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 第1页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对大唐的印象停留在唐玄宗时代就结束了,从那个时候算的话,确实好几百年。


user avatar   wan-zhi-hao-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回答突然火了啊...

在外面和亲戚吃饭的时候闲得无聊,顺手打的回答,现在回过头一看发现一堆凭印象的东西都记错了,有些地方表述也不准确,看评论里不少人应该是有些误解,修改一下。

—————————————

一句话总结,教科书的锅。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七国之乱要诛的晁错的老师是秦朝博士伏生,而伏生当过39年的齐国人,董仲舒亲眼见过当年用药袋砸了荆轲一下的夏无苴,并把这事告诉了司马迁。

但是一般人眼里,秦朝和汉朝就是两个朝代,两个朝代怎么也得是两个时代的事了吧?虽然历史书说秦朝二世而亡,但很多人想不到秦朝短到才14年,秦统一到汉朝建立也就19年。

我认为本质原因就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一直秉承着“断代史”的讲述方法,每个朝代讲几个事件,讲几个影响,讲几个社会现实,然后讲这个朝代灭亡了,该到下一个朝代了。

包括对一些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也采用断代的方法进行叙述。

比如秦始皇,他老人家货真价实的影响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重要到任何中国历史书都得有大量篇幅去专门讲他。

秦并天下得讲吧,统一文字得讲吧,统一度量衡得讲吧,中央集权得讲吧,郡县制得讲吧,修长城得讲吧,殖民南方得讲吧,这些零零总总的来一圈,一个章节不就过去了。

这就给了通过教科书而非史书学习历史的人一种秦朝很长的错觉,实际汉初那帮名臣猛将大多都是战国时人。

同样的道理,放到唐朝也是如此。历史教科书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个普通人对某个时代的印象。

唐太宗贞观之治得讲吧,武则天得讲吧,开元盛世得讲吧。

唐朝总共289年,619年开国,开元盛世道741年,最后755年安史之乱开始,离开国才136年,一半都没到呢。

安史之乱实际上连中唐都不算,历史断代一般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才开始算中唐,但历史教科书上说“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盛极转衰”,安史之乱后面就讲一讲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后面就五代十国和宋朝了。

中间的什么武宗灭佛,大中之治,牛李党争之类的基本都不讲,给学生一种唐朝到安史之乱就快结束了的错觉。

唐结束后讲五代十国和宋,又给了人一种五代十国是一个时代的错觉,而中国人眼里,“时代”这个词一般代表老长一段时间,但五代也就53年而已。

大多数人眼中的唐宋间隔,并不只是五代这53年,而是安史之乱到宋朝建立这205年,本质原因就是这205年,教科书基本上是跳着讲的,大多数人对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记忆基本上是空白。

正巧历史书告诉我们唐后期有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给人的感觉就像这两百年只剩下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了,唐朝基本上不存在了。

再比如唐太宗去世到武周代唐之间也有41年的间隔,但一般只看过教科书的人是不是都以为唐太宗死了武则天就该上位了,对高宗执政的34年完全没多少印象。

(这里本来有一段关于近代史的描述,属于当时一时兴起,但后来想想怎么讲都不得要点,于是删了,其他答主讲的比我恰当)

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热点在于以事件为记忆点,以断代为章节,长处在于可以让初学者很好的了解重大历史节点,进而通过历史节点记忆整个历史,中国人的历史一般比较好,也得益于这种教学方式。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是个最恰当的方法,而回顾历史时对历史时间的不敏感,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缺陷。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有啥不得了的。中国人从玩辫子到玩中子,也就花了53年。


user avatar   midai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八国联军(1900)到新中国建立(1949)只有49年,新中国建国时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应该都可能目击或听闻八国联军侵华。

从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1956)到改革开放(1979)只有23年。

从计划生育成为国策(1982)到放开二孩(2015)只有33年。

从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到今天(2021)只有29年。

毛主席生于甲午战争前(1893),逝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前(1979)。

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与政策持续的长度远短于体感,比如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时间(29年)还没有民国时期长(38年)。


user avatar   medievaltim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朝和宋朝社会结构有本质区别。

唐朝虽然开科举,提拔了一些平民和庶族寒门子弟(魏晋隋唐所说的寒门指的是比士族地位低的地方中小豪强,并不是指穷人),但本质上依然是士族门阀主导的社会,典型的事件如唐太宗时期的贞观氏族志刻意压低关东士族排位事件、唐高宗时期“禁婚家”事件以及唐文宗感慨的“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都是正史记载的。唐文宗已经是唐朝后期了,士族门阀依然在民间有强大的威望(李唐虽然自称陇西李 但早期家族世系一直有争议 )。

只不过,安史之乱以后一个变化是士族门阀的地方根基遭到了极大破坏,如河北,长期被武人藩镇割据,范阳卢、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的地方势力趋于瓦解,被武人藩镇势力所取代。 早在唐朝前期,为了适应科举和做官,这些家族中的一些才俊不得不往京城聚集。所以安史之乱以后士族门阀依然不乏京城高官,但这些人已经和唐王朝命运捆绑了一起(如果地方根基强大 则根本不必在乎改朝换代),而和地方族人的联系被切断(事实上地方族人也已失势)。所以经过黄巢、朱温之流不断打击后,东汉魏晋以来延续几百年辉煌的士族门阀随着唐朝的灭亡也纷纷衰落了。

看看唐代宰相名单就知道。

有唐一代,博陵崔、清河崔、京兆韦、京兆杜、河东裴、兰陵萧都出了10位及以上宰相,陇西李、赵郡李、荥阳郑、范阳卢、太原王也都有7—9名宰相。而且这里面同一个家族很多都是亲缘关系比较远的,有的分开几百年的,体现的是整个家族集团的影响力,有别于寒门平民家庭偶然出现的“父子宰相”。

唐代人物的姓氏,5万多样本,一些豪门出现率颇高,像崔姓甚至排到了第4位(主要是博陵清河二崔拉动),郑卢韦裴薛杜等排名也十靠前,实际人口是肯定排不到这么前面的。

这里面,萧姓为什么宰相不少但总人物数量排名不是很高(33名,也比较高,但比起其他门阀士族来说还是偏少),主要原因是兰陵萧的地方根基不行,也就是实际族人偏少,侯景之乱以后剩余的兰陵萧氏族人主要是投奔北朝的那些,最终融入了关陇集团,所以隋唐时期兰陵萧氏名人主要是出生于长安,部分在河南,所谓的南兰陵故里都没多少族人,现在的南兰陵即常州丹阳一带肖姓(萧姓在新中国都改为肖了)也很少,在常州市区甚至前100名不入。

可参考:

面皮撕下来:唐代名人姓氏与宋代名人姓氏的对比——门阀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宋朝是全面进入了平民化社会,一个是门阀士族彻底衰落了,一个是科举更加公平化,另外像有的人提到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平民百姓读书是个很大的帮助。


user avatar   yang-yu-cheng-24-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人对唐朝的了解都是初高中时代的教科书,而教科书里的唐朝755年以后就死了。下一课一般就直接上300年后宋朝的二府三司程朱理学繁荣经济了,所以学生盛唐之后的历史一般都是语文老师在语文作品中教的。(长恨歌 琵琶女 兵车行 春望 闻官军 )

以前教科书里唐朝以后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黄巢起义” “唐蕃会盟” “两税法” “政事堂” “牛李党争” “火药用于军事” “第二次南移” “三教合一” 不过后来要么删了要么一笔带过。比如我手里正复习的《万唯中考》,安史之乱后下一个章节直接就是唐朝灭亡,还有岳麓版必修三,三教合一只出现在程朱理学的导引部分。

而且虽然中国历史太悠久,但是国人时间感一向比较迷。比如我跟同学说

“中国主场被11国围殴吊打和客场围殴17国只隔了50年”

“TG出生到一统全国(大陆)只用了30年”

“一个秦始皇时代出生的耄耋老人可以活到汉武帝时代。”

“元朝其实100年都没活够”

她们都不信


user avatar   xiong-zhao-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职官制度的角度看,倘若觉得“唐朝和宋朝相距只有短短的53年,却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这有可能是由于一类刻板印象,即“同一朝代的制度差异应相对较小,甚至几乎不存在”

对于初涉唐史的朋友而言,经常是初唐制度就等于唐代制度了。于是,从“七世纪的初唐”一跨至“十世纪的北宋”,会感觉隔了好几百年也不奇怪吧(的确隔了好几百年嘛)。

然则实际上,北宋制度是经过了盛唐、中唐,以至晚唐、五代,这两百来年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以“相似·差异”视之,中、晚唐时的职官制度北宋元丰改制前的职官制度的相似性,恐怕要远大于初唐制度中、晚唐之相较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你读唐诗宋词,就会发现三观如此平滑一致,习惯用语出奇地顺理成章,仿佛只是西安姑娘嫁到了开封,坐上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回家。

你说那情况我知道,怎么也得嫁到福建了。


user avatar   rocw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这是断代史给人造成的时间错觉。唐末、五代十国、宋,好像很久远一样;
  2. 唐宋之间的政权更迭的那段时间,称作“小分裂”,虽然只有60年左右,但破坏程度不亚于大分裂时代。如果我们普通人生活在那时候,可能真是过了几百年的感觉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唐朝与宋朝画风过于迥异,一般来说, 画风差异越大的朝代之间直觉上越有“距离感”,唐朝给很多人实际上的印象大部分来自安史之乱之前,即公元八世纪中叶以前,然而很多人对照着简单的残唐五代年表,再与自己脑中那个公元八世纪的唐朝刻板印象直接延伸到了唐末,即十世纪初, 就会产生题主所问的这种“怎么从唐亡至宋兴短短半个世纪变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了像过了几百年一样”的不协调感。

然而事实上,唐宋之间的革新就是中晚唐开始二百余年慢慢过渡出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题主问的“但为何感觉像是隔了好几百年?”这一直觉,反而是符合事实的。

很多人对于“中晚唐”这个概念是没什么实感的。

啥是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俺只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ps:佛教徒可能因为“会昌法难”对唐武宗这个皇帝有所耳闻的比例比常人高一些,不过肯定不是啥好印象就是了)

永贞革新?牛李党争?泾原兵变?甘露之变?这些都是个啥?听都没听说过。

白居易这么大诗人,应该和李杜在一个时代吧。。。

鱼朝恩是谁?仇士良是谁?李辅国?是李林甫吧,你记错名了。。。

然而这段对很多人来说非常模糊近乎空白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1、生产力的发展,中古庄园经济解体,人身依附进一步放松,取代以普遍的租佃关系;

2、由于1,门阀士族社会及贵族政治走到了尽头,取代以地主士绅为统治基础的官僚政治;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3、印刷术的发展,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逐渐流失;

4、由于前几点,科举制进一步强化,扩大了统治基础,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贵族政治衰亡;

(“陛下与士大夫共天下”)

5、由于2,出将入相成为了历史,以文驭武、重文轻武逐渐确立起来;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男儿”)

6、两税法的实施由计丁转向计田,徭役逐渐赋税化,促进了1的进程;

7、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促进了1的进程;

8、由于1、7,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市民阶层兴起;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

9、由于1,募兵制成为主流,但也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铁血强宋”战斗力孱弱、“三冗两积”的根源)

(ps:军功爵制起于战国兴于秦西汉,自东汉盛极而衰至魏晋南北朝成为“长尾”;府兵制起于西魏兴于隋唐,自中唐开始衰落,而铁血强宋就是这个不幸的“长尾”;明代军户制相当于重建府兵,迅速崩坏;清八旗相当于加强版军户。自古以来总是“自备干粮的世兵制”时期战斗力强,但因为土地兼并等固有矛盾,该制度无法维持,成本升高,战斗力降低,为了勉强保持战斗力总是滑落到“募兵”、“将领私兵”一端,这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周期律”)

10、由于3、4,儒学复兴,造就了电视剧《清平乐》里恐怖的“全文背诵天团”,最终诞生了朱熹,程朱理学;

(ps:很多人可能没有察觉到,自魏晋至隋唐这六百多年是一个儒学发展的低潮期,反而是佛道风头更劲,所以才有苏轼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之语。)

(pps:对“低潮期”想要有个直观印象的,建议查查孔庙从祀先儒名单里,魏晋南北朝隋唐摞起来一共才几个人,再跟宋明两朝的人数对比一下,绝对让人惊掉下巴。。。)

11、周边少数民族的组织能力有了一次飞跃,产生了辽与西夏这样建立稳定国家的怪物,李靖夜袭阴山对少数民族政权搞斩首行动灭国式的胜利从此走入历史;

12、由于11,对少数民族政权取胜变难,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碰撞加剧,产生了早期的民族意识雏形;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

如果按照个人的观感来分,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是魏晋南北朝的余续(比如老李家父慈子(媳)孝的戏码就颇有十六国南北朝遗风),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宋代的先声(最直观的就是唐朝留下的定难节度使崩掉了宋朝好几颗大牙)。


这个问题其实跟之前知乎上的 为什么甘肃属于偏远地区而四川不是? 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个人感觉那个问题的几个高票答案都没答在点上)。

其实是因为人们印象里的川蜀地区并不包括占据今天四川省西部近半面积的阿坝、甘孜、凉山等几个藏族彝族自治州,历史上这片地方往往属于(康)藏区,即“四川(汉地)以外”/“化外之地”,比如民国的西康省,跟人们印象里几千年来汉地的经典意义上的“四川”,即地图上东部的一半,成都平原,在感觉上压根不是一回事。而且传统意义上的四川往往跟东边的巴渝在历史文化联系上包括印象上更像是“一体”。这和唐朝给人的固定印象往往来自初唐盛唐本质上是同样的问题。




        

相关话题

  如果崇祯不杀不撤职袁崇焕,之后的明朝历史会如何发展呢? 
  李建成正常继位的唐朝会更伟大还是更平庸? 
  为什么汉朝可以中兴,而晋和宋却不能? 
  《明朝那些事儿》有哪些不正确,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清朝算不算是对现代中国贡献最大的封建王朝?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会是长期稳固的大一统政权吗? 
  庚戌之变时,俺答汗有无灭明的实力? 
  为什么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呢,他们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海瑞《治安疏》的政论和文学水平如何? 
  明朝灭掉元朝后,蒙古人为什么又很快变回游牧民族,而不是继续务农?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称:美国因新冠死1.2亿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印度的国际环境一直比中国的要好?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