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上交所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小贷新规将如何影响蚂蚁估值? 第2页

                 

user avatar   cxt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监管态度之严厉,远远超出预期。


这就相当于百万大军都已经整装待发了,粮草都已经开始运输了,忽然传来圣旨一声令下、鸣金收兵,主帅待罪听命!


前一天看到四部门约谈,最后蚂蚁表态“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相当于当众认错服软,我还觉得应该差不多到此为止了,蚂蚁继续上市圈钱、首富低调一段时间闷声发财,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


蚂蚁的估值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你就是个做小额贷款、支付渠道、理财代销这些传统银行业务的公司,居然按照科技股估值,这根本就是抢钱逻辑——但是按照“惯例”,只要市场愿意买单,什么合理不合理,那都不叫事儿,大A股上百倍的市盈率有啥稀奇?


而且已经有太多人被蚂蚁绑上了战车,如果监管真的火力全开,必然殃及池鱼。


社保基金从2015年开始就参与了蚂蚁金服的投资,这次上市前又投入了70亿。


华夏、中欧、汇添富、易方达、鹏华五只基金派了最好的基金经理,已经募集了几百亿,准备大干一场。


以数千万计的A股股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只等一开市就要杀入市场。


一句话概括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以和银行、基金的朋友们聊了一圈下来,都觉得约谈结束就差不多了,给个台阶、表个态,该上市上市、该圈钱圈钱,否则那么多投资者跳起来怎么办?


没想到就在这节骨眼上,监管居然真的鸣金收兵,说停就停。


这就是很明确的表态,别说什么大而不倒,也别说什么箭在弦上,不管多大、多急,我说暂缓就暂缓,谁赞成,谁反对?


再说明白点,你大爷就是你大爷。


关于蚂蚁金服的具体分析,早上在另外一个回答里面已经写了,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11月2日发布的文章《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


1、蚂蚁到底有没有创新?


对于当前所谓最具“创新”色彩的蚂蚁集团,穿透来看,其基本的业务模式仍然是支付(支付宝)、吸收存款(网商银行、支付宝历史上曾经形成的客户资金沉淀)、发放贷款(网商银行、两家小贷公司、花呗借呗等类信用卡业务)、货币市场基金(天弘基金的余额宝)、代销金融产品(支付宝连接到余额宝所形成的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资管产品代销)、保险业务(信美人寿、蚂蚁保保险代理、与商业保险高度相似的“相互宝”)等。只不过是支付宝这一非银行支付机构偏离支付主业,扩张成为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使蚂蚁集团实质上跨界开展非金融、金融、类金融和金融基础设施等多种业务,成为了全世界混业程度最高的机构。


个人点评:蚂蚁的“创新”,本质上仍然是传统银行的存款、贷款、支付、代销理财、保险等业务,只不过搬到了线上——归根结底,是中国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浪潮成就了蚂蚁,而不是因为你JKM真的是救世主。


2、蚂蚁到底有没有普惠?


是不是真正负责任的普惠金融,进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金融”,不宜由自我评判,至少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一是有没有进行诱导式、掠夺性放贷。造成借款人超出其债务承受能力、还款能力和意愿过度负债,增大系统性风险隐患。

二是业务模式是否有利于合理控制融资成本,导致“普惠”变为“普贵”。花呗借呗的年化利率一度曾接近24%,近期有所下降,但也在15%左右;同时,“支付宝-余额宝-银行存款-花呗借呗模式”代替传统的“银行存款-贷款模式”之后,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利息从银行贷款的5%-6%上升至了15%。

三是有没有做好消费者保护。金融科技的发展运用,不应只追求快捷和便利,还应符合消费者的真实合理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为此,需要考量其有无过度营销、有无充分披露信息、有无捆绑销售、有无不当催收等等。


个人点评:有没有诱导、是不是符合消费者的真实合理需求,看看这个“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就知道了,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用消费主义绑架亲情?


3、到底是谁来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后果?


近年来,我国在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方面也有过深刻教训、交了昂贵的学费,不仅由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干扰了经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不当创新、无序创新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阶段性得益的仅是少数机构和个人。


个人点评:互联网金融的上一次“创新”结果,是P2P、校园贷、裸条、众筹野蛮生长,最后一地鸡毛,是谁在获利、谁在吃亏?


远有雷曼兄弟,近有包商银行和P2P,如果没有监管,那么万一蚂蚁这座大楼最后真的塌了,对首富和那些大佬来说也就是数字游戏,但是对那些把养老钱都投进去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座大山。


所以现在鸣金收兵,只是稍微损失点粮草,总比最后百万大军血流成河来得好。


这次约谈,人行、银监、证监、外管局全部到场,按照个人猜测,人行主要谈金融稳定,银监负责支付、贷款、理财等业务,证监会负责蚂蚁金服上市相关,外管局则是告诉你资本不能往外跑。


而且约谈之后紧接着媒体的密集炮轰,并且立即出台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是这么三条:


1、原则上禁跨省展业。


2、个人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对法人或其他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万元。


3、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摆明了就是针对以小额贷款为主体的蚂蚁,按照业内解读就是“蚂蚁银行化”——如果按照银行股来对蚂蚁进行估值,价值恐怕要跌一大半。


这就是上证所所说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所以必须暂缓。


如果再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监管的态度归根结底就是:


金融是国家命脉,不能被资本家绑架。


user avatar   lu-xiao-sheng-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问题:听说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是真的吗?

热心知友杰克马:谢邀,利益相关,假的,亲测不行!


user avatar   xi-yin-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看群众的呼声就可以知道,2017年功守道播放时满屏都是“爸爸”

今年晚会马云讲话时满屏幕都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一个公司,看起来像是银行,做着银行的事情,创造着和银行一样的风险;

而它没有被纳入像银行一样的监管之中,

那一定是要出问题的。

-

上交所公告说得很清楚,「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 11 月 2 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办法》对网络小额贷款的单户贷款余额作出限制,要求每户不超过 30 万;对贷款的用途作出要求,规定不得用于从事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并且明确提出,「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

这些措施背后,都有金融监管方面的考量。

网络小额贷款的优势是审批方式简便灵活,和银行信贷相比,对抵押品基本没什么要求,也不像银行贷款一样往往对使用方式作出限制。

这些优势,当然也伴随着风险。

譬如说,如果有人通过借呗搞到了钱,前脚钱打到了卡里,后脚就用来炒股,那么当经济下行的时候,金融市场就会收获双倍的风险 -- 一方面,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本身就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股市还在跌,股市投资的亏空加剧了借呗的违约率,导致风险被层层放大了。

在譬如说,商业机构的逐利性,可能会促使他们刺激用户为不必要的奢侈消费进行借贷。之前支付宝就有一则极具争议的广告,描绘了一名父亲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场景:

当时,我就提出了质疑:

广告中,37 岁的施工队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这一行为真正理性吗?人到中年,又不是从事可能一夜暴富的行业,收入水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足够的存款来给女儿过个生日,还要不要继续鼓励他进行借贷?这种宣传方式,到底是温情,还是在鼓励人们作出不负责任的非理性消费决策?

鼓励他人过度借贷,就跟鼓励人们吸烟一样,短时间能带来爽感,长期来看可能会让人作出追悔终身的决策,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监管。

商业机构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并没有错,但银行是一类很特殊的商业机构,它所买卖的商品正是金钱本身,这笔买卖做得不好,受损的不是银行本身,而可能是全体市场参与者

因此,银行面临着严格的监管,有的钱不能赚,有的客户不能去发展,这不是反对商业,而是提防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蚂蚁集团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之所以能从银行口中「虎口夺食」,跟他们的「低监管优势」分不开 -- 有些事情银行不能做,有些钱银行不能赚,但他们可以。其中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点,认为自己「战胜」银行,是因为自己更聪明,更优秀,更勤奋,那恐怕银行不会服气。

如果他们做着跟银行一样的事情,创造着和银行一样的风险,却总是夸耀自己和银行相比的优越性;

更有甚者,罔顾自己和银行的相似性,披上科技公司的外衣,在科创板上市,两边便宜都想沾,

那么,等「低监管优势」被抹掉的时候,我倒要看看,他们有没有信心再赢一次。


user avatar   jiang-rui-ji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谈笑间,估值灰飞烟灭。

实在搞不懂,杭州马老板是几个胆子说这种话。

人家广东的马老板贼低调,一点事也没有。

这下好了,不知道出多大血才能上市。


监管之声为谁而响

蚂蚁这件事看上去是蚂蚁一家倒霉,其实今天晚上无眠的可不止蚂蚁一家。

京东,小米等一堆互联网公司今晚都失眠了,旗下金融公司跟蚂蚁一样的模式。

今天蚂蚁估值从来,他们的故事也不好讲了。

蚂蚁成功是排头兵,是讲故事的模板。

现在排头兵倒下了,so,各位懂得。

再说,强监管。

业务的天花板,放贷出资模式,再融资等都发生了变化。

还有就是用户消费逻辑,用户的授信额度,然后分期消费会不会再影响他们的线上消费。

这些都是需要重新评估的


今夜无眠,祝富豪们好运。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马云知道一下爸外有爸。

个人认为暂缓对中小投资者——基民和股民——非常有利。

昨天四部委谈话之后,蚂蚁集团在遭遇如此大的声誉危机情况下,暗盘仍然顽强上涨,很难让人不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托市。

10月24日,马云外滩金融峰会的讲话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为了烘托估值。事实上效果确实不错,帮助蚂蚁估值从2800亿美元直接蹿升到3800亿美元。这让原始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以及软银雅虎等曾经龃龉被迫退出的一干外资投资者感到非常满意。

但是股市里有人赚就有人赔。原始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赚了,那么后进那五只基金和二级市场股民就要赔。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可能散户跟马云一起赚得盆满钵满,基民跟蚂蚁一起杭州买房。因为这个钱不是你的,就是他的。

所以在蚂蚁遭遇声誉风险的时候,让他暂缓上市有助于保护基民股民的投资利益。

监管风暴其实不是无风起浪。蚂蚁没有存款,却凭借小贷的利率放出2万多亿贷款。如果说金融监管有问题的话,那马云也是受益者。

这里不说是非对错,只说马云为了保护战略投资者的利益,而放下筷子骂厨子的做法,即使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也过于莽撞和短视了。

也许马云自视国内资源丰厚,没有他搞不定的事情,但这次有点儿托大了。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邀请我回答这种金融类问题,跟让我来闭着眼睛胡扯也没区别,真不懂。

但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让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意识到国家在用敲打老马的方式警告大家:

超前消费可能是危害到社会稳定、严重降低国家抗风险能力的毒瘤。

那么也算是一场及时的泼冷水吧。

如果年初我们处在美国人那种消费习惯下,完全没有任何储蓄准备的话,强制防疫措施就一定会遭到巨大的民间阻力。

这方面我还是可以掰扯点东西,几个小时前的文章应该能用上。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这几天网上大家不都热热闹闹地讨论关于马云的事情嘛,什么金融监管啦、老马到底想干嘛啦、蚂蚁股票会不会开盘就雪崩啦,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考虑到我本人并非对于金融有什么专业认识,在这块儿即便能够编几个段子出来,却更有可能是不懂装懂地弄巧成拙,因此不对马云这次事件本身做出太多的评价。

可本次事件毫无疑问也牵涉到了以花呗、借呗等为主的超前消费模式问题。近年来消费主义能够在国内大行其道,除了确实大家收入都比过去要高之外,能够轻轻松松透支信用来“买买买”,同样成为了很多人更愿意花钱的重要原因。

然而,从我很小很小时候看过《哆啦A梦》里面一则关于讽刺消费主义的短篇漫画之后,就始终对于超前消费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

结合今年以来全世界上演的种种魔幻场面,我甚至可以下一个结论:

如果我们彻底陷入到全民超前消费的陷阱之中,那么当未来再度发生新冠级别的危机时,胜利的曙光也许再也不会到来。


客观地说,将现在的消费主义热潮完全归咎于老马一个人,明显是太过于冤枉福报兄了。

什么京东白条之类的服务同样可以提供类似消费功能,甚至于再往前推的话,来自于银行的信用卡(前些年甚至还有人专门研究信用卡套现)和各类合法的、非法的小额信贷,也已经成为了让很多人在没钱时照样敢购物的“底气”。

只是老马这个人无论是受制于背后利益集团的左右,亦或者本身就容易“飘飘然”的缘故,总之每次都能想尽办法刷爆存在感,所以顺风顺水时是“马爸爸”,现在就成为了很多网友喊打喊杀点天灯的对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嘛。

超前消费爽不爽?当然爽。毕竟过去当铺还得提供些抵押物品,什么房车老婆孩子之类的,现在只要有个“身份”,就有可能轻松贷款到几千几万块钱。

和手上拿着真金白银花出去不同,现在的手机支付更是很容易令我们产生一种“钱只不过是数字”的巨大错觉,所以消费的胆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大,过去不敢买的东西,现在无非就是点一个“确认支付”罢了。

为了更好地刺激大家花钱的勇气,现在的网络贷款方式往往都会包装得仿佛“我才是最懂你们的产品”。

到期了还不上?没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分期。

分期了还是还不上?没问题,我们还有其他贷款业务供您选择。

所有业务都用光了?没问题,您还可以绑定亲朋好友的钱包……

我曾经在知乎一个回答里面说过自认为很经典的话:你能榨出多少价值来,全世界最懂你的是马云(这里马云只是个比喻)。

但无论广告听上去再怎么甜美,都不能回避这样的事实:

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钱,终归是要还的。

因为还不起钱酿成的悲剧会是什么呢?古时候,多少人借高利贷家破人亡,日本导演因为这个素材拍了多少奇奇怪怪的电影,少儿不宜的网站上一搜“裸贷”就出来无数女孩子光溜溜的视频……

有时候负债累累的人可能甚至会觉得,死了也比苟活着强,至少不用再痛苦了。


肯定会有朋友质疑: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消费能力还是有数的,就算这个月刷爆了花呗,但是下个月发工资时不就可以还上了嘛?

理论而言确实如此。无论你有什么渠道,总之只要能够弄到钱把坑填上,马云也不会化身周扒皮来天天找你催账。

然而,即便我们不考虑某些利滚利的情况,这种超前消费后指望未来通过某种办法弥补的生活方式,必须建立在重要的前提下:

你能确保下个月或者未来某个时期,一定能够有钱还,一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换言之,如果你的收入来源突然因为各种原因断了,那么还款的巨大压力瞬间就会将你淹没。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很多国内网友都觉得三观尽毁:为啥欧美发达国家,就连简单的“防疫措施”都不做,直接就躺平搞群体免疫呢?

甚至于,为啥一大堆民众总要高呼自由无敌,然后抗议政府的封城措施呢?

仅仅理解为“反智主义盛行”显然不够,毕竟人都是爹生妈养,会生病也会怕死,没有谁毫无理由地就愿意成为新冠哥屠刀下的牺牲品。

可是,封城等防疫措施的代价就是在短期内很多人无法正常工作(不是谁都跟硅谷精英一样坐在家里上班的),尤其对于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服务行业简直就是毁灭性打击。

关于这一点,咱们作为最早采取封城措施的国家,也亲历了包括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在年初时的哀鸿遍野。

考虑到中国人真正感觉自己“有钱了”,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至少3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体会过小时候物资匮乏的痛苦,年龄再大一点的人甚至还有闹饥荒的经历。

所以,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是保留了储蓄、节约的习惯。不说存了几十万吧,至少一家老小几个月没收入也能过得下去。如果是农村自有宅基地的话就更不慌了。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基于历史记忆而形成的“美德”: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哪怕改朝换代时,能笑到最后的人都知道“广积粮,缓称王”呢。

美国以及很多发达国家的人民就没有这种觉悟了。毕竟已经身处在发达国家这么多年,全球吸血的本钱确保了很多人哪怕领个失业金,收入都完爆咱们这种第三世界国家。

尽管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当时的美国人也深刻体会到了节约的重要性,但毕竟美利坚已经称霸太久太久,有过痛苦记忆的人基本已经不在人世了(实际上从50年代之后,美国的消费文化就已经开始爆发了)。

因为钱根本留不住,甚至美国人基本上都属于负债累累的状态,那么一旦失去了工作机会,即便美国政府开启核动力印钞机发钱,却也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车薪。

新冠大概率弄不死人,但没钱可用才是真的要出人命。美国后来因为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零元购之所以闹得那么大,也跟大家没工作可干、没钱可用有着必然联系。

所以新冠疫情最大的杀伤力,并不是造成多少人死亡,而是因为它动摇了社会原本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却又不能让资本家们大发慈悲地“不用还钱”,这对于习惯了超前消费的国家来说,就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发达国家之所以普遍到现在还没崩盘,除了低人权优势之外,也确实是有足够的家底在那儿。前面都说了,美元霸权让开印钞机成为了可能,因此短期内还看不出大乱子来。

可长期会怎样,这也是咱们吃瓜群众无比期待的事儿。但在此之前就有个问题:

如果今年疫情爆发时,咱们也是人人身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的状态……

国家强制性的防疫措施,会不会遭遇巨大的阻力呢?

咱们目前可还没有随便印钞票的实力,也没有发达国家吸血全球多年家底啊。


但是,正因为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尤其在年轻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把花钱当回事,那么当这一批人成为社会主流之后,也就意味着社会抗击风险的能力不断下滑。

而且很多时候在职场遭遇压榨时,也因为“担心下个月花不起钱”的压力,进而忍气吞声。现在那些抖音视频里动辄“不爽辞”的年轻人,未必在10年后还能这么任性。

说穿了,这就是“左手借给你钱,右手榨干你的剩余价值,还让你感恩地叫爸爸”。

隐藏在“买买买”背后的,就是这么血淋淋的事实。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一个关于杰克马的回答里,评论中无数人说我不懂经济学。


我只能说,你不懂政治


老百姓不懂政治不是啥大问题,大不了闲磕牙吹牛逼的时候开黄腔。做生意的人不懂政治要不得,否则做多大都不好使。杰克马先生应该好好回去,去李彦宏的网站上搜一份十九大报告好好看懂看透彻,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然后再考虑一下该不该做这把大死。


一句话,阿里巴巴不具有任何的不可替代性。需要的话,2021年就可以批量制造了。


人民富豪人民造,造好富豪为人民。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的其它人基本上是瞎扯。

核心很简单:真金白银买蚂蚁金融ABS的基金银行信托的是傻瓜吗?

想明白这个问题,就知道马云为啥控制不住冒火了。。。



写了个文章:


蚂蚁金融上市暂缓了,且马云把相关领导批了一顿。网民特别嗨。其实蚂蚁金融的核心并没有失去,如果换一个金融环境,可能有无数的办法来绕开那30%的约束。

蚂蚁金融的核心其实是其金融数据的算法,它能实现低违约率。所以能上杠杆,你真认为买蚂蚁金融ABS的银行信托基金是傻瓜?

蚂蚁要绕开30% ,也没有想象那么难。比如:

1,公开发行巨量的可转换债。逻辑上可转换债是一种远期option的套利。

(1) 我手上有某股票,100元的1万股。其1年期的100元option 可能是15元。

(2) 我把该option卖掉。

(3) 我以105元买100元转换价格的可转换债券。那么我还套利10元+利息1元。

(4) 风险在于蚂蚁金融还不了钱。

2,上市后进行配转股,一样可以快速地筹集资金。

3,私募基金做可转换债融资,也能解决该问题。

这就是新时代大数据对旧时代金融的碾压。

假设旧的小额贷是10%的利息,5%的成本+坏账,那么收益基本是5%。 100*0.1-5 = 5% 。假设要求安全边界2倍,100*0.1 - 5*2 = 0

假设新的大数据是10%的利息,2%的成本+坏账,逻辑上是可以加10X倍杠杆,那么他可以80%的收益。 1000*0.1 - 20 = 80% 它还是5倍的安全边界:1000*0.1 -20*5 =0

逻辑上,蚂蚁金融放开融资通道的话,可能把全社会资金全拿走。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止是搁置了一个项目,约谈了一个首富,而且是对消费主义的一次否决,更是对金融资本一次重击,直截了当地告诉它们:此路不通!

——天佑中华!

同一位企业家,两张对比鲜明的图片,从2017年弹幕里满屏的“爸爸”,到2020年弹幕里,满屏鲜红的国际歌词,本身就意味着广大公众的意识觉醒。

中国“先富起来”的某些企业家们,通过电影、电视、网络、传媒等种种手段,花了几十年时间,将他们涂脂抹粉,包装成充满【格调】【气质】【贵族精神】的【上流社会】【上等人】,

让男孩子们从小开始,就向往着【阶级上升】成为【总裁精英】,让女孩子们从小开始,就做梦【霸道总裁爱上我】……

甚至连很多普通人,也在长期被洗脑下,当真相信起【上智下愚】,当真把这些豪商巨富都当成了值得顶礼膜拜的公众偶像,视他们攫取巨额财富,一掷千金,酒池肉林,香车名模,皆为【奋斗成果】,理所当然。

诚然,这些背负“原罪”的企业家们,很多是白手起家,艰难负重而行,一步步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将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和国际资本大鳄们谈笑风生的商业巨头,竟有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巨大社会与经济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中国史上任何时期的名商巨贾,堪称当代的吕不韦、陶朱公。

然而,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是否当真还记得不忘初心,尽可能回馈社会与公众?而非化身新的资本巨鳄,去尽可能攫取更多财富?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就是坚信【无商不奸】【为富不仁】。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教过我们:【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隔二三百年,就会出现新一轮【等富贵、均贫贱】的浪潮,广大被逼迫得“无立锥之地”的贫者,从来就不会和日本、印度、欧洲人那样崇拜富人,听天由命,以待来生。

而绝大多数富人倾家荡产之时,抄家灭门之际,广大老百姓从来都只有拍手称快!

这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周而复始,吐故纳新,正确定了华夏文明相对于欧洲贵族文明的先进性。

所以,当新冠疫情不期而至,看看贵族显贵的家族徽章可以上溯千年之前的大不列颠,在大搞反人类的“群体免疫”,视平民百姓的健康如草芥,视普通公民的生命如数字的同时,

再看看我们国家又是怎样倾力救治每一个患者,身体力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秀民族美德的。——正是泾渭分明

事实上,欧美统治精英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谓的“优雅精致”、所谓的“低调奢华”,所谓的“艺术品位”,所谓的“贵族格调”,所谓的“绅士风度”,其实正是通过数百年来的剥削积累,建立在千百万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累累尸骨之上。

当代的欧美国家,靠着二战后科技和生产力极大发展,更靠着金融和经济手段去盘剥亚非拉国家,确实积累了极大充足的物资资源,也让无数人心神往之,以为效仿他们种种一切,便是中国的发达富裕之路。

然而,这样的“高福利生活”,本质只是欧美统治阶级的愚民“养猪”策略之一,一如他们同样也通过高度发达的电子娱乐产品、情色出版物、合法性交易、吸食毒品合法化等等,全方位不间断地灌输洗脑下,让本国民众安享这种自以为是“地上天国”,“天选之民”,实则阶层早已固化的生活,完全失去了个人上进的动力。

因此,当下的欧美民众,竟会聚众焚烧当地的5G基站和天线,认为新冠疫情是欧美政府监禁他们的借口与阴谋,同时亦闹出层出不穷的各类反科学笑话,导致了疫情二次传播,至今不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欧美国家这种崇尚精英主义和拜金主义,鼓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将90%以上民众都洗脑为无知愚民的社会结构,其实根本经不起一次如“新冠病毒”这样的真正大考,更绝不配再吹嘘什么“发达国家的先进生活方式”,而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迟早要被扫进人类历史的垃圾堆!

因此,广大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们,永远也不要妄想,获得如以拜金主义为天经地义信条的欧美社会的同等待遇,被当做人生偶像、社会楷模、千人景仰、万人崇拜,反而让广大普通人被鄙视成了loser!

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价值观,永远不会和崇尚拜金主义、鼓吹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欧美所等同!

眼看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即将崛起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妄想将我们的国家纳入其无形掌控的各色国内外资本势力,同样是心急火燎,迫不及待。

近些年来,这些资本势力,急切期待如文艺复兴时期操控意大利诸城邦,大航海时代操控西班牙和荷兰,工业革命时期操控不列颠和法兰西,燃气革命时代操控美利坚和德意志那样,将神州大地也变为由资本任意驰骋的游乐场,将十几亿人民多年辛勤劳作创造的数以亿万记的巨额财富尽数攫取。

正因为资本永远都是唯利是图,罔顾任何国家和民族利益,所以有鉴于世界诸国兴衰成败的前车之鉴,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伟大进程中,资本必须受到严格管控和制约,要使其为我所用发挥其利,而永不能让其反客为主,反过来操控国家。

所以,我们广大普通劳动者,理直气壮地平视那些富人,并不觉得他们有任何高贵而自惭形秽,从不会将他们当做“霸道总裁”去顶礼膜拜,才能更好地鞭策这些“成功人士”去不忘初心、努力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履行“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职责,

而不是让这些人利令智昏,妄想让自己子孙轻轻松松“赢在起跑线”“完成小目标”,甚至妄图去和国际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去沆瀣一气,“收割韭菜”,从此自甘堕落,当了国家和民族的千古罪人。

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永远都是劳动者最光荣,普通人最伟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618 期间,全国卡车开工率创新高?西部地区增长强劲,这意味着什么? 
  如何评价 6 月 6 日华为深圳智能生活馆开业?反映出华为的哪些思考? 
  如何看待李佳琦云直播逛进博会,搭档王冰冰卖空 12 万罐阿富汗松子?直播带货会成为国际贸易新方式吗? 
  为什么在金融领域,用几何平均来代替算术平均更为严谨?这两个平均数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 
  快开学了,你想对想学投资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2021 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 1.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6.08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搜狗 10 月 15 日正式并入腾讯,王小川卸任 CEO,搜狗未来会如何发展?如何评价王小川的业绩? 
  360 作了哪些恶? 
  西安男子租共享汽车因隔离无法还车欠费1万多,平台表态:“租金全免”,该举动是否带来企业和用户“双赢”? 
  大量实体店的倒闭真的是被网店挤垮的吗? 

前一个讨论
恒大表示「有关恒大破产重组的言论完全失实」「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情况究竟如何?
下一个讨论
二战苏联如果只是把德国赶出国境就此收手会怎么样?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