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饮食和营养方面最误导人的统计数据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qi-ling-24-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饮食和营养方面最误导人的数据,我首先想到的是——

90%以上中国人存在乳糖不耐受


这个数据应该很多人都看过,出现在各种文章里,一些文章拿着这个数据鼓吹「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

数据没错,但有些文章导出的结论错了。


关于乳糖酶缺乏的研究国内外都在很早就有了,这里有一篇1999年的综述论文,列举了全球以及中国的乳糖酶缺乏发生率——

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变化而变化。
亚洲75%-100%
澳大利亚白人0-6%
欧洲30%以上
非洲90%-100%
美国白人12% 、黑人70%
日本100%
瑞士3%
英国白人5%、黑人75%
3-13岁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87%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9年


这篇文章年头是久远了一点,但来源还是很可靠的,这么多年了,各种研究也没有推翻这个数据,所以,

可以说90%的中国人有乳糖酶缺乏。


很多人觉得哪有那么夸张,没觉得身边有很多人乳糖不耐受啊,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包括题主,搞不清两个概念——

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耐症


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是指乳糖酶活性低下。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是指因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引发肠鸣、腹痛、产气、渗透性腹泻等症状。


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外在症状。

并不是所有的乳糖酶缺乏都会产生乳糖不耐受症状,也不是所有症状都是明显症状。


乳糖酶缺乏者中仅有20%左右的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且乳糖不耐症状个体差异很大。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

中国人确实大部分乳糖酶缺乏,但中国人并非大部分有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受症状是需要一定剂量的,每个人可耐受的剂量不同,奶的乳糖含量、每次喝奶的空腹状态、喝奶的速度和份量、是否同时吃喝其他食品、肠道是否本身就不太舒服,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乳糖的消化吸收。我看到这个问题下许多答主提到自己的个人经验,都是在生活中非实验条件下的随机独立事件,其实代表不了什么。


还有,很多人说,为什么小时候喝牛奶没事,长大了喝牛奶就不舒服?什么我从小在国内每天都喝奶没事,长大了一去国外喝奶就有事了


那是因为,乳糖酶缺乏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也就是一生下来就缺乏,这是基因导致的,这种类型比较罕见(2015年一篇文献说国内外总共只发现了50例)

如果遇到这种基因,那问题就不止牛奶了,因为母乳里也有乳糖,对于婴儿来说,乳糖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如果不能顺利消化乳糖,轻则腹泻,重则有生命危险。

而且这类人是终生缺乏乳糖酶,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终生不摄入乳糖。【3】

第二种,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也就是因为生病暂时性缺乏,比如肠道受伤了,腹泻了,营养不良了,导致肠道功能异常缺乏乳糖酶,这一类型一般只要把肠道的病治好了,乳糖酶就能恢复。

第三种,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叫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绝大多数人乳糖酶缺乏都是这种。它也是基因决定的,但跟第一种不一样,第一种是一出生就没有乳糖酶,而这种是小时候有正常的乳糖酶,随着年龄长大,乳糖酶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所以很多人小时候随便喝牛奶没事,长大后就不舒服了,不是矫情,不是你身体变弱了,而是因为你犯的是第三种,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而且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发生时间也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

婴儿断乳后开始发生,有的20岁左右才开始出现,我国多于7-8岁时发生。

3-13岁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87%【1】


一般认为,出现原发性乳糖酶缺乏这种基因是因为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只有婴儿时期才喝奶,断奶之后就不需要消化乳糖了,不需要就不生产乳糖酶了嘛,不浪费。

其实,长大后不能消化乳糖,这才是是人类的原始基因,而欧洲部分地区大部分人长大后依然能消化乳糖,是因为很久以前,他们产生了基因突变。

由于畜牧业的产生,某些地区的人有了长期饮奶的习惯,大约在5000年前,这些地区的部分人类发生了基因突变,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人拥有了成年后依然能消化乳糖的基因。


另外,有传言说,从小习惯喝奶的人,不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也有说本来不耐受,喝多了奶锻炼锻炼就耐受了

这种可以根据饮奶习惯改变乳糖不耐状况的说法目前没有论据支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会发生乳糖酶缺乏,缺到哪个程度,是基因决定的,不会因为你这辈子喝奶多了,就变得不缺乏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饮奶习惯可能会改变肠道耐受力和肠道菌群,从而对乳糖不耐受症状有一定改善)


回到问题本身

中国为什么要普及牛奶?

因为牛奶中除了乳糖,还有优质蛋白质、容易吸收的钙、各种维生素等,牛奶的详细营养价值请看这一篇:

总之一句话——牛奶【营养价值高】,牛奶是【最佳补钙食品之一】,牛奶作为食品【性价比极高】。甚至能说,目前为止,人类社会还没发现营养价值能替代牛奶,同时比牛奶更经济实惠的食物。

如果由于乳糖酶缺乏而完全拒绝牛奶或奶制品,相当于因噎废食,在我看来相当不划算。

何况前面说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乳糖酶缺乏都发生在7-8岁,也就是说7-8岁之前的孩子,大概率还可以顺利消化乳糖,而儿童成长发育中对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非常重要。


那么成年人呢?成年人喝不喝奶重要吗?

中国营养学会官方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对于普通成年人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是每人每日300g。

注意,是奶及奶制品,不局限于纯牛奶,指南对此的解释是——相当于300g液态奶的奶制品。


可惜,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低得可怜,远远没有达标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24.7g,远不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0g)的1/10。


与其对应的,是中国居民同样极低的钙摄入量:

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钙摄入量为366mg,离推荐钙摄入量800mg相差甚远。


作为营养师看到这个数据可以说用痛心两个字来形容。

虽然牛奶不是钙的唯一来源,但不可否认,中国人普遍缺钙,和中国人极低的奶制品摄入量有关系,而中国人普遍缺钙这一现状,通过推广普及牛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所以推广牛奶这一举措,不管从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来说,性价比都极高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数据上看,有90%的人有乳糖酶缺乏,但我们仍然应该普及牛奶。




参考文献:

1.《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9年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3.《警惕新生儿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周兰兰等,2015




  

相关话题

  为什么杀猪吃肉没什么,而杀狗吃肉就招致许多人的反对? 
  为什么酒席上的剩菜被打包被人笑话? 
  鲶鱼真的是吃屎长大的吗? 
  为什么碳水和糖才是长胖元凶,明明脂肪热量更高啊? 
  中国哪些有名的食物源于贫穷的记忆,即所谓「匮乏的博大」? 
  蝗灾时的蝗虫不能吃吗? 
  你吃过的最贵的食物是什么?好吃吗? 
  松鼠桂鱼和松鼠有什么关系? 
  街边三十元一只的烤鸭和高档烤鸭餐厅里的烤鸭在本质上有差别吗?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写饮食的书? 

前一个讨论
女生30岁想买件随身一直戴的首饰 女人戴什么温婉好看?
下一个讨论
坐着时,让背完全紧贴椅背好,还是腰部留点空隙好?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