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容不容易发现,这个命题和学科和专业有密切联系,别的专业我没有发言权,然而土木这一块,很多数据造假几乎是常态。
我问过的师兄师姐几乎就没有数据没造过假的。不是这组数据乘以十,就是那个曲线让它人工收敛,实在太多,但是都是为了最后数据好看,以及结果和预期相符。
土木这个学科,现在咱们大多数做的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弄点小创新,比如混凝土材料加点珊瑚,确实最后的结果(比如混凝土的强度啊,弹性模量啊)肯定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的结果在做实验之前一定有个预期。
所以最后修改数据就按照之前的预期来就行了。加了珊瑚的混凝土还是属于混凝土的,不会说它的材料性能,本构关系有非常大的变化。毕竟不是什么全新的材料。
而且,类似混凝土这种离散性很大的材料,本来实验结果就不是一尘不变的。好比说,咱写一个编程算法,再运算多少遍,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混凝土这种非线性,不均质的材料,做一千次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当然,我说的不一样是在预期值有上下浮动。如果说一个实验预期的结果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30MPa,但咱最后实验得到的是15Mpa,那这个差距太大,实验肯定是失败的,这个时候如果考虑到重新做一个实验周期太长(比如说浇筑一个混凝土的大梁板,不仅费钱,还特别耗时耗力),那么修改数据是最快的办法,因为保不准即使重新做一次,结果可能还是很难看。
做混凝土材料这方面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原因:
1.本身混凝土是非线性,非均值材料,可重复性低。
2.本身混凝土属于传统材料,即使在某些配合比,骨料,胶凝材料等等有创新,但还是脱离不了混凝土的力学,材料性能,这就为造假提供了方便和参考。
凡事都没有绝对,好好做实验,规范做实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