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关羽,五位中哪位是你们心中最喜爱的将领?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韩信。简单对比一下就知道,白起、卫青、霍去病打的都是顺风局,毕竟秦的国力冠绝群雄,文景之治后的汉武帝时代也是国力强盛。二爷先是当过曹操的俘虏,后来又败走麦城,你列举的五位将领中二爷是唯一吃过败仗的。

韩信则与其他几位完全不同,他是顺风能干翻敌人,逆风照样秒杀敌人。韩信真正开始独挡一面是在偏师北伐时期,当时刘邦在彭城全军总崩溃,诸侯皆叛,局面十分危急。韩信北伐则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他之所以被称为“兵仙”,就是因为他的“智”,可以说韩信是秦汉四百年来的第一智将。他带兵打仗的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能够根据战场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权”与“谋”的作用,不论何时都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胜利。


灭魏之战:此战的精髓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在此战中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灭赵之战:此战的战术方法是背水列阵鼓舞士气,调虎离山巧占敌营,前后夹击全歼敌军。井陉之战中,韩信的战术配套十分完美,丝丝入扣,一套组合拳下来,赵军彻底崩溃。在这一场战役中,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 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潍水之战:这一战是极其经典地巧妙利用客观环境创造出“半渡而击”的条件,这时的韩信临场指挥能力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仙”级。在潍水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没有半渡而击的条件,但是韩信可以自己创造)。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 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垓下决战:在最后的决战中,韩信采取了中军对持,两翼包抄,攻心为上从而瓦解楚军战斗意志的战法。在此战中,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 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纵观韩信所指挥的大小战役,他场场得胜,并且在战术战法上场场不同。可以说,韩信对兵法的运用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不论何种条件下,他都能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最终以最完美的方式赢得战争。像韩信这样的将领,完全不存在上限,如果当年刘邦敢放手,楚汉战争完全没必要打这么久。




  

相关话题

  为什么白起非要杀俘?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说把俘虏砍掉一只胳膊或者像拜占庭那样挖去眼睛? 
  类似白起、霍去病、卫青、薛仁贵这类武将,究竟是依靠国力躺赢,还是凭借真本事带飞? 
  如果用现在的战绩作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战绩? 
  如果赵括在长平全歼白起军团,能否进入武庙前三名? 
  假如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还有可能击匈奴吗? 
  假如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还有可能击匈奴吗? 
  为什么白起非要杀俘?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说把俘虏砍掉一只胳膊或者像拜占庭那样挖去眼睛? 
  大家有没有觉得卫青打仗很奇怪?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如果用现在的战绩作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战绩? 

前一个讨论
子婴既然降于刘邦,又为何会被项羽所杀?
下一个讨论
你更欣赏三国中的哪个人物?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