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处的优势一定是要发挥,但短处必需要选择性弥补。
对一件事情的处理能力,事实上是各种能力的套餐组合。
在混知乎的这些日子里,我发现了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比方说在职场这个话题下,有很多专业实力派,对一些情商人际派存在非常严重的鄙视心理。
专业实力派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干那些投机取巧的事情。大多认为与领导的频繁沟通,是一种不务正业的拍马屁。
而情商派呢又大多会说那些专业派人员做事不动脑子,分不清轻重,因为专业非要跟领导抬杠的人实则是脑袋少根筋。
其实我们认真的去观察生活中,基本上这两类人都没什么特别好的结果,事实上都不太可能得到领导的青睐和提拔。但这两类人领导都会用,只是不会重用。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分为很多方面,在职场,专业素质是一个关键能力。但大局思维能力、表达力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很重要。
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优秀程度,一般是说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如果你擅长务实,就一定要学会适当务虚;如果你喜欢埋头苦干,也不能不进油盐。
同样,如果你擅长宏观,切记也不能纸上谈兵;如果你左右逢缘,也不能偷奸耍滑。
比如说,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两种工作状态:
有一种人开会的时候总是能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无论是组织会议架构,还是分析会议决策,只要一开会,或者只要一谈理论,他都是巨人。但一落实在行动上,这类人就会天生犯困。会上斗志昂扬,会后尸体横躺。
还有一种人,开会的时候总是什么也不说,但会后却什么事情都在做,管大事还是屁事。把自己累成了狗,却不知前途到底有没有。用自己的行动不断的证明沉默是金,却又对另一种人深恶痛决。
其实真正能坐在上面组持会议的领导,当初大都是不偏向于哪一边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才有坐在上面平衡二者的资格。
对于成长来说,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优势固然重要。但找准能为你成长添加阻碍的短板同样重要。木桶原理就是这个概念,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
当然也不能随便补,乱补。特别是那些看似有用,实则没用的技术水平。
比如说英语,那个年代就说,不会英语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你再看看今天,多少人依然不会英语,那他文盲了吗?
英语现在早就不光是一门语言课,而是一门励志课。学英语的人大都是励志的人生,更多的人学了几年后才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听了几次公开课演讲,那还了得。这辈子不学英语不活了。
今日,我伟大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需要那么拼命的学英语吗?不会中文的老外,我都懒得搭理他。
当然我并没有反对那些学英语的朋友,如果有用,那还是得认真学。如果离自己太遥远,那这个短板补来就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