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到广州医科大学一专硕,读研期间参与发表 SCI 论文 84 篇? 第1页

  

user avatar   phdl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无良媒体,又在宣传这些。能不能去掉共一的文章?非得把总数凑大一点,搞个大新闻?
  • 共一的科研含量在我们工程届是不承认的,所以我们行业从来不搞共一。貌似生化环材很喜欢搞共一,尤其是要发CNS的时候。
  • SCI本身是个好东西,但是被国人玩坏了。很多地方都不敢宣传这种典型了。
  • 作者本人出来硬刚,说明他对自己的成果很自信。我是认为他没有科研造假,也没有拼爹的。灌水肯定是有的,毕竟他自己也承认了。看到他这么自信地怼回去,其实挺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这种自信有可能来自于有限的认知,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没问题的东西,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 现阶段,SCI与科研能力严重不匹配。不是特指,而是泛指。
  • 如果有媒体想要报道这种新闻,我有个素材。博士一年级师弟,读了11个月,发了18篇SCI,全都是单独一作。也算大新闻了吧?怎么操作的?导师给数据,他负责写,另一个人画图,还有一个人语言润色。他发展怎么样?跟自己导师(1981年生)打了一架,然后退学了。后来,他去了上海某985大牛那里读博士了。终于不用天天写SCI了,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

顺着这个问题,我想再延伸一下。很多刚做科研的人,非得认为有了帽子才叫大牛。在我看来,这是非常肤浅的认知。像问题中的这位硕士一样,根据各种指标,他以后发展顺利的话,可以拿到很多帽子,各种title。那么,他就是大牛了吗?在我看来,并不是。帽子是可以运作的(满足各种指标,再动用行政资源),但是对行业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借用我们行业某长江的话,“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这个圈子很小。每个人水平怎么样,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不会因为谁有个帽子,就会认为他的水平比别人高。每个人对于行业的贡献,大家心里有杆秤”。

很多行业,不乏拿了很多帽子,但不改科研混子本色的人。哪怕他进了院士第二轮,还是会被行业内的人耻笑。就像,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了。


看了很多回答,还在鼓吹努力。光凭这一点就可以判断,这些人连学术界的门都没看到,更别说摸到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提议「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 
  你所在的领域里,有哪些堪称开山之作的论文?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不再将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如何看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唐文进学术不端仅被行政警告? 
  你所在的领域里,有哪些堪称开山之作的论文? 
  发表英文论文是先写中文再翻译还是直接用英文写? 
  如何评价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科院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未来导师团队里论文全是导师一作,是不是个坑? 
  如何看待各大高校文史类研究生每学期需要提交 5 篇以上课程论文以及日常课堂教学中轮番轰炸的课堂汇报? 
  「情侣送礼研究」博士毕业论文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该论文无用,制造学术话语障碍,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中医到底阻挡了谁的利益?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可以排世界第几?





© 2025-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