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朝廷没有一分一毫放任过努尔哈赤的崛起!
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时势造英雄,放之四海而皆准。
世界上当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时,
必然会发生重大事件。
努尔哈赤那怕早一百年也不会崛起,
下场就是又一次成化犁庭式的屠杀。
努尔哈赤晚一百年出生就跟他没啥事了。
首先明朝朝廷宣德八年(1433年)就已经开始决定,对女真各部以剿为主,
明朝朝廷在成化三年(1467年)更进一步确定的战略政策是缴灭。
谁强大就打击谁,
打击的方式就是:成化犁庭式的屠杀。
从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各年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残暴讨伐,每次均以“可屠者屠之......尽灭乃已”,建州女真“流离四散,其余存者无几”,
致使建州女真一百年左右后才得以复苏。
其次明朝朝廷执行战略政策是“分其枝,离其势,互另争长仇杀”。
明朝政府采取“分其枝,离其势”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没有一个女真部落的力量能强大到统一各部,反而被割裂成为更多的部落,
而明朝朝廷在其中挑拨离间可以制造矛盾,造成“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的局面。
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明朝朝廷战略政策一直是非常有效的。
在王兀堂失败被镇压后的第二年,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了(起兵不是造反)。
努尔哈赤部众有安布禄、安费扬古父子、额亦都等共有数十人。
就这点实力在当时就是在建州女真内部也是极其微弱的,更别说面对明军了。
这时候努尔哈赤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尼堪外兰。
理由就是: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
这事明朝朝廷及明军是不管的,
因为这本身就是明朝朝廷的战略政策——制造各部互相残杀。
这里介绍下尼堪外兰,
尼堪外兰又作尼康外郎,建州女真左卫图伦城主。
其名为满语"nikan wailan"之音译。nikan本意为「汉人」;wailan本意为「秘书/通事」解,尼堪外兰有「汉人秘书」或为「掌汉文之小官吏」意,可见此名只是称呼,并非本名。
可以这样说,尼堪外兰就是明朝朝廷在女真人里边的自己人,培养出来的明朝化(汉化)女真人。
尼堪外兰实际就是明朝朝廷的以夷制夷的产物。
上世纪90年代根据佟佳氏家谱记载,尼堪外兰姓佟佳氏,本名布库录。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
尼堪外兰逃至甲版城。
万历十一年(1583年)八月,努尔哈赤攻打甲板城。
尼堪外兰闻风辗转逃往抚顺附近的鹅尔浑城。
这时候尼堪外兰已经是孤家寡人了,部众都归顺努尔哈赤了。
不久,努尔哈赤除掉了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破兆佳城,生擒兆佳城李岱(汉化女真人),尽收其众。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征服苏克苏浒部、董鄂部。
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努尔哈赤征讨哲陈部。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
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尽收其众。
又派额亦都攻克巴尔达城。
随后努尔哈赤领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
至此,哲陈部完全被努尔哈赤征服。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苏完部首领索尔果、董鄂部首领何和礼、雅尔古部首领扈尔汉率三部军民归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厚待来投之诸部首领,以索尔果之子费英东为一等大臣、将长女许配给何和礼、并收扈尔汉为养子,赐姓觉罗。
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与努尔哈赤刚刚起兵之时的麾下猛将额亦都、安费扬古并称“五大臣”,成为努尔哈赤政权中的中流砥柱。
其后,努尔哈赤再战兆佳城,斩城主宁古亲章京。
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
经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统一建州女真前五部——满洲五部。
只剩下建州女真后三部没有被统一(后三部一般被称为为长白山三部)。
这时候努尔哈赤在女真各部里还刚刚算个人物,势力一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末,努尔哈赤相继征服珠舍里路和讷殷路,将长白山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叶赫纠结哈达、乌拉、辉发四部之兵进攻建州女真部的户布察寨,与努尔哈赤爆发激战,即富尔哈齐战役。
在富尔佳齐之役中,努尔哈赤击退了海西女真四部联军的攻击。
癸巳夏六月,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合兵侵户布察,遣兵击败之。————《清史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盟主,联合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以及其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以及锡伯、卦尔察、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九部联军三万人向建州进发。
努尔哈赤获悉后,根据地形布置滚木礌石等防御工事后就寝入睡。
其妻富察氏以为其恐惧乱了方寸,将其推醒。
努尔哈赤说“人如果有所害怕,虽然入寝,也不能安眠;我如果害怕,如何能睡得好?之前听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为不知何时到来,时时以为念。既然到了,我也安心了。”
之后,努尔哈赤安寝如故。
从这点上看,努尔哈赤成功绝不是啥偶然事件。
第二日,努尔哈赤派出武理堪前去侦查,擒获叶赫一卒。经讯问得知来犯之敌有三万之众。
三倍于己的兵力使建州闻之色变。
但努尔哈赤认为,对方人马虽众,但是首领甚多,调度杂乱不一,只要伤其头目一二人,便可将其击溃。
秋九月,叶赫以不得志于我也,乃纠约扈伦三部乌拉、哈达、辉发,蒙古三部科尔沁、锡伯、卦尔察,长白二部讷殷、朱舍里,凡九部之兵三万来犯。太祖使武里堪侦敌,至浑河,将以夜渡河,逾岭驰以告。太祖曰:“叶赫兵果至耶?其语诸将以旦日战。”及旦,引兵出,谕于众曰:“解尔蔽手,去尔护项,毋自拘絷,不便于奋击。”又申令曰:“乌合之众,其志不一,败其前军,军必反走,我师乘之,靡弗胜矣。”众皆奋。太祖令额亦都以百人挑战。叶赫贝勒布斋策马拒战,马触木而踣,我兵吴谈斩之。科尔沁贝勒明安马陷淖中,易驏马而遁。敌大溃,我军逐北,俘获无算,擒乌拉贝勒之弟布占泰以归。冬十月,遣兵征朱舍里路,执其路长舒楞格,遣额亦都等攻讷殷路,斩其路长搜稳塞克什,以二路之助敌也。————《清史稿》
双方战于古勒山,努尔哈赤兵力约一万,联军约三万,
古勒山之战就是萨尔浒之战的翻版,以少胜多战例。
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攻其主力,大败九部联军,阵斩布寨,生擒乌拉部首领布占泰。
为了拉拢势力较强的叶赫、乌拉二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努尔哈赤送回布占泰,支持布占泰为乌拉首领,又娶其妹为妻。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又与叶赫首领布杨古、锦台失联姻,椎牛刑马为盟,逐步孤立了哈达部和辉发部。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尔哈赤以背盟为由,灭掉哈达部,擒杀猛格孛罗。
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连续进兵东海,相继征服渥集部的瑚叶路、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雅兰、乌尔古宸、木伦、西林等路,攻占渥集部东额赫库伦城。东海库尔喀部亦纷纷归附。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来拜见努尔哈赤,述说其部在投奔乌拉后,屡次遭到布占泰的羞辱,希望可以归附建州。
于是爆发乌碣岩之战,努尔哈赤军斩杀乌拉军三千余众,得马匹五千余、甲三千余,获得大胜。
乌碣岩之战进一步地削弱了乌拉的实力,而且也打通了建州通往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中下游之路。
之后,褚英、代善等率五千兵再克乌拉之宜罕山城。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布占泰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率兵攻打建州所属的虎尔哈路。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二月,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建州兵沿乌拉河南下,连克河西六城后,兵临乌拉城下。
努尔哈赤命令建州军攻乌拉城北门,焚其粮,毁其城门。布占泰见势不妙,再度乞和。他乘独木舟至乌拉河中游向努尔哈赤叩首请罪、请求宽恕。努尔哈赤在痛斥布占泰的种种罪状后撤军返回建州。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以背盟、囚妻、送人质于叶赫等理由,率代善、侄阿敏、大将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礼、扈尔汉等三万大军再征乌拉。建州军势如破竹,连下三城。对布占泰不满的贵族、乌拉孤立无援之部民均望风而降。
布占泰率军三万驻守伏尔哈城,决定与努尔哈赤决战。双方厮杀,乌拉大败,兵马十损六七。建州军一鼓作气直奔乌拉城攻占乌拉城。
努尔哈赤在乌拉停留十天,将包括布占泰诸子在内的众乌拉降民编成万户一同带回建州。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建州军连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遂向明朝求援,明朝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返回建州。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布扬古贝勒把东哥许配给蒙古暖免的儿子蟒古儿大,并捕捉建州六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老女与蒙古成婚之机,发兵三千,屯驻南关旧地,准备一举荡平叶赫,由于明廷的再次干涉,努尔哈赤只好暂时息兵。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也没有反明朝,
明朝所有的要求都执行了,
例如,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明军干涉努尔哈赤攻打叶赫,努尔哈赤得知后主动退兵。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努尔哈赤准备一举荡平叶赫,由于明廷的再次干涉,努尔哈赤取消了攻打叶赫的计划。
也就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的时候,
一直还臣服于明朝,
该去北京向明朝朝贡就去,明朝提出反对,那么就停止。
这叫放任吗?
让女真各部火拼,自我残杀消耗实力,这是明朝百年战略,
就是努尔哈赤、乌拉部、叶赫部三足鼎立的时候,
努尔哈赤也不占据优势地位。
最强大的还是叶赫部,
叶赫部与乌拉部联合实力是压倒努尔哈赤的。
只不过叶赫部也没有想到努尔哈赤能很快的干掉乌拉部。
明朝朝廷只不过没想到百年战略竟然还能失灵了,
努尔哈赤竟然真的几乎统一了女真各部。
a、明末党争
这时候明朝朝廷也是非常忙碌,文臣们相互厮杀,武将们忙着站队。
1593年明朝历史上著名事件的起始时间就是这一年,
这就是党争。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由吏部尚书孙鑨、左都御史李世达和考功司郎中赵南星主持的癸巳京察,臣僚乘机徇私毁誉,结援同党,有大批的大臣被罢免,吏部文选郎吕胤昌、给事中王三余,均被斥黜。
御史袁可立因申救同僚直接触怒辅臣沈一贯,沈一贯怂恿万历帝直接将袁可立罢官 ,引起轩然大波。
事后言官又劾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主事袁黄。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林党人杨时乔与左都御史温纯主持乙巳京察,距癸巳已十二年,期间爆发了"伪楚王案",形成沈一贯与沈鲤两大集团的斗争,沈鲤借机贬谪浙党官员给事中钱梦皋、钟兆斗及御史张似渠、于永清,沈一贯则称病闭门家居,最后内阁只剩朱赓一人,叶向高曾说"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凤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京察,由年届八十的吏部尚书孙丕扬主持,徐绍吉、周永春等策划倾覆东林,被吏部右御郎王图制止。
这时期朝廷的党争形成南党和北党之争,互相攻击,京畿道御史徐兆魁说:"东林所至,倾动一时,能使南北交攻,角胜党附"。
日后阁部大臣,长久缺员,万历帝亦置之不理,《资治通鉴三编发明》说:"楚宗事至是几十年矣,而廷臣犹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继论劾,借端攻击,报复相寻,朝事已不可问"。叶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陈:"今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推荐沈鲤、郭正域、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等,神宗一概不理。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浙党吏部尚书郑继之主持丁巳京察,是神宗朝最后一次京察,齐(亓诗教、周永春)、楚(官应震、吴亮嗣)、浙(姚允文、刘廷元)三党大肆斥逐东林党人。至此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东林党争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崇祯时期。
b、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至1598年)
1592年6月15日明军开始进军朝鲜。
万历朝鲜之役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
有一种论调,说因为万历朝鲜战争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
此战后辽镇的战斗力开始下降精锐损失殆尽。
短时间无法恢复据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只有400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
壬辰战争后,辽东兵力之不足、防御之单,无力剿灭努尔哈赤。
这都是胡扯八道的借口。
明朝辽东兵员空额早在嘉靖之前就存在了,
大量吃空饷早在明朝中期就已经出现了,
边军编制严重缺额岂止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明实录》记载了嘉靖时期的御史张问行的上疏: 言辽东二十五卫原额军士一十五万六千九百余名,今见役止六万余名,期间且多老弱......
明朝朝廷每年花巨额费用供养辽东军队,却不曾想军队缺额如此严重,竟然可以到十一万而存六万余者。
原因非常简单: 将领吃空饷,中饱私囊是主要原因之一。
是不是又要把责任推给李成梁?
李成梁没出生前就这样。
努尔哈赤与明军决定性一战就是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与明军第一战爆发时间是1618年,
而萨尔浒之战爆发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
从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到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之间相差十九年,
将近二十年,明朝没有时间准备?没有时间恢复?
c、高淮乱辽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受命尚膳监高淮到辽东开矿、征税,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委官廖国泰“虐民激变”。
高淮诬陷诸生数十人是民变的领头人关进监狱。
辽东最引人注目的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的两次兵变。
第一次兵变发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四月,前屯卫军因高淮克扣月粮、鞭打凌辱下级军官和士兵而起事,并声称“誓食淮肉”(《明史·宦官传》),经一参将再三劝告,方才回营。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年六月,锦州、松山军继前屯军之后哗变。
高淮害怕被变兵所杀而逃进关内。
故辽东人有四大恨。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就是个女真小酋长。
努尔哈赤祖父、父亲被杀以后,
努尔哈赤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父亲,
明朝为了安抚,就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
让努尔哈赤袭承了祖父觉昌安的都指挥使(对效忠自己的人还是要有点表示的)。
这对努尔哈赤非常重要,
这是努尔哈赤创业的客观基础。
因为毕竟东北在明朝统治之下,
如果没有一个合法官方身份,是无法发展壮大自己的。
这时候努尔哈赤在建州女真内部是不断扩大势力。
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擒斩掠明女真首领克五十,献送明朝,命贡夷马三非奏述祖父与图王果、阿台,有殉国忠,今复身率三十二酋保塞,且铃束建州、毛怜等卫,验马起贡,请得升职“长东夷”。
明蓟江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等官据此奏称,努尔哈赤原系都指挥,祖父向导有功,本人忠于朝廷,且“势最强,能制东夷”。应准其请,以便“制东夷”,帝从其奏,命授为都督企事。
努尔哈赤升官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按条例,明朝命努尔哈赤升任建州卫都督佥事、左都督。
名义上成了合法的建州女真之长,
为其扩充势力,提供了官方必要条件。
名正言顺的征讨那些不听话的建州女真部落了。
万历二十年(1592年)努尔哈赤进呈奏文,“乞讨金顶大帽服色及龙虎将军职衔”,
这次明朝朝廷没有答应。
龙虎将军,是明朝武官的正二品散阶。
有明一朝,只有海西女真哈达部酋长王台,得授此勋衔,使其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女真都督(这职称主要是荣誉性质,虚职)。
这时候努尔哈赤连建州女真都没有统一呢,
这么可能给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头衔呢。
另外,比努尔哈赤强大的海西诸部能干吗?
这时候努尔哈赤继续韬光养晦。
把自己的控制区域治理的井井有条,也不去掠盗明朝边民。
在自己控制区域发现蒙古及其他女真酋长掠夺的人口,一律送还。
在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至1598年)时期。
努尔哈赤奏请出兵“征剿倭贼”,助明抗倭援朝。
努尔哈赤万历十八年至万历三十九年的八次亲自入京朝贡。
历史上记载努儿哈赤八次进京朝贡:
万历十八年(1590年)四月庚子,“建州等卫女直夷人奴儿哈赤等一百八员名进贡到京,宴赏如例。”
万历二十年(1592年)八月丁酉,“建州卫都督奴儿哈赤等奏文四道,乞升赏职衔冠带敕书。……宴赏如例。”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闰十一月丁亥,“建州卫女直夷人奴儿哈赤等赴京朝贡,上命宴赏如例。”
万历二十五(1597年)年五月甲辰,“建州等卫都督、指挥奴儿哈赤等一百员名进贡方物,赐宴赏如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月癸酉,“宴建州等卫进贡夷人奴儿哈赤等,遣侯陈良弼待。”
万历二十九(1601年)年十二月乙丑,“宴建州等卫贡夷奴儿哈赤等一百九十九名,侯陈良弼待。”
万历三十四(1606年)年八月癸亥,“督抚蹇达、赵楫等遣官招徕六万余人尽归故里,事闻,上嘉其功,……先后与事诸臣及贡夷奴儿哈赤等,各赐银两亦有差。”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乙卯,“颁给建州等卫女直夷人奴儿哈赤、兀勒等三百五十七名贡赏如例。”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月戊寅,“颁给建州等卫补贡夷人奴儿哈赤等二百五十名,各赏绢匹银钞。”
出自《明神宗实录》。
努尔哈赤在崛起之路上一点也没有忽视明朝朝廷的存在,
当取得建州女真的一定地位以后,就开始了朝贡之旅,
努尔哈赤始终处处表现出忠于明朝,当然明朝朝廷从来也不真的信任,包括所有的女真人,只不过是利用而已(这样弱小实力,如果不自量力去挑战明朝,那就是以卵击石,之只有笨蛋才去招惹明朝),
你要不经常去北京朝贡,明朝朝廷就会起疑心,有异心了吗?
例如,万历十六年一月,辽东巡抚顾养谦的奏折:台亡二奴恃强屡谋内犯,(王缄)乃曰忠顺如故。二奴既剿,其子那林孛罗、卜寨不复贡市者五年。于兹矣乃曰两关贡市如故,二酋既不贡市,踵父之智结西虏而攻歹商,歹商者王台子孙我属夷也。——《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每次朝贡见见面,聊聊,明朝朝廷就会放心些,实际有明一朝明朝朝廷是操碎了心啊,关键还弄不对路。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爆发古勒山之战,
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一带以弱胜强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的作战。
明朝认为努尔哈赤保塞有功,经总督侍郎张国颜同意,给明朝朝廷上了希望给努尔哈赤升官的奏文。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朝廷同意,以努尔哈赤保边有功,特升龙虎将军,赐印信、龙虎将军剑。
努尔哈赤成为女真各部中官阶最高,职衔最显的部落领袖,但是也成为女真人内部的众矢之的。
龙虎将军主要效果是抬高其政治地位,
作用是之后努尔哈赤征讨女真各部能出师有名。
努尔哈赤的声威是建立在战争中的胜利上,例如,古勒山之战,此战影响对女真各部极为震撼。
为什么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战胜了,明朝竟然还奖励他?
很简单,
有明一朝几百年来对女真的战略之一就是制造: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的局面。
挑拨离间始终贯穿明朝治理女真人的历史。
只有这样,女真才不能形成统一,
每次明朝都要扶持弱势一方,打击强势一方,不让强势一方一发不可收拾。
努尔哈赤在当时明显是弱势一方,而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的作战明显是优势一方,
指建州女真被最后一次屠杀以后,建州女真一蹶不振一百年左右,
造成海西女真的崛起,这就成了明朝的下一个目标,
百年左右,明朝一直在不断打击海西女真各部,
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兵部覆议:辽抚顾养谦请命督臣张国彦亲到开原查明那林孛罗、卜寨及猛骨孛罗、温姐叛逆缘由相机剿抚,盖闻王缄「贪功徼赏之说」重起忧谗畏讥之心也,然前请宽王缄疏中已明例叛逆情状,又准督臣咨称二奴遗孽逆状昭昭,若因多口剿议不决,则抚之亦不必听,且恐稳恶速祸间不容发,是勘议不亦可已乎。疏上得旨,令抚镇协心行事,督臣从宜调度,毋得疑虑推诿致误边计。由此那林孛罗、卜寨及猛骨孛罗、温姐的叛逆情由已经坐实,不必再派员核实了。——《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这是辽东巡抚顾养谦与开原道参政王缄对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处以剿还是抚争论的明朝朝廷答复。
这一时期,明朝主要打击对象是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女真部族。
这就是个平衡关系,
明朝朝廷的政策是维持平衡,使之互相攻伐才是上策。
后来在努尔哈赤攻打叶赫部时,明朝两次出面制止努尔哈赤的进攻,
这不是为了叶赫部,而是为了不能让努尔哈赤一股独大。
只不过没想到,努尔哈赤竟然成功了。
从元朝开始到明末,女真人各部落领袖最大的愿望就是统一女真各部,
而在有明一朝,明朝最大的愿望是保持女真人的分裂,让他们互相攻杀。
只不过到了明末出现了努尔哈赤,明朝百试不爽的战略失效了。
各边墩望瞭忘日久玩怠,致贼窃入剽掠,如入无人之境…——《皇明九边考》:明魏焕著,写于嘉靖时期。
虏酋土蛮等大举寇辽东......因言本镇士马单弱,城堡颓坏,不堪战守......——《皇明九边考》:明魏焕著,写于嘉靖时期。
嘉靖二十六年,为了解决辽东地区严重的财政赤字,朝廷正式下旨复征山海关的商税,
《明实录》有载: 诏复征山海关税,自中土出者,山海关收六分,辽东四分。自辽东入关者,辽东收六分,山海四分。每季委文官一员,督同守备官收税。
山海关收六分,辽东四分,这还只是明显上的帐。事实上,当时的征税份额之多,税点关卡之密,要远远多于朝廷所规定。
尽失辽人民心。
这也是辽人四大恨之一。
“辽人”在明代特指生活在辽东都司辖境的土著汉人、军户和流人,
在明朝朝廷及明军眼里,这些人不堪信任,从来没有人愿意把辽人当成自己人,处处提防,不愿把辽人等同于关内人(汉人)对待。
李成梁本人是朝廷与辽人重重矛盾的一个典型表现,
尽管出身武将世家,年轻时就“英毅骁健,有大将才”,
然而因为家贫没钱行贿,人到中年都不能世袭武职,“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
直到遇到朝廷的巡按御史李辅,资助他上京袭职,才正式走上仕途。
万历三年(1576年)一个鞑靼小部落得罪土蛮,渡过辽河投奔明朝,
李成梁部乘机将其大部屠杀,收获大量牛羊,向朝廷报功,诈称“长定堡大捷”。
当时张居正回家葬亲,万历皇帝不辨真伪,告谢郊庙,大行赏赉,加封李成梁为世袭指挥佥事。
张居正得知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鞑靼小规模入寇,志在掳掠,讲究来去如风,哪有赶着大批牛羊、带着家小辎重来入寇的呢?
张居正斥责李成梁弄虚作假:
“且李成梁节被宠赉,已不为薄。异时边将以功荫子未有世袭者,而渠每荫必世,又皆三品以上大官,今再欲加厚,惟有封爵耳。祖宗旧例,武臣必身临行阵,斩将搴旗,以功中率乃得封。今据所报,彼固未尝领兵当敌,如往者战平虏,擒王杲也。昔唯赏荫,今乃加封,厚薄亦非其伦也。”
你以为只有李成梁这样吗?
你想错了。
辽东明军乌鸦一般黑。
当时的朝臣也一阵见血地指出了辽军的套路:
“捣巢获首功一则报十,十则报百,秋高马肥,虏来报怨,抢一月走二千里不报也。堕三四十墩台不报也,杀一堡人民不报也。”
“各边军士卒,因官军剥削,往往逃窜”“辽东二十五年开原额军士一十五万陆仟九百余名,今役止六万余名,其间,且多老弱”“开原额没兵马五千,逃之大半。”——《明世宗实录》
这可是嘉靖时期!
到了明朝中期,卫所制的崩坏使兵士逃亡,坞堡残破,辽东军事集团无法使用这些卫所兵建立功业,转而采取了私兵制来组建效忠于个人的亲兵。
这种这种私兵制度所效忠的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明朝朝廷及皇帝。
私兵部队的规模不可能很大,主观上愿意大顺风仗,主动避免硬仗,以减少伤亡,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大规模作战时,一旦战事不利,以骑兵为主的私兵很容易随主将一起逃跑,把卫所兵丢给敌军屠戮。
还有著名的:高淮乱辽。
在辽东的明军也不是啥好东西,一丘之貉。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都是事实。
“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无宁宇,辽人为一恨。
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辽人为再恨。
至逐娼妓而并及张、刘、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辽人为益恨。
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淫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
有此四恨,而冀其为我守乎?”
辽人的四大恨句句都是辽人的愤怒。
“况辽人浸染胡俗,气习相类。贼杀其身及其父母妻子,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贼遣为奸细,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臣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熊廷弼
“辽人与贼习,除稍能过活者尽搬移外,惟一二无依穷民,仍依旧巢,抵死不去,曰我搬在何(别)处,无过活亦死,在此亦死,贼来且随之而去,即屡请之而不得也。”——熊廷弼
支持吃人不吐骨头的明朝朱家朝廷?
支持歧视压迫辽人的明朝朱家朝廷?
在“辽人皆贼也”声中,既然这样往死路逼辽人,辽人当然要选项了。
努尔哈赤的崛起需要明朝朝廷放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孟格布禄纠合叶赫部袭击代善时,兵部议覆辽东巡抚顾养谦参劾开原参政王缄的奏疏,其中便提到:其猛骨孛罗封赏合行尽革,并将其母温姐及奴儿哈赤、那林孛罗等,行镇抚便宜相机剿处…-
环辽之虏,岁为两河大患者,皆先年所称三卫属夷,惟开原海西王台一枝世效忠顺,为我藩篱,故东夷若奴儿哈赤之横,尚不得与西北诸酋合,而开原以南、辽阳以东建州之夷,尚名曰属夷,小为边患而不敢逞,今王台之孙歹商孤立,而贰奴之子侵于北,奴儿哈赤于南,康古陆与猛骨孛罗变于内…--------------------------------------------------------------------------------------------
顾养谦
万历十四年(1586年)任辽东巡抚、擢任蓟辽总督、兵部尚书。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罢官。
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刚刚统一了建州女真五部(还有三部没有在外),
这的时候努尔哈赤啥实力呢?
在顾养谦眼中:奴儿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黠:聪明而狡猾。
这是第二次,
第一次顾养谦是这样说的:(奴儿哈赤)益骄而为患。”并建议巡按衙门查一查,适当收拾收拾年轻气盛不知好歹的酋长。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一月,辽东巡抚顾养谦经过一轮准备,再次以王缄说事。
这次奏折里顾养谦加上关于努尔哈赤的一句:奴儿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骁骑已盈数千,乃曰奄奄垂毙。
乃曰奄奄垂毙。啥意思?
谁也不是诸葛亮,在1588年别说顾养谦了,就是努尔哈赤也没有想到之后能建立后金争夺明朝天下。
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擒斩掠明女真首领克五十,献送明朝,命贡夷马三非奏述祖父与图王果、阿台,有殉国忠,今复身率三十二酋保塞,且铃束建州、毛怜等卫,验马起贡,请得升职“长东夷”。
明朝蓟辽总督张国彦、辽东巡抚顾养谦等官据此奏称,努尔哈赤原系都指挥,祖父向导有功,本人忠于朝廷,且“势最强,能制东夷”。应准其请,以便“制东夷”,帝从其奏,命授为都督企事。
辽东巡抚顾养谦这样做又怎么解释?
b、“可将仇人尼堪外兰送来,不然吾征汝(明国)矣”--------------------------------------------------------------------------------------------------
这话出自《满洲实录》,但只说一半,曲解历史记载。
努尔哈赤再次攻杀尼堪外兰,因沿途诸部皆是仇敌,遂星夜越进攻鹅尔浑。
城克之时,尼堪外兰不在城中,初城外有四十余人不及进城,带妻子逃走。
为首一人穿青绵甲戴氊帽。努尔哈赤见之疑是尼堪外兰,单身直入往杀。
四十人中內一人箭射努尔哈赤,箭贯穿胸旁肩胛,从肩后露鏃,共中伤三十处。
努尔哈赤不怯,犹奋勇射死八人,復斩一人,余众皆散。
鹅尔浑城內有汉人十九名,亦杀之,又捉中箭伤者六人,
努尔哈赤令手下将箭往伤者伤口深处插,并令这些伤兵带箭往南朝传信:“可將仇人尼堪外兰送来,不然我必征汝矣。”遂收兵而回。
此时尼堪外兰已入边墙,委身于明军卵翼之下。
努尔哈赤向明边吏讨要尼堪外兰,
明边吏遣使回复言:“尼堪外兰既入中国,岂有送出之理?尔可自来杀之。”
努尔哈赤曰:“汝言不足信,莫非诱我入耶。”
使者又言:“若不亲往可少遣兵去,即將尼堪外兰与汝。”
努尔哈赤令斋萨带四十人往索之,及至,
尼堪外兰一见即欲登台趋避,而台上人已去其梯,
尼堪外兰遂被斋萨斩之而回。
明国因前误杀努尔哈赤父祖,自此每年与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通和好焉。
重点:如果引起明朝边将的不满,那么何来而台上人已去其梯?这不就是在帮助努尔哈赤吗?
如果如果引起明朝边将的不满,何来明国因前误杀努尔哈赤父祖,自此每年与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通和好焉。
李成粱为了安抚努尔哈赤,将努尔哈赤家曾享有的三十道敕书转给努尔哈赤,而且上报朝廷,由努尔哈赤任建州左卫指挥使的职务,使得努尔哈赤可以与明朝通贡市,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