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谁能告诉我朱元璋为什么被吹的这么高? 第3页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的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对当代社会话题的讨论。


嬴政的最大功绩在于完成了大一统,他是国家统一的代表,我们今天讨论国家统一这个话题时肯定绕不过嬴政,由于港台的存在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属于热门话题,所以讨论和称赞嬴政的人多;

朱元璋的最大功绩在于恢复汉族的统治,他是汉族复兴的代表(另一位也提出“驱逐鞑虏”的孙中山后来转“五族共和”了),我们今天讨论汉民族主义这个话题往往也绕不过朱元璋,由于我国民族政策及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前些年逆向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近些年民族主义思潮的涌动,讨论和称赞朱元璋的人也非常多。


经过辽金元三朝数百年的统治,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严重割裂,特别是元朝出现了事实上的四等人制度(名义上没有),把汉族分成北方的“汉人”和南方的“南人”两部分区别对待,长此以往汉族将被割裂成两个民族。

朱元璋驱逐蒙元、兴复中华,重新把南北汉族融为一体,从汉民族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汉民族的大功臣,倾向汉民族主义的人自然会对朱元璋具有很高的评价。


题主提到了刘邦,刘邦所代表的“寒门出贵子”话题当然也是当代的热门话题,但朱元璋的出身和起点比刘邦更低,在这个话题上也比刘邦更具有代表性。

刘邦其实比朱元璋更善待功臣,其下手的主要对象是异姓诸侯王。但当今中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阶层固化不断加强,大家对二代子弟们靠裙带关系和父祖资源大多是反感和不满的(公有制与私有制),所以不太关心朱元璋残杀了多少功臣,甚至会觉得杀的好。

在民族话题上,刘邦和朱元璋都对北方游牧部族认过怂,但刘邦白登之围的憋屈要等刘彻北伐匈奴才扬眉吐气,朱元璋前期对北元缓称王、后期就驱逐北元兴复河淮。

(至于汉民族的“汉”字来源于刘邦开创的汉朝,人类有个共同的习性那就是好溯古,汉民族主义更倾向于将汉族的历史往更古代追溯,毕竟汉民族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而汉民族的构建又是在南北朝完成的,其真正确立是近代的事,所以刘邦并不能代表汉民族的开创)

此外,朱元璋兴四大案,有两大案与反腐有关,反腐倡廉也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痛恨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至于刘邦和朱元璋谁能力更强贡献更大,属于关公战秦琼问题,争辩起来没多大意义。


综上,与其说是评价朱元璋,不如说是讨论汉民族、富二代和权二代、阶层上升、反腐倡廉等话题;与其说是称赞朱元璋,不如说是宣扬汉民族主义、抨击二代子弟、寒门也能出贵子、扫除贪官污吏等等。


PS:

题主你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比较两人的对手,认为项羽比蒙元更难对付,例如说蒙元汉化程度低迟早被赶回草原。

但换个角度想想,项羽搞得那套开倒车的分封不也是迟早要完吗(刘邦还没起兵呢,齐、赵诸王就已经反了),没有刘邦也会有张邦、王邦终结这套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度,你能打包票说英布、彭越等群雄不可能打败项羽?蒙元虽然很快就败退到草原上,但阴魂不散,朱元璋八次北伐和朱棣五次北伐也没能彻底解决,项羽垓下一败就自刎乌江了。

这说白了还是关公战秦琼。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凭什么不吹朱元璋?

论功绩周初统治阶级和秦皇算一档,立万世基。前者通过确立宗法与编造神话,把诸夏捏成一个民族。后者通过统一文字把一个民族联系的更加紧密。(地理隔阂很容易造成语言与文字的不同,很多民族都因此变成两个三个民族。尤其是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

朱元璋又算一档。驱逐鞑虏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局一个碗,结局给你一个统一汉地并对外积极移民与扩张的大帝国。(因为某割据势力与大唐的乱世,辽东,燕云,河套,河湟,久失于寇,基本上算是汉儿尽作胡儿语。而大萌收复失地后对其积极复汉化,同时汉化的还有,云贵广西。)这种跨越汉朝经历四代人,唐皇室经历了一个太祖一个世祖和两个皇帝也是四代人。(如果算上辽东还得再加一代人。)朱元璋一个人就包圆了。


user avatar   yu-san-97-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代中国的杂居性是超出大多数人想象之外的,就像今天的美国或者巴西一样吧。像元代的杭州这个地方就有庞大的西夏人的聚居团体,元朝在长江西岸这些地区,当时叫做「河南江北省」的那个省,就有高加索的阿兰人的社区,他们是谁呢?他们是蒙古西征的时候,从高加索带来的阿兰人投降者。这些蛮夷戎狄的存在严重地挤压了汉族的生存空间。

我去年在内蒙古博物院中看到的一块元人之墓碑,墓主应该是一位叙利亚基督徒。碑文中所刻年号为泰定四年(西元1327/回历622),他的墓碑最上部刻有十字架,左上角有金鸡,右上角有玉兔,下有莲花托。正中间为古代叙利亚文,蒙文居左侧,中文居右侧。
去年我在福州的福建省博物馆看到的元朝番客墓,墓碑上为阿拉伯文,其阿文乃伊斯兰教中的赞神词

明初,太祖高皇帝重建制度,再造中华的时候,是狠狠对付镶嵌在中原和江南境内这些蛮夷戎狄的,彻底让这些跳蚤化为灰烬。明太祖不仅仅重开了大宋日月天,凝合了南人北人,更是重建了一个森严洁净的中国,这是一个美好的中国。

纯洁,就是美好。因为你知道的,有些东西像污垢一样,掩盖和戕贼了纯洁和壮健的华夏本色。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user avatar   wang-jing-58-66-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事件不提,对徽京人来说,怎么吹朱元璋都不过分。

朱元璋对南京的最大贡献,是将帝国首都的冠冕加到了南京头上,这是南京位列四大古都之一的最大底气。缺了大明,南京作为偏安政权,想要位列四大,恐怕开封,安阳都要来扳手腕。

其次,自北宋至今,南京的地位以朱元璋定都时最高,声望最远,坐实汉民族复兴的精神圣地。以后的地位虽然下降,也是南方一等一的重镇。驱除鞑虏的老哥们不去孝陵哭过一两次都不好意思说复兴大业;清朝皇帝下江南不去看看孝陵,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收服天下人心。

朱元璋和奠定了南京城现在的基础,直到四九年后因为城市化与工业化才逐渐突破;朱元璋在南京留下了太多的遗迹与故事,这里面的朱元璋不是一个单纯的英雄,也有残暴与猜忌,既有君臣唱和传佳话,也有血流成河七家湾~一个复杂的君王形象远远强过一个白莲花一般的完人;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国家生产力恢复,注重抑制豪强保护贫民,废除丞相亲力亲为,奠定了明朝两百多年发展的基础……

所以对徽京人来说,吹吹朱元璋怎么了,这是南京历史自豪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user avatar   zhong-guo-da-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笔者爬梳了一遍太祖宝训,将里面所有和商业有关的部分摘抄出来。而从中可以看到,朱元璋商业的基本思想是:藏富于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

他提倡保护私营的产业,反对官营垄断,并要求保持低商税以保护民间商业。

此外,朱元璋保护商人的权益,对官员侵犯商人的行为予以惩罚。


首先,明太祖的总体思想为:贮财于天下,藏富于民。

“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

《太祖宝训》卷三,理财篇

洪武十四年正月丁未,近臣有言国家当理财以纾国用者,言之颇悉。太祖曰:“天地生财以养民,故为君者当以养民为务。夫节浮费,薄税敛,犹恐损人,沉重为征敛,其谁不怨咨也!”近臣复言:“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储待而能为国家者。”太祖曰:“人君制财,与庶人不同。庶人为一家之计,则积财于一家。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昔汉武帝用东廓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竟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于是言者愧悚,自是无敢以财利言者。

“保国之道,藏富于民。”

卷四,警戒篇

十一月甲子,太祖谕侍臣曰:“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卝家休戚系焉。自昔昏主恣卝意奢欲,使百卝姓困乏,至于乱亡。朕思微时兵荒饥馑,日食藜藿。今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未尝一日忘于怀。故宫室器用一从朴素,饮食衣服皆有常供,惟恐过奢,伤财害民也。”


然后,是对宋代禁榷和垄断的批判:

“昔人有拔茶种桑民获其利者,汝岂不知”

卷四,仁政篇

三月甲申,征虏大将军徐达等奏所下山东州县。时近臣因进言山东旧有银场,可兴举者。太祖曰:“银场之弊,我深知之,利于官者少而损于民者多。况今雕瘵之馀,岂可以此重劳民力?昔人有拔茶种桑民获其利者,汝岂不知?”言者惭而退。

宋代张咏到崇阳县看当地居民种茶,就料到宋政府肯定会禁榷,也就是垄断茶叶,后来果不其然,可见当时禁榷之普遍。

《补梦溪笔谈》卷二记载,张咏到任不久,即令民拔茶种桑,初民颇有怨言,后仁宗嘉祐中榷茶,茶利为官府所垄断,鄂州他邑皆为茶税所苦,独崇阳县岁产绢百万匹,以缣代税,富于邻乡,民遂感念张咏”

朱元璋批判了宋代的禁榷和垄断,赞扬了让利于民的张咏。


接下来,禁止官僚垄断冶铁,指出“民得其利则利源通”的思想。

“且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

卷四,仁政篇

五月丙子,广平府吏王允道言:磁州临水镇地产铁,元时尝于此置铁冶都提举司,总辖沙窝等八冶炉丁万五千户,岁收铁百万馀斤,请如旧置炉冶铁。太祖曰:“朕闻治世天下无遗贤,不闻天下无遗利。且不在官则在民,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今各冶铁数尚多,军需不乏,而民生业已定。若复设此,必重扰之,是又欲驱万五千家于铁冶之中也。”杖之,流海外。

该思想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作为明末清初先进思想的例子,却只字不提其为明初的立国之本,朱元璋的经济思想,日知录是在引用太祖宝训。


还有,要求保持低商税,避免剥削人民。

“商税自有定额,何俟恢办?若额外恢办,得无剥削于民”

卷三,任官篇:

庚戌,山西汾州平遥县主簿成乐官满来朝,本州上其考曰:“能恢办商税。”吏部以闻。太祖曰:“地之所产有常数,官之所取有常制。商税自有定额,何俟恢办?若额外恢办,得无剥削于民?主薄之职,本佐理县政,抚安百姓,岂以办课为能?若止以办课为能,其他不见可称,则失职矣。州之考非是。尔吏部其移文讯之。”


以及,保障商人权益,处罚官员侵犯商人的行为(这个在太祖实录)。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明实录》之《太祖实录》卷九十八云: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最后,再补充一点,朱元璋对于前人的经济思想有所反思。

卷三,理财篇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朔,太祖观《汉武帝纪》,顾谓翰林待制吴沈曰:“人君理财之道,视国如家可也。一家之内,父子不异赀,其父经营储积,未有不为子计者。父子而异赀,家必隳矣。君民犹父子也,若惟损民以益君,民衣食不给,而君独富,岂有是理哉?”

可见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对于经济,商业和财政有这着少有的独到和进步性思想的帝王。

本文作者为百度贴吧明朝吧吧主明月喣風,其本人已申明不保留版权,有需要的可随时转载。


user avatar   zai-shui-shi-fen-zhong-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可以看看南北朝,陈友谅真能统一?真以为统一是件很容易的事吗?像晋隋这样的靠前朝余泽打下江山的除外,一代就能打下天下的哪个不是挂逼?苻坚牛逼不?刘裕英雄不?他们照样只能打半个天下就打不动了,自从燕云被石敬瑭卖出去后,大宋终其一朝就没打回来(哦,某童太监短暂搞回来一段时间,后来又没了)能一代统一天下的都是怪物,汉高祖是,明太祖是,毛爷爷也是。

至于刘邦和朱元璋,我不贬刘邦,高祖也强的很,但两人的处境上明显是朱元璋更差。教育上,刘邦年轻时去张耳手下当过门客,别看刘邦是个痞子,门客可是也要学习各种礼仪的,他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后来刘邦当了亭长,秦朝的亭长是要熟读法律条文的,刘邦肯定在这方面也有所涉猎,而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没受过教育,他后面的一些表现真的是纯天赋的体现。家境上,刘邦家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在沛县还是个人物,他起兵时能招出一帮乡党,自己就是小老板,而朱元璋一开始只能给郭子兴打工,难度略高一筹。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要饭的碗,你现在可以去建立一个大帝国了,出发吧!


user avatar   zhang-xiao-diu-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元璋革命家的一面时常被低估甚至忽略。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想到的往往只是驱除鞑虏。然而,洪武革命的先进性其实是全方位的,一扫宋元以来的衰颓之气。本文只说其中关键一点,宋元之际,豪强横行,作威作福,视如佃农猪狗,“富人敢于专杀”。如果没有明太祖的改革,古代中国很可能成为一个农奴制国家。

(——这句话听起来像暴论,这实在是因为我们已经对没有农奴制的封建社会习以为常。实际上农奴制才是全世界封建社会的主流,在19世纪的时候,德国、俄罗斯、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全部都是农奴制。文明的西方,19世纪还在搞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而在中东,波斯的库思老一世解放了奴隶,扶持德赫干阶层冲击种姓制度,但是ysl教接替之后又在伊朗搞出了农奴制。)

从宋仁宗时代开始,如果有地主打死佃客,只需罪减一等,发配邻州。南宋时期,南方佃农身份日益低下形同农奴,甚至随同自己租种的土地被地主随意买卖,田主“辄敢将佃客计其口数立契,或典或卖,不立年分,与买卖驱口无异。”

“若地客(佃户)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女子,便为婢使,或为妻妾。”

“又有佃客男女婚姻,主户(地主)常行拦当,需求钞贯布帛,礼数方许成亲,其贫寒之人力有不及,以致男女怨旷失时,淫奔伤俗(相约私奔败坏民风)。”

北宋苏洵在《嘉佑集·田制》中就提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两宋之时,租佃的剥削比例普遍高达50-80%。①元朝灭宋,除了官田换主之外,对江南地主阶级的产业基本上是没有触动的。投降了元朝并在灭宋战争中充当鹰犬的南宋官僚地主的房屋、资产、奴婢,元朝政府答应予以保护;他们更利用在灭宋战争和镇压人民反元起义中为元朝统治者做帮凶的机会,大量进行侵夺。至于一般“故官大家”,因元朝害怕江南各地此起彼伏的反元斗争的威力,也加以利用和保护。忽必烈搜罗了大批江南官僚地主为新皇朝服务,他们很自然地彼此勾结起来了。②因此,元朝建立后,朝廷虽然假惺惺地颁布条例,说要革除“亡宋弊政”,保护佃农,但元律明确规定:杀人者死,但“地主殴死佃客”,却只罚杖一百七,赔烧埋银了事(《元史·刑法志》)。

元王朝本身就实行与奴隶制无异的驱口制度,其颁布的一些保护佃农的条例并没有起到效果,佃农地位比起宋朝反而进一步下降。到元朝末年,在予取予求的腐朽朝廷和凶狠地主双重压迫下,佃农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大明开国,一切都不一样了。

明太祖出身贫寒,深知佃农最苦。他在《明律》中革除了宋元以来的恶法,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杖六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

明代佃户地位的提升是全方面的。国家佃户是所谓的齐民,拥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和人身自由,不能任意摆布和“打缚”,如果地主对佃户施加暴力,将面临大明法律的严惩。此外,为避免地主将官派的劳役转嫁给佃农,佃户白干活一无所得的情况发生,朱元璋又特别规定:凡田多丁少者如以佃人充徭役,则田主必须出米一石,以资其费用。从此,大明朝的佃农摆脱了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解除租佃合同。同时,明太祖大力鼓励开荒,规定凡是开荒出来的土地,都可以免除头三年的租税。在此背景下,佃农纷纷脱离地主自行开垦,佃户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了。

然而,地主有不断强化其特权的本能,有人认为,朱元璋颁布的这些善政,到明朝末年就已经形同虚设了。是这样吗?根据高王凌教授的研究,在渲染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晚清民国,近代地主的地租剥削率,大约只在30%左右,虽然也较高,但比起宋元的50-80%确实要低了很多。而清代的佃农地位比起明代是有所下降的,因此明代的地租普遍比例可能要更低。在明朝前中期,“明嘉靖以前……富贵不敢多置租。当时,士大夫畏清议,归来宦囊皆淡。无豪强兼并之风,民有限田,家无甚穷,谷无甚贵”③也就是说,朱元璋为佃农夺回的权力,竟然延续了600年之久,一直持续到晚清民国时代。

这当然有其缘由,即朱元璋突破了自己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解放了底层人民的一定斗争机制,教给了他们一部分屠龙术。

佃变自宋代开始就史不绝书,但宋朝的佃变往往招致官府镇压,以至于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王朝。而到了明清,只要不反对朝廷和官府,朝廷对于佃农实在迫不得已而进行的抗租行为,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减少了许多官民对抗,也产生了大量成功抗租减租的案例。

宋朝名臣黄震曾怒斥大宋王朝是“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据黄震在《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70中记载,理宗时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的巡尉司,握常接到诸司及州县送下的理索私租的“帖牒”,每天不下数四,“一帖牒动追数十家,甚至百五六十家”。

巡尉司本来不是专替地主催租的机关,而地主为了在农村中更好地作威作福,就凭借其势力“以为毒”,常使弓兵五七十人为群,荷刀持枪,搜捕欠租的佃户。“每一户被追,则一保被劫,生生之计,悉为一空”。既而捕到解县,草草审讯,即“押下尉司,托名监租,强干遂阴嘱承监弓手,饥饿杀之”。被捕的佃户往往“但见百人往,不见一人还”。

成批无辜的的佃户,由于无力清偿欠租,受尽封建官府和地主的侮辱和迫害,终于平白含冤,死于非命。显然,宋朝的官僚系统是完全保护地主的利益,对佃农抗租行为血腥镇压,使得佃农求告无门。这就是典型的农奴制社会的雏形。

元朝延续了这种情况,因此才有“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的说法。

然而到了清代,即便是拥有特权,能视佃农如同仆役的曲阜孔府,仍然多有抗租成功的记录。④这是因为明清两代,佃农往往能集体组织进行抗租,而官府往往对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

这种发动群众力量反抗压迫的精神,就起源于朱元璋所颁布的《大诰》。朱元璋在《大诰·乡民除患》中规定:允许贤良方正、豪杰之士将各地方的为恶胥吏以及乡村城市中的“老奸巨猾顽民”绑缚送京;如果有人胆敢中途阻拦,枭首示众。

《御制大诰》


洪武年间,常熟县百姓陈寿六持《大诰》将本县贪墨县吏顾英绑缚送往南京,不仅得到朱元璋热情接见,而且还被其称赞为伟大、奇男子。朱元璋在《皇明宝训》中说要“急于治官,宽以待民”⑤,洪武一朝的治政是体现出这个特点的。虽然朱元璋去世之后,《大诰》被废止,不再允许人民将豪强地主污吏绑缚入京,但保护底层的精神是传承下来了的。最重要的是,群众的力量被解放了。虽然对于知识分子的管理有所加强,但底层不再是宋元的原子化状态,而是被允许有一定组织,能够进行小规模的结社来争取权力,只要不超过一定限度,朝廷往往并不会干预

正是因此,明清以来,被压迫的佃农取得了一次次的斗争胜利,使得直到民国时期,地主普遍地租都只达30%左右。虽然也有刘文彩、黄世仁这样穷凶极恶的地主,但他们须得有鹅城黄四郎那样的控制力才行,而绝大部分地主是没法实现这个控制力的。

我们需要注意到,奴隶制废除之后,乡贤阶层崛起导致农民被农奴化的倒退情况,其实是世界性的。在中西亚和欧洲均是如此。德国和沙皇俄国都在19世纪才废除了农奴制,奥斯曼帝国更是直到灭亡也未曾废除农奴制。而在宋元时期,中国显然有滑入农奴制深渊的趋势。但由于朱元璋解放了底层佃农的组织力量,令他们能够自发结合起来斗争以寻求权力,这个趋势得到扭转。就此而言,明太祖难道不是一代圣主吗?

沙皇俄国到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


又有论者以朱元璋强调等级制度,反对《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论证朱元璋并不具备民本、民粹的特性,笔者在此引用张宏杰先生《饥饿的盛世》中的一节,显示朱元璋与乾隆帝的比较。

乾隆皇帝与明太祖的政治理念有明显差异。
因为出身贫寒,朱元璋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
洪武年间,有些民望极好的官员获罪罢职,但地方百姓拦道苦留。朱元璋知道后,不但不怪罪百姓,反而因此判定这个官员必然是好官,不但释放,甚至还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朱元璋直接利用底层百姓的政治热情来监察官员。
他说,如果好官被人陷害,实情不能上达,允许本处城市乡村「有德老人们赴京面奏,以凭保全」。
乾隆却不欣赏朱元璋的政治浪漫主义。
他认为,小民们的话并不都可信,小民的智慧更不可依靠。
如果百姓表扬会促使官员步步高升,那么假造民意,对于中国官员来说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吗?如果老百姓可以随便入京控告官员,那么,这些愚民不是很容易成为官场斗争的工具吗?
所以他说:
「小过本不至逮系,但既以司吏,则罪宥宜出朝廷。若因部民伏关乞留,遽为纵遣,是黜陟之柄编氓转得而操之,成何政体?明祖于此俱加以赏赉超擢,不啻导之作奸。倘猾吏民窥见意指,交通惑听,流弊伊于何底?国法吏治不因之俱坏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作为一个力图以权力笼罩控制一切的皇帝,乾隆最热爱的是秩序和稳定,最恐惧的是民众的自发性,但有时他也主动深入群众。
比如这次南巡途中,他望见衣衫褴褛的百姓,会叫到驾前,细细盘问何以穷困,并命加以赏赐。
但是他由上而下地询问则可,底层百姓由下而上地主动向他揭发地方官的错误,却使他十分不快。
国家政治的运转一定要在严格的政治纪律基础之上,百姓有了冤屈,应该按规定层层上访,不应该直接找到皇帝这里。
「即使地方官政事少未妥协,督抚司道,昭布森列,自当据实陈诉,静听审理,何至无所控吁?」
对于这些告御状的人,他一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也许他们所说都是实话,但他们的眼神里透露的却都是执拗和不驯服。
敢于向自己的父母官叫板,敢于和皇帝的眼睛对视,可见他们平日就并非安分守己之辈。
如果天下沧海横流,正是这些人会铤而走险。
对他们进行鼓励,无疑是给国家政治埋下不稳定因素。
因此,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喜欢搞一些御前判案为民申冤的「政治秀」,乾隆却从不这样做。

显然,发动群众力量,利用群众来监管官吏,是明太祖非常热衷的做法。并不能以朱元璋反对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就否定朱元璋发动群众力量的事实。

①《宋代佃农所受地租剥削及其抗租斗争》:北宋人陈舜俞在《都官集》卷《厚生一》中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复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以乐岁之收五之,田者取其二,牛者取其一,稼器者取其一,而仅食其一。”这是佃客的土地产品分为五份,地主得二份,耕牛主得一份,农具主得一份,而佃客终年辛劳,却也只得一份。如果地主向佃客出租耕牛、农具,地主独吞四份。南宋江西饶州,一般的情况是主、客对分,如果佃客借用地主的耕牛,就须向地主多交一成土地产品,称为“牛米”(参阅《容斋随笔》卷4《牛米》)。湖北鄂州的情况又略有不同,佃客自有牛具、种粮,土地产品地主得六分,佃客得四分,而借用地主的牛具、种粮,土地产品地主得七分,佃客得三分(参阅《双溪集》卷1《上林鄂州书》。有的地区在地主扣除种子和田赋(二税)以后,佃客才按比例取得产品(参阅《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原弊》)。有的地区,地主一律按主七客三或主六客四的比例掠夺地租(参阅《新安志》卷2《税则》)。

②见《元代江南地区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③谢国祯《明代社会经济史选编》

④《重读地主史:孔府里的租佃斗争》:一七五八年(清乾隆二十三年),滕县佃户发动了一次比较成功的集体抗租。这年佃户陈凯在租的孔府一分园地上种了黄瓜、茄子。麦收时,孔府牛管事带领差役来分收麦子,不问青红皂白就硬在菜地上垛起麦秸。陈凯的老母和牛管事讲理,管事反而打了这位老人。佃户宋之荣上前劝阻,牛管事又把他打骂一顿。宋之荣忍无可忍,也还了手。管事打佃户“天经地义”,佃户还手打了管事,岂不是翻了天吗?管事通知县衙门,县太爷赶忙把宋之荣、陈凯押了起来。结果,到了六月二十八日,佃尸陈荣、宋珍、王坦、丁士则等四十余人,代表各村佃户,在宋之荣家开了一次会。他们决议“共同一局,抢劫官场”,把收成全部收回,不给孔府留下一颗一粒。如果管事来阻挡,就群起共同对付,大家出钱、出力和他们斗争。这个决议,最后由宋珍的儿子宋兴礼执笔,写成了誓约。七月,秋谷成熟,孔府照例派人进屯分谷。没料到,佃户陈荣带头,各村一致行动,将谷子全部运回自家场内。孔府胥吏竭力阻止,反被佃户们围住警告说:“绝不分给一柴一粒”!这种佃户联合抗租往往容易形成传统。此后,滕县孔府佃户之间的串联就成了家常便饭。佃户们经常将“官场”的庄稼,运到自己场上。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有集体的,也有分散的。到一七七二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年曾因劝架而被关进监牢的宋之荣,又率领儿子宋二黑、宋三黑,痛打了到屯分租的王管事。一七七七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二十年前领导过抗租的老将陈荣,又串连二十多户佃户,在一个夜晚把地里的麦子,全部收进佃户自己家里。(《孔档》4144号)孔府档案里保存有一张佃户们召开秘密会议串连抗租的通知,是一张长21.5公分、宽4.5公分的大红纸条。上面写道:“西关亲友知:反(凡)有屯厂地之主(指租孔府土地的佃户),皆在萧永祥茶铺内,商义(议)上曲阜的蚂蜡(蚱)灾。八月二十三日早辰(晨)见面。”通知写于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秋,鲁南发生严重蝗灾,八月,孔府派人前往滋阳厂校场厂收租,逐户催讨,结果居然没有一户缴纳。孔府心生怀疑,又派人下去摸情况,结果就发现了这样一张串联通知,并获悉串联的组织者是佃户高登汉。孔府通知兖州县严厉查办,未等差役赶到,高登汉等人早已转移。 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孔府差役到平阳屯逼租。一进屯就要吃要喝,百般敲诈勒索。佃户程唐等同他讲理,差役出口骂人,程唐当场揍了他。差役“惧势莫敢言”,偷偷地溜走了。第二年春天,甲首们又来逼租,程唐和佃户们还是不买他的账。甲首们想吓唬程唐,扬言说他去年带头闹事,打了差役,今年又抗租不交,要捉他送曹州府关押。程唐和大伙商量,一致决定;他们要关押我们,我们就关押他。四月十七日,程唐集合了三十多人,在散集路上,把刘华麟、王欣、李珍、王敬甫,李建伦等五个甲首统统捉住,趁天黑解到城里,关押在一个秘密地方。开始这些家伙还吵吵嚷嚷,要求送他们到官府由“王法制裁”,阴谋以此脱身。佃户们自有“民法”,不理“王法”那一套,派人轮流看守,还经常训斥,要他们改过自新,以后不准再欺压佃户。最后他们找保具结才被释放。一个被押的甲首,事后哭丧着脸对其主子说:“不官(不送官)不放,百般凌辱,一月有余,方准讨保回家。”(《孔档》4102号)真是大快人心。 一八三四年(清道光十四年),巨野的佃户屯有组织地抗了二百多两银子的租。第二年年初,孔府派差役到巨野,协助屯官李思望坐柜逼租。一连几天,没有几个人来交租。这个屯官想“惩一儆百”,就将佃户宣保信捉来问“罪”。刚刚押进店门,佃户宣世德,杨万举。杨万鞭等就带领六十多人赶来。他们救回宣保信,把差役统统绑起来,卡住前后门,然后将李思望押到店堂中央,几十个佃户拿着棍棒,团团围住;宣世德坐上收租柜台,怒斥孔府罪行,宣告佃户的斗争决心。佃户们审判起屯官来。李屯官,吓得面无人色,哆哆嗦嗦交上租银花名册,再三乞求饶命,表示以后绝不再来逼租。佃户们当场烧毁租册,并且警告他:再来就要你的狗命!(《孔档》4108号) 泗水县魏庄,是“钦拨”十八官庄之一,有孔府二十余顷土地。魏庄佃户素来不好管理,孔府说他们“疲顽刁狡,积惯抗欠,不服管束”,“持强藐视,相习成风,全无顾忌”。一七九八年(清嘉庆三年),他们“聚众反抗”,将孔府派去的管事姜书永狠狠的教训了他一顿,因而“气死”。一八○五年(清嘉庆十年)又将管事伊仲干也“气死”了。次年春,孔府又派得力管事陈见侯催逼麦租,又被“鸣钟聚众”驱逐。连派三个管事都不济事。到秋季,孔府破格派出了四品执事官孔毓升去“坐镇”。当时的四品官比县太爷还高三级,又是“圣人之后”,气派自然不小。孔府派出这样的人物去收租,显然是想以“势”吓人,唬住佃户。四品执事官孔毓升人夫轿马到了魏庄。但佃户们还是不买他的账。从八月十五开征直到十月,所收银、粮寥寥无几。不得不再次向孔府呈报,请再增派差役,以便加紧催逼。十一月初一,佃户赵连奉去应付他们的紧催硬逼,孔毓升多方挑剔,赵连奉不服,这位四品官喝令爪牙当众杖责,连板子都打折了。结果,到了初三日夜间,忽听得魏庄四个庙里的大钟连声急响,佃户赵连奉、冯宗先、王好诗、高士秀、邵继节等人,刹时间集合起“结为‘齐心社’”的佃户二百多人,赶到孔毓升住处,层层围住。佃户们手执锨镢等农具,扬言要退佃不种。孔毓升见人多势众,龟缩在内室不敢出来。包围着官宅的佃户们高声大骂孔府,还恐吓说:“我们抗住的庄子(抗了租的庄子),公府也不敢来催”,你竟敢逞能,“今日定要结束你全家性命。”这样围了一天两夜多,孔毓升的儿子孔传锜在曲阜听见消息,急忙赶到泗水县。县太爷亲至现场,看“宅外俱系所堆田具”,不敢妄加镇压。又鉴于“人数众多,若再行拿办,势必激变(激起佃户暴动),不成事体。”便反过来指责孔毓升“办理不善”,“收粮不应多方挑剔”,不该“私自杖责,甚至板子打折。”并劝说佃户不必退佃。并建议孔府将孔毓升调回,借机下台。

⑤《皇明宝训卷二·定律》:帝谕省臣宪官以立法之意,曰:“近代之法极宽,所以其弊滋甚。至于条例之多,猾吏得以并缘出入为奸。且以七杀言之,谋杀、故杀、斗殴杀既皆是死罪,何以如此分析?但误杀有可议者,要与戏杀、过失杀亦不大相远也。予今立法正欲矫其旧弊,急于治官,宽以待民,大概不越简严二字,简则无出入之弊,严则民不轻犯。尔等其为我用心焉。”《皇明宝训卷三·论治道》:帝御奉天门,召见元朝旧臣,问以政事之得失。诸人各有所对,有色目人马翼独曰:“臣等皆元朝臣子,既不能死节,若又言元朝之得失,其罪愈大矣。”帝曰:“不然,朕欲闻元朝之失,正欲为朕之监戒。如行车者,前车既覆,后车不当循其辙也。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user avatar   lei-yu-72-7-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0岁,你一睁眼,家是茅草屋,一贫如洗,四面通风,遮不住雨,挡不住风。父母是农民,家里还有几个兄弟姐妹,皇帝是蒙古人,你是汉人,你心想,这个胎没投好,这辈子注定被踩在脚下,永生都是贱民。

4岁,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每到年底,顿顿稀饭,天天跟着父母上山挖野菜。书就别妄想读了,父母让你给地主家放牛。

16岁,淮西大旱,庄稼无收,朝廷赈灾,估计被官员克扣了,只分到些谷壳。

家里人一个月死光了,仅存你和二哥,家里啥也没有了,埋葬父母都得求爹爹告奶奶。

你甚至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再不找出路,下一个死的就是你,无可奈何,你出家当了和尚。

17岁,到了佛祖跟前,你依然是贱民,他们把活都给你干,早起晚睡,一天忙到黑,还只能睡柴房。但你很满足,至少每天两顿饭,菜里还有油,可以不用死。

好日子转瞬即逝,寺庙无余粮,主持让你西行讨饭,你出发后,发现这是条死路。

在路上,你看到过无数的死人,他们骨瘦如材,眼眶凹陷,衣衫破烂,躺在路边,眼睛微闭,这样饿死的人一里路能看到好几个,然后尸体被飞禽走兽反复啄食,不久后,只剩下堆白骨,还不完整!

也许十几天前,他们都还佝偻着身子,艰难地前行,在看不到希望的路上怀着期望,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你无时不刻都在想,他们和你没有区别,都是贱民,你能不这样死吗?

19岁,千难万险,你还是活下来了,尽管依旧被踩在所有人脚下,但你还是很满足,至少,你没有那样死。

现在的你,有组织,有住处,有饭吃,哪怕这个职业是———乞丐。

20岁,你在城里见到一群人,他们很奇怪,明明有正常的营生,却一晚上就集队集会,大喊着:明王出世,天下太平。

出于好奇,你观察他们,知道了他们的信仰——解救黎明,你回想起自己的苦难,想融入他们。同伴都骂你脑袋被驴踢了,自己都难活,拿什么去解救?

但你一意孤行,入了明教。

21岁,二哥让你回家,确实该回去了,无论如何,父母碑前需要扫墓。

回了家,四周兵荒马乱,你不敢乱跑,又回了寺庙。

24岁,天下大乱了,义军元兵你来我往,你只想安分守己,苟且偷生,所以你在寺庙待了三年。

老天不让你安宁,你儿时的玩伴做了义军九人长,邀你共富贵,还给了你一封信。

你烧了信,心想着:造反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只有苟在寺庙,种些粮食与世隔绝才能维持生活,造反,岂不是死的更快?

可晚上师兄告诉你,你被人告发,元军应该在路上了,你快走,不然,马上就会死。

你内心挣扎了很久,发现无路可走,决定,反了他娘的!

25岁,由于自学过笔墨,又有些头脑,加之打仗身先士卒,义军头目郭子兴赏识你,给了你五十余人,让你打探军情,扫除元军斥候。

你第一次领军,为了服众,只能第一个往前冲,不到一个月,你有五次差点就没了。

26岁,你娶了头目的义女,成了郭子兴女婿,率领几百号人,你改了名:朱元璋。

以名起誓,这辈子和元廷干到底。

由于你不愿意苟在城内和大伙一起醉生梦死,频繁出城打仗,几战几胜,威望渐大,于是被岳父猜忌,岳父儿子置你于死地,还好媳妇儿搭救,你活了下来。

你看清这帮人的本性,决定与这帮人决裂。

军队里有几百人是你自己招的,你挑了二十四人一起出走。

你知道,你只能与这二十四人为伴,同生,共死。

27岁,一年以来,南征北战,数次以小博大,生死存亡,24人变1000人,1000招降3000人,然后打败20000人,到如今,你占据了一座大城池,滁州!

方圆百里称赞你是个人物,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献上黄金美女。

但你回过神来,回望濠洲城郭子兴等头目的模样,你知道,如此,绝无法长久。

30岁,经过几年的波折,你取而代之了郭子兴,接收了他的人马,打下了上千里土地,如今更是攻下了集庆(今南京)。

你坐在奉天大殿上,看着这五六万人马,都是自己兵啊!我朱元璋,何等风光!

你抽抽自己的脸,告诫自己,与周围两支义军相比,你啥也不是,不能懈怠。

你决定改集庆为应天,霸业就从这里开始!

32岁,你招惹了你平生第一大敌:陈友谅。

他带着十几万大军,坐着巨舰大炮兵临应天城下。

你周围的兵只有十来万人,刚遇两败,兵无士气,将无斗志。

敌方的战舰太大,你的就像玩具。

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劝你放弃应天,是啊!不能硬拼,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但你说:应天决战!

最后,你再一次以小博大,然后,你赢了。

36岁,几年的你争我夺,你终于在黄河以南固守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和左右两股势力长久对峙,有和他们一较高下的能力。

但你不敢妄动,两方早已结盟,以一对二,你毫无胜算。

这个时候,上次被你打败的陈友谅带着60万大军来打你!

而你只有25万人马,他是你的近三倍,并且,东线的张士诚还要防范。

此诚生死存亡之秋也,大伙看着你,等着你的决定,当然,你看着他们的眼神,他们几乎都在告诉你,唯有一条路:逃!

你不想逃,你知道,不打败他,这辈子都会被他踩在脚下。

所以,你带着其中20万人,与他决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40岁,你打败了南方所有的敌人,登基称帝,年号洪武,国号大明!

你心想着:我是农民,做了皇帝!

并高呼着《谕中原檄》,誓师北伐,复汉人天下!

————————————————

我不知道如何叫吹?古今众人,能走到哪一步?

——————————————————

其实明朝是被黑的很惨的一个朝代。

其中被黑的最惨的人物则是朱元璋。

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汉人政权倒台,蒙古入主中华,成为华夏族的主人。

1644年,清军入关,不到二十年,统治中华。

1912年,孙中山与袁世凯推翻清朝,异族统治结束。

如果没有明朝这276年,中华文化则会被断代六七百年,若此,如今我们还能叫中国人?

其实老朱可以与刘邦,李世民比肩。

论大王朝开国皇帝出身,老朱绝对是最低的,毕竟开局一个碗,结尾一根绳嘛!

这难度,刘邦,李世民附身老朱,最后如何,很难乐观。青史留名的英雄好汉,大概连郭子兴那关都过不了,陈友谅打的赢吗,就算一统天下了,估摸着也就李自成。

在历史上的政权里,真正北伐成功的案例,也就两个。(备注,老朱是第一个)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四百多年前的燕云十六州,还是老朱打下来的,大明王朝开过北伐蒙古的地方,是宋军不曾到过的草原。

朱元璋再造华夏,复汉人江山!

草根出身的老朱,得位之后,没有骄奢淫逸,没有大兴土木,没有懈怠朝政,而是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十年。

参考历史上所有农民阶级造反的案例:要么成功后纸醉金迷,要么自相残杀,要么缴械投降,老朱几乎是唯一一个。

————————————————

没想到历史回答还是蛮多人看的,关于朱元璋,我还真不知道谈些什么,在我眼里,他算是一个皇帝里面起点最低的(没有之一),在那样一个乱世,最后成了皇帝,并且,明初那么多名将都在他的光辉下被掩盖了,这样的人,夸几句怎么了?

五千年来,这难度系数,又能有几人?

我没有对他有多么的喜欢和敬仰,但我对他最感兴趣,所以我写了这篇小说,用另一个视角来讲述他的传奇,就是贴在最下面的这篇小说!

————————————————

这是我写的另类历史小说,关于朱元璋的,有兴趣支持我一下哦!

——————————————————————

直接上历史评价:

赵翼: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38]

顺治帝:“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赞誉朱元璋。还说:“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39];“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40]

孙中山:“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
「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

毛泽东:①“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②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一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年)[41]。③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商传: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没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

万明: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是为明太祖。他在位31年,肇基了历史上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曾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42]独特的身世和业绩为他一生涂抹上浓重的传奇色彩。[42]

蒋介石:

按明祖崛起草莱,志期匡复,收揽豪俊,剪刈群雄,十五年间,遂成光复华夏之大业,厥后抚定边陲,扬威绝漠,驱除倭患,开国规模璨然大备,史称其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殆非虚语。




                 

相关话题

  在汉初刘邦一个县就有那么多人才,是中国人才太多,还是各地人才没有发展空间? 
  明末,明朝要如何做才能实现与清(后金)议和? 
  明朝公主缠足吗? 
  如何评价胡军在《朱元璋》中的演技? 
  明朝和清朝的人均生活水平谁高? 
  如何评价皇汉、明粉和大汉族主义者? 
  若项羽选择过江,历史会改写吗? 
  为什么知道的越多,明朝那些事这书越看不下去了? 
  韩信就是这么拼命替刘家打江山,为什么还是逃不过被杀? 
  明清之争为什么这么激烈? 

前一个讨论
乌克兰民众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把乌克兰带入现在的局面。乌克兰民众无辜吗?
下一个讨论
哪些看似微小的科技进步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