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是不是毁了中华的根基? 第2页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华的根基,这个词我觉得很难定义。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就是:

中华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而不倒,其根基从不在于四书五经还是诗歌文章,还是在于中国人的聪明好学,随时而变。春秋之前,没有儒家;就算是秦汉的儒家,和后期的元明儒家也是差之千里。这恰恰说明中国人是一直在变的。

而只有清代中国,把儒家变成了儒教,死板地皈依儒学里最死板最腐朽的一面,表面上看这是向中华文明的靠拢,实际上恰恰是对中华文明最深刻地背叛。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件事情:

清代之前的中国,不管是强盛如汉唐明,又或挫弱如晋宋梁,甚至是异族治下的辽金元,都是大气,开放,包容,积极,自信而又谦虚,聪明而又好学,热爱学习外来文明却又能做到以我为主消化吸收的。

清代之后的中国,不管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算因为经历了国耻而不再自信,但仍然保持着聪明好学、师夷长技的本质,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在今天得以重新站立起来的根本原因之一。

只有清朝是例外。

自从三代之后,中国人就没有愚昧过。就算一个接着一个朝代的建立和毁灭,一个接着一个政权的新兴与腐朽,那都是国家组织层面上的演变。然而从“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是从来不愚昧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各民族中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不管什么时代,中国都有一批最聪明、最勇敢的人,保持着最快、最好的反应。这是我们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年还能仍然长期保持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之一。

只有清朝是例外。


现在回过头来看清朝,真的很有感慨:我们曾经有如此靓丽的礼仪服饰,有如此大气的民众风貌,有如此辉煌的文明典籍,可留给近代世界的第一印象,却偏偏是清末那个愚昧、腐朽的猪尾巴形象。

现在回过头来看清朝,真的很难想象我们一个能做到七十年快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二的现代中国,和一个有五千年辉煌文明长期保持世界首列的古代中国,中间居然夹杂着一个愚昧不堪、麻木不仁、万马齐喑、高压恐怖的两百年。

这和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变有关,但不是根本原因,甚至连主要原因都算不上。借用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西方国家固然在两三百年前有飞跃式发展,但是清朝本身闭目搪塞、对西方视而不见、又因本身的文字狱和愚民政策导致中国人学习能力极度退化,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还是引用一段时人的回忆录吧:

这天早晨开拔,情形就如杜甫《兵车行》所描写的一样。军队走出保定府城外半里路的光景,忽然看见当地的男女老幼——同营官兵的父母兄弟妻子们——手连着手站在路旁,一直排了三四里路,哭天叫地地送行。我亲眼看见一个老太太,拉着她儿子的手,泪流满面,呜咽不已,死也不让她的儿子成行。这样的情形,触眼皆是。从早晨直到正午,奇哭怪嚎,声震云霄,只是不肯罢休。在不明底细的人看了,一定会以为是谁家大出殡,所以惊动这么些人来哭送。绝想不到这是保定府五营练军开往大沽口警备,去抵御敌人,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争光耀。原来他们只想着大沽口就是死地,就是陷人坑,如今去了,一定不能复回的。所谓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在他们是淡薄到等于没有的。至于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中日战争,意义有多么重大,不消说更是丝毫也不懂的。这种可悲可恼的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我敢肯定地回答:这完全是专制政治和愚民政策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满清王朝的确可以说是毁了中国的根基,幸有孙毛之豪杰人物,为之重建,然今尤未已。

(手机打字有点乱,加粗引用太麻烦,大家看看就好。)


user avatar   chi-yan-jin-g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亡之后无华夏,清军入关、统一中国使日本人认为中华已沦为 夷狄 ,华夷关系易位。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杀,清军入关,对汉人剃发易服,开始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日本德川幕府对这一事态极为关注,除了对传教士和天主教书籍的例行盘查之外,还加紧了对中国形势的调查和情报的搜集,使这一时期的“唐船风说书”的意义不仅限于中日贸易,更成为当时的国际时事报道,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此后数十年间,这类报告书多达2000多件,后经幕府儒官林春胜林信笃父子编辑整理为《华夷变态》。

华夷变态》(日语平假名:かいへんたい)是指日本江户时代前期长崎奉行上报给德川幕府的中国形势报告书(即所谓“唐船风说书”)的文件汇编,由幕府儒官林春胜、林信笃父子编辑整理成册,秘藏于内阁文库中。《华夷变态》所收录的报告书达2000多件,绝大部分为日文,起止年代是1644年到1724年。该书涵盖的时间范围正是满洲人入主中国的时期,而日本认为这是中华沦陷于夷狄的过程,因此命名为“华夷变态”。该书不仅是了解江户时代前期中日关系的重要文献,也是反映日本人观念中的“华夷秩序”已经“失序”的一份史料,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正如背景所提示的那样,《华夷变态》并非是论述华夷思想或评价明清鼎革的著作,而是主要涉及中国形势和中日贸易等客观事态,那么为什么会叫《华夷变态》呢?编者林春胜在1674年(延宝二年)所撰序言中写道:

崇祯登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云海渺茫,不详其始末。如《剿闯小说》、《中兴伟略》、《明季遗闻》等,概记而已。朱氏失鹿,当我正保年中,尔来三十年所,福、漳商船,来往长崎,所传说有达江府(江户)者,其中闻于公(将军),件件读进之,和解之,吾家无不与之。其草案留在反古堆,恐其亡失,故叙其次第,录为册子,号《华夷变态》。顷间吴郑檄各省,有恢复之举。其胜败不可知焉,若夫有为夷变于华之态,则纵异方域,不亦快乎?

在这段序言中交代了以下信息:首先,这本书收录的“唐船风说书”所包含的年代正值明清鼎革之际,而作为编者的幕府儒官林春胜则认为这段过程是“华变于夷之态”,所以命名为《华夷变态》;其次,林春胜一家(包括其子林信笃)负责为幕府将军用日语解释、讲授这些“唐船风说书”,因而对这些资料极为熟悉,也非常爱惜,出于“恐其亡失”而保护这些珍贵资料的动机,故编纂了这本书;第三,林春胜不仅感慨于“华夷变态”,更在听说三藩之乱的消息后,殷切盼望“夷变于华之态”,这进一步反映了他的华夷之辨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并非编者林春胜、林信笃父子所有,在当时“视满洲为夷狄,并称之为鞑靼、奴儿部、鞑虏、奴酋,蔑视嫌忌之情十分强烈,对于不断蒙受其侵扰的朝鲜半岛和明朝寄予深厚的同情,这是明清鼎革之际,弥漫于日本朝野的一种风潮”。可见《华夷变态》一书,不仅叙述了中国的形势和中日贸易状况,更反映出了当时日本人面对中国变局的思想心态和价值判断。

中国历史学家谢国桢更结合清代实情指出:“清乾隆间严文网之禁,藏吴三桂檄文者罪且至族,今此本俨然具在,不可不谓珍本;且其他海外诸风说,亦皆研究中日及南洋交通之重要资料也。”其所说的乃是《华夷变态》中所收录之吴三桂起兵檄文,该史料由于满清的禁毁已不存于中国,却在日本的《华夷变态》一书中保留下来,可见《华夷变态》的价值与意义。除了可以补中国史料之不足以外,《华夷之辨》还可与中国史料互相参照,增加信度。比如黄宗羲曾在《海外恸哭记》一文中记载了黄斌卿日本乞师的事实,这在中国只能算孤证而存疑;但日本《华夷变态》第一卷之《郑芝龙请援兵》中却明确提到了这段史实,能与黄宗羲的记述相互印证参照,因此可推断这段历史是属实的。

除此之外,在思想意义上,《华夷变态》还是反映日本人观念中的“华夷秩序”已经“失序”的一份史料,同时也体现出江户时代的“日本型华夷秩序”形成。日本人观念中的“华夷秩序”的变化当然不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从丰臣秀吉结束战国纷争并试图假道朝鲜征服明朝开始,日本便已自绝于以明朝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之中。其后德川家康虽试图重新加入华夷秩序,但没能成功。尽管如此,明清鼎革无疑对日本人的华夷观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清军入关前,日本虽游离于华夷秩序之外,但尚认同明朝为中华,而清军入关、统一中国则使日本人认为中华已沦为夷狄,华夷关系易位,这也是《华夷变态》书名所蕴含的日本人的思想心态。另一方面,明清鼎革也刺激了“日本型华夷秩序”的形成,日本认为中国已“华夷变态”,而自己则代表着“中华”,因此对中国产生优越感。郑成功在乞师时更是明确视日本为“华”:“贵国于我,地虽辽绝,称徐福裔,是非华人子孙乎?……昔回纥郭子仪募,尽力唐室。夷犹如此,何况贵国与我同派,能通诗书,能习礼仪,见我艰难,不悯然乎?”所以《华夷变态》中收录的这些内容也足以折射出当时日本人隐然以“华”自居的心态,或者说《华夷变态》的书名体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显性的“华夷变态”,同时也暗含了发生在日本的隐性的“华夷变态”。这就是《华夷变态》所反映的日本人的华夷观。


user avatar   yi-zhi-ji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导致中国成为了落后的国家,


user avatar   feng-zhi-gu-8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user avatar   boye-p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user avatar   kai-xiao-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user avatar   ye-zhu-gou-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user avatar   lu-hai-84-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算的不彻底,这些遗老遗少还都有钱有势,所以天天拍辫子戏给自己的老祖宗洗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算的不彻底,这些遗老遗少还都有钱有势,所以天天拍辫子戏给自己的老祖宗洗白


user avatar   miji1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算的不彻底,这些遗老遗少还都有钱有势,所以天天拍辫子戏给自己的老祖宗洗白




           

相关话题

  开个脑洞,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是汉人政权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如何? 
  秦国何以能打败六国? 
  为什现在有些人吹捧清朝? 
  太平军为何无法解安庆之围? 
  为什么古代没人盗秦始皇陵? 
  年羹尧为什么失宠? 
  椅子没开始普及时,古人很长时间内都是都是跪坐,时间长了他们腿脚不会酸麻吗? 
  中国应当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相比明朝,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亦或是基本没贡献? 
  古代的外族入侵和近代外族入侵有什么区别? 

前一个讨论
安徽为何没有统一的方言?
下一个讨论
二战苏军坦克为什么没有装备电台?





© 2024-06-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