下名字的!干大事才能留名。即使拍出夭折率也不行。

看看建国时夭折率降低了。人均寿命还是很低的。

你想想古代的条件,灾荒兵乱等等,怎么可能有将近60岁?

附: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解释:

人均预期寿命,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人类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这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若无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

-------------------------------

更新:

评论区有人非要说近代人均寿命降低了,“中国人均寿命是从汉代到唐宋一直缓慢增长,中间北朝五胡乱华有所下降。宋代的时候农村地区大概率超过40。九成原因是医疗技术的进步。从元明清开始又退步至农村地区37~38,但富裕阶级似乎反而更长寿了。这就是内卷化的结果。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的内卷化已经卷无可卷。”

还拿出土人骨的死亡年龄来说事,特地更新以下内容。旨在论证评论区错误。

1、本来古代预期寿命在学术界都没有定论的事。随便给你贴个论文:

下面说出土人骨的平均死亡年龄不能准确预测人均预期寿命:

从韩文和本文的计算结果来看,王因遗址古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似应在30岁以上。实则不然婴幼儿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表二显示出王因遗址0岁组的死亡人数为0,也即这722人从出生活到1岁时全无一人死亡,似乎并不正常,1 5岁时王因遗址古人的存活概率明显偏高,即使现在看来也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考古发掘中一些不可排除的因素所致,比如人骨保存状况太差导致低年龄组人骨未能被鉴定和进入统计。根据一般认识,古人的婴幼儿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反映在图一中应表现为存活概率曲线从0岁开始在低年龄组急剧下凹,也就是说,本文和韩文的计算结果都是偏高于实际的。

[1]宋先杰.平均预期寿命及生命表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江汉考古,2019(04):109-115+126.

2.其实死亡骨龄仅仅是参考,数据太少,没有代表性,奈何有人非要说,只好来用论文反驳一下了。

贴一篇论文内容:结论如下,在没有未成年组(0-14岁)条件下(其实是没有男性20以下,女性14岁以下),平均死亡年龄如下:

汉、 北朝、 明清 平均死亡年龄如下

男:36.07 38.33 37.98

女:32.81 32.69 33.21

西屯墓地汉代至明清平均死亡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平均死亡年龄高于女性的现象,自汉代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各年龄段死亡率3个时代组基本一致,汉代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北朝和明清则集中在中年,从而反映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的寿命表现出增加的规律。

原文如下:

朱泓, 周亚威, ZhuHong,等. 北京延庆县西屯墓地汉至明清人骨的性别/年龄变化及规律[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1):60-65.

西屯墓地位于延庆县城西约2km,北靠燕山余脉冠帽山,南临妫水河,以欢呼路为界,分为西区(1区)和东区(1区)。2008年10月16日~11月28日,为配合北京市延庆县延庆镇西屯村西南地块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项目占地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大批古代墓葬2009年9月4日~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490座。其中西发掘区(1区)共发现墓葬383座,东区发掘区(11区)共发现墓葬107座,年代历经汉代、魏晋北朝、唐代、辽代直至明清时期,其中以汉代墓葬数量最多,北朝十六国和明清时期墓葬次之。

本文共鉴定骨骼标本510例,性别明确者406例,鉴定率为79.6%;年龄段明确者446例,鉴定率87%。男性标本175例,女性标本231例,男女性比例为0.75:1,510例个体分属汉、唐、魏晋、辽、北朝、明、明清、清。考虑到唐、魏晋、辽墓等共6例个体,且保存情况不佳,故本文的研究已将唐、魏晋和辽代墓葬中的人骨剔除,并把明、明清、清统一合并为明清组。其中,汉代组个体370例,北朝组个体44例,明清组个体90例。鉴定依据:性别和年龄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吴汝康等、邵象清和Todd ]等所确立的标准。

年龄段划分:按照体质人类学研究惯例,把样本材料按年龄范围划分成未成年期(0-14岁)、青年期(15-23岁)壮年期(24-35岁)、中年期(36~55岁)和老年期(56-X),另外,本研究是基于静止人口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假定人口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总是相等,从而人口总数长期保持不变,这样墓葬人口资料就直接反映了死者生前社会的人口构成情况。

西屯墓地汉代至明清平均死亡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平均死亡年龄高于女性的现象,自汉代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各年龄段死亡率3个时代组基本一致,汉代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北朝和明清则集中在中年,从而反映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的寿命表现出增加的规律。


9月7日更新:

在一个剑桥大学人类学博士的回答下讨论,实在是意不平。把反驳更新在下面。


一、关于维基百科预期寿命那一段话,国内看不到原始论文内容。但是下面一段详细解释的翻译有所不同。我把第一段和下面一段摘录如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另外发现另一个让人惊讶的说法“像例如说在十三世纪时,英国贵族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0岁,但当时,对于活到21岁的成年男性而言,他们的预期寿命大约是64岁”,原来古代13世纪英国贵族成年男性预期寿命是64岁!这样的文献有说服力吗?

预期寿命”维基百科中文词条第一段就写着:

古代平均寿命低,和婴幼儿夭折率高有关,所谓的“古代人平均寿命都不超过50岁,因为很多人在30-40岁的青壮年期间因为战乱或疾病而离世”之类的说法,是全然错误的古代活到二十岁的人,因为已经避免了许多会在幼年时期导致死亡的因素之故,一般至少能活到六十至六十五岁左右。

详细如下(下面还有更详细说法):

[不论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现代人的预期寿命确实比中世纪或更以前的人还来得高许多[1];不过,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常常错误地和一个成年人预期可存活的寿命相混淆,这个混淆会导致所谓的“古代人平均寿命都不超过50岁,因为很多人在30-40岁的青壮年期间因为战乱或疾病而离世”这种错误的印象;而在事实上,成年人已经避免了许多会在幼年时期导致死亡的因素,因此事实上成年人的预期寿命,会远远高于出生时的预期寿命[2]。过去医药水平不高,因而婴幼儿夭折率高,进而将平均寿命拉低,才是古代平均寿命低的最大原因。不同年龄的人的预期寿命,尤其是儿童期之后的人的预期寿命,常常会和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工业革命前更是如此,[2]像例如说在十三世纪时,英国贵族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0岁,但当时,对于活到21岁的成年男性而言,他们的预期寿命大约是64岁。因此拿古代(包含新生儿寿命和成年人寿命在内)的平均寿命来估计当时成年人普遍能够活到的年纪,是没有意义的。]

二、再次说,古代人均预期寿命计算没有准确地,因为数据太少,几百几千数据无法准确估计几千万人、几亿人的预期寿命或者是平均死亡年龄!

看下面一篇论文,仅仅是婴儿死亡率漏报就会影响201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更不要说古代的死亡率能准确计算出来?仅仅说战乱大规模疾病死亡的人会怎么办?尸骨保存下来了吗?即使保存下来,有人口比例吗?计算的仅仅作为参考,和实际差距谁也不知道有多大!

[1]宋健,张洋.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及区域差异[J].人口研究,2015,39(03):18-33.

结论: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虽然有较丰富的文献致力于婴儿死亡漏报率的估计及对婴儿死亡率进行调整,但方法和结论均存在较大分歧,且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匮乏。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的地区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

(1)婴儿死亡率变动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与人口的整体死亡水平有关,整体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保持其他年龄组死亡率不变,在仅考虑婴儿死亡率变动的情况下,婴儿死亡率每增加1%,平均预期寿命会相应降低A%,其中A为常数且A=1+e,-ao。根据2010年普查数据,中国男婴和女婴死亡率每增加1%,全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就会分别下降0.76岁和0.81岁。

(2)婴幼儿死亡率联动对平均预期寿命造成的影响与仅婴儿死亡率变动造成的影响相差不大。相比较仅婴儿死亡率变动,婴幼儿死亡率同时变动情形下,婴儿死亡率每增加1%,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降低值更多一些,但相差均未超过1个百分点。保持其他年龄组死亡率不变,婴幼儿死亡率同时变动,在给定的幼儿死亡率水平下,婴儿死亡率每增加1%,平均预期寿命会相应降低(B-C.g1 )%。其中B、C均为常数,且B=5 +es-ao,C=4+es-4a1。根据2010年普查数据,中国男婴和女婴死亡率每增加1%,全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下降的幅度仍是0.76岁和0.81岁。

三、说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吧。

[1]王峰,何平.论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2):150-159.

摘要:首先回顾了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的定义,并总结了当前文献中提到的两者的区别,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并以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和中国企业生命表为例,验证了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在数值上是一样的,并在理论上做了证明,结论是两者并不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且两者都会受到死亡年龄结构的影响,同时得到了,平均剩余寿命加上年龄区间的下限值就等于该年龄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

结论:

通过以上实际例子的验证和理论的证明,可以看出:

1)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并不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一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就是该地区的平均死亡年龄;一地区的i岁后的剩余寿命加上i岁就是该地区i岁后的平均死亡年龄.

2)并不是“平均死亡年龄受年龄结构的影响,而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平均生存总人年数计算的,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应该是,平均死亡年龄受死亡年龄结构的影响,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平均生存总人年数计算的,也受到死亡年龄结构的影响,二者虽然计算途径不同,但却是一致的,对此,我们分等距和不等距的情况,分别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做了论证.

3)上述各关系的论证均是在传统生命表中进行的,随着生命表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表中的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也会有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与入关人的一个观点的分歧在于我还是认为要辩经,即使这一期山高的观点我十分赞同。

要辩经,不在于辩赢。

而在于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我全都要,而且全都要足够强。

中国的文明本质和历史记忆造就了我们的实用性,大多数时间我们把辩经视之为“术”而非“道”,虽然有些讽刺的是,辩经辩的通常是“道”的问题。我国走实践检验真理路线而非“真理越辩越明”路线,我们讲究的是边做边辩,但不能只做不辩,在术的层面,辩经的技巧是要持续而长期练习的。

笔可把杀意修饰得温情脉脉,也可把归顺装点得杀气腾腾。笔可杀人,我辈当练笔。

把笔交给国内某些所谓的“知识分子”阶层,你们不害怕?

两百年来,本国人文社科领域来自西方体系且全方位落后于西方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下跪的孝子贤孙才代表了先进,更接近圣座更聆听圣训,而反抗者因缺乏批判的武器,则被斥为“群氓”“愚民”“反智”“民粹”。

当军事、经济、科技全方位领先西方后,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又摇身一变,继续在本国体系中发挥辩经特长,成为所谓“江南大儒”。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要把宣传文化阵地交给这样的“江南大儒”,让不懂得工业的“大儒”来分析解读我们的工业?让不懂得军事的“大儒”来解读军事?让这些骨子里其实没有文化的“大儒”来塑造我们的文化先进?

这些骨子里不懂得何谓自由的大儒是如何把自由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吹死的?

看看让西方人拍花木兰,拍成了啥样?

—————————————————————

聊聊笔与犁的问题。

过去几千年,笔食利,犁供养,所以笔高级,犁低级。

我们面对的印度,就依然是一个笔高级,犁低级的腐朽国家。

我们建立这个共和国,就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但是笔不愿意好好书写犁,那么犁只有自己拿起笔。

笔与犁的问题,教员不是没有尝试过。我们刨除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部分大学停办等诸多运动的主轴,其实是用运动来解决国家极其严重的经济和就业问题,我们就单问一个问题:贫下中农真的教育了知识青年吗?知识青年能够理解真正的先进性在于劳动本身,在于改造世界,在于人本身的奋斗,而不是“仁义礼智信”吗?

在落后的生产关系中,无论食利者还是劳动者,都是落后的一部分 ,不因你是剥削阶层就升格到了先进唯有努力通过行动来改变这个落后生产关系的人,才能称之为拥有先进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现在你用这个道理来说服挑粪的浇菜的吃不饱饭的知识分子,抱歉,真说服不了。我生活品质下降了,这就是落后,这就是剥削,别扯那么有的没的,你说什么都没用。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无数的好故事和坏故事,但书写故事的权力在我的手里,所以我要拿起笔,书写所有的坏故事,用一生去反抗你。

那些好故事呢?创造了好故事的人,写不出好故事。所以那个时代只留下了坏故事。

精神的“贵族”能够理解:通过“汗水”和“付出”来改进生产关系是先进的,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是先进的,而“十指不沾阳春水”、“君子远庖厨”“审美品味”则未必吗?

这种局面究竟什么时候能改变?

社会所有的阶层都学会拿起笔。

当警察拿起笔,当产业工人拿起笔,当土木狗拿起笔,当军人拿起笔。

那么除了笔一无所长的“精神食利阶级”、“愚昧人民的启蒙者”,就会连辩经的阵地也失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终将获得胜利。我们不丢弃辩经的武器,是为了练笔,磨剑。

公元前221年始皇称帝,古中国的祀与戎在这一年达到了顶峰,而嬴政宣称的万世一系还不到一纪,公元前209年,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泰山封禅是那个时代最强的辩经,而陈胜是那个时代最强的不辩经。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却是整个古中国最强的辩经陈词。

要时时握紧我们的剑,也要时时握紧我们笔,因为这个年代,我们都会写了。




  

相关话题

  为何根据逻辑推测现在人应该比古代人高,但是古代动不动就是身长八九尺。晏子甚至因为比较矮而被嘲笑呢? 
  同样是古代的事物,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只谈论古人的历史,不爱谈论恐龙等古生物相关的东西? 
  在中国古代有人安置假眼的记录吗?是如何安置的?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古代人们为什么喜欢把东西藏在袖子里?不会掉吗? 
  古人是如何在湖中修建亭子的? 
  如果写作文只能用一个古人的素材,你会选谁? 
  为什么古人认为君君臣臣理所当然? 
  古人是如何在湖中修建亭子的? 
  如果写作文只能用一个古人的素材,你会选谁? 

前一个讨论
是否今天任意一个小学生穿越到古代都可直接成为旷世大儒?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抗日战争中央军打得好,解放战争就不行了呢?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