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人编造的,是人传播的,是人相信的……
所以很显然根本问题就是人……
把人都解决掉就可以了……
我问个最俗的问题,造谣的人有收益,那么辟谣的人呢?
谣言为什么总是出现,还不是因为造谣有钱赚吗?造谣是生意,那么辟谣就不能是公益,不在一条战线的双方,打的是不对称战争,于是造谣的人永远胜利,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信息时代的悲哀。
就在前几天,我妈跟我说又有人用纸做包子馅了。我心说她指不定又在手机上看到什么了,给她清理空间的时候就顺手翻了翻,果不其然,我爸转发来了一条纸馅包子的微信小程序短视频。熟悉的配方,熟悉的画面,只是时间变成了2020年。我跟我妈说这些照片都是好多年前的了,而且事情也是假的,用纸做馅肯定吃得出来。她将信将疑。我给她找出来之前记者造假的证据,但她还是觉得,过去是假的,不代表这次也是假的。
我妈就是个认识点字的农村妇女,讲多少大道理没什么用,所以我跟她像聊家常一样,把这个事的来龙去脉给她讲清楚,又跟她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要编这些东西到处发的原因,告诉她,这些谣言发过来的时候,每一个打开或者转发的人,都会给这些人带来收益。因为我也算是兼职做一点自媒体,和她讲这些原理,还算有点说服力,她也终于理解了造谣其实是个“产业链”。
整个过程中,我的直接收益为零,只是因为要解释的对象是我妈,我怕她受骗,才慢慢地解释这些问题。面对自己的父母,我们可以不讲报酬,面对别人的父母呢?做公益吗?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种“王海”现象。王海是打假“英雄”,他知假买假,然后再去获得赔偿,这种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模仿。也因为这个做法,王海名气大了,经常遭到不明身份人的袭击。后来,淘宝兴起,王海又开始到网络上打假,直到现在,网上仍然有一大批活跃的“王海”,他们通过买假货来营利。
王海最活跃的时期,中央电视台很多栏目都进行了报道,请法律专家来判断,这种知假买假并获取赔偿的行为,到底是合法的,还是一种“诈骗”?最终,法律上认定他们是合法的,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舆论也认为他们是英雄,有力地支持了王海们维权并获益的行为。如今,假货依然泛滥,但是通常从价格上就能判断,不贪便宜很难上当,比起上世纪90年代那种“买什么都是假货”的市场,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
我们现在对谣言的态度是什么呢?“500次”都快沦为一个开玩笑的梗了。抓到了谣言传播者,能不能追加民事赔偿?这些编造微信虚假传播信息的,只能靠腾讯自己去自净吗?能不能各部门联动,除了封号以外,要有更多让编造者感到有损失的处理方式?罚出来的钱,是不是可以作为辟谣基金,鼓励全社会都来辟谣,哪怕不懂的也能有偿举报线索?
我们对辟谣又是什么态度呢?要的是100%的正确。比如旁征博引,把科普写得跟学术论文一样,没多少人看,因为不好玩;但是真通俗了,里面难免有一些不那么精确的表述,然后很多人看完之后,就只盯着这几个地方。我不说这种行为就一定是杠精,但是人和人之间这样的交流是正常的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可能做到绝对正确吗?为什么对科普工作者的要求需要这么高?你懂得多的时候,能不能在别人科普的基础上打一些补丁,而不是直接去把别人踹倒?
如果我们当年要求王海们必须是道德模范,必须做到每一次打假行为都不出错,以消费者和售假者不对等的关系,完全靠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达成现在这样的平衡,可能吗?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咱就谈谈钱吧。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我感觉 @刘镇锐 的回答是很有道理,至少是在理想情况下很有道理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好好讨论决策问题,就要明确不同的决策意味着什么样的社会,然后分开谈它们的代价。而很明显,就算禁止器官交易,由于这一需求客观存在,器官买卖黑市本身也必定存在,并且规模不小。
而另一种层面上,那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也确实会面临死亡威胁……
所以禁止器官交易的代价其实也是很大的——其实倒不如说,禁止任何资源流动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对这种东西的态度和“健康码常态化,大数据医疗”的态度基本没区别。把一些平常不被当作资源的东西划定为资源肯定会留下一大把作恶的空间,但这不是断定这种交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存在的理由……
放到一百年前,现代金融市场里种种衍生品的交易会留下的作恶空间也会大到难以想象。但做好了制度建设之后,这种存在内秉弊端的东西也同样可以被判定为利大于弊。
至于刘的回答本身,我可以从中看出来唯一的问题是,强制假设对社会规范的盲目信仰不存在可能有些强到脱离现实了……或者说,把那些“宗教化”的因素拿开之后,会带来的改变恐怕会导致一些很基础的理论分析视角不再可用(比如韦伯的理论很可能直接就废了),所以在这样的假设下讨论问题可能会很有误导性……
我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想让人种草,如果是这样,我的回答会让你很失望。
睡前喝酒,的确可以让你入睡快一点,但是,酒精的作用仅此而已。后面,随着酒精的代谢,它就开始作妖了。
一般来说,当你睡觉的时候,身体会本能地知道:主人在晚上睡着了,不要叫他去洗手间了。那个谁,膀胱,你也休眠吧。
但是,如果你睡前喝了酒,情况就不一样了。酒精是一种利尿剂,会刺激你频繁的想去上厕所。
另外,酒精会干扰睡眠周期。
人在睡着后,睡眠会经历2个时期的反复循环,一个是「非REM期」,另一个是「REM」期(快速眼动期)。
我们常常说的「深睡眠」就在「非REM期」;而我们常常做梦的时间就在「REM」期。
不要小看「REM」期,它可不是仅仅做几个梦那么简单,这个时期的睡眠还和学习与记忆能力有关。
另外,这个时期的睡眠状态对人体的恢复非常重要,甚至有专家认为,是最能让人恢复精力的睡眠时期。
而睡前喝酒,就会阻碍和干扰「REM」期,结果就是:醒后昏昏沉沉,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喝多了,还会出现断片的感觉。
最后,说一个最危险的。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现象:平时睡觉不打鼾的人,睡前喝酒后会出现打鼾。平时睡觉打鼾的人,睡前喝酒后会打的更厉害,甚至打到呼吸暂停。
这是因为,酒精会让你的整个身体放松,包括上气道内部的肌肉。这样一来,你的上气道就容易出现狭窄。
气道狭窄后,呼吸气流受限,出现打鼾。严重的气流受限伴发频繁觉醒、窒息和缺氧。
所以,对那些体型肥胖的,尤其是平时睡觉就打鼾的朋友,我建议:睡觉前不要饮酒,很危险。
所有人注意:不要相信喝酒养生这种话,酒精的安全剂量是零(权威杂志柳叶刀说的)。
对于女生,再多提醒一句:不要相信什么酒会美容养颜。
你可能会问我:医生,你平时喝不喝酒?
答:偶尔喝。但是图的是和朋友一起开心,也就是社交和娱乐需求,不是养生。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一种表面现象吧,我确实认识一位能够聊聊国家大事的妹子。
对我来说游戏9分,国家大事7分,但是我打游戏的时候都是不说话的,只有聊国家大事才能听到我声音。
也许别人会说“q都能q歪来”,但我就是那个q歪的莫甘娜。
但是对妹子来说八卦综艺是9分,国家大事是7分。
如果有机会,妹子还是宁愿聊聊娱乐八卦而不是国家大事,如果不是正好没人聊八卦,正好有人聊国家大事,那么她大概也不会去聊国家大事。
但是对于事件的看法来说,一个本科毕业的、有长期关注局势的男女水平几乎是一样的,女性并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