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唐太宗征高句丽是胜仗还是败仗?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战争,如果说起过程来,都太复杂。

甚至战胜战败,都有争论。

唐太宗征高句丽,也是此中典型。

这要从两方面来看:

从战略方面来看,他征高句丽的目的是什么?

有这么一句话:“"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

非常明确,要做两件事:夺回辽东地(地盘差不多等于整个高句丽);还有就是报仇雪耻。

隋朝上百万人死在辽东,死亡将士的头颅还被高句丽人垒起来,筑成了“京观”,这种大仇怎么报?奇耻怎么雪?只有高句丽亡国嘛!

所以,唐太宗这次出征的目的,看似两个,其实就一个:灭亡高句丽。

但这个目的事实上没达到。

因为高句丽人根本不出来交战,高壁深垒地专守,那时候攻城武器还很落后,唐朝一时攻不下那么多城市,辽东运输困难,又冷得要命,如果战事持续到冬天,只怕隋朝的事又会重演。所以唐太宗只能撤军了。

但能不能说他吃了败仗呢?

看这段文字就明白了。

《资治通鉴》:贞观十九年……凡征高丽(高句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始行,士十万,马万匹;逮还,物故裁千余,马死十八。船师七万,物故亦数百。

战果是:攻克十座城市;夺取了七万名老百姓;还杀了高句丽军四万多,唐军还缴获大量马、牛、装备、物资。

代价是:将士死了近两千人(陆军死了一千多,水军死了几百人),还死了将近八千匹马。

马为什么死得多呢?

看了整个战事过程,才发现:是因为气候原因。

那年天气特别冷,唐军遇上暴风雪,保暖工作做得不够,以致“士卒沾湿多死者”,马匹保暖工作做得更差,所以死得特别多。

二十几比一的战绩,怎么也不能是战败吧?

只不过是因为高句丽入秋后早寒,冬季较长,且地势高低崎岖,多坚固城池。唐军用中原时的以大军轻骑正面攻击,没法速战速决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唐太宗吸取了此战的教训。

唐太宗第二次征高句丽,就改采袭扰而非大军入境方式作战,并借长期袭扰消耗、破坏高句丽之经济。

从此之后,“袭扰战”便成了唐朝对高句丽所采取的战略,几乎年年出兵,高句丽疲惫不堪,国内土崩瓦解。高宗总章元年九月,唐军终于攻陷平壤,结束了对高句丽长达二十四年的战争。

嘿嘿,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还在拉达克寒冬中挣扎的印度军队,还有这几个月飞机天天光顾的某岛……智慧、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




  

相关话题

  我国谁可称得上是历史智谋第一呢? 
  如果59式坦克出现在电影《狂怒》那样的场景里,会有怎样的战斗发生? 
  李德 博古 王明最后的命运各是什么? 
  为什么历史学家对易中天评价那么差? 
  如何用唯物史观解释朱祁镇的一系列骚操作? 
  问飞夺泸定桥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历史真相? 
  美国所说的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其难度到底有多大呢? 
  为什么司马炎知道西汉的七国之乱还要用搞分封给藩王实权,朱元璋知道西晋的八王之乱也要用分封给藩王实权? 
  1914年俄罗斯帝国海军实力如何? 
  秦统一六国后,嬴政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那么为什么不叫三五呢? 

前一个讨论
戒烟是靠意志力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位文臣可比武侯和王猛?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