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清华副教授评价「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面对? 第3页

              

user avatar   yi-wen-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yuan-xiao-ye-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蓝藻,

堪称地球上第一次降维打击,直接把地球的生物灭绝得差不多了。

后来产生的生物基本都是靠有氧呼吸的。


user avatar   yang-sha-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学者来说,当前活跃的嘉戎语组学者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之一。文章挺靠谱的,没有有些学者为了出结论而出结论的毛病,这说起来好像不算什么大优点,其实做起来不容易。不过好像学术成就在民科圈不太出名,可能是因为汉语文献太少,不像林幼菁一百度一大堆。

作为人和知乎用户来说,脾气、人性确实好,而且一心搞学术,不蹚其他浑水。上一个这样的好用户是 @趙瑾昀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user avatar   18101729033-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史,镜头设计基本原理,基本光学知识储备。

你如果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凸透镜成像,一个蜡烛,一个纸板,一个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那么你能那这么一个凸透镜做相机吗?当然能,但是效果会很差,因为镜头会有色散,会有畸变,中心和周围分辨率不同,然后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代价是用更多的镜片来相互补偿各自的误差,然后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在各个镜片之间的反射。

最开始全凭经验,所以做出的镜头相对简单,镜头的镜片数很少,光圈也很小,这时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光学设计专家,我记得是匈牙利人,用一个复杂的方程组为未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镜头,就得满足这个方程组。

那么如果你想做变焦镜头呢?那就必然在这个方程组里做各种妥协。虽然现在发明了各种新材料镜片,新型的图层,减少了妥协所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消除妥协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变焦倍数小的,画质相对可以接受,变焦越大,越垃圾。


user avatar   guan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史,镜头设计基本原理,基本光学知识储备。

你如果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凸透镜成像,一个蜡烛,一个纸板,一个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那么你能那这么一个凸透镜做相机吗?当然能,但是效果会很差,因为镜头会有色散,会有畸变,中心和周围分辨率不同,然后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代价是用更多的镜片来相互补偿各自的误差,然后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在各个镜片之间的反射。

最开始全凭经验,所以做出的镜头相对简单,镜头的镜片数很少,光圈也很小,这时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光学设计专家,我记得是匈牙利人,用一个复杂的方程组为未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镜头,就得满足这个方程组。

那么如果你想做变焦镜头呢?那就必然在这个方程组里做各种妥协。虽然现在发明了各种新材料镜片,新型的图层,减少了妥协所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消除妥协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变焦倍数小的,画质相对可以接受,变焦越大,越垃圾。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史,镜头设计基本原理,基本光学知识储备。

你如果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凸透镜成像,一个蜡烛,一个纸板,一个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那么你能那这么一个凸透镜做相机吗?当然能,但是效果会很差,因为镜头会有色散,会有畸变,中心和周围分辨率不同,然后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代价是用更多的镜片来相互补偿各自的误差,然后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在各个镜片之间的反射。

最开始全凭经验,所以做出的镜头相对简单,镜头的镜片数很少,光圈也很小,这时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光学设计专家,我记得是匈牙利人,用一个复杂的方程组为未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镜头,就得满足这个方程组。

那么如果你想做变焦镜头呢?那就必然在这个方程组里做各种妥协。虽然现在发明了各种新材料镜片,新型的图层,减少了妥协所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消除妥协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变焦倍数小的,画质相对可以接受,变焦越大,越垃圾。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volunteertrav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明白努力打工、结婚、买房、买车、旅游、消费、生孩子后再教育孩子周而复始,这些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灌输给所有人的成功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让这个社会能够一直运转下去。而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种主流价值观,希望得到认可,有欲望才会有烦恼,才会需要更努力的去工作,这就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设定。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被这些主流价值观所困扰,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烦恼,这就是所谓的低欲望人生。成功不是只有考大学这一条路,人生同样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到底我们来这一世怎样才不会后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更没有标准答案,除非你能代替别人承受在其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的身体痛苦和心理痛苦,否则不要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应该多试着去理解。




              

相关话题

  未来博物馆应该注重教育交流还是研究保护??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6届高晨曦现状如何? 
  表弟声称「别人骂你是狗,你特别生气,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已经承认了自己是狗」,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如何看待人大附中某实验班今年有9人被清华计算机系录取? 
  武汉第一家茶颜悦色正式开业场面火爆,茶颜悦色是否从奶茶店变为「景点」了? 
  如何看待哈尔滨师范大学碎尸案? 
  如何看待2015年衡水二中高三学生连续跳楼现象? 
  为什么人总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英语永远是硬伤? 
  该怎么向被我欺凌过的同桌道歉? 

前一个讨论
内脏脂肪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下来!?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大连轿车撞人逃逸致 5 死,肇事者系投资失败报复社会?他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