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论文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yu-gan-50-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造假容不容易发现,这个命题和学科和专业有密切联系,别的专业我没有发言权,然而土木这一块,很多数据造假几乎是常态。

我问过的师兄师姐几乎就没有数据没造过假的。不是这组数据乘以十,就是那个曲线让它人工收敛,实在太多,但是都是为了最后数据好看,以及结果和预期相符。

土木这个学科,现在咱们大多数做的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弄点小创新,比如混凝土材料加点珊瑚,确实最后的结果(比如混凝土的强度啊,弹性模量啊)肯定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的结果在做实验之前一定有个预期。

所以最后修改数据就按照之前的预期来就行了。加了珊瑚的混凝土还是属于混凝土的,不会说它的材料性能,本构关系有非常大的变化。毕竟不是什么全新的材料。

而且,类似混凝土这种离散性很大的材料,本来实验结果就不是一尘不变的。好比说,咱写一个编程算法,再运算多少遍,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混凝土这种非线性,不均质的材料,做一千次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当然,我说的不一样是在预期值有上下浮动。如果说一个实验预期的结果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30MPa,但咱最后实验得到的是15Mpa,那这个差距太大,实验肯定是失败的,这个时候如果考虑到重新做一个实验周期太长(比如说浇筑一个混凝土的大梁板,不仅费钱,还特别耗时耗力),那么修改数据是最快的办法,因为保不准即使重新做一次,结果可能还是很难看。

做混凝土材料这方面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

1.本身混凝土是非线性,非均值材料,可重复性低。

2.本身混凝土属于传统材料,即使在某些配合比,骨料,胶凝材料等等有创新,但还是脱离不了混凝土的力学,材料性能,这就为造假提供了方便和参考。

凡事都没有绝对,好好做实验,规范做实验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话题

  国家有可能动“学阀”这块顽疾吗?有什么温和的办法可以解决“学阀”问题呢? 
  对于发表论文被抄袭怎么办? 
  如何看待李嘉晖由于被曝学术造假疑似被哥大退学一事? 
  2021 年公布的 SCI 期刊影响因子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普遍上涨的局面下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如何看待《〈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这则新闻? 
  怎样写好英文论文的 Introduction 部分? 
  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IEEE/ACM Transaction级别的计算机科学论文? 
  论文成功发表的科研人员,应该拥有哪些良好写作习惯? 
  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九旬教授维权获赔 70 多万,怎样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 
  发表人生中第一篇论文是什么体验? 

前一个讨论
如果有生存在二维的生物,应该怎么在一维上表现透视关系?
下一个讨论
假如有一个永不死的植物人,他的基因还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进化吗?





© 2025-04-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