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文章《小县城的中年粉红:在混吃等死中研究世界局势》? 第4页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这?就这?就这?

多余的评价是不需要的,通篇都是知识分子的傲慢,哦不对,他自己都说知识被祛魅了,那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话说一个研究世界史的,谈论国际政治不一样的外行吗?哪来那么大的脸写那么多字的。中国上一代“学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好为人师,不仅在自己专业领域,对那些不懂的领域也要插一嘴,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启蒙无知的群众,只能说,太不自量力了。


user avatar   gao-yu-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了解了一下作者 @老虱 的个人背景。很有意思。

从该作者的各类文章中我获悉了以下信息:

①他是一个高考落榜者,工作数年在下岗后考上了浙大的世界史研究生,进而读了博士。

②作者博士毕业后,在贵州一所二本谋得教职。

③此人在其几乎每一篇文章中,都必提及自己是浙大博士毕业,在其各类自我介绍中也离不开“浙大博士”等字样。

④此人字里行间有强烈优越感。他在豆瓣上自称“智识分子”;在各类公众平台上曾发过数篇文章,如在《我缘何对中国的学术幻灭》一文中批判中国学术;又如在《二本高校的学生江湖及其精神光谱》批评他所执教的二本大学学生“短视”、“势利”、“麻木”。

综上不难勾勒出这位作者的形象:

一个天资与学习能力平庸,同时也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其人文化水平与学识不高,人至中年还沾沾自喜于“浙大博士”之头衔,并借此为其背书;

此人一直在试图与“平庸之辈”“划清界限”,将自己视为知识精英,抨击这儿抨击那儿,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仿佛“众人皆醉他独醒”

文章作者一副___得志的嘴脸,然而这“志”实在也不咋地。

——同为历史专业,忍不住说两句:

就这学术水平也配指点“中国学术”?

就这第一学历也配瞧不起二本学生?

就这文章水平也配瞧不起“小镇中年粉红”?

就这,也配?


最后附上该作者的公众号和一些文章片段:

——不知道 @老虱 的学生、同事,在看到他的言论后,会怎么看待他呢?




——就这种水平,真是不太OK哇。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载自常凯申:“后公知时代”的中国舆论场


2020.7.19

去年国庆七十周年的时候,有的网友就评论:和六十周年相比,七十周年的氛围明显更热烈。换句话说,就是对共和国奋斗历史、对中国道路认同的民众增加了。

2009年时,新自由主义和恨国党在网络上整体占据上风,并随着此后爆发的移动互联网而一度蓬勃发展,甚至曾经形成了“政治正确”。如果表达对体制的认同,对开国领袖的认同,反而在网络上是会有风险的。后来的刘嘉玲事件即是一例。

六十周年时,虽然中国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崭露头角,但经济规模尚未超过日本,国内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野蛮生长到处都是,西方世界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相对意义上的巨大优势并没有体现出多少挫折,西方政治家表面上还是相对中规中矩。因此中国的形象仍然是个“遥遥无期的追赶者”,再加上社会意识滞后于社会存在,使得相当比例的国人感觉不太出体制的优势。

2020年一月份面对疫情初期的慌乱,曾经一度让对中国制度贬低的有些人又兴奋起来,又始谈论“西方制度优势”、“‘自由民主‘’面对疫情的优势”。但令几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没想到,光环在身的西方世界面对疫情竟然能表现出这个样子。官员竟然能这样自私、无能、无耻,民众竟然能这样愚昧、反智、落后。

原本以为是一次反击,结果变成了回光返照。

西方世界在中国舆论场上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的“神性”光环。这种光环在过去二十年里成功影响了很多国人的思维,只要我们和西方做的不一样,那很多人下意识地就会认为“是我们做错了,人家美国可是那样做的”。

新冠疫情对西方的形象来说,堪称是一次《人间宣言》。

他们不是神,不是每个行为和决策背后都有中国人无法理解的高深理由,以至于需要公知这个“二传手”来为中国民众来“启蒙民主”、“解读普世价值”。他们的治理水平甚至还不一定比中国普通县级领导强多少。无非是沾了工业化早的光,祖宗靠光彩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占了优势身位,惠及今天的子孙而已。

公知过去二十年为什么能占据舆论优势,归根到底是西方的实力优势在中国舆论场上的映射。西方是神,公知就是传教士,是具有对神谕做出解释权的人。而中国的发展打破了这种传教模式,经济发展使得更多普通民众也能亲身接触到“神的国度”,甚至比传教士公知们对“神”的了解更直观和深刻。这导致公知对“神”的垄断解释权不复存在了,而近距离观察所发现的“神”的丑陋和阴暗,更使得传教士们的话语权和“道德高地”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我在《常凯申文集》第一卷中有一篇文章分析过,所谓公知,不过是一群从“各个角度”反对体制的人的集合,如果把体制本身拿开,这些人之间的观点就是互相尖锐冲突的。

能把这样不同政见的人组合起来,并且还能产生相当的舆论影响力,靠的就是西方世界由实力衍生的“神性”光环。

站在“神”的对面,不和“神”保持一致的,那肯定就是魔鬼,是“邪恶”的,至少也是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泼皮无赖贱招,加上抗击疫情和治国理政的无能、甩锅、肤浅甚至滑稽的面孔,让美国勉强表面维持的“神性”光环全无,即使拜登上台,也很难重新建立起来了。因为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去工业化导致的国力相对衰落。

“神性”光环没有了,开始和人对喷了,公知作为二传手、传教士、与神对话渠道的垄断者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趣的是,与公知一样,“自干五”同样是一群由“否定”组成的队伍。公知是通过否定中国体制来标识身份,自干五则是通过否定公知来标识身份。当然,这种标识往往是在“他者”的观察视角中呈现的。

与公知一样,“自干五”或者说方方眼中的“小粉红”,其内部的政治观点和派别同样是五花八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公知的民族自虐、道路自虐式的胡说八道所不满,由此组成的一个松散联盟。

如果“公知”式微了,也就是说,虽然仍然还存在,但是话语权大大旁落了。另外一方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界充满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可以演变转换。旧的矛盾消失往往意味着新的矛盾开始,或者原先的次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比如说公知的对立面里,其实从“极左”到左,到右,到“极右”,各个政治光谱都是存在的。从最左边的原教旨主义革命派,到最右边的极端民族主义,以及诸如国家主义者、中华传统文化捍卫者等等,彼此之间其实并不完全是一路人,而只是由于公知对整个民族、共和国历史的否定,分别触碰了这些人群中不同的厌恶点,因此使得他们团结起来反抗公知的话语权。

当然,之所以公知能触碰这么多类人群的厌恶点,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这七十年来的成就很伟大,从不同角度给了很多类人群信心——比如对于民族主义者,他就意识到中华民族不比西方白人差;对于激进革命派,他也会觉得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不可战胜;对于部分毛派,他会觉得前三十年打下了基础;对于国家主义者,他会觉得只有一个强大团结的国家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这些厌恶点实际上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使得一旦对立面消失或者式微,由主要矛盾蜕变为一般矛盾,那么这些人内部的不同见解的冲突也会逐渐浮上水面。

过去,公知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垄断”了“社会批判权”。因为当时西方的“神性”光环在,所以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批评可以非常肤浅,只用“体制问题”四个字,就可以获得诸如“中国良心”的称号了,不需要花费很多力气,对技术层面可以完全不去了解。因为你和“神”的体制不一样,所以眼前的一切问题自然都是体制导致的,定体问就足够了。

所以说,在那个年代,当公知很容易,只要把“体制”、“专制”、“民主”、“自由”、“独立思考”、“普世价值”等等几个词翻过来覆过去的排列组合,你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了。无论你是高中毕业,还是教授博导,当起公知来,都是半斤八两。

而中国崛起之后,对方的“神性”消失。再批判,就没有这样容易了。你面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时候,没办法再简单用一句“体制问题”就糊弄过去。别人会继续想知道,究竟是具体哪个体制,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这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应该在技术层面怎么解决。

当“某殇”式的情绪化宣泄随着中西实力对比而冷却后,就事论事就会逐渐变得有市场起来。毕竟公众也不是抖M爱好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想当公知们的情绪宣泄树洞,而更希望更深地理解(至少是讨论)这个现代社会是如何运转的,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

某位网络媒体人搞的“睡前消息”,就敏锐意识到了这个潜在的“蓝海市场”。

市场上的键政消费者被公知用简单粗暴的“定体问”喂了二十年的屎,一旦有人愿意给做点饭吃,哪怕不是那么顿顿可口,也必然会逐渐吸引客户。

公知丢掉的市场份额,会被其他群体慢慢瓜分掉。

更尴尬的是,公知在未来将会逐渐发现,他们连“批判社会”,都要搞不过广义上的“自干五”了。

而之前松散的联盟,在具体的问题面前,也同样会产生矛盾。像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各种左派右派等各个流派,过去有公知这个共同的敌人在还显不出来,公知没了之后,互相也会争吵起来。比如现在的微博上,关于前后三四十年的理解,关于某些政治人物的认知,就天天吵架。再比如更敏感的劳资矛盾、如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剥削问题,如何看待内卷的问题,如何看待阶层固化的问题,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的问题,如何看待资本和资本家的问题……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坏事。中国崛起之后,未来也将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前面已经没有任何国家和社会可供我们参考了。面对我们内部的问题,各个派别都会试图给出自己的解释,这也是思想市场的竞争。

当然,有一类思想竞争是破坏性的,比如玩美国式的“身份政治”和“政治正确”,通过人为竖切来割裂社会,故意在国民内部挑动原本不必要的“身份”矛盾来谋取利益。经常看我文章的,应该知道这里说的是谁。

“后公知时代”的中国舆论场,整体上会是“泛爱国”的,季子越这样的人,活动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亲西方的恨国党会丧失主要玩家的地位,而逐渐沦为各派中的一支普通力量。但这不代表松散的“泛爱国阵营”内部之间的思想冲突一定不会激烈。

比如说,在中国弱小的时候,民族主义和左派是有很大共同认同的,二者往往会结成同盟,因为弱小国家的解放和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反击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过程。但作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国家行为的理解,可能(当然也只是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看法。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种未来可能的冲突一定就是“零和”的。作为一个老“键政”观察者,我的看法是:只要总体上是爱国的,任何观点都不妨去听一听。也没必要立场为先,党同伐异,如果觉得对方有道理,也要善于补充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如果觉得对方没道理,也试着去从逻辑上捋一捋,看对方到底是错在了什么地方。

公知“泯然众人矣”之后,中国的舆论市场上并不会变的“千篇一律”。恰恰相反,一个真正的“百家争鸣”时代,会随着“前面没有石头可摸了”而缓缓到来。

原文地址:


user avatar   Mikhail-Byrd-Mishr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标题换成《大城市的中年文青:在不学无术中天天指点江山》,其结论仍基本成立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混吃等死中研究世界局势”精准的描述了我毕生的梦想……

请问怎么才能做到?我想要加入这个行列。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万一老天爷不开眼,再搞一次“中华不绝如线”。这条吊命的线一定要从那位中年粉红和文章作者当中选的话,选谁?

不,你不用选。因为作者早跑了。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有时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入关壬肯定说这句话侮辱了无产阶级,这句话的作者是伪左,曹丰泽之流才是真左,对吧?

当然了,毕竟他们的目标人群本身就是流氓无产者。


对吧? @叶赫乎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咪蒙老师的好学生。

标题元素龙珠集齐:

  • 对比:小县城vs世界局势;
  • 焦虑关键词:中年,混吃等死;
  • 热词:小粉红;

内容元素丰富:

  • 我;
  • 有一个朋友的故事;
  • 热点发散,下沉市场的中美关系;
  • 制造对立,收入少但是讨论世界局势
  • 颠覆性态度,讨论中美关系,看来不是谁都行;
  • 引起共鸣:作为不混吃等死的你,讨论中美关系,可以的哦~

可以看到,确实收割流量角度,咪蒙老师的智慧遗产继续滋养着很多写作者。

学以致用把技巧用在了情感和职场以外的领域。

这把打个90分。

毕竟,文章有些段落太长,读起来不太顺口,葛优配图虽然有那么点插图意识,数量还是少了一些。

每一项扣5分,继续努力。


user avatar   xie-jun-xin-0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问您说的是这种“粉红”吗?


user avatar   liu-yu-tao-8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混吃等死?

到底是什么工作,竟有这等好事?(狗头)




                    

相关话题

  富人是不是要装穷才能更好与常人相处? 
  为什么中国会有数量庞大的反美群体? 
  “公知”和“粉蛆”都指的是极端人士,具体有什么区别? 
  如何看待美国6月16日暂停中国所有客运航班? 
  如何看待外交部宣布“中方针对美方打压中国媒体驻美机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会有什么影响? 
  影片《寄生虫》是否过分夸大了韩国的贫富差距呢? 
  国内的公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我觉得农村出身的贫困大学生 都应该做一个实用主义者,甚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要不违法。大家怎么看? 
  中方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释放哪些信号? 
  为什么马云会在日本呼吁各国开发芯片技术以避开美国控制? 

前一个讨论
高三时期,你会选择努力考大学还是爱情?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站到底》选手何宜德,八岁考入南京大学,12 岁准备同时读硕士与博士的丰富个人简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