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查理曼继承西罗马帝位之前,教廷、蛮族王国、东罗马帝国这三者是什么关系? 第1页

  

user avatar   lzhal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觉得“西罗马灭亡”好像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好像让西欧一夜之间走入了黑暗,好像把罗马世界彻底的与分割开,从此只有东部的东罗马帝国,西部一下子就成了蛮族王国的天下,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西罗马帝国”并不是被“灭亡”的,而是被“撤销”的。

什么意思呢?当西部帝国的中央政府失去了履行其职能的能力的时候(实际上,早在其正式“灭亡”之前,就已经失去了),那么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就没有继续维持西部政府和西部皇帝的必要了。

在西帝国走到最后的几年的时候,西部政府,或者更确切的说,把持了西部政府的蛮族军阀,其能因此获得的控制范围,仅限于意大利和高卢南部小部分区域。换句话说,西部政府事实上就成了意大利的地方政府,其他地方政府已经不受其控制,形成了一系列蛮族政权,以及一些罗马地方官员自行统治的割据政权,所有这些政权,包括蛮族政权在内名义上都属于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拥有罗马官职。而意大利本土实际上也早就处于哥特人的实际控制之中,只是把持了皇帝的军阀正是哥特人的领袖,所以才保证了政令能在意大利通行,不至于凄惨到政令不出宫门。

公元475年,最后一位合法的西罗马皇帝,尼波斯想要励精图治,结果被把持军队的蛮族领袖欧瑞斯特分分钟教做人,流亡到了达尔马提亚(大致是今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欧瑞斯特自行拥立了他的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图鲁斯为帝,也就是为人熟知的“西罗马末代皇帝”,实际上,因为是篡位者,并不受东帝国和高卢方面的罗马政权承认。一年后的476年,另一位哥特人领袖奥多亚克占领意大利,杀死欧瑞斯特,废黜了伪帝罗慕路斯,并且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西部皇位。他向君士坦丁堡派出使者,送上了一批西罗马宫室的宝物,并向君堡提出西部不再需要一位皇帝了,直接向君堡皇帝臣服。

东部皇帝的回复是要求奥多亚克迎回合法皇帝尼波斯,但是同时也表示原则上同意了奥多亚克获得“意大利执政”职位的要求。奥多亚克似乎没有迎回尼波斯,但是确实在意大利依然名义上尊尼波斯为合法皇帝,铸造有他头像的金币。无论如何,到480年,尼波斯死了,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意大利执政的设立意味着西部皇帝再也没有存在必要,所有西部领土都是地方行政区,直接向君堡效忠。尼波斯死后,西部的皇帝职位也就自动撤销。这样从名义上说,罗马帝国是实现了再次的统一。

于是西部帝国的罗马百姓其实是没有怎么感受到“亡国之痛”的,因为国家其实没有灭亡,名义上说脚下的土地还是罗马的领土,自己还是罗马公民,而实际上说,罗马的行政体系在蛮族的“运营”下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罗马法律的运作则更久,对于古代来说这就是平民生活要关心的一切政治问题了。

而在高层方面,当然我们都知道罗马帝国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西部帝国的能力,尽管如果利益不冲突的话,蛮族王国们还是很乐意戴一个罗马的帽子的。

所以后世所谓“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实际上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平稳过渡,当时的人可能都没察觉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在此后的200多年里,这种影响依然在持续,同时也在逐渐消退,或者说是随着西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融合,随着蛮族政权扎稳脚跟,西部的罗马世界在文化和政治体系上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东部的罗马世界不同的道路。但是正如我们不能说东罗马帝国其实是希腊而非罗马一样,我们也不能因此说西部其实是日耳曼蛮族而非罗马。这是罗马文化在不同的因缘际会下,走出两条不同的路而已。这也是说罗马是整个欧洲文明共同的祖先的真正理由,因为确实,无论东西欧,都是罗马文明直接发展的结果。

200多年间不同的蛮族王国和罗马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不列颠岛上罗马影响力最浅,离东罗马最远,罗马势力退出也最早,也因此成为罗马影响消退最快的区域。而高卢的霸主法兰克王国,相对而言就一直没脱离罗马影响力,同时又因为法兰克人是较早皈依正统派基督教的蛮族(多数日耳曼人基督化的都很快很早,不过都是阿里乌派,这是一个4~7世纪非常盛行的,相对而言较多多神信仰残余的基督教派,被打成异端。),直到查理曼为止,都一直保有罗马贵族的头衔(由罗马教宗授予),至少名义上一直是罗马官员,当然实际上和东部政府早已没有什么瓜葛。

在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相对而言更加罗马化,罗马的各种政治体系在西班牙都保留了几百年还运作完好,直到被穆斯林攻占为止。

而在意大利的蛮族王国则是唯一在政治上不仅仅是名义臣服于君堡,还有频繁交往的地区政权。由于意大利和希腊走海路相当便捷,无论是奥多亚克,还是后来攻入意大利的东哥特领袖狄奥多里克,都谨慎的对待和东帝国的关系,同时竭力保证自己统治的“罗马”性。在狄奥多里克治下,意大利比西帝国时期更加安稳繁荣,而且非常“罗马化”,狄奥多里克也经常作奥古斯都式的打扮,在元老院发表演说,一如昔日的古典帝国。可以说意大利的哥特/东哥特王国是诸蛮族国家里仅有的,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就看成真正还是罗马领土的地区。

当然其实罗马人对于这种“名义上的领土”还是耿耿于怀的,没有力量的时候可能还满足于一个虚假的“宗主权”,但在东帝国走上了5世纪末开始的黄金年代,国力达到顶峰以后,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收回这些“失去的领土”。距离罗马离开意大利也就只有50多年,据说罗慕路斯·奥古斯图鲁斯没有被奥多亚克杀死,于是在他晚年,又目睹了罗马人的“归来”。526年狄奥多里克去世,他的儿子转而开始实行“去罗马化”措施,527年,查士丁尼登上罗马皇位,几年后发动了那著名的“再征服”。因为一场惊人的鼠疫大爆发,这次再征服虎头而蛇尾,只顺利收复了北非的刺头汪达尔王国,对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战争几经反复终于在555年勉强收复,对西班牙只攻占了南部部分沿海地区。

于是568年,在罗马还没焐热失而复得的意大利的时候,伦巴第人又攻入了意大利。最终形成了一个犬牙差互的僵持局面,罗马人失去了多数意大利领土,但是控制住了几个关键的城市:罗马,威尼斯,拉文纳,那不勒斯等等。这个对峙局面持续了差不多200年,伦巴第人在几百年里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侵蚀罗马领地,直到751年。

所以伦巴第王国是西欧诸蛮族王国里唯一长期和罗马敌对的。

至于教廷,如前所述,它脱离罗马实际控制的时间其实只有50多年,此后罗马城又一直在帝国控制之下。所以教廷是一直忠于罗马帝国,忠于君士坦丁堡的,历任教宗的的更替,都是在教会选举以后把人选通告君堡,由皇帝任命的。几百年里由于东西教义冲突等等,皇帝一句话把教宗弄到君堡审判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至于派使者训斥、罢黜之类的就更不稀奇。由于帝国的实际控制力止于意大利,对西欧其他地区“罗马人”的统治,实际上是有赖于教会这个纽带的。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皇帝控制住了正统教会,从此“正统基督徒=罗马人”这个思维深入了所有人心中,“普世教会”和“普世帝国”的合作,是罗马在5世纪和以后维持其国家认同的主要手段,它有不依赖于实际领土控制的特点,因此成为帝国向蛮族王国实际控制区域发出影响力的主要手段,就像对法兰克贵族授予罗马头衔都是由教宗代理一样,这也成为日后西欧教权为王权背书的引子。

751年,罗马帝国方面正由于破坏圣象运动陷入动荡,意大利领土以教廷为代表坚决反对这个运动,和推动运动的皇帝势成水火,趁此机会的伦巴第人攻陷了意大利总督府所在的拉文纳,君堡对此的反应是漠不关心。自此帝国在意大利中北部的统治结构崩溃。这个时候罗马教宗接过了残余帝国领土(其实也仅限于罗马附近)的统治权,选择向同为正统派信徒的法兰克王国求援。查理曼的父亲,时任法兰克宫相矮子丕平欣然应允。作为交换,教宗为丕平篡位提供合法性背书,所谓“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丕平顺利成为国王。此后丕平打败伦巴第王国,逼迫其归还此次侵占的罗马领土。这些领土被丕平直接送给了教宗本人,也就是“丕平献土”。

这一事件之后,教宗就成为实际上的独立势力,他的政权控制了原本拉文纳总督的领土,并且事实上不再受罗马皇帝的节制。只是名义上教廷依然向皇帝效忠,教宗更迭依然由君堡确认任命。教宗和皇帝关于破坏圣象运动的争议依然继续。而伦巴第人在缓过劲来之后继续图谋罗马的(现在也可说是教宗国的)领地。孤立无援的教宗依然不是对手,到771年,大部分领土又被割占,本身也成为伦巴第王国的被保护人。772年,新任教宗哈德良一世拒绝承认领土割让,于是伦巴第人再次开战。罗马的陷落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在意大利中北部统治真正完结。查理曼此时伸出援手,征服了意大利,法兰克人再次拯救教廷。从这时起,教廷选举教宗不再向皇帝要求任命,意味着教廷正式脱离帝国。

再之后就是查理曼的加冕称帝了。


user avatar   karolusseric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查士丁尼之后罗马城是罗马帝国拉文纳行省的一部分,受常驻拉文纳的总督节制,直到拉文纳总督区被伦巴第人全面攻陷。

东罗马对于意大利某些地区自治的态度是默许的,例如威尼斯、罗马城、那不勒斯、撒丁岛。当与帝国诸地的直接联系被切断之后,罗马城实际上最高的行政长官是教宗本人。从大额我略开始的教宗就肩负着行政、税收、防卫的职责,而他自己也以帝国的名义与伦巴第人达成过短期的和平协议,虽然与此同时与拉文纳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拉文纳的大主教长期都想摆脱罗马城的节制,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主教区,而其意大利省区首府的地位也使得这一尝试差点成功,甚至还有拉文纳大主教准备给罗马教宗下破门令,皇帝也数次下令给拉文纳总督要求抓捕不愿支持神学观点的教宗。

尽管如此,罗马教宗仍然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对罗马皇帝的忠诚,以及对于罗马人国家的认同。大额我略本人便是如此,在伦巴第人日渐嚣张时其派出使节找皇帝要兵,并且从来不愿意违抗后者直接的命令。当君士坦斯二世在罗马搜刮一通并且在西西里被政变刺杀死时,罗马教宗首先跳出来拥立大行皇帝的儿子继位。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圣像破坏运动,该运动在西部省份极不得民心,而导致地方人群与中央军零星的对抗。当罗马城人决定上京推翻异端皇帝的时候,罗马教宗都还在一再劝阻罗马城居民不要采取极端措施。最后在罗马城无法继续坚持、皇帝不能提供有效帮助(因为东部吃紧、巴尔干又控制不住)的情况下,罗马教宗为了自保开始寻找其他的保护者。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西部省份都尤其反对圣像破坏,例如撒丁岛八世纪还有教堂铭文纪念一位君士坦丁皇帝(大几率君士坦丁五世)并祝愿在神的帮助下其能打跑罗马人的敌人。


咬鹃的回答问题实在太多,我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个错:

不知道是哪门子的《君士坦丁大帝》这本书写过晚期古典的东部人管西部人叫做蛮子,但是一位真的叫君士坦丁的皇帝写的De Thematibus里这么说:

从kai ellenizontes开始的那个从句,直译如下:and speaking Greek and throwing the ancestral and Roman tongue away. “说着希腊语并且把祖宗的、罗马的语言扔了”。这里是君士坦丁七世皇帝嘴下描述的拉丁语在东部的逐渐消失。其中不但没有把拉丁语说成是“蛮族”的语言,反倒是认为拉丁语是自己的祖语,并且现在罗马人把自己的祖语扔了。这已经是十世纪的东罗马人了。迁都之后三百年左右的作者例如John Lydus与Theophylactus Simocatta也将拉丁语称为自己的祖语,虽然一个出生在小亚细亚,另一个出生在埃及。

关于东部人管西部人、拉丁文称呼为蛮子的事件在十二世纪之前就只发生过一例:Photius the Great与当时的教宗通信时曾经说拉丁语是“蛮族的、游牧民的”语言,但与此同时在867年他又在赞文中把Michael III叫做Pater Patriae,并且称其比奥古斯都更适合这个头衔(拍马屁)。除此之外十世纪的东罗马皇帝Alexander都还有Augustus一衔,以及Michael III和Basilius I都铸造过拉丁文字样的硬币,很难说在这时候东罗马人对于拉丁语以及曾经帝国西部地区的态度有多差。

第二个错:

我不知道这答主对东罗马研究学界到底了解多少,但是历史上自从文艺复兴开始,研究东罗马的西欧人压根就不把东罗马当做是罗马。实际上一直到今天,学界普遍都不认为中世纪有一个族群叫做罗马人,而是倾向于认为中世纪东罗马人“实际上”是希腊人。反倒是从J. B. Bury和Steve Runciman开始,学界才逐渐正视了东罗马与罗马的直接继承关系,以及东罗马人“罗马”民族身份的真实。到现在为止学界几乎已经全部接受了东罗马作为罗马本身这一观点,争论点主要在于东罗马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上,早就过了要否认东罗马是罗马这一步。

至于罗马帝国转移论,在九世纪之前的西欧可是没有一个人质疑的,公元七百年时教宗额我略二世对查理马特的书信中都用的是东罗马皇帝的纪年:

“帝国本身文化历史在395年开始永久性割裂”这个叙述实在太可笑了,且不说利奥一世对于收复意大利做出的努力以及查士丁尼对于西部诸省份的收复,在查士丁尼时代君士坦丁堡不但是希腊语教育的中心,还是东部拉丁语文化中心。北非诗人Corippus在查朝的宫廷中开展创作,达尔马提亚人Marcellinus Comes在君士坦丁堡创作其拉丁语历史,更不用说出生于东部、母语为希腊语的Tribonianus,John Lydus等人对于拉丁语的执着。如果你是一个生在公元六世纪大瘟疫来临之前的罗马人,那么你压根不会相信帝国会在之后的两百年内缩减四分之三的领土。

第三个:

皮雷纳是比利时人,不是法国人。

第四个:

我不知道这人到底在想什么:晚期古典方面跨时代意义的学者Peter Brown发表的第一本书就是奥古斯丁的Biography. 另外一位转型论的大手子Thomas F. X. Noble对于东罗马人的偏见之深,甚至不愿意承认在早期中世纪东罗马对西欧有任何形式的影响。他的文章中说得出来这种话:

能把晚期古典研究和“东罗马替代了西罗马”联系在一起,实在是难以理喻。

第五个:

我直接贴自己的回答了:


推荐阅读:

Demacopoulos, George E. Gregory the Great: Ascetic, Pastor, and First Man of Ro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15.

Ekonomou, Andrew J. Byzantine Rome and the Greek Popes: Eastern Influences on Rome and the Papacy from Gregory the Great to Zacharias, A.D. 590-752.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Kaldellis, Anthony. Romanland: Ethnicity and Empire in Byzantiu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Maas, Michael. John Lydus and the Roman Past: Antiquarianism and Politics in the Age of Justinian. Routledge, 2013.

Porphyrogenitus, Constantinus, and Agostino Pertusi. De Thematibus. Bibl. Apostolica Vaticana, 1952.

Rosenwein, Barbara H. Reading the Middle Ages: Sources from Europe, Byzantium, and the Islamic World.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8.




  

相关话题

  大革命增强了法国的国力还是削弱了? 
  为什么会有人对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感兴趣,十字军有什么魅力吗? 
  二战后德国失去东普鲁士相当于中国失去哪里? 
  为什么精罗老是想着光复君士坦丁堡而不是罗马? 
  中世纪欧洲教会能否起到类似于议会的职能,教条能否起到类似于宪法的职能? 
  加洛林王朝是怎么没落的? 
  为什么茜茜公主会因为家世不好而被奥地利王室轻视? 
  如果罗马帝国挺过了三世纪危机,在其之后都是一个完整的帝国,欧洲是否会发生文艺复兴? 
  从神话角度来看埃涅阿斯和罗慕路斯谁才是罗马真正是始祖? 
  如何看待历史吧用户对拜占庭非罗马的一番言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古人说「万恶淫为首」,而不是杀人为首?
下一个讨论
执行任务中遇到炸弹主动扑上去保护队友的勇士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