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国产特斯拉 MODEL 3可付费在线激活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这是否说明功能硬件早已植入? 第1页

        

user avatar   zhi-neng-shou-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出门开上我心爱的特斯拉,突然发现忘充电了,此时特斯拉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您好,察觉到您的爱车没有电了,不用担心,特斯拉集成了人类最先进的科技,只需3600元即可激活内置的太阳能及时充电模组PVmodel”

“额,可是今天阴天诶”,我随口吐槽道。

特斯拉汽车突然说话了:

“您好,已经自动激活强AI语音助手(激活费1000元),语音助手识别到了您的吐槽,不要担心,虽然特斯拉科技尚未实现阴天太阳能充电的能力,但是我们仍然有替代方案,只需66,600元,即可激活特斯拉内置微型核聚变装置。基于这是人类最先进技术,六万块已经很便宜了。”

“我日?”我惊讶道,“你们卖车的时候怎么不早说……”

“这不是怕您买不起嘛……咳咳,原谅我的直白”,特斯拉助手回答到,“再次抱歉,我们的销售策略连AI我自己都想吐槽,但是您也知道,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像您一样出手阔绰,想要卖车给那些,你懂的,就只能阉割功能卖本体,然后把额外功能做成dlc,哦不是,做成在线可激活内容,activatable online content,简称aoc”

“不明觉厉,好吧……那就,就就激活吧……”

“老板大气,您的激活速度已经战胜了中国78%的车主,我偷偷告诉您,别的车主可抠门啦,我平均要跟他们废话166句才能说服他们。”特斯拉回答道。

于是我开心的坐上了车,车里有点冷,我打了个哆嗦。

“您是不是有点冷,只需付费2500元,即可激活加热坐垫”

“额,算了,不值当……”我不太想花这个钱,开空调就好。

“您知道吗,为什么您不是有钱人?”

“啥?”

“特斯拉研究中心会分析车主心理,经过我们大量研究,我们发现了为什么有些车主能够日进斗金,而有些车主只能勉强糊口,这么讲吧,跟您买不买加热坐垫有相关性”

我很好奇:“怎么个相关性?”

“三言两语跟您解释不清,我们特斯拉社会研究中心推出了一套知识付费课程《穷车主,富车主》,只需要1000元即可激活,您需要吗?”

“额,算了,我……我可能就是没本事吧……”

“好的,我们理解您的心情,您继续开车吧”

我怀着有点羞愧而自责开始了我的驾驶。

突然,前面的大卡车发生了侧翻,我马上就要撞上去。

“用户您好,特斯拉内置了紧急逃生装置,考虑到人命关天,只需要9900元即可在0.02秒内激活”

“废话,激活!”

于是我腾地一下原地弹射出仓,就像飞行员一样。

“哎呦”虽然苟活了下来,但是摔了个屁股墩,好痛。

而我的特斯拉已经撞在卡车上变成了废铁,但是顽强的语音助手居然还活着:

“您知道吗,只需要加7700元,即可升级premium版本紧急逃生装置,可以让您的降落如同回家般柔软。这一切都已经内置在您的坐垫里面”

“这里面已经有premium版了?”我指了指摔烂的弹射坐垫。

“没错,但是,你懂的,我们不能一上来就给用户最贵的那款……”

我又有些惭愧,看了看我的爱车已经变成废铁。

“您知道吗,其实,这一切都可以避免”

“避免我的特斯拉撞毁?”

“对的,您知道吗,其实特斯拉汽车可以飞……”

“我日?”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白资本主义为啥要把牛奶倒掉,也不能送给吃不起饭的穷人去吃了吧。


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倒掉牛奶根本不是什么运输成本的原因。即使运输成本为0,牛奶也是要被倒掉的。

这就是资本主义。


user avatar   7094974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的?硬件没有事先安装的话,难道特斯拉已经可以通过魔法让你座椅加热了吗?

人傻钱多特。

割韭菜割出魔幻的味道来了……

这不能用游戏、软件的增值服务来比较。

游戏你在购买付费道具之前,并没有为这一堆数据花钱,你花钱买了之后才拥有这一堆数据。

而特斯拉是让你先花钱买了硬件回家,告诉你要再额外花钱才能使用……

真不知道为啥这也能洗。

你买的是硬件。

硬件!

好比你买了个手机,骁龙865,结果给你限制到骁龙845的性能,多花100可以升级到骁龙855,花300解锁全部性能……

或者你手机有三个后摄,其中一个超广角锁定不能用,要额外花600才可以开启这个摄像头……

再或者,iPad pro上有个lidar摄像头,一般也用不到,如果哪天苹果突然宣布,调用这个摄像头还得额外花800块钱……

你买了,你能说这是「我可以不用,但你得有」吗?

这是「我买了,但我不能用」。

你花钱解锁的不是特斯拉的「服务」,而是你真金白银已经买到的「硬件」。

你让特斯拉的工作人员到你车里用吹风机把座位吹热,这叫花钱买服务。

你花钱让你花钱买的车里的电阻丝用你花钱充的电,让它热起来,这叫交智商税。

少扯什么特斯拉车原价没包含加热设备的价格,这话说出来你信吗?而且这是个成本极低的硬件。

很多反驳是这样的:xxx也这样,这是行业普遍现象。

那我想问,你是消费者,你是厂商的爹还是厂商的崽?

同一件商品,割好几茬韭菜。

如果我是特斯拉的员工和股东,那我肯定觉得合理,合理的不得了。

可现在有些人买东西(甚至还没买),自己就成厂商的精神股东了……

软件付费合理,加装配件合理,但车内已有的成本极低的配件还要额外付费解锁,就是特斯拉在故意以成本极低的方式将顾客分为三六九等,割不同人群的韭菜。

试想一个情景,冬天,很冷,你需要后座加热。这时候特斯拉突然告诉你,你的车后座安装了加热模块哦,现在掏2400给我就能用。

把特斯拉的文案翻译一下:“特斯拉的宝贝韭菜你好,我现在告诉你车里有12345这些功能哦,但你现在不能用,想用也不是不行,额外付费立刻帮你解锁。”

像极了收保护费的黑she会:“你想在这里开店也不是不行,给钱我就让你开店,什么?你已经买了店面?这跟我收你保护费有什么关系?”

不买吧,但车已经买了,车里却有你不能用的硬件。

买吧,可车已经买了,还要再为车里的硬件付费一次。

我觉得这几乎就是骑着消费者的脸在羞辱消费者。

你这么替厂商考虑吗?恨不得帮他数钱?

洗,还能洗?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一直在致力于:将商品购买变成按服务付费

通俗一点说,资本不想卖给你打印机,只想让你按每次打印付费。

PhotoShop已经改成了订阅制。你没办法买了个PhotoShop 97之后用二十年。你只能订阅,并每个月都为Photoshop的服务付一次钱。
你也不能像购买DVD碟片一样永久保存了。你只能付费成为Netflix或者iQiyi的会员,然后在一定时间之内观看影片,并持续为你的会员付费。
你在网游里甚至不能买皮肤。你只能购买“某个皮肤一年的使用权”。
这没什么不对的,本身你买了房子,也不是购买土地,而是租赁了70年的土地使用权。

但特斯拉不厚道的地方在于:他卖给你一台打印机,还要求你为打印服务付费
如果这次消费者接受了他的2400“解锁”后排加热,那下一次他会不会继续升级成:只能按照100/月的价格享受后排加热的“服务”。如果“服务”的决定权在特斯拉,那他完全有理由这么做。

你买了一辆车,但并不拥有它。它的“服务”依然属于厂家,需要你额外付费。
这才是最扯的事。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您的疑惑是在于,您认为您花钱去买的是座椅加热,座椅加热是一项硬件功能,所以您没有付钱,就不会有这个硬件。

这个思路其实是没错的,传统汽车销售领域其实一直是这么做的。

但是马一龙做生意的方式他不一样啊。。。他把硬件和软件分开卖给你了。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1,无论你需不需要座椅加热,你都够买了座椅加热硬件。而硬件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被摊薄的,但是销售价格却会长期稳定,也就是说,硬件买的越多,生产厂家就越快实现盈亏平衡更好的盈利。所以如果把东西卖给不需要的人,是个很重要的课题。马一龙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不需要座椅加热,但是只要你买他的车,不仅要买一个自己个根本不需要的硬件,而且还无法使用该硬件。

2,节约了生产流程。在流水线生产中,并不是生产功能少的东西就一定比功能多的有利于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效率且成本更低。而是生产同样的东西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所以,生产一部分有座椅加热硬件的再加一部分没有座椅加热硬件的车的效率是低于只生产有座椅加热硬件的车的。

所以,马一龙这生意做的多精啊,他简化生产流程节约生产成本,你替他买单(因为你无法选择不够卖座椅加热硬件)。一举两得

而最搞笑的就是竟然有一堆码农(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还在热情歌颂马一龙真讲究,注重知识产权,软件也要钱。。。我就想知道两点:

1,你那个座椅加热控制软件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能值几个钱?要知道这个功能其实靠拨盘和电阻就完全可以实现了。。。

2,难道硬件软件一块卖,会影响软件收益和知识产权?

这不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典范么?

只需要记住一个基本常识:你的车上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功能,都是你花钱买来的。

你就知道自己吃亏在哪儿了。


user avatar   xu-xin-24-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位经常接触OTA的主机厂娱乐系统工程师,我最初直觉上是觉得这种操作非常不地道的,但是当我从理论上来分析到底哪里不地道的时候,我却发现除了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特斯拉的这种操作其实并没有损害车主的利益,当然了,特斯拉割韭菜的精髓就是不提前告知(信息不对称),这就导致我目前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比较矛盾。再加上这个回答下各位大佬从正反两面都做了很多分析,所以我这篇回答里就不再对这个操作展开分析了,而是想讲讲整车个性化定制的东西。

说实话,就当我在脑海里想着该怎么在这篇回答中批判特斯拉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特斯拉的这次创新倒是为整车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地,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配置选择。一直以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在配置上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不少车厂选择在用户下订单阶段就开放一部分自定义配置的权限给客户,但是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也就保时捷这种带点“强买强卖”性质的可以说勉强做到了个性化定制,就这还有不少是4S店先选配完直接卖给客户的。

那么为什么按照之前的模式整车个性化配置很难推行下去呢?一方面是因为个性化配置从下单-生产-物流-交车的这一流程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对于产能紧张的热销车型或进口车型来说,这一时间往往会更长,因此消费者虽然也想自己的车自己做主,但是一看要等这么长时间很多时候就选择购买厂家帮你做完选择的现车了

而另一方面,仅通过硬件来区别的个性化配置对整车开发以及生产管理来说都是灾难,会大大增加车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非个性化定制的车大概的开发和生产流程是什么样的:

  • 首先项目组根据产品定位、竞品车型等因素确定大致的车型阶梯配置,并将各车型阶梯配置表发给各零件工程师,这个配置表内会对每个配置都进行编号,这个编号业内成为Feature Code。以扬声器为例,假设某公司Feature Code是四位代码,前三位SPE代表扬声器,第四位代表扬声器数量,那么SPE8就可以表示8扬声器配置,SPEB可以表示12扬声器的配置;
  • 零件工程师收到初版配置表后确定技术方案、空间布置、开发周期、单件成本及开发费等内容,并确认其他配置是否会对自己的配置造成影响;
  • 经过多轮沟通后锁定整车配置表,零件工程师正式通知供应商启动工作,并将零件号录入整车物料系统(BOM),一般来说对于某一个零件,只要硬件上有一点差异就要新开一个零件号来维护,而供应商的开发费很多时候也是跟零件号挂钩的,模具费分摊、单件成本等因素则是受零件生命周期内用量的影响,所以同一个模块有多种配置其实从成本上来说是不经济的;
  • 开发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生产了,市场部根据预测销量、预售订单、4S店订单的需求确定每款配置的需求数量,并将需求发送给工厂;
  • 工厂收到需求后制定生产计划,并且根据整车配置表和物料系统确定每个配置(每辆车)所需要的零件,将供货需求发给各总成件供应商(对于比较大的零件,一个零件可能就是一个总成;而对于比较小的零件,可能会在内饰供应商处组装成一个总成);
  • 最后就是:生产-组装-检测-运输-交车。

而如果开放个性化定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就以前排座椅为例,假设我原来一共有6向电动调节无辅助功能、6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8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12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这四种阶梯配置(就这已经算是变种比较多的了),那么如果全部开放个性化定制则会有

= 3 X (1+3+3+1) =24种配置组合,即使排除掉一些不合理的配置组合(如6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12向电动调节无辅助功能等),仍然会有十几种可供选择的组合,也就是说座椅工程师和座椅供应商同时需要对十几个配置进行开发和维护,假设个性化定制不影响车系总销量,那么每种配置的量相比之前四种都会减少,而量的减少就会带来单件成本以及开发费、模具费等分摊费用的增加。对于产线来说,原来只需要在线边区分四种配置的座椅,而现在则需要区分十几种配置,会延缓造车速度影响造车节拍,并且有混料的风险。

而这仅仅是座椅一个零件,再考虑到别的可以集成更多功能的零件(比如ADAS),再或者是集成了许多小零件的总成,其带来的配置组合只会更多,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推行以硬件差异为基础的汽车个性化定制阻力重重。


但如果是像特斯拉这样前期预留硬件,后期通过软件配置来实现个性化定制则方便得多(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 @cao sir的回答),而且商业模式我都想好了,就按照这帮互联网企业的玩法来,把“软件定义汽车”这一理念贯彻到底。

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最低配与最高配的整车物料成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一次性拉齐对于低配车型(尤其是十万以下的车型)的成本压力太大,这时候可以根据动力总成的区别来给硬件分成高低两个种类,这两个种类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配,只不过最终的天花板会有不同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座椅为例,低配版在硬件上可以支持6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其中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都通过选配来实现;高配版在硬件上可以支持12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按摩+座椅通风,但是高配的基础车型只标配8向电动调节+座椅加热,腰部的4向需付费解锁,取消实体按键由大屏或触控板控制,座椅通风和按摩也是付费选配项。这样就可以通过两种硬件实现16种配置组合

再比如说ADAS系统也可以这样操作,低配版的硬件最高可以支持ACC自适应巡航(非全速域)+AEB紧急制动+LDW车道偏离预警,但是标配只有定速巡航,其余功能都通过选配来实现;而高配版的硬件最高可以支持 全速ACC+LKA车道保持+BSD盲区监测,甚至可以支持自主变道,但是只标配普通ACC+AEB+LDW,其余配置都通过选配来实现,也是仅用两种硬件就实现了多种ADAS功能的组合

至于收费模式嘛,首先在购车时明确告知消费者高低配车型都有哪些配置可供选择并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选择在购车时就解锁配置,也可以在购车后通过app或者车机解锁配置。而解锁方式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也可以选择包年、包月、包日租用,还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免费试用的机会。

但是万一消费者就是不选配怎么办呢?大家都买乞丐版车型车厂岂不是血亏?

不怕,对于大多数舒适性配置来说,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还是因为没有被这些配置爽到,这里面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某项功能解决的痛点这位消费者遇不到,第二种则是消费者没有用过这项功能,没机会爽。对于第一种情况,个性化定制这项事情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的,消费者能够不为自己不想要的配置花冤枉钱,用户体验上去了;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可以与互联网公司接轨,通过限时免费等活动让消费者深度体验,来增加车主对舒适性配置的依赖,从而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解锁配置。

这样一来,对于车企来说,虽然平均的硬件配置水平比以前高了,但是由于硬件统一化之后单件成本的下降、开发费、管理费的节省、开发周期的缩短以及造车速度的提升,车企的总成本并不一定会增加,并且个性化定制以及后付费升级还可能会使用户更愿意选择高一点的配置,在收入上可能还会有所增加

对消费者来说,由于车企的总成本不一定增加,因此还是可以按照原来的价格购买到同等级配置的车型,并且个性化定制还可以筛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搭配,在不增加购车成本的同时提升配置满意度。而后付费升级则可以让车主在手头不太宽裕的时候先把车买下来,后续对配置有要求的时候无需换车即可实现升级

因此我觉得对于主机厂和客户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会有哪家企业会尝试一下这种模式吗?如果真有,到时候记得给我发个红包哦。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还好吧。

事实上在软件领域之外,屏蔽硬件来区分产品等级的事情,也是很多的,例如说CPU/GPU就是典型:当然,一般宣传上都说是屏蔽掉坏的核心,但这一般只是在每代产品的早期,到了后期,良品率提高之后,很多时候直接就是屏蔽好的核心,所以才有了“铅笔大法”去开核的事情。

当然,在当年,铅笔大法能搞定的不仅仅是开核,还能解锁倍频、增加缓存之类的。后来手法上也不仅仅是铅笔了,还能是切脚、或者胶布、还有刷BIOS等等。


所以我反倒是觉得这个广告是个好事:因为它在官方层面确认了硬件层面是支持完备的。喜欢玩破解的应该都知道,这种消息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个消息一出来,我很看好后续有人刷机解锁这个功能,收个1200甚至600块就搞定的事。


user avatar   cat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续航能力为什么会成为电动汽车的难点,直接加两块电池上去不行吗?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安全吗? 
  买了特斯拉的车主实际体验如何? 
  都说燃油车有操控感,那电动车到底有没有驾驶乐趣? 
  特斯拉内部资料泄露,爆 86% 的车辆需要「回炉返工」,特斯拉汽车安全能够保证吗? 
  为什么特斯拉事件成了部分国人的狂欢盛宴? 
  如何改装马自达超车特斯拉? 
  消息称特斯拉 16 个月内还清了中国超级工厂 14 亿美元贷款,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天津车主到充电桩发现车位均被「占位车」占用,怒砸两辆汽车车窗,如何破解公共充电桩被占用难题? 
  中国可以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这样伟大的人吗?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原神》在海外的风评和口碑与国内的巨大差异?
下一个讨论
大家口中的「爹味」是什么,如何评价「爹味」?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